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症

失语症
失语症

失语症

一、基本概念

失语症(aphasia)是获得性语言障碍,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器质性损害造成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尤其是语音、语义、字形等语言符号的理解和表达障碍。前提是患者神志清醒,无感觉缺失(听觉、视觉),无发音器官的功能受损。

二、失语症的言语症状

(一)听理解障碍

1.语音辨识障碍:听力正常,对听到的声音不能辨认,患者会反问或让对方重复。

2.语义理解障碍:对词语不能理解或对语句内容和结构复杂的不能完全理解。

3.话语理解障碍:语句及语篇听理解困难,多由于词义理解上的缺陷造成。

4.听记忆广度障碍:听记忆广度是言语听觉痕迹系列的保持能力,一般认为汉语的听记忆广度的单位容量为7±2,障碍时患者表现为复述单个词时可能无困难,但要求复述词的系列或较长的句子时就感到明显困难。

(二)口语表达障碍

1.发音障碍:发音错误往往多变,大多数由于言语失用所致,患者在有意识的言语中不能正确表达的语音,却往往在无意识的言语中正确发出。

2.说话费力:与发音障碍有关,表现为说话时语言不留长,患者常伴有唉声叹气、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费力的表现。

3.错语:患者讲出的话不是自己想说的,是一些不正确的替代,是不符合言语习惯和规则的音节、单词或句子。

a.语音性错语:音素之间的置换,如把“香蕉”说成“香猫”。

b.语义性错语:词与词之间的置换,如将“桌子”说成“椅子”。

c.新词:无意义的词或者新创造的词代替说不出的词。

4.杂乱语:也称奇特语,语句音韵变化很大,杂乱无章,令人难以理解。

5.找词或命名困难:患者在谈话过程中欲找出恰当的词时有困难或者不能,多见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常出现迂回现象和命名障碍。

6.刻板语:为固定、重复、非随意表达的惰性言语。

7.言语持续现象:在表达中重复同样的音节、词组、句子,已经更换了图片,仍在不停的说前面的内容。

8.模仿语:一种强制性的复述检查者说的话,多数有模仿语言的患者还有言语的补完现象。

9.语法障碍:表达时缺乏语法结构,不能完整地表达意思,类似电报文体。

10.复述障碍:不能准确复述检查者说的话。

11.偶然性语言:也称情绪性语言,在某种情况下偶然发生,但不能随意再现,有时在兴奋

状态下产生,但有时也与情绪无关。

(三)阅读障碍

阅读包括朗读和文字理解,两者可出现分离现象。

1.形、音、义失读:不能朗读也不理解文字,词-图,词-实物配对错误。

2.形、音失读:不能朗读但理解文字,词-图,词-实物配对正确。

3.形、义失读:能正确朗读,不理解文字意义。

失读患者对文字的阅读理解也可以表现在语句的层级上,能朗读文字,文字与图匹配也正确,但组成句子后不理解。

(四)书写障碍

书写的内容及形式多种,包括自发书写、序列性书写、抄写、听写及描写等,其障碍有以下几种形式:

1.书写不能:无字形、抄写不能,见于完全性失语。

2.构字障碍:笔画的缺漏或添加。

3.镜像书写:一种特殊的书写障碍,写出来的字如镜中所见。

4.书写过多:加入一些无关的字、词或造句。

5.惰性书写:与言语持续现象相似,刻板重复。

6.象形书写:以画图代替写字。

7.错误语法:不正确的字词出现,与口语障碍中语法障碍相同。

三、失语症的评定内容

(一)自发言语:包括信息量、流畅度、语法结构和错语的检查。

流畅度的检查评分:

0分:完全无词或仅有短而无意义的言语;

1分:以不同的音调反复刻板的言语,有一些意义;

2分:说出一些单个的词,常有错语、费力和迟疑;

3分:流畅反复的话或咕哝,有极少奇特语;

4分:踌躇,电报式的言语,大多数为单个的词,常有错语,但欧有动词和介词短语,仅有“噢,我不知道”等自发言语;

5分:电报式、有一些文法结构的较为流畅的言语,错语仍明显,有少数陈述性的句子;

6分:有较完整的陈述句,可出现正常的句型,错语仍有;

7分:流畅,可能滔滔不绝,在6分的基础上可有句法和节律与汉语相似的音素奇特语,伴有不同的音素错语和新词;

8分:流畅,句子常完整,但可与主题无关,有明显的找词困难和迂回说法,有语义错语;9分:大多数是完整的与主题有关的句子,偶有踌躇和/或错语,找词有些困难,可有一些发音错误;

10分:句子有正常的长度和复杂性,无确定的缓慢、踌躇或发音困难,无错语。

结果判断:

a.0-4分:非流畅;5-10分:流畅

b. 非流畅:常小于50字/分钟;

流畅:大于100字/分;

中间型:介于两者中间。

表1—非流畅性与流畅性言语的鉴别

言语鉴别的项目非流畅性流畅性说话量减少,50词以下/分钟多

费力程度增加无

句子长度缩短可说长句子

韵律异常正常

信息量多少

(二)听理解检查:包括是非问答、听词辨认、执行指令。

1.是非问答:正确或自我修正后正确者得分,回答模棱两可或错误者0分。

2.听词辨认内容:实物、图片、形状、数字、汉字、颜色、家具、身体部分、左右方位等。

3.执行指令:一步指令到复杂指令检查。

(三)复述能力检查:一个字的复述到长句的复述。

(四)命名能力检查:包括物体命名、自发命名、完成句子、反应命名几个方面。

物体命名:正确3分,有音素错误2分,需触觉和音素提示1分。

自发命名:1分钟内尽可能多列举动物、蔬菜水果或电器等。

完成句子:让患者完成检查者说出的不完整的句子

反应命名:让患者用物品等名字回答问题。

(五)阅读能力检查:包括执行文字指令、词-图匹配、词-物匹配等。

(六)书写能力:包括自发书写、序列书写、抄写、描写、听写。

(七)其它:计算、空间结构等检查。

四、失语症的分类

(一)Broca失语

也称运动性失语、表达性失语、传出性运动性失语等,临床表现为:明显的口语表达障碍,有复述障碍,听理解相对保留。

表2—Broca失语的主要特征

流畅性非流畅

听理解相对好

复述发音启动困难,错误主要为辅音错误

命名障碍,可接受语音提示

阅读常有障碍

书写有字形破坏,语法错误

运动右侧偏瘫等

感觉右半身障碍

视野多正常

(二)Wernicke失语

称为感觉性失语、接受性失语;临床表现为:听理解明显障碍。

表3—Wernicke失语的主要特征

流畅性流畅

听理解障碍(重)

复述因听理解障碍不能复述

命名障碍,所无,难接受提示

阅读障碍(重)

书写形态保持,书写错误

运动多正常

感觉多正常

视野有时上象限盲

(三)传导性失语

临床表现为:自发表达为流利型口语,听理解相对保留,而复述不成比例地受损。

表4—传导性失语的主要特征

流畅性流畅

听理解相对好

复述发音不准,辅、元音均可错误

命名障碍,可接受选择提示

阅读不正常

书写不正常

运动不正常

感觉不正常

视野不正常

(四)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曾被称为前部孤立综合征,为分水岭区失语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复述接近正常而自发谈话严重受损。

表5—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的主要特征

自发口语非流畅

听理解多正常

复述正常

命名部分障碍

阅读少有障碍

书写不正确

(五)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为分水岭区失语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流利型口语、听理解明显障碍,复述相对好。

表6—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的主要特征

谈话流畅性、错语、模仿言语

口语理解严重障碍

复述好

命名有缺陷

阅读,朗读有缺陷

书写有缺陷

(六)经皮质混合性失语

也称为言语区孤立,为分水岭区失语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和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并存,突出特点为:复述好和系列言语好,其他语言功能均明显障碍或完全丧失。

表7—经皮质混合性失语的主要特征

谈话非流畅性伴模仿言语

口语理解严重障碍

复述相对好

命名严重缺陷

阅读,朗读缺陷

理解缺陷

书写缺陷

(七)完全性失语

临床表现为:所有语言功能均严重障碍或几乎完全丧失。

表8—完全性失语的主要特征

谈话严重缺陷、刻板言语

口语理解严重缺陷、刻板言语

复述严重缺陷、刻板言语

命名严重缺陷、刻板言语

阅读、朗读严重缺陷、刻板言语

阅读、理解严重缺陷、刻板言语

书写严重缺陷、刻板言语

(八)命名性失语

健忘性失语,临床表现为:以命名不能为唯一的或主要症状的失语。

表9—命名性失语的主要特征

谈话流畅性、有空话

口语理解正常或轻度缺陷

复述正常

命名有缺陷

阅读、朗读好或有缺陷

阅读、理解好或有缺陷

书写好或有缺陷

(九)失读症

一般临床分为三类:

1.前部失读症:又称枕叶失读症,表现为不理解文字,常伴朗读障碍。而常用词、名词可保留,非视觉途径可有帮助。比如病人自己摸碑文,或者将字写在病人手上,病人能够认识刻字。对字母、数字的阅读鼻文字好,一般不伴有失写,但可伴有视空间障碍或偏盲。

2.中部失读症:又称顶-颞失读症,表现为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字母和词均不认识。非视觉途径帮助没有用,不能改善区阅读障碍。对数字甚至是乐谱的理解也有障碍,书写障碍主要是自发书写和听写障碍为主,抄写能力可保留,可伴有视野缺损和偏瘫。

3.前部失读症:又称额叶失读症,表现为可理解个别字,特别是有实质意义的名词、动词,所以可猜出句子的大概意思。读文字比读数字相对好,非视觉途径的帮助没有用。常伴有严重的书写障碍。

表10—三种失读症临床症状比较

前部失读症中部失读症后部失读症阅读原发字母失读完全失读原发词失写

听写严重失写严重失写无失写

抄写笨拙、漏字母有困难,比听写好困难非视性途径无帮助无帮助有帮助口语非流利型失语流利型失语正常

运动偏瘫无或轻偏瘫无偏瘫失用有偶有无视野完整无或有偏盲有偏盲

感觉正常或轻度偏身感觉

障碍

常有偏身感觉障碍

正常或轻度偏身感觉

障碍

(十)非典型的失语

1.皮质下失语

失语症在丘脑、基底节等大脑皮质下区域损伤时也会出现,称丘脑性失语和基底节性失语,表现为非典型的失语症状,基本上在理解、表达方面均有轻-中读障碍,而呈现出混合性失语,病灶在前方则接近于Broca失语,病灶在后方则接近于Wernicke失语。

2.交叉性失语

右利手的成年人,其语言中枢位于左半球,在右利的右半球损伤的病例中偶而也会出现失语,称为交叉性失语。发生率非常少,语言症状也多种多样。

五、失语症严重程度的分级

目前国际上多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中的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

0级:无有意义的言语或听理解能力;

1级:言语交流中有不连续的言语表达,但大部分需要听着去推测、询问或猜测;可交流的信息范围有限,听着在言语交流中感到困难;

2级:在听者的帮助下,可以进行熟悉话题的交谈,但对陌生话题常常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使患者与检查者都感到言语交流有困难。

3级:在仅需少量帮助下或无帮助下,患者可以讨论几乎所有日常问题,但由于言语(和)或理解能力的减弱,使某些谈话出现困难或不太可能。

4级:言语流利,可观察到有理解障碍,但思想和言语表达尚无明显限制。

5级:有极少可分辨得出的言语障碍,患者主观上可能有点困难,但听着不一定能明显觉察到。

六、失语症训练方法

(一)适应症和过程

原则上所有失语症都是治疗的适应症,但有明显意识障碍,情感、行为异常和精神病的患者及抗拒治疗者不适合训练。

治疗过程分3个时期:

1.开始期原发疾病不再进展,生命体征稳定。此时期应尽早开始训练,并使患者及其家

属充分了解其障碍和训练的有关情况。

2.进行期在训练室训练的频度和时间是有限的,此时期要使患者在家中或病房配合训

练。此时期也可能发现初期评定存在的问题,有时需要修改最初制定的计划。

3.结束期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患者的改善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几乎不再进展或进展很

缓慢时,可以看作是平台期,此时要把以前掌握的内容或再获得的能力进行适应性训练。

结束是可向患者的家属介绍训练的情况,并设法采取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二)失语症训练方法

1.一对一训练一名治疗师对一名病人的训练方式。要求具有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以刺激为中心内容。优点是病人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刺激条件容易控制,训练课题针对性强,并可及时调整。

2.自主训练病人经过一对一训练后,充分理解了语言训练的方法和要求,具备了独立练习的基础,这时可将部分需要反复联系的内容让病人进行自主训练,治疗师定期检查。可选择图片或字卡来进行命名训练和书写训练,也可用录音机进行复述、听理解和听写练习。

3.小组训练又称集体训练。可逐步接近日常交流的真实情景,通过相互接触,减少孤独感,学会将个人训练的成果,在实际中有效地应用。

4.家庭训练治疗师将评价及制定的治疗计划介绍和示范给家属,并可通过观摩、阅读指导手册等方法教会家属训练技术,再逐步过渡到回家进行训练。治疗师定期检查和评估并调整训练课题及告知注意事项。

5.Schuell刺激促进法利用强的听觉刺激、适当的语言刺激、多途径的语言刺激,反复利用感觉刺激,并利用刺激应引出反应,正确反应要强化以及矫正刺激。这样通过刺激→产生反应→进一步刺激,形成反馈回路,但不应过分强调矫正,避免患者的抵触情绪和心理负担加重。

6.阻断去除法患者有部分语言功能的保留,但大脑的损伤导致了这部分功能的阻断,通过刺激患者残存的功能将阻断去除并恢复语言功能,通过训练是患者重新获得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在无意识状态下逐渐进行具体的内容材料的训练。

7.功能重组法通过对语言功能系统残存成份的重新组织或加上新的成份,通过对被抑制的通路和其他通路的训练是功能重新组合、开发,以达语言运用的目的。强调高度意识化的一般策略的训练,利用外部手段的功能代替受损功能,意识化的手段在反复运用中渐渐内在化、自动化。

8.脱抑制法利用患者本身可能保留的功能,如唱歌等来解除功能的抑制。

9.功能性交际治疗

10.交流板的应用

(三)失语症语言训练措施

1.语音训练

a.口腔动作病人照镜子看自己的口腔动作是不是与治疗师做的各种口腔动作一样,反复模仿。

b.口腔动作+发音病人模仿治疗师发音,包括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四声。

还可以画口型图,告诉病人舌的位置、唇和齿的位置以及气流的方向和大小。

2.听理解训练

a.单词的认知和辨别每次出示一到几个常用物品的图片,治疗师说出一个物品名称令病人指出相应的物品图片,逐渐增加。

b.语句理解每次出示常有物品图片,治疗师说出其中一个物品的功能或所属范畴,病人指出相应图片,或者用情景画进行。

3.口语表达训练

a.从最简单的数字、诗词、儿歌或歌曲开始让病人自动的、机械的从嘴里发出。因为这些是记忆深刻且能部分保留的部分.

b.或者可以做词句的完成练习,可以用反义词、关联词、惯用词的方法鼓励患者进行口语表达。

c.单词的复述先进行听觉训练,图片先与文字卡片相配,然后让患者一边看图与字,一边注意听,然后让患者跟着复述,逐渐增加复述的长度。

d.句子、短文的复述:利用复述练习中的单词,同其他词语组合成简单的句子或短文反复练习。

e.实用化的练习将练习的单词、句子应用于实际生活。

f.自发口语练习:看动作画,让其用口语说明,看情景画,鼓励病人自由叙述。或者是某件事情的叙述等。

4.阅读理解及朗读训练

a.视觉认知几张图片摆出,并将相应的文字让患者看过,进行组合练习,逐步增加。

b.听觉认知单词的文字卡片按组摆出,患者听治疗师读一个词后指出相应的字卡,用文字卡进行2个以上单词的保持练习。

c.单词朗读出示单词卡,反复读给患者听,然后鼓励一起朗读,最后让其自己朗读。

d.句子、短文理解和朗读:用句子或短文的卡片,让病人指出情景画与相应食物;用“是”、“不是”回答提问;利用句篇卡,按单词朗读的要领练习,由慢速逐渐接近正常。反复练习渐增难度。

e.篇章的朗读:从报纸的记事、小说、故事中选出病人感兴趣的内容,同声朗读,开始就以接近普通速度进行,即使跟不上也不等,不纠正,数次后就鼓励其自己读。尽量选择有趣的读物反复练习,每日坚持,以提高朗读的流畅性。

5.书写训练

a.单词的听写使用单词文字卡片让患者书写文字卡上的单词,再让病人看相应的图片同事听写单词,最后不看卡片,听写该单词。

b.句子、短文的听写使用句子、短文的文字卡片,从简单的短句逐渐进展到复杂的长句。

c.自发书写练习患者看物品图片,写出单词。看动作图片,写叙述短句。看情景图片,写

叙述问,写日记,给朋友写信。

七、与失语症有关的言语障碍

(一)言语失用

1.定义:不能执行自主运动进行发音和言语活动,而且这种异常是不能用言语的肌肉麻痹、减弱或不协调来解释的一种运动性言语障碍,或者说是一种运动程序障碍。可单独发生,也可伴随于其它语言障碍,如常常伴随于运动性失语。

2.言语特征

(1)随着发音器官运动调节复杂性增加,发音错误增加。

(2)辅音在词的开头比在其他位置发音错误多。

(3)重复朗读相同的材料是,倾向于出现一致的错误发音。

(4)模仿回答比自发性言语出现更多发音错误。

(5)发音错误随着语句难度的增加而增加。

3.治疗

视觉刺激模式是指导发音的关键,建立或强化视觉记忆对成功治疗是最重要的。另外,要向患者介绍发音的音位和机制以指导发音,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掌握每个辅音发音的位置。

b.迅速重复每个辅音加“啊”,以每秒3-4次为标准。

c.用辅音加元音方式建立音节,如“fa、fa、fa、fa......”。

d.一旦掌握了稳定的自主发音基础和基本词汇,便可尝试说复杂的词,原则上还是先学会词中的每个音、音节,最后是词。

表11—言语失用八步治疗法

第一步在视觉(口型)+听觉刺激下与患者同说

第二步呈现视觉刺激来复述

第三步在听觉刺激下复述

第四步在听觉刺激5秒后再复述

第五步利用文字刺激进行朗读

第六步除去文字刺激后说出目的词

第七步提问后自发回答

第八步在有游戏规则的场合下说话

(二)口失用

1.定义:在非言语状态下,与言语产生活动有关的肌肉自发活动仍存在,但是舌、唇、喉、咽、颊肌执行自主运动困难。临床上一些言语失用并不存在口失用,但多数口失用伴有言语失用。

2.临床特征

(1)患者无发音或喉发声运动。

(2)有非发声气流所产生的发音,如耳语。

(3)不伴有呼气运动的发音运动。

3.治疗

a.喉活动技巧治疗时面对镜子,治疗师发音然后患者模仿。患者不能发音时可把患者的手放在自己喉部让其感受喉的震动。治疗师用手帮助患者张口形成发声的口型,应多次反复。也可以由反射性的声音来建立发生,如咳嗽、叹气、笑等。另外唱歌也可以训练。

b.舌活动技巧对着镜子看舌头怎么活动,另外也可以通过用压舌板帮助患者训练伸舌、缩舌、向侧方及上下运动。

c.言语活动技巧患者能控制发声和双唇运动之后,便可以训练患者产生完整词语并使患者在言语中意识到听、视、触的作用。可以利用自发性言语来改善自主性言语,如唱歌、数数字。治疗师也可以与患者一起说话,治疗师说话声音可以逐渐降低,最后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由患者自己说。

(三)言语错乱

1.定义:脑损伤喉音失定向和记忆、思维混乱而引起一种言语障碍。

2.临床特征

(1)近期有脑外伤史,特别史双侧脑外伤。

(2)失定向。

(3)缺乏自知力,不合作,缺乏对疾病的认识。

(4)言语流利,但错乱。

(5)语法无异常。

失语症分类

失语症分类 (1)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突出为特点,无构音肌瘫痪,但言语表达能力丧失或仅能说出个别单字,复述和书写也同样困难。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有不同程度右侧肢体偏瘫。可出现左手的意向运动性失用。感觉障碍少见,如存在且重则提示深部结构受损。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半球额叶Broca区—额下回后部额盖,Brodmann4区。 (2)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以严重的听理解障碍为特点,患者语调正常,言语流畅,但用字错误,别人听不懂,也不能正确复述和书写,对言语和书写文字(阅读)的理解能力丧失。神经系统检查常为阴性。亦可有轻的偏身感觉障碍或轻偏瘫,持续时间短。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即Wernicke区皮质及皮质下。(3)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突出为特点,患者言语流畅,用字发音不准,复述障碍与听理解障碍不成比例,患者能听懂的词和句却不能正确复述。神经系统检查常无阳性体征,但偏身感觉障碍及轻偏瘫亦可见,也可见同向性偏盲和象限盲。病灶部位大多在左侧缘上回。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 Aphasia)亦称传入-运动性失语(Afferent Motor Aphasia),或中央型失语(Central Aphasia).与患者的口语表达和听理解相比,复述障碍更为严重是这一类失语症患者的特征.复述不成比例地受损是最有诊断意义的特点.其语言缺欠是不能逐字重复别人的句子和不能有效地把音素编成词句而出现音位错误.

(4)经皮质运动性失语患者有Broca失语的特点,但程度较轻,且保留复述能力,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有右侧偏瘫,初期还可出现同向凝视麻痹。常有意向运动性失用。有些患者有额叶功能障碍,表现为持续性。如执行变换的动作有困难;或在失语检查时,检查刺激改变,仍以前一应答反应。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侧额顶分水岭区。 (5)经皮质感觉性失语患者有Wernicke失语的特点,但复述较好,神经系统查体常为阴性。病灶部位大多为优势半球后部分水岭区和(或)其皮质下。 (6)经皮质混合性失语以口语复述稍好外所有语言功能均有严重障碍为其特点,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也可有偏盲。病灶部分大多在优势半球分水岭区的大片区域。 (7)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主要特征,但常可接受选词提示,口语流利、言语理解基本正常,复述好,神经系统检查常为阴性,也可有“三偏”。各型失语恢复期都可表现以命名障碍为主要特点的失语,似命名性失语,因此,命名性失语的病灶可在优势半球的不同部位,但如起病后急性期即表现典型的命名性失语特点,则病灶大多在优势侧颞中回后部或颞枕结合区。 (8)完全性失语是最严重的一种失语类型,所有言语功能都有明显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三偏”。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广泛区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泰国汉语学习者的“泰国文化失语症”研究

泰国汉语学习者的“泰国文化失语症”研究 发表时间:2016-10-12T14:52:30.64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7月作者:荆梦怡[导读] “泰国文化失语症”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应因过度关注“泰国文化失语症”的发生而随意改动教学内容,打乱正常的教学顺序。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调查显示在以泰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中存在“泰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其主要成因为:1、学习者掌握的相关词汇匮乏;2、学习者对相关内容没有急切表达需求;3、部分泰国文化相关内容在汉语中没有形成通用表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教材相关内容做相应本土化处理;研究者应尽快确定相关内容的标准汉语表达。“泰国文化失语症”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应因过度关注“泰国文化失语症”的发生而随意改动教学内容,打乱正常的教学顺序。 关键词泰国汉语学习者泰国文化失语症国际汉语教学 一、“母语失语症”和“中国文化失语症” “二语习得中的母语失语症体现在外语学习者缺乏母语文化知识,母语表达能力较低,学习者不会用目的语描述、解释自己的母语文化,无法有效地向目的语受众介绍、宣传母语国家文化。” “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从丛教授(2000)在《“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提出的。随后,许多学者对此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采用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进一步证实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各层次的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这一部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都不能自如流畅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母语文化。 二、“泰国文化失语症” 针对以泰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是否会在学习中存在“泰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这一问题,笔者在清迈大学中文系大一新生中做了如下调查。用图片展示7种具有清迈地方特色的事物包括“长颈族、夜间动物园、双龙寺、塔佩门、清莱白庙、冬阴功汤、泰式凉拌木瓜”以及7种中国特色事物“长城、故宫、东方明珠电视塔、秦始皇兵马俑、冰糖葫芦、粽子、火锅”,请学生分别说出两组事物的汉语表达。对于泰国事物,学生仅对冬阴功汤和泰式凉拌木瓜做出了汉语表达,对于其他事物未能做出任何汉语表达。对于中国特色事物除“兵马俑、东方明珠电视台”外,均有相当数量的泰国学生给出了准确表达。其中一些学生将“东方明珠电视塔”表述为“珍珠塔、明珠塔、北方明珠塔”可见并非没有了解,而是存在记忆上的偏差。可见,以泰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中也存在“泰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三、形成原因 现有文献对于“母语失语症”的原因分析均指向文化心态、民族自信,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为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语言现象,亦可从语言本身探讨其成因。 通过口头测试,不难发现,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泰国文化失语症”多体现在词汇方面。首先,学习者并非对自身文化认知不足,而且是无法用汉语准确表达泰国文化。一旦突破关键词汇,泰国学习者也能用较为流利的汉语讲述泰国文化概况。同时,组成这些关键词的语素也是学习者所熟识的,经教师恰当引导,学习者能很快掌握相关词汇。如果教师通过启发学习者观察长颈族的特点,并提出学习者已知的“长颈鹿”和“汉族、傣族”等词汇。学习者能通过所学组合出“长颈族”一词,也能解释出“长颈族就是,泰国有一种人,脖子很长”。其次,泰国学习者无法对自身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表达,很大程度受制于其一般汉语水平。无论是对于自身文化现象的描述、文化内涵的阐释还是民族情感的表达,都与学习者的整体汉语水平息息相关,并不仅仅体现为专有词汇的缺失。调查中,许多泰国学习者将泰国传统食品“somtum”翻译为“木瓜沙拉”,学习者选择英语国家文化中的“沙拉”而不是中国文化中的“凉拌”一词来描述这道菜肴,体现出学习非但对母语“失语”,对目的语——汉语的了解程度也有待提高。 与“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成因不同,在语言实践中,对于许多具有泰国文化特色事物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达。如,前文提到的“somtum”,可接受的表达有“宋当”(音译)、“木瓜沙拉”(意译自英语“papaya salad”)、“酸舂木瓜”(意译。泰语“som”意为“酸”,“tom”意为“舂”,其主要食材为木瓜,故名)以及“泰式凉拌木瓜”。这些翻译遍布泰国的大街小巷,学习者无从知晓那种翻译才是值得学习的。而英语中却有非常固定的“papaya salad”,为学习者减少了学习障碍。 四、教学策略 学习者的忽视,译文的随意,恰恰体现出这些内容并非泰国汉语学习者急切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适当对这一现象给予关注,对教学内容进行本土化处理,但并非汉语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如前文所述,“泰国文化失语症”主要体现在学习者对独具泰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掌握不够,但构成这些词汇的语素是通用的、常见的,同时对自身文化的表述除少量特殊词汇外,更多有赖于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因此,汉语教师不必对“泰国文化失语症”过度关切,在完成现有教学任务基础上,适当补充相关表达即可。对于语言中存在的多种同意表达,研究者与教师也应有所取舍。参考文献 [1]刘夏青,韩小宁,顿小慧.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二语习得中母语文化失语症现状及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2). [2]张明亚,王晓梅,马娟娟.“中国文化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影响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J].光明日报.2000(10). [4]向士旭.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年(l). [5]王红超.“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语用价值[J].邯郸学院学报.2015(3). [6]蔡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3). [7]吕文娇.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2015(2).

中国文论失语症

围绕中国现当代文论“失语症”形成的各种意见,大致可以根据其所关注的问题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我国古代文论的存在现状问题,我们逐步摆脱了古代文论的常用词汇和言说方式,是否意味着我们彻底丢弃了传统文论的思维方式?二是关于西方文论在我国现当代文论发展过程中的存在形态问题,我们所接受的西方文论(包括俄苏文论),与西方本土的文艺理论是否完全一致,其间有没有根据我国的文学实践被逐步修正过的成分?三是在中国传统文论与西方文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究竟应该逐步实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还是继续以西方文论为主构建我国当代文论,抑或只是将两者都当作我国当代文论发展可以借鉴的理论资源,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何者为主,何者为次的问题。 关于西方文论在我国现当代文论发展过程中的存在形态,曹教授也有两种看似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我国“五四”以来的文论发展整个就是从西方那里拿来的,“当文坛上到处泛滥着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象征、颓废、感伤等等西方文论话语时,中国现当代文论就已经失落了自我。她并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话语系统,而仅仅是承袭了西方文论的话语系统”。这与曹教授关于中国文论的“失语”之说也是完全一致的。另一方面,曹教授又承认“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因为受翻译和中国文化现实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中国自己的特点”。 曹顺庆教授的意见可以明确地概括为:对西方文论的吸收必须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结合中国的学术规则,以中国的运思方式、话语习惯为主,来吸收和改造西方文论”。根据曹教授一贯的看法,中国现当代以来是没有自己的文论话语规则的,因而,他所说的“中国的学术规则”、“中国的运思方式、话语习惯”,也就只能是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规则了。 要重建中国文论话语,首先要接上传统文化的血脉,然后结合当代文学实践,融汇汲收西方 文论以及东方各民族文论之精华,才可能重新铸造出一套有自己血脉气韵,而又富有当代气息的有效的话语系统。 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失语症产生原因:首先,关于中国古典文论的传统中断,其固有的精神创 生能力丧失殆尽的说法。其次,关于西方文论话语的霸主地位。最后,关于全球化必然使中国古典文论患染失语症这一说法与第二种意见有着内在的联系。 从系统思维的观点来看,无论是世界文论话语还是中国文论话语,都可以分别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而系统首先是多样性与多元性的统一;既然如此,中国文论话语在世界文论话语中的场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此即意味着患染了失语症的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必须摆脱目前的非话语状态,重新确立自己的言说方式。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的,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尴尬的局面,单单靠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换,是难以完全胜任的,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思维方法上来一次彻底性的大转变引入系统思维。 在世界话语系统化过程中,被动地接受整合是没有出路的,是无助于消除失语症,变失语为言说的。只有积极地投身到世界话语系统化的结构中来,充分利用世界系统的多元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特性,在挖掘、整理、研究中国古典文论和吸收包括西方各国在内的世界其他民族文论话语中有益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成分的基础上,以世界文明转型为契机,促成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换,从而打破世界文论话语体系的既有结构,才能使中国文论话语作为一种富有活力与精神创生力的话语参与到这一系统中来,在新的世界文论话语结构中积极言说,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文论失语症所引发的问题至少包括:第一,如何认识20世纪中国文论?第二,西方话语是

失语症的概述、分类和评定方法

第一节、失语症的概述 一、定义 由于大脑受损导致的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失语症是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表现为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无严重认知障碍、无感觉缺失、无口、咽喉、舌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失调,却听不懂别人及自己的讲话,说不出要表达的意思,不理解或写不出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 二、病因 失语症可由多种脑部疾病引起,常见病因有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部肿瘤、感染等,最常见的为脑血管病,我国的研究资料显示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产生各种言语障碍。 三、失语症语言症状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语症可表现为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六种基本障碍。 (一)口语表达障碍是指患者语言陈述过程困难,表现为找词、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方面的障碍。 1找词困难;2.命名障碍;3.说话费力;4.杂乱语;5.刻板语言;6.模仿语言;7.复述障碍;8.持续症;9.语法障碍;10发音障碍;11.错语 (二)听理解障碍是指患者对口语的理解能力降低或丧失,主要表现在对字词、短语、长句和文章等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碍。 1. 语义辨认障碍不能理解,却能正确辨认,准确复述。 2.语音辨认障碍不能正确辨认听到的语音。 (三)阅读障碍又称失读症,是大脑损伤导致对已经获得的文字的阅读能力丧失或受损,伴或不伴朗读障碍。1.形、音、义失读;2.形、义失读;3.形、音失读,不能正确朗读文字,却能理解文字的意义。 (四)书写障碍书写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除了语言本身外,还涉及视觉、听觉、运动觉、视空间功能和运动的参与。包括失语性书写障碍、非失语性书写障碍两种。常见表现有:1.完全书写不能;2.构字障碍;3.象形书写;4.镜像书写;5.惰性书写;6.书写过多;7.错误语法书写;8.视空间性书写障碍 失语症的分类和评定方法 直到今天,人们对失语症的分类仍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由于历史上对失语症研究的学派很多,观点不尽一致,因此对于失语症的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对失语症分类的不同,反应了各个时期对产生失语障碍的不同看法。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失语症的分类和评定方法。 19世纪下半叶,语言功能定位联系学说占主流,认为不同病变部位是产生不同失语类型的基础;20世纪前半叶,功能整体学说占主流,此时期否定语言功能定位学说,抛弃从语言障碍探寻大脑受损部位的方法,以语言活动过程受损进行分类;20世纪后半叶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功能定位学说再次受到重视。 现在认为,大脑某一部位的损害,会造成一组完全或不完全的语言临床症状较高频率的出现,如果损伤较局限,多表现为典型的失语症状,如果范围较广,会呈现出非典型的失语

命名性失语诊断详述

命名性失语诊断详述 *导读:命名性失语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患者言语、书写能力存在,但词汇遗忘很多,物体名称遗忘尤为显著。如让患者说出指定物品名称则更显困难,如经人提示可立即将该物名称说出,但不久又迅速遗忘。命名性失语症受损部位为枕叶和颞叶交界区,主要是Brod-mann37区及21区、22区的后部。 健忘性失语的鉴别诊断: 1、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病人听理解障碍突出,表现为语量多,发音清晰,语调正确,短语长短正确,但缺乏实质词。病人长答非所问,虽滔滔不绝地说,却与检查者的提问毫无关系。病变位于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2、运动性失语症:也称表达性失语症、口语性失语症、皮质运动性失语等。为Broca氏区,即第三额回后部的言语运动中枢受损时引起,症状特点为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构音器官的活动并无障碍,有的虽能发音但不能构成语言。 治疗 对于失语症治疗的研究已持续了近1个世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神经心理学和言语病理学的介入,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的 治疗方法.缪鸿石在总结这些治疗方法提出可大致分为3类:①

传统方法或直接法:针对患者的听、说、读、写等某一言语技能或行为,利用组织好的作业进行训练;②实用法或间接法:只着重交流能力的改善,并不限定采用何种交流方式,也不针对患者特定的言语技能或行为,目的在于恢复患者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技能的方法;③代偿法:主要用对侧大脑半球功能或体外仪器设备来补偿言语功能不足的方法。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命名性失语的诊断,命名性失语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命名性失语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失语症概述

神经语言学概述 摘要:神经语言学是一门跨多学科领域的边缘学科,其历史并非长久,从最初的Broca失语症开始研究,历经一百多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不同其他语言学科的研究,采用了多种神经科学研究的技术手段,帮助人们认识和探讨语言机制与大脑之间的关系。中国的神经语言学研究开始的较晚,但是经过各界学者专家的努力,获得了成功性的进展,尤其是在中文大脑词库和字词认知方面的研究。今后我国神经语言学将在学科加强、对语言障碍患者的治疗、新方法的运用、研究队伍的培养等方面都将取得进展。 关键词:神经语言学综述失语症 1.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借助语言交流思想,进行思维和推理,每个正常的人都至少掌握一种语言。对语言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为经典文献做注解的传统语言学研究,到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再到语言学的鼎盛时期——生成语法,每个时期对语言的研究都有不同的重点,纵观语言学的发展,总的趋势是由描写转向解释。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官能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运用和语言能力,人们不但希望了解语言本身,更希望能够解释言语生成和理解的内部机制。而对人类言语机制的研究必然离不开大脑,近年来的研究试图解释研究言语活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特别是脑的机制。于是语言类型学、神经科学和认知学背景下的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新发展和重点。 2.神经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神经语言学是一门跨多学科领域的边缘学科,旨在解释人类语言与语言的神经基础,探讨语言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机制和过程的性质(Blumstein 1988)。在神经系统中,与语言关系最密切的是大脑,语言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主要是语言的大脑机制。因此,神经语言学研究涉及大脑神经系统和语言学两方面,主要是语言活动与大脑神经组织是怎么联系的,研究领域包含行为神经学、失语症学、语言病理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因此,对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对其他学科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它的研究成果对语言的脑机制奥秘的揭示、语言学理论的发

改良Boston诊断性失语症检查精选.

改良Boston诊断性失语症检查━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 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 AB原是英语语种失语症的评定方法,是目前广泛用于失语症检查的方法之一,在一些非英语语种的国家已经翻译后应用,其特点是省时并提供了失语商,可以鉴别患者是否患有失语症,并可用来衡量训练效果。其主要内容为: 1.根据评定结果确定有无失语 通过失语商先确定患者有无失语,失语商的求法和意义见表1。 表1 失语商(AQ)的求法和意义 项目折算评分 Ⅰ自发语言 (1)信息量 (2)流畅度、语法能力和错语 Ⅱ听理解 (1)是非题(2)听词辨认(3)相继指令Ⅲ复述 Ⅳ命名 (1)物体命名(2)自发命名(3)完成句子(4)反应命名 60 60 = + 10 / 200 80 100/10= 60 20 10 = + 10 / 100 10 10 10 10 10 50 10 共 AQ的计算:AQ=右项评分之和×2=100 AQ的意义:AQ=98.4~99.6 正常 AQ<93.8 可评为失语 AQ=93.8~98.4 可能为弥漫性脑损伤或皮质下损伤

2. 确定主要类型失语症评分特点 主要类型失语症评定结果见表2。 表2 主要类型失语症的WAB评分 失语症类型言语流畅性理解复述命名 完全性失语Broca失语 孤立性失语 经皮质运动性失语Wernicke失语 经皮质感觉性失语传导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0~4 0~4 0~4 0~4 5~10 5~10 5~10 5~10 0~3.9 4~10 0~3.9 4~10 0~6.9 0~6.9 7~10 7~10 0~4.9 0~7.9 5~10 8~10 8~10 8~10 0~6.9 7~10 0~6 0~8 0~6 0~8 0~9 0~9 0~9 0~9 3. 根据评分特点建立失语症诊断流程 在W AB中,根据评分结果,建立表3中的失语症鉴别流程。 表3 失语症鉴别流程 失语 不流畅的(0~4)流畅的(5~10) (完全性、Brcoa性、(传导性、命名性、 经皮质混合性、经皮质运动性)Wernicke性、经皮质感觉性) 理解差的(0~3.9)理解好的(4~10)理解差的(0~6.9)理解好的(4~10) (完全性、经皮质混合性)(Brcoa性、经皮质运动性)(Wernicke性、经皮质感觉性)(传导性、命名性) 复述差的复述好的复述差的复述好的复述差的复述好的复述差的复述好的(完全性)(经皮质混合性)(Brcoa)(运动性)(Wernicke)(经皮质混合性)(传导性)(命名性)(0~4.9)(5~10)(0~7.9)(8~10)(0~7.9)(8~10)(0~6.9)(7~10) 说明:在表3中,先根据流畅程度检查结果将所有失语症分为两大类,括号内为该类的可能类型;然后在两大类下,根据听理解检查结果各分为好和差的两类;最后依据复述的好坏区分出常见的失语症,共8种类型。

中国文化失语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 从丛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国英语教学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以往以应试教育为重心的教学体系所具有的严重弊端,尤其是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忽视,亦已得到愈来愈充分的显现,促使多层次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许多大、中、小学均摒弃了以灌输语法知识为轴心的传统教学体系而采用侧重实际交际能力、能使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英语的体系。笔者在承担南京大学非英语专业博士生英语教学工作中,也进行了适应博士生需要的、以国际学术交流实用英语教学为重心的教学体系改革。经过9届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正是在从事这种最高学历层次上的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笔者逐步认识到我国英语教学迄今仍普遍存在着一个重大问题,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由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与跨文化交流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已逐步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加大外语教学的文化含量,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非常值得欢迎与肯定的。然而,纵观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共通的片面性,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 的确,对一种自然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及其多层面背景有相当的了解,是成功地习得该种语言并运用其进行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但是我们不应忘记,无论是汉语“交流”,还是英语的“communication”一词,其所表示的交际行为都是“双向”的。跨文化交流决不能仅局限于对交流对象的“理解”方面,而且还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的“文化影响”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后两者对于成功交际则更为重要。如果说,由于以往英语教学西方文化含量的缺乏,导致了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的多层面交流障碍(主要是“理解障碍”),那么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含量几近于空白的状况,对于国际交流的负面影响则更为严重。我们不难观察到,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当西方同行怀着敬意探询Confucianism/Taoism(儒/道)的真谛时,我们的学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更有甚者,为数不少的中国学者不知令西方人也十分崇敬的孔夫子的英文译名是Confu cious,还有人闹出把Mencius(孟子)奉为异国圣者而译为“门修斯”的笑语。在笔者从事博士生英语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如下绝非个别的现象: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在日常汉语交流中所表现出的中国文化底蕴就显得苍白,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一大缺陷。 近年来,在南京大学博士生英语教学中,我们正在逐步把博士生英语阅读课程之重心改为有关中国哲学、历史、宗教及文学艺术的英文文献阅读,并将其作为国际学术交流实用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举受到广大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的普遍欢迎。但是,这种“亡羊补牢”之举的作用自然是十分有限的。要真正克服我国英语教学的上述缺陷,

失语症

失语症 失语症—aphasia 借助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语言符号意义的功能丧失(失语症)或言语困难。障碍的形式取决于脑损害部位,一般分运动和感知两类,分别涉及言语生成和言语理解两方面。言语发育障碍时也可以没有明显脑损害。失语症是指由于神经中枢病损导致抽象信号思维障碍,而丧失口语、文字的表达和领悟能力的临床症候群,失语症不包括由于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力减退造成的语言症状,也不包括听觉、视觉、书写、发音等感觉和运动器官损害引起的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因先天或幼年疾病引致学习困难,造成的语言机能缺陷也不属失语症范畴。 病因病理 言语功能受一侧大脑半球支配,称为优势半球。除少数人外,绝大多数人的优势半球位于左侧大脑皮质及其连接纤维。优势半球受损常可发生失语症。优势半球不同特定部位受损,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失语症:第三额回后部是口语的中枢,受损时丧失口语表达能力,即运动性失语症;第一颞横回后部是听语中枢,损害时出现对别人的语言不能理解,即感觉性失语症;第三额回后部是书写中枢,病变时无法用文字书写来表达,是失写症;角回为阅读中枢,受损时读不出文字的字音及不知其意义,是失读症;第一颞回与角回之间区域是物体的命名中枢,病损时讲不出所见的人物名称,是命名性失语症。引起失语症的疾病以脑血管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脑部炎症、外伤、变性等。 临床表现 1.运动性失语症 也称表达性失语症(expressive aphasia)、口语性失语症、皮质运动性失语等。为Broca氏区,即第三额回后部的言语运动中枢受损时引起,症状特点为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构音器官的活动并无障碍,有的虽能发音但不能构成语言。 完全性失语时,患者完全不能用评议表达思维活动,甚至个别的字、词、音节都不能发出。多数患者为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患者能发出个别的语音,但不能由语音构成词句,也不能将语言排列成必要的次序,以致这些评议杂乱无章,不能令人理解。有的患者可能保存下来最熟悉的一个单字、词或句子的片断,通常的感叹词,如“不”、“好”、“吃”、“坐”、“就是”、“再见”、等。但患者无论如何努力也只能说出保留下来的简单词句,由于语言共济运动无障碍,患者说出词句仍有相当抑扬,密切接触者根据其语调可能理解患者表达的意思。更轻的患者往往仍有相当丰富的词汇保持不变,但由于丧失对虚词和冠词的应用,说话只能用几个主要词汇来表达,构成电报式语言。语言重复症也很多见,一个词或音节说出后,强制地、自动地重复,不自主地进入下次语言产生的过程。

“失语症”与文化研究中的问题

“失语症”与文化研究中的问题 胡适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老话“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一直被当作使学术回避现实斗争的遁词而受到批判。然而现在想来,这话所倡导的那种既是实用主义、也是实证主义的学风,毕竟对纠正学术研究脱离实际问题抽象议论的风气是有裨益的。当今中国文艺学和文化研究发展得蓬蓬勃勃,但就所研究的问题而言,也存在着不少需要重新审视的地方。其中有些东西不仅是理论概念的问题,也是更具普遍性的研究方法和态度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一 在我看来,当今的文化研究中有一些理论和观念的确需要从现实问题出发进行重新审视。其中之一就是吵吵了不少年头的“失语症”。这些年来文化研究中所说的“失语症”是指由于西方学术理论、观念和概念大量侵入中国学术研究的话语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甚至堆砌外来术语,越来越多地谈论西方理论和观念,似乎找不到表达中国本土经验的语言了,于是被称为患了“失语症”。在许多学者看来,“失语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剩下的问题只是如何应对和治疗这个病症。 凭印象看,这个观点大致是不错的。但如果我们真正研究一下这个观点提出的实际背景,就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中国学术界大量引进西方的新方法、新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即所谓“新方法年”以后的事。“失语症”的提出也是在此后,是90年代前期提出的。按照这个时代背景来看,“失语症”指的就是自西方的新方法和新观念引进后造成的我们自己原有的话语的失落。但仔细想一想,在此之前我们自己“原有的”话语是什么呢?就文艺学而言,此前的理论话语基本上是苏联的毕达科夫传授的几个概念,我们关于文学问题的谈论是在“阶级性与人性”、“真实性与倾向性”、“进步性与反动性”、“个性与共性”等几组抽象范畴中进行的。这还不算“两结合”和“三突出”一统天下的时代。这就是我们表达自己的、“本土”的文学经验的话语吗?相比之下,潜意识的象征、原型意象、孤独与荒诞感、影响的焦虑、召唤结构、叙述视角、期待视野等等西方来的新概念难道只是在剥夺我们“原有”的经验而没有为我们表达自己的文学经验提供一点新的工具与可能?严格地讲,如果说我们的文艺学研究中存在着理论话语不能表达文学经验的“失语症”,那么它是出现在新观念到来之前而不是之后。恰恰是在接受了许许多多的新观念后,我们才发现了表达自己真实经验的更多可能性,也由此而产生了对不能充分表达经验的焦虑。无论在引进新观念、新概念中产生了多少食洋不化的概念游戏,毕竟我们正是从这时开始才

失语症的临床特征

语言中枢主要有哪些? 一、失语症的研究历史

二、失语症的定义与临床特征

失语症是指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大脑半球发生了器质性损伤,引起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感知辨认、理解接收、组织运用及表达等功能的某一或某几方面失调的现象,其实质是语言和思维二者双向转译机制的崩溃和中断。 (二)失语症的言语症状 无论哪种类型的失语症都包括以下6大障碍: (1)自发语流畅度障碍; (2)言语听理解障碍; (3)言语表达障碍; (4)复述障碍; (5)阅读、朗读障碍; (6)书写障碍。 1.自发语流畅度障碍 根据自发语流畅度障碍可把失语症分为非流利型失语口语、流利型失语口语和中间型。 表1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树荣教授组构建的汉语失语症口语流利性特征量表。量表根据九项口语特征把失语症分为非流利型、流利型和中间型。 表1汉语失语症口语的流利性特征 2.言语听理解障碍 言语听理解障碍主要有4大障碍点,包括接受问题、感知问题、词义问题以及句法和连续问题。 (1)接受问题(Receptive problem):患者有严重的口语理解和复述障碍,可以听见声音但不理解其意义,能理解书写文字,且接近正常。病灶主要在优势半球颞横回或其深部联系纤维。 (2)感知问题(Perceptive problem):患者对口语和文字理解均有障碍,病变累及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皮质。 (3)词义问题(Semantic problem):患者难以理解口语和文字,能感受和感知听信号,可准确复述,但不理解复述的内容。病变部位多在优势半球颞顶分水岭区、角回及其与颞叶后下部皮质的联系纤

维。 (4)句法和连续问题:患者可以理解单纯简单句,但对理解句法词、长句、复合句则困难。病变部位常在优势半球Broca区及其周围结构。 3.言语表达障碍 言语表达障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觅词困难; (2)错语症; (3)延迟反应; (4)无反应或用刻板语; (5)言语的持续现象; (6)杂乱语; (7)模仿语言; (8)语法障碍。 4.复述障碍 复述障碍包括4种类型: (1)语音听辨别障碍。 (2)语音听辨别无障碍:对对方所说的话能够理解,但由于患者本身有口颜面失用(bucco-facial aphaxia )、言语失用(apraxia of speech )或口语表达系统障碍不能正确发音(articulation ),故不能复述。 (3)对口语听辨别及理解都非常好,说话也基本正常,但复述却明显障碍,通常见于传导性失语症。 (4)患者自发谈话及口语理解有困难,但复述非常好,通常见于经皮质性失语。 5.阅读、朗读障碍 汉字本身是象形文字,有形、音、义的结合,因此阅读和朗读障碍也分为三种类型: (1)形、音、义联系中断:患者阅读及朗读均受损,看到文字念不出,也不能将文字与相对应的图片、实物进行匹配。 (2)形、音联系中断:文字朗读障碍,阅读理解相对较好,看到文字能将文字与相对应的图片和实物进行匹配,但念不出来。 (3)形、义联系中断:患者能正确朗读,却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 6.书写障碍 书写障碍主要有2种类型: (1)非失语性失写。

浅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浅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摘要】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英语学习者语言实践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文化失语使我国文化输出处于劣势,应该从增强跨文化交际双向性的认识、增强对文化输出战略意义的认识和增强英语创新人文教育的认识三个方面进行应对。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跨文化交际;文化逆差 1.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提出 失语症(Aphasia),最初是医学术语,指由受伤或疾病引起的大脑损伤而导致思想表达能力、语言及书面语理解能力的部分或全部缺失(《美国传统词典》英汉双解)。20世纪90年代文学评论家们开始批评西方文学思想的入侵及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流失,因此出现了“中国文学失语症”。而“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在外语教学中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来的。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敲响了“中国文化危机”的警钟。从丛教授认为: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在日常汉语交流中的表现也缺乏文化底蕴。对于“中国文化失语症”,从丛教授提出,虽然中国外语界早已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也已在外语教学中加大了文化教学的比重,但有共同的片面性,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文化内容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中国文化教学,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 2.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成因 中国文化失语的实质,是语言学习者民族文化认同的严重缺失。文化认同的维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的传承,语言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冷漠和失语,显示出他们越来越疏离于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他们本身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 2.1 社会环境因素 “文化输出的民族是比较发达的民族”,在美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冲击下,语言学习者对西方的文化全盘接受,在文化思想领域形成“崇洋媚外”。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和引进铺天盖地,西方的节假日文化、饮食文化、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都成为中国学生追逐的目标。而中国在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中“文化逆差”的加大,即西方文化引入多,中国文化输出少,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场合中“失语”会更严重。

失语症的鉴别

失语症、构音障碍与言语失用的鉴别 在临床上,失语症、构音障碍和言语失用是三种不同性质的言语障碍。它们不仅从发生机制上是不一样的,而且在治疗方法上也完全不一样,所以对它们能够准确地鉴别就变得异常重要。 一、失语症。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失语症,指有声语言的表达和理解障碍。失语症的临床类型很多,这里只简单说明三种。 ㈠运动性失语症,也叫布洛卡(Broca)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⒈临床表现:⑴言语表达明显障碍。一般可说出很简单的语词或短语,但咬字不清,发音模糊。严重者仅能发出个别的字音,称单语症。 ⑵听语理解多无障碍。可以明白讲话的内容。 ⑶对文字的理解多有保留。可以通过看文字、语句理解内容,执行指令。 ⒉常见病因: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等。 ⒊脑定位:左侧额叶Broca区及邻近结构损伤。 ⒋神经心理学意义:言语表达在大脑有专门的皮层区域负责。在言语表达出现障碍时,听理解机能可以保持正常。 ㈡感受性失语,也叫威尼克(Wernicke)失语症。 ⒈临床表现:听语理解明显障碍。 口语表达流利。但不能理解自己所说出话的意思。 复述多有困难。 阅读多有障碍。 ⒉常见病因:脑血管病、脑损伤、脑肿瘤等。 ⒊脑定位:左侧颞叶Wernicke区最为多见 ⒋神经心理学意义:言语理解在大脑有专门的皮质区域负责。在言语理解出现障碍时,言语表达机能可以保持正常。 ㈢传导性失语症,也叫中央性失语,或传入性运动性失语。 ⒈临床表现:自发性言语流利。 听理解障碍不明显。 复述障碍突出。 ⒉常见病因:脑血管病、脑损伤、脑肿瘤等。 ⒊脑定位:左脑缘上回,常累及颞叶感受性言语区 ⒋神经心理学意义:从言语感受区到言语表达区可能有一个传导过程。 二、构音障碍 ⒈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发音困难,对一些原来可以发好的音现在却总是发不好,严重时根本发不出来。同时伴喝水发呛等构音肌肉功能障碍。 ⒉脑定位:皮层下部位,如颅神经或脑干损伤等。

失语症分类有哪些

失语症分类有哪些 失语症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一些原因,出现不能说话的情况。这种疾病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因为这个疾病不能更好的跟人沟通,所以给患者的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很多的人想知道失语症分类有哪些,这样也好进行相应的治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性失语 主要表现为表达障碍明显于精神障碍,预后较好。 1.损伤定位:优势侧半球额下回后部(从前上额叶到前顶叶区域的皮质,包括岛叶和周围sylvian皮质上缘)。 2.症状 (1)Broca失语(主要为运动性失语):对言语可理解,并非流利性障碍。说话中的连词、代词等减少或缺失(电报语式)。 1.受损的功能:流利性,命名、复述和书写。

2.完好的功能:口语、书面理解。 一般是脑卒中的晚期表现 (2)构音失用:参与构音的运动器官协调障碍,如呼吸(构音不清),清晰度(构音障碍)、情感性语调(失韵症),随后失音缄默。 (3)缄默症:无任何语言,理解完好,书写相对保留,偏瘫多见。常见于脑卒中急性期。 感觉性失语 不能理解词语的意义,特点是言语流利,但听不懂他人的话语,听觉是正常的。预后不佳。 1.损伤定位:颞上回后部(颞叶、顶叶后部了,枕叶侧面) 2.症状 (1)Wernick失语(主要感觉性失语):流利而荒谬的语言、

对白(乱讲,“语言色拉”)。说话和书写(语法)形式相对保留,内容和意义(语意)错误。 1)受损的功能:命名、复述、口语和书写理解 2)完好的功能:流利性 3)错语症:大量错语、新造词,混杂在一起,称为杂乱语、奇特语。命名和找词也有明显障碍。语言流畅,但缺乏表达的核心内容,评议空洞。如语音错误(词语概念错误,如“时间”混淆“分表”) (2)纯字聋:听觉理解受损,而说话、阅读理解相对保留。多见于脑血管意外,脑肿瘤及感染,病变涉有单侧或双侧颞叶。 (3)失读伴失写:阅读理解、书写受损,而口语较少受影响,预后较好。 传导性失语 在表达方面,自发言语流畅,但多伴音素性错语障碍为其特征。,复述与自发言语命名,读词均表现为错语。对文字和音声

各种失语症的治疗

精心整理 从信息交流角度,言语障碍归纳起来可分为输出障碍(说、写)为主、输入障碍(听、阅)为主以及输出、输入均发生障碍三大类,第一类以Broca失语(BrocaAphasia,BA)为代表;第二类以Wernicke失语(WernickeAphasia,WA)为代表;第三类以完全性失语(GlobalAphasia,GA)为代表;此外,代表常见代表复述障碍的是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Aphasia,CA)和代表命名障碍的是命名性失语(AnomicAphasia,AA),本章在此重点介绍。

6)文法缺失的治疗:在这种患者中刺激口头输出的直接方法是口头复述,偶尔用大声读来补充。所选的复述句要适当大于患者目前自发说出的水平,患者应能复述其中的80%以上,可让他复述10次或达到有两个完整的句子出现为止。复述可伴以写出相应的内容。 7)描述图画:图画依所需反应的长度和复杂性来选择,如开始时,可选用运动员跑步等人物加动作(主谓)的句子来描述的画,进一步采用需用人物+动作+名词(主谓宾)的句子来描述的画。以后可用零散放置的印刷好的词,让患者将它们排列成描写图画的句子,让他辨认正确与错误及改正错误。其他还有给患者一幅画和一个印好的动词,然后让患者用此动词做出描述图画的句子。

患者的失语评定资料类比选定,然后在实际中试验,找出合适的难度,以后可按下进行。一般在原作业中反应达到80%准确时,可考虑进入下一作业。但如进入下一级有困难,仍可退回上一级再练。 (6)具体应用: 1)重度Wernicke失语患者的治疗:重度Wernicke失语患者的特点,是可能有的残留功能,如绝大多数患者对单个写出的大字比说出的理解得好;部分患者可用非语言提示,对问题和命令做出合适的反应;在严重的病例中,也有一些服从命令的能力。这些都可予以利用。训练时,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注意:

各种失语症的治疗

(二)主要类型失语症的治疗 从信息交流角度,言语障碍归纳起来可分为输出障碍(说、写)为主、输入障碍(听、阅)为主以及输出、输入均发生障碍三大类,第一类以Broca失语(Broca Aphasia,BA)为代表;第二类以Wernicke失语(Wernicke Aphasia, WA)为代表;第三类以完全性失语(Global Aphasia,GA)为代表;此外,代表常见代表复述障碍的是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 Aphasia,CA)和代表命名障碍的是命名性失语(Anomic Aphasia,AA),本章在此重点介绍。 1.Broca失语等以口语表达障碍为主的失语症的治疗对此类失语症的治疗,目标是以任何方式引出患者的口语反应,并逐步使之改善,最后力争能达到独立的表达和交流。 (1)理解的训练:这种患者听理解虽非主要障碍,但也经常出现问题,改善的训练方法:是让患者根据简单的说明指出画中相应的内容;执行简单的指示、特别是含有空间关系的指示;修改描述图画时表达有错误的句子等。 近年来,心理言语学研究证明:在有一些辞汇和韵律的提示时,有利于对复杂句的理解,因而扩展句比压缩句易理解,加入形容词、副词、指示代词、定语短句、迂回说法等和变音、变调都可促进理解,对此类患者可以采用这些方法。 (2)表达的训练: 1)言语表达技能训练:表达障碍的患者因存在言语声音的收集功能低下,应再建言语表达技能。方法是通过逐个地训练音素、字和词汇,最后结合成句子。先训练患者容易发出的音,如元音“a”及辅音“b、p、m”,可以利用压舌板帮助患者使其发音准确,还可以对着镜子进行训练,有利于调整发音。 2)发音灵活度的改善:对于发音缓慢费力的患者,可以让其反复练习发音,如发“pa、pa、pa”,“ta、ta、ta”,“ka、ka、ka”,然后过渡到发“pa、ta、ka”,反复练习。 3)命名训练:命名障碍是非流畅性失语极为常见的表现,这是由于对物品的视觉形象与对物品的知识、语言之间的联系中断所致。具体的训练可以采取命名性失语的提示方法,如采用手势、描述、提示词头音,以及利用上下文的方式进行提示,往往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4)描述和讲述训练:选用表现活动和动作的以及具有一定内容的图片,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