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全注全译《资治通鉴》豪华精装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00句“《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
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今天我整理了《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翻译: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明白,偏听偏信就会处于狭隘中,如同看不见一样。
唐太宗的手下有很多名人,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绩、李靖、马周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这样一来,太宗就能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们也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翻译:只有讲诚信才能管理好民众,只有民众才能守卫好国家。
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办事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的人才能很好地配合,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3、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翻译:送来大礼,说话甜言蜜语,这样的人是古人所警惕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突然有人向你频频献殷勤,就要想一想他是不是有意图了。
4、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翻译:得到了财富但是行为失态,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做事情永远要正大光明,经得起别人的追问。
5、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翻译:人的本性在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设法改变了。
但是与其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再被动变化,不如早些就做好应变的准备,未雨绸缪。
6、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翻译:一辈子一句怨恨的话也不说,恐怕连圣人也觉得很难办到。
抱怨是人的天性,但是抱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能把抱怨的时间用以行动,我们也就接近“圣人”了。
7、汝知稼樯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翻译:如果你能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也就常能有一碗饭吃了。
不知道珍惜劳动的人,难免会有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亲身体验过辛苦的生活,才懂得珍惜。
8.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即便失去了粮食,失去了武器,也不可以失去诚信。
9.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彩图全解资治通鉴(彩图精装)

权不可豫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设策之机也。
这个版本虽然不太完整但对于我这种历史盲来说已经足够充实,以时间为轴,详细叙述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 大事及历史人物的作为,以前碎片化的了解部分历史事件,也通过这本书串起来,了解其中因果。
齐纪
梁纪
杨坚篡周
隋军灭陈
隋纪
玄武门之变 贞观治道
中宗复辟 韦后乱政
01
李林甫为相
02
安史之乱
03
马嵬事变
04
张巡守城
06
元和中兴
05
子仪破吐蕃
甘露之变
雪夜袭蔡州
黄巢进京
后梁纪
后唐纪
后晋纪
后汉纪
高平之战
世宗征淮南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北宋 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 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 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 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为人温良谦恭、刚正 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这就没了,我以为资治通鉴要多写点儿,南唐还没灭,赵匡胤还没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戛然而止,我一 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只是看到后周雄才伟略的柴荣,辛辛苦苦为大宋做嫁衣,感觉略有不愤,然历史就是如此, 成王败寇,城头变换大王旗,都付笑谈中。
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doc

本部网络版《资治通鉴》原文部分,主要参照光绪刻本《资治通鉴》影印件予以校对,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王闻其贤,欲见之。
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du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
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
”王悦之,未任用。
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
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
”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
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
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就趁机写信呈给嬴政,劝说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
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
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战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
”嬴政读后,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
李斯很崐忌妒韩非,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
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
”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
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
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
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戊寅),尽玄黓困敦(壬子),凡三十五年。
通典 全本全注全译

通典全本全注全译
韩非子,春秋时代儒家思想家、著名的外交家。
韩非子原名韩娃,生活在春秋末期的齐国四伯之一,因任职齐宣
王国家大夫而被称为韩非,两字拼音就成了他古代文献中的称号,也
称之为“韩非子”。
他以创立说实学派而著称,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
的历史哲学家之一,他的名言丰富而深刻,反映出他对政治和伦理的
精辟思考,把实学派教义传播到其他国家,加强了西方对韩非子的尊重,使他在古代哲学史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韩非子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书有《韩非子》和《非林》。
《韩
非子》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文中收录有韩非子的思想论述,重点说明
了韩非子的儒家学说。
书中讲述了多种政治与伦理理论,如“崇信”、“政治实学”、“礼义”等,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
《非林》则是
一部记录韩非子外交实践的专著,介绍了韩非子的朝觐之旅、外交实践、及其成功改变各国依存关系的著名外交政策。
韩非子的思想和著作,对于中国政治、哲学及文化的发展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克己复礼”,是以德取人,以礼定义、礼让
正义;强调改革公社制政府,因权力而致邪,只有用仁慈之理治理国家。
他说:“政治是以礼义来实施的,失败是因为政治不恰当”。
他
也强调了考虑社会不平等而维护正义,因此他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也具
有普遍的影响。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王化兵
【期刊名称】《出版参考》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5月28日,万卷出版公司举行了《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新书发布会。
柏杨夫人张香华,“柏杨文创”创意总监徐荣昌先生以及柏杨夫妇挚友、ING香港分公司经理陈少荃到会,分别发言并致辞。
【总页数】1页(P26-26)
【作者】王化兵
【作者单位】本刊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3.2
【相关文献】
1.柏杨版《资治通鉴》的翻译问题 [J], 衣抚生
2.《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J], 王化兵
3.本期力荐:《柏杨版资治通鉴》 [J], 沿江
4.关于《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秦汉风雨》的商榷 [J], 孙之卓
5.千亿体彩出彩中原——河南体育彩票筹集公益金超267亿元、累计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 [J], 凡高峰;胥艳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资治通鉴 最好解读书单

资治通鉴最好解读书单
以下是一些《资治通鉴》的解读版本,供您参考: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一代大家”柏杨把这套晦涩艰深的帝王书,
翻译成了轻松有趣的白话文故事!虽然在翻译的准确度上,被人诟病,但是作为普通人来说,入门进阶都绰绰有余,读起来也能轻轻松松上手。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精选本》和《文白对照资治通鉴》,这两本书都是精
选了《资治通鉴》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文白对照。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套装7册),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了整部《资
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
《汇评精注资治通鉴》,这本书精选古人注释的《资治通鉴》版本,仅对
个别字词进行了注解。
《极简资治通鉴》是白话版《资治通鉴》的节略本,作为对《资治通鉴》
中主要史实的全景式了解,还是可以的,但确实缺少了《资治通鉴》的精华。
《<资治通鉴>通识》,这本书是介绍《资治通鉴》的一本书,非原文翻译。
《资治通鉴·熊逸版》,这是逐字逐句解读“串讲”的方式,为这套帝王书
走进平民百姓家搭建了桥梁。
第三辑延续了之前的风格,依然是不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联结,通过立体化的剖析,解读适合现代人的大历史观。
此外,还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简体原版)、《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繁体原版)等版本供您选择。
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古籍现存书目

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古籍现存书目书名装帧册数定价出版日期抄本黄公说字十二集精装二册 $116 1997.10 小学稿本七种精装三册 $159 1997.10蒙古通鉴长编八卷精装一册 $43 1996.03皇明资治通纪三种精装二册 $101 1997.06满洲编年纪要不分卷精装二册 $84 1996.10夷匪犯境闻见录六卷精装一册 $43 1995.10中国西北稀见方志续集精装十册 $554 1997.10 全祖望校水经注稿本合编精装六册 $482 1996.05 外国通鉴稿二十二卷精装三册 $152 1997.01辛亥革命稀见史料汇编精装一册 $55 1997.05 稿本华鄂堂读书小识四卷精装一册 $53 1996.10 吴大澂手批本弟子箴言精装一册 $53 1997.01 容斋五笔类钞五十四卷精装一册 $55 1997.12 稿本聊斋志异精装一册 $55 1995.11 抄本历代高僧集传精装五册 $236 1997.10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精装一册 $55 1997.05 柳如是诗文集精装一册 $29 1996.08王船山先生南岳诗文事略精装一册 $48 1997.01 五灯全书精装三册 $133 1996.02佛学三书精装一册 $55 1995.12禅林象器笺精装一册 $58 1996.02 中国历代观音文献集成精装十册 $940 1998.07 宋元资治通鉴精装二册 $96 1996.03 西园闻见录一百七卷精装三册 $116 1996.05 太平天国稀见史料三种精装二册 $80 1995.06刘襄勤公奏稿十六卷线装四函 $48 1986.02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精装一册 $29 1991.04诸葛亮传记集四卷精装一册 $70 1998.05安南纪略三十卷首二卷线装四函 $39 1986.02 三国志演义古版丛刊五种精装八册 $482 1995.05 文澜阁四库全书选粹线装一函 $145 1996.03 抄本聊斋文集精装一册 $43 1998.12明刻珍本史学要义精装一册 $70 1999.09 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精装三册 $181 1999.08 抄本筹边纂议精装二册 $108 1999.07金毓黻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精装二册 $118 2000.02 瀛环志略·航海琐记精装一册 $67 2000.02敦煌道藏精装五册 $333 2000.02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精装十六册 $1928 2000.01 辛亥革命稀见史料续编精装一册 $72 2000.03敦煌密宗文献集成精装三册 $214 2000.04大唐开元礼精装一册 $57 2000.05 明代孤本方志选精装十二册 $1639 2000.09《明文海》文渊阁本抽毁余稿线装二册 $118 2000.09 《日知录》文渊阁本抽毁余稿线装一册 $70 2000.09 宋拓王献之法帖硃释本经折装一册 $190 2000.09 敦煌密宗文献集成续编精装二册 $166 2000.08 族姓史料丛编(第一辑)精装五册 $386 2000.09 东莞志[崇祯] 精装二册 $166 2001.03清代粤人传精装三册 $236 2001.03广东通志稿精装五册 $407 2001.04 清内府八旗列传档案稿精装二册 $183 2001.05 明稿本事类提要精装二册 $166 2001.05林则徐等西部纪行清抄本三种精装一册 $72 2001.07 晚明史料二种精装一册 $94 2001.07明史列传拟稿精装一册 $67 2001.07 稿本吴孚威上将年谱四卷精装一册 $67 2001.07清代报刊图画集成精装十三册 $1639 2001.07 密教发达志精装二册 $140 2001.07 中国古代当铺鉴定秘籍精装一册 $92 2001.07大观录精装一册 $94 2001.08岳雪楼书画录精装一册 $94 2001.08 罗氏雪堂藏书遗珍精装十六册 $1831 2001.09 消闲四种线装四册 $116 2001.09语美画刊精装一册 $77 2001.09 古本红楼梦插图绘画集成精装六册 $675 2001.10 辽陵石刻精装一册 $92 1992.07明抄本万历起居注精装十六册 $1928 2001.11国图藏稀见古代医籍抄稿本丛编精装四十册 $5205 2002.04宋藏遗珍精装二十册 $1398 2002.04西谛藏珍本小说插图精装十册 $1253 2002.04坚瓠集精装二册 $188 2002.04魏忠贤轶事精装一册 $94 2002.04刘侍郎奏议精装一册 $94 2002.04三朝辽事实录精装三册 $236 2002.04明史约精装一册 $101 2002.04三古人苑精装一册 $101 2002.05清内府奏折档—东三省练兵奏议八卷精装二册 $190 2002.05伪满州国史料(88种) 精装33册 $2313 2002.05清代军政资料选萃精装十册 $1349 2002.05湖南名人家谱丛刊精装46册 $5301 2002.12大藏经精168册 $4819 2002.07(民国)集邮期刊汇粹精装七册 $675 2002国图藏早期稀见家谱丛刊精装365册 $23735 2002.4清代孤本方志选精装60册 $7711 2001.10净土宗大典精装16册 $1663中国边疆史志集成-内蒙古史志精装70册 $11807 2002.11清宫粤港澳商贸档案全集精装10册 $1928 2002.8清代秘密结社档案辑印精装10册 $3012 1999.5十一朝东华录精装15册 $2892 2000.3清代台湾档案史料全编精装10册 $2651 2000.4清季内阁档案全辑精装15册 $3133 1999.3清季外交史料全书(秘稿)精装40册 $9157 1999.12台湾史料辑精装13册 $2771 1999.2光绪政要精装10册 $2892 2001.6明清笔记史料丛刊精装300册 $28916 2002.1宣统政纪精装10册 $3133 2001.3《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精装30册 $6024 2001.3《今献汇言》精装5册 $964 2001.4《八旗通志》精装54册 $10361 2002.7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孤本外交档案精装52册 $6747 2003.3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孤本外交档案精装26册 $3614 2003.3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孤本内阁六部档案精装35册 $4819 2003.4一、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珍本汇刊抄本黄公说字十二集四十五卷(清)顾景星撰顾景星,湖北蕲州人。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套装共7册)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三十八唐纪五十四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三十七唐纪五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三十九唐纪五十五
0 1
资治通鉴卷 第二百四十 唐纪五十六
0 2
资治通鉴卷 第二百四十 一唐纪五十 七
0 3
资治通鉴卷 第二百四十 二唐纪五十 八
0 4
资治通鉴卷 第二百四十 三唐纪五十 九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九 晋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晋 纪二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一 晋纪三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二 晋纪四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四晋纪六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三晋纪五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五晋纪七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七晋纪九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六晋纪八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八晋纪十
资治通鉴卷第九十 晋纪十二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 九晋纪十一
目录分析
资治通鉴卷第 1
一周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 2
二周纪二
3 资治通鉴卷第
三周纪三
4 资治通鉴卷第
四周纪四
5 资治通鉴卷第
五周纪五
资治通鉴卷第六秦纪 一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 二
资治通鉴卷第八秦纪 三
资治通鉴卷第九汉纪 一
资治通鉴卷第 1
十汉纪二
资治通鉴卷第 2
十一汉纪三
3 资治通鉴卷第
十二汉纪四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 十四隋纪八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 十五唐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 八十七唐纪三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 八十六唐纪二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 八十八唐纪四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 十九唐纪五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 十唐纪六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 十一唐纪七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 十二唐纪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注释全译)
北京燕山出版社16开豪华精装
定价:3695.00元(全12卷)
优惠价:880元
《资治通鉴》不光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历史书,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权谋”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兵法”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心理学”书。
大家多看几遍《资治通鉴》就会发现,司马温公能把中国一千多年的各色最强的人的“心理活动”推测得精确到了完美的境界!
《资治通鉴》:学会了如何才能“做人”,怎样才能活下去,怎样才能转败为胜。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五代灭亡,前后长达1362年的历史。
全书294卷,共计300余万字。
[商品说明]:《资治通鉴》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这部巨著中,作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资治通鉴》在千年的流行过程中,它的学术人才社会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入以来《资治通鉴》的各种版本层出不穷,但质量较高的却所见甚少,可谓“凤毛麟角”。
而相当一部分版本是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或断章取义,或妄如评注,贻误读者。
《资治通鉴》是一部集体编写的历史巨著,主编是司马光,协修是刘恕、刘攽和范祖禹,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
司马光原欲定名为《通志》,神宗即位后,把《通志》改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0年),下止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
1362年的历史,分为294卷,共计300多万字;另外《目录》30卷,《考异》30卷。
编成这部巨著共花了19年的时间。
司马光是为了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才编写《资治通鉴》,这就决定了此书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史。
他把历史上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
《资治通鉴》都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谴责,以为后世君主的鉴戒。
《资治通鉴》还有许多很有价值的关于军事、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史学等方面的历史记载。
《资治通鉴》所搜集的材料十分丰富,据估计,《资治通鉴》所引之书多达300多种。
《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史,不仅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统治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极为简练。
这些对后世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资治通鉴特色及评论
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若能读此书,将来出而任事,必有掀起循而不至失坠。
——曾国藩
《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此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毛泽东
学习历史,有助于开阔视野,鉴往知来。
——江泽民
元世祖忽必烈重视《资治通鉴》:请儒士讲解其中的治国之道;设立蒙古国子学,用蒙古语译写的《通鉴节要》作为教材。
明太祖朱元璋推崇《资治通鉴》:每日早晨进行研读,“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
”
清圣祖康熙迷恋《资治通鉴》:经常翻阅,说《通鉴》“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