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采后贮藏保鲜技术
荔枝保鲜技术几种方法

低温保鲜是一种有效的荔枝保鲜技术,通过降低温度来延缓荔枝的呼吸作用, 延长荔枝的保质期。
详细描述
低温保鲜技术通常是将荔枝贮藏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如冷库、冰箱等。在低 温下,荔枝的呼吸作用会减缓,从而延长荔枝的保质期。这种技术需要一定的 设备和投资,但可以有效地保持荔枝的新鲜度和口感。
05
气调保鲜技术:通过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氧 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抑制荔
1. 塑料薄膜包装
• 使用透气的塑料薄膜对荔枝进行包装,可以有效 保持水分和防止氧气进入,从而抑制细菌繁殖和 延长保鲜期。
2. 充氮气
• 将荔枝放入充满氮气的环境中,可以降低氧气浓度,从而抑制 荔枝的呼吸作用和细菌繁殖。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延长荔枝的保 鲜期。
3. 充二氧化碳
• 将荔枝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也可以降低氧气浓度 ,从而抑制荔枝的呼吸作用和细菌繁殖。同时,高浓度的 二氧化碳还可以抑制乙烯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延长保鲜期 。
商业贮藏保鲜
气调贮藏
通过调节气体比例,创造一个低 氧环境,以延长荔枝的保存时间
。
冷库贮藏
将荔枝放入冷库中保存,可以延 长保存时间。
真空包装
将荔枝放入真空袋中包装,可以 延长保存时间。
04
低温保鲜技术:通过将荔枝贮藏在低温环 境下,延缓荔枝的呼吸作用
低温保鲜技术:通过将荔枝贮藏在低温环境下,延缓荔枝 的呼吸作用
荔枝保鲜技术几种方 法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荔枝保鲜技术的重要性 • 几种荔枝保鲜技术 • 荔枝保鲜技术的应用 • 低温保鲜技术:通过将荔枝贮藏在低温
环境下,延缓荔枝的呼吸作用 • 气调保鲜技术:通过调节贮藏环境中的
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抑制荔
关于荔枝的贮藏与保鲜

关于荔枝的贮藏与保鲜荔枝是原产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名果,因其果实外观美丽,色泽艳红,肉质鲜嫩多汁,且营养丰富,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由于它成熟于盛夏高温季节,加上果实组织结构特殊,采后生理活动代谢旺盛,在常温自然状态下,1~2天果皮褐变、果肉很快变质腐烂,色、香、味俱失,是最不耐保存的水果之一。
因而让喜欢它的人们只能享受短短时间的美味。
荔枝的保鲜与贮藏难的原因主要在于:1.果实旺盛的呼吸作用。
荔枝在采摘下后仍保持较旺盛的呼吸作用,呼吸强度比一般常见的水果要高2~3倍,呼吸作用强,果实中的养分就消耗的多,导致果实衰败的就越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果皮失水较快。
荔枝的果皮角质层很薄,龟裂片上有许多小裂口,中间是较疏松的海绵组织,因而水分较容易散失,另外荔枝的果皮与果肉在结构上是完全分离的,无任何输导组织相连,当果皮失水时,尽管果肉水分充足,也难于供给果皮,因此果皮迅速失水而产生褐变。
所以平常所看到的现象是,果皮干枯变黑,果肉却仍然保持着饱满充足的水分。
越是在干热的情况下,荔枝保湿就显得越是重要,可以说让荔枝保持充足的湿度就是保鲜。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果皮褐变的内在因素━酶促进褐变。
荔枝果皮内存在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还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包括荔枝果皮的红色色素),在有氧的条件下,这些酶就起到一种生物催化剂的作用,使酚类物质氧化生成了褐色物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内源乙烯的作用。
荔枝果实成熟时果皮产生乙烯,加速褐变,果实衰老加快。
5.病原菌引起的果实腐烂。
●采收前的措施━荔枝在坐果时期易受昆虫侵害,早熟品种的荔枝果实被虫害尤为严重,这也是一般都选择晚熟品种的荔枝来贮存的一个原因。
害虫在蛀食荔枝果实时,形成许多伤口,致使腐病菌乘虚而入,使果实腐烂,因此必须做好荔枝采收前的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果实的完整无损,以利于贮存。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采收时需注意事项━用于贮存的荔枝,采收成熟度以八成熟为宜,此时荔枝果皮基本转红,龟裂纹带嫩绿色或黄绿色,内果皮仍为白色,这时的果实内含物已基本接近最高值,糖酸比为70:1左右。
荔枝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荔枝 为无 呼 吸跃 变期 果 实 , 收 后 。 采 ] 不发生贮藏物的水解作用 , 呼吸作用 以逐渐 利用 可溶性 糖类 为 主 。由于荔枝 采后 的 呼 吸强度 明显 上 升 , 在 采 后 的 1 故 ~4d内 , 呼
基金项 目: 福建 省科技厅重大研究项 目(0 4 0 ) 2 0年第 2 06 期
热 带 农 业 工 程
2 9
荔枝 采后 生 理 及保 鲜 技 术研 究进 展
费 帆 王则金 王雅立 林启训1 . 2
(. 1 福建农林 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福建福 州 3 00 502
2 建省农 副产 品保 鲜技 术开发基 地 .福 福 建福 州 3 00 ) 502
P (和 P P) OD 是 导 致 果 皮 褐 变 的 关 键 酶 。荔枝 贮藏 和 褐 变过 程 中 P O 活 性 的 变 P 化 , 同的研究 者 所 得 的结 果 不 同。林 植 芳 不 等_] 】报道荔枝采后贮放 2d内, 。 酶活性 出现 高峰, 随后果皮发生褐变;a br a 等E Z u em n ]
摘要: 荔枝出 L贸易前景很好 , J 但却因贮藏保鲜问题 , 使远距离运销受到限制。本文 阐述 了荔枝采后 的生 理生化 变化 , 总结 1目前 国内较为常用 的荔枝贮 藏保鲜技术方法 , 『 并对荔枝保鲜技术的研 究方向提 出了建议 。 关键词 : 荔枝 ; 采后生理 ; 保鲜 技术 ; 研究进展
1 荔枝的采后生理
1 1 呼 吸作 用 .
吸强度有明显下降并存在一个谷点, 且各品 种之 间没 有差 异 - 。在一 定 的温 度 范 围 内 , 7 j 贮温越低则果实 的呼吸作用愈低。住常 温 下 , 同荔枝 细 胞 中的呼 吸 作用 的变化 趋 势 不 是一致的, 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下降, 但 当果实大部分变色腐烂时, 呼吸又趋上升, 这 个过程一般持续 5 。通过适 当的低温 可 ~6 d 控制果实的呼吸作用 , 但当果实 由低温转到 常温时, 呼吸会在 6h内达到最高值 , 且随贮 藏时问的延长 , 这个高峰值也会变大_ 。 7 ] 12 乙烯释 放 . 荔 枝属无跃 变型果实 , 果实成熟不必通过 乙烯产生来启动_。荔枝采后贮藏过程 中乙 8 ] 烯 释放量很低 L , 9 在果 实成 熟过 程 中, J 乙烯 可 能也只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起作用[ 。采用乙 1 ( ) ] 烯 合成 抑制 剂 C c 和赤霉 素合 成抑 制剂 ol 。 处理 可 以延 长荔枝采后贮放 时问 , 乙烯产 但对 生没有显著影响口. 1 】 。采用乙烯受体抑制剂 1 MC 处理对荔枝果实的乙烯 释放无显 著影 P 响 , 不能延 缓果 皮褐 变 , 表 明荔枝 果 皮褐 且 这 变是一个 对乙烯不敏感的生理过程 _ J 。 13 酶 活性 的变化 .
荔枝低温贮藏保鲜实用技术

荔枝低温贮藏保鲜实用技术
本文介绍了荔枝低温贮藏保鲜实用技术,包括自然低温贮藏、低温冷藏、及低温气调等方法。
1、低温贮藏法
(1)自然低温贮藏法
荔枝成熟时采收,当天用52℃、500ppm苯莱特热溶液浸果2分钟,沥干药水,放入硬塑料盒中,每盒10~15粒,再盖上0.01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可在自然低温下贮7天,基本保持色香味不变。
也可将成熟的鲜荔枝用0.5%硫酸铜溶液浸3分钟,然后用有孔聚乙烯袋包装,可在室温下贮藏6天,保持外观鲜红。
(2)低温冷藏法
用2%次氯酸钠浸果3分钟,沥干药水后,将荔枝贮藏于7℃环境中,可保持40天左右,色香味仍好。
2、低温气调法
(1)小袋包装法
荔枝于8成熟时采收,当天用52℃的500ppm苯莱特,1000ppm多菌灵或托布津,或500~1000ppm苯莱特加乙磷铝浸20秒。
沥去药液,晾干后装入聚乙烯塑料小袋或盒中,袋厚0.02~0.04毫米,每袋0.2~0.5公斤,并加入一定量的乙烯吸收剂(高锰酸钾或活性碳)后封口。
置于装载容器中贮运。
在2~4℃下可保鲜45天,在25℃下可保鲜7天。
(2)大袋包装法
按上述小袋包装法进行采收及浸果,沥干稍晾干即选好果装入衬有塑料薄膜袋的果箱或箩筐等容器中,每箱装果15~25公斤,并加入一定的高锰酸钾或活性碳,将薄膜袋基本密封,在3~5℃下可保鲜30天左右。
若袋内气体成分氧为5%,二氧化碳为3%~5%,则可以保鲜30~40天,色香味较好。
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

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荔枝是夏季常见的水果之一,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荔枝的采摘期比较集中,保鲜不易,易腐败,所以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荔枝的采摘及处理荔枝的采摘是在成熟的时候进行的,成熟的荔枝表面颜色呈暗红色,刁皮易剥,果实微微有弹性。
采摘下来的荔枝需要进行处理,把破损和不完整的果实去掉,并且洗净,切断果梗。
二、荔枝的贮藏条件荔枝的贮藏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四个方面。
温度是影响荔枝保鲜的关键因素,太低或太高都无益于荔枝的存储。
荔枝的最适储存温度在4~8℃之间,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保证荔枝不失水。
氧气浓度是维持果实新鲜度的关键,应控制在5%~8%之间。
同时,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荔枝中的脱乙酸代谢,保持口感。
三、荔枝的贮藏方法常规贮藏方法如下:1、冰箱贮藏法。
将荔枝装入透气性好的塑料袋中,在冰箱冷藏箱里贮藏。
2、冰水浴处理法。
将新鲜荔枝浸泡在0~5℃的冰水中,浸泡时间为30~60分钟,之后装入透气性好的塑料袋中贮藏,可延长保鲜期。
3、差异温度贮藏法。
将处理好的荔枝放在温度为5℃的密闭室中保存,4天之后将温度升高到25℃维持一天,使荔枝中的品质和外观更好。
四、荔枝的贮藏注意事项1、荔枝不宜长时间放置在室温环境中,如果不能立即贮藏荔枝,最好将其在半小时内冷却到4℃以下,以维持荔枝的品质和口感。
2、荔枝不能与其他生鲜果蔬混存,以免相互污染,影响食品质量。
3、荔枝送到冷库之前,应尽量减少人工挑选摆放时间,以免影响荔枝表面的完整度。
4、荔枝贮存时应保持透气性,以免过度积气造成荔枝内部变质。
五、荔枝的快速识别方法1、通过外观来判断。
首先,看荔枝的表面是否干净;其次,看荔枝的口感是否有硬块;最后,看荔枝是否有坏果。
2、通过嗅觉来判断。
闻到荔枝的味道,应该是清香而不是发臭的味道。
3、通过在水中漂浮来判断。
将荔枝放入水中,如果荔枝沉入水底,那么荔枝已经不新鲜了,必须要进行处理或丢弃。
荔枝的包装保鲜技术

荔枝的包装保鲜技术荔枝的包装保鲜技术1 荔枝的生理特性荔枝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水果之一,素有“中华之珍果”的美称。
但由于其成熟于盛夏高温季节,加上其结构特殊,代谢旺盛,采后易腐烂变质,果皮易褐变,因而给贮运保鲜带来极大的困难。
1.1 褐变褐变就是荔枝采摘后果皮颜色的改变。
采收后在常温条件下,如果不及时处理,一般在两到三天内,果皮就会变褐,此时,即使果肉还可吃,但它已经失去商品价值。
经过分析了解,我们得出导致褐变的几种主要因素:失水:荔枝在无包装常温条件下,果实失水很快,期初主要是果皮失水。
当果皮失水超过果重的5%,超过果皮的20%,开始褐变,当失水60%~70%,果皮常常完全褐变。
由于失水引起的褐变一般整个果面均匀发生,初期由鲜红转灰暗,随后逐渐加深呈褐色至黑褐色。
果皮失水,一方面导致果皮细胞破坏,细胞内本来按区域分布的酶和它的底物接触反应,导致酶促反应;另一方面改变了细胞组织的PH值,使细胞内的代谢发生紊乱;第三是褐变产物的浓缩。
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果皮出现了褐变。
酶的作用:荔枝褐变主要是酶促褐变。
一般认为多酚氧化酶PPO 是参与荔枝褐变过程的重要酶。
在荔枝的速冻贮藏中,低温抑制了PPO的活性,而使果皮的褐变得到延长。
采后鲜红荔枝果皮中部分厚壁细胞的细胞质有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反应,果皮的POD活性要高于果肉的POD活性。
POD参与催化酚类物质的氧化,使果皮褐变。
乙烯:虽然荔枝果实释放的乙烯量很少,但大部分的乙烯集中于果皮,采用乙处理可以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因此认为乙烯在荔枝果皮的褐变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伤:荔枝果皮的结构特殊,在采前、采收和采后处理过程中很容易引起机械伤,导致果皮褐变。
机械伤引起的果皮褐变一般是局部的,易被病原微生物侵染而引起腐烂。
低温伤害:荔枝如果在不适宜的低温下储藏,很容易导致果皮因低温冷害而出现的“水渍状”褐变。
据研究,荔枝在1摄氏度中贮藏15天,出库后出现冷害症状。
荔枝的贮运保鲜技术

荔枝的贮运保鲜技术荔枝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水果,荔枝的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甜可口,果肉多汁甘甜,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因此现在荔枝的种植面积还是非常大的,在荔枝采收之后,需要运输上市,而在运输的过程中是需要做好保鲜工作。
那么专业人士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荔枝的贮运保鲜方法,下面百度文库就一起来看看吧!1、常温贮运常温贮运是最常用的一种贮运方法,主要是通过防腐剂来达到为荔枝保鲜的作用。
经过防腐处理的荔枝,可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进行保湿,避免荔枝褐变腐烂。
例如使用苯来特和乙磷铝浸果,然后再用体系薄膜进行包装的话,那么在30度左右的温度下可贮藏大约一周左右。
烂果率不会超过10%,能够保证安全运输到目的地,减少损失。
2、加冰降温贮运加冰降温贮运其实也算是属于常温贮运的一种,首先将荔枝进行防腐预冷工作,然后将荔枝晾干,再用聚乙烯袋进行包装。
放在泡沫箱中,并且还要在泡沫箱中加入冰块进行降温,再尽快销往目的地。
大约5天左右,荔枝仍跟刚采摘下来的无两样。
不过箱内容易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容易导致荔枝变味。
而常温贮运如果稍有管理不当的话,那么损失是非常大的,因此大家要多多注意。
3、低温贮运低温贮运就是从控制荔枝果皮褐变方面来进行保鲜的,减少荔枝果实的病理腐烂,保证果实的品质。
荔枝低温贮运的适温应控制在4度左右,不可过低,过低的话容易导致荔枝受到冷害。
例如在一度的环境下,一月左右,果皮开始变褐且变味。
在低温贮运的时候,要注意不可变温,要与气调适当结合。
不过现在还大多都是以低温自发贮藏的方法,也就是使用合适的聚乙烯薄膜小袋包装进行包装贮运。
4、熏硫浸酸处理二氧化硫是很多食品加工行业中使用最多的一种防腐剂,能够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
所以能够用于防止荔枝果皮变褐,达到防腐目的。
首先燃烧适量的硫磺粉,将荔枝熏蒸20分钟左右。
一直到荔枝果皮颜色褪红,逐渐成为亮黄色。
也可以直接释放出高压的二氧化硫进行熏蒸,熏硫处理后,荔枝要放在1度左右的低温中进行贮藏,贮藏时间可长达40-50天左右。
荔枝的采后管理措施及保鲜关键技术

荔枝的采后管理措施及保鲜关键技术一、荔枝的采后管理措施从措施种类上看,荔枝采后管理的措施一般分为三大类,包括施肥灌溉、树形修剪和病虫防控。
1、采收后荔枝树的施肥灌溉:荔枝采果后,需要及时施肥灌溉以补充营养、培养健壮的秋梢。
(1)施肥和灌溉时间:采后施促梢肥,一般需要在采果后十天内完成。
可以一次性施完,也可以分二次施。
每次施肥前都需要灌溉,每七天左右没有降雨也需要灌溉一次。
(2)施肥量和灌溉量:秋梢期的施肥量应占全年总施肥量的60%。
按挂果100斤计算,每株树整个梢期的施肥量一般为15-15-15的复合肥1.7公斤,外加1公斤尿素和0.5公斤硫酸钾,以此类推。
灌溉时,树冠直径为4米的树,每株树每次灌溉150-200升水;树冠直径为5米的树,每株树每次灌溉250-300升水。
(3)喷施叶面肥:在荔枝秋梢转绿时,可将磷酸二氢钾稀释500-1000倍,喷施叶面,既可补充营养,也可加快叶片老熟。
2、荔枝采收后的树形修剪:采后修剪培养高光效树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控制行株距。
平地和缓坡地的行株距一般为6×7米或6×8米,每亩种15株树左右。
山地每亩可以种20株树左右,行株距一般为5×6米或6×6米。
栽植密度过大的果园,需要间伐。
二是把握修剪时间。
采后修剪一般需在施促梢肥后的5天之内完成。
三是控制分枝数量。
先在主干的主枝中选2-3条粗壮健康的保留,然后在每条主干的侧枝中选2-3条保留,接着在每枝侧枝的分枝中再保留2-3条,以此类推。
无叶骨干枝侧枝的分级数最好控制在5-6级,最多不超过7级。
四是去除直立枝,保留斜长和平长枝条。
去除开张角小于45°的直立枝,保留开张角大于60°的平长和斜长枝条。
修剪后,每株树的结果母枝数量应控制在1000条以内,树冠高度控制在4米左右,叶绿层厚度达1-1.2米。
3、采收后荔枝树的病虫防控:荔枝长新梢的时候,容易受到病虫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