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近年荔枝采后处理的一些新尝试
采后荔枝果实安全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采后荔枝果实安全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摘要:荔枝果实凭借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等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果实在采后贮藏与运输过程中极易出现病原菌感染、褐变、腐败等现象,导致荔枝果实的品质显著下降。
当前常用的物理保鲜法、人工合成化学杀菌剂处理等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存在着成本高、出现化学残留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积极探索使用可生物降解、无毒害且不会污染环境的新型安全保鲜技术备受关注。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采后荔枝果实品质劣变的原因,后重点综述了采后荔枝果实安全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以期能够为保证荔枝果实采后品质,延长其贮藏期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荔枝果实;品质;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引言荔枝也被称为荔支,是原产于我国南部的一种亚热带水果,具有果实产量高、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与菠萝、香蕉、龙眼等合称“南国四大果品”。
荔枝味甘性温,具有开胃益脾、补脑健身、增加食欲、止腹泻等功效。
受到荔枝特殊果实结构的影响,再加上荔枝果实成熟期温度较高,采收之后极易受到病原菌侵染与果皮褐变,进而导致果实品质显著下降,既不利于果实采后贮藏与运输,又无法保持其良好的食用价值与商业价值。
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由于荔枝贮运不当造成的损失高于20%。
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保鲜技术对于延长采后荔枝果实货架期、提高果实品质、保持其食用价值与商业价值等具有重要意义。
1采后荔枝果实品质劣变的原因分析1.1病原菌侵染荔枝多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成熟,这一阶段病原菌较多且活性比较强。
再加上荔枝果实较甜、营养价值较高,因此极易遭受病原菌的侵染。
众多研究表明,病原菌侵染是导致果实品质劣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引起荔枝果实采后品质劣变的病原菌包括酸腐菌、炭疽病菌、荔枝霜疫霉菌等。
其中以荔枝炭疽病菌、霜疫病最为严峻,这两种病害均潜伏在果皮表面,有时也会从伤口、虫孔等位置处侵入进而对荔枝果实遭受一定的伤害。
另外,部分细菌、酵母菌等也会繁殖于果皮表面,后逐渐深入到果实当中,进而导致果肉变酸甚至腐烂。
逐渐成熟市场中的荔枝运输创新

逐渐成熟市场中的荔枝运输创新荔枝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果,尤其在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广东地区。
它的外皮呈现出独特的红色,果肉甜而多汁,口感鲜美。
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荔枝已经成为了人们夏季水果摄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过去,荔枝的运输一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由于荔枝外皮薄而娇嫩,果实易碰撞和受损,因此其保鲜期相对较短,并且只能在相对较短的距离内运输。
这给荔枝产业带来了很大的限制,使得荔枝只能在其产地附近销售,而无法进入更远的市场。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出,荔枝运输的困境得以克服。
首先,冷链运输技术的引进使得荔枝的远程运输成为可能。
冷链运输技术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可以延长荔枝的保鲜期,并确保其品质不受损。
这种技术使得荔枝可以远程运输到全国甚至全球的市场,大大拓展了荔枝的销售范围。
其次,包装创新也为荔枝运输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传统的纸盒包装在保护荔枝方面效果有限,容易让果实受挤压而损坏。
而现在,一种新的包装材料——泡沫网袋被广泛应用于荔枝运输中。
泡沫网袋具有很好的缓冲性能,可以有效减少果实受挤压的程度,降低果实的损坏率。
此外,泡沫网袋还可以通过其透明的特性,充分展示荔枝的外观,吸引消费者的购买。
再次,物流公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它们不断创新,以提高荔枝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物流公司与农民直接合作,提供专业的运输服务,确保荔枝在采摘后迅速运输到全国各地。
同时,物流公司还与农户合作,共同提高荔枝的质量。
他们在运输过程中使用最新的仓储设备和技术,确保荔枝的安全和新鲜。
最后,市场需求的增加也推动了荔枝运输创新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荔枝的营养价值和美味口感,因此对它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促使农民和物流公司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而言之,随着冷链运输技术的引进、包装创新、物流公司的不断努力,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荔枝运输在逐渐成熟的市场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荔枝的保鲜期和品质,也推动了荔枝的远程销售和市场拓展。
荔枝资源开发总结

荔枝资源开发总结1. 引言荔枝是一种热带水果,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荔枝资源开发是指对荔枝果实的利用研究和开发,以提高其经济和营养价值。
本文将对荔枝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2. 荔枝资源开发方法2.1 传统加工方法传统的荔枝资源开发方法主要包括酿造荔枝酒、制作荔枝干等。
酿造荔枝酒是将荔枝果实经过发酵和蒸馏等工艺制成酒精饮料。
制作荔枝干是将新鲜的荔枝果实去皮、去籽,经过烘干制成干果。
2.2 现代技术开发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技术在荔枝资源开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现代技术开发方法包括荔枝果汁的提取和加工、荔枝果脯的制作、荔枝果酱的研发等。
荔枝果汁的提取和加工是指将荔枝果实榨汁,并通过加热、杀菌等工艺将其加工成浓缩汁、饮料或果汁冻等。
荔枝果脯的制作是将荔枝果实经过脱水、糖渍等工艺处理,制作成口感独特的果脯产品。
荔枝果酱的研发则是通过将荔枝果实经过煮熟和糖化等工艺制成果酱,用于面包、饼干等食品的制作。
3. 荔枝资源开发的经济价值荔枝资源开发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一方面,荔枝作为一种美味的水果,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和价值。
荔枝酒、荔枝干等加工产品也是人们喜爱的零食和礼品。
另一方面,荔枝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B等,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荔枝资源开发不仅可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4. 荔枝资源开发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荔枝资源开发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荔枝的储存和运输技术仍然有待改进,以确保荔枝果实的新鲜度和质量。
其次,荔枝资源开发过程中,对荔枝果实的采购、加工和销售渠道的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未来,荔枝资源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首先,开展荔枝的深加工研究,研制出更多高附加值、具有创新特色的荔枝产品。
其次,加强荔枝品质的改良和提升,提高荔枝的口感、营养价值和品牌影响力。
此外,加强荔枝资源的保护和研究,推动可持续发展。
荔枝的采后处理及贮藏

( 1 984年 )
报道
,
罐头 荔枝 肉粉红
、
色 变 色 中 的 红 色 素 是 含有 蛋 白 质
果 胶 及 ) 0 0
。
酶 的 酶 促 反 应 引 起的 变 反 应有 关
。
。
此 外 真菌 繁殖 也 与 褐
锡
、
镁 和 铁 的络 合物 ( 分 子量 2 0
,
。
有研 究表 明
。
此 络 合 物 中还 含有无 色 花 青素
197。 年
现
。
,
新鲜 荔 枝在
1
5%
的 脱 氢 乙 酸 钠 水 溶液
,
) 发 现 在 罐 头荔 枝 肉 中形 成
Rf值
中浸
分钟
,
,
然后 敞 开 置 放
0 天 后 好 果率 1 s i
n
的 粉 红 色 素 有一 个 花 青素 的
这 可 能是
为4 3 %
0 % 而 未 处理 的 仅 1
。
。
昌h
报道 荔
。
M u ke
r
歹e
e
( 1 9 5 7年 ) 报 道
,
荔 枝 用 有薄 纸
,
、
等( 氯酸 钠 浸
3
年 分钟
,
发现
,
荔 枝用 2
,
% 的 次
脱脂 棉 的 聚 乙 烯 塑 料 袋 包 装 保持
4 周
。
其 自然 色泽可
,
后 用 有孔 袋 包 装
。
在 常温
.
下 贮 存 期 可 延长 2 天
荔枝 涂 以 含 0 2 5 %联
荔 枝 的 采 后 处 理 及 贮 藏
荔枝的采后管理措施及保鲜关键技术

荔枝的采后管理措施及保鲜关键技术一、荔枝的采后管理措施从措施种类上看,荔枝采后管理的措施一般分为三大类,包括施肥灌溉、树形修剪和病虫防控。
1、采收后荔枝树的施肥灌溉:荔枝采果后,需要及时施肥灌溉以补充营养、培养健壮的秋梢。
(1)施肥和灌溉时间:采后施促梢肥,一般需要在采果后十天内完成。
可以一次性施完,也可以分二次施。
每次施肥前都需要灌溉,每七天左右没有降雨也需要灌溉一次。
(2)施肥量和灌溉量:秋梢期的施肥量应占全年总施肥量的60%。
按挂果100斤计算,每株树整个梢期的施肥量一般为15-15-15的复合肥1.7公斤,外加1公斤尿素和0.5公斤硫酸钾,以此类推。
灌溉时,树冠直径为4米的树,每株树每次灌溉150-200升水;树冠直径为5米的树,每株树每次灌溉250-300升水。
(3)喷施叶面肥:在荔枝秋梢转绿时,可将磷酸二氢钾稀释500-1000倍,喷施叶面,既可补充营养,也可加快叶片老熟。
2、荔枝采收后的树形修剪:采后修剪培养高光效树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控制行株距。
平地和缓坡地的行株距一般为6×7米或6×8米,每亩种15株树左右。
山地每亩可以种20株树左右,行株距一般为5×6米或6×6米。
栽植密度过大的果园,需要间伐。
二是把握修剪时间。
采后修剪一般需在施促梢肥后的5天之内完成。
三是控制分枝数量。
先在主干的主枝中选2-3条粗壮健康的保留,然后在每条主干的侧枝中选2-3条保留,接着在每枝侧枝的分枝中再保留2-3条,以此类推。
无叶骨干枝侧枝的分级数最好控制在5-6级,最多不超过7级。
四是去除直立枝,保留斜长和平长枝条。
去除开张角小于45°的直立枝,保留开张角大于60°的平长和斜长枝条。
修剪后,每株树的结果母枝数量应控制在1000条以内,树冠高度控制在4米左右,叶绿层厚度达1-1.2米。
3、采收后荔枝树的病虫防控:荔枝长新梢的时候,容易受到病虫侵害。
荔枝采摘前后的管理工作要点

荔枝采摘前后的管理工作要点灵山荔枝的成熟期为7月-8月,品质极佳的灵山荔枝果肉细嫩脆爽,入口清香,香气扑鼻。
为了保证灵山荔枝良好的品质,要做好采摘前后的管理工作,如果管理不到位会影响来年的产量,村宝小编和您分享。
一般来说,荔枝在采摘前基本是雨水季节,在果实颜色变深期间,连续高温下雨的话,果树容易患霜疫霉病和炭疽病。
这两种病都是由真菌感染所致,而且有一定年龄的果树,更容易患两种病,需要及时防治。
如果在采果前不幸感染,患霜疫霉病可选择有含800倍液的可湿性粉剂等进行叶面喷雾,采果后感染,就选择液体低毒杀菌剂进行浸果1min-5min,在沥干后用薄膜袋密封起来。
患炭疽病采果前可选择500-1000倍可湿性粉剂喷施在嫩芽组织或果树伤口处;采果后感染,可以选择液体低毒杀菌剂进行浸果1min-5min,滤干后分别包装。
在采收前,荔枝也很容易受到蒂蛀虫危害,会造成虫粪果,大大降低果实价值,并造成大量落果,所以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和采摘前,需要及时做灭虫工作,可以选用一些乳油灭虫剂进行防治。
最后要适时采收,可减少落果,保正质量,增加果实的耐贮力,也有利于采果树势的恢复。
以上为灵山荔枝采摘前的管理工作,等荔枝全部成熟,采摘后,荔枝林就会变成一片狼藉的果园和挂满残果、残枝的荔枝树。
这些荔枝树如果不加以管理,很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
荔枝全部采摘完后,要进行清理果园,把采摘时掉落的残枝,树叶,残果集中处理掉,以免导致果树生病和患虫。
夏季也是病虫害多发的季节,可以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或者适当喷施叶面肥也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荔枝采摘后,果树已经消耗掉大部分营养,所以急需补充营养,可以在15天后施肥,根据树体对营养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施肥时肥料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都可以,有条件的农民朋友还可以选择腐熟的农家肥,来为荔枝树补充充足的养分,能够促进荔枝树来年的花芽分化,从而结出更多的果实。
施肥时还要根据果树对养分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复合肥,尿素等肥料进行合理的施肥。
防止荔枝果皮褐变的技术方法

防止荔枝果皮褐变的技术方法荔枝是最难以保鲜贮藏的水果之一,采后很快发生褐变、质变和腐变,其中防止果皮褐变是难中之难,也是荔枝保鲜贮藏的关键所在。
目前普遍应用硫处理方法防止荔枝果皮褐变。
就目前的技术手段而言,采后的荔枝经硫处理后,其果皮不容易变褐,但会出现果实变软,果皮颜色被漂白、红色消失,结构被破坏,易破裂,果肉变成哑白色,有些还会带有硫味。
目前普遍应用荔枝硫处理各种技术方法进行荔枝的保鲜贮藏,但同时也发现对荔枝品质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如利用燃烧硫磺产生二氧化硫熏蒸果实,不仅会伤害果实、腐蚀设备材料,还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利用含有二氧化硫的亚硫酸盐溶液浸果,保鲜贮藏效果不佳;利用一些能够释放二氧化硫的释放剂缓慢释放二氧化硫熏蒸果实,虽然效果不大理想,存在的缺陷多,可是改进的空间很大[1]。
几年来,我们对此技术方法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现将防止荔枝果皮褐变的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1 关键技术利用二氧化硫释放剂释放二氧化硫熏蒸荔枝果实,如果措施得当,可明显有效防止荔枝果皮褐变,还可以长时间保持荔枝果皮天然鲜红色。
1.1 包装利用二氧化硫释放剂释放二氧化硫熏蒸荔枝果皮防止其褐变,其内外包装必须同时具有适度的通透性,以利于包装袋内的气体流动。
各种塑料保鲜薄膜包装袋通透性能差,用塑料保鲜薄膜包装袋贮藏荔枝,释放剂释放的二氧化硫在袋内流动不顺畅,容易积聚在靠近释放剂的部位而造成二氧化硫浓度偏大,致使果实被漂白,而距离释放剂较远的部位二氧化硫含量极少,对果实熏蒸没有作用,或仅造成果实漂白不完全。
因此,建议应用珠海市斗门禄康果菜保鲜研究所发明的、具有良好通透性能的专利产品果蔬保鲜袋(专利号:ZL03113758.X)贮藏荔枝,透湿透气性能好、膜壁不凝结水,不仅可以使其果皮免于褐变、长时间保持鲜果般的鲜红色,还可大幅度延长荔枝的贮藏期。
1.2 二氧化硫释放剂的剂量及使用方法研究表明,保鲜剂中二氧化硫释放剂的剂量不包括杀菌防腐的用量。
荔枝加工方法

荔枝加工方法
荔枝是一种热带水果,具有特殊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为了延长荔枝的保质期和提高其食用价值,可以采用多种加工方法进行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荔枝加工方法:
1. 荔枝干:将新鲜的荔枝剥皮去核,然后晾晒或烘干,制成荔枝干。
荔枝干具有浓郁的荔枝香味,口感柔软,可以作为零食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烹饪或烘焙。
2. 荔枝蜜饯:将新鲜的荔枝去皮去核,加入适量的糖浸泡一段时间,制成荔枝蜜饯。
荔枝蜜饯具有浓郁的果味和甜味,口感柔软,可以作为甜点、饼干或面包的馅料,增加食物的口感和口味。
3. 荔枝果酱:将新鲜的荔枝剥皮去核,加入适量的糖和柠檬汁,慢炖煮至浓稠,制成荔枝果酱。
荔枝果酱具有浓郁的果香和酸甜味,可以涂抹在面包、饼干或酸奶上食用,也可以作为烘焙食品的配料。
4. 荔枝罐头:将新鲜的荔枝去皮去核,加入适量的糖水,经过高温处理后装入罐头中,制成荔枝罐头。
荔枝罐头保持了荔枝的原汁原味,并且具有较长的保质期,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制作各种甜点或饮品。
此外,还可以将荔枝制成荔枝汁、荔枝酒或荔枝冰淇淋等产品。
无论采用哪种加工方法,都能够使荔枝的风味和营养得到充分发挥,丰富了荔枝的食用方式,提
高了其市场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Fruit News Vol.29No.08.2012世界果业国内外近年荔枝采后处理的一些新尝试□陈维江诗雅付欣雨黄旭明Lima等研究表明,在室温(25.1±1.5℃,69.3%UR)下用打孔的聚乙烯薄膜包装保存荔枝果实6天,能有效减少果重损失、果皮褐变和保持果皮花青素含量。
泰国学者Chakraborty等研究发现,在波纹状纤维板盒子中用穿孔的聚丙烯袋和棕色的包装袋盛装的荔枝果实,在室温条件下,大部分能保持可销售性达8天,而冷藏(7~8℃)则可达16天。
用穿孔的聚丙烯袋包裹荔枝果实,再用牛皮纸和牛油纸包装保存在波纹状纤维板盒子中,在4℃条件下保持可观的销售性高达30天,表明了荔枝的采后保鲜基于温度和包装,而不是化学试剂,因为荔枝是敏感的果实,不能忍受化学处理。
南非的Hanekom等研究表明,气调包装(17%O2+6%CO2)能够防止荔枝果实腐烂及减少果皮褐变。
Reuck等发现,不同品种气调保鲜效果不同,“McLean's Red”比“Mauritius”(大造)荔枝更适合用气调保鲜,可以防止果实风味的损失及保持较可观的果皮颜色。
Rajak D.等研究发现,荔枝果实经过亚硫酸处理后,用穿孔聚乙烯袋包装,贮藏在14℃的环境中具有高达21天的货架期。
泰国的Somboonkaew和Terry比较众多包装膜后发现,PropaFreshTM PFAM是保持荔枝果实生理和生物化学性能最理想的包装膜。
林宝凤等研究了在常温条件下,壳聚糖涂膜对贮藏荔枝的呼吸和品质的影响,发现壳聚糖涂膜会在荔枝表皮上形成一种双层膜,一层较均匀而密集,另一层较粗糙疏松。
这种膜能抑制荔枝呼吸,减少水分散失,降低贮存过程中因呼吸作用而产生的热量。
用壳聚糖涂膜处理的能比对照延长5天贮藏时间。
Reuck等也研究发现,使用壳聚糖加气调包装能有效防止果实腐烂和褐变及保持果皮颜色。
他们还发现,使用1-MCP结合气调包装能延长“McLean's Red”荔枝果实的贮藏寿命高达21天。
巴西学者探索了用乙烯和1-MCP处理荔枝,观察其生理生化的变化。
这两种处理之间,乙烯的产生量、呼吸率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在贮存期间,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但处理间的差异不大。
PPO的活性增大。
他们认为荔枝表皮的褐变与其重量的减少和PPO活性的增大有关。
但乙烯和1-MCP处理都不能阻止荔枝果实的褐变。
英国Somboonkaew和Terry研究不同的蒸汽压亏损(VPD)对进口荔枝果实生理和生物化学品质的影响,发现在13℃和0.274kPa VPD的贮藏条件下,荔枝果实的呼吸速率和重量损耗都比较大,而在5℃、0或0.042kPaVPD的条件下,果肉中的糖和有机酸含量及果皮中的花青素都得到较好的保持。
Aquino Bolanos等对于最少加工(minimum processed)的荔枝果实(去皮和真空包装)在不同的贮藏温度和时间下的品质保存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在2℃、5℃、10℃下贮藏18天,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pH值几乎没有变化。
贮藏在2℃的果实表现出与新鲜果实相似的特性,而5℃、10℃下的果实则发出难闻的气味,从而降低了外观品质。
巴西学者Aguila等研究了不同的水预冷温度和时间对“B3”荔枝果实冷藏品质的影响,利用不同的冷却温度(2.5℃、6℃、8℃、10℃)以及不同的冷却时间(5、7、10、20分钟)进行了不同的组合处理。
结果表明,与未经过预冷的果实相比,水预冷处理减少了果皮褐变率和果皮的明亮度,但增加了果实腐烂率。
Neog和Saikia把采后的荔枝果实处理后放在透明穿孔的低密度聚乙烯袋中,结果发现,用0.6%的偏亚硫酸氢钠溶液预冷(10℃)10分钟和空气干燥后用2%HCl浸泡5分钟的果实在贮藏9天后表现出最小程度的果皮褐变,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增加货架期达9天。
Souza等则研究了热处理对荔枝果皮颜色的影响,发现在45℃的热水中浸泡5分钟和10分钟相对于没浸泡和浸泡15、20和25分钟的荔枝果实,在果实色泽保持以及酶活性的降低上有最好的效果。
巴西学者Hojo发现,先用52℃的热水处理1分钟,再将荔枝在1%的盐酸溶液中冷却,能较好保持荔枝“Bengal”的颜色两天,但在其表面还有20%的褐变。
国内学者段学武等研究了低氧和高氧的空气环境对荔枝果实酶促褐变的影响。
将荔枝果实置于空气中作为对照,其他的置于28℃、90%~95%的相对湿度下分别含5%和60%氧气的环境中6天。
结果表明,在5%和60%氧气的空气环境下明显延缓了果皮褐变及减少腐烂,果皮褐变的抑制与高含量的花青素、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花青素酶活性的降低以及低膜透性有关;低氧及高氧的环境活化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相比之下,5%的氧气浓度更能抑制果皮褐变以及延长采收后荔枝果实的货架期。
在微生物保鲜方面,墨西哥的Martcnez-Castellanos等以荔枝品种Brewster为试验材料,发现用植物乳杆菌处理后,其表皮花青苷保持较好,色素含量相对比对照高很多,颜色的退减缓慢,果实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提高。
在采后病害控制方面,吴斌等人在47中国果业信息2012年第29卷第8期世界果业研究二氧化氯对采后荔枝病害与品质的影响时发现,5mg/L ClO2溶液能显著抑制荔枝炭疽病孢子的萌发。
80、120mg/L ClO2处理后能显著减慢荔枝采后衰老和果皮褐变,抑制PPO、POD活性,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提高PAL活性和MDA含量。
但其对CO2和C2H4的产生却没有明显的影响。
总体来说,用120mg/LClO2溶液处理对抑制荔枝采后病害及提高果实品质有明显作用。
Kobayashi等研究了臭氧对减少荔枝果皮残留农药毒死蜱的作用,结果发现,臭氧气体和含臭氧的水溶液都能减少荔枝表面农药残余量,其中以臭氧气体处理60分钟最有效。
当荔枝存放在25℃室温6天后,这两种处理对荔枝采后失鲜、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均无显著的影响,但是相对而言,臭氧水处理会降低荔枝的食用风味。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南方果树生理研究室(广州510642)收稿日期:2012-07-16□陈维黄旭明新西兰具有理想的植物生长环境,气候温和,冬季冷凉,周年水资源充足。
地处南半球,其温带园艺作物生产季节与北半球交错,从而回避了与全球多数国家的市场竞争。
这些优越的条件为该国园艺作物生产提供了相对优势。
但新西兰国家小,国内市场有限,园艺产业更依赖出口市场,必须与土地及劳动力更加便宜的国家竞争。
如何赢得这场竞争?最近新西兰马瑟大学(Massey University)Julian Heyes教授、新西兰植物和食品研究所专家Jill Stanley女士及John Palmer博士联名著文介绍了新西兰生产高端园艺产品、提高竞争力的策略。
一、注重品种多样化,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最典型的例子是新西兰猕猴桃产业。
早期培育了“Hayward”(海沃德)绿色品种,当时是全球市场独一无二的新品种,但是由于当初未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导致该品种资源自由扩散,很快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新西兰也很快丧失了对该品种市场的控制。
经过此次教训后,植物和食品研究所展开了新品种培育计划,培育出了世界一流的黄肉猕猴桃品种“Hort16A”,这个品种只有在ZESPRIR International授权下才能在海外种植,并且产品只能贴上“ZE-SPRIR金猕猴桃”的标签上市。
该品种的出口额迅速攀升,2010年达到2.5亿新西兰元。
但该品种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Psa-V))敏感,造成较大损失。
目前业内计划快速高接对溃疡病更不敏感的黄肉猕猴桃品种,以恢复产业,填补市场空缺。
抗病新品种培育计划目前正在实施。
二、依靠新西兰品牌的国际价值新西兰是公认的环境干净、生态完好、诚实信用的国家。
因此,人们都不会怀疑新西兰生产绿色产品的信誉。
新西兰的种植者均深知恪守环境友好农业的重要性。
优越的种植环境和能源高效的海运使得新西兰出口的产品到达消费者的碳足迹比进口国本地生产的产品还低。
这些都构成了新西兰品牌的优势,十分有利于提升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三、采用出口“专制”营销(sin-gle-deskmarketing)体制新西兰猕猴桃产业不受政府干预,产业几乎未得到政府的补贴,这激励了整个产业链追求最大化效益。
例如,新西兰猕猴桃出口采取专制营销体制,由单一公司专营,可以消除国内其他组织或个人对出口权的竞争,使产业效益最大化,ZESPRI为此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苹果产业出口解除管制后,并未建立类似的规则,结果损失巨大。
四、突出果蔬营养和功效成分国际上对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性食物”的需要与日俱增。
而新西兰具有的强紫外光辐照,可提高果蔬许多功能成分的含量。
随着周边亚洲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将更关注食品的保健功效,这为新西兰产品出口提供了新机遇。
五、树立品牌,促进加工产品出口除了名目众多的果蔬鲜产品出口外,新西兰的加工产品出口也迅速提高。
新西兰优质安全的园艺产品享誉全球,其蔬菜加工产品近年出口增长最为迅猛,其葡萄酒品质优越,价格居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猛增,特别是“白沙威浓(Sauvi-gnon blanc)”冠以“新西兰”地理标识,价格高企且畅销。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州510642)收稿日期:2012-04-20修回日期:2012-07-12新西兰提高园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策略□□□□□□□□□□□□□□□□□□□□□□□□□□□□□□□□□□□□□□□□□□□□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