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治疗慢性难治性疾病心得

灸法治疗慢性难治性疾病心得
灸法治疗慢性难治性疾病心得

---------------------------------------------------------------最新资料推荐------------------------------------------------------

灸法治療慢性難治性疾病心得

灸法治療慢性難治性疾病心得 1-3 1灸法治療慢性難治性疾病心得筆者從事中醫針灸工作將六十年,深深感到針灸有神奇療效,尤其灸法,更有獨特作用,但已屆垂暮之年無力推廣,特將一點心得體會介紹出來,寄厚望於來者。

灸法有幾千年的曆史,曆代醫學家留下很多著作和大量驗案,經現代國內外醫學科學實驗研究證實,科學性很強,內涵深邃,有理論,有依據,很適合人們防治疾病之用。

灸法最大的特色是在一定的經絡穴位上長時間施灸,能改變血液成分,調節內分泌,旺盛髒腑功能,提高免疫能力,使人體生理病理得到良性改善,從而治療各種疾病,尤其是能治療很多難治性疾病。

在養生保健方面,能使丘腦腦垂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軸活躍起來,而發揮免疫抗衰老作用,沒有毒副作用。

難治性疾病也稱特殊性疾病,古稱怪病、奇病。

《黃帝內經》有奇病論,《諸病源候論》也有論述,金元時代朱震亨寫有《怪單》,記載了 71種怪病,上世紀九十年代,王鳳岐主編《中華名醫特技集成》收集 385 種病。

這些類似西方醫學的罕見疾病,一般叫疑難病。

據美國資料統計,約有 5000 多種疾病,只有 200 種可用藥物治癒,其餘 4800 多種無法可治,有 1200 萬人在受這些病的折

1 / 6

磨。

我們所說的難治性疾病,僅僅是根據個人淺見薄識冒昧提出的,認爲這些疾病難治,中西醫藥尚無特效療法。

其實,對於這些疾病,用灸法可以主治或輔助治療,如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腎炎、尿毒癥、慢性氣管炎、哮喘、肺結核、小兒肺門淋巴結核、慢性結腸炎、橋本氏甲狀腺炎、癌症、白血病、係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症、愛滋病、經常感冒及一切慢性衰弱虛寒證都是灸法的適應症。

還有人經過實驗研究證明,灸法有抗炎免疫作用,能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出血熱等,筆者提出這些病的防治,都有文獻記載、實驗研究、臨床觀察,有旁證資料可查,只是灸法在臨床上使用較少,知道的人不多,沒有推廣開來,致使許多應該用灸法防治的病症,沒有充分使用,這是令人遺憾的事。

經現代醫學檢測診斷確診之後,按中醫髒腑經脈辨證,選用循經或局部、俞募、原絡、下合穴等配方取穴。

處方如下:

病毒性乙型肝炎主穴:

肝俞、脾俞、足三裏。

配穴:

期門、太沖、內關。

慢性腎炎(尿毒癥) 主穴:

腎俞、脾俞、命門、大椎、關元。

---------------------------------------------------------------最新资料推荐------------------------------------------------------ 配穴:

三陰交、水分、足三裏、築賓、三焦俞。

慢性氣管炎主穴:

肺俞、中府、足三裏、膻中。

配穴:

豐隆、魚際。

灸法治療慢性難治性疾病心得 1-3 2哮喘主穴:定喘、大椎、肺俞、膻中、足三裏。

配穴:

豐隆、中脘、內關。

肺結核主穴:

肺俞、膏肓、足三裏、脾俞。

配穴:

中府、豐隆、大椎、曲池。

肺門淋巴結核主穴:

身柱、肺俞(或只灸身柱)。

配穴:

中脘、足三裏。

慢性結腸炎主穴:

脾俞、大腸俞、天樞。

配穴:

3 / 6

足三裏、上巨虛。

慢性甲狀腺炎主穴:

人迎、大椎、足三裏。

配穴:

合穀、中脘。

食道癌主穴;在胸腹部病竈直上相應地體表上取穴,或敏感點上取穴。

配穴:

背部在病竈相對應處取穴或取身柱、靈台、腹部、中脘及足三裏、內關。

此灸法也可用治其他腫瘤。

白血病主穴:

膈俞(血會)、大椎、關元。

配穴:

足三裏、中脘、曲池。

係統性紅斑狼瘡主穴:

大椎、關元、足三裏、血海。

配穴:

中脘、內關、三阻交、陰陵泉、百會、風池。

係統性硬皮症主穴:

大椎、腎俞、足三裏、肺俞。

配穴:

---------------------------------------------------------------最新资料推荐------------------------------------------------------ 關元、中脘。

愛滋病主穴:

大椎、肝俞、肺俞、脾俞、腎俞、關元。

配穴:

中脘、內關、足三裏、天樞、大腸俞。

經常感冒主穴:

風門、肺俞、大椎、關元。

配穴:

足三裏、外關。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穴:

大杼(骨會)、大椎、腎俞、命門。

配穴:

關元、中脘、足三裏、絕骨(髓會)。

強直性脊柱炎主穴:

大椎、身柱、靈台、病竈兩側華佗夾脊穴。

多穴多灸無妨,可灸法治療慢性難治性疾病心得 1-3 3以長期施灸。

配穴:

腎俞、絕骨(髓會)、太溪、三陰交。

養生保健灸可取足三裏、大椎、中脘、神闕、關元、三陰交,選 1~2 穴。

5 / 6

或單灸足三裏,就有很好的健身作用。

小兒可獨取身柱穴,能促進發育,強壯身體。

養生保健灸,一次不過數分鍾時間,既無多大痛苦,又經濟節約,長期施灸,堅持下去,可以預防疾病,提高免疫能力,延年益壽。

取穴最好請針灸醫師指導。

還是二十多年前的事,記得我的一位老鄉因患膝關節炎之痛,吾亦爲之多次施針治療,雖效而未能痊癒。

後爲之施瘢痕灸,一次而病瘥,足見艾灸之神奇。

过敏性疾病

2005年6月28日,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联合各国医学界变态反应学术机构,共同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来预防过敏反应及过敏性哮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该类疾病已是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对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任。 什么是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因为病人敏感性过高,在血液中产生一种对某种特殊的过敏原过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IgE),这种病人有遗传倾向。IgE敏感可导致以下几种典型的过敏性疾病:哮喘、鼻炎、过敏性湿疹、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 下面说一下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特点: ①过敏性鼻炎的四大典型症状是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它的表现是反复发作的鼻痒,伴随控制不住的喷嚏,一次可连续几个到数十个不等,继而大量的清水样鼻涕长流不止,鼻塞且伴有嗅觉减退或缺失,但没有发烧、嗓子疼等表现,部分患者伴有哮喘和眼痒、红眼、流泪。目前,过敏性鼻炎还没有快速有效的根治性方法, ②过敏性结膜炎的主要症状为眼庠、灼热感和异物感,常见体征为结膜充血、流泪、分泌物增加以及畏光。过敏性结膜炎采用多种药物或脱敏治疗,可好转、治愈(暂时),但不能根治。 引发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有哪些? 一类是非职业性的最常见的过敏原,包括空气污染漂浮的雾霾微粒、吸烟、食物、药物、花粉、尘螨、霉菌、宠物皮毛及其排泄物等。 另一类是职业性的或与职业相关的(指由于接触职业环境中的致敏物质后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如职业性哮喘、接触性皮炎等。),主要包括:①异氰酸酯类,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亚甲二苯基二异氰酸酯、己二异氰酸酯等。②苯酐类,如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三苯六羧酐等。③木沉类,如桃花心木、雪松、枫树、橡树等木材的木尘等。④金属类,如铂、镍、铬、钴等。⑤其他类,如松香、甲醛、乙二胺、巯基乙酸铵等。 根据我国气传致敏花粉(由空气传播的致敏花粉)的调查,主要的致敏花粉来自松科、藜科、莎草科、苋科、禾本科、菊科蒿属和杨柳科杨属等。这些致敏植物花粉分不同的季节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春、晚春和夏秋花粉。其中早春花粉包括杨树、榆树、柳树、械树、白蜡、柏树、云杉、松树、杉木及柳杉花粉等;晚春花粉包括枫杨、胡桃、桦木、栋树、桑树、构树、臭椿及苔草花粉等;夏秋花粉包括大麻、葎草、蓖麻、高粱、向日葵、玉米及苍耳花粉等。春季多为树木花粉,夏秋季多为各种杂草及农作物花粉,这些花粉的授粉期一般均在3~ 5月和7~ 9月间, 所以花粉过敏病人也集中在这两个季节发病。其中蒿和豚草花粉是强致敏原,危害严重,可引起花粉症的流行。 如何防治过敏性疾病? (一)查找过敏原。防治过敏性疾病,首先要了解自己对哪些东西过敏,如不清楚就应去有关医院的变态反应科查找过敏原。 (二)远离过敏原。有过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以及患过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在了解自己对哪些物质过敏之后,应注意在生活与生产作业中加强预防。如注意在春、夏、秋季远离花粉(花粉种类中树木花粉始于3月中旬,4~6月达高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ity Diseases 一概述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对宿主自身抗原发生正性应答、造成其组织或器官的病理性损伤、影响其生理功能、并最终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的状态。(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多数自身免疫病是自发或特发性的,感染、药物等外因可能有一定的影响;2.患者血清中有高水平的γ-球蛋白; 3.患者血液中有高效价的自身抗体或出现与自身抗原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4.病损部位有变性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呈现以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 5.病程一般较长,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仅有少数为自限性; 6.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少年; 7.有遗传倾向; 8.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有效; 9.常有其它自身免疫病同时存在; 10.可复制出相似的动物疾病模型。 (三)确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条件: 1.证实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存在; 2.找到自身抗原; 3.用该自身抗原免疫动物能够诱发同样的自身免疫病; 4.通过被动转移实验证实抗体或者T细胞的致病能力。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1.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局限某特定器官,器官特异性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导 致自身免疫病。 2. 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病变见于多种器官及结缔组织;又称结缔组织病或 胶原病。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一)自身抗原的出现:1. 隐蔽抗原的释放。2. 自身抗原改变。 3. 分子模拟。 4. 决定基扩展。 (二)免疫系统异常 1. 淋巴细胞多克隆的非特异性活化: (1)内因:淋巴细胞生长控制机制紊乱,如MRL-lpr小鼠为SLE的动物模型,其FAS基因突变,FAS蛋白胞浆区无信号转导作用,不能诱导T细胞调亡。 (2)外因:各种淋巴细胞的活化物质,如IL-2等细胞因子的应用及LPS和超抗原的作用。 2.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 APC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刺激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发自身免疫病。T-B 细胞之间的旁路活化。 原因(1)病毒感染B细胞。 (2)来自细菌或病毒的超抗原。 (3)B细胞表面的MHC-II分子被修饰。 (三)免疫调节网络失调:Th1和Th2细胞功能紊乱:Th1细胞功能亢进促进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发展,如 IDDM等。Th2细胞功能亢进促进抗体介导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发展,如SLE等。 (四)病源微生物感染。 三.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损伤机制 1.发病机制主要为:Ⅱ型、Ⅲ型、Ⅳ型超敏反应。 2.特点:1. 靶分子的多样性;2. 反应细胞的多样性 ; 3. 自身免疫应答包括初次应 答和再次应答。 3. 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 抗体与细胞结合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介导ADCC破坏 细胞。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4. 抗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刺激或阻断细胞的功能。如Graves 病、重症肌无力。 5. 抗细胞外成分自身抗体与相应的物质结合: 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作用杀伤破坏自 身细胞。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6. 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形成IC沉积局部: 活化补体引起组织、细胞损伤。如系统性 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过敏性鼻炎常见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另有一型由非特异性的刺激所诱发、无特异性变应原参加、不是免疫反应过程,但临床表现与上述两型变应性鼻炎相似,称血管运动性鼻炎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刺激可来自体外(物理、化学方面),或来自体内(内分泌、精神方面),故有人看作即是变应性鼻炎,但因在机体内不存在抗原-抗体反应,所以脱敏疗法、激素或免疫疗法均无效。 过敏性鼻炎常见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首选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更佳(不可滥用),均有效缓解相关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鼻渊畅。 2.免疫疗法:又称脱敏疗法,用已找到的变应源制成脱敏浸液,以小量渐增大的方法舌下含服,使机体对变应源产生抵抗力。 3.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对下鼻甲粘膜的冷冻疗法、激光、微波、20%硝酸银烧灼等,皆可使鼻粘膜表面敏感性降低,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 4.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翼管神经切断或岩浅大神经切断,均可使鼻内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5.手术疗法:因为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而造成鼻腔通气欠佳者,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厚,鼻息肉等,需要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骨折外移术、鼻内镜下微波(射频消融术)治疗、鼻息肉摘除、鼻窦开放术等,均能有效缓解相关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

6.穴位疗法:李氏灵坤膏,采用的是穴位针对性疗法,是结合了针灸与药物的原理,药贴内含医用磁粉+纯中药提取物制剂而成,可以消炎祛痛,改善不适,增强机体细胞活力,具有不错的康复疗效。 7.减敏(脱敏)疗法:这是在测出过敏原之情况下以微量稀释之过敏原溶液逐量长期注射,以达到人体能对此抗原产生耐受性的方法,不过此法因要病人长期配合,治疗周期长,而且效果介于50-70%之间,所以许多病人配合度不佳。 CZB聚焦超声术治疗过敏性鼻炎 “CZB聚焦超声”技术,聚焦超声技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全新的非侵入性技术,是聚焦超声无创治疗技术在非肿瘤性疾病治疗领域的又一创新。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9号) (卫生部令第89号)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6月2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 2012年11月23日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预防、控制性病的传播流行,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本办法所称性病包括以下几类:(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的梅毒和淋病; (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三)卫生部根据疾病危害程度、流行情况等因素,确定需要管理的其他性病。 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性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防治、科学管理、分级负责、专业指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性病防治工作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相结合,将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整合防治资源,实行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性病防治工作。根据需要制定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确定需要管理的性病目录,决定并公布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性病病种。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性病防治工作,依照本办法和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结合当地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性病防治计划。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性病防治管理和服务体系,将性病防治工作逐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加强性病防治队伍建设,负责安排性病防治所需经费,组织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性病防治工作,开展宣传教育、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分析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其中60例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5 d,影像学与临床仍表现恶化,将其归入RMPP组,其余90例归入MPP组。比较两组患儿实验室数据、胸部影像学表现、纤维支气管表现。结果两组患儿单核细胞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MPP组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指标显著高于MP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RMPP组患儿支气管镜下有黏液分泌物阻塞,部分患儿出现坏死物阻塞、黏膜糜烂。患儿肺部有大片高密度实变影,伴有胸腔积液。MPP组患儿镜下可见部分水肿、黏膜粗糙、黏膜分泌物,无通气不良或阻塞表现,无坏死物阻塞与黏膜糜烂。胸片表现斑片状、云絮状阴影或大片密度增高影。结论RMPP 疾病发生与过强的黏液高分泌、混合感染、高凝状态、免疫炎性反应有关。 关键词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 多年来,RMPP的发病呈逐年增多趋势,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RMPP 的方案,总结RMPP的特点,本研究收集了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观察了这些患儿炎性指标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儿科治疗的150例MPP 患儿,有60例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5 d,但影像学与临床表现仍恶化,设为RMPP组,余下90例患儿组成MPP组。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患儿的肺部影像学特点、临床特点、疗效、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实验室检查包括CRP、LDH、CD系列指标、凝血功能(Fib、D-二聚体)、急性期血常规、血清铁蛋白(SF)、血清Galectin-7、免疫球蛋白等。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实验室检验 2. 1. 1 外周血白细胞两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单核细胞绝对值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MPP组,淋巴

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建议有哪些

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基本方法 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应针对其发病中的5个重要环节制定防治策略。 一、病因治疗 (1)发现和祛除过敏原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最重要,但也是最困难和不能做到的。对于首次过敏的患者来说,患者发病前10-15天的相关病史更 为重要,重点应是患者的服药史、饮食史(特别注意一些天然食物成份 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和可以引起过敏的相关环境。 (2)抑制与过敏反应相关抗体(IgE)的产生。 阻止过量的IgE的产生主要是抑制产生IgE的淋巴细胞,也可以通过 调节TH1和TH2的平衡(主要抑制TH2型细胞或抑制激活TH2的IL-4 的产生)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过量的IgE。这是防治过敏性疾病的重要 环节之一。抗过敏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产生 有益作用,已有研究显示,新的抗过敏乳酸菌菌株组合物(康敏元抗过 敏益生菌)降低血清IgE抗体,通过增强TH1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 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的方法,具有刺激和调节天然免疫及获 得性免疫的功能,抗过敏益生菌康敏元所含特定乳酸菌至核内而释放大 量细胞激素,属于先天免疫的一个环节,对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 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 人体肠道中的有益菌有刺激免疫系统的作用,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食品所含抗生素或是类固醇的含量太高的话,都会导致肠道内的有益菌降低,因而无法有效地刺激免疫细胞中辅助型T细胞1(Th1)的生成,而这些辅助型T细胞1的生成与辅助型T 细胞2(Th2)相关过敏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如果能利用新的抗过敏乳酸菌康敏元益生菌刺激免疫系统,激发可以调节过敏免疫反应中的Th1型免疫反应来平衡过敏所发引发的Th2型免疫反应,将可达到改善过敏体质的效果。 研究表明,新的抗过敏益生菌组合物康敏元益生菌所含特定益生菌菌株,能通过降低血清IgE对很多过敏性疾病有缓解甚至治疗的作用,但客观存在与药物的区别在于:它不一定要遵医嘱服用,它适合所有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体质人群服用,并有一定的疗程规定,健康的人服用可预防过敏性疾病,强健体质,过敏性疾病的人服用可

几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受抗原性物质(也称过敏原),如花粉、粉尘、食物、药物、寄生虫等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因此过敏性疾病在临床上也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 典型症状主要有三个: ①阵发性连续性发作的喷嚏,每次发作一般不少于5个喷嚏,多时甚至十几个几十个。打喷嚏的时间常以早晨、起床、夜晚入睡或随季节变换加重,有的人几乎每天都会发作几次。 ②喷嚏过后大量清水样的鼻涕,一些人每天要用一卷手纸。 ③鼻塞,每次发作的轻重程度不一,可持续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 临床上预防过敏性鼻炎常用两个途径: ①远离过敏原,例如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应远离花粉、尘螨及冷空气等对气道有刺激的物质,有条件的话,可以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环境; ②通过药物或保健品对机体实施脱敏或抗过敏的措施,缓解过敏症状。但完全离开过敏原,对大部分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不易做到;而一些抗过敏药物则存在使服用者出现困倦不适的副反应。 治疗: 过敏性皮炎 1、药疹:有些药物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各种类型的红斑,甚至出现带有出血的紫瘢,严重者出现大疱及表皮松懈。瘙痒疼痛都可发生,有时还会伴随低热。皮疹消退后多无色素沉着。 西药过敏较为多见,如青霉素、磺胺类、安乃近等过敏。而中草药中的某些成分也可作为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当再次使用该中草药时,就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尤其近年来中草药注射液使用逐渐增多,过敏反应也较常见。 药疹发生后,必须立即停用该类药,改用同种效果的其它药物。 2、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局部发生红斑、水肿、痒痛感的表皮变化,严重者可有水泡、脱皮等反应。能使皮肤产生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首饰、表链、镜架、凉鞋、化纤布料、外用药、化学品、化妆品等。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立即寻找导致过敏的物品,并停止接触。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总结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总结 要点 1类风湿关节炎 2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累及多个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主要症状为对称性的小关节晨僵,肿痛,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有低热、乏力、血管炎等。 本病应在早期就进行合理治疗,否则必致骨破坏、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一)抗类风湿药物的分类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有四大类: 1.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 这类药物可以延缓RA病情的发展,但无根治作用。它们减轻RA的症状,有的有停止骨破坏的作用。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用于减轻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痛、肿的症状,起效较快,改善其生活质量。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故需与免疫抑制剂同时应用。 3.糖皮质激素抗炎力强,可迅速控制关节肿痛症状。在某些关节炎患者可能起DMARD样作用。应用不当时有较大不良反应。 4.TNF拮抗剂是抑制TNF(致炎性细胞因子)的靶向生物制剂。它对炎性关节症状、炎症指标的控制有较好作用。它亦有一定阻止骨破坏进展、甚或修复作用。然而它不根治RA。目前它被列为生物性DMARD 类。 下列不属于抗类风湿药物分类的是 A.改善病情药 B.非甾体抗炎药 C.糖皮质激素药 D.TNF拮抗剂

E.抗生素类药 『正确答案』E (二)常用NSAIDs类药物的用法及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 ◆一大类化学结构式各异,但有共同的药理作用的药物。 ◆它们具有抗炎、对急性和慢性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以及解热作用; ◆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炎性关节病、软组织风湿的常用药。 【NSAIDs分类】 非选择性NSAIDs 选择性COX-2 抑制剂 布洛芬洛索洛芬 萘普生依托度酸 萘丁美酮尼美舒利 吲哚美辛塞来昔布 双氯芬酸 布洛芬 【适应证】缓解各种慢性关节炎的关节肿痛症状,治疗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急性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有解热作用。 【注意事项】 (1)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对本品可有交叉过敏反应。 (2)本品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并导致水钠潴留。 (3)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可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和水钠潴留情况。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尽量避免使用。 (5)避免本品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同用以防后者减效。 (6)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有骨髓功能减退病史的患者慎用。 (7)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禁忌证】 (1)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2)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 (3)服用此类药物诱发哮喘、鼻炎或荨麻疹患者。 (4)严重肝病患者及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 【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罕见的为肾功能不全。 洛索洛芬 萘普生 双氯芬酸---有眩晕史或其他中枢神经疾病史的患者服用本品期间应禁止驾车或操纵机器。 吲哚美辛 美洛昔康 【适应证】用于慢性关节病,包括缓解急慢性脊柱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的疼痛、肿胀及软组织炎性、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 【注意事项】本品出现胃肠道溃疡和出血风险略低于其他传统NSAID。服用时宜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有消化性溃疡史者慎用。服药者定期检查其肝肾功能,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患者。 氯诺昔康 【适应证】用于急性轻度至中度疼痛和由某些类型的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和炎症。 【注意事项】以下情况慎用:肝、肾功能受损者,有胃肠道出血或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者,凝血障碍者,老人以及哮喘患者。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新进展(一)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新进展(一) 过敏性疾病是指由变态反应机制引起的疾病。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是免疫机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发生的反应过渡剧烈而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有20-30%以上的人群患过敏性疾病,涉及临床各科。如内科: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咳嗽、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结缔组织病、肾小球肾炎、偏头痛;外科:移植排异反应;耳鼻喉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渗出性中耳炎、美尼尔病;妇产科:新生儿容血症、某些习惯性流产;眼科:过敏性结膜炎、交感性眼炎;口腔科:复发性口疮;皮肤科:约50%以上的疾病为过敏性疾病。另外,输血反应、药物过敏、过敏性休克等是任何临床医务人员均有可能遇到的问题1]。要想控制和预防过敏性疾病最明智的方法是不接触过敏原或减少过敏原与增加耐受性。 1发病机理 变态反应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但任何一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过敏原存在;第二要有致敏机体;第三要有上述两者密切接触,三者缺一不可2]。 1.1过敏原的刺激 过敏原物质刺激是诱导机体产生变态反应的先决条件,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也叫过敏原。变应原种类繁多,它们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异种动物血清,异体组织细胞、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植物花粉和动物毛皮等,也可以是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等药物以及染料、生漆和多糖等低分子物质。此外,还包括那些由于受微生物感染、电离幅射、烧伤等生物理化因素影响而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抗原和那些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隐蔽的自身抗原3]。 1.2机体的反应性 过敏原可以引起变态反应,但并非对人群中每一位个体均能起过敏的作用。实事上,接触相同的过敏原后,只有少数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说:“发生过敏反应一方面取决于过敏原物质的刺激(外因);另一方面又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内因)。”如进食动物蛋白,吸入植物花粉或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通常不发生过敏反应,但对少数人而言,情况完全不同,由于他们对上述物质高度敏感,而发生过敏反应。通常临床将这些人称为过敏体质的人4]。家谱调查分析表明,过敏体质具有遗传倾向,父母双方都是过敏体质所生子女遗传过敏体质约占70-80%;父母单方是过敏体质所生子女遗传过敏体质约占50%。 1.3Ⅰ型变态反应是怎样发生的,可引起哪些疾病 过敏体质者首先接触过敏原(抗原)如药物、粉尘等后,体内产生大量的IgE抗体(反应素),这种亲细胞性抗体与体内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相结合,使机体致敏。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则过敏原与细胞上的IgE抗体相结合,并损伤该类细胞,使其释放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血清素、缓激肽及慢反应物质等,引起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及腺体分泌增多。按变态反应所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可引起不同的疾病。若发生在皮肤粘膜处,则引起荨麻疹和各种皮炎;在呼吸道则引起咽喉部及声带充血水肿、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在消化道则引起过敏性胃肠炎;在全身小血管则引起过敏性休克5-7]。 2检出过敏原,避免使用或接触 有的过敏原,如食品和药物等容易寻找确定,也容易避免使用,有些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也能检出,但难避免再次接触8]。检测的方法有: 2.1过敏原体内/体外检查法 皮内试验、点刺法、斑贴试验、激发试验(结膜试验、鼻粘膜试验、支气管试验、食物激发试验、药物激发试验);缺点损伤性、有一定的危险,不可能检测到所有过敏原。体外法用

中国卫生部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性病的发生和蔓延,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2000年8月制定了《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它对性病的防治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各级性病防治人员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中国卫生部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 (2000年8月) 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诊疗规范(试行) 尖锐湿疣诊疗规范(试行)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诊疗规范(试行) 生殖器疱疹诊疗规范(试行) 软下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淋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附:性病治疗推荐方案(2000年) 梅毒治疗方案 淋病治疗方案 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的治疗方案 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案 软下疳的治疗方案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方案 生殖器疱疹治疗方案 艾滋病的治疗方案 性病诊疗规范

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诊疗规范(试行)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mucopurulent cervicitis),NGU(MPC)〕 1、诊断标准 NGU及MPC的诊断应根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1.1 接触史患者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1.2 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为1~3周。男性病人表现为尿道炎,常有尿痛或尿道分泌物。尿痛的程度比淋病轻,有时仅表现为尿道的刺痛和痒。尿道分泌物常有浆液性或粘液脓性,较稀薄,量也较少。女性病人有尿急、尿痛等尿道炎症状,但主要为宫颈内膜炎。宫颈有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黄色粘液脓性分泌物增多以及下腹部不适等症状。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病人症状轻微或无任何临床症状。 1.3 实验室检查 用涂片、培养检查,无淋病奈瑟菌的证据。男性尿道分泌物革兰染色涂片检查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在油镜(1000倍)下平均每视野≥5个为阳性。晨起首次尿或排尿间隔3~4小时的尿液(前段尿15ml)沉渣在高倍镜(400倍)视野下,平均每视野≥15个多形核白细胞有诊断意义。或者男性病人<60岁,无肾脏疾病或膀胱感染、无前列腺炎或尿路机械损伤,但尿白细胞酯酶试验阳性者也可诊断为NGU。女性宫颈粘液脓性分泌物,黄色,在油镜(1000倍)下平均每视野多形核白细胞>10个有诊断意义(但应除外滴虫感染)。 目前由于对衣原体的培养和诊断试剂盒的使用尚无条件或不够规范,临床实验室诊断中只需见到有炎症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并排除淋球菌感染即可作出诊断。 1.4 病例分类 1.4.1 报告病例具备1.1,1.2及1.3各项指标。 1.4.2 确诊病例经实验室检查,可证实有沙眼衣原体或其他致病的病原体。 2处理原则 2.1 治疗原则 2.1.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1.2 及时、足量、规则治疗。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二章药物治疗学 第十五节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2) 一、类风湿关节炎 (2) (一)抗类风湿药物的分类 (3) 1.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 (3) 2.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 (3) 3.糖皮质激素 (3) 4.TNF拮抗剂(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agonist) .. 4(二)常用NSAIDs类药物的用法及不良反应 (4) 布洛芬(Ibuprofen) (4) 洛索洛芬(Loxoprofen) (6) 萘普生( Naproxen) (8) 双氯芬酸(Diclofenac) (10) 吲哚美辛(Indometacin) (11) 美洛昔康(Meloxicam) (14) 氯诺昔康( Lornoxicam) (15) 萘丁美酮( Nabumetone) (16) 塞来昔布( Celecoxib) (18) 对乙酰氢基酚( Paracetamol) (20) (三)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 (22) 1.金字塔模式 (22)

2.下台阶模式 (22) 3.锯齿型模式 (22) (四)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 (23)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23) (一)用药目的与原则 (23) (二)药物治疗 (24) 1.轻型SLE的药物治疗 (25) 2.对中度活动型SLE的治疗 (26) 3.重型SLE的治疗 (26) (1)糖皮质激素: (27) (2)环磷酰胺: (27) (3)霉酚酸酯(MMF): (29) (4)环孢素: (29) 4.狼疮危象的治疗 (30) (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0) (2)神经精神狼疮: (31) 第十五节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累及多个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过敏性皮肤病诊治指南

过敏性皮肤病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过敏性皮肤病(Allergic skin disease)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具体的过敏原可以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入过敏原四类。每类过敏原都可以引起相应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皮炎、湿疹、荨麻疹。 疾病分类: 1.药疹(Drug eruption):有些药物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紫癜、水泡及表皮松懈、瘙痒疼痛,有时还会伴随低热。皮疹消退后多无色素沉着。西药过敏较为多见,如青霉素、磺胺类(如SMZ)、安乃近过敏。而中药中的某些成份也可作为过敏原。据报道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草药有鱼腥草、鸦胆子、天花粉、冰片、大黄等。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舒心片等。药疹发生后,必须立即停用该类药。 2.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指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局部发生红斑、水肿、痒痛感,严重者可有水泡、脱皮等现象出现。能使皮肤产生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首饰、表链、镜架、凉鞋、化纤布料、外用药、化学品、化妆品等。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立即寻找导致过敏的物品,并停止接触,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的人多属于过敏人群。 3.湿疹(Eczema):有明显渗出。近年来湿疹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这与化学制品的滥用、环境污染、三废治理不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等因素有关。发病特点:A任何年龄均可发病;B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C反复发作;D局部或全身可见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脱屑、色素沉着;E 剧烈瘙痒。 4.荨麻疹(Urticaria)(风团、风疹块)定义:机体对各类刺激在皮肤上表现的一种血管神经性反应(皮下组织的小血管扩张,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发生渗出作用,形成局部水肿)。病因:一外在接触冷、热、日光等刺激;蚊、虫叮咬;荨麻、漆树等植物;二内部接触鱼、虾、海产品、蘑菇、磺胺类药、水杨酸、青霉素、血清、寄生虫产生的毒素;三精神神经月经不调、精神紧张、疲倦、抑郁等;四家族遗传史(过敏体质的遗传)。症状:一皮肤突然剧烈瘙痒或烧灼感。二出疹:患处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局限性块状的浮肿性风团,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见为指甲至硬币大小,略高于周围皮肤。 5.皮肤划痕症(Skin Nick disease)、皮肤瘙痒:用手抓后起一条条伤痕。严重时不划,稍与硬物挤碰就会发病,症状同荨麻疹。 6.紫外线过敏阳光中的UVA和UVB这两种穿透性紫外线,会直达皮肤真皮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治疗方案及原则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下丘脑综合征 肿瘤所致者,可采用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感染所致者,应选用适当、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由某些药物引起者,则应立即停用该药物。对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见相关章节。有各种内分泌功能减退者,应依据临床表现、激素水平予以合适的激素替代治疗。有溢乳-闭经综合征者,可用溴隐亭 2.5~7.5mg/d等治疗。 ◆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㈠靶腺激素替代治疗:⑴肾上腺皮质激素;⑵甲状腺素;⑶性腺激素。 ㈡危象抢救5%GS快速静注,继以5%GNS静滴,氢化可的松300~400mg/d,5~7天减为维持量。必要时补充左旋甲状腺素、血管活性药物等。低血容量者可补充血浆、白蛋白或全血。给氧,保温,抗感染。 ◆三、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四、肢端肥大症 ㈠手术治疗为本病重要治疗手段。经额开颅手术适用于肿瘤大、向鞍上生长者,经蝶窦手术适用于微腺瘤。 ㈡放射治疗术后1个月再进行放疗效佳,也可单独放射治疗。 ㈢药物治疗 1. 多巴胺能激动剂溴隐亭 2.5mg,3~4次/d,可逐步增加至2.5~5mg,4次/d。 2.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小剂量开始,皮下注射,每8~12h一次,然后依据血GH、临床症状及耐受性调整剂量。多数患者剂量约为0.2~0.3mg/d。 3. 亦可选用左旋多巴50mg/d,甲氧氯普胺600mg/d,赛庚啶8~32mg/d,氯丙嗪100mg/d,分次服用。 4.有糖尿病者按糖尿病治疗。 ◆五、泌乳素瘤 ㈠药物治疗 首选溴隐亭,开始剂量为2.5mg/d,以后每隔5~7天增加1.25~2.5mg/d,直至取得满意疗效。多数患者有效量为5~7.5mg/d。用药后绝大多数患者血清PRL迅速下降,直至正常。2~3个月左右溢乳明显减轻或消失,月经来潮。获得疗效后药物剂量宜缓慢递减,直到维持量,多为1.25~2.5mg/d,持续2~3 1

难治性肺炎的临床处理策略

难治性肺炎的临床处理策略 如何处理“难治性肺炎” 1、下列易导致肺炎再发生的特殊病原不包括( ) D、流感嗜血杆菌 2、难治性肺炎重症患者的影像学充分吸收需要的时间大概为( ) D、10周 3、下列肺炎病原体影像学充分吸收需要的时间最短的是( ) B、支原体 4、抗生素治疗后多久,阴影稳定且临床改善者即可无需进行干预( ) D、28天 5、对于抗生素治疗超过10天的肺炎患者,肺部阴影在起病多长时间内不吸收则表示为不吸收的肺炎( ) C、12周

如何认识和有效选择肺部有创检查 1、男,28岁,咳嗽半年,低热1月。既往:体健。吸烟8包年。抗生素治疗影像学持续1个月无吸收。应考虑()检查 D、EBUS-TBNA、BALF、TBLB 2、关于BALF部位选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对支气管进行全面检查放到最后 3、难治性肺炎的检查中,()是首选的有创检查方式 A、支气管镜 4、感染临界值是() A、PBS>103CFU/ml、BAL>104CFU/ml 5、下列()方式检查的适应证为外周病变/气管镜诊断不清,且缺点是并发症高

B、CT引导下肺穿刺 常见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特点及临床意义1、关于ESR的正常值,男性和女性分别是() A、0-15mm/h,0-20mm/h 2、在PCT升高的其他情况中,()不属于引起巨大应激的非感染状况 D、高烧不退 3、G实验特点中提到,不能检测() B、隐球菌和接合菌 4、下列有关BALF GM辅助诊断IPA需综合评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与界值有关:<1更可靠 5、降钙素原正常来源:甲状腺C细胞产生,释放入血前变成降钙素,

常见地方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常见地方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仅供参考) .仔猪副伤寒 又称仔猪沙门氏杆菌病。临床上以出现肠炎和持续下痢为特征。 (1)病原体: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本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常用消毒药物能够很快杀死该菌。 (2)流行特点:冬春季节易发,多发生于4月龄以内的仔猪,病猪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可从粪、尿、乳及羊水中排菌。经消化道感染(垫草、饮水、用具)。当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当刺激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存在体内的病原菌会乘机繁殖,毒力增强而致病。常与猪瘟、气喘病混合感染。 (3)症状: 急性型(败血型):体温升高41~42℃,精神不振,呼吸困难,下痢,耳尖、脚腹下侧,吻端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淤血,2~4天后病死率升高。 慢性型:眼有脓性分泌物,结膜潮红,先拉干粪后下痢,粪便淡黄色、恶臭、皮肤出现弥漫性痴样湿疹,最后衰竭而死。 (4)剖检变化: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肿大,肠壁变厚,盖一层灰粪色或绿色麸色样物质。 (5)治疗: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均有疗效。 (6)预防:保持环境干燥卫生,定期消毒。1月龄仔猪口服仔猪副伤寒疫苗,按瓶标签标明的头数,用冷开水稀释,按每头剂疫苗稀释于1~10毫升冷开水中灌服,每头5~10毫升。注射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1头1毫升肌肉注射。 2.水肿病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特征为胃壁和头部水肿,共济失调和麻痹。 (1)病原体:溶血性大肠杆菌。 (2)流行特点:多发于春、秋季节,地方性流行。健壮和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常见。传染源为带菌母猪和感染仔猪。由粪便排出病菌,污染饲料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 (3)症征:突然发病,沉郁、口吐白沫,体温无明显变化。病猪肌肉震颤,触动时嘶叫,前肢站立不稳,后肢不能站立,步态摇摆。作圆圈运动,病猪体表常见额部、眼睑水肿,四肢下部及两耳尖发紫。 (4)病理变化:病猪胃壁水肿,切开流出清亮的液体,大肠水肿,特别是结肠系膜有透明的胶冻样水肿,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5)治疗: 方一:早期选用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用4000单位肌肉注射。 方二:20%磺胺嘧啶钠20毫升,维生素C1克,50%葡萄糖50毫升,地塞米松15毫克,混合静注。 3.胃肠炎 胃肠炎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特征的高度传染性消化系统疾病。 (1)病原体:胃肠炎病毒,本病毒对光、紫外线、热敏感。 (2)流行特点:以深冬、深秋、早春多见。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病猪及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以众粪、呕吐物、乳、鼻液和呼出气体中排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用具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3)症状:仔猪突然发病,先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绿色、灰白色。常有没消化完的凝乳块,并带恶臭味。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减轻。 (4)病理变化:尸体脱水明显,胃、小肠膨胀,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肠内充满粪并带有泡沫的液体。

及早识别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 5 个要点

及早识别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5 个要点 肺炎是全世界儿童因感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7 年肺炎估计造成约80 万 5 岁以下儿童死亡,占 5 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15%。 为提高公众对肺炎的认识,从2009 年开始,每年的11 月12 日被定为世界肺炎日。 在儿童肺炎中,肺炎支原体(MP)是我们不可忽视的病原体,可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10%~30%。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的差异很大。 部分患者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 周或以上,仍表现发热,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继续加重,这类患者定义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RMPP 的严重性 若对RMPP 早期判别不足,延误治疗时机,易导致重症肺炎,甚至遗留支气管扩张、肺不张等后遗症。

在临床中,及早识别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适时采取措施,可以给患儿带来更好的预后,同时也减少医疗纠纷的可能。 及早诊断RMPP 的要点 症状体征不平衡 有些患儿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发热时间>1 周,咳嗽症状严重,但听诊肺部啰音不明显,且胸片示肺内炎症不重; 部分患儿则呈现表现为高热消退较快,咳嗽不剧烈或仅轻咳,精神状况良好,但胸片示肺内炎症变重,可见大片实变影,听诊可闻及明显啰音。 化验检查特点 MPP 患儿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4.6%、PLT 计数>400×109/L、C 反应蛋白(CRP)>19.5 mg/L、降钙素原(PCT)>0.13ng/ml、LDH >1474.5IU/L、IL-6 I>20.65pg/ml、IL-10>15.25pg/ml 时,应警惕该MPP 可能为RMPP。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继发血小板升高(PLT 计数>400×10^9/L)患儿,在MPP 重症发展早期预测中的价值,体现出较高的敏感性。 而CRP 是可以明确预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效果的预测指标,CRP 最佳界限值40.7 mg/L(如超过界限值,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差)。 影像学检查特点

畜禽营养性疾病的诊治

畜禽营养性疾病的诊治 维生素B组缺乏时:维生素B1缺乏时:雏鸡对硫胺素缺乏十分敏感,饲喂缺乏硫胺素的饲粮后约经10天即可出现多发性神经炎症状。病鸡突然发病,呈现“观星”姿势,头向背后极度弯曲呈角弓反张状,由于腿麻痹不能站立和行走,病鸡以跗关节和尾部着地。坐在地面或倒地侧卧,严重的衰竭死亡。成年鸡硫胺素缺乏约3周后才出现临诊症状。病初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羽毛松乱无光泽,腿软无力和步态不稳。鸡冠常呈蓝紫色。以后神经症状逐渐明显,开始是脚趾的屈肌麻痹,接着向上发展,腿、翅膀和颈部的伸肌明显地出现麻痹。有些病鸡出现贫血和拉稀。体温下降至35.5℃。呼吸率呈进行性减少。衰竭死亡。病鸭常阵发性发作神经症状,头歪向一侧,或仰头转圈。随着病情发展,发作次数增多,并逐渐严重,全身抽搐或呈角弓反张而死亡。 维生素B2 缺乏时:雏鸡喂饲缺乏核黄素日粮后,多在l~2周龄发生腹泻,食欲尚良好,但生长缓慢,消瘦衰弱。其特征性的症状是足趾向内蜷曲,不能行走,以跗关节着地,开展翅膀维持身体的平衡,两腿发生瘫痪。腿部肌肉萎缩和松弛,皮肤干而粗糙。病雏吃不到食物而饿死。育成鸡病至后期,腿叉开而卧,瘫痪。母鸡的产蛋量下降,蛋白稀薄,蛋的孵化率降低。母鸡日粮中核黄素的含量低,其所生的蛋和出壳雏鸡的核黄素含量也就低。核黄素是胚胎正常发育和孵化所必需的物质。孵化蛋内的核黄素用完,鸡胚就会死亡。死胚呈现皮肤结节状绒毛,颈部弯曲,躯体短小,关节变形,水肿、贫血和肾脏变性等病理变化。有时也能孵出雏,但多数带有先天性麻痹症状,体小、浮肿。 维生素B6 缺乏时:小鸡食欲下降,生长不良,贫血及特征性的神经症状。病鸡双脚神经性地颤动,多以强烈痉挛抽搐而死亡。有些小鸡发生惊厥时,无目的地乱跑,翅膀扑击,倒向一侧或完全翻仰在地上,头和腿急剧摆动,这种较强烈的活动和挣扎导致病鸡衰竭而死。另有些病鸡无神经症状而发生严重的骨短粗病。骨短粗病的组织学特征是跗跖关节的软骨骺的囊泡区排列紊乱和血管参差不齐地向骨板伸入。致使骨弯曲。成年病鸡食欲减退,产蛋量和孵化率明显下降,由于体内氨基酸代谢障碍,蛋白质的沉积率降低,生长缓慢;甘氮酸和琥珀酰辅酶A缩合成卟啉基的作用受阻,对铁的吸收利用降低而发生贫血。随后病鸡体重减轻,逐渐衰竭死亡。死鸡皮下水肿,内脏器官肿大,脊髓和外周神经变性。有些呈现肝变性。 维生素B12缺乏时:病雏鸡生长缓慢,食欲降低,贫血。在生长中的小鸡和成年鸡维生素B12缺乏时,未见到有特征性症状的报道。若同时饲料中缺少作为甲基来源的胆碱、蛋氨酸则可能出现骨短粗病。这时增加维生素B12可预防骨短粗病,由于维生素B12对甲基的合成能起作用。有人证明了患维生素B B2缺乏病的小母鸡,当处于低胆碱和低氮酸水平时,其输卵管对乙烯雌酚处理的反应低,明显地低于喂了维生素BI2的小母鸡。据有关报道,维生素BI2缺乏血液中非蛋白氮的含量增高,如喂了富含维生素B12 肝精后,则其可降低到正常。成年母鸡维生素B12缺乏症时,其鸡蛋内维生素B12则

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原则

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原则 ----兼答牛皮癣患者的关心 (2011-08-31 10:07:28) 我在新浪微博上发了一张“牛皮癣”(银屑病)患者调理前后的对比照片,很多朋友私信我,希望我提供一下牛皮癣的调理方案,由于需要的人比较多,我在此一并做一回答。关于牛皮癣的调理,还要先把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简单复习一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即人体的保护系统,概括起来有三大生理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防御:主要预防人体不被外来的致病微生物感染而得的疾病。比如,不被各种致病细菌、病毒、真菌或其它致病微生物感染而生病,这种功能是由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在执行。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经常得感染类疾病,说明这个人的免疫防御功能比较差。 免疫自稳:就是及时把我们身体新陈代谢的老化、受损、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不能工作的细胞清理掉,保证我们身体工作的细胞都是“年富力强”的细胞,保证我们身体各组织器官有“青春活力”。就像社会要把那些老、弱、病、残的人从工作岗位上换下来一样。我们身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处理“老、弱、病、残”细胞和社会对待“老、弱、病、残”的人的不同点在于:社会会把老、弱、病、残的人照顾起来,当然,老、弱、病、残的人越多,社会的负担就越重;而我们

身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则没有那么客气,会把那些老弱、病、残的细胞统统干掉,废物利用。我们的身体不会把这些不能工作的细胞养起来,否则,我们身体的负担就太重了。 免疫监视: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要监视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不能让身体的任何一个细胞变成肿瘤细胞。凡是得各种各样肿瘤(癌症)的患者,都是免疫监视功能很低的人。 我们人体的所有疾病,90%以上都和免疫的三大功能有关系。整个免疫系统的这三大生理功能,都是通过免疫反应进行的,而免疫反应只有两个:识别和攻击。具体到免疫防御功能,我们的免疫系统第一步要能识别到底谁是致病微生物,第二步还要有能力把致病微生物消灭掉(攻击),这两个反应,缺一不可,两个反应都要正常,人才可能健康。具体到免疫自稳功能,我们的免疫系统第一步要能识别哪个细胞或哪些细胞是老、弱、病、残细胞,第二步就是把第一步识别出来的这些细胞处理掉(攻击)。两个反应缺一不可,具体到免疫监视功能,我们的免疫系统,第一步要能识别出来哪些细胞要变成肿瘤细胞(癌细胞),第二步就是及时把这些要“造反”的细胞干掉(攻击),保证人不得肿瘤。两个反应缺一不可。 下面讲一下牛皮癣和免疫系统的关系。 至于什么是牛皮癣,大家可以在网上检索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