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作业(1)答案

社会学作业(1)答案
社会学作业(1)答案

社会学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整个社会有其结构和功能。只是社会有机体的联系更自由和松散、而且社会整体是为了社会成员而存在的。

2、社会进化论:社会进化论认为社会就像宇宙的其它部分一样,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进化,即从军事社会向工业社会进化,只是这种进化并不是直线的,而是在集聚与分化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

3、结构功能理论:结构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有其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的功能,为此就必须具备响应的结构,而特定的结构又决定了社会可能发挥的功能,社会就是在结构与功能的不断变革中前进的。结构功能理论的主要代表有孔德、帕森斯等。

4、交换理论: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就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它把经济学的商品交换原则推广到社会行为,认为一社会行为都是利益交换。

6、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包括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形式、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相互交换活动的关系、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以及由他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7、基本社会化:所谓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是人的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为一级社会化。

二、简答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三个方面:

(1)社会变革的需要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2、简述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答: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孔德、斯宾塞、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他们的主要思想分别是:

(1)孔德:1、科学的分类:科学是最高层次的学科,是科学之“王后”,所有其它科学都为它的建立做了准备。2、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类比于生物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考察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社会机体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社会动力学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人类理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实证阶段;与此对应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社会静力学是研究秩序问题、社会动力学是研究进步问题。3、研究方法:孔德认为必须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4、孔德观点的缺陷: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反辩证法。

(2)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但是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存在三个方面的区别:1、社会有机体没有生物有机体联系紧密;2、社会有机体的每个部

分都能感到快乐和痛苦、3、生物有机体中的分子为了整体,社

会有机体中整体为了社会成员的幸福。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认

为,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社会的或非社

会的,都受进化规律的支配。社会的进化就是积聚和分化的过

程。

(3)马克思:与孔德等人不同,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从事理论工作的同时,积

极从事改造社会的革命斗争。

(4)涂尔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之外的行为方

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于每个人。

个人与社会:与斯宾塞的意见相反,涂尔干认为个人应该服从

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否则整个社会就会出现“失”

现象。功能分析:涂尔干在历史分析模式之外,明确提出了功

能分析的方法,认为要理解社会运作,必须揭示特定社会现象

给整个社会或局部社会运动带来了什么结果或功能。涂尔干继

承了孔德的实证主义,但是把它推向了更加科学的高度。

马克斯·韦伯:理解社会学:社会学就是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给出了因果解释;个

人及其行动是基本单位。社会行动的类型:以合理性为核心概念,将社会行动分为: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或情绪的行动、传统的行动。理性类型:研究方法上提出关键性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它是理智上的构造,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与事实不同,但是它又是考察经验事实的工具。科层制:官僚组织和权力的类型。韦伯受到马克思的影响,但是恰恰相反,意识的第一位性。

3、社会学有哪些功能?

答:社会学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功能,该功能又包括描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和规性功能

(2)教育功能

(3)社会管理功能

(4)社会批评功能

4、怎样从微观层面认识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

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是通过四种机制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它们分别是:

(1)角色人格体系

(2)价值规体系

(3)权力制度体系

(4)行为交换体系

5、简述可持续性发展的在矛盾?

答:可持续性发展的在矛盾是由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不可调

和性决定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容:

(1)、从人与自然的矛盾来看,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原来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它生物一样处于又斗争又互助的自然系统之中。但是人类的产生,形成了人类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人对自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严格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和报复,反过来损害人类自身。这就导致了可持续性发展的第一个在矛盾。(2)、从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矛盾来看,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不可能以个人为单位孤独的进行,人们必须在活动中形成一定的生产关系,才能取得成功。但是人在各种关系的行程中会形成尖锐复杂的矛盾,影响他们对自然的改造,从而导致了可持续性发展的第二个矛盾。

6、简述社会化的各种条件。

答:社会化需要具备两大类条件,一是生物条件,二是环境条件,具体而言:

(1)生物条件是指人要具备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遗传因素。

(2)社会环境条件是帮助和促进人实现社会话的机构和群体,主要有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等。

乡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包括小论文答案最完整最方便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婆媳关系、祖孙、其他家庭等关系。 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第二,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第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乡村家庭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的功能、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当然,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分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 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第一,乡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外延化。第二,乡村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和两重化。第三,乡村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和层次化现实化主要是指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和家庭活动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再现和家庭素质的实在性。第四,乡村家庭功能趋于扩大化和效率化。 乡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功能存在异同之处。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部分家庭具有政治性的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D 6.A 7.泰罗制 8.A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DE 4.ABCD 5.ABCDE 三、名词解释: 1.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 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其中最有名的是梁 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2.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 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 (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3.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 起的共同体。 4.家长制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 上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无疑不适应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要求,于是逐渐被 其他管理方式所取代。 5.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 占总支出的比例。比例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比例越大,生活质量越低。 四、简答题:

北理工《社会学》在线作业1答案

北理工《社会学》在线作业-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在社会学的功能中,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是( )。 A.规范性功能 B.描述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预测性功能 正确答案:B 2.()是指把复杂的社会现象变为可以度量、计算、比较的数字、数据、符号。 A.统计 B.社会指标 C.假设检验 D.变量 正确答案:B 3.()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A.主文化 B.亚文化 C.反文化 D.文化 正确答案:A 4.()提出社会学术语,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A.马克思 B.斯宾塞 C.韦伯 D.孔德 正确答案:D 5.()占次要地位的,仅为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不与主文化抵触或对抗。 A.主文化 B.亚文化 C.反文化 D.文化 正确答案:B

6.()是将社会中的同一类现象和过程以及共同特征抽出来加以概括。 A.抽样 B.总体 C.变量 D.概念 正确答案:D 7.互联网技术带动了()的出现,它发展是对传统日常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进行消解和重构的过程。 A.论坛 B.微博 C.网络虚拟社区 D.博客 正确答案:C 8.不属于社区构成要素的是()。 A.人口 B.区位 C.经济 D.政治 正确答案:D 9.()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他以那些企事业组织为单位,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目标,对其成员承担多种责任并对其进行全面管理的企事业组织。 A.单位组织 B.政府 C.企业 D.非政府组织 正确答案:A 10.()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获得的各种能力和习惯。 A.文化 B.文明 C.社会规范 D.制度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正确答案:B 2.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正确答案:C 3.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正确答案:B 4.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 A.角色丛 B.复式角色

精选文库 C.先赋角色 D.实际角色 正确答案:A 5.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优势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正确答案:C 6.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反社会化 正确答案:A 7.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同事一起春游 B.赶时髦 C.抢购 D.球迷闹事 正确答案:D 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库利

精选文库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 正确答案:D 9.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正确答案:D 10.“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 1.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阶段。 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生理 正确答案:ABC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2020年新编乡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包括小论文答案-最完整-最方便150406)名师精品资料.

乡村社会学作业1答案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婆媳关系、祖孙、其他家庭等关系。 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第二,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第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乡村家庭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的功能、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当然,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分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 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第一,乡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外延化。第二,乡村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和两重化。第三,乡村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和层次化现实化主要是指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和家庭活动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再现和家庭素质的实在性。第四,乡村家庭功能趋于扩大化和效率化。 乡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功能存在异同之处。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部分家庭具有政治性的功能。 乡村社会学作业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D

6.A 7.泰罗制 8.A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DE 4.ABCD 5.ABCDE 三、名词解释: 1.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2.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3.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4.家长制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无疑不适应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要求,于是逐渐被其他管理方式所取代。 5.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比例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比例越大,生活质量越低。 四、简答题: 1.乡村、农业、农民的关系?答题要点:(1)农业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传统农业即指农田种植业。(2)农民是从事农业、以农为生的劳动者,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的职业分类方法。农民的涵义也是广义的。(3)农村则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而成的社会。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经济类型、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农民被看作农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生存和进行交往的手段。农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4全)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___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___。 6.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需要____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8.社会需要是人们的___社会关系____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_需要层次论_______。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12.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13.___社会关系____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 ____语言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文化是指( 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工作安定”属于( B )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4.“镜中自我”是( B )提出来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5.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社会学教程》每章要点及思考题

《社会学教程》每章小结及思考题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2) 小结: 1.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于1838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提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2. 社会学学科形成的过程中,早期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埃米尔·迪尔凯姆(涂尔干)(1858~1917)、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卡尔·马克思(1818—1883)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1897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1903年以《群学肄言》出版。严复被认为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在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过程中,吴文藻、孙本文等做了大量工作。 4.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关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行动与社会过程、社会制度。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5. 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应用社会学。 6.社会学的功能包括: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供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术语 实证方法 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 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 思考题: 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社会学的功能有哪些?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小结: 1. 社会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是人们生活的体系。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 2. 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的人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作为社会行动者反映了他的主体性与客体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阐述了需要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 3. 社会关系从更加抽象和概括的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行为模式,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可分为三大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4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5. 文化的功能包括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6.文化纷繁多样,各具特色。在同一族群内,也会存在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区分。对待本族和他族文化存在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态度。 7.文化的变迁不可避免,它的出现主要是发现、发明和传播。两种文化接触时常常会发生文化的冲突。 关键术语 社会 社会关系 文化 主文化 亚文化 我族中心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乡村社会学作业4答案

乡村社会学作业4答案 (2008-11-11 16:10:24) 转载 分类:教学资源 标签: 杂谈 乡村社会学作业4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C 3.A 4.C 5.C 6.B 7.A 8.A 9.D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DE 3.BCE 4.ABC 5.ABCD 三、名词解释: 1.社会流动 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3.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又叫离轨行为或偏差行为,是社会行为的一种类型,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越轨行为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越轨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4.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 5.社会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四、简答题: 1.农村社会流动的原因? 答题要点: (1)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乡镇企业发展,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 (2)城镇化速度加快,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因素正逐步扩大,权力因素逐渐减弱,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4)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这是乡村社会流动的又一动因。 2.简述乡村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办法? 答题要点: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和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中各部分内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呈现不协调乃至对立的状态,它使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严惩时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我国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 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废弃物特别是乡镇企业排放的“三废”以及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产品是造成乡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经典《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doc

《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 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 的生活共同体。 2 社会学: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 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4 本能:先天遗传的固定性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 5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7 6 合作:是不同个人或团体为了达到统一目的而互相配合的相互合作方式。 7 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型,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8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二、简答: 1 社会学的基本特征答:(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答:(1)需要是人的本性。 (2)人与动物、人性与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3)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阶段。 3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答:首先,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往。第二,态度的类似性。双方对待某些事情的相似的态度,更容易使双方走到一起。 第三,双方距离的远近。较近的距离更有利于双方的交往。 第四,交往频率。偶尔的交往不能建立起固定的关系,人际关系只有通过频繁的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4、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期的二十年间,先后经过社会化的三种不同场所,这就是家庭、学校和邻里社会。这三个场所虽有先后,也有区别,但互相配合,互相重合,牵连在一起。人们的个性主要就是在这样的场所中,逐步形

社会学教程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教程 1. 填空题。 a. 孔德:社会学创始人,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 的基本思想。 b?文化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 c. 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慢斯和布劳。 d?农村社区及社会社区:.社会学一般根据社区的结构、功能和人口状况、组织程度等综合因素将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大基本类型。 (一)农村社区: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人们所组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其特点是: 1. 人口密度较低; 同质性强。 2. 经济活动较简单,商品交换水平较低; 3. 社会结构简单,居民的阶层分化程度较低; 4. 社区设施和文化生活比较简单; 5. 居民的传统观念比较浓厚,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比较慢,有强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二)城市社区: 是指以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社会活动的居民所组成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地区性社会 生活共同体。 其特点是: 1. 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 2. 经济活动复杂,商品经济发达; 3. 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流动大; 4. 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5. 社会生活的节奏快,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快。 e. 集体行动概念提出者: 2. 名词解释。 a.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b.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就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互动的性质上可分为理性互动与非理性互动。 c. 文化及其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 文化的特征 1、超生理性、超个人性 2、复合性

2019年电大一村一《乡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电大一村一《乡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作业1 题目:结合我国乡村家庭的实际,谈一谈我国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 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让学生理清家庭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分析家庭功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家庭功能理论的理解,同时发挥家庭功能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要求: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家庭的含义、结构、特点、功能,搞清家庭基本理论的内容; (2)完整准确地阐述家庭功能的基本理论内容; (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后进行;(4)字数不低于800字; (5)作一次小型的家庭情况的调查(以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位)。 时间:学习第三章后做本作业(约第3周) 解题思路: (1)家庭的涵义、特点; (2)乡村家庭的功能; (3)简要概述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4)结合乡村家庭的特点,分析城乡家庭功能的多少、强弱。 答题提示: 1、答题前应采用访谈、问卷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完成对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家庭情况调查。以家庭为单位登记户主及其成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受教育状况、婚姻状况、处所或职业以及与户主的关系等,记录每个家庭的人口数、经济收入及消费等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2、请学员按照解题思路去答题,答题时以理论要点结合相应的调查材料分层叙述。 3、答题所需要的理论要点如下,请学员自行整理形成800字以上的文字材料。

(一)家庭的涵义与特点(P.35/3.2乡村初级社会群体/乡村家庭) 1、涵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祖孙关系等。 2、特点:(1)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2)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3)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乡村家庭的特点与功能(P.36/3.2乡村初级社会群体/乡村家庭) 1、特点:(1)乡村家庭每户人口较城镇为多。(2)乡村家庭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功能较多,功能较强。如生产功能,赡养功能。(3)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不仅比城市家庭更多、更强,而且也有其特点。如生产的极大分散性、生产过程的极度随机性、用工的不确定性、生产成效的难预料性和不稳定性、农业生产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主动灵活的决策。 2、功能:(1)经济功能。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通过生产生活资料,保证产品的分配和交换,满足了人们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需求。(2)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殖两个方面。(3)组织消费的功能。组织消费是任何形式的家庭都具有的功能,并且成为现代绝大多数城市社会家庭的主要功能之一。乡村家庭此功能也正在逐步增强。(3)抚育和赡养的功能。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4)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家庭是个人休息的场所,家庭娱乐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分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 (三)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P.38—40/3.2乡村初级社会群体/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 4全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 孙中山 写下了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 撰写了 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 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 次提出 “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 康有为,在1891年。 4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 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 6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 _________ 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 器官而做事 ,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社会需要是人们的 —社会关系 _________ 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 一需要层次论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 和 社会环境 。 11 ?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 关键环节。 12 ?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 、 相互影响 的活动。 13 ? 社会关系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 ? _ _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 二、单项选择题 1 ?“社会” 一词源于( A A.中国 B 第一信号系统 、 第二信号系统 。 德国 )。 ?美国 C ?英国 D . 2. 文化是指(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 “工作安定”属于(B 丿需^<。 A.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 自尊的 4. “镜中自我”是(B )提出来的。 A.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 托马斯 5?—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 叫做(B )。 康有为 在青年时代就 —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乡村社会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德国 2.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A.乡村居民 B.农民 C.小商人 D.乡镇企业工人 3.-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4.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5.由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 6.关于社会组织内部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是(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7.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村党支部 D.村民委员会

8.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趣缘关系 9.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 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有选择发展小城市 B.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 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 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 10.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 11.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观法 D.评判法 12.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主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是指( )。 A.经济问题 B.政治问题 C.民族问题 D.社会问题 13.到2000年底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仍有( )。 A.3000万 B.3500万 C.4000万 D.4500万 14.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 A.经济保障 B.政治保障 C.思想保障 D.社会保障 15.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社会学概论作业至作业标准答案

社会学概论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3.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同事一起春游 B.赶时髦 C.抢购 D.球迷闹事 4.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 社会化,称作()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反社会化 5.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6.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库利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 7.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8.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 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

A.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优势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9.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 A.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10.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 组角色叫做( ) A.角色丛 B.复式角色 C. 先赋角色 D.实际角色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可以称为社会群体的是() A.交通事故围观的人群 B.火车上的乘客 C.青少年 D.学校 2.提出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 A.芝加哥学派 B.社会进化论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 3.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在一起生活组成的家庭 是()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4.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奉献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交换关系

《社会学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社会学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 1、孔德 2、群学肄言 3、哲学基础 4、普遍的社会现象 5、社会性 6、1943 7、情景主义 8、情感性 9、相互发展10、条件反射学说 三、选择题 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著作是对社会的解释,主要有: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第二个论点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 (3)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第三个论点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别领域。 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 (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社会交往的意义:①人类离不开交往。②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可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③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④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发展。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①传授生活技能。②教导社会规范。③指点生活目标④提供角色人选 五、论述题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 (1)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

2016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2016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1/3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2分)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C、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D、心理上的紧张 (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 (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3/32)、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2分) ?A、阶级性 ?B、自然约束性 ?C、客观现实性 ?D、社会制约性 (4/32)、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2分) ?A、严复 ?B、陈千秋 ?C、康有为 ?D、梁启操 (5/32)、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2分) ?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 ?B、血缘关系

?C、家庭关系 ?D、地缘关系 (6/32)、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 (2分) ?A、社会发展 ?B、人的需要 ?C、个人发展 ?D、组织生存 (7/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8/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 (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9/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10/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 (2分) ?A、主观因素

乡村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试卷代号: 272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试题 2013年 7 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 2 分,总计 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 1.在我国最早的乡村社会学研究的标志是( ) 。 A .《中国乡村生活一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 .《华南乡村生活》 C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D .《乡村社会学》 2.在实际研究乡村并作出理论性总结,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 ) A .杨开道 B .李景汉 C .吴文藻 D .费孝通 3.在乡村尽管人们有多种方式获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要的谋生手段是 ( ) A .副业B.农业 C .乡镇企业 D .进城务工 4.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更具有( ) 。 A .自然性 B .直接性 C .互动性 D .社会性 5.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权最主要的是( ) 。 t A .家庭 B .家族 C .邻里 D .民问会社 6.社区与社会相比,二者的关系是 ( ) 。 A.社区外延大于社会 B .社区外延小于社会 C .二者含义相同D.不可比较 7.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 A .过度城市化 B .郊区化 C .逆城市化D.城乡融合 8.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 A .社会分化 B .社会分层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 3分,总计 15分。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多选、少 选均不得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 E .为推进乡村精神文明服务 E .满足需求为首位 18.村落社区聚村而居的原因是 A .便于互相帮助 B .便于生产 C .寻求安全 D .家族影响 C .社会分工 D .社会阶级 9.乡村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有许多成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 B .经济基础 C .政治条件 D .生产力水平 10.系统地提出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A .费孝通 B .马寅初 C .雷洁琼 D .袁方 11.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 A .社会文化 B .社会道德 C .社会规范 D .法律 12.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 A .道德 B .习俗 C .社会舆论 D .宗教 13.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稳定器”,是指其 )。 A .政治功能 B . 经济功能 C .民生功能 D . 社会进步 14.在生产方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 .生产关系 B . 生产力 C .经济基 D .上层建筑 15.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 A .传统发展战略 B .基本需求战略 C .可持续发展战略 D .跨越式发展战略 16.学习乡村社会学的意义有 ( )。 A .为科学规划乡村发展服务 B .为制定乡村规章服务 C .为推进乡村物质文明服务 D .为推进城市物质文明服务 17.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有 ( )。 A .规模小 B .非正式控制 C .面对面交往 D . 成员有多种角色

社会学概论作业一至作业四标准答案

1 社会学概论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 A . 归属与爱的需要 B . 生理的需要 C . 安全的需要 D . 自尊的需要 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 A . 心理上的矛盾 B .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 心理上的紧张 D .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3.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 A . 同事一起春游 B . 赶时髦 C . 抢购 D . 球迷闹事 4.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 A . 继续社会化 B . 再社会化 5.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A . 主干家庭 B . 联合家庭 C . 核心家庭 D . 其他家庭 6.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 A . 库利 B . 林顿 C . 托马斯 D . 米德 7.文化是指( ) A .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8.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 A . 生理需要 B . 安全需要

9.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 A . 严复 B . 康有为 C . 梁启超 D . 陈千秋 10.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 ) A . 角色丛 B . 复式角色 C . 先赋角色 D . 实际角色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可以称为社会群体的是( ) A . 交通事故围观的人群 B . 火车上的乘客 C . 青少年 D . 学校 2.提出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 A . 芝加哥学派 B . 社会进化论学派 D . 哈佛大学学派 3.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在一起生活组成的家庭是( ) A . 主干家庭 B . 联合家庭 C . 核心家庭 D . 其他家庭 4.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 A . 奉献关系 B . 索取关系 C . 对立关系 D . 交换关系 5.以下制度中不属于派生的社会制度有( ) A . 经济制度 B . 宗教制度 C . 教育制度 D . 政治制度

《乡村社会学》作业讲评

《乡村社会学》作业讲评

《乡村社会学》作业讲评 作业1 题目:结合我国乡村家庭的实际,谈一谈我国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 目的: 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让学生理清家庭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分析家庭功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家庭功能理论的理解,同时发挥家庭功能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要求: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家庭的含义、结构、特点、功能,搞清家庭基本理论的内容; (2)完整准确地阐述家庭功能的基本理论内

容; (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后进行; (4)字数不低于800字; (5)作一次小型的家庭情况的调查(以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位)。 时间:学习第三章后做本作业(约第3周) 解题思路: (1)家庭的涵义、特点; (2)乡村家庭的功能; (3)简要概述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4)结合乡村家庭的特点,分析城乡家庭功能的多少、强弱。 答题提示: 3

1、答题前应采用访谈、问卷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完成对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家庭情况调查。以家庭为单位登记户主及其成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受教育状况、婚姻状况、处所或职业以及与户主的关系等,记录每个家庭的人口数、经济收入及消费等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2、请学员按照解题思路去答题,答题时以理论要点结合相应的调查材料分层叙述。 3、答题所需要的理论要点如下,请学员自行整理形成800字以上的文字材料。 (一)家庭的涵义与特点 1、涵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 4

的群体。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祖孙关系等。 2、特点:(1)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2)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3)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乡村家庭的特点与功能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