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误十则

合集下载

《四库全书总目》职官之误举例

《四库全书总目》职官之误举例

建设具有 民族特色 的信 息数据 库 , 要充 分与本 地 区地方 图书馆 沟通 , 采取 自我 建设与联 合共建相 结合方法 ,统筹 规范 , 分工协 调 , 立本地 区特色专 建
题 数 据 库 , 后 各 专 题 数 据 库 通 过 联 网 的 方 式 形 成 然
士学位 , 人在 读博 士学 位。实践 证明 , 一 只有 不断地 给图书馆员 “ 电”, 充 才能 发挥 图书馆 员 的积 极性 、 主动性 、 创造性 , 使之 为开发和保护少数 民族地 区文
志 》 九十 七亦 皆 云 : 王 崇 庆 … … 累官 南京 吏 部 尚 卷 “
其 他人物职官方 面的讹误 பைடு நூலகம் 门别类 , 分 纠正若干则
33 要 统筹规划 , . 开展 资 源 共 建 共 享
书。 然考《 ” 弁山堂别集》 卷四十七 ,南 京吏部尚书” “
继 续 深 造 , 已 有 三 人 获 得 硕 士 学 位 ,六 人 在 渎 硕 现
献 资 源 最 大 限 度 地 实 现 资 源互 补 和 资 源 共 享 。 4 要 加 强 对 少数 民族 文 献 专 业 人 才 的 培 养 要 搞 好 民族 特 色 数 据 库 的 建 设 , 须 要 有 一 定 必 的 少 数 民族 文 献 专业 人 才 民族 高 校 图 书馆 可 以通
表 中无 王 崇 庆 。而 卷 四 十八 “ 京 户 部 尚 书 表 ” 南 中
太 子太 保 。 则 其 官 至 刑 部 尚 书 , 臣 盖 未 深 考 《 ” 馆 明
有“ 王崇庆 , 直隶开州人 , 正德j 戈辰进士 , 嘉靖 二十九 年任” 又卷 四十九 “ , 南京礼 部 尚书 表” 有 “ 中, 王崇 庆, 见前 , 十一年 任” 三 。考 《 湖游 览志 ・ 湖游 西 西 览志余》 卷十三有 “ 州王崇庆为南 京户部 尚书, 开 慕 西湖而未至也 , 四绝句” 作 云云 , 证其 曾官南 京户 可 部尚书。又《 千顷堂书 目》 九著录有王崇 庆《 卷 南京 户部志》 二十卷 , 亦彼尝任职南京户部 尚书之佐证 。 12 某人任 甲官, 总 目》 . 《 误为 乙官。如 : 少岳集 四卷 ( 18 集部 别集类 存 目五 ,65 卷 7, 10

《四库全书总目》纠谬——明别集提要五则

《四库全书总目》纠谬——明别集提要五则

该 书中的各种谬误却屡见 不鲜 , 此在明别集提要 中尤为 突出。陈谟 自谓校文 江西、 广 东, 《 海桑集》 提要误 为“ 聘 为 江浙考试官” , 其集诗 二卷 、 文八卷误为“ 诗 文各五 卷” ; 王冕 字元 章 , 《 竹斋 集》 提 要误 为“ 字仲章”, 王 冕曾孙婿之 子骆居安所辑误为“ 冕女孙之子骆居敬所辑”; 史谨《 独 醉亭集》 提 要将壬午为建文四年误 为“ 建文五年”, 而建文前
基金项 目: 国家科社基金重点项 目“ 《 四库 全书总 目提要》 的官学约束与 学术缺失研 究” ( 1 1 A Z W0 0 6 ) ; 重庆 市首批哲 学 社会科 学领 军人才支持计划、 西南大学人 文社科研 究重大项 目培 育项 目“ 《 四库全 书总 目》 的重新 整理及 其 文 学批评的还原研究” ( 1 3 X D S K Z 0 0 3 ) 作者简介 : 何 宗关( 1 9 6 3 一) , 男, 湖 南永兴人 , 教授 , 博士 生导师。研 究方 向: 明代 文学。
官 。事迹 具《 明史 ・ 儒 林传》 。
今订 : 《 海桑集》 卷三《 于太守颂并序》 , 卷五《 罗 观泰归南安序》 、 《 倪贰守之郁林序》 、 《 赠进士冯韶
点则恰恰是《 四库全书总 目》 的软肋所在 。胡玉缙、
余嘉 锡 、 崔富章 、 李 裕 民、 杨 武 泉 等人 的考 证 成果 已 经 打破 了《 总 目》 的神话 , 而 此数 人 所考 证 者 仍属 该 书谬 误 的少数 , 以明别集 提要来 说 , 几乎 可 以说 无一 篇无 纰漏 , 有 时竟 然 通 篇 皆谬 , 甚 至 一 些 较 低 级 的“ 硬伤 ” 时亦 在所 难免 。笔 者 近 日考 证 数 则 , 整理
( 2 ) 是 集有 谟 家传 , 称 卒年 九 十 六 。考 集

《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提要订误十八则

《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提要订误十八则

《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提要订误十八则作者简介何宗美,文学博士,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明清文学研究,出版《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四库全书总目〉的官学约束与学术缺失》等专著。

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序曰:“《四库》所收,浩如烟海,自多未见之书。

而纂修诸公,绌于时日,往往读未终篇,拈得一义,便率尔操觚,因以立论,岂惟未尝穿穴全书,亦或不顾上下文理,纰漏之处,难可胜言。

”他所说的存在于《四库全书总目》中的“难以胜言”的“纰漏”,在明人别集提要中迄今为止还很少有人专作考辨,拙著《明代文学还原研究——以〈四库总目〉明人别集提要为中心》亦限于宏观研究的模式,因此逐篇的考辨仍付阙如。

笔者近日着力这一方面的工作,发现《总目》“纰漏”遗留之未考者在在皆是,兹整理若干则如下,以作《辨证》之补充,并就正于方家。

一、危素《说学斋稿》提要(一)据《千顷堂书目》,其文集本五十卷,明代已散佚不存。

按,清代《千顷堂书目》载“危素《说学斋集》五十卷,又《云林诗集》一卷”,则不能说“明代已散佚不存”。

又,明焦竑《国史经籍志》亦载“危素学士集五十卷”。

归有光跋《说学斋稿》只云“公集五十卷,尚未之获见”,未言时已散佚。

散佚之说,最早出自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曰“有文集五十卷,宋元史稿若干卷,皆失传”。

朱彝尊也说过“太朴《说学斋文》,传钞都非足本”。

看来,从归有光到钱谦益、朱彝尊,再到后来的四库馆臣,都没有见过危素文集的五十卷本。

但焦竑、黄虞稷又有确载。

那么,这多少有点蹊跷的五十卷本到底是否存在呢?以下两条材料足以解开这一谜底。

首先是与危素同时的宋濂所作的《故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危公新墓碑铭》,该文载曰:“有文集五十篇,奏议二卷,宋史稿五十卷,元史稿若干篇藏于家。

”原来,危素文集根本就不存在“五十卷”之说,而是“五十篇”,五十卷指的是他另一著述《宋史稿》。

其次是明中期廖道南《殿阁词林记》中的危素本传,载“所著有宋史稿、元史稿、文集五十篇、奏议三卷”,亦说是“文集五十篇”而非“五十卷”,与宋濂的说法相同。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校误二十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校误二十则
改南吏部侍郎迁右都御史总理粮凡有著作自成一家于新建毗陵无公怡然就道既抵家闭门扫轨不轻接谒进所依附如婺兰新安纪会友声篇剑虔录三刘黄宗羲明月初一日酉时卒卒之辰尚洮颊衣冠如平时享年儒学案卷十四记载
2 0 1 5年 7 月
大学 图书情报 学刊
J o u r n a l o f Ac a d e mi c L i b r a r y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S c i e n c e
T i y a o )c o m p i l e d b y mo r e t h a n 3 0 0 l e a r n e d s c h o l a r s l e d b y J i X i a o l a n i n Q i a n l o n g P e i r o d ,w h i c h h a s b e e n t h e
i n A n n o t a t e d G e n e r a l C a t a l o g ft o h e C o m p l e t e L i b r a y r ft o e h ou F r T r e a s u r e s ( S i k u q u a n s h u Z o n g r n u T i y a o ) .
中图分类号 : I 2 0 7 . 2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1 5 2 5 ( 2 0 1 5 ) 0 4 - 0 1 2 1 - 0 7
C o r r e c t i o n s o f t h e e r r o r s i n An n o t a t e d G e n e r a l C a t a l o g o f t h e C o m p l e t e L i b r a r y f o he t F o u r T r e a s u r e s ( S i k u Qu a n s h u Z o n g mu T i y a o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勘误十三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勘误十三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勘误十三则
1.修正《全音类统书》中《禁音备考》中把“秋”写错为“求”的错误。

2.修正《汉书》中“沙摩罗”一词错写为“沙摩洛”的错误。

3.修正《易经系辞》中“飞蟹”一词错写为“蟹飞”的错误。

4.修正《全唐诗》中著名诗人裴度的名字被写为“裴渎”的错误。

5.修正《古今典故集》中写成“陶炉”的“容器”应写为“陶罐”的
错误。

6.修正《宋书》中《帝王传》一文中把“湛”写错为“盏”的错误。

7.修正《五灯会元》中著名寺庙“善经寺”把“经”写为“级”的错误。

8.修正《后汉书》中《官渡传》中把“远节”写为“缘节”的错误。

9.修正《四库古文萃编》中把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误称为“批迥”的错误。

10.修正《古文观止》中“以果为报”一句被误写为“以沽为报”的
错误。

11.修正《宋词三百首》中著名诗人欧阳修的作品被写成“殴阳修”
的错误。

12.修正《韩愈序列传》中章子厚的年号被写为“咸淳”而非“咸宁”的错误。

13.修正《宋史》中《至道书》一文中把著名诗人李清照的名字写为“李晴照”的错误。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校正十六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校正十六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校正十六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校正十六则,是在清朝康熙皇帝的努力下,为了更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制定的一套校正规则。

校正十六则是以清朝康熙皇帝为主的精心制定,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一是要按照明宋著作的类别和习惯,进行分類归档。

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并修正拼写错误。

三是要尊重著作,不得随意改动原文。

四是要保证每一本著作都有完整的本质,不得有遗漏文字等情况出现。

五是要在原文基础上修正字句,保持其历史性、精确性。

六是要将不同著作之间的文字保持一致,以避免统一标准出现错误。

七是当著作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要进行统一改动:缺址漏字或拼写错误,字义错误,字头和类别不符,字义释义混乱等。

八是要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对拼写和词语纠正改动。

九是要经过详细考察,做出恰当的判断,以确保每一项修正。

十是要把错别字加以一一装订,使它们可以从相关出版物中得到应用。

十一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纠正拼写错误,无论是汉字还是拼音。

十二是要根据历史书籍,形成适用于现代的著作编排规则。

十三是要把四库全书的核心算法改进,使其更完善,更加精确。

十四是要将历史书籍中的注释做改动,使它们更为精准、完整。

十五是要将全国各地编排著作所提出的缺陷一一纠正,以保持其历史真实性。

十六是要经过反复审核,将校正后的著作编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校正十六则便是康熙皇帝努力制定的一套校正规则,它旨在通过修正历史上的著作,以确保著作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并使之在现代更具有价值,从而为晚清的文化及经世废朝的文化艺术研究做出重要贡献,为两晋书写史上最新的态势和新的视角提供依据。

《四库全书总目》“史钞类”提要辨误

《四库全书总目》“史钞类”提要辨误

第34卷第1期2021年1月镇江高专学报JournalofZhenjiangCollegeVol.34 No.1Jan.,2021《四库全书总目》“史钞类”提要辨误王婕怡(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摘 要:《四库全书总目》于各类、目之下录书籍1万多种,每种书目都有《提要》一篇,被誉为“学问门径”,蜚声学林。

《四库全书总目》由多人撰写,由于参与者水平参差不齐、编撰工作主观性强,因此不当之处在所难免。

对《总目》中“史钞类”的部分提要进行疏证,能为学者研究《总目》“史钞类”书籍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史钞;订误中图分类号:Z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48(2021)01-0037-04收稿日期:2019-12-28作者简介:王婕怡(1995—),女,湖北钟祥人,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

① 明孝宗的年号为“弘治”,后因避讳乾隆的名字“弘历”,改为“宏治”。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的书籍提要主要由3部分组成:一是撰者的姓名、字号、籍贯、文学活动;二是此书的内容;三是馆臣对此书的评价。

《总目》由多名馆臣撰写,纪昀统稿。

由于参与者水平参差不齐、编撰工作主观性强,因此不当之处在所难免。

笔者主要就《总目》中“史钞类”提要有失妥当之处进行疏证。

1 《总目》“史钞类”小序 《总目》“史钞类”小序提要云:“《史汉精语》之类,则采摭文句而存之。

”[1]577《史汉精语》一书在《四库全书》和《总目》中都没有记载。

笔者遍寻历朝历代公私目录藏书,未发现有关《史汉精语》一书的记载。

《总目》“史钞类”存目中有洪迈的《史记法语》《南朝史精语》两书。

《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八有载:“《经子法语》二十四卷。

《左传法语》六卷。

《史记法语》十八卷。

《西汉法语》二十卷。

《后汉精语》十六卷。

《三国精语》六卷。

《晋书精语》五卷。

《南史精语》十卷。

”[2]1830《文渊阁书目》卷二有载:“洪迈《史记法语》一部一册。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标点订误十则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标点订误十则

京序 言本 为 整体一 段 , 而 整 理 者在 断 句 时 却将 其 分 为二 , 将 句 号 外 的话 语 视 为 非 甘 京所 言 。应 将 该 段 的标点 修改 为 :

甘京 序称 其“ 早 习举 子业 , 为诸生 。年 二十学 禅 有所 得 。三 十后 始 宗 儒 , 越 四十 , 始 一 以程 、 朱 为宗 。年六 十七而卒 。将 卒 , 自作《 墓志》 日: ‘ 《 大 学 中庸 切 己 录》 凡八 九 易稿 , 始定 , 窃欲 折衷 先儒 , 期 足 以启发 来 学 。 自订 所 体验 者 《日录 》 三卷 , 易 堂诸 友节行 文 章为海 内所 重 , 某不 自量 , 亦欲 学其 诗 文 。才短 终不 能就 , 而 己学 矣遂旁 泄 ” ’ 云云。 2 叠 鸿堂 文集 十八 卷
} 1 i n g .Ho we v e r ,t h e r e a r e s o me e r r o r s i n t h i s b o o k b e c a u s e t h e o r g a n i z e r id d n ' t c h e c k t h e o r i g i n a l t e x t .Th i s p a p e r c o r r e c t s t h e p u n c t u a t i o n mi s t a k e s i n
t h e s u mma r y o f c o l l e c t e d wo r k s o f Qi g n d y n a s t y . Ke y wo r d s Di n g S i Ku Ⅲ S hu Z o n g M u;Pr e f a c e ;Pu n c t u a t i o n;C o r r e c t i o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误十则樊宁(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然因卷帙浩繁,成于众手,不免存在诸多问题。

今就所册府说苑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8年第2期发现的错误十则,略为考辨,以资学界参考。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误[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是我 国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收录各类书籍达万余 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然因卷帙浩繁,成于众 手,难免会有一些瑕疵。

对此,前辈学者已做过不少 校勘、考证和订补类工作,如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 提要补正》、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李裕民《四库 提要订误》、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等。

其中 魏先生之《汇订》收录2011年底之前发表的相关考 订专著与文章,并一一摘录分注于各篇之下,其间亦 有作者的校勘和考证,堪称集大成之作。

然笔者近 来发现《提要》仍存在若干问题,以下就经部与史部 的一些疏漏讹误,略为考辨,凡十则。

1.《诗经说通》十三卷:明沈守正撰。

守正,字允中,号无回,钱塘人。

万历癸卯举人,官至国子监博士。

(第140页)®按:“无回”应为沈守正的字,非号。

明人龚立 本《烟艇永怀》卷二《沈守正传》:“沈守正,字无回,号雪堂,钱塘人,治《毛诗》有声,与虞山诗社雅相鼓 吹,癸卯之举。

”®明人孙治《灵隐寺志》卷五云:“沈 守正,字无回,钱塘人。

为名孝廉,清介绝俗,当世士 大夫重其守。

下帏灵隐,讲业授徒,历有年所。

”@清人虞铭《塘栖艺文志》卷一经部收有沈守正《四书说 丛》十七卷,并云:“明沈守正撰。

守正,号雪堂,有 《诗经说通》,《雪堂集》已著录。

”@清人王同《塘栖 志》卷十一《人物四•耆旧上》:“沈守正,字无回,钱 塘人。

《杭州府志》‘生有秀表,下笔千言立就。

时 黄卓甫、葛屺瞻两先达,以文行相砥,为士人所宗’。

”®清人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五十四《都察 院司务无回沈君墓志铭》:“万历时,杭州有三士焉,曰胡胤嘉休复、卓尔康去病、沈守正无回,奋乎流俗 之中,以文章志节相摩励,海内称之,如唐人所云‘四夔’者。

”©据此,沈守正应“字无回,号雪堂。

”2.《诗经脉》八卷:明魏浣初撰。

其标题又曰“闵非台先生增补”。

浣初,字仲雪,常熟人。

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布政司参政。

(第141页)按:“官至布政司参政”不确。

清初学者冯舒《怀旧集》卷上“魏浣初”条曰:“君字仲雪,中万历丙辰进士,历官广东提学参政,卒于官。

”®康熙《常熟县志》卷十八《人物志》载曰:“魏浣初,字仲雪,万历丙辰进士,谒选当作县,自念为诸生……遂改嘉兴府教授……迁南京户部主事……迁礼部员外,晋吏部郎 中……升广东按察司佥事,分巡岭南……寻升广东提学参政,卒于任。

”®清王昶《明词综》卷五收有魏浣初的《望江南》,并云:“浣初字仲雪,常熟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官广东提学参政。

有《四如山楼集》。

”®①(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40页。

②(明)龚立本:《烟艇永怀》,《明代传记丛刊》第63 册,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第46页。

③(明)孙治:《灵隐寺志》,杭州:杭州出版社,2013 年,第484页。

④(清)虞铭:《塘栖艺文志》,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年,第44页。

⑤(清)王同:《塘栖志》,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年,第206页。

© (清)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6年,第1353页。

⑦(清)冯舒:《怀旧集》,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2页。

⑧(清)杨振藻等:《康熙常熟县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36页。

⑨(清)王昶:《明词综》,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年,第74页。

• 95 •总第166期山东图书馆学刊2018年4月清陈田辑撰《明诗纪事》庚籤卷二十三亦收有魏浣 初的《不如还独坐拟白》,亦云“浣初字仲雪,常熟 人,万历丙辰进士,累官广东参政。

”®据《明史•选 举志一》记载:“正统元年始特置提学官,专使提督 学政……提学之职,专督学校,不理刑名。

所受词 讼,重者送按察司,轻者发有司,直隶则转送巡按御 史。

督、抚、巡按及布、按二司,亦不许侵提学职事 也。

”®由上,提学官与布政司职能并不相同,是两套 相互独立的行政系统,布政司参政与提学参政虽皆 可简称参政,但实非一职,故魏浣初应官至“广东提 学参政”,并非“布政司参政”。

3.《周礼训隽》二十卷:明陈深撰。

深字子渊,长兴人。

嘉靖乙酉举人,官至雷州府推官。

(第183页)按:“嘉靖乙酉(四年,1525年)举人”,时间不 确。

日藏万历《雷州府志》卷六《秩官志》“国朝推 官”栏云:“陈深,长兴人,嘉靖己酉(二十八年,1549 年)举人。

”®清人钱大昕等撰嘉庆十年《长兴县志》卷一八《选举志•举人》“陈昌言,更名深,嘉靖二十 八年己酉科。

”④同治十三年《长兴县志》卷二十三 《人物志》引《归州志》云:“陈深,字子渊,号潜斋,霖 孙,嘉靖二十八年举人,隆庆五年知归州。

”©综上,“嘉靖乙酉”误,当为“嘉靖己酉”。

4.《礼记集说辨疑》一卷:明戴冠撰。

冠字章甫,长洲人。

……嘉靖丁未,陆粲刊冠所作《濯缨亭笔记》附载于末。

然笔记为杂说,而此书究为经解。

今仍析为二,各著录焉。

(第193页)按:四库馆臣认为戴冠《濯缨亭笔记》是由陆粲 所刊刻,并附在《礼记集说辨疑》卷末。

然据明嘉靖 丁未(二十六年)刊本《濯缨亭笔记》,前有嘉靖丁未 陆粲之序,云:“故绍兴郡学训导戴先生著书一编,曰《濯缨亭笔记》。

余为绪正讹阙,除其复重,离为 十卷,华学士子潜取而刻之。

……先生尝作《礼记 集说辨疑》未竟,今掇其存者若干章附之编末。

”@其 后有华察跋:“陆给事子余得其(戴冠)所著《濯缨亭 笔记》十卷,手校寄余山中,余为刻梓,将以贻诸同 志者。

”©《四库总目提要》卷一百二十七子部杂家类 存目四《濯缨亭笔记》十卷云:“明戴冠撰。

冠有《礼 记集说辨疑》,已著录。

是书杂记见闻,终以辨物字 义,皆抄撮前人成说。

……前有嘉靖丁未陆粲序,后 有华察跋。

”®由此,四库馆臣误解有二,一是戴冠 《濯缨亭笔记》实乃华察刊刻,而非陆粲;二是戴冠 《礼记集说辨疑》为未完成本,可能并非一卷,陆粲 • 96 •将所存者附于《濯缨亭笔记》之末,而非《濯缨亭笔记》附于《礼记集说辨疑》之末。

5.《诸书字考》二卷:明林茂槐撰。

茂槐字稚虚,福清人。

万历乙未进士,官至吏部郎中。

(第376页)按:“官至吏部郎中”不确。

万历癸丑(四十一年)《福州府志》卷四十七《选举制三》载:“林茂槐,字樨虚,梧州府推官,南吏主事,礼部郎中,浙江参 政。

”®《明神宗实录》卷四九九“万历四十年九月”条云:“壬子,升礼部郎中林茂槐为浙江参政。

”》然卷五四二“万历四十四年二月”条则日:“丁酉,升浙江右布政使王在晋为江西左布政使,浙江参政林茂槐为本省按察使。

”®乾隆《福清县志》卷十三《人物志》云:“林茂槐,字穉虚,号樗朋,清四世孙……登万历乙未进士,授粤西梧州府推官……擢南吏部主事,转北礼部郎中……迁浙江参政,以卓异晋按察使,举三年卒于官。

”©由上可知,林茂槐在万历四十四年之前曾相继担任梧州府推官、南京吏部主事、北京礼部郎中、浙江参政,万历四十四年二月晋升为浙江提刑按察使。

今人张德信先生《明代职官年表》一书中《提刑按察使年表》“浙江省”栏中林茂槐亦①(清)陈田:《明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第2652 页。

②(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1687页。

③(明)欧阳保等:《万历雷州府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211页。

④(清)钱大昕等:《嘉庆长兴县志》,台北:成文出版 社,1983年,第1027页。

⑤(清)丁宝书等:《同治长兴县志》,台北:成文出版 社,1983年,第1931页。

© (明)戴冠:《濯缨亭笔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17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29页。

⑦(明)戴冠:《濯缨亭笔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170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05页。

⑧(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 年,第1098 页。

⑨(明)喻政主修,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万历福州府志》,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年,第288页。

⑩中研院史语所校印:《明神宗实录》,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第9433页。

©中研院史语所校印:《明神宗实录》,上海:上海书 店,1982年,第10309页。

⑫(清)饶安鼎等:《乾隆福清县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328页。

樊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误十则从万历四十四年始任。

®据《明史•职官志》记载,提刑按察使为正二品,®是一省最局司法长官,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并兼具监察职能,而吏部郎中仅正 五品。

据此,林茂槐应官至“浙江提刑按察使”。

6. 《韵学大成》四卷明濮阳涞撰。

涞字贞菴,广德人。

嘉靖丁酉举人,官至南昌府通判。

(第384页)按:“字贞菴”不确,“贞菴”应为濮阳涞的号,非 字,盖因避讳,“贞”实作“真”。

日藏万历《新修南昌 府志》卷十二《职官志》:“濮阳涞,字致东,号真菴,广德州人,举人。

”《明人过庭训纂集《明朝分省人物 考》卷四十一“南直隶滁徐和广四州”云:“濮阳涞,字致东,广德州人。

端方正直,不愧形影,中嘉靖丁 酉科。

”®清儒谢启昆《小学考》卷三十六《声韵八》“濮阳涞”条云:“《江南通志》传日‘濮阳涞,号真 菴,广德人,嘉靖丁酉举人,通判南昌,著有《韵学大 成》。

’黄虞稷曰‘涞,号真菴,万历戊寅叙’”®清乾隆五十九年《广德州志》卷十三《人物志》:“濮阳沬,号真菴,嘉靖丁酉举人……通判南昌。

”®据此,濮阳 涞应“字致东,号真菴。

”7. 《圣学嫡派》四卷:明过庭训撰。

庭训字成山,平湖人。

万历甲辰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擢应天府丞,未及上而卒。

(第560页)按:“庭训字成山”不确,“成山”应是庭训的号,非字。

广陵书社影印过庭训《明朝分省人物考•序》云:“过庭训,字尔韬,号成山,浙江平湖人。

万历三十 二年进士。

”®光绪《嘉兴府志》卷五十八《平湖列传》曰:“过庭训,字尔韬,号成山,以进士知江陵县。

”®光绪《平湖县志》卷十五《人物志•列传一》:“过庭 训,字尔韬,号成山,万历甲辰进士,授湖广江陵县知 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