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及内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制定通过

这一目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制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在这一目内容中,教师需要讲清四个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的,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则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到1952年,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与顺利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在这种形势下,国家的政治建设也开始了新的起步。
实行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制定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时机业已成熟。
于是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实行普选制度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主运动。
它推动了人民民主制度的发展,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举行奠定了基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通过全体代表举手表决的形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它的内容包括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5部分,计4章,106条。
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
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宪法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并规定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步骤和方针。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职能、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民主权利以及应尽的义务、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第一部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点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怀仁堂举行。
1226名代表首次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这是一次人民的盛会。
(一)代表是怎么来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1226名,参加第一次会议的实到代表1211名。
15日,报到后,因事因病请假70人,出席1141人。
1.代表的由来。
是普选来的。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成立了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选举委员会。
1953年4月,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出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正式开始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普选,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无记名投票、举手、豆选等方式进行选举,极大地增进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热情和民主意识。
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于1953年12月8日晚在北京市西单区中南海投票站参加了投票。
广东省台山县大湾乡归国华侨陈聪在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90多岁,到过许多国家,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
”这次普选,选出了包括各民族、各阶层、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
2.代表的构成。
从1954年9月1日开始,参加大会的代表陆续报到。
工业战线的劳动模范王崇伦来了;农业战线的劳动模范李顺达来了;年龄最大的代表,93岁的齐白石老人来了;年龄最小的代表,刚到选举年龄的青年女工郝建秀来了;身穿各色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代表来了;从世界各地归国的华侨代表来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开幕了。
(二)会议是怎么开的1.地点:北京怀仁堂举行。
2.时间:1954年9月15日至28日。
3.会议的主要任务。
三项:制定法律;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1)法律。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最新】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地点及各届全国人大时间

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地点及各届全国人大时间2009-04-30 10:01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地点及各届全国人大时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先在上海、最后一天因巡捕搜查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举行;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三大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四大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五大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六大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八大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九大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十大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十一大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十二大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十三大于1987 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十四大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十五大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十六大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十七大于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全国人大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时间在每年的第一季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4年以来共举行了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届次时间代表人数常委会委员长历次会议第一届1954年9月1226人刘少奇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第二届1959年4月1226人朱德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第二次会议(1960年3~4月)第三次会议(1962年3~4月)第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第三届1964年12月3040人朱德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第四届1975年1月2885人朱德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第五届1978年3月3497人叶剑英第一次会议(1978年2~3月)第二次会议(1979年6~7月)第三次会议(1980年8~9月)第四次会议(1981年11~12月)第五次会议(1982年11~12月)第六届1983年6月2978人彭真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第三次会议(1985年3~4月)第四次会议(1986年3~4月)第五次会议(1987年3~4月)第七届1988年3月2978人万里第一次会议(1988年3~4月)第二次会议(1989年3~4月)第三次会议(1990年3~4月)第四次会议(1991年3~4月)第五次会议(1992年3~4月)第八届1993年3月2977人乔石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第九届1998年3月2980人李鹏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第十届2003年3月2985人吴邦国十届人大一次会议(2003年3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2004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2005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十届人大五次会议(2007年3月)第十一届2008年3月2987人吴邦国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附加总结类文档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中学生感恩节主题教育活动总结5篇)中学感恩节活动总结范文1一、活动目的如今虽然很多人注意到生活礼仪,谢谢常挂在嘴边,但是大家或许是因为羞于表达或许出于缺少机会而省略了对于身边亲人、朋友和老师的感谢。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4.中共八大(1956秋) 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主要任务:把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5.十三大(198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基本路线;三步走 战略
6.十四大(1992) 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的演变历程
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一大:1921.7.23—31 上海 嘉兴南湖 十一大;1977.8.24—28 北京
二大:1922.7.16—23 上海
十二大;1982.9.1—11
北京
三大:1923.6.12—23 广州
十三大;1987.10.25—11.1 北京
四大;1925.1.11—22 上海
十四大;1992.10.12—18 北京
五大:1927.4.27—5.9 武汉
十五大;1997.9.12—18 北京
六大:1928.9.15—27 莫斯科
十六大;2002.11.8—14 北京
七大:1945.4.23—6.11 延安
十七大;2007.10.15—21 北京
1954.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 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两大原则
三、政协会议 政协会议也是五年一届,一般在全国人大开幕前2天先期开幕。 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3、中共“七大” (1)时间、地点:1945 年、 延安 。 (2)会议内容:①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 《论联合政府》 的报告,主要讨论 如何组织和保障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及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
历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及历史意义简介

7.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88年3月。这次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历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及历史意义简介
历届全国人大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于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以历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及其历史意义进行简要介绍。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49年9月15日。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法律文件,奠定了新中国的基本制度框架。
10.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2003年3月。这次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
11.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2008年3月。这次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9月15日。这次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选举,代表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重要职位。
3.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64年9月的北京。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次重要政治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巩固了毛泽东思想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地位。
党史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节点及内容

党史历史大事件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爆发的以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并由此引起了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
2、党的早期组织1920年8月,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成立。
此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3、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13人,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山东代表是王尽美、邓恩铭。
4、党的第一部章程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
5、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余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人以上。
6、第一次国共合作党的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7、五卅运动中国人民以上海工人为主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25年5月30日发动的反帝爱国的革命群众运动。
五卅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8、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9、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着重批评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10、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1、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
最新-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 精品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篇一: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专题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国的主要会议有哪些

中国的主要会议有哪些中国主要的三种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代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权力机关,每一届5年,每年开一次全体会议。
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于每年第一季度举行,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大会会议次数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4年以来共举行了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会议叫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早期党代会的时间是不确定的。
现在党代会不是每年都开,除了二分之三的代表同意,或者是紧急情况重大情况,可以提前,否则一律按党章五年举行一次。
几月份开也不一定,现在的惯例是九月十月左右。
党代会的专用名词:“几届几中全会”1.“届”:用于定期的会议,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5年。
但由于政治运动等原因,九大直到1969年才召开,而十大、十一大均比党章规定提前一年召开,到了1982年的十二大及以后各次党代会,才真正按“八大”确定的党章的规定,5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们某次党代会的中央委员会议为“几届几中全会”。
2.“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
历次党代会时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全国政协每一届的任期为5年,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查和批准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 案的报告,批准2013年中央预算;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 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 、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 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 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主席;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选举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第十二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3年3月15-31日
乔石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8年3月5-19日
李鹏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3年3月4日
吴邦国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8年3月5日—18日
吴邦国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13年3月5-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及会议内容
序号
名称
第一次会议的时间 委员长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15日-28日
刘少奇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9年4月18日-28日
朱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4年12月-1976年1月
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与1993年计划的决议、关于199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3年国家预算 的决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了《关于设立中 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决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 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决定。
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决定批准 国务院提出的199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通过了关于1997年中 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决定批准 1998 年中央预算。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通过了关 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一次会议关于设立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决定,通 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 作报告的决议。
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报告的决议,关于1982年国家决算的决议,关于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 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的决议、关于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家预算的决议;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草案)》;《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 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决定》、《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关 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 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杨尚昆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王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选举万里为七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选举邓小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主席,决定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张德江
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及会议内容
会议内容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 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人大委员 长, 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1958年国 家决算和1959年国家预算的决议,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 议,关于西藏问题的决议、关于撤销司法部、监察部的决议。
朱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5年1月13日-17日
朱德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8年2月26日-3月5日
叶剑英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3年6月6日-21日
彭真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
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 1965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的决议,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 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修改宪法、听取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和任命国家领导人员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新国歌仍然采用《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但修 改了歌词
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国家发 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关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批准2002年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及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听取和审议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 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审查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 况的报告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批准2002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 的报告及2003年中央预算,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 案的议案,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关于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肖扬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韩杼滨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审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一次会议关于设立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决定(草 案)》,审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 办法(草案)》,选举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 员长、秘书长、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国务院 总理的人选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 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 事委员会主席,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 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第十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