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为网络流行语教学提纲
《2024年“种草”-“拔草”_社交媒体语境下粉丝消费行为研究》范文

《“种草”-“拔草”_社交媒体语境下粉丝消费行为研究》篇一“种草”-“拔草”_社交媒体语境下粉丝消费行为研究种草与拔草:社交媒体语境下粉丝消费行为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的社交媒体时代,我们常常听到“种草”与“拔草”这两个词汇。
它们在粉丝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了粉丝的消费行为与心理。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社交媒体语境下,“种草”与“拔草”现象背后的粉丝消费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市场和品牌。
二、社交媒体中的“种草”与“拔草”现象“种草”一词通常指的是粉丝在社交媒体上发现并推广某种产品或服务,引发其他粉丝的关注和购买欲望。
而“拔草”则指的是粉丝在尝试了某种产品或服务后,由于不满意而停止推广或购买的行径。
这两种行为在社交媒体中非常普遍,并且对粉丝的消费决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粉丝消费行为的特征1. 感性驱动:粉丝在消费决策过程中,往往更注重产品的外观、品质和口碑。
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寻找信息,被美观的产品图片、用户评价和博主的推荐所吸引。
2. 互动性强:粉丝在社交媒体上的消费行为是互动的。
他们不仅关注产品信息,还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使用体验,与其他粉丝交流心得。
3. 群体影响:粉丝的消费行为受到群体影响。
当一种产品被大量粉丝“种草”后,会引发更多粉丝的关注和购买欲望,形成一种群体效应。
四、影响因素分析1. 社交媒体平台: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对粉丝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
例如,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示产品信息,更容易引发粉丝的关注和购买欲望。
2. 博主影响力:博主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对粉丝的消费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具有高人气的博主推荐的商品更容易被粉丝接受和购买。
3. 产品本身:产品的外观、品质、价格等因素也是影响粉丝消费行为的关键因素。
只有当产品本身具有吸引力时,才能引发粉丝的购买欲望。
五、市场与品牌的应对策略1. 加强与博主的合作:品牌应与具有高人气的博主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推广产品,提高粉丝的关注度和购买欲望。
种草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你那么容易

种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那么容易“被种草”“种草”是一个网络用语,它是时下许多年轻人爱用的流行语之一。
“种草”的意思是指“宣传某种商品的优异品质以诱人购买”的行为,简单地说就是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过程。
听完这样的解释后,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确实都曾经被“种草”。
为什么你那么容易被“种草”?这种另类的广告“种草”靠的是口碑和相互信任。
而“种草”的过程离不开三个渠道:熟人口碑、KOL、网络社群。
(一)熟人口碑熟人间的种草是建立在一种强关系上的口碑传播,这种强关系意味着这人与人之间的密切以及信任度高。
福布斯曾进行过一项研究,通过调查他们发现81%的受访者表示来自朋友和家人的评论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由此可见,熟人口碑对熟人种草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二)KOLKOL是营销学上的概念,通常被定义为: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
每个行业、每个圈子都有各自的一些KOL,这些KOL在销售过程中,是价值形成和交换的源点,他们是销售工作的着力点。
例如早期微博邀请知名企业家、明星入驻,而这些知名的微博博主便是早期微博的KOL,也正是这些人的入驻,吸引了一大批普通用户加入微博,关注他们并与他们产生互动。
“名人效应”的利用对于微博实现早期用户的快速增长功不可没,以至于后来很多产品都在学习微博的这一招。
(三)网络社群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社群化日益明显。
例如当下大热的小红书就以社区+电商的模式给热衷于海外购的人群提供了一个消费口碑库。
这些社区的人群因兴趣而联结,而社区又给予了他们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网络社群里的用户习惯分享、交流,这样就轻易地产生了超强的传播效应。
“种草”一词虽然相对是个新颖的网络用语,但其实质就是一种另类的广告,一种以口碑传播的营销过程。
最后,欢迎在文末留下你对“种草”的看法或者经历。
概念隐喻下的网络流行语--“种草”和“拔草”

第35卷㊀第1期2020年3月邢台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GTAI UNIVERSITYVol.35,No.1Mar.2020[收稿日期]2019-12-05[作者简介]王竹喧(1992-),女,河北邢台人,邢台学院教师,韩国全州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学.概念隐喻下的网络流行语种草 和 拔草王竹喧(韩国全州大学,韩国全州)摘㊀要: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网络上交流㊁抒发感想,一些网络流行语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㊂如现今常见的网络用语 种草 与 拔草 ,这两个词有其原本的含义,但借助隐喻机制,在网络上有了另外的解释,即 旧词新意 的现象㊂除了 种草 与 拔草 ,很大一部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都要借助隐喻机制㊂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些流行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语言的产生规律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规律㊂关键词:概念隐喻;网络流行语;概念合成理论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658(2020)01-0151-04㊀㊀种草 与 拔草 是近几年来非常流行的网络用语㊂ 种草 与 拔草 两词原译为将草种在泥土中和将草从泥土中拔出来㊂但在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很多旧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种草 和 拔草 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组流行词,拥有的新的意义并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媒体中㊂而 种草 与 拔草 新的意义的产生,也是一种概念隐喻的现象,是隐喻映射的作用结果㊂网络流行语也符合语言的产生规律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规律,因此,可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合成理论的角度对两个词语进行研究与分析㊂一㊁ 种草 和 拔草 的词义演变(一)本义种草 本是一个动词短语,是由动词 种 加上名词 草 组成的㊂ 种 字,在‘汉语大字典“中被译为: 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㊂ [1]‘说文“对 种 字的解释为: 先穜後孰也㊂从禾重聲㊂直容切㊂ [2]草 ,在‘汉字大字典“中被译为: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㊁庄稼㊁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㊂ ‘说文“中对 草 字的解释为: 草斗,櫟實也㊂一曰象斗子㊂从艸早聲㊂种草 是一个动词短语,将 种 与 草 结合,可解释为: 将草的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㊂拔草 也是一个动词短语,由动词 拔 和名词 草 组成㊂ 拔 ,在‘汉语大字典“中的解释有七种,其中与 拔草 相关的为: 抽㊁拉㊁连根拽出 ㊂在‘说文“中的解释为: 擢也㊂从手犮聲㊂蒲八切㊂因此, 拔草 可译为: 将草从泥土里连根拽出㊂(二)新义种草 在当今网络上的用法有三种,总的来说可解释为:第一,有 推荐 义,及推荐人通过对某一产品的品质㊁特性等方面进行夸耀,从而来激起其他人的购买欲望,吸引人购买㊂如南方日报对 种草 进行了解释: 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其他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过程 [3]; 明星种草小红书,有毒 [4]㊂第二,有 被推荐 义,也称为 被种草 ㊂即当事人自己由于来自外部的推荐㊁自身需要等,对某一产品产生了浓厚的购买欲望㊂又可被称为 长草 ㊂如: 别人说好你就疯狂种草,你是家里有矿吗? [5]; 你今天被 种草 了吗? [6]㊂第三,也有对一件物品非常喜欢的意思,有形容词性质㊂如: 让更多人 种草 天津企业 [7]㊂拔草 一词作为网络用语的解释有二:一般来说指的是: 当事人消除了对某一产品的购物欲望,或因发现此产品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或因无力支付等原因,将其从购买清单里删除,取消购买计划㊂ 如: 十大 拔草物品 快看你家有几个 [8]再如:小红书 种草笔记 是编的?用户信任感流逝, 拔草 也是分分钟 [9]㊂还有一种用法是: 终于将想要很久的产品购买到手,满足了购物的欲望㊂ 如: 种草 千万种, 拔草 需谨慎 [10] 网红店就是用来拔草152㊀邢台学院学报第35卷的 [11]㊂两种 拔草 的含义相反,因此在进行解释时要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判断其义㊂(三)对 种草 与 拔草 的前人研究学界中已有对网络用语 种草 与 拔草 的研究:刘志芳从语义搭配和语法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 拔草 的多义性,并阐述了其流行的原因[12];马悦通过列举以 X草 为构式的词语扩展,探寻其构词心理㊁流行原因及产生的影响[13];李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 拔草 的语义特征和歧义识别,总结其流行动因[14];张婷将 安利 和 种草 两个相近的网络词语进行了辨析[15]㊂而过往学者对网络流行语 种草 与 拔草 两词的研究仅停留在语义与语法的层面,很少有学者选择从认知学的概念隐喻方面对两个词语进行分析和研究㊂二㊁ 种草 和 拔草 的隐喻分析(一)概念隐喻理论阐述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最早出现在Lakoff和Johnson的共同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㊂书中提出: 隐喻是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它不仅渗透入了我们的语言,同时也渗透到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当中㊂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问题,提出要将隐喻从一个基础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㊂Lakoff在书中提出,隐喻是人类从现实世界去往概念世界的桥梁,人类通过隐喻来转换主观的感觉与客观的存在之间的关系,隐喻能够反映人类的思维方式㊂Lakoff和Johnson将概念隐喻分为了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㊁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和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㊂结构隐喻指的是,用一个概念来构建另外一个概念㊂如: 时间就是金钱 ㊂其中,将时间的概念用金钱的概念来构建,运用在 金钱 上的词语也可以被运用在 时间 上,于是,时间和金钱一样可以被 花 ㊁被 浪费 ,即用作 花时间 ㊁ 浪费时间 等㊂方位隐喻,指在同一个概念的内部,用 上㊁下㊁高㊁低㊁内㊁外 等方位词来表达抽象的概念㊂如: 情绪高涨 和 情绪低落 中, 高 和 低 原本是表示高度的方位词,却被抽象地运用于表示情绪的好坏情况㊂本体隐喻,指的是将抽象的情感㊁感觉㊁经验㊁心理活动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实体或物质,并对其做出相应的描写㊂如: 她满心欢喜㊂ 其中, 心 原本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在此却被作为 容器 来使用, 欢喜 在 心 中都盛满了㊂再如, 我把你的爱弄丢了 ㊂ 爱 原本是一种抽象的心理感觉,在此句中却被作为了一个物体来隐喻, 爱 可以被 弄丢 ,这也是本体隐喻的常见用法㊂(二)概念隐喻类型分析根据Lakoff和Johnson对概念隐喻的三个分类 结构隐喻㊁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的分类,将其应用在对网络流行语 种草 与 拔草 上,从而探究其相对应的概念隐喻类型㊂首先, 种草 与 拔草 中,并不具有相互构建的多个概念,并不属于结构隐喻;同时, 种 与 拔 不属于方位词,因此两者也不是方位隐喻㊂最后,来探究其是否属于本体隐喻㊂本体隐喻指的是,将抽象的情感㊁感觉㊁经验㊁心理活动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实体或物质,并对其做出相应的描写㊂网络词语 种草 与 拔草 指的是购物欲望的产生和消失,而其中的 草 在此指的就是 对购买某件物品的欲望 ㊂欲望作为人类的一种抽象的情感,是一个无形的概念㊂而 种草 和 拔草 两词将这个无形的概念具体化了, 草 是一个有形的实体,在此将 草 比作了无形的 购物欲望 ,是一种隐喻的表现㊂而这两词的隐喻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草 的原义与其作为 购物欲望 的新义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草是一种只要扎根就会疯狂生长的生物,所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和人类的欲望具有相似性,如果欲望被种下,就会在心里疯狂生长㊂网络用语 种草 和 拔草 中,将有形的实体 草 隐喻为无形的 购物欲望 ,草可以被种下和拔走, 欲望 也可以被种下或消除,由此可见, 种草 与 拔草 应该属于概念隐喻中的本体隐喻㊂三㊁隐喻的构建过程Lakoff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中,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另一个抽象的概念域进行的系统映射,即 隐喻映射 (Metaphorical Mapping)㊂一个新鲜事物出现后,人们往往习惯于用已知的概念来找出与其相似之处,通过已知来了解未知㊂已知概念称为 源域 (Source domain)㊁未知概念称为 目标域 (Target domain),用源域的已知的知识投射到目标域中,来解释目标域的未第1期王竹喧:概念隐喻下的网络流行语153㊀知㊂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所映射的事务,或是一对一相互关联的,或是平行的多方同时响应的多项关联㊂再用 时间就是金钱 这句话来举例说明, 金钱 就是 源域 , 时间 就是 目标域 ㊂用 金钱 的价值与代价来解释 时间 的宝贵㊂在隐喻映射中,隐喻的过程被认为是单向的,而有一些学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认为隐喻的映射完全可以是双向的㊂于是,在1997年Gilles Fauconnier 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即 概念合成理论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㊂ 概念合成理论 ,又被称为 合成空间理论 ,Fauconnier 提出,以心智空间(人们在进行思考和交谈时,为了理解当下的行为目的而构建的 小概念包 )为基本单位,一个完整的概念整合网络包括了四个抽象的心智空间:输入空间Ⅰ(Input SpaceⅠ)㊁输入空间Ⅱ(Input Space Ⅱ)㊁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 )与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 )㊂如下图:图1㊀概念合成理论其中,空间Ⅰ和空间Ⅱ具有部分映射的关系㊂也就是说,存在于空间Ⅰ与空间Ⅱ中的物体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㊂图表1中,类属空间与空间Ⅰ和空间Ⅱ都有实线相连,说明类属空间对两个空间都有映射,反映的是两个空间所共有的一些抽象结构与组织㊂空间Ⅰ和空间Ⅱ有部分被投射到合成空间中,这些投射是有选择的,用虚线表示,是在两个输入空间投射的基础上通过组合㊁完善㊁扩展这三种相互关联的方式而产生的㊂[16]在此使用Gilles Fauconnier 的 概念合成理论 对 种草 与 拔草 两词的隐喻构建过程进行分析㊂在 种草 与 拔草 中,隐喻映射的已知概念 源域 是 草 ,未知概念 目标域 是 购买欲 ㊂如以下图表2所示,在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中,首先,将 源域草 设定在空间Ⅰ中,未知概念 目标域 购买欲 设定在空间Ⅱ中㊂其次,寻找两者之间相似与相关联之处,确认映射㊂根据 草 原本的含义与特征,设定空间Ⅰ的 草 有 只要被种下就能快速生长 ㊁ 能够被种下或拔去 的特性,将其记录在空间Ⅰ中;同时,根据 购买欲 的特征,设定空间Ⅱ中的 购买欲 为 一旦出现就会愈演愈烈 和 能够被激起和消除 的特性,将其记录在空间Ⅱ中㊂将空间Ⅰ与空间Ⅱ内容设定完毕后,再将所总结的 草 与 购买欲 的特性相比较,发现两者都具有 快速生长的特性 和 能够生长的能力 的特性,将此特性映射至类属空间㊂由于 草 和 购买欲 之间的特性是有选择地对应的,因此用虚线将其连接在一次,最后 购买欲 一词的义项融入到 草 的义项中,概念合成理论框架完成㊂结论, 草 与 购买欲 之间能够成功建立隐喻映射,网络词语 种草 和 拔草 为 激起购物欲望 和 购物欲望消失 的隐喻㊂图2㊀ 草 与 购物欲 的隐喻构建过程种草 和 拔草 两个合成词,原本译为 将草的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 和 将草从泥土中连根拽出 ,而现今在网络上被理解为 因推荐而激起的购物欲 和 消失的购物欲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语言变化现象,也是一组典型的隐喻映射过程㊂ 种草 和 拔草 属于概念隐喻中的本体隐喻,将抽象的 购物欲 隐喻为了具体的㊁与之有相似特征的 草 ㊂从概念合成理论模式下分析源域 草 与目标域 购物欲 ,发现两者有着相似的特性:都能被种下/㊀㊀(下转第168页)168㊀邢台学院学报第35卷不能只是完全的复制图形元素,而是要根据特定的环境进行综合的创意与设计,真正发挥卡通艺术在导视系统设计中的独特魅力㊂参考文献:[1]郭文婷.卡通化表现在旅游地图中的应用 以晋祠旅游地图为例[D ].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8.[2]原华丰.卡通人物形象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文艺生活㊃文海艺苑,2014,(09):183+229.[3]张备.卡通形象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2011.(责任编辑:闫㊀峰)(上接第153页)被激起和都具有快速生长的能力,由此可得到, 购买欲 一词的义项能够被融入到 草 的义项中㊂网络词语 种草 和 拔草 为 激起购物欲望 和 购物欲望消失 的隐喻㊂参考文献:[1]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M ].成都:四川长江出版集团,2010.[2]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3]王庆峰. 种草经济 值得警惕[N /OL ].[2019-05-23].广州:南方日报.http :// /n1/2019/0523/c1003-31099460.html.[4]范向东,李清乐.明星种草小红书,有毒[EB /OL ].[2018-08-21].https :// /article /251317.html ?f =app_android_friends.[5]YoYo.别人说好你就疯狂种草?你是家里有矿吗?[EB /OL ].(2019-11-14)[2019-11-27].http :// /b /sk /2019-11-27/2322/doc-iihnzh-fy9468130.shtml.[6]黄怡萍.今天你被 种草 了吗?家居企业纷纷开启线上直播 带货 [EB /OL ].[2020-02-19].https :// /s ?id =1658948432450813771&wfr =spider&for =pc.[7]马晓东.让更多人 种草 天津企业[N /OL ].[2019-11-27].天津:天津日报.http :// /tjrb /html /2019-11/27/content_155_1951113.htm.[8]赵世彩,十大 拔草物品 快看你家有几个[N /OL ].[2017-12-21].济南:都市女报(壹星期).http :// /shtml /dsnb /20171221/1703019.shtml[9]何若.小红书 种草笔记 是编的?用户信任感流失 拔草 也是分分钟[N /OL ].[2019-05-29].北京:北京日报客户端.https :// /s ?id =1627983790002089794&wfr =spider&for =pc.[10]欧阳金雨. 种草 千万种, 拔草 须谨慎[N /OL ].[2019-05-29].湖南:湖南日报.http ://hnrb.voc. /hnrb _epaper /html /2019-05/29/content _1391486.htm ?div =-1.[11]陈柯妤.泡面小食堂:网红之路能走多远[N /OL ].[2018-09-02].湖南:三湘都市报.http ://epaper.voc. /sxdsb /html /2018-09/02/content_1336522.htm ?div =-1[12]刘志芳.网络新词 拔草 刍议[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86-88.[13]马悦. 草族 新探 你 长草 了吗[J ].语文学刊,2016(12):57-58.[14]李晨.网购词语 拔草 的歧义现象及其认知解释[J ].学语文,2019(3):95-96.[15]张婷. 安利 和 种草 辨析[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1):28-31.[16]马荣.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原理探讨[J ].广西社会科学,2011(1):123-125.(责任编辑:徐光淼)。
流行语演讲稿提纲模板范文

一、引言1. 开场白:引起听众兴趣,介绍流行语的背景和重要性。
2. 阐述流行语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正文一、流行语的起源与发展1. 介绍流行语的起源,如网络时代、社交媒体的兴起。
2. 分析流行语发展的特点,如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更新换代快。
二、流行语的类型与特点1. 分类:网络流行语、影视流行语、社会事件流行语等。
2. 特点:简洁、生动、幽默、富有时代感、具有地域特色。
三、流行语的社会影响1. 传播正能量:流行语在传递快乐、鼓励、互助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 促进文化交流:流行语成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之间沟通的桥梁。
3. 反映社会现象:流行语往往是对社会热点事件、现象的生动写照。
四、流行语的利与弊1. 利:丰富语言表达,提高沟通效率,增强社会凝聚力。
2. 弊:过度使用导致语言贫乏,影响青少年语言规范,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五、如何正确使用流行语1. 了解流行语的内涵和语境,避免误用。
2. 保持语言规范,不过度依赖流行语。
3. 在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中使用流行语。
三、结论1. 总结流行语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强调正确使用流行语的重要性。
3. 呼吁大家关注流行语的发展,传承优秀的语言文化。
正文内容:一、引言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流行语,时代的声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流行语已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风貌。
下面,我将从流行语的起源与发展、类型与特点、社会影响、利与弊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流行语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正文一、流行语的起源与发展流行语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与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兴起密切相关。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流行语应运而生,成为了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二、流行语的类型与特点流行语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网络流行语、影视流行语、社会事件流行语等。
种草名词解释

种草名词解释
种草,网络流行语,表示“心生购买欲望”的意思。
种草的过程就是产生购买欲的过程,通过一些宣传、推荐、使用感受等,激发消费者对某一款产品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在这个过程中,推荐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使用经验、心得和感受,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种草在社交媒体上非常流行,尤其是美妆、时尚、旅游等领域。
很多博主、网红、明星等通过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使用体验、搭配技巧等方式,吸引粉丝的关注和信任,进而引导他们购买自己推荐的产品。
种草不仅是一种营销手段,更是一种社交行为,它让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能够了解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同时,种草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由于推荐者的影响力不同,一些消费者可能会盲目相信推荐者的意见,而忽略产品的真实质量、性价比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种草的过程中,消费者需要保持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避免被误导或欺骗。
“安利”和“种草”辨析

2019年1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an.2019第 36 卷第 1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Vol.36 N o.1“安利”和“种草”辨析张辞(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摘要:“安利”和“种草”作为当下较为流行的两个网络用语,皆属于网络词汇语义变异形式 中的旧词新用,作为一组近义词,二者在多变的网络语境中的使用容易发生混淆,所以分别讨 论“安利”和“种草”的意义及用法,最后比较它们的差异所在,并对二者进行辨析。
关键词:安利;种草;语义变异;网络流行语中图分类号:H0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2019)1>00284)4—、弓I言语言变异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言语现象[1],语言变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特别 是在网络环境当中,异于常规语言的变体尤为丰 富。
网络语言的变异涉及语言的各个要素,包括 语音、词汇、语法、语义方面的变异。
其中语义变 异不仅能反映相应的语言变化规律,还在一定程 度上体现了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变化。
在《网络语 言变异及其规范探究》一文中,将网络用语的语 义变异形式分为两大类:旧词歪解和旧词新解。
本文所要探讨的“安利”和“种草”便属于网络词 汇语义变异形式中的旧词新解。
“安利”作为近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一个网络 用语,在网络语境中意为“强烈推荐”,“安利”一 词也早已不拘泥于网络环境中,在人们的日常口 语中也常常被使用,甚至在广告文案或者一些特 定活动宣传现场,也都不乏“安利”一词的出现。
稍晚于“安利”出现的“种草”一词,大家也并不陌 生,指的是“宣传某种商品的优异品质以诱人购 买”,“种草”在微博、微信等各大网站随处可见,也是时下年轻人爱用的流行语之一。
很显然, “安利”早已不是最开始美国安利公司的简称, “种草”也并非一般现代汉语中的“种草”。
这两 个词皆含有“推荐介绍”之意,例如:“哇!又被种 草了!”“来,张嘴吃安利!”“安利”和“种草”本身作为一组近义词,再加收稿日期:2018-11 -15作者简介:张婷(1994 -),女,山西阳泉人,在读研S 之网络语言的使用通常具有随意性和不规范性[2],两词在具体语境的使用中极易发生混淆,所以值得对两个网络词语进行辨析。
浅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营销鼓动词语“安利”和“种草”

浅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营销鼓动词语“安利”和“种草”作者:徐姗姗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8期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营销成为时尚,网络营销鼓动词语应运而生。
本文以近年来使用较为频繁的“安利”、“种草”为例,重点探究词语“安利”和“种草”的语义演变、语法特征、生成机制及动因。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营销鼓动词语;安利;种草随着网络购物成为时尚,网络营销鼓动词语应运而生。
“安利”和“种草”是近年来在网络营销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两个词语,这两个词都由本义衍生出鼓动购买的意义,用法也灵活多样。
一、网络营销鼓动词语“安利”“种草”的语义演变(一)网络营销鼓动词语——“安利”“安利”根源于全球最大的直销公司——安利公司,安利公司因其诚心推荐的营销方式而闻名,因此“安利”被广泛用来指称安利公司,后逐渐转指安利公司产品。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安利”被大量扩散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用法出现变化,语义渐渐衍生出了“把自己认为好的告诉别人,因为自己真心喜欢所以诚心推荐”之意,后又出现了“求安利”“安利一下”等用法。
1.他在安利公司上班,每天卖安利。
2.当然国产剧我最安利《战长沙》《琅琊榜》。
例(1)是“安利”在日常用语中的用法,指称美国安利公司和特指安利公司产品。
例(2)是“安利”的新兴用法,是“真心推荐”之意。
(二)网络营销鼓动词语——“种草”“种草”是种植草本植物之意,但由于“草”的特点是易生长,渐渐有了“心里长草了”的用法,即“心里有了杂念”。
“草”生长得极快的特点与人的购物欲望有相通之处,在网络购物中,“草”被用来指涨势凶猛的购买欲,后“种草”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交媒体中,成为表达“把一样事物分享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也喜欢”行为的词语,同时还有了形容“事物品质优良,受人喜欢”的意义。
后形成了一系列的“草”族词语:“长草”是对物品的占有欲蓬勃生长之意;“拔草”是把“喜欢的商品购买欲给拔除了,即取消或实施购物计划”的意思等。
种草的具体解释

种草的具体解释
种草是网络用语,指一件事情或一个物品引起某人兴趣并希望拥有、尝试或购买的情况。
这个词来源于中文词汇“种草”,意味着在土地上种下种子,期待其长成和发展。
在网络上,种草通常用于发表自己对一些商品、活动、电影、电视剧、餐厅等的喜爱和推荐。
种草的具体解释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引起兴趣:种草通常是由其他人的推荐、分享或讨论引起的。
当一个人通过社交媒体、朋友圈、购物网站等平台看到别人推荐某款产品或活动,觉得很有吸引力或感兴趣时就会种草。
2. 对产品的喜爱:当一个人通过其他人的分享或推荐接触到一件产品,并对其品质、功能、设计等方面产生喜欢或认可时,就会对该产品种草。
3. 希望拥有:种草并不仅仅是对一件物品感兴趣,也包括了希望拥有、购买或体验的愿望。
当一个人对一件物品产生兴趣时,可能会积极寻找和了解更多信息,以便购买或体验。
4. 推广和影响力:种草不仅仅是个人的喜好,也是一种推广和影响力的体现。
当一个人通过向他人推荐或分享一件产品,并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正面评价时,很可能会影响其他人产生兴趣和购买的愿望。
总而言之,种草是网络上一种表达对某件事物的喜欢和推荐的方式,旨在将自己的兴趣影响他人,以达到推广和传播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草为网络流行语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种草”为网络流行词语
“双11、双12”等网购节日的火爆带动了网民消费,全民皆购的浪潮随之而涌。
网上也出现了“剁手、吃土”等各式各样十分有趣流行语。
比如我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个网络流行语:种草,它的基本释义是分享推荐某一商品的优秀品质,以激发他人购买欲望”的行为,或自己根据外界信息,对某事物产生体验或拥有的欲望的过程。
比较常见的用法是动词,泛指“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过程。
随着近两年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加之网络的普及,我国的“网民”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体系。
而“种草”这类网络流行语就是这样一种由“网民”这个言语团体所使用的语言变体。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曾指出“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言语团体。
在团体内部,由于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密切,交际频繁,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团体的特点。
这样,各种言语团体就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自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
”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与发展都与我们的社会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百度百科给网络流行语的定义是“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称的表达方式。
其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也有学者把网络流行语定义为“由网民自己创造、在互联网上广为流行和使用并可以延伸到现实中的各种符号、词汇、短语及句子等等。
”但目前大家对网络流行语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那网络流行语究竟是怎么样流行蔓延开来的呢?
我认为网络流行语之所以满足互联网社交需求是因为它具有时尚性、简单随意以及多元素性。
当前创造和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主体是年轻人,时尚是他们的普遍追求。
这种对时尚的追求表现于语言上就是在语言的运用中求学求异,在语言的内容上要求快速反应社会事件和文化热点。
如“Hold住、英吹丝听等”既体现国际化,又满足时下年轻人用语时尚的需求。
简单随意是网络流行语的另一个特性。
网民在创造新的网络流行语时广泛采用谐音替代的方法,用语音上的相似性进行成分替换。
网络流行语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必然要反映这个互联的世界。
在网络流行语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也可以看到外来的文化元素。
至此我们看到了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及其影响的扩大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而使用网络流行语也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
合理地使用网络流行语能使言语交际更加幽默、时尚,也能更快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心感受。
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促使新的语言成分的不断涌现,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适应了这个时代的要求,同时,新鲜语言元素的加入也为语言注入了新的生机。
文秘1501
傅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