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含解答)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含解答)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含解答)

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

知识总结归纳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中的几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

(2)三角形的中线(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

(3)三角形的高(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垂心)

3. 三角形的主要性质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

(3)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4)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 补充性质:在中,D是BC边上任意一点,E是AD上任意一点,则

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三角形又是多边形的一种,而且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在几何里,常常把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去研究多边形。实际上对于一些曲线,也可以利用一系列的三角形去逼近它,从而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去研究它们。因此,学好本章知识,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 三角形边角关系、性质的应用

例1. 锐角三角形ABC中,∠C=2∠B,则∠B的范围是()

A. B.

C. D.

分析:

因为为锐角三角形,所以

又∠C=2∠B,

又∵∠A为锐角,为锐角

,即

,故选择C。

例2.选择题: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60°,另两个外角的比为2:3,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分析:由于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其中一个角已知,另两个角的比也知道,因此三个外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进而可求出三个内角的度数,从而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60°

∴另两个外角的和等于200°

设这两个外角的度数为2x,3x

解得:

与80°相邻的内角为100°

∴这个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应选C

例3.如图,已知:在中,,求证:。

分析:欲证,可作∠ABC的平分线BE交AC于E,只要证即可。为与题设联系,又作AF//BE交CB的延长线于F。

显然∠EBC=∠F,只要证即可。由可得证。

证明:作∠ABC的角平分线BE交AC于E,过点A作AF//BE交CB的延长线于F

又∵BE平分∠ABC,∴∠EBC=∠ABE

∴∠F=∠FAB,∴AB=BF

又∵AB+FB>AF,即2AB>AF

又∵

,又∵

例4. 已知:三角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两倍。求证:它的最小边在它的周长的与之间。

分析:首先应根据已知条件,运用边的不等关系,找出最小边,然后由周长与边的关系加以证明。

证明:如图,设的三边为a、b、c,其中,

因此,c是最小边,

因此,,即

故最小边在周长的与之间。

中考点拨

例1.选择题:如图是一个任意的五角星,它的五个顶角的和是()

A. 50

B. 100

C. 180

D. 200

分析:由于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知识,所以需要我们把问题转化为三角形角的问题。

解:

所以选择C

例2.选择题: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和7,则第三边x的范围是()

A. 大于2

B. 小于12

C. 大于2小于12

D. 不能确定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应有,即

所以应选C

例3. 已知:P为边长为1的等边内任一点。

求证:

证明:过P点作EF//BC,分别交AB于E,交AC于F,

则∠AEP=∠ABC=60°

在中,

是等边三角形

题型展示

例1. 已知:如图,在中,D是BC上任意一点,E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1)∠BEC>∠BAC;

(2)AB+AC>BE+EC。

分析:在(1)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即可证出在(2)中,添加一条辅助线,转化到另一个三角形中,利用边的关系定理即可证出。

证明:(1)∵∠BED是的一个外角,

同理,

(2)延长BE交AC于F点

例2.求证: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相邻外角的平分线所夹的角等于45°。

已知:如图,在中,是的外角,AF、BF 分别平分∠EAB及∠ABD。

求证:∠AFB=45°

分析:欲证,须证

∵AF、BF分别平分∠EAB及∠ABD

∴要转证∠EAB+∠ABD=270°

又∵∠C=90°,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问题得证

证明:∵∠EAB=∠ABC+∠C

∠ABD=∠CAB+∠C

∠ABC+∠C+∠CAB=180°,∠C=90°

∵AF、BF分别平分∠EAB及∠ABD

在中,

实战演示

1.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8,,求x的取值范围。

2. 已知:中,,D点在BC的延长线上,使,,

,求α和β间的关系为?

3. 如图,中,的平分线交于P点,,则

()

A. 68°

B. 80°

C. 88°

D. 46°

4. 已知:如图,AD是的BC边上高,AE平分。

求证:.

5. 求证:三角形的两个外角平分线所成的角等于第三个外角的一半。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全集汇编及答案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全集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6cm ,A 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 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 爬到点B 的最短路径是( ) A .9 B .310 C .326+ D .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 【详解】 解:如图,AB=22(36)3310++= . 故选:B . 【点睛】 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 2.如图,在?ABCD 中,E 为边AD 上的一点,将△DEC 沿CE 折叠至△D ′EC 处,若∠B =48°,∠ECD =25°,则∠D ′EA 的度数为( )

A.33°B.34°C.35°D.3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D=∠B,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DEC,即为∠D'EC,而∠AEC易求,进而可得∠D'EA的度数.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B=48°, 由折叠的性质得:∠D'=∠D=48°,∠D'EC=∠DEC=180°﹣∠D﹣∠ECD=107°, ∴∠AEC=180°﹣∠DEC=180°﹣107°=73°, ∴∠D'EA=∠D'EC﹣∠AEC=107°﹣73°=3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基本知识是解题关键. 3.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 5cm 和 11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6cm B.21cm 或 27cm C.21cm D.27cm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5是腰时或当11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详解】 解:当5是腰时,则5+5<11,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 当11是腰时,5+11>11,能组成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是5+11×2=27cm.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 B.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 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 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形专题训练

三角形 一、选择题 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和5,则第三边为() A. 13 B.13或 C. 13或5 D. 15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A. 都是射线 B. 都是直线 C. 都是线段 D. 都在三角形内 3.小明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如图所示,已知∠B=∠E,AB=DE,BF=EC,其中框架△ABC的质量为840克,CF的质量为106克,则整个金属框架的质量为() A. 734克 B. 946克 C. 1052克 D. 1574克 4.到△ABC的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的是() A.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 三条高线的交点 D.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5.如图,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使用的数学道理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三角形的稳定性 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 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如图,△ABC内有一点D,且DA=DB=DC,若∠DAB=20°,∠DAC=30°,则∠BDC的大小是( )

A. 100° B. 80° C. 70° D. 50° 7.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8.已知在△ABC和△DEF中,∠A=∠D=90°,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和△DEF全等的是( ) A. AB=DE,AC=DF- B. AC=EF,BC=DF - C. AB=DE,BC=EF- D. ∠C=∠F,AC=DF 9.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一个底角度数为() A. 20° B. 50° C. 80° D. 100° 10.如图,点M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的边AB的中点,点P是正方形边上的动点,从点M出发沿着逆时针方向在正方形的边上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则当点P逆时针旋转一周时,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DMP面积达到5cm2的时刻的个数是() A. 5 B. 4 C. 3 D. 2 二、填空题 11.在△ABC中,已知∠A=30°,∠B=70°,则∠C的度数是________。 12.将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则图中∠α的度数为________. 13.如图,点P为△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PD⊥AB,PE⊥BC,PF⊥AC,则PD____________PF.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难题汇编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难题汇编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AC 的中垂线交BC 于E ,20DAE ∠=o ,则BAC ∠的度数为( ) A .70o B .80o C .90o D .100o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B,EA=EC,在由等边对等角,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详解】 如图所示: ∵D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DA=DB,B DAB ∠=∠ , 同理可得:C EAC ∠=∠ , ∵ 20DAE ∠=o ,180B DAB C EAC DAE ?∠+∠+∠+∠+∠=, ∴80DAB EAC ?∠+∠= ∴100BAC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 的平分线AG 交BC 于点E ,若BF=6,AB=5,则AE 的长为( )

A .4 B .8 C .6 D .1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AG 与BF 交点为O ,∵AB=AF ,AG 平分∠BAD ,AO=AO ,∴可证△ABO ≌△AFO ,∴BO=FO=3,∠AOB=∠AOF=90o,AB=5,∴AO=4,∵AF ∥BE ,∴可证△AOF ≌△EOB ,AO=EO ,∴AE=2AO=8,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作图原理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如图,OA =OB ,OC =OD ,∠O =50°,∠D =35°,则∠OAC 等于( ) A .65° B .95° C .45° D .8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OA =OB ,OC =OD 证明△ODB ≌△OCA ,得到∠OAC=∠OBD ,再根据∠O =50°,∠D =35°即可得答案. 【详解】 解:OA =OB ,OC =OD , 在△ODB 和△OCA 中, OB OA BOD AOC OD OC =??∠=∠??=? ∴△ODB ≌△OCA (SAS ), ∠OAC=∠OBD=180°-50°-35°=95°, 故B 为答案.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90C =o ∠,30B ∠=o ,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 60∠=o ;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1:3DAC ABC S S ??=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作图方式,可判断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再结合∠B=30°,可推导得到△ABD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这2个判定可推导题干中的结论. 【详解】 题干中作图方法是构造角平分线,①正确; ∵∠B=30°,∠C=90°,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 ∴∠CAD=∠DAB=30° ∴∠ADC=60°,②正确 ∵∠DAB=∠B=30° ∴△ADB 是等腰三角形 ∴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③正确 在Rt △CDA 中,设CD=a ,则AD=2a 在△ADB 中,DB=AD=2a ∵1122DAC S CD AC a CD ?=??=?,13(CD+DB)22 BAC S AC a CD ?=??=? ∴:1:3DAC ABC S S ??=,④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画法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角平分线的绘制方法.

2.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S △ABC =7,DE=2,AB=4,则AC 长是( ) A .4 B .3 C .6 D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E=2,然后由S △ABC =S △ABD +S △ACD 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果. 【详解】 解: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 ∠EAD=∠FAD 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 ∴DF=DE , 又∵S △ABC =S △ABD +S △ACD ,DE=2,AB=4, 11742222 AC ∴=??+?? ∴AC=3.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ABC 中,∠A :∠B :∠C =1:2:3,最小边BC =4cm ,则最长边AB 的长为( )cm A .6 B .8 C 5 D .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设∠A =x , 则∠B =2x ,∠C =3x ,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 =x+2x+3x =180°, 解得x =30°,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E平分BAD交BC于点E,且∠ADC=60°, AB=1 2 BC,连接OE.下列结论:①AE=CE;②S△ABC=AB?AC;③S△ABE=2S△AOE;④OE =1 4 BC,成立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ADC=60°,∠BAD=12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 △AB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推出AE=BE=1 2 BC,再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 线合一进行推理即可. 【详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ADC=60°,∠BAD=120°,∵AE平分∠BAD, ∴∠BAE=∠EAD=60° ∴△ABE是等边三角形, ∴AE=AB=BE,∠AEB=60°, ∵AB=1 2 BC, ∴AE=BE=1 2 BC, ∴AE=CE,故①正确;∴∠EAC=∠ACE=30° ∴∠BAC=90°, ∴S△ABC=1 2 AB?AC,故②错误;

∵BE=EC, ∴E为BC中点,O为AC中点,∴S△ABE=S△ACE=2 S△AOE,故③正确;∵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CO, ∵AE=CE, ∴EO⊥AC, ∵∠ACE=30°, ∴EO=1 2 EC, ∵EC=1 2 AB, ∴OE=1 4 BC,故④正确; 故正确的个数为3个,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证得△ABE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2.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是∠ABC的平分线,DE⊥BC于E,若BC=10cm,则△DEC的周长为() A.8cm B.10cm C.12cm D.14cm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AAS”证明ΔABD≌ΔEBD .得到AD=DE,AB=B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求其周长. 【详解】 ∵BD是∠ABC的平分线, ∴∠ABD=∠EBD. 又∵∠A=∠DEB=90°,BD是公共边, ∴△ABD≌△EBD (AAS), ∴AD=ED,AB=BE, ∴△DEC的周长是DE+EC+DC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1)230mx m x m --+-=. ⑴求证:m 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⑵若二次函数213(1)21=--+-y mx m x m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①求二次函数1y 的解析式; ②已知一次函数222=-y x ,证明:在实数范围内,对于x 的同一个值,这两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12y y ≥均成立; ⑶在⑵条件下,若二次函数23y ax bx c =++的图象经过点(50)-,,且在实数范围内,对于x 的同一个值,这三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132y y y ≥≥,均成立,求二次函数23=++y ax bx c 的解析式. 【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从方程转函数的问题,这是比较常见的关于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考查方式。由于并未说明该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需要讨论M=0和M ≠0两种情况,然后利用根的判别式去判断。第二问的第一小问考关于Y 轴对称的二次函数的性质,即一次项系数为0,然后求得解析式。第二问加入了一个一次函数,证明因变量的大小关系,直接相减即可。事实上这个一次函数2y 恰好是抛物线1y 的一条切线,只有一个公共点(1,0)。根据这个信息,第三问的函数如果要取不等式等号,也必须过该点。于是通过代点,将3y 用只含a 的表达式表示出来,再利用132y y y ≥≥,构建两个不等式,最终分析出a 为何值时不等式取等号,于是可以得出结果. 【解析】 解:(1)分两种情况: 当0m =时,原方程化为033=-x ,解得1x =, (不要遗漏) ∴当0m =,原方程有实数根. 当0≠m 时,原方程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2[31]4236930m m m m m m =----=-+=-△≥. ∴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如果上面的方程不是完全平方式该怎样办?再来一次根的判定,让判别式小于0就可以了,不过中考如果不是压轴题基本判别式 都会是完全平方式,大家注意就是了) 综上所述,m 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2)①∵关于x 的二次函数32)1(32 1-+--=m x m mx y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0)1(3=-m .(关于Y 轴对称的二次函数一次项系数一定为0) ∴1=m .

最新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90ACB ∠=?,AC CD =,过D 作AB 的垂线,交AB 的延长线于E ,若2AB DE =,则BAC ∠的度数为( ) A .45° B .30° C .22.5° D .15°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连接AD ,延长AC 、DE 交于M ,求出∠CAB=∠CDM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CB ≌△DCM ,求出AB=DM ,求出AD=AM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 【详解】 解:连接AD ,延长AC 、DE 交于M , ∵∠ACB=90°,AC=CD , ∴∠DAC=∠ADC=45°, ∵∠ACB=90°,DE ⊥AB , ∴∠DEB=90°=∠ACB=∠DCM , ∵∠ABC=∠DBE , ∴∠CAB=∠CDM , 在△ACB 和△DCM 中 CAB CDM AC CD ACB DCM ∠=∠??=??∠=∠? ∴△ACB ≌△DCM (ASA ), ∴AB=DM , ∵AB=2DE , ∴DM=2DE , ∴DE=EM ,

∵DE ⊥AB , ∴AD=AM , 114522.522 BAC DAE DAC ??∴∠=∠=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根据全等求出AB=DM 是解此题的关键.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 3,4,AB BC ==将其折叠使AB 落在对角线AC 上,得到折痕,AE 那么BE 的长度为( ) A .1 B .2 C .32 D .85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度,由折叠的性质,AF=AB=3,则CF=2,设BE=EF=x ,则CE=4x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得到BE 的长度. 【详解】 解:在矩形ABCD 中,3,4AB BC ==, ∴∠B=90°, ∴22345AC =+=, 由折叠的性质,得AF=AB=3,BE=EF , ∴CF=5-3=2, 在Rt △CEF 中,设BE=EF=x ,则CE=4x -, 由勾股定理,得:2222(4)x x +=-, 解得:32x = ; ∴32 BE =. 故选:C . 【点睛】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全集汇编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全集汇编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A 在x 轴上,点B 的坐标轴为()4,1, 点D 的坐标为()0,1, 则菱形ABCD 的周长等于( ) A .5 B .43 C .45 D .2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如下图,先求得点A 的坐标,然后根据点A 、D 的坐标刻碟AD 的长,进而得出菱形ABCD 的周长. 【详解】 如下图,连接AC 、BD ,交于点E ∵四边形ABCD 是菱形,∴DB ⊥AC ,且DE=EB 又∵B ()4,1,D ()0,1 ∴E(2,1) ∴A(2,0) ∴()()2220015-+-=∴菱形ABCD 的周长为:5故选:C 【点睛】 本题在直角坐标系中考查菱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点A 的坐标,从而

求得菱形周长. 2.把一副三角板如图(1)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4,CD=5.把三角板DC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2),此时AB与CD1交于点O,则线段AD1的长度为() A.13B.5C.22D.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易知:∠CAB=45°,∠ACD=30°. 若旋转角度为15°,则∠ACO=30°+15°=45°. ∴∠AOC=180°-∠ACO-∠CAO=90°. 在等腰Rt△ABC中,AB=4,则AO=OC=2. 在Rt△AOD1中,OD1=CD1-OC=3, 由勾股定理得:AD1=13. 故选A. 考点: 1.旋转;2.勾股定理. 3.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S△ABC=7, DE=2,AB=4,则AC长是() A.4 B.3 C.6 D.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E=2,然后由S△ABC=S△ABD+S△ACD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果. 【详解】 解: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

初中数学函数三大专题复习

初中数学函数三大专题复习 目录 专题一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 一、一次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1) 1、正比例函数 (1) 2、一次函数 (1) 3、待定系数法求解函数的解析式 (2) 4、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结合 (3) 5、一次函数的基本应用问题 (4) 二、反比例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7) 1、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形式 (7) 2、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8) 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问题 (9) 4、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应用 (11) 专题二二次函数 (13) 一、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二次函数中三大参数的作用 (13)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求解 (13) 2、二次函数的基本图像 (14) 3、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及其最值 (16) 4、二次函数中三大参数的和函数图像的关系 (16) 5、二次函数和不等式、方程的结合 (18)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应用 (19) 1、二次函数求解最值问题 (19) 2、二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21) 3、涵洞桥梁隧道问题 (24) 4、二次函数和圆相结合 (26) 三、二次函数中的运动性问题 (27) 1、动点问题 (27) 2、折叠、旋转、平移问题 (33) 专题三锐角三角函数以及解直角三角形 (36) 1、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定义及其计算 (36) 2、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应用 (37)

专题一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一、一次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1、正比例函数 形如()0≠=k kx y 的函数称为正比例函数,其中k 称为函数的比例系数。 (1)当k>0时,直线y=kx 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 的增大y 也增大; (2)当k<0时,直线y=kx 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 的增大y 反而减小。 2、一次函数 形如b kx y +=的函数称为一次函数,其中k 称为函数的比例系数,b 称为函数的常数项。 (1)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4)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例题1:在一次函数y =(m -3)x m -1+x +3中,符合x ≠0,则m 的值为 。 随堂练习:已知自变量为x 的函数y=mx +2-m 是正比例函数,则m =________,该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 例题2: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b 的值可以是( ) A 、﹣2 B 、﹣1 C 、0 D 、2 随堂练习: 1、直线y =x -1的图像经过象限是(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二、三、四象限 D 、第一、三、四象限 2、一次函数y =6x +1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题3:已知一次函数2-+=n mx y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m 、n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n <2 B 、m >0,n >2 C 、m <0,n <2 D 、m <0,n >2 随堂练习:已知关于x 的一次函数n mx y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2||m m n --可化简为 。 例题4: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像经过二四象限,如果函数上有点()()1122,,,x y x y ,如果满足12y y >,那么1x 2x 。

经典初中数学三角形专题训练及例题解析

知 识点梳理 考点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 ????)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 8、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 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三角形 (按角分) 三角形 (按边分)

边形共有 2)3 ( n n 条对角线。 9、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 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0、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叠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考点二、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3、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考点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易错题汇编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易错题汇编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V 中,90C ∠=?,60CAB ∠=?,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大于12 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相交于点P 和Q . ②作直线PQ 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连接AE .若4CE =,则AE 的值为( ) A .6B .2 C .43 D .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得出PQ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得出∠EAB =∠CAE =30°,即可得出AE 的长. 【详解】 由题意可得出:PQ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AE =BE , ∵在△ABC 中,∠C =90°,∠CAB =60°, ∴∠CBA =30°, ∴∠EAB =∠CAE =30°, ∴CE = 12 AE =4, ∴AE =8. 故选D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根据已知得出∠EAB =∠CAE =30°是解题关键. 2.如图,△ABC 中,AB =AC =10,BC =12,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点E ,则DE 的长为( )

A.6 5 B. 8 5 C. 12 5 D. 24 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连接AD,根据已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C和BD=6,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详解】 解:连接AD ∵AB=AC,D为BC的中点,BC=12, ∴AD⊥BC,BD=DC=6, 在Rt△ADB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 1068 AB BD=+=, ∵S△ADB=1 2 ×AD×BD= 1 2 ×AB×DE, ∴DE= 8624 105 AD BD AB ??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能求出AD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 3.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 5cm 和 11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6cm B.21cm 或 27cm C.21cm D.27cm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5是腰时或当11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详解】 解:当5是腰时,则5+5<11,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

初三数学重点难点总复习专题圆生

初三数学重点难点总复 习专题圆生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2018年九年级数学总复习— 圆专题复习 一、圆的概念 集合形式的概念: 1、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 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d r ?点A在圆外;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离?d r >?无交点; 2、直线与圆相切?d r =?有一个交点; 3、直线与圆相交?d r +; 外切(图2)?有一个交点?d R r =+; 相交(图3)?有两个交点?R r d R r -<<+; A

内切(图4)? 有一个交点 ? d R r =-; 内含(图5)? 无交点 ? d R r <-; 五、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 ①AB 是直径 ②AB CD ⊥ ③CE DE = ④ 弧BC =弧BD ⑤ 弧AC =弧AD 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即:在⊙O 中,∵AB ∥CD ∴弧AC =弧BD 例题1、 基本概念 1.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一个是( ) A .平分一条直径的弦必垂直于这条直径 B .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垂直于这条弧所对的弦 C .弦的垂线必过这条弦所在圆的圆心 D .在一个圆内平分一条弧和它所对弦的直线必过这个圆的圆心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过弦的中点的直线平分弦所对的弧 B .过弦的中点的直线必过圆心 C .弦所对的两条弧的中点连线垂直平分弦,且过圆心 D .弦的垂线平分弦所对的弧 图4 图5 B D

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长方形ABCD沿AE折叠,使D点落在BC边上的F点处,∠BAF=600,那么∠DAE等于() A.45°B.30 °C.15°D.6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DAF=3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ABCD是长方形, ∴∠BAD=90°, ∵∠BAF=60°, ∴∠DAF=30°, ∵长方形ABCD沿AE折叠, ∴△ADE≌△AFE, ∴∠DAE=∠EAF=1 2 ∠DAF=15°. 故选C. 【点睛】 图形的折叠实际上相当于把折叠部分沿着折痕所在直线作轴对称,所以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部分就是对应量. 2.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是∠ABC的平分线,DE⊥BC于E,若BC=10cm,则△DEC的周长为() A.8cm B.10cm C.12cm D.14cm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AAS”证明ΔABD≌ΔEBD .得到AD=DE,AB=B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求

【详解】 ∵ BD 是∠ABC 的平分线, ∴ ∠ABD =∠EBD . 又∵ ∠A =∠DEB =90°,BD 是公共边, ∴ △ABD ≌△EBD (AAS), ∴ AD =ED ,AB =BE , ∴ △DEC 的周长是DE +EC +DC =AD +DC +EC =AC +EC =AB +EC =BE +EC =BC =10 cm.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3cm ,5cm B .7cm ,4cm ,2cm C .3cm ,4cm ,8cm D .3cm ,3cm ,4cm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 错误; B .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 错误; C .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 错误; D .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 正确. 故选D . 4.如图,在ABC V 中,AB AC =,30A ∠=?,直线a b ∥,顶点C 在直线b 上,直线a 交AB 于点D ,交AC 与点E ,若1145∠=?,则2∠的度数是( ) A .30° B .35° C .40° D .45° 【答案】C

最新初中数学三角形真题汇编含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三角形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V 中,90C ∠=?,60CAB ∠=?,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相交于点P 和Q . ②作直线PQ 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连接AE .若4CE =,则AE 的值为( ) A .46 B .42 C .43 D .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得出PQ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得出∠EAB =∠CAE =30°,即可得出AE 的长. 【详解】 由题意可得出:PQ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AE =BE , ∵在△ABC 中,∠C =90°,∠CAB =60°, ∴∠CBA =30°, ∴∠EAB =∠CAE =30°, ∴CE = 12 AE =4, ∴AE =8. 故选D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根据已知得出∠EAB =∠CAE =30°是解题关键. 2.长度分别为2,7,x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值可以是( ) A .4 B .5 C .6 D .9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判断x 的取值范围,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7-2<x <7+2,即5<x <9. 因此,本题的第三边应满足5<x <9,把各项代入不等式符合的即为答案. 4,5,9都不符合不等式5<x <9,只有6符合不等式,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属于基础题型,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S △ABC =7,DE=2,AB=4,则AC 长是( ) A .4 B .3 C .6 D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E=2,然后由S △ABC =S △ABD +S △ACD 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果. 【详解】 解: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 ∠EAD=∠FAD 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 ∴DF=DE , 又∵S △ABC =S △ABD +S △ACD ,DE=2,AB=4, 11742222 AC ∴=??+?? ∴AC=3.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 3,4,AB BC ==将其折叠使AB 落在对角线AC 上,得到折痕,AE 那么BE 的长度为( )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复习专题

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复习 韦达定理:如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为12,x x ,则 12b x x a +=-,12c x x a ?= 适用题型:(1)已知一根求另一根及未知系数; (2)求与方程的根有关的代数式的值; (3)已知两根求作方程; (4)已知两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 (5)确定根的符号:(12,x x 是方程两根); (6)题目给出两根之间的关系,如两根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两根 的平方和或平方差是多少、两根是Rt ?的两直角边求斜边等情况. 注意:(1)222 121212()2x x x x x x +=+-? (2)22121212()()4x x x x x x -=+-?; 12x x -= (3)①方程有两正根,则1212 00x x x x ?≥?? +>???>?; ②方程有两负根,则1212 000x x x x ?≥?? +? ; ③方程有一正一负两根,则12 0x x ?>?? ??? --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11-3-1,在四边形ABCD中,∠A=∠B=∠C,点E在边AB上,∠AED=60°,则一定有() A.∠ADE=20°B.∠ADE=30°C.∠ADE=1 2 ∠ADC D.∠ADE= 1 3 ∠ADC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ADE=x,∠ADC=y,由题意可得, ∠ADE+∠AED+∠A=180°,∠A+∠B+∠C+∠ADC=360°,即x+60+∠A=180①,3∠A+y=360②, 由①×3-②可得3x-y=0, 所以 1 3 x y ,即∠ADE= 1 3 ∠ADC. 故答案选D.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2.把一副三角板如图(1)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4,CD=5.把三角板DC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2),此时AB与CD1交于点O,则线段AD1的长度为()

A.13B.5C.22D.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易知:∠CAB=45°,∠ACD=30°. 若旋转角度为15°,则∠ACO=30°+15°=45°. ∴∠AOC=180°-∠ACO-∠CAO=90°. 在等腰Rt△ABC中,AB=4,则AO=OC=2. 在Rt△AOD1中,OD1=CD1-OC=3, 由勾股定理得:AD1=13. 故选A. 考点: 1.旋转;2.勾股定理. 3.如图,在△ABC中,AC=BC,D、E分别是AB、AC上一点,且AD=AE,连接D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若DF=BD,则∠A的度数为() A.30 B.36 C.45 D.7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CA=CB,可以设∠A=∠B=x.想办法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CA=CB, ∴∠A=∠B,设∠A=∠B=x. ∵DF=DB, ∴∠B=∠F=x, ∵AD=AE, ∴∠ADE=∠AED=∠B+∠F=2x, ∴x+2x+2x=180°, ∴x=36°,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经典综合题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经典试题 一、知识体系: 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之比,对应边上的中线之比,对应角的角平分线之比都等于相似比; ④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⑤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 k )。 二、典型例题: 例1:若△ABC∽△A′B′C′,且,, 3 4AB A B ,△ABC 的周长为15cm ,则△A′B′C′的周长为( ) A .18 B .20 C .154 D .80 3 针对练习: 1.已知△ABC∽△DEF,且△ABC 的三边长为3、4、5,若△DEF 的周长为6,那么下列不可能是△DEF 一边长的是( ) A .1.5 B .2 C .2.5 D .3 2.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4及x ,那么x 的值为( ) A .7 B .5 C .7或5 D .无数个 例2:(2014江苏南京,3)若△ABC ∽△A′B′C′,相似比为1:2,则△ABC 与△A′B′C′的面积的比为( ) A .1:2 B .2:1 C .1:4 D .4:1 针对练习: 1.两相似三角形的最短边分别是5cm 和3cm ,它们的面积之差为322 cm ,那么小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102 cm B .142 cm C .162 cm D .182 cm 2.如图,DE ∥BC ,若AD =1,BD =2,则△ADE 与四边形DBCE 面积之比是 ▲ 。 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CD 的延长线上一点,BE 与AD 交于点F ,CD =2DE ,若△DEF 的面积为a ,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 (用a 的代数式表示)。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AD 上的一点,EC ∥AB ,EB ∥DC ,若△ABE 的面积为3,△ECD 的面积为1,则△BCE 的面积为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