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流通特点及存在问题
蔬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蔬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1. 蔬菜产业的现状说到蔬菜,咱们日常生活中可真是少不了它们,饭桌上没有它们,感觉都像缺了点啥。
不过,蔬菜产业可不是一帆风顺的,里面的那些猫腻可不少呢。
首先,咱们要聊聊种植方面的问题。
现在很多地方的土壤质量不行,种出来的菜要么长得慢,要么营养不够。
就像你在超市里看到的那些蔬菜,颜色好看,可到底含多少营养,心里没个谱。
再者,很多农民朋友用的化肥和农药,虽然能让菜看起来更好卖,可久而久之,土壤就会变得“虚弱”,这样下去,菜的质量可就得打个问号了。
再说说流通环节。
大家都知道,从田间到餐桌,光是这个过程就像走了一场“马拉松”。
中间的环节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很多菜到了市场上,不是新鲜的,而是“隔夜菜”,这可真让人心疼。
还有,运输不当、储存不当,菜在路上就可能“折腾”得不成样子,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最后,我们再看看销售方面。
现在很多地方的蔬菜市场,都是“老一套”。
价格乱涨,农民的收入不稳定,有时候一斤菜卖得比一瓶水还便宜,这可让种地的人心里多难受啊!而且,很多年轻人对农民这个职业没兴趣,宁愿去城市里打工,导致农业后继无人的局面。
2. 蔬菜产业的问题2.1 生产技术不足蔬菜产业的问题,咱们还得从生产技术说起。
现在的种植技术,尤其是智能农业方面,跟国外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
比如,咱们的温室大棚技术虽然有了进步,但在气候控制和病虫害管理上,还是显得有些笨拙。
这就导致了很多农民即使辛辛苦苦地种了菜,最后收成却不理想。
说白了,就是“好心没好报”。
2.2 市场信息不畅再说市场信息,这可真是个大问题。
很多农民朋友种了菜,却不知道市场上什么菜热销,结果自个儿种了满园的白菜,结果白菜的价格跌得一塌糊涂。
信息不畅就像是一个“黑洞”,把农民的辛苦全都吸走了。
他们根本没法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菜在地里腐烂,心里那叫一个心疼。
3. 发展对策3.1 提升生产技术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咱们该咋办呢?首先,得提升生产技术。
我国蔬菜物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给蔬菜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易损耗 保质期短 易腐烂
蔬菜 物流
物流成本大 生产分散
季节特点突出
2.蔬菜物流的特点 (1)易损耗、易腐烂、保质期短。
蔬菜不同于其他的工业制成品,它的营养成分以水分的 形式储存在蔬菜体内,蔬菜在采摘后仍是鲜活的有机体, 在从农田到餐桌这样一个运输加工过程,因为蒸发等因素, 水分激易消耗。大部分蔬菜,尤其时令蔬菜采摘后如果不 经过恰当处理,特别容易腐烂变质。因此,蔬菜对物流提 出了一个极高的保鲜要求和敏捷性要求
货协商确定价格的方式进行。当然也存在较多问题,
如管理粗放、秩序混乱、信息不畅、交通拥挤、影 响市容、效益滑坡等,传统的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 环境下的不适应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对于我国沿海 发达地区,蔬菜配送业务这几年发展比较快。深圳
的蔬菜配送公司万家欢,从1995年成立至今,已吞
并30多家蔬菜配送公司,)物流成本所占比重较大。 据调查,我国蔬菜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达到 60%以上,随着燃油价格及各种道路收费不断增长,物流成 本的比重仍在不断增加。
2.蔬菜物流的特点 (3)生产分散。
由于蔬菜生产的异质性,加之我国区域辽阔,同时我国
季节变化显著,在同一区域往往只会种植几种品种的蔬菜, 这就导致了我国蔬菜的生产地和需求地的分离,往往是南
(1) 转变观念
(2) 完善蔬菜物流系统的建设
(3) 发展大型的蔬菜运输企业 (4) 缩短蔬菜物流供应链的长度
(5) 建立蔬菜配送中心
(6) 与第三方物流合作
6.展望
随着我国全面加入WTO,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 在农业经济国际化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环境下,也 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加快改革和发展,才 能应对全新的国际环境,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 作用。优化我国蔬菜物流业的发展模式,减少蔬菜的物流 成本,必将为我国蔬菜产业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提高蔬 菜业的核心竞争力。
蔬菜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

三、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出现的蔬菜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为什么出现“菜贱伤农”但是终端缺失蔬菜高价格。
1、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出现的蔬菜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一般在中国的菜市场采用两种模式其中批发市场为蔬菜主要流通渠道,流通环节相对较多,收费点多,虽然可形成规模效应,但流通成本仍然很高。
据统计,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30%~40%,而对于鲜活产品则占60%以上。
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10%左右。
此外,运输的路程较为遥远,蔬菜的损害率高,信息流不通畅,农民利益损害严重,并且流通渠道的稳定性易受其它环境因素影响。
随着专业化生产,蔬菜等农产品的区域间的流通将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成本将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
据众多实地调研资料显示,我国的大部分大中城市中,蔬菜的流通渠道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
如图A和B:A批发经营商收购农户的蔬菜后,经批发市场再进入零售市场出售给消费者,这种模式在我国的很多大中城市普遍,市场份额约较大。
产地批发商在产地市场上收购蔬菜然后运送至销地批发市场后,进入销地零售市场再销售给消费者,这是我国蔬菜流通的主要渠道,如北京新发地的蔬菜有来自山东、湖北、湖南、河北等地批发市场的蔬菜,而湖北批发市场的蔬菜又有来自河南、江西、山东等地的批发市场等等。
据估计,该模式占到了整个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2、为什么出现“菜贱伤农”但是终端缺失蔬菜高价格。
菜贱伤农:菜价涨了,菜农的收入却没有相应增加。
而在众多的调查中,批发商等中间商环节也纷纷表示,菜价虽然上涨,获利却越来越少。
众所周知,蔬菜是易腐的产品,大多数蔬菜在常温下难以贮藏, 不易保持原有的新鲜度和品质,在我国, 蔬菜采后的损失率高达40 %~50 % , 商品损失率超过30 % 。
从蔬菜的生产特性看, 蔬菜的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
从其流通特性看, 蔬菜的生产和销售是零散的, 在生产和销售之间需要进行一定的积聚和分配。
2024年果蔬农产品流通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果蔬农产品流通市场环境分析概述果蔬农产品是指各种水果、蔬菜以及相关种植的农产品。
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果蔬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然而,果蔬农产品的流通市场环境却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对果蔬农产品流通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市场环境分析1. 竞争对手果蔬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传统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
传统农贸市场以低价格、多品类和灵活交易方式为特点,一直是果蔬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
超市以品牌溢价和资金支持,吸引了一部分消费者。
电商平台则通过便捷的线上购物体验和配送服务,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2. 供应链管理果蔬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生产、收购、运输、储存、批发和零售等环节。
然而,在中国,供应链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产量和质量的不稳定性。
运输和储存环节中,一些果蔬农产品易受到污染和损坏,影响了产品的保鲜度和品质。
批发和零售环节中,部分中小型农产品市场和小商贩缺乏规范管理和信息化支持,影响了果蔬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3.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果蔬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一方面,消费者关注果蔬农产品的新鲜度、品质和营养价值,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果蔬农产品的品类和口味多样性有更高的要求。
此外,消费者对果蔬农产品的溯源和安全性的关注也日益增强。
4. 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果蔬农产品流通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例如,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补贴政策,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市场的扶持力度。
此外,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推行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对果蔬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解决方案1. 优化供应链管理为了提高果蔬农产品的品质和保鲜度,在供应链管理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例如,在种植环节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果蔬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大全五篇]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d3503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c.png)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大全五篇]第一篇: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2010.09.13每輪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都會引起各方對農產品流通的關注,而當市場價格平穩時,農產品流通的影響又往往容易被忽視。
實際上,我國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的流通有其固有的形式和特點,需要正確認識,客觀分析,不能將價格的波動片面的歸咎於流通環節。
同時,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需要積極採取措施,搞活流通,提高流通效率。
一、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的特點主要呈現“大規模流通、跨區域流通、多渠道流通、多環節流通”四大特點。
大規模流通。
我國是世界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農產品總量位列世界首位。
同時,農產品商品率高,流通規模大。
2009年,我國蔬菜產量達6.18億噸,占世界份額的50%;水果產量2.04億噸,占世界份額的18%;水產品產量5120萬噸,占世界份額的40%;肉類產量7650萬噸,占世界份額的28%。
以蔬菜、水果商品化率90%計算,2009年我國蔬菜和水果的流通量分別達到5.56億噸和1.84億噸;以水產品和肉類產品商品化率70%計算, 水產品和肉類產品的流通量分別達到3584萬噸和5355萬噸。
農產品流通以原產品為主,占70%以上。
此外,農產品的一部分還用於出口,蔬菜、水果出口量占總產量的1%-2%,其中80%是初級產品。
跨區域流通。
受氣候條件和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我國農產品形成“區域集中生產、全國跨區流通”的局面,已形成“南品北運”、“北品南運”、“西品東運”的農產品流通格局,目前我國40%左右的農產品實現跨省流通。
蔬菜方面,形成了“華南冬春蔬菜區”、“長江中上游冬春蔬菜區”、“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區”、“雲貴高原夏菜蔬菜區”、“黃土高原夏秋蔬菜區”等5個重點蔬菜產區,這些產區重點縣的蔬菜產量占了全國產量的44%,位於5大產區的山東、河南、河北三省蔬菜產量占全國產量的36%。
农村工作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

农村工作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导言:农产品是农村的重要资源,农民是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
然而,农产品的流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
本文将从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和回答,旨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健康发展。
一、现状分析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物流不畅:农村交通条件较差,物流体系不完善,导致农产品运输困难,运输时间长、成本高。
2. 中间环节多:农产品流通中存在过多的中间商、批发商等环节,导致农民利润过低。
3. 信息交流不畅:农民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了解,无法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4. 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信任度较低。
二、问题原因分析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农产品的快速流通。
2. 中间环节多:多个中间商、批发商层层加价,使得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相应减少。
3. 信息不对称:农民无法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很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4. 农产品质量管理不到位:农民缺乏科学出产经营意识,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三、资金扶持措施1. 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民通过扶持措施成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2. 资金补贴:推出资金扶持政策,为农民提供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资金补贴,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完善物流体系1. 加强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增加农村公路、水运、铁路等交通设施,并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园区,提高农产品的物流能力。
2. 发展冷链物流: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结合冷库建设,为农产品的冷藏、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五、减少中间环节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组成合作社,直接与市场对接,消除中间商环节,提高农民收入。
扬州市蔬菜流通模式的现状及建议

扬州市蔬菜流通模式的现状及建议扬州市蔬菜流通模式的现状及建议一、蔬菜流通模式现状1、缺乏资金投入。
扬州市的蔬菜流通模式根本缺乏资金支持,主要集中在农户及批发商之间,本身产品物流价格不菲,只有少数市场上行情好的蔬菜才有利可图,大多不能获得利润,在向大众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蔬菜方面,仍有待完善。
2、缺乏质量控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目前,扬州市政府及企业部门对蔬菜质量控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声明不够明确,政府监管能力也较弱,生产者之间的流通模式几乎不存在可信赖的机制,使得欺诈、拖欠农民经常发生,蔬菜检验和检疫采取的措施也不够充分,导致蔬菜质量控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缺乏有效数据化投入。
蔬菜供应链管理一般普遍采用传统手工模式,比较缓慢、低效。
收购、加工、物流、销售缺乏有效的数据采集,难以准确把握实时的蔬菜市场需求。
二、改善扬州市蔬菜流通模式的建议1、大力发展新型农业。
加快促进新型农业的发展,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农户提高灌溉水平,增加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以信息化为支撑的高效农业生产。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为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蔬菜流通信息共享,推行互联网络营销,实行电子商务,使农产品供应链能够实现灵活运作,运用技术手段扩大市场规模。
3、建立质量控制机制。
通过把质量控制纳入扬州市蔬菜流通模式的机制,开发质量检测平台和提高检验检疫机制建设,不断改进和优化安全蔬菜服务流程,运用先进技术提高蔬菜安全性能。
4、建立数据采集机制。
鼓励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及时准确的蔬菜数据采集机制,提高蔬菜价格信息准确度和透明度,使供应链管理变得更加高效,迎合蔬菜市场需求。
5、大力推广农村电商。
发挥农村电商的作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借助农村电商业务实现品牌化、规模化生产,推动蔬菜产品市场结构优化,建立覆盖全城的蔬菜分销网络,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改善扬州市蔬菜流通模式应抓住机遇,借鉴经验,以最经济、实用的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以信息化、质量化、科技化为支撑,全面覆盖生产环节的协同平台,使之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实现扬州市蔬菜流通模式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流通领域蔬菜质量汇报材料

流通领域蔬菜质量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根据要求,我对流通领域的蔬菜质量进行了调研和汇报。
以下是我对该领域的调研结果及分析:
1. 蔬菜质量现状:
- 目前市场上的蔬菜质量波动较大,有部分蔬菜存在质量问题,如外观受损、色泽不鲜艳、腐烂、虫咬等。
- 供应链中的某些环节存在质量管理薄弱环节,例如种植、采摘、包装和运输等。
2. 蔬菜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 农药过量使用:部分农民为了增加蔬菜产量,过度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 储运条件不佳:在蔬菜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方面的控制不够严格,导致蔬菜质量受影响。
- 营养管理不当:部分农民未按照科学的农作物种植和施肥管理方法进行操作,导致蔬菜的品质下降。
3. 蔬菜质量管理的建议:
-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和农残检测。
- 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广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民种植蔬菜的素质。
- 加强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对蔬菜的仓储和运输过程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的合理控制。
4. 改进蔬菜质量的效益:
- 提高消费者信任度:改进蔬菜质量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农产
品的信任,提高蔬菜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 促进行业发展:改善蔬菜质量将促进整个流通行业的发展,增加相关企业的利润和市场竞争力。
以上是我对流通领域蔬菜质量的调研汇报,请领导审阅并提出指导意见。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流通特点及存在问题
本文来源:当代经济
蔬菜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物流量十分巨大。
本文针对蔬菜物流的独特特点,以寿光市为例,对蔬菜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改善我国现有的蔬菜物流模式。
一、蔬菜物流的特点
1、鲜活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新鲜度的要求也越高,蔬菜在采摘后仍是鲜活的有机体,因此需要采用冷链运输降低蔬菜的呼吸和蒸腾作用,保持蔬菜新鲜度。
2、易损性。
蔬菜质地鲜嫩,含水量高, 在采收、装卸、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
受损的蔬菜容易遭遇病菌的侵袭,造成蔬菜腐败。
在蔬菜采摘之后除了对包装、运输和装卸过程加强管理之外,还应尽量减少搬运、装卸的次数和缩短运输距离。
3、及时性。
消费者对蔬菜的第一要求就是蔬菜的新鲜,新鲜的蔬菜不仅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而且可以使消费者付出较高的价格。
蔬菜从原产地采摘后应该及时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对蔬菜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物流成本所占比重较大。
据调查,我国蔬菜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以上,随着燃油价格及各种道路收费不断增长,物流成本的比重仍在不断增加。
二、我国蔬菜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寿光市为例
寿光市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第一号菜园子”,蔬菜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产业化生产。
寿光蔬菜产业的成功得益于其便利的交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其物流形式是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的。
然而,面对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寿光蔬菜物流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原来的简单的蔬菜物流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当前寿光的蔬菜物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流通渠道单一。
寿光蔬菜主要通过:农户-蔬菜批发市场、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终端、农户-贩销户-销地批发商-零售终端,或经过更多中间环节的的渠道进行流通。
这样的流通渠道基本上是简单的商品运输,而没有牵涉到商品的检验、包装、仓储、配送等环节。
2、冷藏技术应用较少。
蔬菜在采摘后,呼吸作用成为蔬菜的主导生理过程,此外,蒸腾、发汗现象也将存在。
为降低水果蔬菜采后的营养物质消耗,维持其品质,在采摘之后需要采取低温、气调等冷链运输和贮藏措施以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和蒸腾、发汗现象,降低
蒸腾量。
美国已建立了蔬菜生产销售冷链系统,而我国目前冷藏技术应用很少。
3、物流成本偏高。
我国鲜活产品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60%以上。
据调查,寿光蔬菜在运到北京市场时价格翻了2-3倍,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蔬菜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行政壁垒;虽然早在1995年,寿光市先后开通了寿光至北京、上海、南京、新疆、哈尔滨、海南等地的多条“绿色通道”。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蔬菜运输车辆经常会遭到各有关部门的扣压和罚款,特别是2003年国家治理、整顿车辆超限以来,对超限的蔬菜运输车辆查处更为严重,造成蔬菜运输价格攀升,直接影响到市场蔬菜的价格。
二是技术瓶颈;首先就是保鲜技术落后,蔬菜物流采用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为主。
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 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特别是美国,采用全程冷链管理,损失率只有1%-2%。
三是管理落后;寿光蔬菜的销售商与各种蔬菜供应商发生业务联系,存在的典型的多对多关系,蔬菜的物流以自营为主,存在车辆迂回往复现象,企业和蔬菜销售者对蔬菜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蔬菜从采摘、包装、装卸到运输、流通加工等环节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技术问题,既增加了蔬菜的物流成本,又降低了蔬菜的品质。
4、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美国,生产环节的投入只有30%,而其余的70%的投入用于产后的检验、采摘、包装、仓储、运输、分配、加工等。
而在我国,投入到生产环节的费用就达到50%以上,而对蔬菜产后环节的管理很少。
目前,寿光市还没有较大规模的蔬菜配送中心,蔬菜的仓储、包装、运输、分配还处于自发状态。
5、物流管理还处于原始阶段。
由于物流行业是近年才新发展起来的行业,普遍存在着对物流业的认识不足。
即使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蔬菜物流的作用,也是把蔬菜物流停留在蔬菜“运输+仓储”的阶段,物流管理也只限于优化运输途径、减少运输成本。
而缺少对蔬菜的在库成本、分配和信息等方面的管理,很难做到同时在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上同时达到规模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目前,寿光市还没有标准的蔬菜物流企业,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型的物流公司,且以蔬菜自发运输为主,公司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物流管理的内容也只限于运输工具及运输方式的选择、储存定额及出入库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
三、建立配置中心解决当前蔬菜物流问题
伴随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简化事务、方便消费的需求增加,使蔬菜物流业的发展成为蔬菜消费的社会化需要。
同时,由于生活消费质量的提高,蔬菜消费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也成为一
种时尚。
这种蔬菜消费的社会化大趋势也为蔬菜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蔬菜物流产业是贯穿于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产业,做好相关环节的衔接和控制工作,可以降低蔬菜的物流成本,促进蔬菜物流业的发展。
建立蔬菜配送中心,解决我国当前蔬菜物流问题。
目前,蔬菜产业解决了我国农村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就业问题,寿光市很多农户因为种植蔬菜走向了致富的道路,按照美国蔬菜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在我国实现蔬菜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和科学化暂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而实现采后处理规划化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解决,物流运输冷链化的实现也要受到制冷技术及制冷成本的制约。
那么产销一体化是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当务之急,是建立蔬菜配送中心,降低蔬菜物流成本,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
蔬菜配送制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科学的社会化流通体制,也是一种最为合理高效的现代化物流方式。
建立蔬菜配送中心可以实现:集中统一采购(包括进出口);集中商品储存;统一组织配送;统一信息反馈;这是我国规模发展蔬菜物流业的有效途径。
四、展望
随着我国全面加入WTO,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在农业经济国际化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环境下,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加快改革和发展,才能应对全新的国际环境,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的自然条件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在国际大市场中,按照“比较利益原则”,争取适销对路的蔬菜种类和品种出口是完全可能的。
优化我国蔬菜物流业的发展模式,减少蔬菜的物流成本,必将为我国蔬菜产业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提高蔬菜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