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炮制化学成分变化及药理变化研究
大黄炮制化学成分变化及药理变化研究

大黄炮制化学成分变化及药理变化研究【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中药。
中医认为,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主要有通便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功效。
不过,大黄生品与炮制品在功效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临床应用也各有其主要适应症。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大黄炮制品的临床应用特点大黄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中药。
中医认为,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主要有通便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功效。
不过,大黄生品与炮制品在功效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临床应用也各有其主要适应症。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大黄炮制品的临床应用特点。
【炮制】饮片名: 大黄片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饮片性状: 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大小不等。
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散在,残留的外皮呈棕褐色。
横切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状;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质坚实。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炮制作用: 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力强。
饮片名: 酒大黄片炮制方法: 取大黄片,加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每大黄片100kg,用黄酒10kg。
饮片性状: 表面深棕黄色,偶有焦斑。
微有酒气。
炮制作用: 酒炒大黄其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以清上焦实热为主。
饮片名: 醋大黄片炮制方法: 取大黄片,用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国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每大黄片100kg,用米醋15kg。
饮片性状: 表面深棕黄色,微有醋气。
炮制作用: 醋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主。
大学医学毕业论文 大黄炮制工艺及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进展 - 副本

大黄炮制工艺及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进展学生姓名班级专业名称化学制药技术系部名称制药工程系指导教师提交日期答辩日期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12 月摘要大黄为攻下药, 生者泻下力猛, 炮制后使之缓泻或不泻,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 含量约为1% ~ 5%。
临床应用时, 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采取适当的炮制方法, 以达到引药归经, 改变或缓和药性,扩展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减弱药物毒副作用等目的。
大黄经酒炒、醋炒、酒炖、炒炭等方法炮制后,泻下作用缓和;酒炖大黄不仅胃肠道不良反应减少,而且保持了较好的解热、抑菌、消炎、止血、免疫和活血祛瘀等作用。
本文通过对大黄不同化学成分的研究,分析其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照。
关键词中药炮制技术大黄药理作用目录前言 (4)§1中药炮制的概述 (4)1.1炮制对中药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5)1.2炮制对中药中苷类成分的影响 (5)1.3炮制对中药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7)1.4炮制对中药中多糖类成分的影响 (8)1.5炮制对中药中鞣质类成分的影响 (9)1.6炮制对中药中蛋白质、氨基酸类成分的影响 (9)1.7炮制对中药中有机酸类成分的影响 (10)§2大黄的概述 (10)§3大黄的炮制工艺 (11)§4 炮制作用 (12)§5 质量标准 (14)§6 炮制对大黄药效学的影响 (14)§7 结语 (16)参考资料 (17)致谢 (20)绪论大黄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中药。
中医认为,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主要有通便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功效。
不过,大黄生品与炮制品在功效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临床应用也各有其主要适应症。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大黄炮制品的临床应用特点大黄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中药。
中医认为,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主要有通便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功效。
浅析大黄炮制前后的药理变化

6 .强心作 用 : 料表 明 大量 的 女贞 子 (0 以上 ) 使冠 状 动 .1 2 有资 3g 可 脉 的血流 量增 加 , 因齐墩 果酸 有强 心 利尿 的作 用 。 0%的女贞 子 10 水 煎浸液 能使 离兔 心冠 脉血 流量 增加 ,但 同 时抑 制心 肌收 缩力 , 对心率影响不明显。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用女贞子 20 , 5 g兑 水 煎 至 90 L 口服每 次 3 m , 日 3 。治疗 心律 失 常 4 , 0m , 0 L每 次 3例 显效 1 例 , 9 有效 l 例 , 5 总有效率 7%。用女贞子浸膏片( 9 相当生 药 3g 疗心 血管病 人 8 例 , 疗 2个月 后 心绞 痛缓 解 8%, 0) 治 0 治 0 心 电 图改善 率 5%。 5 6 -抗 动脉 粥样 硬 化 : 贞 子 富含 亚 油 酸 、 麻 仁 油 酸 , 降低 .2 2 女 亚 可 血脂, 防治动 脉粥样 硬化 , 心 肌供 血状 况 , 少 冠状 动脉 脂质 改善 减 病 变 的条数并 能减 轻冠 状动 脉阻 塞 的程度 。 齐墩 果酸 通过 降低 过 氧化脂 质 , 护 P I 成酶 , 保 G合 抑制 T A 的生成 及活 性 , 高 P I/ X 升 GZ T A比值 , X 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 , 减少泡沫细胞形成 , 从而明显 抑 制 粥样 硬化斑块 的形成 , 粥样 硬化 的 发生 发展 。 阻止 6 .对 血液 系统 的影 响 t 墩果 酸可 加快 血 小板 的流 动性 , 弱 .3 2 齐 减 血小板之间的碰撞 , 从而减缓和防治血栓 的形成 , 降低脂质内膜 的沉积, 为防治老年人 的血栓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6. .4升高 白细胞 作 用 :女贞 子对 化 疗或 放 疗 所致 的 白细胞 减少 2 有 升高 白细胞 的作 用 。 63 -降血糖 、 脂作 用 : 贞 子煎 剂 、 贞 子 中提取 的女贞 子素 、 降血 女 女 齐 墩果 酸均有 良好 的降 血糖 作用 , 中齐 墩果 酸对 正 常大 鼠 的血 其 糖 、 无 明显 影 响 , 对实 验性 高脂 症 大 鼠有 明显 的降脂 作 用 , 血脂 而 并 能减 少脂 质在家 兔 主要 脏器 的沉 积 。 64 .保肝 作用 : 齐墩果 酸 可使 变性 坏死 的 肝组 织恢 复 正常 , 轻丙 减 氨 酸活 力下 降 , 织 炎 症反 应 减 弱 , 中丙 种 球 蛋 白下 降 , 肝组 血 并 能促 进 肝 细胞 再生 ,使 坏 死 区迅 速修 复 。研 究表 明女贞 子 中 的 齐 墩 果 酸 对 四氯 化碳 引起 的 大 鼠 急 性 肝 损 伤 有 明显 的保 护 作 用 , 显减 轻 肝 细胞 变 性 及 坏 死 , 血 清 中谷 丙 转 氨 酶 明显 下 明 使 降, 肝内甘油三酯 蓄积减少 , 糖原蓄积增加 , 还能拮抗溴苯 、 呋 喃苯胺酸、 秋水仙素、 内毒素等诱发的肝脏毒性 。女贞子生品、 酒 炙 品 、 拌 炒 品 、 蒸 品 、 蒸 品 以及 齐 墩 果 酸 溶 液 , 能 降 酒 酒 清 均
大黄炮制方法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大黄炮制方法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摘要】有关大黄的炮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张仲景在《神农本草经》中对大黄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并首次提出了生、熟两种炮制方法。
现代中医学认为,随着大黄炮制方法的变化,对其含有的化学成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带来不同的药理作用。
本文在搜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大黄炮制方法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影响【中图分类号】R9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247-02大黄中大约含有2%~6%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抗菌及抗病毒,蒽醌类衍生物大多为结合态,仅有一小部分是游离态。
结合态蒽醌类衍生物可分为两大类:蒽醌单糖苷和双蒽酮苷,具有泻下作用,结合态大黄酸的含量决定了其致泄能力,大黄酸中的鞣质含量在6%左右[1],其中包含大黄四聚素、没食子酰葡萄苷等,属于收敛成分。
1.大黄炮制方法1.1 大黄炭用武火将生大黄炒到变为黑色以后,然后取出大黄凉透。
大黄碳主要用于便血、大肠内有积滞以及因外伤造成的流血症状,具有止血止泻的作用,适用于崩漏、吐血等症状,经炒、炒炭之后,生大黄的快利之性有所减弱,故能发挥止血功效。
1.2 酒大黄亦被称为酒军,用100kg大黄片加14kg黄酒,搅拌均匀后闷一段时间,然后用微火炒到颜色变深之后取出放凉。
大黄的苦寒泻下功效降低,借助黄酒引药上行,清上焦血分热毒,适用症状为咽喉肿痛、目赤及牙龈肿痛等。
1.3 熟大黄将大黄块或者大黄片置于笼屉、甄等容器中,隔水蒸到大黄内外全部为黑色,然后取出放凉直至干燥。
通过酒蒸,大黄的泻下功效降低,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适用于腹痛、瘀血凝积、跌打损伤等症状。
1.4 生大黄也就是原生态大黄,清洗干净后闷润切成片便可,生大黄的作用是攻积导滞,适用于便秘、胃肠实热积滞等症状。
《2024年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减毒研究》范文

《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减毒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黄在炮制前后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对药物减毒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揭示炮制过程对大黄药效的影响机制,为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大黄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泻下、利胆、抗炎等。
然而,由于大黄的药效成分复杂,其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因此,通过炮制工艺改善大黄的药效,降低其毒副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减毒作用的研究,以期为优化中药炮制工艺提供参考。
二、大黄炮制工艺简介大黄的炮制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蒸制、炒制、酒制等。
本文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蒸制法进行实验研究。
蒸制法通过蒸汽加热大黄,达到软化药材、改变药效的目的。
三、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与处理:分别采集炮制前后的新鲜大黄样品,进行清洗、干燥、粉碎等处理。
2. 化学成分分析: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扫描法等,对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3. 减毒效果研究:采用体外和体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黄炮制前后的药效变化及其对毒副作用的改善情况。
四、实验结果1.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大黄在炮制过程中,部分化学成分的含量有所变化。
其中,某些具有泻下作用的成分含量降低,而一些具有抗炎、利胆等作用的成分含量增加。
2. 减毒效果研究结果: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发现,经过蒸制处理的大黄,其泻下作用减弱,毒副作用降低,而抗炎、利胆等作用增强。
这表明炮制过程能够优化大黄的药效,降低其毒副作用。
五、讨论1. 化学成分变化分析:大黄的化学成分复杂,其炮制过程中的变化机制可能与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学成分的降解与转化等因素有关。
2. 减毒机制探讨:大黄的减毒作用可能与部分具有泻下作用的化学成分含量的降低有关。
此外,其他化学成分可能在大黄炮制过程中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使其药理作用得到了改善和优化。
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大黄为历代医家本草和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是传统泻下类中药的代表,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00。
大黄具多类药效活性成分,其中以蒽醌类、二蒽酮类、芪类、鞣质和多糖研究最多;其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抗炎、保肝及抗衰老等。
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进行了大量研究,其药理作用不断被认识,临床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加之人们对中医药的不断认可,使得大黄临床使用量逐年加大,药材价格也随之攀升。
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1化学成分研究蒽醌类蒽醌类是大黄中研究最多的活性成分,在不同来源药材及不同饮片中含量有所不同,含量为3%-5%,分为游离型与结合型。
游离型有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异大黄素(isoemodin)、大黄酚(chysophanol)、虫漆酸D(laccaicacidD)等0。
结合型有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cion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monoglucoside,aloe-emodin-l-O-p-D-glucopyranoside)、大黄素甸萄糖音(emodinmono-glucoside)、大黄酚甸萄糖音(chysophanolmonoglu-coside,chrysophanol-1-O-紫外■质谱法测定出两种新的蒽醌类成分:aloe-emodin-w-O-p-D-glucopyranoside及w~hydroxy~emodin。
《2024年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减毒研究》范文

《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减毒研究》篇一一、引言大黄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和广泛的药理作用。
然而,大黄的化学成分复杂,且部分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因此,对大黄进行炮制处理,不仅可以改变其药性,还能降低其毒副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在减毒方面的研究进展。
二、大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蒽醌类、多糖、黄酮类等。
其中,蒽醌类化合物是大黄的主要药效成分,具有泻下、利胆、抗炎等作用。
然而,长期或大量使用大黄可能导致胃肠道刺激、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三、大黄的炮制方法及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大黄的炮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蒸制、炒制、酒制等。
这些炮制方法能够改变大黄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从而影响其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
(一)蒸制法蒸制法是常用的大黄炮制方法之一。
蒸制过程中,大黄的蒽醌类化合物含量会有所降低,同时会增加一些新的化学成分。
这些新的化学成分可能具有更好的药理作用,同时降低大黄的毒副作用。
(二)炒制法炒制法能够使大黄中的部分化学成分发生降解或转化,从而改变其药理作用。
例如,炒制后的大黄中某些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其泻下作用减弱,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增强。
四、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一)蒽醌类化合物经过炮制后,大黄的蒽醌类化合物含量有所降低,但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新的蒽醌类衍生物。
这些衍生物可能具有更好的药理作用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二)其他化学成分除了蒽醌类化合物外,大黄中还含有多种其他化学成分。
这些成分在炮制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大黄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
例如,多糖、黄酮类等成分在炮制过程中可能发生降解或转化,产生更多的活性成分。
五、减毒研究通过对大黄进行炮制处理,可以降低其毒副作用,提高其安全性。
减毒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药效学研究通过药效学研究,了解大黄炮制前后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同时,通过对不同炮制方法的研究,找出最佳的炮制方法,以降低毒副作用并提高药效。
浅述大黄的炮制方法与药理研究-学位论文

2012 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述大黄的炮制方法与药理研究系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1 年11 月19 日浅述大黄的炮制方法与药理研究某某某摘要:大黄的炮制历史久远,炮制方法有很多种,现今沿用的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醋大黄、蜜大黄、盐大黄、清宁片等。
大黄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有泻下、保肝利胆、胃黏膜保护、抗急性胰腺炎、利尿、改善肾功能、活血止血、降血脂、抗病源微生物、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其中对急慢性肾衰竭的作用、降血脂、抗肿瘤作用是大黄药理研究的现代进展。
大黄经过炮制后能够改变药性、减轻副反应和提高疗效。
因此,通过对大黄不同炮制方法的研究,分析其药理作用,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照。
关键词:大黄;炮制方法;药理研究0引言黄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常用于便秘、肝炎、胆囊炎、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
从本草文献可知,大黄的炮制品种在20种以上,沿用至今的炮制品仍有生制大黄、酒制大黄、醋制大黄、蒸制大黄、酒蜜制大黄、制炭大黄、炒制大黄、盐制大黄、蜜制大黄、药汁制大黄等数种,其中以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最为常用,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有以上4种炮制品种[1]。
由于不同炮制品的加热程度、加入辅料等不同,使其活性成分发生量与质的变化[2],功能及临床疗效亦有差异[3、4]。
现就大黄不同炮制品的炮制方法及在药效方面的差异作了总结。
1 炮制方法1.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1.2切制洗净,浸润、切厚片或块晾干。
大小个分开,略浸,捞出,淋润至透,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
加水稍浸泡、闷透,切成1.5-5mm厚的片,晒干或晾干。
取大黄片用低温烘脆,磨成细粉,过筛即可。
1.3炮制1.3.1酒制取大黄片,加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炮制化学成分变化及药理变化研究
【来源】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中药。
中医认为,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主要有通便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功效。
不过,大黄生品与炮制品在功效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临床应用也各有其主要适应症。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大黄炮制品的临床应用特点大黄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中药。
中医认为,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主要有通便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功效。
不过,大黄生品与炮制品在功效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临床应用也各有其主要适应症。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大黄炮制品的临床应用特点。
【炮制】
饮片名: 大黄片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饮片性状: 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大小不等。
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散在,残留的外皮呈棕褐色。
横切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状;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质坚实。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炮制作用: 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力强。
饮片名: 酒大黄片
炮制方法: 取大黄片,加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每大黄片100kg,用黄酒10kg。
饮片性状: 表面深棕黄色,偶有焦斑。
微有酒气。
炮制作用: 酒炒大黄其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以清上焦实热为主。
饮片名: 醋大黄片
炮制方法: 取大黄片,用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国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每大黄片100kg,用米醋15kg。
饮片性状: 表面深棕黄色,微有醋气。
炮制作用: 醋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主。
饮片名: 大黄块
炮制方法: 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饮片性状: 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大块状,大小不等。
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散在,残留的外皮呈棕褐色。
横切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状;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质坚实。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炮制作用: 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力强。
饮片名: 酒炙熟大黄片
炮制方法: 取大黄片,加黄酒拌匀,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炖制或蒸制至内外均呈黑色,取出,干燥。
每大黄片100kg,用黄酒30kg。
饮片性状: 表面黑褐色。
质坚硬。
有特异香气。
炮制作用: 熟大黄经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能减轻腹痛等副作用,并能增强活血祛瘀的功效。
生大黄其性苦寒、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力强。
主要用于实热便秘,高热谵语,发狂,吐血,湿热黄疸,跌打瘀肿,血瘀经闭,热毒肠痈,瘀血腹痛,痈肿疔毒以及外治烧烫伤等证。
熟大黄蒸熟后大黄酸显著减少,番泻苷仅余微量,其泻下力十分缓和。
能减轻伤胃气、伤阴血、腹痛等副作用,但其活血作用较强,常用于瘀血诸证效佳。
如跌打损伤、闪挫伤,瘀血停滞。
酒制大黄酒大黄泻下作用趋弱,能缓和寒下,同时使药力上行而起泻心火、肝火作用。
临床上一般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等。
酒大黄有升提之性,能引药上行,善清上焦实热,对于热病时疫,头痛壮热,常与黄芩、黄连、栀子等同用,以增强清上焦湿热作用;酒制大黄也善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头痛等,如火邪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牙痛等;酒大黄还能减轻腹痛之副作用,增强活血祛瘀之功。
大黄炭炒炭后,泻下作用极微,主要具有凉血化瘀、止血功效。
可用于大肠积滞的大便下血,以及热血伤络、血不循经之各种出血症。
醋大黄大黄醋炒后,可除去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但消积化瘀力增强。
主要有清热化湿、消积散痞作用。
此外,醋大黄清热利胆、活血通腑,且能引药入肝,也用于治肝胆郁滞证及肝硬化、肝炎、肝癌、肝胆结石等。
【炮制品成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