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_1_2量词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2-1

(新)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_1_2量词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2-1
(新)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_1_2量词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2-1

1.1.2 量词

学习目标 1.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含义.2.理解并掌握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的概念.3.能判定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的真假并掌握其判断方法.

知识点一全称量词、全称命题

思考观察下面的两个语句,思考下列问题:

P:m≤5;

Q:对所有的m∈R,m≤5.

(1) 上面的两个语句是命题吗?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常见的全称量词有哪些?(至少写出五个).

梳理(1)概念

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逻辑中通常叫做________量词,并用符号“______”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_.

(2)表示

将含有变量x的语句用p(x),q(x),r(x),…表示,变量x的取值范围用M表示.那么,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____________,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p(x)成立”.

(3)全称命题的真假判定

要判定全称命题是真命题,需要对集合M中每个元素x,证明p(x)成立,但要判定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x0∈M,使得p(x0)不成立即可.

知识点二存在量词、存在性命题

思考观察下面的两个语句,思考下列问题:

P:m>5;

Q:存在一个m0∈Z,m0>5.

(1)上面的两个语句是命题吗?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常见的存在量词有哪些?(至少写出五个)

梳理(1)概念

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逻辑中通常叫做________量词,并用符号

“______”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___.

(2)表示

存在性命题“存在M中的元素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______________,读作“存在M中的元素x0,使p(x0)成立”.

(3)存在性命题的真假判定

要判定一个存在性命题是真命题,只需在集合M中找到一个元素x0,使p(x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存在性命题就是假命题.

类型一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判断

命题角度1 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不同表述

例1 设p(x):2x是偶数,试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写出下列命题:

(1)全称命题:?x∈N,p(x);

(2)存在性命题:?x0∈N,p(x0).

反思与感悟全称命题或存在性命题的表述形式虽然很多,但是具体到一个问题时最为恰当的却只有一个,解题时注意理解.

跟踪训练1 “有些整数是自然数”这一命题为________命题.(填“全称”或“存在性”)命题角度2 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识别

例2 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

(1)凸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有的向量方向不定;

(3)对任意角α,都有sin2α+cos2α=1.

反思与感悟判断一个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的关键是看量词.由于某些全称命题的量词可能省略,所以要根据命题表达的意义判断,同时要会用相应的量词符号正确表达命题.

跟踪训练2 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并用符号“?”或“?”表示下列命题.

(1)自然数的平方大于或等于零;

(2)圆x2+y2=1上存在一个点到直线y=x+1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3)有的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

(4)对于数列??

????

n n +1,总存在正整数n 0,使得0n a 与1之差的绝对值小于0.01.

类型二 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真假判断

例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有序实数对(x ,y )都对应一点P ;

(2)存在一个函数,既是偶函数又是奇函数;

(3)每一条线段的长度都能用正有理数来表示;

(4)存在一个实数x 0,使得等式x 20+x 0+8=0成立;

(5)?x ∈R ,x 2-3x +2=0;

(6)?x 0∈R ,x 20-3x 0+2=0.

反思与感悟 要判断全称命题“?x ∈M ,p (x )”是真命题,需要对集合M 中每个元素x ,证明p (x )都成立;如果在集合M 中找到一个元素x 0,使得p (x 0)不成立,那么这个全称命题就是假命题.

要判断存在性命题“?x 0∈M ,p (x 0)”是真命题,只需在集合M 中找到一个元素x 0,使p (x 0)成立即可;如果在集合M 中,使p (x )成立的元素x 不存在,那么这个存在性命题就是假命题.

跟踪训练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有一些奇函数的图象过原点;

(2)?x 0∈R ,2x 20+x 0+1<0;

(3)?x ∈R ,sin x +cos x ≤ 2.

类型三 利用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例4 已知下列命题p (x )为真命题,求x 的取值范围.

(1)命题p (x ):x +1>x ;

(2)命题p (x ):x 2-5x +6>0;

(3)命题p (x ):sin x >cos x .

反思与感悟 已知含量词的命题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实质上是对命题意义的考查.解决

此类问题,一定要辨清参数,恰当选取主元,合理确定解题思路.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含量词命题的真假转化为相关数学知识,利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变量取值范围的限制.

跟踪训练4 若方程x2+ax+1=0,x2+2ax+2=0,x2-ax+4=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a的取值范围.

1.下列命题中,不是全称命题的是( )

A.任何一个实数乘以0都等于0

B.自然数都是正整数

C.每一个向量都有大小

D.一定存在没有最大值的二次函数

2.命题p:?x∈N,x3

A.p假q真B.p真q假

C.p假q假D.p真q真

3.已知函数f(x)=|2x-1|,若命题“存在x1,x2∈[a,b]且x1f(x2)”为真命题,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a≥0 B.a<0 C.b≤0 D.b>1

4.存在性命题“?x0∈R,|x0|+2≤0”是__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5.若命题“?x0∈R,x20+mx0+2m-3<0”为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判断全称命题的关键:一是先判断是不是命题;二是看是否含有全称量词.

2判定全称命题的真假的方法.定义法:对给定的集合的每一个元素x,p(x)都为真;代入法:在给定的集合内找出一个x0,使p(x0)为假,则全称命题为假.

3.判定存在性命题真假的方法:代入法,在给定的集合中找到一个元素x0,使命题p(x0)为真,否则命题为假.

提醒:完成作业第一章 1.1.2

答案精析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思考(1)语句P无法判断真假,不是命题;语句Q在语句P的基础上增加了“所有的”,可以判断真假,是命题.语句P是命题Q中的一部分.

(2)常见的全称量词有:“任意一个”“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凡是”等.梳理(1)所有的任意一个全称?

全称命题(2)?x∈M,p(x)

知识点二

思考(1)语句P无法判断真假,不是命题;语句Q在语句P的基础上增加了“存在一个”,可以判断真假,是命题.语句P是命题Q中的一部分.

(2)常见的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对某个”“有的”等.

梳理(1)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存在

?存在性命题(2)?x0∈M,p(x0)

题型探究

例1 解(1)全称命题:

①对所有的自然数x,2x是偶数;

②对一切的自然数x,2x是偶数;

③对每一个自然数x,2x是偶数;

④任选一个自然数x,2x是偶数;

⑤凡自然数x,都有2x是偶数.

(2)存在性命题:

①存在一个自然数x0,使得2x0是偶数;

②至少有一个自然数x0,使得2x0是偶数;

③对有些自然数x0,使得2x0是偶数;

④对某个自然数x0,使得2x0是偶数;

⑤有一个自然数x0,使得2x0是偶数.

跟踪训练1 存在性

例2 解(1)可以改写为“所有的凸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故为全称命题.

(2)含有存在量词“有的”,故是存在性命题.

(3)含有全称量词“任意”,故是全称命题.

跟踪训练2 解 (1)是全称命题,表示为?x ∈N ,x 2≥0.

(2)是存在性命题,表示为?(x 0,y 0)∈{(x ,y )|x 2+y 2=1},满足|x 0-y 0+1|2

=1. (3)是存在性命题,?f (x )∈{函数},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

(4)是存在性命题,?n 0∈N +,0000|1|0.01.1

n n n a a n <+-,其中= 例3 解 (1)真命题.

(2)真命题,如函数f (x )=0,既是偶函数又是奇函数.

(3)假命题,如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的长度为2,2就不能用正有理数表示.

(4)假命题,方程x 2

+x +8=0的判别式Δ=-31<0,故方程无实数解.

(5)假命题,只有x =2或x =1时,等式x 2-3x +2=0才成立.

(6)真命题,x 0=2或x 0=1,都能使等式x 20-3x 0+2=0成立.

跟踪训练3 解 (1)该命题中含有“有一些”,是存在性命题.如y =x 是奇函数,其图象过原点,故该命题是真命题.

(2)该命题是存在性命题.

∵2x 20+x 0+1=2(x 0+14)2+78≥78

>0,∴不存在x 0∈R ,使2x 20+x 0+1<0. 故该命题是假命题.

(3)该命题是全称命题.

∵sin x +cos x =2sin(x +π4)≤2恒成立,∴对任意实数x ,sin x +cos x ≤2都成立,故该命题是真命题.

例4 解 (1)∵x +1>x ,∴1>0(此式恒成立),∴x ∈R .

(2)∵x 2-5x +6>0,

∴(x -2)(x -3)>0,∴x >3或x <2.

(3)∵sin x >cos x ,

∴2k π+π4

(k ∈Z ). 跟踪训练4 解 由方程x 2+ax +1=0无实根,可知a 2-4<0,即a 2<4,即-2

由方程x 2-ax +4=0无实根,可知a 2-16<0,即a 2

<16,即-4

∴当a 2<2,即-2

故a 的取值范围为

(-∞,-2]∪[2,+∞).

当堂训练

1.D 2.A 3.B 4.假 5.[2,6]

高中数学选修2-2导学案

高二数学导学案 §1.1.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导学案 【学习要求】 1.理解并掌握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会求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3.能利用平均变化率解决或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从山坡的平缓与陡峭程度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也可以从图象上数形结合看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知识要点】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已知函数y =f (x ),x 0,x 1是其定义域内不同的两点,记Δx = ,Δy =y 1-y 0=f (x 1)-f (x 0)= ,则当Δx ≠0时,商x x f x x f ?-?+) ()(00=____叫做函数y =f (x )在x 0到x 0+Δx 之间 的 . 2.函数y =f (x )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Δy Δx =__________ 表示函数y =f (x )图象上过两点(x 1,f (x 1)),(x 2,f (x 2))的割线的 . 【问题探究】 在爬山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山坡平缓时,步履轻盈;当山坡陡峭时,气喘吁吁.怎样用数学反映山坡的平缓与陡峭程度呢?下面我们用函数变化的观点来研究 这个问题. 探究点一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问题1 如何用数学反映曲线的“陡峭”程度? 问题2 什么是平均变化率,平均变化率有何作用? 例1 某婴儿从出生到第12个月的体重变化如图所示,试分别计算从出生到第3个月与第6个月到第12个月该婴儿体重的平均变化率. 问题3 平均变化率有什么几何意义? 跟踪训练1 如图是函数y =f (x )的图象,则: (1)函数f (x )在区间[-1,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 (2)函数f (x )在区间[0,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 探究点二 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例2 已知函数f (x )=x 2,分别计算f (x )在下列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1)[1,3];(2)[1,2];(3)[1,1.1];(4)[1,1.001]. 跟踪训练2 分别求函数f (x )=1-3x 在自变量x 从0变到1和从m 变到n (m ≠n )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教案

2-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小结与复习(教案) 【知识归类】 1.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2. 四种命题的构成: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 ?则?则p ?. ?;逆否命题: 若q q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关系: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真假不一定.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真假不一定.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真命题. 逆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真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是同真同假. 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同真同假. 3.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p是q充分条件; q是p必要条件; p q ?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 p q p q 4. 逻辑联接词: “且”、“或”、“非”分别用符号“∧”“∨”“?”表示,意义为: 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一个成立;且:两个简单命题都成立;非:对一个命题的否定. 按要求写出下面命题构成的各复合命题,并注明复合命题的“真”与“假”. p:矩形有外接圆; :q矩形有内切圆. 或矩形有外接圆或内切圆(真) p q : 且矩形有外接圆且有内切圆(假) p q : 非p:矩形没有外接圆(假) 5. 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常用的全称量词有:“所有的”、“任意的”、“每一个”、“一切”、“任给”等,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

6. 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常用的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 “有些”、“有的”、“某个”等,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 称命题. (1) p 与p ?的真假相异,因此,欲证p 为真,可证p ?为假,即将p ?作为条 件进行推理,如果导致矛盾,那么p ?必为假,从而p 为真. (2) “,p q 若则”与“q p ??若则”等价.欲证“,p q 若则”为真,可由假设 “q ?”来证明“p ?”,即将“q ?”作为条件进行推理,导致与已知条件p 矛盾. (3)由“,p q 若则”的真假表可知,“,p q 若则”为假,当且仅当p 真q 假, 所以我们假设“p 真q 假”,即从条件p 和q ?出发进行推理,如果导致与公理、 定理、定义矛盾,就说明这个假设是错误的,从而就证明了“,p q 若则”是真命 题. 后两条的逻辑基础,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否定结论,推出矛盾”. 【题型归类】 题型一: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例1 命题“20(b a b +=∈2若a 、R ),则a=b=0”的逆否命题是( D ). (A) ≠≠若 a b 0∈(a,b R),则20b +≠2a (B) ≠若 a=b 0∈(a,b R),则20b +≠2a (C) 0≠≠若 a 且b 0∈(a,b R),则20b +≠2a (D) 0≠≠若 a 或b 0∈(a,b R),则20b +≠2a 【审题要津】命题结论中的a=b=0如何否定是关键. 解: a=b=0是a=0且b=0,否定时“且”应变为“或”,所以逆否命题为:

高中数学 常用逻辑用语《 学案导学设计》人教B版选修1-11.1.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与量词 1.1.1命题 一、基础过关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周期函数的和是周期函数吗? B.sin 45°=1 C.x2+2x-1>0 D.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2.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为() ①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②若x>1,则x>2; ③3比1大吗? ④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平行; ⑤(-2)2=-2; ⑥x>15. A.①②⑥B.①②④ C.①④⑤D.①②④⑤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命题“sin(α+β)=sin α+sin β (α,β是任意角)”是真命题 B.语句“最高气温30℃时我就开空调”不是命题 C.“四边形是菱形”是真命题 D.语句“当a>4时,方程x2-4x+a=0有实根”是假命题 4.已知a、b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且a⊥α,b⊥β,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若a∥b,则α∥β B.若α⊥β,则a⊥b C.若a、b相交,则α、β相交 D.若α、β相交,则a、b相交

5.下列命题: ①m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②抛物线y=ax2+2x-1与x轴至少有一个交点;③ 互相包含的两个集合相等;④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其中真命题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6.l1,l2,l3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l1⊥l2,l2⊥l3?l1∥l3 B.l1⊥l2,l2∥l3?l1⊥l3 C.l1∥l2∥l3?l1,l2,l3共面 D.l1,l2,l3共点?l1,l2,l3共面 二、能力提升 7.下列命题: ①若xy=1,则x、y互为倒数; ②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③平行四边形是梯形; ④若ac2>bc2,则a>b.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8.已知命题: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平分弦所对的弧.若把上述命题改为“若p,则q”的形式,则p是______________,q是________________. 9.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0.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1)若x+y是有理数,则x,y均为有理数. (2)一条直线l与平面α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3)x2+2x-3<0. 11.把下列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其真假: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当x=2或x=4时,x2-6x+8=0; (3)正方形是矩形又是菱形; (4)方程x2-x+1=0有两个实数根.

常用逻辑用语题型归纳

《常用逻辑用语》 一、判断命题真假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 A .221,sin cos 222 x x x R ?∈+= B .(0,),sin cos x x x π?∈> C .2,1x R x x ?∈+=- D .(0,),1x x e x ?∈+∞>+ 2、如果命题“)q p ∨?(”为假命题,则( ) A. p,q 均为假命题 B. p,q 均为真命题 C. p,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 D. p,q 中至多有一个为真命题 3、有四个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 1p :?x ∈R, 2sin 2x +2cos 2x =12 2p : ?x 、y ∈R, sin(x-y)=sinx-siny 3p : ?x ∈[]0,π,1cos 22 x -=sinx 4p : sinx=cosy ? x+y=2π 其中假命题的是( ) (A )1p ,4p (B )2p ,4p (C )1p ,3p (D )2p ,4p 4、给出下列命题: ①在△ABC 中,若∠A >∠B ,则sin A >sin B ; ②函数y =x 3 在R 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 ③函数y =f(x)的图象与直线x =a 至多有一个交点; ④若将函数y =sin 2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4个单位,则得到函数y =sin ? ????2x +π4的图象.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5、若命题p :圆(x -1)2+(y -2)2 =1被直线x =1平分;q :在△ABC 中,若sin 2A =sin 2B ,则A =B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p∨q”为假 B .“p∨q”为真 C .“p∧q”为真 D .以上都不对 6、已知命题p 1:函数y =2x -2-x 在R 上为增函数;p 2:函数y =2x +2-x 在R 上为减函数, 则在命题q 1:p 1∨p 2,q 2:p 1∧p 2,q 3:(?p 1)∨p 2和q 4:p 1∧(?p 2)中,真命题是( ) 7、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 是 ( ) A. ,lg 0x R x ?∈= B. ,tan 1x R x ?∈= C. 3,0x R x ?∈> D. ,20x x R ?∈> 8、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 A .?x R ∈,120x -> B. ?*x N ∈,2(1)0x -> C .? x R ∈,lg 1x < D. ?x R ∈,tan 2x = 9、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ABC ?中,“A B >”是“sin sin A B >”的充要条件; ②若命题:,sin 1,P x R x ?∈≤则:,sin 1p x R x ??∈>; ③不等式210x x >在()0,+∞上恒成立; ④设有四个函数111332,,,,y x y x y x y x -====其中在()0,+∞上是增函数的函数有3个。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 二、判断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基础训练及答案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 .周期函数的和是周期函数吗? B .0 sin 451= C .2 210x x +-> D .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2.在命题“若抛物线2y ax bx c =++的开口向下,则{} 2 |0x ax bx c φ++<≠”的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结论成立的是( ) A .都真 B .都假 C .否命题真 D .逆否命题真 3.有下述说法:①0a b >>是22 a b >的充要条件. ②0a b >>是b a 1 1<的充要条件. ③0a b >>是3 3 a b >的充要条件.则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B .“a b >”与“ a c b c +>+”不等价 C .“2 2 0a b +=,则,a b 全为0”的逆否命题是“若,a b 全不为0, 则2 2 0a b +≠” D .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5.若:,1A a R a ∈<, :B x 的二次方程2 (1)20x a x a +++-=的一个根大于零, 另一根小于零,则A 是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条件:12p x +>,条件2:56q x x ->,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1.命题:“若a b ?不为零,则,a b 都不为零”的逆否命题是 。 2.12:,A x x 是方程2 0(0)ax bx c a ++=≠的两实数根;12:b B x x a +=- , 则A 是B 的 条件。 3.用“充分、必要、充要”填空: ①p q ∨为真命题是p q ∧为真命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②p ?为假命题是p q ∨为真命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③:23A x -<, 2 :4150B x x --<, 则A 是B 的___________条件。

选修2-1 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1.1命题及其关系 1.1.1 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5.练习、深化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 2 )2 ( =-2.(6)x>15. 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

常用逻辑用语学案

1.1.1命题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命题,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将命题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自主学习】研读教材P2-P3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命题定义: 数学中,我们把可以的叫做命题. 从命题定义中可以看出,命题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2.命题的分类: 真命题:判断为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判断为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3.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 ,则q”或者 “如果p ,那么q”这种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 叫做,q 叫做. 【自主检测】 下列语句中: (1)若直线//a b ,则直线a 和直线b 无公共点;(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若21x =,则1x =;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3能被2整除. 其中真命题有,假命题有 【合作探究及展示】 探究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 是素数,则是a 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 2 )2(-=-2.(6)x >15. 是命题有,其中真命题有,假命题有 探究2.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 和结论q .

(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若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若a>0,b>0,则a+b<0. 探究3.把下列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3)对顶角相等. 【课堂检测】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能被6整除的整数一定能被3整除; (2)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3)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4)两个内角等于45 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等腰三角形两腰的中线相等;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3)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课堂小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注意两点: (1);(2) 【课后作业】世纪金榜即时小测 1.1.2四种命题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2、1.1.3

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命题“若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则log a2<0”的逆否命题是() A.若log a2≥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 B.若log a2<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 C.若log a2≥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D.若log a2<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解析】命题“若p,则q”的逆否命题为“若綈q,则綈p”.“f(x)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的否定是“f(x)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不能误认为是“f(x)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答案】 A 2.(2016·济宁高二检测)命题“已知a,b都是实数,若a+b>0,则a,b不全为0”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A.0B.1

C.2D.3 【解析】逆命题“已知a,b都是实数,若a,b不全为0,则a +b>0”为假命题,其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所以否命题为假命题.逆否命题“已知a,b都是实数,若a,b全为0,则a+b≤0”为真命题,故选C. 【答案】 C 3.(2016·南宁高二检测)已知命题“若ab≤0,则a≤0或b≤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原命题为真命题,否命题:“若ab>0,则a>0或b>0” B.原命题为真命题,否命题:“若ab>0,则a>0且b>0” C.原命题为假命题,否命题:“若ab>0,则a>0或b>0” D.原命题为假命题,否命题:“若ab>0,则a>0且b>0” 【解析】逆否命题“若a>0且b>0,则ab>0”,显然为真命题,又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故原命题为真命题.否命题为“若ab >0,则a>0且b>0”,故选B. 【答案】 B 4.(2016·潍坊高二期末)命题“若x=3,则x2-2x-3=0”的逆否命题是() A.若x≠3,则x2-2x-3≠0 B.若x=3,则x2-2x-3≠0 C.若x2-2x-3≠0,则x≠3 D.若x2-2x-3≠0,则x=3

《专题一: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 版 鲁甸县文屏镇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 复习寄语: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 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 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 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 置关系、线性规划、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 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⑼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 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 棱锥、球、空间向量 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 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 抽样、正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 1 -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学案 统计导学案含答案

9.1随机抽样 考点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抽样调查 理解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 样本、样本量、样本数据等概念 数学抽象 简单随机抽样 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简单随机 抽 样的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分层随机抽样 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概念,并会解决相关 问题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问题导学 预习教材P173-P187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量、样本数据的概念是什么? 2.什么叫简单随机抽样? 3.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哪两种? 4.抽签法是如何操作的? 5.随机数法是如何操作的? 6.什么叫分层随机抽样? 7.分层随机抽样适用于什么情况? 8.分层随机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相等的吗? 9.获取数据的途径有哪些? 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1)对每一个调查对象都进行调查的方法,称为全面调查,又称普查W. (2)在一个调查中,我们把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调查对象称为个体W. (3)根据一定的目的,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的情况

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称为抽样调查W. (4)把从总体中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称为样本W. (5)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量W. (6)调查样本获得的变量值称为样本的观测数据,简称样本数据. 2.简单随机抽样 (1)有放回简单随机抽样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 (N 为正整数)个个体,从中逐个抽取n (1≤n

2019高考数学考点突破——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学案

集合 【考点梳理】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若对任意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但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则A?≠B或B?≠A. (3)相等:若A?B,且B?A,则A=B. (4)空集的性质:?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交集补集 图形表示 符号表示A∪B A∩B ?U A 意义{x|x∈A或x∈B} {x|x∈A且x∈B}{x|x∈U且x?A} 4.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 (2)子集的传递性:A?B,B?C?A?C. (3)A?B?A∩B=A?A∪B=B. (4)?U(A∩B)=(?U A)∪(?U B),?U(A∪B)=(?U A)∩(?U B). 【考点突破】 考点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1)已知集合M={1,2},N={3,4,5},P={x|x=a+b,a∈M,b∈N},则集合P 的元素个数为( ) A.3 B.4 C.5 D.6 (2)若集合A={x∈R|ax2-3x+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

A .92 B .98 C .0 D .0或9 8 [答案] (1) B (2) D [解析] (1) 因为a ∈M ,b ∈N ,所以a =1或2,b =3或4或5.当a =1时,若b =3,则x =4;若b =4,则x =5;若b =5,则x =6.同理,当a =2时,若b =3,则x =5;若b =4,则 x =6;若b =5,则x =7,由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知P ={4,5,6,7},则P 中的元素共有4个. (2)若集合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方程ax 2 -3x +2=0只有一个实根或有两个相等实根. 当a =0时,x =2 3 ,符合题意; 当a ≠0时,由Δ=(-3)2 -8a =0得a =98, 所以a 的取值为0或9 8. 【类题通法】 与集合中的元素有关的解题策略 (1)确定集合中的代表元素是什么,即集合是数集还是点集. (2)看这些元素满足什么限制条件. (3)根据限制条件列式求参数的值或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但要注意检验集合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 【对点训练】 1. 已知集合A ={(x ,y )|x 2 +y 2 =1},B ={(x ,y )|y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2 C .1 D .0 [答案] B [解析] 因为A 表示圆x 2 +y 2=1上的点的集合,B 表示直线y =x 上的点的集合,直线y =x 与圆x 2 +y 2 =1有两个交点,所以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2. 2. 已知集合A ={x ∈R|ax 2 +3x -2=0},若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 ????-∞,-98 [解析] ∵A =?,∴方程ax 2+3x -2=0无实根,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总复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 命题及其关系 命题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 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四种类型简单的逻辑连接词 “且”“或”“非” 命题p∨q,p∧q ,?p 的真假判定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 词 全称量词与全程命题 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一、命题及其关系 1.命题 命题定义: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即能够判断对错的陈述句. 真假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一般形式:“若p ,则q ”,p 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例如: 命题:“太阳比地球大”(真命题),“若1x =,则13x +=”.(假命题) 非命题:“打篮球的个子都很高吗?”,“我到河北省来”.(不能判断真假) 2.四种命题 原命题:题目直接给的命题. 逆命题:把原命题反过来说. 否命题:把原命题条件和结论否了(用? p 和? q 表示,读作“非p ”和“非q ”). 逆否命题:把原命题反过来说,再把条件和结论否了.

例如: 3.四种命题的关系 关系图: 结论: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真假性相同,逆命题和否命题真假性相同,即:如果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例如: 原命题:如果1 x=,那么2230 x x +-=(真命题) 逆命题:如果2230 x x +-=,那么1 x=(假命题) 否命题:如果1 x≠,那么2230 x x +-≠(假命题) 逆否命题:如果2230 x x +-≠,那么1 x≠(真命题)

如果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例如: 原命题:如果1x =,那么12x +=(真命题) 逆命题:如果12x +=,那么1x =(真命题) 否命题:如果1x ≠,那么12x +≠(真命题) 练习题:

最新常用逻辑用语单元测试(附答案)

麻博达《常用逻辑用语》单元训练 1 2 班级:姓名: 题号 1 2 345678910答案 3 一、选择题: 4 1.函数f(x)=x|x+a|+b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5 A.ab=0 B.a+b=0 C.a=b D.0 2 2= +b a 6 2.“至多有三个”的否定为() 7 A.至少有三个 B.至少有四个 C.有三个 D.有四个 8 3.有金盒、银盒、铅盒各一个,只有一个盒子里有肖像.金盒上写有命题p:肖像在9 这个盒子里;银盒上写有命题q:肖像不在这个盒子里;铅盒上写有命题r:肖像不在10 金盒里.p、q、r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命题,则肖像在() 11 A.金盒里 B.银盒里 12 C.铅盒里 D.在哪个盒子里不能确定 13 4.不等式对于恒成立,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14 A. B. C. D. 15 5.“a和b都不是偶数”的否定形式是() A.a和b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B.a和b至多有一个是偶数 16 17 C.a是偶数,b不是偶数 D.a和b都是偶数

6.某食品的广告词为:“幸福的人们都拥有”,初听起来,这似乎只是普通的赞美18 说词,然而他的实际效果大哩,原来这句话的等价命题是 ( ) 19 A .不拥有的人们不一定幸福 B .不拥有的人们可能幸福 20 C .拥有的人们不一定幸福 D .不拥有的人们不幸福 21 7.若命题“p 或q”为真,“非p”为真,则 ( ) 22 A .p 真q 真 B .p 假q 真 C .p 真q 假 D .p 假q 假 23 8.条件p :,,条件q :,,则条件p 是条件q 的( ) 24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25 C .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6 9.2x2-5x -3<0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 27 A .-<x <3 B .-<x <0 28 C .-3<x < D .-1<x <6 29 10.设原命题:若a+b≥2,则a,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原命题与其逆命题的真30 假情况是( ) 31 A .原命题真,逆命题假 B .原命题假,逆命题真 32 C .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 D .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假命题 33 二、填空题: 34 11.下列命题中_________为真命题. 35 ①“A∩B=A”成立的必要条件是“A B”; 36 ②“若022=+b a ,则x ,y 全为0”的否命题; 37 ③“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逆命题; 38

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2)word学案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学习目标] 1.了解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2.会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或改写某些数学命题,并判断新命题的真假.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对条件的判定应该归结为判断命题的真假. [知识链接] 1.观察三个命题:①5是10的约数;②5是15的约数;③5是10的约数且是15的约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用“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且”与集合运算中交集的定义A∩B={x|x∈A且x∈B}中“且”的意义相同,叫逻辑联结词,表示“并且”,“同时”的意思.2.观察三个命题:①3>2;②3=2;③3≥2,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用逻辑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3.观察下列两组命题,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p:1是素数;q:1不是素数. (2)p:y=tan x是周期函数;q:y=tan x不是周期函数. 答:两组命题中,命题q都是命题p的否定. [预习导引] 1.逻辑联结词 把两个命题联结成新命题的常用逻辑联结词有“或”、“且”、“非”. 2.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 p q綈p p∨q p∧q 真真假真真 真假假真假 假真真真假 假假真假假 要点一用逻辑联结词联结组成新命题

例1分别写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p∨q”“p∧q”“綈p”形式的新命题. (1)p:π是无理数,q:e不是无理数. (2)p:方程x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q:方程x2+2x+1=0两根的绝对值相等. (3)p:正△ABC三内角都相等,q:正△ABC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解(1)p∨q:π是无理数或e不是无理数.p∧q:π是无理数且e不是无理数.綈p:π不是无理数. (2)p∨q:方程x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两根的绝对值相等. p∧q:方程x2+2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且两根的绝对值相等. 綈p:方程x2+2x+1=0没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p∨q:正△ABC三内角都相等或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p∧q:正△ABC三内角都相等且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綈p:正△ABC三个内角不都相等. 规律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定义,用“或”“且”“非”联结p、q构成新命题时,在不引起歧义的前提下,可把命题p、q中的条件或结论合并. 跟踪演练1分别写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q”、“p∧q”、“綈p”形式: (1)p:2是无理数,q:2大于1; (2)p:N?Z,q:{0}∈N; (3)p:x2+1>x-4,q:x2+1x-4且x2+1

常用逻辑用语单元测试(附答案)

麻博达《常用逻辑用语》单元训练 班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 号 答 案 一、选择题: 1.函数f(x)=x|x+a|+b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A.ab=0 B.a+b=0 C.a=b D.0 2= 2 a +b 2.“至多有三个”的否定为()A.至少有三个B.至少有四个C.有三个D.有四个3.有金盒、银盒、铅盒各一个,只有一个盒子里有肖像.金盒上写有命题p:肖像在这个盒子里;银盒上写有命题q:肖像不在这个盒子里;铅盒上写有命题r:肖像不在金盒里.p、q、r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命题,则肖像在() A.金盒里B.银盒里 C.铅盒里D.在哪个盒子里不能确定 4.不等式对于恒成立,那么的取值范围是()A.B.C.D. 5.“a和b都不是偶数”的否定形式是() A.a和b至少有一个是偶数B.a和b至多有一个是偶数C.a是偶数,b不是偶数D.a和b都是偶数 6.某食品的广告词为:“幸福的人们都拥有”,初听起来,这似乎只是普通的赞美说词,然而他的实际效果大哩,原来这句话的等价命题是() A.不拥有的人们不一定幸福B.不拥有的人们可能幸福C.拥有的人们不一定幸福D.不拥有的人们不幸福 7.若命题“p或q”为真,“非p”为真,则()A.p真q真B.p假q真C.p真q假D.p假q假

8.条件p:,,条件q:,,则条件p是条件q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2x2-5x-3<0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x<3 B.-<x<0 C.-3<x<D.-1<x<6 10.设原命题:若a+b≥2,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原命题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情况是() A.原命题真,逆命题假B.原命题假,逆命题真 C.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D.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假命题二、填空题: 11.下列命题中_________为真命题. ①“A∩B=A”成立的必要条件是“A B”; ②“若0 2= 2 a,则x,y全为0”的否命题; +b ③“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逆命题; ④“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逆否命题。 12.若p:“平行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则“非p”为________。13.已知p,q都是r的必要条件,s是r的充分条件,q是s的充分条件,则s是q的________条件,r是q的___________条件,p是s的__________条件。 14.设p、q是两个命题,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那么非p是非q的___________条件。 三、解答题: 15.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2)正偶数不是质数。

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精编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全册导学案

必修2 第一章 §2-1 柱、锥、台体性质及表面积、体积计 算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7,23-28完成下面填空1.棱柱、棱锥、棱台的本质特征 ⑴棱柱:①有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即底面),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每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即侧棱都). ⑵棱锥:①有一个面(即底面)是,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是 . ⑶棱台:①每条侧棱延长后交于同一点, ②两底面是平行且相似的多边形。 2.圆柱、圆锥、圆台、球的本质特征 ⑴圆柱: . ⑵圆锥: . ⑶圆台: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 ②过轴的截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③母线长都相等,每条母线延长后都与轴交于同一点. (4)球: . 3.棱柱、棱锥、棱台的展开图与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1)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 ①若干个小矩形拼成的一个, ②若干个, ③若干个 . (2)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4.圆柱、圆锥、圆台的展开图、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5.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B)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C) 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几何体叫棱柱。 (D)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叫棱台。 2.根据下列对于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 (1)由8个面围成,其中两个面是互相平行且全等的六边形,其他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2)一个等腰三角形绕着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旋转180°形成的封闭曲面所围成的图形。 3.五棱台的上下底面均是正五边形,边长分别是6cm和16cm,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侧棱长是13cm,求它的侧面面积。 4.一个气球的半径扩大a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强调(笔记): 【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 5.如图:右边长方体由左边的平面图形围成的是()(图在教材P8 T1 (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一、知识清单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这些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常用的集合表示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③数轴或图像表示法;④venn 图法 2.集合的特性 3.常用的集合 特 性 理 解 应 用 确定性 要么属于该集合,要么不属于,二者必居其一; 判断涉及的总体是否构成集 合 互异性 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1.判断集合表示是否正确; 2.求集合中的元素 无序性 集合的不同与元素的排列无关; 通常用该性质判断两个集合 的关系 集合 (){}0|=x f x (){}0|>x f x (){}x f y x =| (){}x f y y =| ()(){}x f y y x =|, (){}x f y =

常见数集的记法: 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有限集合中子集的个数

【提醒】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5.集合的运算 集),写作C S A。

二、高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 2.集合问题常见题型 (1)元素与集合间关系问题 (2)集合与集合间关系问题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有限集(数集)间集合的运算; ②无限集间集合的运算:数轴(坐标系)画图、定域、求解; ③用德·摩根公式法求解集合间的运算。 【针对训练】 例1.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 ∈A ,y ∈A}中元素的个数是( ) A.1 B.3 C.5 D.9 例2.设集合{} {}R x x x P R x x x y y M ∈≤≤-=∈--==,42|,,12|2 ,则集合M 与P 之间的关系式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