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国度_读后感
解析酷儿理论视角下的《自由国度》

解析酷儿理论视角下的《自由国度》作者:张小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1期摘要:《自由国度》是英国移民作家奈保尔的一部后殖民主义的经典著作。
小说通过对某一特定空间内各种异质文化交锋和不同意识形态相互碰撞的描写,突出主人公在与主流文化的摩擦中陷入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以至于逐渐沦为“囚笼”中的人。
从酷儿理论出发,解读《自由国度》中的边缘人,进而探讨社会中少数群体面临的生存挑战,并鼓励他们融入大众,反对社会霸权,大胆追求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关键词:酷儿理论;主流文化;边缘人;自由;融合作者简介:张小敏(1989-),女,汉族,河南开封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2一、引言奈保尔祖籍印度,出生在特立尼达,后来定居英国。
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使奈保尔深受本土文化和大英帝国教育的双重影响,这也就注定了他复杂的多面人生。
这种复杂性在其作品中表露无遗。
奈保尔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中创作很多优秀作品,在1971年凭借《自由国度》摘取英国最重要的文学奖——布克奖。
并于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曾被英国著名评论家普里切特称为“在世英语作家中的佼佼者”。
有评论家称:诸多殊荣不仅是对这位移民作家文学天分的肯定,更是对他在作品中倾注的个人情感的认同。
奈保尔的许多作品都围绕着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的关系展开。
既有对自己生存世界的质疑,对宗主国文化的不接纳,又包含着在两种文化交互中小说主人公的挣扎与困惑,甚至绝望。
其中,小说《自由国度》里的主人公就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他们如同现代社会中的许多边缘群体被称为本时代的“酷儿”。
二、《自由国度》和酷儿理论当今评论界对《自由国度》褒贬不一,其中,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在《纽约人》上说:第三世界不会再有比奈保尔更好的作家了。
登尼斯·波特说:《自由国度》是奈保尔所有最伟大的小说中的一本,小说艰涩,但却充满了令人怜悯的情感。
狼的国度,自由的国度——读《狼图腾》有感

狼的国度,自由的国度——读《狼图腾》有感狼的国度,自由的国度——读《狼图腾》有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狼的国度,自由的国度——读《狼图腾》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狼的国度,自由的国度——读《狼图腾》有感1作为一个读到《狼图腾》的读者,恐怕评论家周涛的言语名副其实!的确,几千年的文化深湛使我们这个深受其益且深爱着儒家——这个统领中国地道,国产的,只对宽袍大袖的迂腐的儒生管用的思想的我们变的过于麻木,过于谦卑,过于迂腐。
以致于出现了鲁先生笔下“一群读书人在车上见到一空座,便‘请’‘请’地谦让起来,车一开,众人便都倒了”的笑剧。
“天行其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儒家自然不会尽皆糟粕,先期儒家也有激励向上的言语,后来儒家的思想渐渐成了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姜戎,一个操纵狼群在《狼图腾》里飞越驰骋的我心目中的头狼的大师,无疑赚足了读者们的心。
我完全被它们迷住了,煌煌五十万言,纯粹是五十万匹狼的精神之会合!之所以高兴,也是因为我终于有个伙伴来讨论“狼”了,32年的等待,值!腹稿,初稿,二稿,三稿,定稿,姜老先生用汗水换回了我们在狼的观点,绝不自给!姜戎,我心中的大师!狼的国度,自由的国度——读《狼图腾》有感2假期中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狼图腾小狼小狼》。
书中详细的描写了北京人陈阵去内蒙古的时候,养了一只小狼,。
它没有狗那么胆小,当陈阵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小狼被拴上了链子,小狼不能容忍自己就这样的失去自由,哪怕是失去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精神怎能不让我感动呢?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飞狼的传说,我不得不佩服狼与狼之间的默契,一只雄壮的狼在最底下,让队友踩着自己的后背,翻过高墙,就像跳板一样,里面的狼吃完羊后,搭死羊来当楼梯出来,狼的尊严,即使磨破爪子,也不会向人们低下高贵的头。
高中高二读后感:为了“自由的国度”

为了“自由的国度”本文作文是关于高二的读后感为了“自由的国度”,欢迎阅读。
看过一部很好的电视剧《魔女的条件》。
这是一个让我感动的故事,它告诉我们的,有关自由,勇气,意志和爱。
——《题记》不知道是为什么,会心里空空的,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很难受。
《魔女的条件》是松岛菜菜子和龙泽秀明主演的,讲的是一个高中导师广濑未知与学生黑泽光的爱情故事。
说实话,真的是赚了我不少的眼泪,每一集的痛苦都让我为之安然泣零。
现在,我的脑海中还回响着他们的那些对白。
“你在哪里?”“自由的国度”“从哪里能看到什么?”“光芒”“我可以去那里吗?”嗯,可以的,如果你真的想去……绝对可以的。
”“有的,一定有自由的国度的……“根本没有自由的国度。
再见老师……再见”一起去吧。
”“我们经历的那些痛苦与悲伤,是为了将来的幸福和快乐。
”“自由的国度是存在的,它需要我们用双手的努力……你看‘自由’这两个字的写法,它是‘自己生存的理由’!”………还有,还有许多鼓励人们努力生存下去的话。
即使是痛苦与悲伤,终有一天都会走到尽头,那里有幸福与快乐的迎接。
虽然,已经看过好多遍了,那份感情仍然使我难以忘怀。
他们的勇气,信念和爱,使我折服。
从开始勇敢面对一切的那一刻开始;从他们都不在逃避的那一刻开始;从他们握着彼此的手,头也不会的选择离开开始;从他们为了彼此而牺牲自己的自由开始;从他们的分裂到了解自己始终无法放弃彼次,不愿让彼此孤单一个人开始;从他们执着的爱着,不放弃开始;从光要放弃未知和自己的生命,却在那一刻看到曙光开始;从未知在昏迷一个月后,在光的呼唤下醒来开始;从他们终于创造了他们也不相信会产生的奇迹开始;从他们终于得到了所有的人的认可开始;从他们终于可以自然的在一起,不会再有阻拦开始;从股市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开始,我就再也无法忘记他们笑过,开心的样子,十分幸福;哭过,伤心地流着泪,痛苦的说出分手,说这违心的誓言,含着泪苦涩的微笑……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却在这早被人写滥的故事中,这样的震撼人心。
自由国度

自由国度
我一直都在想,就让那些逝去的日子如流水一样,一直静静地流淌吧,让
那些落在单车上的回忆如青铜一样被铁锈紧紧蒙上,变成空气的俘虏,让那些
响彻在清街小巷里透明的咯咯声永远定格在青砖白墙上,紧紧依附,不离不弃。
也让那些童年的记忆,在如今18岁的枝头上遥遥相望。
一切只可以回忆,却不能回首。
一个人,坐在教室里,习惯倚着窗望向不远处的远方,那个永远喧哗不变
的孤寂的街道。
每天都有面无表情冷漠的人群走过,步履匆匆。
而我能看到的
是仅有的一成不变的侧脸,好想留住他们的脚步,哪怕只是片刻,我的眼睛就
可以不在跟随他们不停的游离了。
原来,即便周遭如何躁动,自己此刻也可以超生穿行与另一个世界,无动,无争,无闹的空间,那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从此以后在我的世界里,清风徐来,水波不惊。
【读后感】自由 读后感作文2400字

【读后感】自由读后感作文2400字自由是人类的一种天赋,自由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追求。
自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核心。
因此,读完本文后,我对自由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由不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且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自由可以激励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创新,发现新领域并尝试新事物。
当你体验到自由,你无拘无束,不受限制,可以自主选择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和如何工作。
你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来追求自己的兴趣,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社交活动中。
自由的世界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开阔的视野,鼓励我们思考和探索未知的世界。
其次,读完本文后,我认识到了自由不仅是我们个体的内在追求,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的重要支柱。
自由的存在促进了一个开放、公平和包容的社会,这种社会允许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确立自己的价值,并为自己的家庭和国家做出贡献。
当一个人没有受到手足束缚,可以自由地行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这便是对自由的最好诠释。
第三,阅读此文后,让我对自由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自由不一定是能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是不受制约的。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自由还包括社会责任和义务。
在一个自由的社会,我们有权利和义务去保护和维护这个社区,保护其他人的自由权利和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要提高自我意识,不要以牺牲他人的自由权利来换取自己的自由。
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由还带来了更多的责任。
如果我们拥有自由,我们必须承担起使它继续存在的责任,保护和维护自由的权利。
换言之,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为自由的维护和推进做出贡献,保护我们的社会机构和经济结构,确保经济和政治自由和公正。
总的来说,自由是一种人类的天赋,也是一种追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带给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充满激情的生活;在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上,它则是一个开放、公平和包容的社会的重要支柱。
我相信,在自由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未来,并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
自由的读后感

自由的读后感自由,这是一个深刻而又广泛的主题,涉及到个人的权利、选择、独立和解脱等方面。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自由都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理想状态。
读完一本名为《自由》的小说后,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对自由的理解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小说以自由为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奋斗和挣扎,向读者展示了自由的珍贵和不易获得。
小说中的主人公,一个被束缚在家庭和社会期望中的年轻人,渴望着自由,希望摆脱束缚,去追寻属于自己的人生。
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最终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实现了自我价值,获得了内心的自由。
读完这本小说,我不禁深思: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实现自由呢?我相信自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解放,更重要的是内心的选择和独立。
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环境常常会对我们进行各种限制和束缚,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
家庭的期望、社会的价值观、学校的规定等等,都给我们施加了压力。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追求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梦想,就能够在内心中找到自由。
自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在实现自由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真正地拥有自由。
正如小说中主人公的奋斗,他不断地战胜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给予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示。
读完这本小说,我对自由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
我希望能够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追求自己的热爱和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
总结起来,自由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理想状态,但实现自由并非易事。
通过读完《自由》这本小说,我对自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自由的真正含义和实现自由的过程。
我也明白了自己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需要怎样的坚持和努力。
只有在自由的追求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让我们一起向自由迈进,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建立自由国度》读后感

《建立自由国度》读后感
《建立自由国度》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作者对于自由和国度的探讨,让我对于这两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自己对于自由和国度的看法,更是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于自由的定义和界定,让我意识到自由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
自由不仅仅是指个体的行为和选择的自由,更是指整个社会的自由和民主。
只有当每个个体都能够享有自由的权利和机会,整个社会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自由和民主。
而国度,则是一个容纳和保护这种自由的载体和机构。
一个自由的国度,不仅仅是指政府的自由和民主,更是指整个社会的自由和民主。
通过对于自由和国度的探讨,作者让我意识到自由和国度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没有自由的国度,往往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甚至会导致暴力和战争。
而一个没有国度的自由,也往往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序,甚至会导致个体的自由受到侵犯。
只有当自由和国度能够相互促进和支持,整个社会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自由和民主。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由和国度的重要性。
自由不仅仅是个体的权利和选择,更是整个社会的权利和选择。
而国度,则是一个保护和促进这种自由的机构和制度。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自由和国度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自由和民主。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建立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国度,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读后感】自由 读后感作文2400字

【读后感】自由读后感作文2400字自由,这是一个在人类心中植根已久的概念。
自由是一种宝贵的权利,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我浑身散发着热血青春的时候,愈发触碰到了自由的梦,也深深体会到了自由所带来的喜悦与责任。
自由,是一束光束,穿透着黑暗,照耀着前方的路。
在这束光照射之下,人们变得无拘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这个权利就是自由。
自由不仅仅是对外界的开放,更是对内心的解放。
只有追求自由,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心境无所畏惧,靠自我思考与创新,尊重自己的价值与尊严。
关于自由,我想起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卢梭。
他曾说过:“人生而自由,但到处为铁链所困。
”这句话深深感动了我。
我们生来自由,我们渴望自由,但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却时常面对制约与束缚。
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思考,要勇于改变,要勇于探索,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只有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中,我们才能真正达到自由的境地。
自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思想上的自由,还有言论上的自由、行动上的自由,甚至是灵魂的自由。
自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没有自由精神,就不可能有艺术、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正是因为自由的存在,才会有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才能够有无数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们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
自由的存在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它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应该被剥夺。
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自由是需要我们付出努力与奋斗的。
当我们追求自由的时候,尤其是思想上的自由,我们常常会面临来自外界的非议和压力。
我们需要学会面对这些,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
自由需要勇气,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我们敢于站出来为自己发声。
只有坚守自己的底线,勇敢地为自由做出努力,才能够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
自由是一种责任。
在追求自由的我们也需要为自由付出代价。
自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权益,不冲动、不暴力。
自由并不等同于无责任,它需要我们有自制力和自律意识,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还要关心与自己共同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的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国度_读后感
自由国度_读后感
作者: [英] V.S.奈保尔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呆了一下午看完的,很多内容有点遗忘了。
书中讲述了三个故事,依旧延续了奈保尔对所有事物都略带讽刺意味的忠实叙述风格,以及颓败中偶有解脱的基调,三个故事都涉及了身为异乡异客的身份错置以及流离失所找不到家园的主题,这正是作者自己的迷茫,他是印度后裔,出生在特立尼达,在英国受教育,特立尼达是他现实的故乡,英国是他社会层面的居所,但在文化层面他心中始终无法割舍印度那边故土,这让他始终处于一种漂移的归属感中。
本来想挨个故事说一下,后来觉得有点尬,就都删了。
其实第三个故事《自由国度》才是正题,其它两个都是开胃菜,但这个发生在某政变的非洲国家的一对男女各怀心思一路开车返回殖民区的旅途实在是有些枯燥,作者想表达的是,所谓的自由国度,只是属对白人及某些阶层的人来说是自由,而对于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说只是动荡与苦难,并且这些自我标榜为当地带来民主自由的殖民者,在真正遭遇一点点挫折与不顺后,就暴露出了虚伪和无情的真面目。
反倒是第一个故事我更喜欢,主角是一个印度奴仆,他
跟着老爷去了美国,几乎没有报酬地忠心做着奴仆,终有一天他的世界观被打碎了,他发现这个国度是没有奴仆存在的,人劳动是可以有报酬的。
几度挣扎后他逃离了主人,到了一个小餐馆结识了一个印度老板,开始在这里做厨师,但此后他发现自己摆脱不了骨子里的身份定位,无法真正做自由的人,他一直躲在餐馆里不肯外出,一切都依靠老板,有一天他朝朋友又喊出了老爷,因此找回了久违的安全感,却失去了朋友。
最终,他鼓起勇气找了一个美国妇人结了婚,拿到了绿卡成为了真正的自由人,但他却逐渐发现自己毫无改变,他仍然缩在有限的空间里,他仍然是一个在那个位置的印度人,只是换了一层自由的衣服,所做的只是为了这能在异乡留下的衣服而活。
这个问题,奈保尔在《印度三部曲》里面也讲述过,“位置”是印度人心中的核心观念,恪守自己的“位置”是做人的本分,人们往往关注的不是自己行为的实际效果,而是在行为过程中是否彰显了“忠于职守”,这和印度的宗教信仰教导有着直接的关系,详细情况在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里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