浅论现当代工笔画“线”的弱化

合集下载

当代工笔画面临的十大问题

当代工笔画面临的十大问题

当代工笔画面临的十大问题当代工笔画面临的十大问题中国工笔画参选作品参差不齐,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一、一味求大参评的多数作品,尺幅都很大,它们悬挂在偌大的仓储式大楼里,像竖起的高墙,须仰视才见。

当然,尺幅本不是衡量作品价值的标准,但在以尺寸论价、以大小论展览效果的当今,追求尺寸成了时髦。

不管什么题材,什么主题;什么情调,什么趣味,也不管自己能力如何,是否驾驭得了,都一“大”了之。

小小的景观,小小的花朵,小小的水果,都要画得庞大无比,大而空,大而不当,看了令人难受,令人恐怖,完全不要艺术的“适合”原则。

二、一味制作有不少作品,过多的借助于笔墨和渲染以外的制作手段,方法单调,面貌重复;而当制作方法彼此相似,则形成群体失去个性、作品千篇一律的局面。

我并不一般地反对制作,作为对笔墨和渲染手段的补充,恰当的制作可以丰富艺术表现力,但制作的滥用,一定会导致技巧难度的下滑,笔墨与渲染功夫的衰退,艺术惰性的滋长,创造性思维的萎缩,以及风格化的泛滥。

在我看来,不恰当的过分制作,不仅有害于写意画,也同样有害于工笔画。

三、集群性的风格化所谓“集群性的风格化”,是指对某一成功模式的大量摹仿与复制,形成一种流行风格样式。

当某一位画家的画法风格获得成功—不论是获得学术上的广泛认可,还是市场上的广泛认可,就会有众多的摹仿者跟踪而至。

如工笔画中的江宏伟式花鸟风格,何家英式人物风格,郑力式园林风格,冯大中式画虎风格……等等。

创造一种风格和画法决非一日之功,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这种画法和风格的摹仿者无需费力,照猫画虎就成了。

摹仿和复制永远跟不上原创,而只能把原创泛化、劣质化,损坏它的声誉。

摹仿者不是把艺术作为一种创造,而是作为一种可以仿制的手艺。

原创者可能因重复自己而走向风格化,但他毕竟曾经是创造者,摹仿者因重复别人和别人的别人而成“集群性的风格化”,他们还没有成为艺术家。

四、无意义的变形变形,是视觉艺术创作的永恒课题。

当代新工笔作品中的线条消解现象探究

当代新工笔作品中的线条消解现象探究

当代新工笔作品中的线条消解现象探究随着当代新工笔画的发展,线条消解现象也逐渐被艺术家们所重视和探究。

所谓线条消解,指的是线条在传统的象征性绘画中所具有的明确而稳定的形态,在现代新工笔作品中逐渐模糊、淡化,以至于几乎消失,被肌理、色彩和光影等因素所替代的现象。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和意义。

一、线条消解的产生原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工笔画一直都是注重线条描绘的。

绘制中,由于线条具有精确定位、清晰明了的特性,使得观者能够迅速地分辨出画面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和形态。

然而,随着时代的转变和艺术家们的创作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工笔画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而出现了新工笔画这样一种艺术形式。

在新工笔画中,线条消解的现象逐渐显现出来,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艺术家对于线条的重新定义在新工笔画中,艺术家对于线条的定义有所转变。

由于线条过于具象化,会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僵化感,因此艺术家们在处理线条的过程中,摒弃了以往对于线条的单一、直白,而更加注重线条的曲折和流动感,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2.色彩的强调新工笔画中色彩的运用相对于传统的工笔画更加突出,而线条在画面中逐渐淡化、消失,这是因为色彩更能够表现画面的形态和内在的情感,更能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

因此,在新工笔画中,艺术家们更加强调色彩的运用,对线条的运用更为谨慎。

3.视觉效果的追求从视觉上来说,线条明显而稳定的画作,往往会在观者心里留下一定的印象,但很难在视觉上给人带来一定的刺激和冲击。

而在新工笔画中,艺术家在绘画中注重肌理、色彩和光影等因素的表现,更加关注视觉上的效果,使得画面更加有立体感和质感。

二、线条消解的意义1.跳出传统形式传统的工笔画以线条描绘为基础,其画面的形态和风格很难被打破。

而在新工笔画中,艺术家通过线条消解的手法跳出传统的形式,使得画面更具感染力和动感,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

2.更好地表现艺术家的思想和感受通过淡化或消解线条,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好地表达出画面所需要的情感和情绪。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条语言的创新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条语言的创新

119鉴 赏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条语言的创新喻 竹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历史较为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当代工笔人物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有效地传承和创新了工笔人物画线条语言,使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目前,我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条语言正在朝创新、发展和传承的方向迈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绘画的发展。

我国当代工笔人物画具有十分独特的审美表现形式,并且在不同的发展进程中展示出不同的绘画风格。

目前,我国画家正在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当代工笔人物画。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能够充分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绘画的语言具有个性化色彩,并且不断实现创新和应用。

一、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条语言的发展趋势在画坛中,工笔人物画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工笔人物画也不断发展,工笔人物画在画坛的分量逐渐增加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工笔人物画在画坛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工笔人物画线条语言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一)继承了传统的线条语言风格在继承传统线条语言风格的基础上,我国大部分画家有效吸收西方古典主义线条语言的发展理念,保证了人物形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同时保持了线条语言的传统性。

在工笔人物画创作过程中,画家仍然秉承着传统的绘画理念,遵循古代画论的基本要求,有效地应用“应物象形”“随类赋彩”“骨法用笔”。

在全新的发展时期,美术得到不断发展,很多工笔人物画画家开始致力于改变传统的线条语言模式,试着探索全新的线条语言表现形式,创造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全新形象。

(二)探寻创新的线条语言表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120鉴 赏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包含强烈历史文化积淀的作品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审美取向。

随着西方线条语言的不断深入,工笔人物画将传统理念与当代语境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实现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加快了工笔人物画线条语言转型的速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我国画坛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工笔人物画创新力度也不断增加,进而产生出全新的线条语言,这些线条语言与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风格不同,同时与深入传统的线条语言风格保持一致。

试论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现状

试论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现状

试论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现状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是一种以女性主题为创作对象的绘画形式,它通过精细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女性的形象和情感。

在当代艺术领域,女性题材工笔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因为它能够反映当今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关注,同时也是艺术家对女性美与精神内涵的探索与表达。

本文将探讨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现状,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对后续发展的展望。

一、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发展历程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发展与女性在社会地位和角色认知的变化密不可分。

在过去,女性在艺术领域常常被边缘化,她们往往被描绘成柔弱、娇媚,或者是被男性审美观念所主导的形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创作出了一系列真实、坚强、独立的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美感,更蕴含了女性的智慧和力量。

1. 多样的表现方式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方式。

传统的工笔画注重线条的精细描绘和色彩的细腻表现,而当代艺术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他们采用了更多元的表现方式,运用了更多的当代艺术元素和手法,例如结合现代设计、摄影、水墨、雕塑等元素,以及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使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更加丰富多彩。

2. 反思与批判3. 艺术家的自我探索和表达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也成为了艺术家进行自我探索和表达的载体。

随着女性在社会中角色的多元化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来探索和表达女性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而展现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艺术特色和内涵。

未来,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有望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艺术家们将进一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和风格,并将现代科技和材料运用于工笔画创作中,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使之更具当代气息和观赏性。

2. 更深入的社会话题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问题也在不断演变。

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未来将更加关注和深入表现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困境,同时也将呈现出女性在社会中的新形象和新价值。

艺术创作中线条被弱化的现像——以高校的艺术创作为例

艺术创作中线条被弱化的现像——以高校的艺术创作为例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94艺术创作中线条被弱化的现像——以高校的艺术创作为例刘淑惠(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当代对中国画的笔墨问题的研究及讨论异常热烈,而对中国画线方面的研究却非常冷淡。

本文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现代中国画的状况,让线条重新展现更为广博而深邃的审美形式和境界。

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关键词:线条;弱化;笔墨一、艺术创作中线条被弱化的现象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毕业创作最能检阅他们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本领的掌握程度。

他们在校经过几年的磨砺,虽然在专业技能、艺术视野等方面有一定的积累,但是对艺术创作的认识还停留在初步的认知阶段,对艺术形式语言的认识和应用还是一片空白。

从客观上讲,他们的综合能力尚嫌稚嫩,手法也不免粗糙,很少有从事制作尺幅较大,内容丰富的创作参展经历,尤其是缺乏了驾驭大型绘画作品的能力。

而且毕业创作时间短,所以作品难免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线条弱化的现象最为突出。

毕业创作是学生基本能力的全面体现,创作出完整深入的作品,需要作者有扎实的专业修养。

但笔者发现,在高校展览中出现一些艺术创作上的问题,比如,一些学生在创作时对人物造型及画面构成没有起码的绘制技巧,草草地按步就位,构图松散,形态无神,线条的掌控能力差,尽管后面加上去的墨色烘染给原来不够完整饱满的画面增添了氛围和效果,但是作品的里面功夫不好,外面的就觉得肤浅了,此时的线条弱化就会使画作缺乏完整性。

在多元化的当代画坛中,一些画家的创作对传统绘画观念的反叛,疏于对传统国画线条笔墨的感知,掌握专业的技能和理念不是很扎实。

这样对学生的创作思想造成一定的冲击。

面对绚丽多彩又纷繁复杂的当代画坛,学生会感到困惑,他们在校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对物象的造型刻画还停留在照片式的模仿上,创作中的盲目跟风、无病呻吟和简单地模仿拼凑。

无疑使创作落入俗套而显得干瘪、苍白。

这些年来,笔者留意各高校的毕业创作和年轻画家的展览发现,受画坛流行风气的影响,很多画家喜欢把几个非今非古的少女放置于某个亦真亦幻的空间,人物都面无表情,画面里毫无情节,甚至画中的人物没有呼应——纯粹是追求一种唯美的时尚风。

试论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现状

试论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现状

试论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现状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精细的色彩,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赞美和表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也逐渐呈现出新的面貌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试论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现状,并探讨其中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现状是多元化的。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题材和表现形式。

传统的古典美人题材并未消失,同时也出现了更具现代感和时尚元素的女性形象。

从古典美人到时尚女性,从传统庭院到都市风情,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在不断拓展和更新,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美的不同追求和审美趣味。

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现状是充满活力的。

在当代社会,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了更多的展现和表现机会,她们的地位和角色也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这种社会现实也促使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呈现出更多元的内容和更鲜活的形象。

画家们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和形式,为观者呈现出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气质的现代女性形象,这使得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更加具有社会的时代感和生活的真实性。

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现状是交融的。

在传统工笔画和现代绘画风格相结合的影响下,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也呈现出了多样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一方面,传统的细腻笔墨和精细描绘的工笔画风格仍然保留,现代的写意、水墨、油画等技法和风格也在其中得到了创新和运用。

这种传统与现代、工笔与写意的交融,既有效地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又丰富了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呈现方式和审美魅力。

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现状是发展空间广阔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绘画艺术的不断创新,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也具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方面,女性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角色不断发生变化和提升,这为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提供了更多深刻的社会主题和表现对象;当代绘画技法和媒介的丰富和多样也为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当代新工笔作品中的线条消解现象探究

当代新工笔作品中的线条消解现象探究

当代新工笔作品中的线条消解现象探究引言在当代美术创作中,新工笔画作品一直以其精细、真实、细腻的特点备受关注。

近年来在一些新工笔画作品中,人们不难发现线条消解的现象。

这种现象正是一种对传统工笔画的突破与创新,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现代感。

本文将对当代新工笔作品中的线条消解现象进行探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对艺术的影响。

一、线条消解的定义及特点线条消解是指在绘画中,通过模糊、淡化、甚至取消线条,使得画面更加具有柔和、流动的感觉。

在新工笔画作品中,线条消解往往表现为对传统线描技法的改变,通过在构图、色彩、形式上进行新的处理,使得线条在画面中不再是主导因素,而是与其他元素相互融合,相互作用。

在新工笔画作品中,线条消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特点:(1)模糊线条:通过柔和笔触和淡化线条,使得画面整体充满着朦胧的美感,线条不再是清晰可见的,而是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2)自然融合:线条与色彩、形式、质感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互为表现手段,无一而非,使得画面更加立体、生动。

(3)线条裂变:通过线条的重叠、交叉、错落等处理,使得画面呈现出复杂、立体的构图,增强了艺术作品的张力和层次感。

2. 线条消解的艺术价值线条消解的形式特点不仅使得作品更加符合当代审美需求,而且也为画面赋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深度。

通过线条消解,艺术家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念和观念,打破传统的束缚,开拓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新工笔画作品更加具有现代感和时代性。

二、线条消解的产生原因线条消解现象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内在原因的,主要包括审美趋势、艺术家的创作需求和时代背景等方面。

1. 当代审美需求的变化2. 艺术家个人创作需求的转变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也更加关注个性化表达和创新性的探索,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独特表现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在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线条消解成为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也更加契合艺术家们对于自由表达的追求。

3. 时代背景的影响线条消解现象的产生也受到当今社会、文化和艺术背景的影响。

试论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现状

试论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现状

试论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现状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古代的《仕女图》,还是近代的《民国女性》,都展现出了中国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象和生活状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也不断在风格、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得到了更新和发展。

本文将就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内容与风格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内容主题多样,既包括了传统的宫廷仕女、民国风情等传统主题,也涵盖了现代女性的生活、工作、家庭、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

在表现手法上,一些画家将传统的工笔技法与现代艺术语言相融合,创作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一些画家还以现代女性的形象为出发点,借助写意、水墨等表现手法,赋予了作品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内涵。

在风格上,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既有传统的山水人物,也有写意、抽象等多种表现形式。

一些画家通过对色彩、线条、形态的把握,使作品在继承了传统的韵味的也具有了现代的审美特点。

而另一些画家则更加注重情感表达与内心体验,让作品更具有现代感和生活气息。

二、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现状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在当今社会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一方面,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女性题材的作品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成为了市场上备受追捧的一类绘画作品。

一些画家在创作上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使得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的创作水平和艺术价值得到了提升。

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在传统绘画市场和现代艺术圈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些作品在拍卖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被不少藏家和机构所关注和收藏。

而在当代艺术展览中,也经常能看到女性题材工笔画的身影,一些作品因为具有独特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价值,得到了专业人士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在市场上,一些商业化的因素使得一些作品过于功利化和肤浅化,缺乏深刻的内涵和意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线” 是 人类对 物象最基本 的概括 、 认 识和表达 。 “ ‘ 线’ 的结
首先 , 对色彩 因素的重视 , 是“ 线” 弱化的最主要表现 。 传 统工笔 画 的色彩表 现 , 受到“ 随 类赋 彩” “ 水墨至上” 等观
构 只是人类最初在造 型时不得不忽略细 节的框 架性结构。 ” ② ‘ ‘ 线
成 为一种 品评 共识和 画家 自律 的依据 。 “ 线” 的表 现具有 了精 神 承载 的价值和意义 , 占据 统领地位 。 传 统工笔 画是最早表 现 出这 种线 性美特质和 统领地 位 的。
在 现 当代 工笔 画 中, 许 多 画家 尝试 各 种各样 的 方法 , 如折 纸、 冲 洗、 滴淌 、 揉搓 、 拓印 、 抽纸 筋等, 以获得 意想 不到的画面韵 味和效果。如 , 唐勇力在其《 敦煌之梦》 系列 中使 用 白粉脱落法 , 表 现 时间感 、 沧桑感 ; 付仲超 在《 冬 日》 里使用 滴淌 、 刮擦等 方法
在近 现代 , 随着 中西文 化的交 融, 中国画在题材 内容 、 文化 观念 和 学习方法等 方面都有 重大 的转 变, 其 中最重要 的一个现 象 就是对 多种造 型因素 的关注 或 引入 , 尤其 是在新 的美术教 学 模 式 中, 对 西方素描知识的学 习、 西方色彩观念 的引入等。在新
美术时空
ART EDUCATl oN R E 5E A R C H
线” 的弱化 浅论 现 当代 工笔 画“
口赵乾 雁
摘 要: 传 统 中国画被称 为“ 线” 的 艺术 , 相对 于其他 的绘画语言表现元 素如 色彩、 肌理 、 构成 、 空间等 , “ 线” 元素无疑起 着至关重
要 的统领作 用。但是这种状 况在现 当代 工笔画 中已经逐 渐发 生改变 , 即在 其他 绘画元素得到更 多关注和重视 的时候 , “ 线” 却 呈现 出
弱化的趋势 。 关键 词 : 现 当代 工 笔 画 线 地 位 弱 化
引言
“ 中国艺术 是线的艺术” 。 ‘ 线” 在传 统 中国画中, 一方面 因 其 独特 的表 现力 成为 中国画最基本 的个性特 征和身份 标志 ; 另
形体 的轮廓 之 后 , 第 二步才 能敷 上相 应 的色彩 , 不论 是在 古埃
及、 古希腊和 我们 的远古绘 画均是如此 。 ” 可见 , “ 线” 的表现 以 及“ 以线造型 , 勾勒填色” 的方法并非 中国绘 画所 独有的。但是 ,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在 以油画为代 表的西方绘 画体 系 中, 作 为主要 造型手 段之 一的“ 线” , 远 不如 中国画的“ 线” 那样被 当做最 主要
工 笔画 中, 许多绘画元素如色彩 、 肌 理、 构成 、 形态 、 光影、 空间等 逐 渐成为 画面重要 的价值判 断变量 , 传统工 笔画“ 线” 的统领地
位 逐 渐 受到 削 弱 。
者 。 中国画 的线 性美 , 以及“ 以线 为主 , 勾勒填色 ” 的基本技 法 , 使“ 线” 的表现相对 于其他 的绘 画元素如色彩 、 肌理 、 结构 、 光影 、

名 画记》 中“ 骨气形似 , 皆本 立意而归乎用笔” , 说 明“ 气韵 生动” 必须 首先靠“ 用线 ” “ 笔 墨” 来 实现 , 可见“ 线” 在传 统绘 画 中的统
领性。
方面, 这 种 独特 的“ 线” 也 往 往被 当成 中 国艺术 精 神 的承载
二、 现 当代 工 笔画 中“ 线” 的生 存状 态
的“ 琴丝描 ” , 以及 宋代梁 楷 的“ 减 笔描 ” , 更不用 说 总结发展 的
描 总是 一切早 期绘 画用 以构造形体 的方 法, 只有 ‘ 线’ 构筑起 了
念 的影响, 本身就存在 弱化和不足 。从 2 0 世纪初开始 , 在 西方写 实风格 等的影响 下, 色 彩元素逐 渐得到人们 的重视 。 “ 人类视 觉
对色彩 的天然 需求 , 亦 如从 黑 白电视过渡 到彩色 电视 的八 十年 代 的中国人 , 也 自然地 对色彩表 现有其 需要 。 ” ‘ 从八 十年代 以 来, 中国画坛 出现 了一股色彩表 现 的思 潮。这是 一股 从传统工 笔绘 画入 手 , 大胆运用 色彩 的绘 画倾 向。 ” 对色 彩 因素 的重视 ,
从现存 最早的战 国绘 画作 品《 人物龙凤 帛画》 中 已经很规 范优美 的线条 , 到东 晋顾 恺之的《 女 史箴 图》 里如 春蚕 吐丝 、 道 劲连 绵 的
“ 高 古游 丝描” , 唐代 吴道 子《 送子 天王 图》 “ 吴带 当风” 的“ 莼菜 条” 线, 张萱《 簪花仕女 图》 、 周 畴《 虢 国夫人 游春 图》 里 圆转流畅
种 绘画写实造型 能力 的强化和 色彩表现力的丰 富。 ” 0 注重色彩 ,
从某种 角度来说是“ 线” 的地位被 削弱的最主要表现。 其 次, 重视肌理表现和画面制作, 是“ 线” 弱化的另一表现 。
个性 、 能力 、 修养 、 品位 等诸 多因素 的观 照介质 , 使“ 画品即人 品”
的表 现 元 素并 提 高到 精神 审美 的程度 , 具 有 独 立 的价值 和 意
义。在 中国画几千年 的创作实践 中, 在书 的 多种表 现 : 干湿浓 淡 , 轻重缓 急, “ 线” 成为 画家
使 工笔 画逐 渐 出现 繁荣 的趋 势 , 对此, 《 美 术》 杂 志主编 尚辉表 示: “ 在艺术语言上 , 引发 当代 中国工 笔画发 生变革的 , 无疑是这
空间等来说 , 占绝对优势 , 并且从理论和 实践上达到 了相 当完备 的水平 , 成为后人创作 的理论指 导和 评判标准 。但是 , 这种状况 在 现 当代 工笔 画中 明显在发 生 改变, “ 线” 的统领 地位 正受到 削
弱, 有 了 明 显 的 弱化 倾 向。


传 统 中国工 笔 画中“ 线” 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