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课标

合集下载

《虚拟现实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虚拟现实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虚拟现实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和远大的职业理想。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虚拟现实类项目的制作方法与思路。

能够具备针对动漫设计、影视制作、节目频道包装、电影电视片头、商业广告、MV、现场舞台屏幕、互动装置等进行相关的虚拟现实类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实践。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虚拟现实项目制作中的场景与道具的设计,模型制作,材质与贴图的绘制,场景气氛设计与合成。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进行虚拟现实类作品分析的能力,能够掌握虚拟现实类作品的主流的表现形式和应用技法,熟悉目前国内外虚拟现实的主要应用形式。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情趣,能够掌握虚拟现实项目的设计思路与视觉表达、人文关怀与创新应用。

6.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较宽的设计视野,了解国家与地方影视作品设计领域的方针、政策、行业标准,能够洞悉国内虚拟现实设计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根据VR虚拟实验室的项目发展规划,授课教师自行编排课堂实践内容素材以及项目训练内容。

虚拟现实技术教学大纲

虚拟现实技术教学大纲

虚拟现实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和情境,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框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3. 学会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培训和创作等活动。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定义和基本特点- 历史发展和应用范围- 虚拟现实技术的关键技术和设备2.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领域- 游戏与娱乐- 教育与培训- 医疗与康复- 工程与设计- 旅游与文化3. 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案例- 虚拟实验室: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验场景,提供真实感的学习体验。

- 虚拟培训: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习效果和工作实践能力。

- 虚拟创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4. 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方法- 指导性探索:引导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探索和发现,主动学习知识。

- 团队合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问题解决: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习成绩评价:考察学生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中的理论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学习态度评价:评估学生对虚拟现实技术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 课堂互动评价:考察学生在虚拟现实技术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虚拟现实技术设备:如头戴式显示器、手柄控制器等。

2. 虚拟现实教学软件:如虚拟实验软件、虚拟培训软件等。

3. 学习资料和案例:提供虚拟现实技术的学习资料和实际应用案例。

六、教学实施1. 教学计划:根据大纲内容编制学期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师指导: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虚拟现实技术知识和教学经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

虚拟现实课程大纲

虚拟现实课程大纲

虚拟现实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将深入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背后原理,并学习如何应用这一技术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案例。

3. 学会使用虚拟现实工具进行应用开发和模拟实验。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虚拟现实概述- 虚拟现实定义和基本特点-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区别- 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 虚拟现实技术原理- 三维建模与渲染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 虚拟现实设备与传感器技术3. 虚拟现实应用案例分析- 虚拟现实在游戏领域的应用- 虚拟现实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虚拟现实在医疗领域的应用4. 虚拟现实应用开发- 虚拟现实开发平台和工具介绍- 虚拟现实应用开发流程和技巧- 虚拟现实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5. 虚拟现实实验与项目实践- 使用虚拟现实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实践项目案例分析和展示- 团队合作与项目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授课,向学生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2. 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虚拟现实设备,让其亲自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应用案例。

4.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锻炼其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完成作业和课堂测验的情况。

2. 实践项目:根据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Ian Parberry,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Graphics: A Practical Learning Approach"2. Steven M. LaValle, "Virtual Reality"3. Jonathan Oreilly, "Virtual Augmented and Mixed Reality: Applications of 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七、备注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建议选修过计算机图形学和人机交互等相关课程的学生报名。

vr课程设计说明书

vr课程设计说明书

vr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VR(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技术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掌握VR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VR资源的创建与编辑流程。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在VR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VR设备进行沉浸式体验,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能通过VR资源创作,提升信息处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VR技术进行跨学科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VR技术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分享成果,培养合作意识。

3. 学生通过了解我国VR技术的发展,增强国家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动手能力较强等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VR基本知识,提高技能,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跨学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VR基本概念与原理- 虚拟现实定义与分类- VR技术原理及发展历程- VR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2. VR设备的使用与操作- VR设备类型及特点- VR头盔、手柄等设备的连接与使用- VR环境下的交互方式3. VR资源的创建与编辑- VR资源类型及制作软件介绍- 3D建模基础与简单操作- VR场景搭建与优化4. 跨学科VR应用案例解析- VR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应用- 案例分析与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创新性应用方案5. 我国VR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VR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 我国VR技术优势与不足-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课程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VR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VR设备的使用与操作第三周:VR资源的创建与编辑第四周:跨学科VR应用案例解析第五周:我国VR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 用于讲解VR基本概念、原理、设备使用方法等理论知识。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二、课程编号:XXXXX三、课程学分:3学分四、课程介绍: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课程将介绍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探讨其在教育、娱乐、医疗、建筑等领域的应用,并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

五、主要教学目标:1.理解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开发工具和平台;3.熟悉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不同领域的应用;4.能够设计和开发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六、教学内容:1.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概述1.1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2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3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2.虚拟现实技术2.1虚拟环境的构建和渲染技术2.2交互设备与技术2.3虚拟现实游戏开发3.增强现实技术3.1增强现实应用领域3.2增强现实制作流程与工具3.3增强现实硬件设备4.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4.1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教育领域的应用4.2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娱乐领域的应用4.3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医疗领域的应用4.4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建筑领域的应用5.实践项目5.1设计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5.2采用开发工具和平台实现设计的应用5.3展示和演示实现的应用的功能和效果七、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介绍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相关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2.实践操作:提供相应的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和开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

3.讨论交流:组织讨论和交流,分享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八、教材:1.主教材:《虚拟现实技术导论》2.参考书:《增强现实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等。

虚拟现实课程设计

虚拟现实课程设计

虚拟现实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够描述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不同类型的虚拟现实设备及其功能。

3. 学生能够阐述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医疗、娱乐等行业的应用案例,认识到虚拟现实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虚拟现实软件进行场景设计与搭建,培养创新设计和空间想象力。

2.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虚拟现实设备,进行简单的虚拟现实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虚拟现实项目,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虚拟现实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学生认识到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创新的认同感。

3. 学生在虚拟现实创作过程中,体验创新带来的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信息技术、美术、科学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虚拟现实基本概念与原理- 了解虚拟现实定义、发展历程- 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原理2. 虚拟现实系统组成与设备- 认识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组成- 了解不同类型的虚拟现实设备及其功能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案例- 阐述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医疗、娱乐等行业的应用案例- 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 虚拟现实软件操作与场景设计- 学习虚拟现实软件的使用方法- 进行场景设计与搭建,培养创新设计和空间想象力5. 虚拟现实设备操作与体验- 独立操作虚拟现实设备- 进行简单的虚拟现实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6. 虚拟现实项目实践- 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完成一个虚拟现实项目-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虚拟现实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课时:虚拟现实系统组成与设备第三课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案例第四课时:虚拟现实软件操作与场景设计第五课时:虚拟现实设备操作与体验第六课时:虚拟现实项目实践教材章节关联:《信息技术》第六章:虚拟现实技术《美术》第四章:创意设计与实践《科学》第十章:现代科技与未来生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确保了科学性和系统性,与课程目标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校虚拟现实课程设计

高校虚拟现实课程设计

高校虚拟现实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2. 掌握虚拟现实设备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及其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技巧。

3. 理解虚拟现实技术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虚拟现实设备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虚拟现实项目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在虚拟现实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效率。

3. 培养学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跨学科综合应用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敢于尝试、勇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伦理素养,遵循虚拟现实技术的道德规范,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本课程结合高校虚拟现实课程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及学科背景,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为我国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道德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程-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案例2. 虚拟现实设备与操作- 常见虚拟现实设备及其特性- 虚拟现实设备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虚拟现实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维护3. 虚拟现实技术原理- 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构成- 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技术原理- 虚拟现实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原理4. 虚拟现实项目设计与开发- 虚拟现实项目设计流程与方法- 跨学科虚拟现实项目案例分析- 虚拟现实项目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5. 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趋势与伦理规范- 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虚拟现实技术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知识、实践技能和伦理规范。

《VR虚拟仿真项目实战》课程标准

《VR虚拟仿真项目实战》课程标准

《VR虚拟仿真项目实战》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VR虚拟仿真技术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的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项目中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任务。

3.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通过实践训练,使其能够独立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4.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进行项目计划、进度控制和资源管理。

二、课程内容1.VR虚拟仿真技术基础知识: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了解主流VR设备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VR虚拟仿真项目管理:介绍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习项目计划、进度控制和资源管理等技能,了解项目管理在VR开发中的实际应用。

3.VR虚拟仿真项目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开发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虚拟仿真项目的开发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VR虚拟仿真项目展示与评估:学生需独立开发并完成一个VR虚拟仿真项目,并进行展示与评估,提升学生的项目管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授课和讲解,向学生传授VR虚拟仿真技术的基本知识和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2.实践操作:安排实际项目案例,让学生亲自参与项目的开发和管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项目实训:安排实际项目实训,让学生在虚拟仿真项目的实践中独立完成一次完整的开发过程,并进行展示与评估。

四、教学评价1.课程考核:将学生的课堂表现、项目实训成果和综合能力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相应的成绩。

2.项目评估: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反馈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提升。

3.参与度评价: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以上为《VR虚拟仿真项目实战》课程标准,该标准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VR虚拟仿真项目开发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并通过项目实训和评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成为具备实际项目开发能力的VR虚拟仿真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适应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2、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1、虚拟现实给用户提供了一个趋于人性化的虚拟信息空间,该技术改变了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枯燥、生硬和被动的现状,它使人们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解放出来,这种形式是传统的表现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信息交流平台,作为动漫专业学生来说,对于提升作品表现力,有很直观的效果及作用。

2、学时计划:64课时(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在表现现实效果上的以下5大优点,很有利于学生设计的良好展示效果,开设这门课程。

1,沉浸性使VR所创造的虚拟环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相信在虚拟环境中人也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它可以自始自的发挥作用,就像真正的客观世界一样。

2、交互性是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如同在真实环境中一样与虚拟环境的任务、事物发生交互的主体,虚拟对象是交互的客体,主体各客体之间的交互是全方位的。

3、构想性是学生沉浸在多维信息空间中,依靠自己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全方位获取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解答,形成新的概念。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习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Unity3D进行搭建场景,掌握虚拟现实技术在模拟现实中的,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动作性以及自主性上面的优势作用来更好的实现设计效果展示,能独立完成并掌握虚拟现实课程中所要求的各个知识点。

(二)具体目标知识目标: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最为强大的人机交互技术,一直是信息领域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热点方向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系统组成及应用领域.使用photoshop,3D coat进行模型贴图的有效处理,分UV 。

通过使用unity引擎结合3DMAX,3Dcoat,Photoshop,Silo软件制作出小型建筑漫游项目,进行熟悉虚拟现实技术,包括,该技术是一种使用数学的算法将二维或三维图形转化为计算机显示器栅格形式的科学,它结合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交互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的一项综合模拟现实视觉体验效果的新型空间效果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1、掌握虚拟现实场景的制作原理和创建方法。

2、在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典型实例贯穿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逐步地了解、认识、掌握虚拟现实技术,最终达到运用虚拟现实VR开发工具Unity3D制作三维交互的,效果逼真的虚拟现实场景的能力。

3、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在展示,预测,体验,训练等方面的运用。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资源素材整理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项目过程中遇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思维能力。

素质目标:1、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品位。

3、注重树立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思维的培养。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三维空间掌控处理能力。

5、使学生有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三、内容标准(一)教学目标:详见下表(三)考核评价:平时考勤+项目考察考核方式:最终考察为主,平时实践操作为辅。

(四)知识与技能要点:如下列出第一章 Unity界面与资源系统基础入门[教学目的要求]:创建一个基本场景。

[主要知识点]:(1)Unity3D界面操作:界面布局、工具栏和菜单栏操作,项目、检视、游戏场景视图操作;界面与资源系统。

(2)Unity3D几何图形构建与应用。

[技能要点]:(1)Unity3D Camera组件应用,Light组件应用。

(2)Unity3D动态地形构建引用;音效系统应用。

(3)Unity3D UGUI界面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Unity3D地形系统的熟练运用。

第二章 Unity场景搭建[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模型还有贴图的优化,提升最终运行性能。

[主要知识点]:(1)Unity游戏个体组件概念、如何对游戏个体添加/删除组件;Unity场景搭建;(2)Unity中光源、摄像机、粒子系统、天空盒等基本元素的概念设计;(3)Unity的地形编辑器详解;[技能要点]:(1)Unity中光源、摄像机。

(2)天空盒,创建角色动画,地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Unity脚本的基本概念:角色控制器、雾效、水效、音效的使用。

第三章 Unity3D组件,控件,字体,纹理,声音[教学目的要求]:制作场景交互,视觉特效。

[主要知识点]:Unity物理引擎系统。

(1)Unity3D UI开发,NGUI与UGUI:利用NGUI和UGUI制作控件、MVC架构学习、学习事件回调机制。

(2)Unity Editor空间工具制作。

[技能要点]:Unity物理引擎的概念:刚体概念、碰撞体概念、布料概念、关节概念、力场概念。

(1)游戏基本物理学、3D游戏物理概念,3D游戏中碰撞检测概念;。

(2)默认的Asset Store中下载的资源存在,AppData/Roaming/Unity/AssetStore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Unity物理引擎的使用:刚体和碰撞体使用、布料用法、关节力学用法、力场创建和使用。

第四章 Unity3D的树型系统[教学目的要求]:完善整体的场景漫游在地形以及植被还有道具上的丰富。

[主要知识点]:天气,光线控制的实现。

(1)树的生长规律及树型类型及审美外观造型设计。

(2)树叶跟树干材质的制作。

[技能要点]:增加树型造型视觉上的效果冲击力。

(1)水源瀑布的添加调整。

(2)Unity插件资源的获取。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模型及贴图还有灯光渲染的LOD优化。

第五章 Unity3D进行工程打包输出可执行文件[教学目的要求]:可进行场景在PC上的客户端运行漫游场景浏览。

[主要知识点]:对环境,灯光,音效,交互进行进一步调整。

(1)整体项目场景流程机制的,情节,梳理逻辑、(2)对场景和LOGO 的大局观把握。

[技能要点]:丰富场景物件模型效果。

(1)测试并进行修改美工及程序,进行细节功能添加。

(2)贴图模型的打包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Unity3D 引擎对各种贴图,模型,声音,动作,特效格式的支持及导入导出要求。

第六章 Unity动画/粒子系统[教学目的要求]:Shuriken粒子系统,Unity的Mecanim的动画系统概念。

[主要知识点]:粒子系统编辑界面和控制板、粒子系统参数讲解、粒子系统实例分析;(1)Shuriken粒子系统;Shuriken粒子概念;(2)Unity的Mecanim的动画系统与资源的配合、人形角色动画。

[技能要点]:Unity中的UI系统之UGUI入门学习。

(1)使用UI控制模型的旋转。

(2)学习按钮组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创建操作菜单,完成整体场景的打包输出可执行漫游程序。

第七章 Unity3D在各类虚拟现实中的运用[教学目的要求]: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主要知识点]:虚拟现实技术在感知及视觉方面的成熟运用。

(1)感知研究领域(2)人机交互界面。

[技能要点]:使用Unity来进行智能虚拟环境的模拟。

(1)虚拟现实技术选择使用的不同引擎的优缺点对比及选择。

(2)了解并尝试进行复杂场景的快速绘制及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的搭建技术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目前市面上主流虚拟现实引擎的功能效果对比了解。

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教学做一体化,最大化的结合市场需求,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在各领域专业,如广告、影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多媒体制作、游戏、辅助教学以及工程可视化等方面的运用及前景,可以有更清晰的选择发展方向。

本课程所有学时在专业实训室中完成,实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每学完一个案例都进行核心技能实训,使学生可以更好在国内目前发展良好的建筑效果图,建筑漫游制作中有更好的学习掌握效率。

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素材的收集,及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不同的优质网上资源来快速有效的掌握虚拟现实技术,并且通过互联网更好的深化本课程在各个技能知识节点上的再深入研究,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强的项目开发能力,更良好全面的掌握虚拟现实这门综合性很高的技术。

(二)考核评价建议考核方式:最终考察为主,平时实践操作为辅。

评价内容:1、对于Unity3D引擎在模型、贴图、灯光、摄像机、地形、树、水、特效、声音、动画、GUI等功能掌握情况程度。

2、学生在模型制作、贴图绘制、素材处理、地形设计、场景功能处理、空间设计、整体审美意识上的处理效果跟掌握情况能力。

评价标准:1、学生搭建场景漫游项目各项造型审美表现处理效果掌握能力 35%2、对建模软件、贴图软件、引擎软件的运用及整体结合表现等方面的应用掌握情况 35%3、考勤与学习态度 30%(三)教材编写建议1、指导书:《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高校中的应用》梁华勇《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孙倩娜2、主要参考材料《虚拟现在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展望》《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绘图板,专业图形工作站(4核2.6g主频CPU,16G内存,500G以上硬盘,FHD 显示器,独立显卡,Win7 64位操作系统,安装设计软件Unity3D、3D max、Photoshop、3D coat、Silo等)(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纸质教材有:《Unity3D圣典中文手册》游戏蛮牛虚拟现实系列视频教学实例。

案例教学样片:蛮牛网,英宝通Unity3D公开课网络资源:植物模型,地形高度图,道具模型,建筑模型,人物模型等。

结合专业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实训五、其它说明本课程标准适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