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突破01】二次函数中的定值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突破01】二次函数中的定值问题

【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二次函数中的定值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二次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2,0)和点B(1,),直线l经过抛物线的顶点且与y轴垂直,垂足为Q.(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设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从点B处出发沿抛物线向下运动,其纵坐标y1随时间t(t ≤0)的变化规律为y1=﹣2t.设点C是线段OP的中点,作DC⊥l于点D.①点P运动的过程中,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②若在点P开始运动的同时,直线l也向下平行移动,且垂足Q的纵坐标y2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为y2=1﹣3t,以OP为直径作⊙C,l与⊙C的交点为E、F,若EF=,求t 的值.2.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C(0,3),与x轴分别交于点A、点B (3,0).点D(n,y1)、E(n+t,y2)、F(n+4,y3)都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其中0<t<4,连接DE、DF、EF,记△DEF的面积为S.(1)求二次函数y=﹣x2+bx+c的表达式;(2)若n=0,求S的最大值,并求此时t的值;(3)若t=2,当n不同数值时,S的值是否变化?如不变,求该定值;如变化,试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S.3.若一次函数y=kx+m的图象经过二次函数y=ax2+bx+c的顶点,我们则称这两个函数为“丘比特函数组”(1)请判断一次函数y=﹣3x+5和二次函数y=x2﹣4x+5是否为“丘比特函数组”,并说明理由.(2)若一次函数y=x+2和二次函数y=ax2+bx+c为“丘比特函数组”,已知二次函数y =ax2+bx+c顶点在二次函数y=2x2﹣3x﹣4图象上并且二次函数y=ax2+bx+c经过一次函数y=x+2与y轴的交点,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解析式;(3)当﹣3≤x≤﹣1时,二次函数y=x2﹣2x﹣4的最小值为a,若“丘比特函数组”中的一次函数y=2x+3和二次函数y=ax2+bx+c(b、c为参数)相交于PQ两点请问PQ的长度为定值吗?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4.已知二次函数y=kx2+x+(k是常数).(1)若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试求k的取值范围;(2)若点(1,k)在某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要使该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y=kx2+x+都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k应满足的条件及x的取值范围;(3)若抛物线y=kx2+x+与x轴交于A(x A,0)、B(x B,0)两点,且x A<x B,x A2+x B2=34,若与y轴不平行的直线y=ax+b经过点P(1,3),且与抛物线交于Q1(x1,y1)、Q2(x2,y2)两点,试探究是否为定值,并写出探究过程.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0,3),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直接写出b的值及点A的坐标;(2)∠BAC的平分线交y轴于点D,过点D的直线l与射线AC,AB分别交于点M,N.①直接写出:+=;②当直线l绕点D旋转时,+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值,若不是,说明理由.6.如图,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为C(0,﹣),与x轴交于点A、B,连接AC、BC,得等边△ABC.T点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同时点S从点C 出发,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向y轴负方向运动,TS交射线BC于点D,当点T到达A 点时,点S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TSC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3)以点T为圆心,TB为半径的圆与射线BC交于点E,试说明:在点T运动的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一定值,并求出该定值.【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二次函数中的定值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解:(1)由题意得,解得.故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1.(2)①=,理由如下,将P点纵坐标代入(1)的解析式,得:﹣2t═﹣x2+1,x=,∴点P坐标(,),∴OP中点C的坐标(,),∴CD=1﹣()=,OP==2t+,∴OP=2CD∴=.②∵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d=|﹣(1﹣3t)|=|2t﹣|,半径r=OP=t+,EF=,又∵()2+d2=r2,∴+(2t﹣)2=(t+)2,解得t=1或,∴t=1或时,以OP为直径作⊙C,l与⊙C的交点为E、F,EF=.2.解:(1)将点B(3,0),C(0,3)代入y=﹣x2+bx+c,得:,解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x+3.(2)当n=0时,点D的坐标为(0,3),点E的坐标为(t,﹣t2+2t+3),点F的坐标为(4,﹣5).设直线DF的函数表达式为y=kx+a(k≠0),将D(0,3),F(4,﹣5)代入y=kx+a,得:,解得:,∴直线DF的函数表达式为y=﹣2x+3.过点E作EQ∥y轴,交直线DF于点Q,如图1所示.∵点E的坐标为(t,﹣t2+2t+3),∴点Q的坐标为(t,﹣2t+3),∴EQ=﹣t2+2t+3﹣(﹣2t+3)=﹣t2+4t,∴S=EQ•(x F﹣x D)=﹣2t2+8t=﹣2(t﹣2)2+8.∵﹣2<0,∴当t=2时,S取最大值,最大值为8.(3)当n取不同数值时,S的值不变.过点DM∥y轴,过点F作FM∥x轴,交直线DM于点M,过点E作EN⊥FM于点N,交直线DF于点G,如图2所示.当t=2时,点D的坐标为(n,﹣n2+2n+3),点E的坐标为(n+2,﹣n2﹣2n+3),点F 的坐标为(n+4,﹣n2﹣6n﹣5),∴点M的坐标为(n,﹣n2﹣6n﹣5),点N的坐标为(n+2,﹣n2﹣6n﹣5),∴DM=8n+8,EN=4n+8,MN=2,NF=2,∴S=S梯形DMNE+S△ENF﹣S△DMF,=MN•(DM+EN)+NF•EN﹣DM•MF,=12n+16+4n+8﹣16n﹣16,=8.∴当n取不同数值时,S的值永远为8.3.解:(1)y=x2﹣4x+5=(x﹣2)2+1,即顶点坐标为(2,1),当x=2时,y=﹣3x+5=﹣1≠1,故一次函数y=﹣3x+5和二次函数y=x2﹣4x+5不是“丘比特函数组”;(2)设:二次函数的顶点为:(m,m+2),将顶点坐标代入二次函数y=2x2﹣3x﹣4得:m+2=2m2﹣3m﹣4,解得:m=3或﹣1,当m=3时,函数顶点为(3,5),一次函数y=x+2与y轴的交点为:(0,2),则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a(x﹣3)2+5=a(x2﹣6x+9)+5,即:9a+5=2,解得:a=﹣,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2;同理当m=﹣1时,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2,综上,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2或y=x2+2x+2;(3)是定值,理由:令y=x2﹣2x﹣4=0,则x=1±,故当﹣3≤x≤﹣1时,x=﹣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即a=1+2﹣4=﹣1,设抛物线的顶点为P(m,2m+3),则“丘比特函数组”另外一个交点为Q(x,y),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m)2+(2m+3)=﹣(x﹣m)2+(2m+3),由题意得:﹣(x﹣m)2+(2m+3)=2x+3,整理得:x2+(2﹣2m)x+(m2﹣2m)=0,由韦达定理得:x+m=2m﹣2,解得:x=m﹣2,故点Q(m﹣2,2m﹣1),则PQ==2,为定值.4.解:(1)∵二次函数y=kx2+x+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解得k<且k≠0.(2)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经过点(1,k),∴m=k,∵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y=kx2+x+都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对称轴x=﹣=﹣,根据二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0或0<x<﹣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3)结论:=1.理由:令y=0,则有kx2+x+=0,∴x A+x B=﹣,x A•x B=,∵x A2+x B2=34,∴(x A+x B)2﹣2x A•x B=34,∴()2﹣﹣34=0,解得k=﹣或由(1)可知k<,∴k=﹣,∴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设过点P的直线为y=kx+b,把P(1,3)代入得3=k+b,∴b=3﹣k,∴过点P的直线为y=kx+3﹣k,∵过点P的直线为y=kx+3﹣k与物线交于Q1(x1,y1)、Q2(x2,y2)两点,∴y1=kx1+3﹣k,y2=kx2+3﹣k,由消去y得x2+(4k﹣2)x﹣3﹣4k=0,∴x1+x2=﹣(4k﹣2),x1x2=﹣3﹣4k,∴=====1.5.解:(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解得b=,将点C(0,3)代入y=﹣x2+bx+c得c=3,所以,y=﹣x2+x+3,令y=0,则﹣x2+x+3=0,整理得,x2﹣2x﹣9=0,解得x1=﹣,x2=3,所以,点A的坐标为(﹣,0);(2)①∵A的坐标为(﹣,0),∴AO=,∵点C(0,3),∴OC=3,根据勾股定理得,AC===2,所以,+=+=+=;故答案为:.②+为定值.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作DE∥AC交x轴于E,则∠ADE=∠CAD,∵∠BAC的平分线交y轴于点D,∴∠CAD=∠OAD,∴∠OAD=∠ADE,∴DE=AE,∵DE∥AC,∴△NED∽△ANM,∴=,由图可知,EN=AN﹣AE,∴===1﹣,∴1﹣=,整理得,+=,∵tan∠BAC===,∴∠BAC=60°,∵∠BAC的平分线与y轴相交于点D,∴∠DAO=∠BAC=×60°=30°,∴DO=AO•tan∠DAO=×tan30°=×=1,∵DE∥AC,∴∠DEO=∠BAC=60°,∴DE=DO÷sin∠DEO=1÷sin60°=1÷,∴=,∴+=.6.解:(1)∵y=ax2+bx+c的顶点是(0,﹣),∴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b=0,故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ax2﹣,又∵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且有CO⊥AB,CO=∴AO=1,∴A(﹣1,0)把点A代入y=ax2﹣,得a=∴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2)当0<t<1时,OT=1﹣t,CS=t;∴S=OT•CS=(1﹣t)t=﹣t2+t;当1<t<2时,OT=t﹣1,CS=t;∴S=OT•CS=(t﹣1)t=t2﹣t;综上,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3)当0<t<1,(如图1)过D作DH⊥y轴,显然有TB=TE,又∠B=60度,∴三角形TBE为等边三角形,∴BE=TB=t,∵△SDH∽△STO,设DH=a,则有,即,∴a=,∴DC=1﹣t,∴DE=CB﹣EB﹣DC=2﹣t﹣(1﹣t)=1.当1<t<2,(如图2)同理,△SDH∽△STO,即有,a=,DC=t﹣1,∴DE=DC+CE=t﹣1+(2﹣t)=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C 1:(x +3)2+(y -1)2=4 和圆C 2:(x -4)2+(y -5)2=4(1)若直线l 过点A (4,0),且被圆C 1截得的弦长为23,求直线l 的方程(2)设P 为平面上的点,满足:存在过点P 的无穷多对互相垂直的直线l 1和l 2,它们分别与圆C 1和C 2相交,且直线l 1被圆C 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 2被圆C 2截得的弦长相等,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解:(1)由于直线x =4与圆C 1不相交;∴ 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l 方程为:y =k (x -4)圆C 1的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 l 被⊙C 1截得的弦长为23∴ d =22)3(2-=1 d =21|)43(1|k k +---从而k (24k +7)=0即k =0或k =-247 ∴直线l 的方程为:y =0或7x +24y -28=0(2)设点P (a , b )满足条件,不妨设直线l 1的方程为y -b =k (x -a ), k ≠0则直线l 2方程为:y -b =-k 1(x -a ) ∵⊙C 1和⊙C 2的半径相等,及直线l 1被圆C 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 2被圆C 2截得的弦长相等,∴⊙C 1的圆心到直线l 1的距离和圆C 2的圆心到直线l 2的距离相等 即21|)3(1|k b a k +----=211|)4(15|kb a k +--+整理得|1+3k +ak -b |=|5k +4-a -bk |∴1+3k +ak -b =±(5k +4-a -bk )即(a +b -2)k =b -a +3或(a -b +8)k =a +b -5 因k 的取值有无穷多个,所以⎩⎨⎧=+-=-+0302a b b a 或⎩⎨⎧=-+=+-0508b a b a 解得⎪⎪⎩⎪⎪⎨⎧-==2125b a 或⎪⎪⎩⎪⎪⎨⎧=-=21323b a 这样的点只可能是点P 1(25, -21)或点P 2(-23, 213)经检验点P1和P2满足题目条件。

2023~2014北京十年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代数综合(原卷版)

2023~2014北京十年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代数综合(原卷版)

2023~2014北京十年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代数综合1.(2023•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x1,y1),N(x2,y2)是抛物线y=ax2+bx+c (a>0)上任意两点,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t.(1)若对于x1=1,x2=2,有y1=y2,求t的值;(2)若对于0<x1<1,1<x2<2,都有y1<y2,求t的取值范围.2.(2022•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1,m),(3,n)在抛物线y=ax2+bx+c(a >0)上,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t.(1)当c=2,m=n时,求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坐标及t的值;(2)点(x0,m)(x0≠1)在抛物线上.若m<n<c,求t的取值范围及x0的取值范围.3.(2021•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1,m)和点(3,n)在抛物线y=ax2+bx (a>0)上.(1)若m=3,n=15,求该抛物线的对称轴;(2)已知点(﹣1,y1),(2,y2),(4,y3)在该抛物线上.若mn<0,比较y1,y2,y3的大小,并说明理由.4.(2020•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x1,y1),N(x2,y2)为抛物线y=ax2+bx+c (a>0)上任意两点,其中x1<x2.(1)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当x1,x2为何值时,y1=y2=c;(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t,若对于x1+x2>3,都有y1<y2,求t的取值范围.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点B在抛物线上.(1)求点B的坐标(用含a的式子表示);(2)求抛物线的对称轴;(3)已知点P(,﹣),Q(2,2).若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的取值范围.6.(2018•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4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抛物线y=ax2+bx﹣3a经过点A,将点B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1)求点C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对称轴;(3)若抛物线与线段BC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的取值范围.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1)求直线BC的表达式;(2)垂直于y轴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点P(x1,y1),Q(x2,y2),与直线BC交于点N (x3,y3),若x1<x2<x3,结合函数的图象,求x1+x2+x3的取值范围.8.(2016•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mx2﹣2mx+m﹣1(m>0)与x轴的交点为A,B.(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①当m=1时,求线段AB上整点的个数;②若抛物线在点A,B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所围成的区域内(包括边界)恰有6个整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m的取值范围.9.(2015•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点(0,2)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y =x﹣1交于点A,点A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为B,抛物线C1:y=x2+bx+c经过点A,B.(1)求点A,B的坐标;(2)求抛物线C1的表达式及顶点坐标;(3)若抛物线C2:y=ax2(a≠0)与线段AB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10.(2014•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2x2+mx+n经过点A(0,﹣2),B (3,4).(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对称轴;(2)设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C,点D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且点D纵坐标为t,记抛物线在A,B之间的部分为图象G(包含A,B两点).若直线CD与图象G有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点D纵坐标t的取值范围.。

2020年中考代数综合第2讲:二次函数图象与线段公共点问题

2020年中考代数综合第2讲:二次函数图象与线段公共点问题

2020 年中考代数综合第 2 讲:二次函数图象与线段公共点问题【案例赏析】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x2﹣2x+a﹣3,当a=0 时,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A,将点A 向右平移4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1)求点B 的坐标;(2)将抛物线在直线y=a 上方的部分沿直线y=a 翻折,图象的其他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记为图形M,若图形M 与线段AB 恰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y=x2﹣mx+n.(1)当m=2 时,①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并用含n 的式子表示顶点的纵坐标;②若点A(﹣2,y1),B(x2,y2)都在抛物线上,且y2>y1,则x2的取值范围是;(2)已知点P(﹣1,2),将点P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当n=3时,若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m 的取值范围.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x2+2x+a﹣3,当a=0 时,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A,将点A 向左平移4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1)求点B 的坐标;(2)抛物线与直线y=a 交于M、N 两点,将抛物线在直线y=a 下方的部分沿直线y=a 翻折,图象的其他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即为图形M.①求线段MN 的长;②若图形M 与线段AB 恰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C1:y=ax2﹣2ax﹣3a(a≠0)和点A(0,﹣3),将点A 向右平移2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 个单位,得到点B.(1)求点B 的坐标;(2)求抛物线C1 的对称轴;(3)把抛物线C1 沿x 轴翻折,得到一条新抛物线C2,抛物线C2 与抛物线C1 组成的图象记为G,若图象G 与线段AB 恰有一个交点时,结合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mx2﹣2mx+2(m≠0)与y 轴交于点A,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B.(1)求点A,B 的坐标;(2)点C,D在x轴上(点C在点D的左侧),且与点B的距离都为2,若该抛物线与线段CD 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m 的取值范围.【专项突破】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2x﹣3 与y 轴交于点A,点A 与点B 关于x 轴对称,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l,直线l 与直线y=2x﹣3 交于点C.(1)求点C 的坐标;(2)如果抛物线y=nx2﹣4nx+5n(n>0)与线段BC 有唯一公共点,求n 的取值范围.7.已知:过点A(3,0)直线l1:y=x+b 与直线l2:y=﹣2x 交于点B.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为B.(1)求点B 的坐标;(2)如果抛物线y=ax2+bx+c 经过点A,求抛物线的表达式;(3)直线x=﹣1 分别与直线l1,l2 交于C,D 两点,当抛物线y=ax2+bx+c 与线段CD 有交点时,求 a 的取值范围.8.已知:抛物线y=ax 2+4ax+4a (a>0)(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若抛物线经过点A(m,y1),B(n,y2),其中﹣4<m≤﹣3,0<n≤1,则y1 y2(用“<”或“>”填空);(3)如图,矩形CDEF的顶点分别为C(1,2),D(1,4),E(﹣3,4),F(﹣3,2),若该抛物线与矩形的边有且只有两个公共点(包括矩形的顶点),求a的取值范围.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x2﹣2x+n﹣1 与y 轴交于点A,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B.(1)当△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n 的值;(2)点C的坐标为(3,0),若该抛物线与线段O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n 的取值范围.10.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8(a≠0)与x轴交于A(﹣2,0),B两点,与y轴交于C 点,tan∠ABC=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其顶点D 的坐标;(2)过点A、B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CD 于点E、F,将抛物线沿其对称轴向上平移m 个单位,使抛物线与线段EF(含线段端点)只有 1 个公共点.求m 的取值范围.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x2﹣2mx+m2﹣m+2 的顶点为D.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3,m),B(1,m).(1)求点D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若该抛物线经过点B(1,m),求m的值;(3)若线段AB 与该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m 的取值范围.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x2+2mx﹣m2﹣m+1(1)当抛物线的顶点在x 轴上时,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不论m 取何值时,抛物线的顶点始终在一条直线上,求该直线的解析式;(3)若有两点A(﹣1,0),B(1,0),且该抛物线与线段AB始终有交点,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13.已知:直线l:y=x+2与过点(0,﹣2),且与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于点A,点A关于直线x=﹣1 的对称点为点B.(1)求A,B 两点的坐标;(2)若抛物线y=﹣x2+bx+c 经过A,B 两点,求抛物线解析式;(3)若抛物线y=﹣x2+bx+c 的顶点在直线l 上移动,当抛物线与线段AB 有一个公共点时,求抛物线顶点横坐标t 的取值范围.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ax2+bx﹣与y 轴交于点A,将点A 向右平移2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点B 在抛物线上.(1)求点B的坐标(用含a的式子表示);(2)求抛物线的对称轴;(3)已知点P(,﹣),Q(2,2).若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4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抛物线y=ax2+bx﹣3a 经过点A,将点B 向右平移5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1)求点C 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对称轴;(3)若抛物线与线段BC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点(0,2)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直线y=x﹣1 交于点A,点A 关于直线x=1 的对称点为B,抛物线C1:y=x2+bx+c 经过点A,B.(1)求点A,B 的坐标;(2)求抛物线C1 的表达式及顶点坐标;(3)若抛物线C2:y=ax2(a≠0)与线段AB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mx2+(m﹣3)x﹣3(m>0)与x 轴交于A、B 两点(点A在点B左侧),与y轴交于点C,AB=4,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点A 和顶点D 的坐标;(2)将点D 向左平移4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E,求直线BE 的表达式;(3)若抛物线y=ax2﹣6 与线段DE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x2﹣2mx+m2﹣1 与y 轴交于点C.(1)试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将抛物线y=x2﹣2mx+m2﹣1沿直线y=﹣1翻折,得到的新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D.若m>0,CD=8,求m 的值;(3)已知A(2k,0),B(0,k),在(2)的条件下,当线段AB与抛物线y=x2﹣2mx+m2﹣1 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19.直线y=﹣3x+3 与x 轴、y 轴分别父于A、B 两点,点A 关于直线x=﹣1 的对称点为点C.(1)求点C 的坐标;(2)若抛物线y=mx2+nx﹣3m(m≠0)经过A、B、C 三点,求抛物线的表达式;(3)若抛物线y=ax2+bx+3(a≠0)经过A,B 两点,且顶点在第二象限.抛物线与线段AC 有两个公共点,求a 的取值范围.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y=ax2+bx+a﹣2 的对称轴是直线x=1.(1)用含a 的式子表示b,并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已知点A(0,﹣4),B(2,﹣3),若抛物线与线段AB没有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3)若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C(3,0),且当m≤x≤n时,y的取值范围是m≤y ≤6,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m,n 的值.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2),B(2,2),抛物线F:y=x2﹣2mx+m2﹣2.(1)求抛物线F的顶点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2)当抛物线F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时,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x2﹣2x+a﹣3,当a=0 时,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A,将点A 向右平移4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1)求点B 的坐标;(2)将抛物线在直线y=a 上方的部分沿直线y=a 翻折,图象的其他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记为图形M,若图形M 与线段AB 恰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分析】(1)由题意直接可求A,根据平移点的特点求B;(2)图形M 与线段AB 恰有两个公共点,y=a 要在AB 线段的上方,当函数经过点A 时,AB 与函数两个交点的临界点;【解答】解:(1)当a=0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A(0,﹣3),∵将点A 向右平移4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B(4,﹣3);(2)当函数经过点A 时,a=0,有三个交点.∵图形M 与线段AB 恰有两个公共点,∴y=a 要在AB 线段的上方,∴a>﹣3∴﹣3<a<0,当a=1 时,y=x2﹣2x+a﹣3 沿着y=1 翻折,此时,图形M 与线段AB 恰有两个公共点.综上所述:﹣3<a<0 或a=1.【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函数与线段相交的交点情况是解题的关键.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y=x2﹣mx+n.(1)当m=2 时,①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并用含n 的式子表示顶点的纵坐标;②若点A(﹣2,y1),B(x2,y2)都在抛物线上,且y2>y1,则x2的取值范围是x2<﹣2 或x2>4 ;(2)已知点P(﹣1,2),将点P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当n=3时,若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m 的取值范围.【分析】(1)①把m=2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利用x=﹣,求出对称轴,然后把顶点横坐标代入,即可用含n 的式子表示出顶点的纵坐标;②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及开口向上,可知离对称轴越远,函数值越大,从而可解;(2)把n=3代入,再分抛物线经过点Q,抛物线经过点P(﹣1,2),抛物线的顶点在线段PQ 上,三种情况分类讨论,得出相应的m 值,从而得结论.【解答】解:(1)①∵m=2,∴抛物线为y=x2﹣2x+n.∵x=﹣=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当线x=1 时,y=1﹣2+n=n﹣1,∴顶点的纵坐标为:n﹣1.②∵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开口向上,x=﹣2 到x=1 的距离为3,∴点A(﹣2,y1),B(x2,y2)都在抛物线上,且y2>y1,则x2的取值范围是x2<﹣2或x2>4,故答案为:x2<﹣2 或x2>4.(2)∵点P(﹣1,2),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点Q的坐标为(3,2),∵n=3,抛物线为y=x2﹣mx+3.当抛物线经过点Q(3,2)时,2=32﹣3m+3,解得;当抛物线经过点P(﹣1,2)时,2=(﹣1)2+m+3,解得m=﹣2;当抛物线的顶点在线段PQ 上时,=2,解得m=±2.结合图象可知,m 的取值范围是m≤﹣2 或m=2 或.故答案为:m≤﹣2 或m=2 或.【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和抛物线与线段交点个数的问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x2+2x+a﹣3,当a=0 时,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A,将点A 向左平移4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1)求点B 的坐标;(2)抛物线与直线y=a 交于M、N 两点,将抛物线在直线y=a 下方的部分沿直线y=a 翻折,图象的其他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即为图形M.①求线段MN 的长;②若图形M 与线段AB 恰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分析】(1)求出A(0,﹣3),即可得到B(﹣4,﹣3);(2)令x2+2x+a﹣3=a 即可求出MN 的长;(3)顶点(﹣1,a﹣4),关于y=a的对称点为(﹣1,a+4),当a+4=﹣3时,a=﹣7,此时图形M 与线段AB 恰有两个公共点,当a=﹣6 时,y=x2+2x﹣9,y=﹣6,y=x2+2x ﹣9 关于y=﹣6 翻折部分的函数解析式为y=﹣x2﹣2x﹣4,当x=0 时,y=﹣4,当a=﹣6 时,图形与y=﹣6 有三个交点,由此可知在﹣6≤a<﹣7 时,图形与y=a 有三个交点,y=a 要在线段AB 的下方,a<﹣3,故﹣6<a<﹣3 且a=﹣7.【解答】解:(1)当a=0时,A(0,﹣3),∴B(﹣4,﹣3);(2)①∵抛物线y=x2+2x+a﹣3 与直线y=a 交于M、N 两点,∴x2+2x+a﹣3=a 即x2+2x﹣3=0,∴MN=4;②顶点(﹣1,a﹣4),关于y=a的对称点为(﹣1,a+4),当a+4=﹣3 时,a=﹣7,此时图形M 与线段AB 恰有两个公共点,当a=﹣6 时,y=x2+2x﹣9,y=﹣6,y=x2+2x﹣9 关于y=﹣6 翻折部分的函数解析式为y=﹣x2﹣2x﹣4,当x=0 时,y=﹣4,当a=﹣6 时,图形与y=﹣6 有三个交点,∴在﹣6≤a<﹣7 时,图形与y=a 有三个交点,∴y=a 要在线段AB 的下方,∴a<﹣3,∴﹣6<a<﹣3 且a=﹣7.【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画出M 图形,结合函数图象,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是关键.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C1:y=ax2﹣2ax﹣3a(a≠0)和点A(0,﹣3),将点A 向右平移2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 个单位,得到点B.(1)求点B 的坐标;(2)求抛物线C1 的对称轴;(3)把抛物线C1 沿x 轴翻折,得到一条新抛物线C2,抛物线C2 与抛物线C1 组成的图象记为G,若图象G 与线段AB 恰有一个交点时,结合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分析】(1)根据坐标平移的特点是左减右加、上加下减可以求得点B 的坐标;(2)根据抛物线C1:y=ax2﹣2ax﹣3a(a≠0)可以求得该抛物线的对称轴;(3)根据翻折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求得a 的取值范围,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1)∵点A(0,﹣3),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B,∴点B的坐标为(2,2);(2)∵抛物线C1:y=ax2﹣2ax﹣3a,∴对称轴是直线x=﹣=1;(3)当抛物线C1:y=ax2﹣2ax﹣3a 过点A(0,﹣3)时,此时﹣3a=﹣3,得a=1,∵对称轴是直线x=1,∴当x=2 时,y<3,点B 在抛物线C2 下方,此时抛物线C1 与线段AB 一个交点,抛物线C2 与线段AB 没有交点,当抛物线C1:y=ax2﹣2ax﹣3a 过点(0,﹣2)时,﹣3a=﹣2,得a=,∵对称轴是直线x=1,∴当x=2 时,y=2,点B 在抛物线C2 上,此时抛物线C1 与线段AB 一个交点,抛物线C2 与线段AB 有一个交点,∴a 的取值范围是;同理可得,当抛物线C2:y=﹣ax2+2ax+3a 过点A(0,﹣3)或(0,﹣2)时,可以求得a=﹣1 或a=﹣,∴a 的取值范围是﹣1≤a<﹣,由上可得,a 的取值范围是﹣1≤a<﹣或.【点评】本题是一道二次函数综合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mx2﹣2mx+2(m≠0)与y 轴交于点A,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B.(1)求点A,B 的坐标;(2)点C,D在x轴上(点C在点D的左侧),且与点B的距离都为2,若该抛物线与线段CD 有两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m 的取值范围.【分析】(1)求出x=0 时y 的值与y=0 时x 的值即可得答案;(2)分m>0 和m<0 两种情况,结合函数图象可得.【解答】解:(1)由题意,当x=0时,y=2.∴A(0,2).∵y=mx2﹣2mx+2=m(x﹣1)2+2﹣m,∴对称轴为直线x=1.∴B(1,0).(2)由题意,C(﹣1,0),D(3,0).①当m>0 时,结合函数图象可知,满足题意的抛物线的顶点须在x 轴下方,即2﹣m<0.∴m>2.②当m<0 时,过C(﹣1,0)的抛物线的顶点为E(1,).结合函数图象可知,满足条件的抛物线的顶点须在点 E 上方或与点E 重合,即2﹣m≥.∴m≤.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为m>2 或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2x﹣3 与y 轴交于点A,点A 与点B 关于x 轴对称,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l,直线l 与直线y=2x﹣3 交于点C.(1)求点C 的坐标;(2)如果抛物线y=nx2﹣4nx+5n(n>0)与线段BC 有唯一公共点,求n 的取值范围.【分析】(1)根据题意分别求出点A、B、C 的坐标;(2)求得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的坐标;再分类讨论①当n>3 时;②当n=3 时;③ 当0<n<3 时,抛物线y=nx2﹣4nx+5n(n>0)与线段BC 有唯一公共点,求n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直线y=2x﹣3与y轴交于点A(0,﹣3),∴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0,3),l为直线y=3,∵直线y=2x﹣3 与直线l 交于点C,∴点C坐标为(3,3),(2)∵抛物线y=nx2﹣4nx+5n(n>0),∴y=nx2﹣4nx+4n+n=n(x﹣2)2+n(n>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坐标为(2,n),∵点B(0,3),点C(3,3),①当n>3 时,抛物线的最小值为n>3,与线段BC 无公共点;②当n=3时,抛物线的顶点为(2,3),在线段BC上,此时抛物线与线段BC有一个公共点;③当0<n<3 时,抛物线最小值为n,与线段BC 有两个公共点;如果抛物线y=n(x﹣2)2+n 经过点B,则3=5n,解得n=,由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可知抛物线经过点(4,3),点(4,3)不在线段BC 上,此时抛物线与线段BC 有一个公共点B;如果抛物线y=n(x﹣2)2+n 经过点C,则3=2n,解得n=,由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可知抛物线经过点(1,3),点(1,3)在线段BC 上,此时抛物线与线段BC 有两个公共点;综上所述,当≤n<或n=3 时,抛物线与线段BC 有一个公共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一次函数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关于n 的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过点A(3,0)直线l1:y=x+b 与直线l2:y=﹣2x 交于点B.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为B.(1)求点B 的坐标;(2)如果抛物线y=ax2+bx+c 经过点A,求抛物线的表达式;(3)直线x=﹣1 分别与直线l1,l2 交于C,D 两点,当抛物线y=ax2+bx+c 与线段CD 有交点时,求 a 的取值范围.【分析】(1)将点A 的坐标代入直线l1,求出其函数表达式,联立直线l1、l2 表达式成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出点B 的坐标;(2)设抛物线y=ax2+bx+c 的顶点式为y=a(x﹣h)2+k,由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即可得出y=a(x﹣1)2﹣2,再根据点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两直线相交,求出点C、D 的坐标,将其分别代入y=a(x﹣1)2﹣2 中求出a 的值,由此即可得出抛物线y=ax2+bx+c 与线段CD 有交点时,a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将A(3,0)代入直线l1:y=x+b中,0=3+b,解得:b=﹣3,∴直线l1:y=x﹣3.联立直线l1、l2 表达式成方程组,,解得:,∴点B的坐标为(1,﹣2).(2)设抛物线y=ax2+bx+c 的顶点式为y=a(x﹣h)2+k,∵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为B(1,﹣2),∴y=a(x﹣1)2﹣2,∵抛物线y=ax2+bx+c 经过点A,∴a(3﹣1)2﹣2=0,解得:a=,∴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1)2﹣2.(3)∵直线x=﹣1 分别与直线l1,l2 交于C、D 两点,∴C、D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4),(﹣1,2),当抛物线y=ax2+bx+c 过点C 时,a(﹣1﹣1)2﹣2=﹣4,解得:a=﹣;当抛物线y=ax2+bx+c 过点D 时,a(﹣1﹣1)2﹣2=2,解得:a=1.∴当抛物线y=ax2+bx+c 与线段CD 有交点时,a 的取值范围为﹣≤a≤1 且a≠0.【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两直线相交与平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l1的表达式;(2)将二次函数一般式改写为顶点式;(3)分别代入C、D点的坐标求出a 值.8.已知:抛物线y=ax 2+4ax+4a (a>0)(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若抛物线经过点A(m,y1),B(n,y2),其中﹣4<m≤﹣3,0<n≤1,则y1<y2(用“<”或“>”填空);(3)如图,矩形CDEF的顶点分别为C(1,2),D(1,4),E(﹣3,4),F(﹣3,2),若该抛物线与矩形的边有且只有两个公共点(包括矩形的顶点),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抛物线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可求得其顶点坐标;(2)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当开口向上时,离对称轴越近其函数值则越小,则可求得答案;(3)由于抛物线的顶点确定,且开口向上,所以当抛物线开口越大时a 的值越小,当抛物线开口越小时a 的值越大,可知当抛物线过C 时a 有最小值,当抛物线过F 时a 有最大值,则可求得a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y=a (x 2+4x+4 )=a (x+2 )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0);(2)∵a>0,且对称轴为直线x=﹣2,∴当函数图象上的点离对称轴越近时其函数值越小,∵﹣4<m≤﹣3,0<n≤1,∴A 点离对称轴x=﹣2 近,∴y 1<y 2,故答案为:<;(3)∵y=a(x+2)2开口向上,且顶点为(﹣2,0),∴当开口越大时a 的值越小,当开口越小时 a 的值越大,∴当抛物线过点C 时 a 有最小值,当抛物线过点F 时a 有最大值代入点C(1,2),得a=,代入点F(﹣3,2),得a=2,∴<a<2.【点评】本题为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开口大小、二次函数的比较大小及数形结合思想等知识.在(1)中把二次函数解析式化为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在(2)中掌握抛物线上的点离对称轴的距离的远近与函数值的大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掌握抛物线的开口大小与二次项系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不多,但综合性很强,难度适中.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x2﹣2x+n﹣1 与y 轴交于点A,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B.(1)当△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n 的值;(2)点C的坐标为(3,0),若该抛物线与线段O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n 的取值范围.【分析】(1)先求得点B 的坐标,再根据△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点A 的坐标,代入求得n 即可;(2)分两种情况:抛物线的顶点在x 轴上和抛物线的顶点在x 轴下方两种情况求解可得.【解答】解:(1)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x=﹣=1,则B的坐标是(1,0),当△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OA=OB=1,则A的坐标是(0,1)或(0,﹣1).抛物线y=x2﹣2x+n﹣1与y轴交于点A的坐标是(0,n﹣1).则n﹣1=1 或n﹣1=﹣1,解得n=2 或n=0;(2)①当抛物线的顶点在x 轴上时,△=(﹣2)2﹣4(n﹣1)=0,解得:n=2;②当抛物线的顶点在x 轴下方时,如图,由图可知当x=0 时,y<0;当x=3 时,y≥0,即,解得:﹣2≤n<1,综上,﹣2≤n<1 或n=2.【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明确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条边相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抛物线与线段O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得出x=0 时y<0;x=3 时,y≥0 的结论.10.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8(a≠0)与x轴交于A(﹣2,0),B两点,与y轴交于C 点,tan∠ABC=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其顶点D 的坐标;(2)过点A、B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CD 于点E、F,将抛物线沿其对称轴向上平移m 个单位,使抛物线与线段EF(含线段端点)只有 1 个公共点.求m 的取值范围.【分析】(1)由OC=8、tan∠ABC=2 得点 B 坐标,将点A、B 坐标代入求解可得;(2)先求出直线CD 解析式和点E、F 坐标,设平移后解析式为y=﹣(x﹣1)2+9+m,结合图象根据抛物线与线段EF(含线段端点)只有1 个公共点,求得临界时m 的值,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由抛物线的表达式知,点C(0,8),即OC=8;Rt△OBC 中,OB=OC•tan∠ABC=8×=4,则点B(4,0).将A、B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表达式中,得:,解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8,∵y=﹣x2+2x+8=﹣(x﹣1)2+9,∴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D(1,9).(2)设直线CD 的表达式为y=kx+8,∵点D(1,9),∴直线CD 表达式为y=x+8.∵过点A、B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CD 于点E、F,可得:E(﹣2,6),F(4,12).设抛物线向上平移m个单位长度(m>0),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1)2+9+m;当抛物线过E(﹣2,6)时,m=6,当抛物线过F(4,12)时,m=12,∵抛物线与线段EF(含线段端点)只有1 个公共点,∴m 的取值范围是6<m≤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及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问题,利用图象与线段只有一个交点得出临界是m 的值是解题关键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x2﹣2mx+m2﹣m+2 的顶点为D.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3,m),B(1,m).(1)求点D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若该抛物线经过点B(1,m),求m的值;(3)若线段AB 与该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m 的取值范围.【分析】(1)由y=x2﹣2mx+m2﹣m+2=(x﹣m)2﹣m+2,于是得到结论;(2)由于抛物线经过点B(1,m),得方程于是得到结论;(3)根据题意得到线段AB:y=m(﹣3≤x≤1),与y=x2﹣2mx+m2﹣m+2联立得到x2﹣2mx+m2﹣2m+2=0,令y′=x2﹣2mx+m2﹣2m+2,若抛物线y=x2﹣2mx+m2﹣m+2 与线段AB 只有1 个公共点,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1)∵y=x2﹣2mx+m2﹣m+2=(x﹣m)2﹣m+2,∴D(m,﹣m+2);(2)∵抛物线经过点B(1,m),∴m=1﹣2m+m2﹣m+2,解得:m=3 或m=1;(3)根据题意:∵A(﹣3,m),B(1,m),∴线段AB:y=m(﹣3≤x≤1),与y=x2﹣2mx+m2﹣m+2 联立得:x2﹣2mx+m2﹣2m+2=0,令y=x2﹣2mx+m2﹣2m+2,若抛物线y=x2﹣2mx+m2﹣m+2 与线段AB 只有1 个公共点,即函数y 在﹣3≤x≤1 范围内只有一个零点,当x=﹣3 时,y=m2+4m+11>0,∵△>0,∴此种情况不存在,当x=1 时,y=m2﹣4m+3≤0,解得1≤m≤3.解法二:由题意或,解得1≤m≤3.【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考查了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x2+2mx﹣m2﹣m+1(1)当抛物线的顶点在x 轴上时,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不论m 取何值时,抛物线的顶点始终在一条直线上,求该直线的解析式;(3)若有两点A(﹣1,0),B(1,0),且该抛物线与线段AB始终有交点,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分析】(1)利用配方法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m,﹣m+1),根据顶点在x轴上,得出﹣m+1=0,求出m=1,即可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由于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m,﹣m+1),即可得出顶点在直线y=﹣x+1上;(3)把点A(﹣1,0)代入y=﹣x2+2mx﹣m2﹣m+1,求出m 的值,再把B(1,0)代入y=﹣x2+2mx﹣m2﹣m+1,求出m 的值,即可求解.【解答】解:(1)∵y=﹣x2+2mx﹣m2﹣m+1=﹣(x﹣m)2﹣m+1,∴顶点坐标是(m,﹣m+1),∵抛物线的顶点在x 轴上,∴﹣m+1=0,∴m=1,∴y=﹣x2+2x﹣1;(2)∵抛物线y=﹣x2+2mx﹣m2﹣m+1的顶点坐标是(m,﹣m+1),∴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y=﹣x+1 上;(3)当抛物线y=﹣x2+2mx﹣m2﹣m+1 过点A(﹣1,0)时,﹣1﹣2m﹣m2﹣m+1=0,解得m1=0,m2=﹣3,当抛物线y=﹣x2+2mx﹣m2﹣m+1 过点B(1,0)时,﹣1+2m﹣m2﹣m+1=0,解得m1=0,m2=1,故﹣3≤m≤1.【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其中涉及到二次函数的性质,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求直线的解析式等知识,有一定难度.把求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坐标问题转化为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3. 已知:直线 l :y =x +2 与过点(0,﹣2),且与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交于点 A ,点 A 关于直线 x =﹣1 的对称点为点 B .(1) 求 A ,B 两点的坐标;(2) 若抛物线 y =﹣x 2+bx +c 经过 A ,B 两点,求抛物线解析式;(3) 若抛物线 y =﹣x 2+bx +c 的顶点在直线 l 上移动,当抛物线与线段 AB 有一个公共点时,求抛物线顶点横坐标 t 的取值范围.【分析】(1)由点 A 在直线 l 上可得 A 的坐标,根据点 A 、B 关于直线 x =﹣1 对称可得点 B 坐标;(2) 根据(1)中 A 、B 两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解析式;(3) 由顶点在直线 l 上可设顶点坐标为(t ,t +2),继而可得抛物线解析式为 y =﹣(x﹣t )2+t +2,根据抛物线与线段 AB 有一个公共点,考虑抛物线过点 A 或点 B 临界情况可得 t 的范围.【解答】解:(1)由题可知 A 点的纵坐标为﹣2,∵点 A 在直线 l :y =x +2 上,∴A (﹣4,﹣2),由对称性可知 B (2,﹣2);(2) ∵抛物线 y =﹣x 2+bx +c 过点 A 、B ,,∴抛物线解析式为 y =﹣x 2﹣2x +6;(3) ∵抛物线 y =﹣x 2+bx +c 顶点在直线 y =x +2 上,由题可知,设抛物线顶点坐标为(t ,t +2),∴抛物线解析式可化为 y =﹣(x ﹣t )2+t +2.把 A (﹣4,﹣2)代入解析式可得﹣2=﹣(﹣4﹣t )2+t +2,解得:t =﹣3 或 t =﹣4.∴﹣4≤t <﹣3,把 B (2,﹣2)代入解析式可得﹣2=﹣(2﹣t )2+t +2.∴解得:,解得:t=0 或t=5,∴0<t≤5.综上可知t 的取值范围时﹣4≤t<﹣3 或0<t≤5.【点评】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求解析式是解题的根本、前提,将抛物线与线段AB 有一个公共点转化为方程问题是解题关键.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ax2+bx﹣与y 轴交于点A,将点A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点B 在抛物线上.(1)求点B的坐标(用含a的式子表示);(2)求抛物线的对称轴;(3)已知点P(,﹣),Q(2,2).若抛物线与线段PQ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分析】(1)A(0,﹣)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2,﹣);(2)A 与B 关于对称轴x=1 对称;(3)①a>0 时,当x=2 时,y=﹣<2,当y=﹣时,x=0 或x=2,所以函数与AB 无交点;②a<0 时,当y=2 时,ax2﹣2ax﹣=2,x=或x=当≤2 时,a≤﹣;【解答】解:(1)A(0,﹣)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2,﹣);(2)A 与B 关于对称轴x=1 对称,∴抛物线对称轴x=1;(3)∵对称轴x=1,∴b=﹣2a,∴y=ax2﹣2ax﹣,①a>0 时,当x=2 时,y=﹣<2,当y=﹣时,x=0 或x=2,∴函数与PQ 无交点;②a<0 时,当y=2 时,ax2﹣2ax﹣=2,x=或x=当≤2 时,a≤﹣;∴当a≤﹣时,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数形结合讨论交点是解题的关键.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4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抛物线y=ax2+bx﹣3a 经过点A,将点B 向右平移5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1)求点C 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对称轴;(3)若抛物线与线段BC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分析】(1)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点B 的坐标,根据平移的性质可求点C 的坐标;(2)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点A 的坐标,进一步求得抛物线的对称轴;(3)结合图形,分三种情况:①a>0;②a<0,③抛物线的顶点在线段BC 上;进行讨论即可求解.【解答】解:(1)与y轴交点:令x=0代入直线y=4x+4得y=4,∴B(0,4),∵点B 向右平移 5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C(5,4);(2)与x 轴交点:令y=0 代入直线y=4x+4 得x=﹣1,∴A(﹣1,0),∵点B 向右平移 5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将点A(﹣1,0)代入抛物线y=ax2+bx﹣3a 中得0=a﹣b﹣3a,即b=﹣2a,∴抛物线的对称轴x=﹣=﹣=1;(3)∵抛物线y=ax2+bx﹣3a 经过点A(﹣1,0)且对称轴x=1,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抛物线也一定过A的对称点(3,0),①a>0 时,如图1,将x=0 代入抛物线得y=﹣3a,∵抛物线与线段BC 恰有一个公共点,∴﹣3a<4,a>﹣,将x=5 代入抛物线得y=12a,∴12a≥4,a≥,∴a≥;②a<0 时,如图2,将x=0 代入抛物线得y=﹣3a,∵抛物线与线段BC 恰有一个公共点,∴﹣3a>4,a<﹣;③当抛物线的顶点在线段BC上时,则顶点为(1,4),如图3,将点(1,4)代入抛物线得4=a﹣2a﹣3a,解得a=﹣1.综上所述,a≥ 或a<﹣或a=﹣1.。

2021年北京中考数学二模分类——新定义(学生版)

2021年北京中考数学二模分类——新定义(学生版)

2021年北京中考数学二模分类——新定义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图形Q和∠P,给出如下定义:若图形Q上的所有的点都在∠P的内部或∠P的边上,则∠P的最小值称为点P对图形Q的可视度.如图1,∠AOB的度数为点O对线段AB的可视度.(1)已知点N(2,0),在点M1(0,),M2(1,),M3(2,3)中,对线段ON的可视度为60°的点是.(2)如图2,已知点A(﹣2,2),B(﹣2,﹣2),C(2,﹣2),D(2,2),E(0,4).①直接写出点E对四边形ABCD的可视度为°;②已知点F(a,4),若点F对四边形ABCD的可视度为45°,求a的值.为图形N上任意一点,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M,N间的“闭距离”,记作d(M,N).特殊地,当图形M与图形N有公共点时,规定d(M,N)=0.已知点A(﹣2,0),B(0,2),C(2,0),D(0,m).(1)①求d(点O,线段AB);②若d(线段CD,直线AB)=1,直接写出m的值;(2)⊙O的半径为r,若d(⊙O,线段AB)≤1,直接写出r的取值范围;(3)若直线y=x+b上存在点E,使d(E,△ABC)=1,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存在点Q,使得∠OQP是直角,则称点Q是图形W的“直角点”.(1)已知点A(6,8),在点Q1(0,8),Q2(﹣4,2),Q3(8,4)中,是点A的“直角点”;(2)已知点B(﹣3,4),C(4,4),若点Q是线段BC的“直角点”,求点Q的横坐标n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D(t,0),E(t+1,0),以线段DE为边在x轴上方作正方形DEFG.若正方形DEFG上的所有点均为线段BC的“直角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4.对于平面内的点M,如果点P,点Q与点M所构成的△MPQ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则称点P,点Q为点M的一对“关联点”.进一步地,在△MPQ中,若顶点M,P,Q 按顺时针排列,则称点P,点Q为点M的一对“顺关联点”;若顶点M,P,Q按逆时针排列,则称点P,点Q为点M的一对“逆关联点”.已知A(1,0).(1)在O(0,0),B(0,1),C(2,0),D(,﹣)中,点A的一对关联点是,它们为点A的一对关联点(填“顺”或“逆”);(2)以原点O为圆心作半径为1的圆,已知直线l:y=x+b.①若点P在⊙O上,点Q在直线l上,点P,点Q为点A的一对关联点,求b的值;②若在⊙O上存在点R,在直线l上存在两点T(x1,y1)和S(x2,y2),其中x1>x2,且点T,点S为点R的一对顺关联点,求b的取值范围.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M内的一点P,若在⊙M外存在点P',使得MP'=2MP,则称点P为⊙M的二倍点.(1)当⊙O的半径为2时,①在T1(1,0),T2(1,﹣1),T3(﹣,)三个点中,是⊙O的二倍点的是;②已知一次函数y=kx+2k与y轴的交点是A(0,a),若一次函数在第二象限的图象上的所有点都是⊙O的二倍点,求a的取值范围.(2)已知点M(m,0),B(0,﹣),C(1,﹣),⊙M的半径为2,若线段BC上存在点P为⊙M的二倍点,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A2,…,A k是k个互不相同的点,若这k个点横坐标的不同取值有m个,纵坐标的不同取值有n个,p=m+n,则称p为这k个点的“特征值”,记为T<A1,A2,…,A k>=p.如图1,点M(1,1),N(1,2),T=1+2=3.(1)如图2,圆C的圆心为(0,3),半径为5,与x轴交于A,B两点.①T<A,B>=,T<A,B,C>=;②直线y=b(b≠0)与圆C交于两点D,E,若T<A,B,D,E>=6,求b的取值范围;(2)点A1,A2,…A8到点O的距离为1或,且这8个点构成中心对称图形,T<A1,A2,…,A8>=6,若抛物线y=ax2+bx+c(a>0)恰好经过A1,A2,…A8中的三个点,并以其中一个点为顶点,直接写出a的所有可能取值.7.对于平面内点P和⊙G,给出如下定义:T是⊙G上任意一点,点P绕点T旋转180°后得到点P',则称点P'为点P关于⊙G的旋转点.如图为点P及其关于⊙G的旋转点P'的示意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点P(0,﹣2).(1)在点A(﹣1,0),B(0,4),C(2,2)中,是点P关于⊙O的旋转点的是;(2)若在直线y=x+b上存在点P关于⊙O的旋转点,求b的取值范围;(3)若点D在⊙O上,⊙D的半径为1,点P关于⊙D的旋转点为点P',请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x P′的取值范围.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和图形G,给出如下定义:若在图形G上存在两个点M,N,且MN=2,使得以P,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则称P为图形G的“正点”.已知A(2,0),B(0,).(1)在点C1(﹣1,),C2(0,0),C3(2,)中,线段AB的“正点”是;(2)直线(k≠0)上存在线段AB的“正点”,求k的取值范围;(3)以T(t,0)(t<0)为圆心,为半径作⊙T,若线段AB上总是存在⊙T的“正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点P和点P1关于y轴对称,点P1和点P2关于直线l对称,则称点P2是点P关于y轴,直线l的完美点.(1)如图1,点A(﹣2,0).①若点B是点A关于y轴,直线l1:x=4的完美点,则点B的坐标为;②若点C(5,0)是点A关于关于y轴,直线l2:x=a的完美点,则a的值为;(2)如图2,⊙O的半径为1.若⊙O上存在点M,使得点M'是点M关于y轴,直线l3:x=b的完美点,且点M'在函数y=2x(x>0)的图象上,求b的取值范围;(3)E(t,0)是x轴上的动点,⊙E的半径为2,若⊙E上存在点N,使得点N'是点N 关于y轴,直线l4:y=x+2的完美点,且点N'在y轴上,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10.在△ABC中,点P是∠BAC的角平分线AD上的一点,若以点P为圆心,P A为半径的⊙P与△ABC的交点不少于4个,点P称为△ABC关于∠BAC的“劲度点”,线段P A的长度称为△ABC关于∠BAC的“劲度距离”.(1)如图,在∠BAC平分线AD上的四个点P1、P2、P3、P4中,连接点A和点的线段长度是△ABC关于∠BAC的“劲度距离”.(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0,t),N(4,0).①当t=5时,求出△MON关于∠MON的“劲度距离”d1的最大值.②如果内至少有一个值是△MON关于∠MON的“劲度距离”,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11.对于平面内的图形G1和图形G2,记平面内一点P到图形G1上各点的最短距离为d1,点P到图形G2上各点的最短距离为d2,若d1=d2,就称点P是图形G1和图形G2的一个“等距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6,0),B(0,2).(1)在C(4,0),D(2,0),E(1,3)三点中,点A和点B的等距点是;(2)已知直线y=2.①若点A和直线y=2的等距点在x轴上,则该等距点的坐标为;②若直线y=b上存在点A和直线y=2的等距点,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3)记直线AB为直线l1,直线l2:y=﹣x,以原点O为圆心作半径为r的⊙O.若⊙O上有m个直线l1和直线l2的等距点,以及n个直线l1和y轴的等距点(m≠0,n≠0),当m≠n时,求r的取值范围.12.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一点P和⊙C,给出如下的定义:若⊙C上存在一个点A,连接P A,将射线P A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射线PM,若射线PM与⊙C相交于点B,则称P为⊙C的直角点.(1)当⊙O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D(0,0)、E(﹣1,1)、F(2,2)中,⊙O的直角点是.②已知直线l:y=x+b,若直线l上存在⊙O的直角点,求b的取值范围.(2)若Q(q,0),⊙Q的半径为1,直线y=﹣x+q上存在⊙Q的直角点,直接写出q的取值范围.。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
点a是一个平凡的点,它有着平凡的位置,位置就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点a被写成坐标形式,它的横坐标为x,纵坐标为y。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位置可以由x和y轴决定,我们可以使用点a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来计算它在xoy平面上的位置。

其实,点a还有更多有趣的信息,它也可以被用
来对xoy平面中的物体进行补充和分析。

点a所在的位置也可以用一些函数来描述,比如可以用圆心为原点、半径为2的圆来描述点a,也可以用一元二次函数来表示,比如y = 3x2 - 1。

由于x和y轴的定位,点a为平
面图形的锚点,它的位置也可以用于标记物体的位置或变形。

点a在xoy平面上的位置是它所属的空间中的位置,它可以被用来表示一个给定点相对于xoy平面上其他点的位置。

这一点也可以抽象为一个数学公式,表示点a在xoy平面上的
物理位置。

点a是一个一般的点,它的位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它的横坐标为x,纵坐标为y。

由点a的横纵坐标,我们可以计算它在xoy平面上的位置,而且点a的位置也可以用一些函数描述,它也可以被用来表示一个给定点相对于xoy平面上其他点的位置。

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专练2023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共25题)(解析版)

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专练2023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共25题)(解析版)

专题32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25题)一、填空题1.(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B 的坐标为()86-,,过点B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C 、点A ,直线26y x =--与AB 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动点M 在线段BC 上,动点N 在直线26y x =--上,若AMN 是以点N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M 的坐标为【答案】()8,6M -或28,3M ⎛⎫- ⎪⎝⎭【分析】如图,由AMN 是以点N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N 在以AM 为直径的圆H 上,MN AN =,可得N 是圆H 与直线26y x =--的交点,当,M B 重合时,符合题意,可得()8,6M -,当N 在AM 的上方时,如图,过N 作NJ y ⊥轴于J ,延长MB 交BJ 于K ,则90NJA MKN ∠=∠=︒,8JK AB ==,证明MNK NAJ ≌,设(),26N x x --,可得MK NJ x ==-,266212KN AJ x x ==---=--,而8KJ AB ==,则2128x x ---=,再解方程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AMN 是以点N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N 在以AM 为直径的圆H 上,MN AN =,∴N 是圆H 与直线26y x =--的交点,当,M B 重合时,∵()8,6B -,则()4,3H -,∴4MH AH NH ===,符合题意,∴()8,6M -,当N 在AM 的上方时,如图,过N 作NJ y ⊥轴于J ,延长MB 交BJ 于K ,则90NJA MKN ∠=∠=︒,8JK AB ==,∴90NAJ ANJ ∠+∠=︒,【答案】392【分析】作出点()32C -,,作CD 直角三角形求得1103F ⎛⎫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DG y ⊥轴于点G ,此时35BH +【详解】解:∵直线123y x =-+则2CP =,3OP =,∵CFP AFD ∠=∠,∴FCP FAD ∠=∠,∴tan tan FCP FAD ∠=∠,∴PF OB PC OA=,即226PF =,∴23PF =,则1103F ⎛⎫ ⎪⎝⎭,,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kx =+则321103k b k b +=-⎧⎪⎨+=⎪⎩,解得311k b =⎧⎨=-⎩∴直线CD 的解析式为3y x =联立,311123y x y x =-⎧⎪⎨=-+⎪⎩,解得⎧⎪⎪⎨⎪⎪⎩即3971010D ⎛⎫ ⎪⎝⎭,;过点D 作DG y ⊥轴于点G ,②如图2,直线BM过AC中点,直线BM解析式为1522y x=-+,AC中点坐标为910a=;③如图3,直线CM过AB中点,AB中点坐标为()3,0,5⑤如图5,直线ME ∥AC ,MN CO ∥,则EMN ACO∽∴12BE AB =,又4AB =,∴22BE =,∵53222BN =-=<,∴不成立;⑥如图6,直线ME ∥BC ,同理可得12AE AB =,∴22AE =,222NE =-,tan tan MEN CBO ∠∠=,∴155222a =-,解得212a +=;综上所述,910a =或225+或21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以上知识,并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4.(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 Y 的顶点B ,C 在x 轴上,D(1)求点B 的坐标;(2)若:2:1OD OC =,直线y x b =-+分别交x DC 延长线于点N ,求tan MND ∠的值;(3)在(2)的条件下,点P 在y 轴上,在直线存在,请直接写出等腰三角形的个数和其中两个点【答案】(1)()4,0B -(2)1tan 3MND ∠=(3)存在,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8个,1652Q ⎛- ⎝【分析】(1)解方程得到OB ,OC 的长,从而得到点(2)由:2:1OD OC =,2OC =,得4OD =线y x b =-+中,求得b 的值,从而得到直线的解析式,进而求得点45FEO ∠=︒.过点C 作CH EN ⊥于H ,过点::2:1DO OC NK CK ==,进而得到2NK CK =EC CK =,由211EC OC OE =-=-=可得CK 得到22cos EK EN KEN ==∠,在Rt ECH △中,322NH EN EH =-=,最终可得结果tan MND ∠(3)分PN PQ =,PN NQ =,PQ NQ =三大类求解,共有【详解】(1)解方程2680x x -+=,得14x =OB OC > ,(3)解:由(2)知:直线EF 解析式为设()0,P p ,(),1Q q q -+,①当5PN QN ==时,()()2223025p -+--=,()23q -+解得6p =-或2p =,6522q +=或∴1652524,22Q ⎛⎫-- ⎪ ⎪⎝⎭,2652Q ⎛+ ⎝如图,11PQ N 、12PQ N 、21P Q N ;②当5PQ QN ==时,由①知:1652524,22Q ⎛⎫-- ⎪ ⎪⎝⎭,2652,2Q ⎛+ ⎝;③当5PN PQ ==时,由①知:()10,6P -,()20,2P ,当()10,6P -时,()()22061q q -+-+-解得13q =(舍去),24q =,∴()34,3Q -,如图,当()20,2P 时,()()220215q q -++-=解得13q =(舍去),24q =-,综上,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8个,符合题意的Q 坐标为16525,2Q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次函数与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5.(2023·湖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点使得DBC CAB ∠=∠,点E 是弦AC 上一动点(不与点交BC 的延长线于点N ,交O 于点M (1)BD 是O 的切线吗?请作出你的判断并给出证明;(2)记BDC ABC ADB ,,的面积分别为(3)若O 的半径为1,设FM x =,FE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答案】(1)BD 是O 的切线,证明见解析(2)152+∴在Rt OFM △中,2OF OM =∴211BF BO OF x =+=+-,AF2②若a c=,则A、B关于y轴对称,以综上,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能构成正方形,此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1)当45QPB ∠=︒时,求四边形(2)当点P 在线段AB 上移动时,设【答案】(1)438+(2)23234312x S x =++【分析】(1)连接BD 、可得PB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 四边形ABCD 为菱形,∠PB x=,23BQ=,PBQ(1)求点,A B 的坐标;(2)随着点E 在线段BC 上运动.①EDA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②线段BF 的长度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线段DE 的中点在该二次函数的因象的对称轴上时,【答案】(1)()20A ,,()13B ,;∵()2313y x =--+,∴抛物线对称轴为1x =,即1ON =,∵将线段AB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OA OB AC BC ====,∴四边形OACB 是菱形,∴BC OA ∥,∵DH BN ⊥,AN BN ⊥,∴DH BC OA ∥∥,∴MBE MHD ∠∠=,MEB MDH ∠∠=∵DE 的中点为点M ,∴MD ME =,∴MBE MHD ≌,∴DH BE =,∵90ANM ∠=︒,∴1809090MBE ANM ∠∠=︒-︒=︒=,∵DE 的中点为点M ,DAE 是等边三角形,∴AM DE ⊥,∴90AME ∠=︒,∴180BME NMA ∠∠+=︒,∴BME NAM ∠∠=,(1)求点,,D E C 的坐标;(2)F 是线段OE 上一点()OF EF <,连接,AF DF ①求证:DFC △是直角三角形;②DFC ∠的平分线FK 交线段DC 于点,K P 是直线坐标.【答案】(1)(3,1)C ,(0,2)D ,(6,0)E (2)①证明见解析,②点P 的坐标为(1,3)或(7,3【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及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交点求解即可;(2)①设(,0),F m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m-①抛物线231y x x =-++交y 轴于点A ,当0x =时,1,y =.(0,1),A ∴1OA ∴=,在Rt AOF 中,90AOF ∠=︒,由勾股定理得222AF OA OF +=,设(,0),F m ,OF m ∴=221AF m ∴=+,(6,0),E .6,OE ∴=6EF OE OF m ∴=-=-,2221,AF EF += 221(6)21,m m ∴++-=122,4m m ∴==,,OF EF < 2,m ∴=2OF ∴=,(2,0)F ∴.(0,2),D 2OD ∴=,OD OF ∴=.DOF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OFD ∴∠=︒.过点C 作CG x ⊥轴,垂足为G .(3,1),C 1,3CG OG ∴==,1,GF OG OF =-= ,CG GF ∴=CGF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GFC ∴∠︒=90,DFC ∴∠=︒DFC ∴ 是直角三角形.②FK 平分,90,DFC DFC ∠∠=︒(1)BP 的长为__________,CM 的长为_________(2)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当四边形PQMN 是轴对称图形时,直接写出x 【答案】(1)()4x -;x(2)()(241216024162x x y x x ⎧-+⎪=⎨-+<≤⎪⎩(3)43x =或83x =【分析】(1)根据正方形中心对称的性质得出OM ANP CQM ≌即可;(2)分02x <≤,2<两种情况分别画出图形,根据正方形的面积,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解;(3)根据(2)的图形,分类讨论即可求解.【详解】(1)解:依题意,1AP x x =⨯=()cm ,则∵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AD BC DAB ∠=∠=︒∥,∵点O 是正方形对角线的中点,∴,OM OP OQ ON ==,则四边形PQMN 是平行四边形,∴MQ PN =,MQ NP ∥∴PNQ MQN ∠=∠,又AD BC ∥,∴ANQ CQN ∠=∠,∴ANP MQC ∠=∠,在,ANP CQM 中,ANP MQC NAP QCM NP MQ ∠=∠⎧⎪∠=∠⎨⎪=⎩,∴ANP CQM ≌,∴()cm MC AP x ==故答案为:()4x -;x .(2)解:当02x <≤时,点Q 在BC 上,由(1)可得ANP CQM ≌,同理可得PBQ MDN ≌,∵4,2,PB x QB x MC x =-==,42QC x =-,则222MCQ BPQy AB S S =-- ()()164242x x x x =--⨯--241216x x =-+;当24x <≤时,如图所示,则AP x =,224AN CQ x CB x ==-=-,()244PN AP AN x x x =-=--=-+,∴()44416y x x =-+⨯=-+;综上所述,()()2412160241624x x x y x x ⎧-+<≤⎪=⎨-+<≤⎪⎩;当四边形PQMN 是菱形时,则∴()()2242x x x -+=解得:0x =(舍去)②如图所示,当PB =424x x -=-,解得x 当四边形PQMN 是菱形时,则综上所述,当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菱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熟练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当旋转角COF ∠为多少度时,OE OF =;(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写解答过程)(2)若点(4,3)A ,求FC 的长;(3)如图3,对角线AC 交y 轴于点M ,交直线y x =于点N ,连接FN ,将OFN △1S 与2S ,设12S S S =-,AN n =,求S 关于n 的函数表达式.【答案】(1)22.5︒(2)154FC =(3)212S n =【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得出AOG ∠=45EOG ∠=︒,即可求解;(2)过点A 作AP x ⊥轴,根据勾股定理及点的坐标得出5OA =,再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解即可;(3)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四点共圆条件得出O 、C 、F 、N 四点共圆,再由圆周角定理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FN ON =,90FNO ∠=︒,过点N 作GQ BC ⊥于点G ,交OA 于点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CG OQ CO QG ==,结合图形分别表示出1S ,2S ,得出(2)过点A 作AP x ⊥轴,如图所示:∵(4,3)A ,∴3,4AP OP ==,∴5OA =,∵正方形OABC ,∴5OC OA ==,90C ∠=∴90C APO ∠∠==︒,∵AOP COF ∠∠=,∴OCF OPA ∽ ,∴OC FC OP AP=即543FC =,∴154FC =;(3)∵正方形OABC ,∵BC OA ∥,∴GQ OA ⊥,∵90FNO ∠=︒,∴1290∠∠+=︒,∵1390∠∠+=︒,∴23∠∠=,∴(AAS)FGN NQO ≌ ∴,GN OQ FG QN ==,∵GQ BC ⊥,FCO COQ ∠∠=∴四边形COQG 为矩形,∴,CG OQ CO QG ==,∴(211S S ON OQ ===(1)直接写出结果;b =_____,c =_____,点A 的坐标为_____,tan ABC ∠=______(2)如图1,当2PCB OCA ∠=∠时,求点P 的坐标;(3)如图2,点D 在y 轴负半轴上,OD OB =,点Q 为抛物线上一点,90QBD ∠=︒,点的边,DQ DB 上的动点,QE DF =,记BE Q F +的最小值为m .①求m 的值;②设PCB 的面积为S ,若214S m k =-,请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答案】(1)32,2,()1,0-,12(2)()2,3(3)解:①如图2,作DH ⊥∵90BQD BDQ ︒∠+∠=,HDF ∠∴QD HDF ∠=∠,∵QE DF =,DH BQ =,∴(SAS)BQE HDF ≌,∴BE FH =,∴BE QF FH QF QH +=+≥,∴Q ,F ,H 共线时,BE Q F +②如图3,作PT y ∥轴,交设22,1T a a ⎛⎫-+ ⎪⎝⎭,,P a ⎛ ⎝则21132222S a a ⎛=-+++ ⎝∴04S <≤,∴21044m k <-≤,∴0174k <-≤,∴1317k ≤<.【点睛】本题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二次函数与(1)直接判断AOB 的形状:AOB 是_________三角形;(2)求证:AOE BOD △≌△;(3)直线EA 交x 轴于点(,0),2C t t >.将经过B ,C 两点的抛物线21y ax =物线2y .①若直线EA 与抛物线1y 有唯一交点,求t 的值;②若抛物线2y 的顶点P 在直线EA 上,求t 的值;③将抛物线2y 再向下平移,22(1)t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3y .若点D 在抛物线【答案】(1)等腰直角三角形(2)详见解析(3)①3t =;②6t =;③126,55D ⎛⎫ ⎪⎝⎭【分析】(1)由(0,2),(2,0)A B 得到2OA OB ==,又由90AOB ∠=︒,即可得到结论;(2)由90EOD ∠=︒,90AOB ∠=︒得到AOE BOD ∠=∠,又有AO OB =AOE BOD △≌△;(3)①求出直线AC 的解析式和抛物线1y 的解析式,联立得()23x t -+22(3)43(3)0t t t ∆=+-⨯=-=即可得到t 的值;∵90EOD ∠=︒,90AOB ∠=︒,AOB AOD DOE ∴∠-∠=∠-∠AOE BOD ∴∠=∠,∵,AO OB OD OE ==,(SAS)AOE BOD ∴△≌△;(3)①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0,2),(,0)A C t ,∴90EMO OND ∠=∠=︒,90DOE ∠=︒ ,∴EOM MEO EOM NOD ∠+∠=∠+∠∴MEO NOD ∠=∠,∵OD OE =,∴(AAS)ODN EOM ≌,∴,ON EM DN OM ==,∵OE 的解析式为2y x =-,∴设22EM OM m ==,∴DN OM m ==,EM x ⊥ 轴,∴OA EM ∥,∴~CAO CEM ,::OC CM OA EM ∴=,22t t m m∴=+,1t m t ∴=-,∴2221t EM ON OM m t ====-,DN 2,11t t D t t ⎛⎫∴ ⎪--⎝⎭, 抛物线2y 再向下平移22(1)t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2222(2)y x t x(1)求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当x 取何值时,S 的值最大?请求出最大值.【答案】(1)23232S x x =-+(2)当2x =时,S 的最大值为23∵顶点A 的坐标为()2,23,∴()222234OA =+=,2OG =,∴1cos 2OG AOG AO ∠==,①如图②,当边E F ''与AB 相交于点M 、边G H ''与BC 相交于点N ,且矩形E F G H ''''与菱形为五边形时,试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S ,并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②当2311334t ≤≤时,求S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1)()3,2,33,2⎛⎫- ⎪⎝⎭(2)①332t <≤;②3316S ≤≤【分析】(1)根据矩形及菱形的性质可进行求解;(2)①由题意易得3,1EF E F EH E H ''''====,然后可得60ABO ∠=︒,则有32EM =,进而根据割补∵四边形ABCD 是菱形,且(3,0),(0,1),(2A B D ∴()()2230012AB AD ==-+-=,AC BD ⊥∴2AC =,∴()3,2C ,故答案为()3,2,33,2⎛⎫- ⎪⎝⎭;(2)解:①∵点10,2E ⎛⎫ ⎪⎝⎭,点13,2F ⎛⎫- ⎪⎝⎭,点∴矩形EFGH 中,EF x ∥轴,EH x ⊥轴,EF ∴矩形E F G H ''''中,E F x ''∥轴,E H x ''⊥轴,由点()3,0A ,点()0,1B ,得3,1OA OB ==.在Rt ABO △中,tan 3OA ABO OB ∠==,得ABO ∠在Rt BME △中,由1tan 60,12EM EB EB =⋅︒=-此时面积S 最大,最大值为133S =⨯=当1134t =时,矩形E F G H ''''和菱形ABCD 由(1)可知B 、D 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3,则有点由①可知:60D B ∠=∠=︒,(1)求CE的长和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当PH PN<,且长度分别等于PH,PN,a的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与(3)延长PN交半圆O于点Q,当1534NQ x=-时,求【答案】(1)165CE=,25412y x=-+(2)1615或2740或6041(3)17 8【分析】(1)如图1,连接OD,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出165CE=;证明四边形APMC是平行四边形,得出MN(2)根据BCE三边之比为3:4:5,可分为三种情况.当:3:4PH PN=时,分别列出比例式,进而即可求解.∵CD 切半圆O 于点D ,∴OD CE ⊥.∵32OA =,1AC =,∴52OC =,∴2CD =.∵BE CE ⊥,∴OD BE ∥,∴CD CO CE CB=,即5224CE =,∴165CE =.∵MN CB ∥,∴四边形APMC 是平行四边形,∴sin 1sin PH PH CM PA ===∠∵MN ME BC CE =,则90AQB AGQ ∠=∠=︒,∴QAB BQG ∠=∠.∵1534NQ x =-,PN y =。

一次函数压轴题精选(含详细答案)

一次函数压轴题精选(含详细答案)

一次函数压轴题精选(含详细答案答案)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2x+2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直线l⊥x轴负半轴于点C,点D是直线l上一点且位于x轴上方.已知CO=CD=4.(1)求经过A,D两点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和点B的坐标;(2)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BD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直线L: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在y轴上有一点N(0,4),动点M从A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沿x轴向左移动.(1)点A的坐标:;点B的坐标:;(2)求△NOM的面积S与M的移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y轴右边,当t为何值时,△NOM≌△AOB,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4)在(3)的条件下,若点G是线段ON上一点,连结MG,△MGN沿MG的坐标.折叠,点N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H处,求点G3.如图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坐标为(﹣4,0),AB∥y轴,点C在y 轴上,一次函数y=x+3的图象经过点B、C.第1页(共99页)的坐标为 ;(1)点C的坐标为的坐标为 ,点B的坐标为(2)如图②,直线l经过点C,且与直线AB交于点M,O'与O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CO'并延长,交射线AB于点D.①求证:△CMD是等腰三角形;②当CD=5时,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2x+8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C,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点A,过点C作CB⊥y轴,垂足为点C,两条垂线相交于点B.(1)线段AB,BC,AC的长分别为AB=,BC=,AC=;(2)折叠图1中的△ABC,使点A与点C重合,再将折叠后的图形展开,折痕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CD,如图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 题.请从下列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A:①求线段AD的长;②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PD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B:①求线段DE的长;②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除点B外),使得以点A,P,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一次函数y=x+6的图象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ABO的平分线交x轴于点C,过点C作直线CD⊥AB,垂足为点D,交y轴于点E.(1)求直线CE的解析式;(2)在线段AB上有一动点P(不与点A,B重合),过点P分别作PM⊥x轴,PN⊥y轴,垂足为点M、N,是否存在点P,使线段MN的长最小?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ABCD,AB∥x轴,AB=6,点A的坐标为(1,﹣4),点D的坐标为(﹣3,4),点B在第四象限,点P是▱ABCD边上的一个动点.(1)若点P在边BC上,PD=CD,求点P的坐标.(2)若点P在边AB,AD上,点P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Q落在直线y=x﹣1上,求点P的坐标.(3)若点P在边AB,AD,CD上,点G是AD与y轴的交点,如图2,过点P 作y轴的平行线PM,过点G作x轴的平行线GM,它们相交于点M,将△PGM 沿直线PG翻折,当点M的对应点落在坐标轴上时,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答案)7.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放入一个边长AB长为6,BC长为10的矩形纸片ABCD,B点与坐标原点O重合.将纸片沿着折痕AE翻折后,点D恰好落在x轴上,记为F.(1)求折痕AE所在直线与x轴交点的坐标;(2)求过D,F的直线解析式;(3)将矩形ABCD水平向右移动m个单位,则点B坐标为(m,0),其中m>0.如图2所示,连接OA,若△OAF是等腰三角形,求m的值.8.阅读理解:运用“同一图形的面积相等”可以证明一些含有线段的等式成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面积法.如图1,在等腰△ABC中,AB=AC,AC 边上的高为h,点M为底边BC上的任意一点,点M到腰AB、AC的距离分别为h1、h2,连接AM,利用S△ABC=S△ABM+S△ACM,可以得出结论:h=h1+h2.类比探究:在图1中,当点M在BC的延长线上时,猜想h、h1、h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拓展应用: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条直线l1:y=x+3,l2:y=﹣3x+3,若l2上一点M到l1的距离是1,试运用“阅读理解”和“类比探究”中获得的结论,求出点M的坐标.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O为正方形,A点坐标为(0,2),点P为x轴负半轴上一动点,以AP为直角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D,∠APD=90°(点D落在第四象限)(1)当点P的坐标为(﹣1,0)时,求点D的坐标;(2)点P在移动的过程中,点D是否在直线y=x﹣2上?请说明理由;(3)连接OB交AD于点G,求证:AG=DG.1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A (﹣,0)的两条直线分别交y轴于B 、C 两点,且B 、C 两点的纵坐标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0的两个根(Ⅰ)试问:直线AC 与直线AB 是否垂直?请说明理由;(Ⅱ)若点D 在直线AC 上,且DB=DC ,求点D 的坐标;(Ⅲ)在(Ⅱ)的条件下,在直线BD 上寻找点P ,使以A 、B 、P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 点的坐标.11.(1)模型建立,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CB=CA ,直线ED 经过点C ,过A 作AD ⊥ED 于D ,过B 作BE ⊥ED 于E .求证△BEC ≌△CDA ;(2)模型应用:①已知直线y=x +4与y 轴交于A 点,与x 轴交于B 点,将线段AB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线段BC ,过点A ,C 作直线,求直线AC 的解析式;②如图3,矩形ABCO ,O 为坐标原点,B 的坐标为(8,6),A ,C 分别在坐标轴上,P 是线段BC 上动点,已知点D 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y=2x ﹣6上的一点,若△APD 是不以A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Rt △,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 的坐标.12.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BO,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点B(0,3),点O(0,0)(1)过边OB上的动点D(点D不与点B,O重合)作DE丄OB交AB于点E,沿着DE折叠该纸片,点B落在射线BO上的点F处.①如图,当D为OB中点时,求E点的坐标;②连接AF,当△AEF为直角三角形时,求E点坐标;(2)P是AB边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重合),将△AOP沿OP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AʹOP,连接BAʹ,当BAʹ取得最小值时,求P点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1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4,4),点B的坐标为(4,0).(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点M是坐标轴上的一个点,若AB为直角边构造直角三角形△ABM,请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M的坐标;(3)如图2,以点A为直角顶点作∠CAD=90°,射线AC交x轴的负半轴与点C,射线AD交y轴的负半轴与点D,当∠CAD绕点A旋转时,OC﹣OD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直接写出它的值;若变化,直接写出它的变化范围(不要解题过程).1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长方形OACB的顶点A、B 分别在x轴与y轴上,已知OA=6,OB=10.点D为y轴上一点,其坐标为(0,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C﹣CB的方向运动,当点P 与点B重合时停止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1)当点P经过点C时,求直线DP的函数解析式;(2)①求△OPD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②如图②,把长方形沿着OP折叠,点B的对应点Bʹ恰好落在AC边上,求点P 的坐标.(3)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使△BD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0,2),点C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当点C移动到点O时,得是等边三角形,当点始终保持△ACP是等边三角形,轴上移动时,始终保持△点C在x轴上移动时,到等边三角形AOB(此时点P与点B重合).(1)直线AB:y=mx+n与直线OB:y=kx相交于点B,不解关于x,y的方程组,请你求出它的解;(2)点C在移动的过程中,当等边三角形ACP的顶点P在第三象限时(如图所示),求证:△AOC≌△ABP;由此你发现什么结论?(3)求点C在x轴上移动时,点P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4交x轴,y轴分别于点A,点B,将△AOB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COD,直线CD交直线AB于点E,如图1:(1)求:直线CD的函数关系式;(2)如图2,连接OE,过点O作OF⊥OE交直线CD于点F,如图2,①求证:∠OEF=45°;②求:点F的坐标;(3)若点P是直线DC上一点,点Q是x轴上一点(点Q不与点O重合),当△DPQ和△DOC全等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17.已知,Rt△OAB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和y轴上,如图1,A,B坐标分别为(﹣2,0),(0,4),将△OA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OCD,连接AC、BD交于点E.(1)求证:△ABE≌△DCE.(2)M为直线BD上动点,N为x轴上的点,若以A,C,M,N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M点的坐标.(3)如图2,过E点作y轴的平行线交x轴于点F,在直线EF上找一点P,使△PAC的周长最小,求P点坐标和周长的最小值.18.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直线l2:y=kx+2k与x轴交于点C,与直线l1交于点P.(1)当k=1时,求点P的坐标;(2)如图1,点D为P A的中点,过点D作DE⊥x轴于E,交直线l2于点F,若DF=2DE,求k的值;(3)如图2,点P在第二象限内,PM⊥x轴于M,以PM为边向左作正方形PMNQ,NQ的延长线交直线l1于点R,若PR=PC,求点P的坐标.19.如图,直线y=kx+k交x轴,y轴分别于A,C,直线BC过点C交x轴于B,OC=3OA,∠CBA=45°.(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动点P从A出发沿射线AB匀速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连接CP,设△PBC的面积为S,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点P在AB的延长线上运动时,过点O作OD⊥PC于D,交BC于点E,连接AE,当∠EAB=∠CPA时,在坐标轴上有点K,且KC=KP,求点K的坐标.2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y=﹣x+b交y轴于点A(0,1),交x 轴于点B,过点E(1,0)作x轴的垂线EF交AB于点D,点P从D出发,沿着射线ED的方向向上运动,设PD=n.(1)求直线AB的表达式;(2)求△ABP的面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若以P为直角顶点,P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作等腰直角△BPC,请问随着点P的运动,点C是否也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若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请求出直线解析式;若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请说明理由.2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BC上,若∠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点F.(1)如图1,若点E是边BC的中点,M是边AB的中点,连接EM,求证:AE=EF.(2)如图2,若点E在射线BC上滑动(不与点B,C重合).①在点E滑动过程中,AE=EF是否一定成立?请说明理由;②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当点E滑动到某处时,点F恰好落在直线y=﹣2x+6上,求此时点F的坐标.22.如图,将一个正方形纸片O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A(1,0),C(0,1),P为AB边上一个动点,折叠该纸片,使O点与P点重合,折痕l与OP交于点M,与,与 对角线AC交于Q点(Ⅰ)若点P的坐标为(1,),求点M的坐标;(Ⅱ)若点P的坐标为(1,t)①求点M的坐标(用含t的式子表示)(直接写出答案)②求点Q的坐标(用含t的式子表示)(直接写出答案)(Ⅲ)当点P在边AB上移动时,∠QOP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你认为不发生变化,写出它的角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发生变化,也说明理由.23.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为坐标原点,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动点D在线段BC上移动(不与B,C重合),连接OD,过点D作DE⊥OD,交边AB于点E,连接OE.记CD的长为t.(1)当t=时,求直线DE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记梯形COEB的面积为S,那么是否存在S的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大值及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OD 2+DE2取最小值时,求点E的坐标.24.如图1,已知直线y=2x+2与y轴、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B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Rt△ABC (1)求点C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的关系式.(2)如图2,直线CB交y轴于E,在直线CB上取一点D,连接AD,若AD=AC,求证:BE=DE.(3)如图3,在(1)的条件下,直线AC交x轴于M,P(,k)是线段BC 上一点,在线段BM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直线PN平分△BCM的面积?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OA的函数表达式为y=2x,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y=﹣3x+b,点B的坐标为.点P沿折线OA﹣AB运动,且不与点O和点B重合.设点P的横坐标为m,△OPB的面积为S.(1)请直接写出b的值.(2)求点A的坐标.(3)求S与m之间函数关系,并直接写出对应的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4)过点P作OB边的高线把△OPB分成两个三角形,当其中一个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m的值.26.如图①,直线AB与x轴负半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OA、OB的长度分别为a和b,且满足a 2﹣2ab+b2=0.(1)判断△AOB的形状;(2)如图②,△COB和△AOB关于y轴对称,D点在AB上,点E在BC上,且AD=BE,试问:线段OD、OE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3)将(2)中∠DOE绕点O旋转,使D、E分别落在AB,BC延长线上(如图③),∠BDE与∠COE有何关系?直接说出结论,不必说明理由.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4,0),点B 的坐标为(0,b)(b>0),点P是直线AB上位于第二象限内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C,记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设点P的横坐标为a.(1)当b=3时,①求直线AB的解析式;②若QO=QA,求P点的坐标.(2)是否同时存在a、b,使得△Q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a、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y=x上一点P(1,1),C为y轴上一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连接PC,线段PC绕点P顺时针旋转90°至线段PD,过点D作直线AB⊥x轴,垂足为B;直线AB与直线y=x交于点A,连接CD,直线CD与直线y=x交于点Q.(1)求证:OB=OC;(2)当点C坐标为(0,3)时,求点Q的坐标;(3)当△OPC≌△ADP时,直接写出C点的坐标.29.如图1,直线AB:y=﹣x﹣b分别与x,y轴交于A(6,0)、B两点,过点B 的直线交x轴负半轴与C,且OB:OC=3:1.(1)求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2)直线EF:y=x﹣k(k≠0)交直线AB于E,交直线BC于点F,交x轴于D,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EF,使得S△EBD=S△FBD?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2,P为x轴上A点右侧的一动点,以P为直角顶点,BP为一腰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PQ,连接QA并延长交y轴于点K.当P点运动时,K点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它的坐标;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是(﹣8,0),点B的坐标是(0,n)(n>0).P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作PC⊥x轴,垂足为C.记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ʹ(点Pʹ不在y轴上),连接PPʹ,PʹA,PʹC.设点P的横坐标为m.(1)若点P在第一象限,记直线AB与PʹC的交点为D.当PʹD:DC=5:13时,求m的值;(2)若∠ACPʹ=60°,试用m的代数式表示n;(3)若点P在第一象限,是否同时存在m,n,使△PʹC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m,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1.如图①所示,直线L:y=m(x+10)与x轴负半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1)当OA=OB时,试确定直线L的解析式;(2)在(1)的条件下,如图②所示,设Q为AB延长线上一点,作直线OQ,过A、B两点分别作AM⊥OQ于M,BN⊥OQ于N,若AM=8,BN=6,求MN的长;(3)当m取不同的值时,点B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AB为边,点B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OBF和等腰直角△ABE,连EF交y 轴于P点,如图③.问:当点B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时,试猜想PB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32.如图,一次函数的函数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Rt△ABC,且使∠ABC=30°;(1)如果点P(m,)在第二象限内,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AOPB 的面积,并求当△APB与△ABC面积相等时m的值;(2)如果△QAB是等腰三角形并且点Q在坐标轴上,请求出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3)是否存在实数a,b使一次函数和y=ax+b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2x+2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直线l⊥x轴负半轴于点C,点D是直线l上一点且位于x轴上方.已知CO=CD=4.(1)求经过A,D两点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和点B的坐标;(2)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BD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对于y=2x+2,分别令x与y为0求出A与B坐标,根据CO=CD=4,求出D坐标,确定出直线AD解析式即可;(2)存在,如图所示,设出P(﹣4,p),分三种情况考虑:当BD=P1D时;当BP3=BD时;当BP4=DP4,分别求出P坐标即可.【解答】解:(1)对于直线y=2x+2,当x=0时,y=2;当y=0时,x=﹣1,∴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1,0),又∵CO=CD=4,∴点D的坐标为(﹣4,4),设直线AD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则有,解得:,∴直线AD的函数表达式为y=﹣x+2;(2)存在,设P(﹣4,p),分三种情况考虑:当BD=P1D时,可得(﹣1+4)2+(0﹣4)2=(p﹣4)2,解得:p=9或p=﹣1,此时P1(﹣4,9),P2(﹣4,﹣1);当BP3=BD时,则有(﹣1+4)2+(0﹣p)2=(﹣1+4)2+(0﹣4)2,解得:p=﹣4,此时P 3(﹣4,﹣4);当BP 4=DP 4时,(﹣1+4)2+(0﹣p )2=(p ﹣4)2,解得:p=,此时P 4(﹣4,),综上,共有四个点满足要求.分别是P 1(﹣4,9),P 2(﹣4,﹣4),P 3(﹣4,﹣1),P 4(﹣4,).【点评】此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此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涉及的知识有:涉及的知识有: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熟练掌握一次函数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如图,直线L :y=﹣x +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在y 轴上有一点N (0,4),动点M 从A 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沿x 轴向左移动. (1)点A 的坐标:的坐标: (4,0) ;点B 的坐标:的坐标: (0,2) ;(2)求△NOM 的面积S 与M 的移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y 轴右边,当t 为何值时,△NOM ≌△AOB ,求出此时点M 的坐标; (4)在(3)的条件下,若点G 是线段ON 上一点,连结MG ,△MGN 沿MG 折叠,点N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H 处,求点G 的坐标.【分析】(1)在y=﹣x+2中,令别令y=0和x=0,则可求得A、B的坐标;(2)利用t可表示出OM,则可表示出S,注意分M在y轴右侧和左侧两种情况;(3)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M=OB=2,则可求得M点的坐标;(4)由折叠的性质可知MG平分∠OMN,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到=,则可求得OG的长,可求得G点坐标.【解答】解:(1)在y=﹣x+2中,令y=0可求得x=4,令x=0可求得y=2,∴A(4,0),B(0,2),故答案为:(4,0);(0,2);(2)由题题意可知AM=t,①当点M在y轴右边时,OM=OA﹣AM=4﹣t,∵N(0,4),∴ON=4,∴S=OM•ON=×4×(4﹣t)=8﹣2t;②当点M在y轴左边时,则OM=AM﹣OA=t﹣4,∴S=×4×(t﹣4)=2t﹣8;(3)∵△NOM≌△AOB,∴MO=OB=2,∴M(2,0);(4)∵OM=2,ON=4,∴MN==2,∵△MGN沿MG折叠,∴∠NMG=∠OMG,∴=,且NG=ON﹣OG,∴=,解得OG=﹣1,∴G(0,﹣1).【点评】本题为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分类讨论思想等知识.在(1)中注意求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方法,在(2)中注意分两种情况,在(3)中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在(4)中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得关于OG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但难度不大.3.如图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坐标为(﹣4,0),AB∥y轴,点C在y轴上,一次函数y=x+3的图象经过点B、C.的坐标为 (﹣4,2);(1)点C的坐标为的坐标为 (0,3),点B的坐标为(2)如图②,直线l经过点C,且与直线AB交于点M,O'与O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CO'并延长,交射线AB于点D.①求证:△CMD是等腰三角形;②当CD=5时,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分析】(1)设点C的坐标为(0,y),把x=0代入y=x+3中得y=3,即可求出C点的坐标;设点B的坐标为(﹣4,y),把x=﹣4代入y=x+3中得y=2,即可求出B点的坐标;(2)①根据对称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推知∠CMD=∠MCD,故MD=CD,所以CMD是等腰三角形;②如图②,过点D作DP⊥y轴于点P.利用勾股定理求得CP的长度,然后结合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求得点M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l的解析式即可.【解答】解:(1)如图①,∵A(﹣4,0),AB∥y轴,直线y=x+3经过点B、C,设点C的坐标为(0,y),把x=0代入y=x+3x+3中得y=3,∴C(0,3);设点B的坐标为(﹣4,y),把x=4代入y=x+3中得y=2,∴B(﹣4,2);故答案是:(0,3);(﹣4,2);(2)①证明:∵AB∥y轴,∴∠OCM=∠CMD.∵∠OCM=∠MCD,∴∠CMD=∠MCD,∴MD=CD,∴CMD是等腰三角形;②如图②,过点D作DP⊥y轴于点P.在直角△DCP中,由勾股定理得到:CP==3,∴OP=AD=CO+CP=3+3=6,∴AB=AD﹣DM=6﹣5=1,∴点M的坐标是(﹣4,1).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k≠0).把M(﹣4,1)、C(0,3)分别代入,得,解得,故直线l的解析式为y=x+3.【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需要综合利用勾股定理,需要综合利用勾股定理,需要综合利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对称的性质以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等知识点,难度不是很大,但是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2x +8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C ,过点A 作AB ⊥x 轴,垂足为点A ,过点C 作CB ⊥y 轴,垂足为点C ,两条垂线相交于点B .(1)线段AB ,BC ,AC 的长分别为AB= 8 ,BC= 4 ,AC= 4 ;(2)折叠图1中的△ABC ,使点A 与点C 重合,再将折叠后的图形展开,折痕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连接CD ,如图2. 请从下列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 A 题. A :①求线段AD 的长;②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APD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B :①求线段DE 的长;②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 (除点B 外),使得以点A ,P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先确定出OA=4,OC=8,进而得出AB=8,BC=4,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AC ;(2)A 、①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出BD=8﹣AD ,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②分三种情况利用方程的思想即可得出结论;B 、①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出AE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②先判断出∠APC=90°,再分情况讨论计算即可.【解答】解:(1)∵一次函数y=﹣2x +8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C ,∴A (4,0),C (0,8), ∴OA=4,OC=8,∵AB ⊥x 轴,CB ⊥y 轴,∠AOC=90°, ∴四边形OABC 是矩形, ∴AB=OC=8,BC=OA=4,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4,故答案为:8,4,4;(2)A 、①由(1)知,BC=4,AB=8, 由折叠知,CD=AD ,在Rt △BCD 中,BD=AB ﹣AD=8﹣AD , 根据勾股定理得,CD 2=BC 2+BD 2, 即:AD 2=16+(8﹣AD )2, ∴AD=5,②由①知,D (4,5), 设P (0,y ), ∵A (4,0),∴AP 2=16+y 2,DP 2=16+(y ﹣5)2, ∵△APD 为等腰三角形, ∴Ⅰ、AP=AD , ∴16+y 2=25,∴y=±3,∴P (0,3)或(0,﹣3) Ⅱ、AP=DP , ∴16+y2=16+(y ﹣5)2,∴y=, ∴P (0,),Ⅲ、AD=DP ,25=16+(y ﹣5)2, ∴y=2或8,∴P (0,2)或(0,8).B 、①、由A ①知,AD=5, 由折叠知,AE=AC=2,DE ⊥AC 于E ,在Rt △ADE 中,DE==,②、∵以点A ,P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 ∴△APC ≌△ABC ,或△CPA ≌△ABC , ∴∠APC=∠ABC=90°, ∵四边形OABC 是矩形,∴△ACO ≌△CAB ,此时,符合条件,点P 和点O 重合, 即:P (0,0), 如图3,过点O 作ON ⊥AC 于N , 易证,△AON ∽△ACO , ∴,∴, ∴AN=,过点N 作NH ⊥OA , ∴NH ∥OA ,∴△ANH ∽△ACO , ∴,∴,∴NH=,AH=, ∴OH=, ∴N (,),而点P 2与点O 关于AC 对称, ∴P 2(,),同理:点B 关于AC 的对称点P 1,同上的方法得,P 1(﹣,), 即: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0,0),(,),(﹣,).【点评】此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此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对称的性质,解(1)的关键是求出AC ,解(2)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5.如图,一次函数y=x +6的图象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ABO 的平分线交x 轴于点C ,过点C 作直线CD ⊥AB ,垂足为点D ,交y 轴于点E . (1)求直线CE 的解析式;(2)在线段AB 上有一动点P (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P 分别作PM ⊥x 轴,PN ⊥y 轴,垂足为点M 、N ,是否存在点P ,使线段MN 的长最小?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先求出AB=10,进而判断出Rt△BCD≌Rt△BCO,和△ACD∽△ABO,确定出点C(﹣3,0),再判断出△EBD≌△ABO,求出OE=BE﹣OB=4,即可得出点E坐标,最后用待定系数法即可;(2)设P(﹣m,﹣m+6),∴PN=m,PM=﹣m+6,根据勾股定理得,MN 2 =(m﹣)2+,即可得出点P横坐标,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点B的横坐标为0,点A的纵坐标为0,∴B(0,6),A(﹣8,0),∴OA=8,OB=6,∴AB==10,∵CB平分∠ABO,CD⊥AB,CO⊥BO,∴CD=CO,∵BC=BC,∴Rt△BCD≌Rt△BCO,∴BD=BO=6,∴AD=AB﹣BD=4,∵∠ADC=∠AOB=90°,∠CAD=∠BAO,∴△ACD∽△ABO,∴,∴,∴AC=5,∴OC=OA ﹣AC=3, ∴C (﹣3,0),∵∠EDB=∠AOB=90°,BD=BO ,∠EBD=∠ABO , ∴△EBD ≌△ABO , ∴BE=AB=10, ∴OE=BE ﹣OB=4, ∴E (0,﹣4),设直线CE 的解析式为y=kx ﹣4, ∴﹣3k ﹣4=0, ∴k=﹣,∴直线CE 的解析式为y=﹣x ﹣4,(2)解:存在,(﹣,),如图,∵点P 在直线y=x +6上,∴设P (﹣m ,﹣m +6),∴PN=m ,PM=﹣m +6,根据勾股定理得,MN 2=PN2+PM2=m2+(﹣m +6)2=(m ﹣)2+,∴当m=时,MN 2有最小值,则MN 有最小值,当m=时,y=﹣x +6=﹣×+6=,∴P (﹣,).【点评】此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此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1)的关键是求出点C 的坐标,解(2)的关键是得出MN 2的函数关系式,是一道中等难度的中考常考题.6.如图1,已知▱ABCD ,AB ∥x 轴,AB=6,点A 的坐标为(1,﹣4),点D 的坐标为(﹣3,4),点B 在第四象限,点P 是▱ABCD 边上的一个动点. (1)若点P 在边BC 上,PD=CD ,求点P 的坐标.(2)若点P 在边AB ,AD 上,点P 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Q 落在直线y=x ﹣1上,求点P 的坐标.(3)若点P 在边AB ,AD ,CD 上,点G 是AD 与y 轴的交点,如图2,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PM ,过点G 作x 轴的平行线GM ,它们相交于点M ,将△PGM 沿直线PG 翻折,当点M 的对应点落在坐标轴上时,求点P 的坐标.(直接写出答案)【分析】(1)由题意点P 与点C 重合,可得点P 坐标为(3,4);(2)分两种情形①当点P 在边AD 上时,②当点P 在边AB 上时,分别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分三种情形①如图1中,当点P 在线段CD 上时.②如图2中,当点P 在AB 上时.③如图3中,当点P 在线段AD 上时.分别求解即可; 【解答】解:(1)∵CD=6, ∴点P 与点C 重合, ∴点P 坐标为(3,4).(2)①当点P 在边AD 上时, ∵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2x ﹣2, 设P (a ,﹣2a ﹣2),且﹣3≤a ≤1,若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Q1(a,2a+2)在直线y=x﹣1上,∴2a+2=a﹣1,解得a=﹣3,此时P(﹣3,4).若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3(﹣a,﹣2a﹣2)在直线y=x﹣1上时,∴﹣2a﹣2=﹣a﹣1,解得a=﹣1,此时P(﹣1,0)②当点P在边AB上时,设P(a,﹣4)且1≤a≤7,若等P关于x轴的对称点Q2(a,4)在直线y=x﹣1上,∴4=a﹣1,解得a=5,此时P(5,﹣4),若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4(﹣a,﹣4)在直线y=x﹣1上,∴﹣4=﹣a﹣1,解得a=3,此时P(3,﹣4),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3,4)或(﹣1,0)或(5,﹣4)或(3,﹣4).(3)①如图1中,当点P在线段CD上时,设P(m,4).在Rt△PNMʹ中,∵PM=PMʹ=6,PN=4,∴NMʹ==2,在Rt△OGMʹ中,∵OG 2+OMʹ2=GMʹ2,∴22+(2+m)2=m2,解得m=﹣, ∴P (﹣,4)根据对称性可知,P (,4)也满足条件.②如图2中,当点P 在AB 上时,易知四边形PMGMʹ是正方形,边长为2,此时P (2,﹣4).③如图3中,当点P 在线段AD 上时,设AD 交x 轴于R .易证∠MʹRG=∠MʹGR ,推出MʹR=MʹG=GM ,设MʹR=MʹG=GM=x .∵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2x ﹣2, ∴R (﹣1,0),在Rt △OGMʹ中,有x 2=22+(x ﹣1)2,解得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评: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求法和点在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满足图象的解析式;也考查了正弦的定义、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
将B(6,n)代入y=﹣ ,得n=﹣2;
将A(﹣3,4)和B(6,﹣2)分别代入y=kx+b(k≠0),得
,解得 ,∴所求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2;
(2)在y=﹣ x+2中,令y=0,即﹣ x+2=0,解得x=3,∴C点坐标为(3,0),即OC=3,
∴S△AOC= •AD•OC= •4•3=6.
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m≠0)的图象交于二、四象限内的A、B两点,与x轴交于C点,点B的坐标为(6,n).线段OA=5,E为x轴上一点,且sin∠AOE= .
(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C的面积.
考点: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2)先令y=0,求出C点坐标,得到OC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AOC的面积即可.
解答:
解:(1)过点A作AD⊥x轴于D点,如图,
∵sin∠AOE= ,OA=5,∴sin∠AOE= = = ,∴AD=4,∴DO= =3,
而点A在第二象限,∴点A的坐标为(﹣3,4),
将A(﹣3,4)代入y= ,得m=﹣1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
专题:
综合题;压轴题.
分析:
(1)过点A作AD⊥x轴于D点,由sin∠AOE= ,OA=5,根据正弦的定义可求出AD,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到DO,即得到A点坐标(﹣3,4),把Aபைடு நூலகம்﹣3,4)代入y= ,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将B(6,n)代入,确定点B点坐标,然后把A点和B点坐标代入y=kx+b(k≠0),求出k和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