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三级知识点:第二节碳水化合物

合集下载

营养师讲解碳水化合物的知识

营养师讲解碳水化合物的知识

营养师讲解碳水化合物的知识营养师讲解关于碳水化合物的知识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是人体必须的物质。

碳水化合物的含义。

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与利用的糖类,即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另一类是人体不能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既不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类是人类的必需营养素,膳食纤维是人体的膳食必需成分,二者对人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糖的分类?1) 单糖:食物中的单糖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2) 双糖: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

天然存在于食品中常见的的双糖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3) 寡糖:寡糖是指由3—10个单糖构成的一类小分子多糖。

比较重要的寡糖是存在于豆类食品中的棉子糖和水苏糖,前者由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构成的三糖,后者是在棉子糖的基础上加上半乳糖缩合而成的四糖。

4) 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组成的大分子糖为多糖。

营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多糖包括糖原、淀粉和膳食纤维。

根据人体是否能分解利用这些多糖,可分为可被利用的多糖和不被利用的多糖。

前者如糖原和淀粉;后者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

5) 糖醇:山梨醇,甘露醇糖类的生物学作用?1) 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植物的根、茎、叶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等2) 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糖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通过生物氧化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生物体内作为能源贮存的糖类有淀粉、糖原等3) 在生物体内转变为其他物质:糖可合成其他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等4) 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蛋白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分布极广的复合糖。

细胞识别包括粘着、免疫保护(抗原与抗体)、代谢调控、形态发生、发育、癌变、衰老、器官移植等,都与糖蛋白的糖链有关糖类的特点?1) 在总能量中所占比例最大2) 节省蛋白质效果明显3) 机体大脑神经细胞、肾髓质、白细胞及红细胞等必须依赖葡萄糖供能4) 供能快而及时5) 最终产物是水及二氧化碳,对机体无害6) 可以避免体脂被大量氧化而产生过多酮体7) 临床上,糖类的摄入量与总能量的需求密切相关。

公共营养师(三级工)教程-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三)

公共营养师(三级工)教程-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三)

公共营养师(三级工)教程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三)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二、寡糖:寡糖又称低聚糖。

糖单位3-9个。

棉籽糖、水苏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甘露糖、大豆低聚糖等。

其甜度通常只有蔗糖的30%-60%。

(一)低聚果糖
低聚果糖又称寡果糖,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中,如洋葱、大蒜、香蕉等。

低聚果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60%。

低聚果糖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被认为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但易被大肠双歧杆菌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二)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是存在于大豆中的可溶性糖的总称,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籽糖和蔗糖。

大豆低聚糖也是肠道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可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基料,部分代替蔗糖应用于清凉饮料、酸奶、乳酸菌饮料、冰淇淋、面包、糕点、糖果和巧克力等食品中。

三、多糖
多糖是由≥10个单糖单位。

多糖在性质上与单糖和低聚糖不同,一般不溶于水,无甜味,不形成结晶,无还原性。

在酶或酸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残基不等的片段,最后成为单糖。

根据营养学上新的分类方法,多糖可分为淀粉和非淀粉多糖。

碳水化合物ppt课件

碳水化合物ppt课件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
[要求]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功能低聚糖、膳食纤维和功能性多糖的功能特性、食物来源及适宜摄入量。
碳水化合物知识小测试:
为什么木糖醇可以用来做口香糖?
1
你知道大部分东方人喝牛奶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吗,为什么?
2
益生因子是什么?
3
膳食纤维多多益善?
4
如何为糖尿病患者选择无糖食品?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参与肝脏的解毒功能 肝糖原充足可增强肝脏对某些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的解毒作用,糖原不足时机体对酒精、砷等有害物质的解毒作用减弱,葡萄糖醛酸直接参与肝脏解毒。 增强肠道功能(膳食纤维和功能性低聚糖) 增强免疫功能(功能性多糖) 其他功能 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及型。如,炒肉是拌生粉;用糖做拉丝菜肴等。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
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糖和脂肪形成的糖脂是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 糖与蛋白形成的糖蛋白是抗体、酶、激素、核酸的组成成分等等。
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一般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体食用含50g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后,2h后体内血糖曲线下的面积比值,即 GI值高(>75),说明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 GI值低(<55),说明食物在胃肠内停留的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

三级营养师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

三级营养师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

三级营养师考试基础必学知识点1. 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构成细胞和组织的基本营养物质,也是身体所需营养素中重要的一类。

了解蛋白质的来源、吸收和代谢过程,以及不同年龄和生理状态下的蛋白质需求量是重要的知识点。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

了解碳水化合物的种类、消化吸收过程和代谢途径,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必学的知识点。

3. 脂类:脂类是提供能量、维持体温和保护器官的重要物质。

了解脂类的种类、消化吸收过程和代谢途径,以及脂类与心血管疾病、肥胖等健康问题的关系是基础知识。

4.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身体生理功能正常运作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

掌握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能、来源和推荐摄入量,以及缺乏和过量摄入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必备知识。

5. 水和电解质:水是人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基础,电解质则参与维持体液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

了解水和电解质的摄入量、平衡和调节机制,以及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必学的基础知识。

6.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对消化道健康和预防慢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膳食纤维的种类、功能和摄入量,以及膳食纤维对胃肠道功能和血糖调节的影响是必备知识。

7. 营养评估和饮食指导:了解营养评估的方法和常用指标,掌握基本的饮食指导原则和技巧,能够根据个体的营养需求和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指导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8. 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和饮食调整:了解不同生理阶段和特殊状况下的营养需求和饮食调整,如婴儿和幼儿营养、青少年营养、孕产妇营养、老年人营养等,能够提供相应的营养咨询和饮食建议是必备知识。

9. 营养与健康:了解饮食和健康的关系,掌握饮食与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的相关证据和预防控制策略,能够为人们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饮食建议是重要的知识点。

10. 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问题,掌握食品存储、加工与烹饪的基本原则,能够向公众传递正确的营养科普知识和食品安全指导是必学的基础知识点。

公共营养师碳水化合物

公共营养师碳水化合物
10%~15%)
糖类来源主要是谷类和根茎类以及纯糖类 食品,但平时应控制纯糖类食品。
碳水化合物
(2)寡糖类:蔗糖、麦芽糖、乳糖
蔗糖:在甘蔗、甜菜中含量最高。白糖和红糖均是蔗 糖,只是加工精度不同。
麦芽糖:在谷类植物种子萌发的芽中较多,故称为麦 芽糖。含淀粉的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时,经唾液淀粉酶 作用,被分解成麦芽糖,所以有甜味。
乳糖:主要存在于奶及奶制品中,母体内合成的乳糖 是乳汁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乳糖必须在乳糖酶作用 下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人体所利用。
面包和馒头的GI高于其它食物。
碳水化合物
4.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及食物来源
糖类应提供60%~70%的膳食总能量。发 展中国家碳水化合物占膳食结构中比例大,发 达国家相对较低,但引起的问题已经得到社会 的重视。必须讲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三者之间的适宜比例( 60%~70% 、15%~25%、
碳水化合物
3.血糖指数
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血糖含量的高低是衡 量体内碳水化合物变化的指标。健康人体空腹 时的血糖浓度为3.89~6.11mmol/L。
血糖指数(GI):用某种食物与等量的葡萄 糖在两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曲线下面积之比。通 过了解不同食物中糖类对血糖的反应,可以选 择最佳的糖类食物(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粗 糖、豆类相对于面粉、大米血糖指数低。
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是脑细胞的惟一能量来源,同时也为蛋白 质代谢提供能量。
血糖低:脑组织因缺乏能源而发生功能性障碍, 如头晕、心悸、出冷汗及饥饿感。
血糖高:如果血糖高,肾脏就无法把葡萄糖阻留 在血液中,造成葡萄糖进入尿液,引起糖尿病。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体内葡萄糖缺乏时,解 毒功能降低。机体肝糖原丰富时,人体对细菌毒素的 抵抗力增强,反之则下降。

三级营养师考点:碳水化合物

三级营养师考点:碳水化合物

三级营养师考点:碳水化合物
2017年三级营养师考点:碳水化合物
导语:下面是关于碳水化合物的三级营养师重点考点,有需要考试的考生们,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寡糖:(低聚糖) 多糖:淀粉、糖原、膳食纤维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 储存和供给能量 1克--16.7KJ(4Kcal)
2. 构成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
3. 节约蛋白质
4. 抗生酮作用
5. 解毒作用 6、增强肠道功能
膳食纤维
定义:是人体不能消化的多糖类,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抗性淀粉和木质素等。

膳食纤维生理功能:
1.预防便秘。

2.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过程。

3.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冠心病。

4预防胆石形成。

5、促进结肠功能,预防结肠癌。

6、防止能量过剩和肥胖。

7、维持血糖正常平衡,防治糖尿病。

注意:过多的`膳食纤维会妨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
供给量和来源
供给量:膳食中由碳水化合物供给的能量以占摄入总能量的60%-70%为宜。

来源:谷类、薯类、豆类富含淀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食糖几乎100%是碳水化合物。

蔬菜水果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与健康
摄入不足----消瘦、生长缓慢、低血糖、头晕无力、甚至休克。

摄入过量----肥胖、血脂升高。

【2017年三级营养师考点:碳水化合物】。

《营养师课件》碳水化合物

《营养师课件》碳水化合物

(二)膳食纤维的主要特征和生理意义
1、主要特征 (1)吸水作用,膳食纤维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或结合水的能力。 (2)黏制作用,一些膳食纤维具有强的黏制 性,能形成黏性溶液。 (3)结合胆酸作用 (4)阳离子交换作用
2、生理意义
(1)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过程和食物的消化吸 收。 (2)有利于预防高脂蛋白血症。 (3)预防胆石形成。 (4)预防结肠癌。 (5)防止能量过剩和肥胖。 (6)膳食中纤维可结合阳离子。
6、肝糖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我们所吃的食物几乎都含有某种形式的糖。
例如:所有的水果中都含有果糖、蔗糖或 葡萄糖,蜂蜜和葡萄中几乎都是果糖和葡 萄糖,番薯、新鲜的玉米、甜菜根、洋葱 及其它蔬菜中也含有这些糖分。枣所含的 糖分高达78%,葡萄干含糖为64%,巧克 力含糖54%,干果中的糖常附着于牙齿上, 比糖果更容易蛀坏牙齿。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一)碳水化物的消化吸收 碳水化物要消化为单糖才能吸收。碳水 化物的吸收是需要耗能的。 (二)碳水化物和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关系 碳水化物的供给硬席拿过蛋白质和脂肪 的代谢。碳水化物对蛋白质有保护节约作 用。
第三节 碳水化物的主要生理意义
(一)碳水化物的主要生理意义 1、供给能量 人体热能的来源主要是依赖食 物中碳水化物。 2、构成细胞和组织的成分 机体每个细胞都 有碳水化物,糖结合物还广泛存在于各种 组织中。 (1)作为细胞识别的标志,细胞和细胞是能 够相互认识的。细胞间的识别主要是膜上 糖链的不同。
(三)膳食纤维与疾病的关系
1、糖尿病 经常食用多膳食纤维者,有利于 降低血糖水平。 2、缺血性心脏病 膳食纤维少者,能量摄取 多,胰岛素分泌增加,动脉容易硬化;血 胆固醇升高。 3、憩室病 膳食纤维能吸水,增加粪便的体 积,使粪便变软,改变肠内压力,从而改 变憩室病的症状。 4、结肠癌 膳食纤维多后,粪便量多,肠内 水分多,致癌物的浓度相对降低。 5、便秘和刺激性肠综合症

公共营养师培训--碳水化合物

公共营养师培训--碳水化合物

4、膳食纤维的参考摄入量 (DRIs)与膳食来源
• 美国、英国及亚洲学者所提出的建议值 为20~35g/d。 • 食物来源: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谷、薯、 豆类及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品中,植 物的成熟度越高,其纤维含量也就越多。 谷类加工越精细则所含的纤维越少。
四、膳食纤维
1、概念 • 不能被人类的胃肠道中消化酶所消 化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这 类多糖主要来源于植物细胞壁的复 合碳水化合物,也称非淀粉多糖。 • 国际上: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 而在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 的植物性成分。 •
• 构成: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不属于碳水化合物) 果胶类物质 • 分类: 水溶性:果胶类物质 水不溶性: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类物质
(三)多糖
1.可利用的多糖: • 1)淀粉:以颗粒形式储存于植物种子及根茎 中的多糖。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淀粉 在消化道可被缓慢分解成葡萄糖及麦芽糖为 人体消化吸收。 • 2)糊精:是淀粉分解的小分子。 • 3)糖原:储存于体内的动物淀粉,主要贮存 于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即肝糖原和肌糖原, 在相应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
公共营养师培训-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
•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FAO/WHO 1998按照碳水化合物的聚合度 (DP)将其分为3类 糖类(1~2)
寡糖(3~9) 多糖(≥10)
(一)糖类
• 1.单糖:以己糖为主 。 • 1)葡萄糖:人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大多 数要转变为葡萄糖,细胞用来产生能量 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也是葡萄糖。 • 2)果糖:果糖在体内很快转变为葡萄糖。 • 3)半乳糖:是乳糖的组成部分。 • 4)甘露糖
3.糖醇(单糖的衍生物)
• 1)山梨醇:葡萄糖羟化而得。在体内转 变成果糖,90%被吸收并代谢,但吸收 过程比葡萄糖慢得多,对血糖影响比葡 萄糖小,可做糖尿病人的食品甜味剂。 但大量摄入,会因为吸收慢而影响肠道 渗透压,从而引起腹泻。 • 2)甘露醇:甘露糖羟化而获得。可作为 临床药品或无糖食品添加剂,如临床上 病人净肠时可口服甘露醇——腹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营养师三级知识点: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俗称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类热能的主要来源形式。

自然界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概述(一)糖的分类碳水化合物依结构主要有单糖、双糖、多糖及糖醇、寡糖等种类。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接触较多的是前三类。

1.单糖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一般情况下人体消化酶是不会再将其分解为更小分子的糖。

其中,重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葡萄糖(又名D-葡萄糖、右旋糖)是人体生理功能上最重要的糖,又是构成食物中各种糖类的基本单位。

人体中血糖即为葡萄糖。

葡萄糖在蜂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甜度为100。

果糖(又名D-果糖、左旋糖)是天然糖类中最甜的糖,甜度为110。

果糖通常与蔗糖共存于水果及蜂蜜中,在苹果与番茄中含量亦较丰富。

半乳糖(又名D-半乳糖、脑糖)是由乳糖、蜜二糖、棉子糖、水苏糖等分解生成。

自然界没有单一形式的半乳糖存在。

2.双糖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双糖是一种水解后可产生两个分子单糖的糖。

其既可由两个相同的,又可由两个不相同的单糖分子结合而成。

其中,重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及乳糖等。

蔗糖广泛存在于甘蔗、甜菜及有甜味的植物果实、叶、花、根茎之中,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结合而成,是砂糖(红、白)中的主要成分,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剂。

麦芽糖由二分子葡萄糖结合而成,大量存在于发芽的谷粒,特别是麦芽中。

淀粉和糖原水解后也可产生少量的麦芽糖。

一般亦为食物加工中常用的甜味剂。

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结合而成,是唯一来自动物的糖类,故只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及乳制品中,其浓度多为5%。

乳糖不易溶解,且不太甜,但对婴儿营养特别重要。

成人的小肠液中若缺乏乳糖酶或因年龄增加而致乳糖酶的活性下降,会导致乳糖不耐症,造成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3.多糖多糖是由≥10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其特性与单糖、双糖及低聚糖等有很大的差异。

多糖类一般不溶于水,无甜味,不能形成结晶,无还原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淀粉、糖原及膳食纤维等。

通常,多糖可分为淀粉和非淀粉多糖二大类。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站(www.Examda。

com)⑴淀粉类:包括植物淀粉和糖原。

淀粉大量存在于植物种籽、根茎及部分干果中,是植物体贮存能量的形式。

淀粉水解后中间产物为糊精,然后变为麦芽糖,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糊精是淀粉的部分水解物,分子大小约为淀粉的1/5,它的甜度低于葡萄糖。

其中,因聚合方式不同又分为和支链淀粉兩种。

①直链淀粉(糖淀粉):由几十至几百个葡萄糖分子残基相连成一直链。

在天然食品中的含量为19%~35%,且有粘性小、甜度低、易消化等特点;②支链淀粉(胶淀粉):一般由几千个葡萄糖分子残基组成。

其空间形式呈树冠状,有许多分枝,结构较直链淀粉复杂。

在植物淀粉中的含量较高,一般为65%~81%,并具有粘性大、甜度大、不易消化等特点。

在谷物类中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8 % ~100 %;粳米中直链淀粉的含量约为16%~24 % ,平均21%;籼米中所含的直链淀粉约为16%~32%,平均26 %。

糖原(多聚D-葡萄糖)又称为动物淀粉,是人和动物体内糖类的贮存形式。

糖原的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但分子更大。

糖原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的所有组织,但肝脏和肌肉中的含量较高。

其在相应酶的作用下可被分解为葡萄糖,故人体可以利用肝糖原快速分解以平衡血糖浓度。

同时,肝脏又可将多余的血糖转变成肝糖原贮存,以降低血糖,故肝糖原转化成葡萄糖可作为人体任何组织细胞的能源。

肌肉中的糖原不能用于调节血糖浓度,只能在肌肉细胞需要能量时快速转化成葡萄糖以供能,尤其能满足在高强度和持久运动时肌肉的能量需要。

⑵非淀粉多糖类: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常被统称为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一大类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多糖。

(另有专节介绍)此外,碳水化合物中还有糖醇和寡糖两类。

其中,糖醇是单糖的衍生物,如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等。

通常在临床医学领域应用较多;寡糖(低聚糖)是指由≥3和<10个糖单位组成的糖。

其中,低聚果糖被认为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大豆低聚糖则能部分代替蔗糖作为基料应用于功能饮料和食品的制备和加工。

(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膳食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淀粉和食糖。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自口腔开始,经胃至小肠。

其主要消化过程在小肠内进行,被分解为单糖后通过小肠粘膜吸收。

被机体吸收后的糖有三个基本去向:一是进入血液被直接利用,二是以糖原的方式储存,三是转变为脂肪。

当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超过机体需要时即转变为脂肪,并储存于脂肪组织中。

机体的能量来源可同时从脂肪酸和葡萄糖获得。

肝脏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肝细胞既能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又能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能。

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为血糖,是糖在体内的转运形式。

早晨空腹时,正常人血糖水平一般为4.5(90mg/100ml)。

若碳水化合物代谢失常,可通过血糖浓度的改变反映出来,如高血糖、低血糖等。

高血糖是指空腹血糖浓度高于>6.5 mmol/L(130mg/100ml),其原因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

糖尿病即为病理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3.5 mmol/L(70mg/100ml),通常只在一些特殊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出现。

脑组织对低血糖的反应很敏感,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脑组织可因能量短缺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及饥饿感;当血糖浓度低于2.3 mmol/L(45mg/100ml)时,即可出现“低血糖昏迷”。

二、生理功能1.供给和储存能量碳水化合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易贮存,在体内消化吸收和利用非常快速并且完全,即使在缺氧的条件下仍能进行酵解供能,是人类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每克葡萄糖可产生4kcal(16.7KJ)的能量。

通常,人体的能量来源中的55﹪/65﹪为碳水化合物提供。

同时,碳水化合物可转化成糖原贮存于肝脏、肌肉等组织中,在需要时又可分解为葡萄糖供能。

但与蛋白质及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储备量较少,仅占人体干重的2%左右,一般能维持数小时的需要。

而人体每日所消耗碳水化合物的量比体内储备量要大得多,因此必须经常性保证供给。

这即是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学特点。

若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基于能量供应第一优先的原则,人体会动员机体组织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从而导致脂肪和蛋白质的消耗。

此外,葡萄糖供能对维持神经组织功能有特殊的生理意义。

尤其是脑中枢神经系统只能靠葡萄糖供能,故其是脑细胞唯一可利用的能量形式。

对胎儿和婴儿来说,缺乏碳水化合物摄入不仅会影响脑细胞的代谢,甚至能导致脑细胞的发育障碍。

转载自:考试大- []2.是机体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的构成原料如细胞膜中的糖蛋白、结缔组织中的粘蛋白、神经组织中的糖脂等的构成都有碳水化合物的参与;再如核糖和脱氧核糖等遗传物质合成也必须有碳水化合物的参与;某些激素、抗体的生成也与之相关。

在人体的组织细胞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约为2%~10%。

3.调节血糖、节约蛋白质被机体吸收的单糖进入血液,血糖升高,经组织利用或以糖原形式储存于肝脏及肌肉组织,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当饥饿时血糖降低,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调节血糖使之稳定在正常范围。

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供给的能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膳食中的蛋白质有一部分将会被用来分解供能,而不能发挥其更主要的生理功能,造成蛋白质的浪费。

故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节约蛋白质,避免其无效消耗,使蛋白质在体内的贮存量增加。

这即是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

4.抗生酮作用脂肪在体内氧化时需要碳水化合物的参与。

如脂肪在体内代谢所产生的乙酰基必须与草酰乙酸结合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

而草酰乙酸是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的中间产物。

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草酰乙酸减少,脂肪则不能完全被氧化而会产生过量酮体。

酮体过量堆积可致人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能有效防止脂肪不完全氧化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产生过量的酮体。

营养学将这一作用称为抗生酮作用。

5.协助胃肠系统乳糖可促进肠中有益菌的生长,进而合成维生素B群及加强钙的吸收。

有些多聚糖尽管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但可被人体内肠道细菌所利用,并有利于维持人体肠道内环境的平衡,促进肠道蠕动,维护消化管的正常功能及大便通畅等。

6.解毒作用碳水化合物经代谢生成的葡萄糖醛酸是人体内的重要结合性解毒物质。

其可在肝细胞中与诸如细菌毒素、乙醇、重金属离子等结合,可使之毒性减弱,甚至消失,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三、来源与供给量1.来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中,且以植物类食物中的含量尤为丰富。

人类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谷物类和薯类供给。

一般谷物类食物中的含量为60%~80%、薯类中的含量为15%~29%、豆类中约含40%~60%,其他如根茎类蔬菜、坚果(如栗子、莲子、菱角等)亦含淀粉较多。

此外,蔗糖(食糖)、蜂蜜、水果、糕点、乳制品等亦都是人类所需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

2.供给量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取决于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1998年中国营养学会曾推荐我国居民中健康人群的碳水化合物膳食供给量应占总能量供给的60%~70%。

但目前有许多营养学家认为,若要长期维持人体健康,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以占总能量供给的55%~65%为宜,即我国健康成年人每日平均需要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大约在300~400克左右。

由于纯能量食物,如蔗糖等精制糖摄取后会被迅速吸收,若摄入量较大使人体一时难以尽快将其完全氧化,并分解利用,尤易于转化成脂肪储存,以致发生肥胖,儿童则易造成龋齿等。

故认为精制糖摄入量应加以控制,一般健康成年人以25g/d为宜。

并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应以复合性碳水化合物淀粉、非淀粉多糖、低聚糖等为主。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乳糖不耐症?2.什么是血糖?它有什么生理意义?3.碳水化合物有哪些生理功能?4.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主要食物来源有哪些?5.碳水化合物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为多少?6.如何评价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