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分析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在高血压患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在高血压患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邓敏;欧阳辉;刘涛
【期刊名称】《母婴世界》
【年(卷),期】2017(25)12
【摘要】随着人们对高血压-动脉硬化-靶器官损害这一病理生理的认识提高,对动脉硬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高血压对动脉硬化的损害主要包括:心脏损害、肾脏损害及血管损害.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壁的早期损害表现为血管顺应性降低,危险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导致的血管壁病变及其发生发展,最终导致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这也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早期识别判断动脉硬化程度并积极干预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病残率有重大意义.
【总页数】6页(P1291-1296)
【作者】邓敏;欧阳辉;刘涛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3
【相关文献】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J], 王会弟;甄圣龙;游向东
2.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初步临床研究 [J], 张瑞华;秦明照
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肾脏异常的关系 [J], Ratto
E.;LeonciniG.;Viazzi
F.;R. Pontremoli;何燕萍
4.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朱明娜;张丽华;蒋友旭;马晓英;熊海燕;栗媛;朱丽娜;黄鑫
5.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在嗜铬细胞瘤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 [J], 陆晓虹;朱理敏;李燕;牛文全;初少莉;朱鼎良;高平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0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分析

30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分析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硬化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到本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308例进行动脉硬化检测,测定其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将检测结果与同期到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老年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baPWV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ABI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2)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血压分级的升高,baPWV依序升高,ABI依序降低。
(3)并发冠心病或脑卒中的高血压病患者,baPWV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ABI明显低于无并发症者。
(4)baPWV 重度异常组,同型半胱胺酸、高脂血症、并发冠心病或脑卒中、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明显高于baPWV轻度或中度异常组。
结论: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血压分级升高,动脉硬化程度加重;baPWV和ABI是冠心病或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高血压病患者危险因子越多,动脉硬化程度越重。
标签: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本研究通过对30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100例老年健康人群的动脉硬化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2年8月到本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30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高血压诊断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急慢性肾病、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308例患者中男186例,女122例,年龄大于65岁,平均年龄67.4岁,按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三个亚组,高血压I级114例,高血压II级108例,高血压III级86例。
同时随机抽取到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老年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各组患者平均年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检查方法应用欧姆龙(Bp-203RPE)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规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入选病例进行ABI 和baPWV的检测[1]。
动脉硬化指数标准值

动脉硬化指数标准值
动脉硬化指数正常值一般是小于4。
动脉硬化指数通常需要用血清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然后再除以高密度脂蛋白进行计算。
如果患者动脉硬化指数小于4,通常说明动脉硬化程度不高,或者是经过系统治疗后正在逐渐减轻,数值越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就会越低。
如果患者动脉硬化指数大于4,则说明患者已经发生动脉硬化,数值越大,动脉硬化的程度越严重,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也会增加。
动脉硬化是由于各种危险因素影响使血管内皮完整性遭到破坏,脂质蛋白沉积于血管内皮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又粘附纤维帽而形成粥样硬化病变。
动脉硬化斑块若破裂可使血小板聚集而导致急性血栓形成以堵塞局部血液供应。
动脉硬化患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如果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血流不能满足对氧的需求,可能会出现疼痛等症状。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动脉狭窄还可以联合抗血小板的药物,例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帮助缓解。
如果患者动脉硬化形成斑块,可以采取动脉内膜剥脱术,将斑块取出,也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帮助恢复。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及意义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辅助鉴别心 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
指导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
根据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检测结 果,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针对不同的血管情况和 疾病阶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
疗措施。
监测治疗效果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实时监测 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评估治疗效果
ABI可以评估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的效果,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
治疗方案。
03
指导生活方式
ABI可以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的方面
标准化测量方法
目前ABI的测量方法尚未完全统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标准化,以 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评估年轻人的风险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对于年轻人尤其是高危人群 的研究仍不够充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结合其他指标
ABI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之一,但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 如血脂、血糖等综合评估,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AI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的进展。例如,通 过治疗降低AI值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2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
诊断心血管疾病
辅助诊断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辅助诊断心血管 疾病,特别是对于早期无症状的患者。
VS
区分类型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帮助医生区分动脉 硬化的类型,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膜 硬化等。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 及意义
2023-11-10
• 动脉硬化指数简介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意义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未来展望 • 总结
动脉硬化指数参考表

风险评估
AI可用于评估个体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指导预防和治疗策略。 AI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补充指标,以弥补传统危险因素评估的不足。
AI可用于识别高危个体,以便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预防与治疗建议
基于AI的风险评估结果,应采 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改善生 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等。
低风险(AIx<10%) 中风险(10%≤AIx<20%) 高风险(AIx≥20%)
测量与评估参考表
测量方法
采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血压测量结合的方法,计算出AIx值。
评估指标
根据AIx值,结合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测量和计算动脉硬化指数,可以早期发现血管病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 疗心血管疾病。
计算方法
动脉硬化指数的计算公式为:AI = (收缩压 - 舒张压) / (收缩 压 + 舒张压) × 100%。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测量受试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按照 上述公式计算得出AI值。
正常范围
根据目前普遍接受的标准,动脉硬化指数的正常范围为010%。
CT和MRI扫描法
通过CT或MRI扫描,观察血管壁的形态和结构,判断动脉硬化的 程度。
评估标准
01
02
03
正常范围
动脉硬化指数低于10, 提示动脉硬化风险较低。
偏高
动脉硬化指数在10-14之 间,提示动脉硬化风险偏 高。
高风险
动脉硬化指数高于14, 提示动脉硬化风险较高, 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干预。
注意事项
对于不同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或患有特定疾 病的人群,动脉硬化指数的参考值和解释可能 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胱抑素C及尿微量蛋白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胱抑素C及尿微量蛋白的相关性【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例,利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及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并检测胱抑素C及尿微量蛋白等,根据AASI结果,将<AASI中位数的70例做为A组,将>或=中位数的66例做为B组,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血胱抑素C及尿微量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增高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相关。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in patients with Cystains C and microalbuminuria in hypertensive inpatients. Methods A lot of 136 hypersensive in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ting was performed for AASI, and check Cystains C and microalbuminuria.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ASI.70 hypersensive inpatients who s AASI <median just as A group and 66 hypersensive inpatients who s AASI >or =median just as B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A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B group had higher Cystains C and the prevalence of urinary microalbumin (P<0.05).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AASI is associated with early sign of renal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Key words】Hypertension; 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ASI); Cystains C; Microalbuminuria高血压性肾病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如何在早期发现这种病变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问题。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及意义

02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测量方 法
测量原理
基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测量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是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来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一种方法。脉搏波是心脏收缩 时产生的压力波,它随着血液流动,通过血管壁传播到全身。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壁变硬,使得脉搏 波传播速度加快,因此通过测量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可以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评估动脉壁的硬度
除了PWV,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还可以通过测量其他参数来综合评估动脉壁的硬度,如血压、血脂水 平、血糖水平等。这些参数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
测量方法与步骤
• 测量设备: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测量设备包括血压计、 心电图机、超声设备等。
测量方法与步骤
引言
动脉硬化的定义与危害
01
动脉硬化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主 要涉及动脉血管壁的硬化和增厚 ,导致血管弹性降低,影响心脏 和大脑的血液供应。
02
动脉硬化的危害包括心脏病、中 风、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期 寿命。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提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是一种新型的检 测指标,旨在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和 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对公共卫生政策的启示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动脉硬化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开 展。
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 的防控策略,提高防控效果。
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
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不断探索新的预防和 控制方法,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 依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在疾病控制中的应用
01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两 组 一般 资料 比较 .
两 组 间 年 龄 、 别 构 成 比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性 P均 >O0 )对 . , 5
照组的高血压病程显著短于观察组( <00 ) P . 。见表 1 5 。
22 两 组 ABP 比 较 . M
价 比高 , 易于临床普及 。
(m ua r at a sf es idxA S ) 左 心 室 肥 厚 的 相 a b lo t y r f l t ns n e , A I与 e i i
均舒 张压 、 白昼平均收缩压 、 白昼平均舒张压 、 夜间平均收缩压 、
夜 间平 均舒 张 压 。 计算 A S[ 以 D P为 纵 坐 标 ,B A I。 4 ] B S P为 横 坐 标 ,
影 响血压监测 的其他情况 ( 心房 颤动和其他主要节律异 常 ) 如 。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 同意 书。 按部分学者对 A S 研究的分组方 AI 法[ 按 A S 与 中位数 的大小关 系分为 以 A S >中位数 ( 3 1 : AI AI 即>
05 ) ( .1组 A组 ) A S< 中位 数 ( ≤05 ) ( 和 AI 即 .1组 B组 ) 。
高血压是危害我 国人 民健康最 常见 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左
室 肥厚 ( f vnrua y e rp yL H) 高血 压病 的重 要 心 1 etcl h roh ,V 是 e t i r p t
12 .
方 法
1 . 动态血压监测 .1 2
采 用 S aeas9 2 7 创 性 袖 带 式 全 自 p cl 0 0 无 b
1 统 计学 处理 . 3
所 有数 据均输入计算 机建立数据库 ,数据用 均数 -标准差 - I 表示 , 应用 S S 1. P S30软件包进行 统计学分析 。 正态分 布数据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分析[摘要]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动脉硬化与年龄、高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密切相关,长期血压升高可以引起动脉血管壁增厚、硬化,顺应性降低,僵硬度增加,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最终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本文先从隐性高血压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定义出发,旨在分析隐性高血压(mh)患者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关系。
[关键词]隐性高血压;动脉硬化
一、隐性高血压
隐性高血压又称无症状高血压和适应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一般为缓慢上升趋势,由于它本身已经适应了这种缓慢升高的血压,所以即使自己血压已经很高也不会又何症状。
因此患者也就不会认为自己有病,也就不会去进行降压治疗,而最为常见的严重后果就是突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心衰和急性心梗,并可发生急性或慢性性肾功能衰竭。
因此,这是一种很凶险的心脑血管疾病。
血压会随着身体部位、运动、季节、时间、醒觉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也会随着每次心脏搏动的改变而改变。
临床实验已经表明了预测高血压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可靠指标为袖带血压检测。
最近一些年来,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已经更进一步把人们对血压波动规律的
认识深化了。
许多诊室血压升高的患者在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后可能就被证实为正常血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大衣高血压;
反之,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也会发现很多血压升高,但在诊室血压正常的患者,就是隐性高血压。
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死亡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它通常发生在青少年时期,时期加重、发病在中老年时期。
一般男性比较多,近些年来,该病在我国不断增多,成了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慝状态下潜伏发展。
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
检测动脉硬化程度有助于从尚未罹患动脉硬化的“正常人群”中尽早筛选出高危人群,这对于预防动脉硬化至关重要。
由于动脉功能检测的技术含量较高,通常它的检测设备都比较昂贵,操作人员必须受过专业训练,因此限制了该检测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所以发展更为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直至2006年推出了来源于24小时监测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是一个反映动脉硬度的新指数,它来源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通常定义为l减去24小时动态监测期间舒张压与收缩压的斜率。
它的测量需要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值。
这种无需专门检测设备的新指数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学术界的重
视,成为动脉功能检测研究领域的新焦点。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它并不是对某特定血管段僵硬度的直接测量,而是整体动脉弹性功能的反映。
因此,除了导致动脉硬化的高血压因素,其它如心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及压力反射波在内的血流动力学因素也会对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产生影响。
三、隐性高血压患者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研究
(一)、资料
正常的体检者100例
(二)、方法
选取100例需呀正常的体检者,结果都实行24小时动态血压(abp)检查,根据白天血压检测结果是否合并有高血压,把它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其中40例高血压组,60例对照组,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来计算它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三)、结果
高血压组的24小时平均收缩、舒张压(24hsbp、24hdbp)均高于对照组(p<0.05),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dsbp、ddbp)升高更明显(p<0.01);高血压组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
(四)、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降低。
结语: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一个互为因果的疾病,高血压可以促进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又可以加重高血压,两者常互相移行,辨治关系密切。
可以说它们是“孪生兄弟“。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的“三高”和知低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三低”特点。
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中我国就占一个。
为了改善这种现状,高血压病人首先应该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心电图以及其它血管方面的检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医护人员正确的评估高血压患者的现状,以便及时推导出治疗方案,为对病人的预后工作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孙刚,张昕,丁燕程.血压正常高值人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j].高血压杂志2005,5.
[2]刘丽芳,谢晋湘,晋库根等.隐性高血压病人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j].高血压杂志,2005,12.
[3]刘丽芳,谢晋湘,刘力生.大规模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盐敏感性和交感神经调节的遗传作用(研究方案及预试验)[j].高血压杂志,2006,3.
[4]倪永斌,张维忠,王宏宇,吴美枝.3156例原发性高血压脂肪分布与大动脉缓冲功能关系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6,2.
[5]王宏宇,张维忠,龚兰生,胡大一.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动脉缓冲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