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家族企业发展历程及成功经验
现代励志名人故事精选

现代励志名人故事精选1.李嘉诚:坚韧不拔,逆境成长李嘉诚是香港著名的商业巨擘,拥有广东的家族背景。
他出生于贫苦的家庭,从小就饱受生活的艰辛。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以一种坚韧不拔的态度面对困难。
年轻时,李嘉诚在家族的塑料制造厂工作,虽然薪水微薄,但他毫不抱怨,反而努力工作,学习经验,并在职业生涯中一步步提升。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李嘉诚30岁的时候。
他的父亲突然身患重病,家族企业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面对即将破产的局面,李嘉诚决定接手家族生意,并以自己的思维和勇气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他将家族企业转型为房地产和港口建设业务,整合资源,开拓新市场,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李嘉诚的故事告诉我们,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勇往直前,相信自己的能力,就能够逆境成长,走向成功。
2.马云:敢于突破,勇于创新马云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创办了阿里巴巴集团,被誉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开创者。
他的成功离不开他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创办阿里巴巴之前,马云曾经历了多次失败。
1995年,他和他的朋友创办了一家名为“中国黄页”的公司,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最终失败倒闭。
然而,马云并没有气馁,他继续寻找新的机会。
2003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集团,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平台。
当时,许多人对他的想法持怀疑态度,但他坚信电子商务的未来,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并积极进行创新。
最终,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之一,马云也成为了世界亿万富翁。
马云的故事告诉我们,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无论遇到多少挑战和困难,只要我们拥有梦想,敢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就有可能取得成功。
3.乔布斯:追求卓越,创造奇迹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全球公认的科技界传奇人物。
他的成功源于他对卓越和创新的不懈追求。
乔布斯年轻时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但他对计算机和设计有着独特的天赋。
李嘉诚艰苦创业经历_李嘉诚创业的艰辛厉程

李嘉诚艰苦创业经历_李嘉诚创业的艰辛厉程李嘉诚不仅仅是商人,还是一个慈善家,他的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李嘉诚艰苦创业经历,欢迎大家阅读。
李嘉诚艰苦创业经历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
他的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亲李云经也受过很好的教育,以教书为职业。
李嘉诚从小就受到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3岁就开始读唐诗,到小学毕业时,已经能读《红楼梦》、《老残游记》、《资治通鉴》了。
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李云经的引导下,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日军轰炸潮州。
1940年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14岁。
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
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
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
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
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等“窍门”。
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十六个小时,天天如是。
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
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
”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
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
十八岁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擢升为部门经理。
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
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
“长江”最初的创业故事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
李嘉诚从贫困到富豪的奋斗之路

李嘉诚从贫困到富豪的奋斗之路李嘉诚,中国内地首富、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董事长,被誉为亚洲商界"超人"。
他的成功经历与深厚的商业智慧给了许多人启示,成为众多企业家和年轻人学习的对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李嘉诚从贫困到富豪的奋斗之路。
一、起步艰难,贫困家庭的童年李嘉诚于1928年在中国广东省潮州市出生,家境贫困。
他的父亲是一名小生意人,但因病丧生,使得家庭生计更加艰难。
在李嘉诚年幼时,家庭经济状况非常拮据,生活条件极度困苦。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嘉诚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勤奋的品质。
他从小学习努力,勤工俭学,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贫穷的命运。
二、创业初期,一步登天的机遇李嘉诚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利用当时香港房地产市场多元化的契机,创办了长江实业集团。
他凭借自己的商业眼光和决策能力,成功地将长江实业集团打造成一个包括物流、能源、电信和零售等多个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李嘉诚曾说过:“每次有机会,都要尝试,不要害怕失败。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在商场上追求机遇,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与风险,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将机遇转化为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锲而不舍,持续拓展战略版图李嘉诚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不断拓展长江实业集团的业务版图。
他在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成功,迅速推动了集团的国际化发展。
长江实业集团开始投资海外,进军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房地产市场。
李嘉诚深知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业务领域,将公司的核心业务不断延伸。
例如,他在电信领域投资并收购了多家通信公司,使得长江实业集团在这一领域取得可观的成果。
四、智慧布局,长期稳定的投资策略李嘉诚智慧的投资决策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总是能够准确判断市场的走势,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他善于寻找低估值的资产,对于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
与此同时,李嘉诚也不会轻易放弃,他对长期投资持有的信念让他在市场风云变幻中始终保持镇定和冷静。
李氏家族的成功与管理革新有着直接的关系

李氏家族的成功与管理革新有着直接的关系李氏家族的成功主要并不是由于家族式的管理,恰恰相反,他正是跳出了家族式的管理才是不断提高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李式家族的长江实业,从开始募股,进而上市,成为社会公众性公司,已有数十年之久.现在李氏家族控股八家上市公司,在经营策略方面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首先由传统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同一的家族管理,向两权分离的公司制管理转变。
董事会集体决策,总经理负责日常管理,已形成制度。
作为董事长,李嘉诚本人除从长江实业公司不到5000港元的薪金之外,从不到其它上市公司领薪。
当然,作为股东,碰上好年景,他一年从这些公司分到的红利,就达1.6亿美元。
其次是高薪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包括上市公司总经理、非出资人担任的独立董事,以提高公司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益。
李氏资产庞大,经营项目林林总总,如果不是旗下不乏业务专才和管理专家,单凭其父子三人,是怎么也管不过来的。
一个人纵使浑身是铁又能打多少钉?更何况从传统的产业层次转向以高科技为主的新型产业,更加离不开学有专才的科技精英。
舍得出高薪借用外脑,是李嘉诚家族资本得以蓬勃发展的要诀。
最后是由于他们积极谋求向社会资本开放,这是李嘉诚家族资本迅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也是近期连续成功创造网络神话的关键因素。
过去,一些华人家族企业不愿意与人合资,更不愿意上市融资,主要是怕别人会来分享企业利润,肥水不流外人田。
李嘉诚家族不是这样。
拿李泽楷来说,他的盈科数码动力借壳上市和购并香港电讯,无异于空中着陆,靠的是资本市场的支持。
盈动的前身市值不足1亿港元。
并没有任何实质性业务,自盈动推出发展数码港计划,并成功借壳上市之后,短短数月间,盈动概念成为香港股市一颗耀眼的明星,市值上升到2000多亿港元。
尤其是此次盈动以小搏大。
成为香港电讯最大的单一股东,取得了企业的控股权,更是商业领域中成功的蛇吞象个案。
所以,与其说上帝使李嘉诚家族靠网络火了起来,还不如说资本市场的魔棒使他们得以成功演绎收购兼并的神话。
家族企业接班例子

家族企业接班例子
家族企业接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许多不同的因素需要考虑。
以下是一些家族企业接班的成功例子,它们展示了不同家族和企业如何成功地完成了交接班的过渡。
1. 李嘉诚和长江实业集团:李嘉诚是华人社群中的商业传奇,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也在他的悉心培养下成为了出色的企业家。
李嘉诚在年老时逐步将权力交接给了他的儿子们,保持了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 沃尔玛的沃尔顿家族: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沃尔顿家族成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族成员在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中保持低调,但在董事会和股东会议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他们通过保持家族的价值观和经营哲学,确保了企业的长期成功。
3. 宝马的匡特家族:宝马是德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匡特家族是宝马的创始人和所有者。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宝马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匡特家族始终保持着对公司的控制权。
他们通过坚持创新和质量,使宝马成为豪华汽车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4. 迪士尼的伊格尔和鲁珀特·默多克:鲁珀特·默多克是新闻集团的创始人,
他的两个孩子——拉克兰和詹姆斯——在他的领导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
培训。
然而,在默多克年老时,他开始更加注重家庭和财富的传承。
他逐渐将权力交给他的子女,并建立了信托基金以确保他们能够继续控制公司。
这些例子表明,成功的家族企业交接需要周全的计划、教育和培训、稳定的领导、以及维护家族和企业价值观的决心。
坚持不懈而成功的例子简短一点

坚持不懈而成功的例子简短一点
近来,有一个值得瞩目的例子,就是李嘉诚的传奇故事。
1980年代初,李嘉诚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风投公司,遭到了当时香港金融界声名显赫的周正宇等人的不屑和质疑,认为他没有任何背景、没有经验、没有资源、不值得信任,要他去干别的行业。
但是,李嘉诚并不理会这些质疑和嘲讽,他深知自己的理念和动力,坚信自己一定能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成功。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道路。
他以智慧和勇气作为护身符,不断探索和尝试,决心把自己的愿景变成现实,不断创新和求变,寻找经营的机会和方法。
最终,他创立了一家名为“和记黄埔”的企业,从而开创了个人与家族企业的辉煌篇章。
到了今天,“和记黄埔”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著名的投资与发展公司,不断探索新的行业和领域,拥有庞大的海外投资和业务网络,为其创始人和全球的投资者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价值和回报。
李嘉诚的创业历程以及和记黄埔的成功案例,都蕴含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力量。
他们告诉我们,只有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走得更远,才能克服各种障碍和困境,才能探索新的时代和领域。
坚持不懈,还体现在李嘉诚的创业思维和行动上。
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摸索和创新,不断学习和汲取新的经验和灵感,放眼全球市场,开拓新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他紧紧把握了时代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不断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让自己的业务覆盖了全球,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和市场领袖。
通过李嘉诚和和记黄埔的成功案例,我们看到了坚持不懈的力量,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无须畏惧,只需要坚定信念和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愿景。
李嘉诚:亚洲首富的23个人生密码

03 自律
“孤独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独处时,他脑海会开始做思想的挣扎,会不断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李的一位友人说,“他现在的习惯,就是来自于此。”这是一个孤独之旅,命运剥夺他的,李要靠自己抢回来。没有学历、人脉、资金,想出人头地,自学是他唯一武器。
李嘉诚的太太庄月明对他最大的支持之一,就是帮助他结交了关键的商业伙伴,这个关键“伙伴”就是沈弼。接近李家的知情人向本刊记者回忆,当时李嘉诚的英语水平不好,庄月明就当起了他和沈弼的翻译,而且,庄月明大家闺秀的气质和温文尔雅的交往方式,为李嘉诚在沈弼面前赢得了好印象。
在香港,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控制香港的不是政府,而是马会和汇丰银行。”大家都明白,谁攀上了汇丰银行,就意味着谁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因为它拥有香港超过50%的存款。
09 商战
1967年香港爆发“五月风潮”,人心惶惶,很多人抛售物业移民,楼市一片惨淡。可是,李嘉诚看好香港的前景,他果断出手,在价格低谷时大量购入土地。当时,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为置地集团,尤其在繁华的核心地带中环,置地集团牢牢坐稳头把交椅。反观李嘉诚所拿的那些土地,大多位于偏远的港岛两侧,跟中环的价值根本无法相比。1977年,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基建工程——修建地铁。李嘉诚让地铁公司占大头,拿下订单。此举让他打入了英资大佬的地盘,不仅赢得了名声,一举成为华资地产商的领头羊,更赢得了港府和银行的信任,为将来的财富帝国埋下了最宝贵的种子。
朝鲜战争爆发后,港英政府关闭对外贸易进出口通道,香港经济开始由转口贸易转向加工贸易,李嘉诚乘势搭上了香港第一波工业化浪潮。
李嘉诚成功案例分析

李嘉诚成功案例分析李嘉诚成功案例分析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
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李嘉诚找到了一份茶楼跑堂的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
1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63年,与庄月明女士结婚。
1964年,8月长子李泽钜出生。
1966年,11月次子李泽楷出生。
1967年,左派暴动,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8年,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个人履历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1986年,5月1日李嘉诚母亲逝世。
1986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会见了李嘉诚。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0年,1月1日,夫人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
做人经商之道“做人的一等智慧,经商的一流学问”。
意思是说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是最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
Page 13
李嘉诚企业成功经验
进入房地产市场,采取稳健策略 李嘉诚获得成功的重要转折点是进入房地产
市场发展,但与众不同的是,他挺进房地产
市场的原则是谨慎入市,稳健发展,具体做 法是不贷款,不按揭,只租不售,有效避开 银行挤提,地产危机。特别是60年代后半 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香港地产有价无市,到处抛售物业,李 嘉诚审时度势,趁机吸纳,这奠定了他成为 首富的基石。
电能实业:
是国际能源投资公司,旗下包括香港电灯有限公司等,业务包括发电及输配电、可再生 能源。
Page 7
长江实业发展历程
初期发展
1950年,李嘉诚以5万元创业资本创建长江塑胶厂 1958年,随着香港工业化进程加快,香港房地产业兴旺,李嘉诚开始进 入地产业,最先项目是1958年在北角兴建的第一幢工业大厦。以自用和
港的优势。
1987年,投资加拿大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43%的股权 1990年,长实市值超越置地公司居香港上市地产公司榜首 1992年5月,成立合资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开始大举向中国内地 投资。
Page 9
李嘉诚家族成员
Page 10
李嘉诚分家方案
2012年5月,李嘉诚宣布分家安排他所持有的40%长江(00001-HK) 及和黄(00013-HK)股份,(市值约2000亿港元)全归予长子李泽 钜,长和系日后由他打理。 细子李泽楷想收购很多公司,会全力支持他。 李嘉诚通过信托方式对旗下资产进行控制,这一信托由李嘉诚和长 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各持有1/3,在此次分家中,李泽楷将持有的 家族信托1/3的权益转到李泽钜旗下。完成之后,李泽钜持股量增 至2/3。 2012年7月,李嘉诚将1/3家族信托权益全部转让给长子李泽钜。
Page 14
Thank you
Page 15
李嘉诚
家族企业发展及成功经验介绍
指导老师:杨海燕教授 组员:肖科斌、王文慧、刘超杰
目
录
李嘉诚家族企业介绍
企业的发展脉络
企业成功经验
Page 2
目
录
李嘉诚家族企业介绍
Page 3
李嘉诚介绍
李嘉诚,汉族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
会主席。1928年生于广东潮州,1940年全家逃避战乱到香港。
1974年,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组成怡东财务有限公司,发展跨国投资
Page 8
长江实业发展历程
后期发展
1978年,长实收购英资青州英泥公司 1979年,李嘉诚取得汇丰银行信任,从汇丰银行优先购入英资洋行和 记黄埔22.4%的股份,成功控股市价62亿港元的英资洋行和记黄埔。
1985年,李嘉诚成功由置地手中收购英资港灯公司,彻底扭转英资在
收取租金为主,奉行稳妥、谨慎的操作策略
1966到1969年,内地文革以及“武力收复香港”的传言,香港人大量移民 并抛售物业。李嘉诚准确判断大势,逢低吸纳,储备大量土地及物业。
中期发展
1971年,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
1972年,香港股市兴旺,李嘉诚顺势将长江地产改成组为长江实业(集
团)有限公司上市,规模得以快速扩大。
1958年开始投资房地产,1979年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 埔”,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2013年《福布斯》全
球亿万富豪排行榜,李嘉诚以310亿美元净资产位列全球第8
名,并蝉联全球华人首富,亚洲首富。
Page 4
李嘉诚企业组织架构
李氏家族通过 “金字塔” 式的股权架构控制旗下企业。
其中,长江实业作为旗舰,除
和记黄埔:
是业务遍布全球的大型跨国企业,经营多元化业务。核心业务有港口建设、通讯、地产
及酒店、零售制造、能源等业务。是《财富》全球五百强企业之一。
Page 6
李嘉诚长江集团旗下公司
长江基建:
是以香港为基地的综合基建公司,专注投资发展全球的基建业务。是中国基建最大投 资者之一。旗下公司包括香港唯一一家水泥制造商,及香港电灯是香港岛唯一供电商。
地产主业外,从事飞机租赁, 酒店运营,物业管理,基建服 务,证券投资等业务。而旗下 和记黄埔则是多元化业务平台
,从事地产、基建、电信、零
售、港口、能源等六大核心业 务。
Page 5
李嘉诚长江集团旗下公司
长江实业:
为长江集团的旗舰,是香港规模最大的地产商之一。香港每7个私人住宅中,便有一个 为长江实业发展。同时,长江实业也推送多元化发展,包括飞机租赁,证券投资等行 业领域。
Page 11
李嘉诚企业成功经验
多元化的经营理念
长江实业经营地产、基建、能源、零售电讯等行业, 通过行业互补,资产互补,使每个行业都能够互相 抵消损失,对冲风险,达到稳定现金流的目的。
李嘉诚通过精心设计,把旗下的7大行业进行资产组 合,使7大行业的成长率波幅由原来的-50%到200% 缩小为-5%到20%,使集团不管经济多糟糕都可以稳 定增长,长达20年的不亏损记录,为股东创造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