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钎料膏的研制及其在钎焊中的应用_何鹏

合集下载

高性能铝硅膏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高性能铝硅膏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收稿日期:2010-08-11基金项目:浙江省钎焊重点实验室钎焊材料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09F20032)文章编号:1002-025X (2010)11-0047-04高性能铝硅膏的研制及性能测试金霞,张玉,顾小龙(浙江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钎焊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5)摘要:主要对组成铝焊膏的钎料、钎剂以及载体进行了研究,并制备出适合于铝-铝、铝-铝合金、铝-不锈钢焊接用的高性能铝硅膏。

该铝硅膏具有加料方便、准确,钎焊性能优良且环保的特点。

关键词:铝硅膏;钎剂;载体;钎焊中图分类号:TG425文献标志码:B0前言铝及铝合金的钎焊是近年来研究较多、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

这主要是其具备强度大、耐蚀性好、导电性及热导性高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因此在航天、航空、电子、冶金和轻工业等部门的应用日趋广泛。

因此实现铝-铝、铝-铝合金、铝-不锈钢等金属之间的钎焊也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钎焊此类母材的钎料主要是Al-Si 及Al-Si-Cu 钎料。

随着钎焊工件的小型化、钎缝的不规则化及焊接工业化自动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片状、丝状、箔状铝基钎焊材料已经不能满足钎焊技术的进步。

铝基钎焊膏的出现正是大势所趋,适合不规则钎缝形状的钎焊;加料工艺更适合自动化生产[1-2]。

铝硅膏主要由3部分组成:钎剂、载体和铝硅粉。

性能优异的铝硅膏必须包括:(1)活性高、熔点低的钎剂。

这方面研究已经有很多年,目前通用的是无腐蚀的Noclock 钎剂。

(2)高品质的铝硅粉。

一般指粒度细且分布范围窄,球形度好,氧含量低。

(3)载体。

载体也有称之为粘结剂。

严格意义上其应包含这两项功能,即膏体能将钎剂和钎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膏体在钎剂和钎料熔化前易挥发;膏体挥发或灼烧后不积碳、无残留。

目前市场上流通着国内外多种铝硅膏,虽然能满足生产需要,但仍存在着各自的不足。

如:膏体中钎料粉末粗,易分层;钎剂活性不足、流动性差;刺激性气味大;填缝性能差;钎剂残留不易清洗等。

铝合金低温钎焊钎料及其制备方法

铝合金低温钎焊钎料及其制备方法

铝合金低温钎焊钎料及其制备方法铝合金低温钎焊钎料,这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有点高大上,像是外星科技产品。

不过别担心,咱们这篇文章不打算让你读得头昏眼花,弄得一头雾水,咱们从头到尾都尽量简单明了,轻松易懂,让你既能了解这个高大上的东西,又能不觉得自己在听“天书”!先来说说铝合金,大家对铝肯定不陌生吧?就是那种轻便又不容易生锈的金属,常见的比如铝合金门窗、铝合金车身等等。

它轻,但坚固,这可是铝合金的一大优势。

可是呢,铝合金可不是什么“万能”金属,它有个让人头疼的地方,那就是焊接特别麻烦。

因为它在高温下容易氧化,所以焊接时必须特别小心,难度比较大。

好了,说到这里,咱们就引出今天的主角——低温钎焊。

低温钎焊听起来挺神秘对吧?其实它就是通过加热到相对较低的温度,来让金属之间形成一个牢固的连接。

比起传统的高温焊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温度低,对金属的影响小,不容易损伤铝合金的本体。

而钎料,就是用来进行这种焊接的材料,一般是一些金属或者合金,具有比较低的熔点,方便在低温下熔化,达到连接铝合金的效果。

你想啊,要是你把两个铝合金部件拿去焊接,如果焊接温度过高,可能铝合金的性能就会受到影响,或者形状发生变化,钎料就要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避免铝合金变形或者失去强度。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理解低温钎焊钎料的作用了吧?不过,要选一个合适的钎料可不是随便的事儿。

低温钎焊钎料不仅要有合适的熔点,还要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和润湿性。

什么叫润湿性?就是钎料能不能很好地覆盖在铝合金的表面,形成一个均匀的连接。

如果润湿性不好,钎料就可能会在焊接过程中分散不均匀,影响连接的质量。

所以,选一个合适的低温钎焊钎料,简直就是整个焊接过程中的关键。

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钎料的选择不仅仅是熔点和润湿性的问题,钎料的化学成分也非常重要。

有些钎料可能会含有一些杂质,这些杂质可能会与铝合金产生反应,影响连接的稳定性。

因此,制备一种理想的低温钎焊钎料,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铝合金低温钎剂的研制和工艺性能研究毕业论文

铝合金低温钎剂的研制和工艺性能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第1章绪论11.1课题背景11.2铝合金的性能和应用11.2.1 铝合金的性能11.2.2铝合金的应用11.3铝合金的钎焊21.4Z N-A L钎料21.5铝合金钎剂31.5.1铝用有机软钎剂31.5.2铝用反应钎剂31.6铝合金低温钎剂的研究现状41.6.1无机钎剂51.6.2有机钎剂71.7本文研究容7第2章材料和试验方法9 2.1试验主要仪器92.2试验材料92.3试验方法102.3.1氯化物钎剂的配制102.3.2软钎剂性能的试验方法112.3.3微观组织观察12第3章低温钎焊用钎剂研究14 3.1钎剂组分的性质与确定143.1.1钎剂基本组元的选取143.1.2去膜组元的选取153.1.3活性组元的选取163.2钎剂含量对钎焊性能的影响173.2.1基本组元含量对钎焊性能的影响173.2.2去膜组元含量对钎焊性能的影响193.2.3活性组元ZnCl含量对钎焊性能的影响2223.2.4小结253.3界面的微观组织分析253.4钎料铺展后的组织263.5缺陷分析273.6本章小结28第4章工艺参数对钎剂的工艺性能的影响30 4.1温度的影响304.2时间的影响324.3本章小节34结论30致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31文献综述40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铝合金低温钎焊的要求,研究了钎剂的配方与其工艺性能。

通过不同比例的钎剂配方,采用Zn-Al钎料,测试了钎料在LY12铝板上的铺展面积和润湿角。

改变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考察了时间和温度对钎料润湿性的影响。

成分不同的氯化物钎剂的铺展面积和润湿角各不一样,在所测试的钎剂中,当NHCl4含量为90%,钎焊温度为390℃时,综合性较好。

此时含量为8%、NaF含量为2%和ZnCl2Cl的含钎料铺展面积为1100mm2左右,润湿角为7°左右。

从显微组织中可以看出,NH4含量为90%,此时的氧化膜残留最少,钎料与母材基量在8%时,NaF含量为2%和ZnCl2本达到冶金结合;并且其反应温度与钎料的熔点最为接近。

铝及铝合金的常见焊接方法

铝及铝合金的常见焊接方法
技术, 2 0 0 4 , 3 3 ( 1 ) : 6 1 ~ 6 2 , 7 5 . 奚瑾 铝用氟化物钎 剂与氯化物钎 剂的 比较l J J . 航 天工 艺, 2 0 0 1 ,
f 4 1 : 4 1 — 4 6 .
【 l 8 ] 邹家生 , 吕思聪, 赵宏权, 等. A l — s i — c u — z n 急冷钎料钎焊铝及铝合
[ 1 7 ] 张 福礼, 李晓延 , 王志升 , 等 新 型A l — s i — c —G e 系钎料研究 『 J J . 电
子工艺技术, 2 0 0 5 , 2 6 ( 2 ) : 6 8 ~ 7 0 , 7 4 .
[ 3 ] 徐 维普, 吴毅雄 , 刘 秀忠. 锌铝合金 软钎剂 的研 究及分析 f J 1 l 表面
[ 2 2 ] 何鹏 , 刘 多, 冯吉 才, 等. 高频感应钎焊 中电源频率 的优化选 择_ J I .
焊接学报, 2 0 0 5 , 2 6 ( 1 1 ) : 2 7 ~ 2 9 .
[ 8 8郭丹, ] 黄艳, 卢志云, 等. 有机金属型铝用无铅低 温软钎剂 的实验m
焊接技术, 2 0 0 9 , 3 8 ( 8 ) : 5 3 ~ 5 6
金的界面结构及强度 [ J J . 焊接学报, 2 0 0 8 , 2 q ( 3 ) : 7 7 ~ 8 O .
【 1 9 ] 欧星星, 雷永平. 粉末冶金法制 备铝合金钎料 的研 究『 J I . 热加工
工艺, 2 0 1 1 , 4 0 ( 9 ) : 1 5 5 ~ 1 5 6 .
s o l d e i r n g t e mp e r a t u  ̄f o r u l t r a s o n i c — a s s i s t e d s o l d e i r n g o f 5 0 5 6 a l u mi n u m

TiNi钎料钎焊连接ZrCSiC复合陶瓷接头的界面组织宋昌宝林铁松何鹏

TiNi钎料钎焊连接ZrCSiC复合陶瓷接头的界面组织宋昌宝林铁松何鹏

硅酸盐学报・ 298 ・2013年DOI:10.7521/j.issn.0454–5648.2013.03.04 Ti–Ni钎料钎焊连接ZrC–SiC复合陶瓷接头的界面组织宋昌宝1,林铁松1,何鹏1,魏红梅1,贾德昌2(1. 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0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01)摘要:采用Ti–Ni高温钎料对ZrC–20%(体积分数)SiC复合陶瓷进行了钎焊连接,研究了钎料中Ni的含量对界面微观组织以及钎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钎料成分实现了对界面反应速率的控制。

结果表明:Ti–83%(摩尔分数)Ni共晶钎料钎焊ZrC–SiC时,界面发生剧烈反应并形成约50μm厚的过渡层,反应产物主要为Ni2Si以及C;当采用Ti–61%Ni共晶钎料钎焊ZrC–SiC时,Ni首先与SiC发生反应,其反应产物C与Ti继续反应生成TiC;随钎料中Ni含量降低,以及TiC化合物对Ni原子扩散的阻碍作用导致界面反应速率下降,反应层厚度为10~15μm。

当钎料中Ni含量降至50%时,界面形成了单一TiC层,厚度约为5μm。

在3种钎焊接头中,采用Ti–61%Ni共晶钎料的钎焊接头界面组织从陶瓷到钎缝均匀过渡,其抗剪强度达到127MPa。

关键词:碳化锆;碳化硅;复合陶瓷;钎焊;抗剪强度中图分类号:TG4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3)03–0298–06网络出版时间:网络出版地址:Microstructure of ZrC–SiC Composite Ceramic Joint Vacuum Brazed with Ti–Ni Filler MetalSONG Changbao1,LIN Tiesong1,HE Peng1,WEI Hongmei1,JIA Dechang2(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Welding and Joining, Harbin 150001, China; 2.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Abstract: ZrC–20%(volume fraction)SiC(ZS) composite ceramic was brazed with a Ti–Ni high melting point filler metal. The effect of change in filler metal composition on the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was investigated. At last, the interfacial reaction rate was controlled via the change of the filler metal composition. The effect of Ni content in filler metal on the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facial reaction was violent when ZS was brazed with Ti–83%(mole fraction)Ni filler metal, and a transition layer of 50μm was formed. In this transition layer, some reactions occurred in Ni–SiC system and the reacted products were Ni2Si and C. When the content of Ni in Ti–Ni filler metal decreased to 61%, Ni reacted firstly with SiC. Also, Ti reacted with the reaction product C, and a large amount of TiC formed in the transition layer as well as the interface. The formed TiC hindered the transport of Ni atoms to the ZS composite ceramic, thus causing the reduction of the interfacial reaction. In this condition, the thickness of the transition layer decreased to 10–15μm. Furthermore, only TiC formed on the interface when brazed with Ti–50%Ni filler metal. The thickness of TiC layer was 5μm.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joint brazed with Ti–61%Ni filler metal reached 127MPa, which was the maximum value for its relative uniform microstructure on the interface.Key words: zirconium carbide; silicon carbide; composite ceramic; brazing; shear strength随着现代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快速发展,对飞行器表面热防护层以及高温结构部件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新型铝焊膏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铝焊膏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铝焊膏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目前,铝及其合金在汽车、船舶、建筑、电子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铝的焊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然而,传统的焊接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需预热焊接区域、容易产生气孔和裂缝、焊接强度低等。

因此,研究一种新型的铝焊膏,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对于促进铝及其合金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开发一种新型的铝焊膏,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探究其在铝及其合金焊接中的应用效果,为铝的焊接技术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1)铝焊膏的研制。

本研究将探究铝焊膏的基本成分和配方,以及各种助焊剂的添加剂量和作用机理,确定铝焊膏最佳的组成和工艺参数。

(2)铝焊膏的性能研究。

本研究将通过对铝焊膏的润湿性、抗张强度和耐蚀性等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评估铝焊膏在焊接过程中的性能表现和机理。

(3)铝焊膏的应用效果研究。

将从铝及其合金的焊接效果、焊缝质量、焊接强度和耐蚀性等方面考察铝焊膏在实际焊接应用中的效果,并与传统焊接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其应用效果和潜力。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的铝焊膏,为铝及其合金的焊接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铝焊膏的研制和性能研究,可以深入探究铝焊膏的作用机理和发展方向,为铝和其合金的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和发展方向。

同时,铝焊膏的研发和应用也将推动焊接行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焊接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五、参考文献1. 高新波.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及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2. 葛俊良, 何京军. 焊接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

一种焊膏用铝基钎料粉末的制备

一种焊膏用铝基钎料粉末的制备
维普资讯
第l 卷
第3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VO1 .1, o 3 N . Se t.2007 p
2 0 0 7 年 9 月
M ATE ALS RE EARCH RI S AND PLI AP CATI ) ( N
文 章 编 号 : 6 39 8 ( 0 7 0 — 2 4 0 1 7 — 9 1 2 0 ) 30 1 —3
熔 液 流 量 3 0k / n和 熔 液 温 度 7 0 . g mi 8 " 工 艺 条件 下 , 制备 的钎 料 粉 末 粒 度 小 于 0 1 C的 所 . 5mm 的 质 量 分 数 大 于 8 % , 中 0 0 5 . 5mm 粉 末 占成 品粉 质 量 分 数 9 % 以 上 , 末 呈 球 形 . 制 备 的钎 料 粉 末 5 其 . 4 ~O 1 O 粉 所
焊 接 .近 年来 , 一些 厂 家 引进 了 国外先 进 的 自动 化 钎焊生 产线 , 有 一 些 厂家 自主 开发 研 制 出较 先 进 也
8 以上 , 中 0 0 5 . 5mm 粒 级 的粉 末 占成 5/ 9 5 其 . 4 ~0 1 品粉 质 量 分 数 9 % 以 上 ; 的 质 量 分 数 低 于 0 氧 0 0 5 ; 蚀性 能好 ; . 1 耐 色泽与 铝 一致 ; 优 良的钎焊 有
达 到 了 铝 焊 膏 用钎 料 的性 能 . 关 键 词 : 基 钎 料 ; 化 ; 膏 ; 末 铝 雾 焊 粉
中 图 分类 号 : l 3 2 TF 2 . 文 献 标 识码 :A
随着高效 率 、 大规模 自动化 钎焊 生产线 的发 展 , 以及焊接 工件 向小 型化 , 缝形状 向 多样 化 、 焊 复杂 化 方 向发展 , 在一 些 场 合须 用 膏 状 焊接 材料 来 代 替丝 状、 环状或条 状 的焊接材 料 , 以实现 高效率 的 自动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边发黄, 残留物 较 少
周边有 断 续区域 发 黄, 大 部 分呈浅 白 色
周边为 黄 褐 色, 其 余为黄色
呈轻微 的 浅黄色
挥发较干 净, 有极 少量灰色 残留物
残留物进 一 步减 少, 颜色 变浅
看不到残
留 物, 颜 色为金属

原痕迹已 不 明 显, 残留物极 少
残留物少, 有个别 点 状小黄斑
< 40 Lm 的几种颗粒度, 分别配制成钎料膏, 进行 了钎料铺展性及填缝实验( GB11364 ) 89) , 结果如 图 3~ 6 所示。结果表明, 钎料膏中钎剂的含量随钎 料粉颗粒度的增大而减小。钎料粉的颗粒度越大, 其比表面积越小, 氧化程度越小, 用以配制的钎料 膏流动性越好, 铺展能力越强, 焊缝表面成型好, 能够获得优良焊缝。颗粒度> 149 Lm 钎料配制的 钎料膏, 在成分比为 1B0. 8B1 时就已铺展得很好, 即可得到优良的焊缝; 而当颗粒度 < 40Lm 时, 即 使将钎剂的量加至 2B1, 钎料膏也丝毫不铺展, 钎 料膏只在 涂抹处蒸 干, 无任何 填缝迹象。由此得 知, 钎料粉中的微小颗粒( 粒径小于 40 Lm) 是影响 钎 料膏性 能的 关 键因 素。因 此 , 要降 低 钎料 膏中
的焊接性能和焊缝成型性。
[ 关键词] 钎焊; 硬 钎料膏; 氟化物钎剂
[ 中图分类号] T G 406
[ 文献标识码] A
铝及其合金由于密度小, 热导和电导率高, 因 此在人造卫星、火箭、导弹、飞机或地面雷达天线、 汽车水箱、空调散 热器等制 造业都有 着广泛的 应 用。为了减轻物体的质量, 降低能耗, 提高效率和 增强 机动性, 都 尽可能的 以铝代替 铜, 甚至代 替 钢, 而能够取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铝及其合金的 焊接技术[ 1, 2] 。研究表明, 钎焊是一种较为有效的 铝及其合金的精密焊接技术[ 3, 4] 。对铝及其合金进 行钎焊, 可选择的钎料种类很多, 根据形态可分为 箔状、片状、丝状、粉状、棒状及膏状等[ 5, 6] 。随着 市场上钎焊产品种类的日益增多, 接头形式更是多 种多样。特别是针对新一代电热炊具钎焊接头具有 大面积和不规则的曲线特点, 寻找一种能快速方便 预置在接头里的铝钎料膏, 来简化工艺, 稳定生产 质量, 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很大的意义。
¹ [ 收稿日期] 2002 03 02; [ 修订日期] 2002 05 08
[ 作者简介] 何 鹏( 1972 ) , 男, 博士后 1
# 1114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2 年 12 月
的含氧量, 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反复的实验, 结果 如表 1 所示。通过颗粒度对钎缝的成形、钎缝的含 渣量以及涂覆工艺性的实验对比, 本文最后采用优 化湿喷的 A-l Si 粉作为钎焊膏钎料。
2. 2 铝钎料膏的配制及工艺性能 为确定钎料膏的配方, 首先采用颗粒度小于 74
Lm 的钎料粉与钎剂和粘结剂按不同比例配成钎料
第 12 卷第 6 期
何 鹏, 等: 铝钎料膏的研制及其在钎焊中的应用
# 1115 #
表 2 粘结剂挥发性实验结果
粘结剂的含量是影响钎料膏工艺性能的另一重
Table 2 Volat ility of binder
制粉方法 颗粒大小/ Lm 料剂比 涂覆性 外观成形 含渣量/ %
149
干法喷粉
74
46
149
湿法喷粉
74
46
机械研磨
149
74
1B0. 5 1B0. 6 1B0. 7 1B0. 6 1B0. 7 1B0. 8 1B0. 6 1B0. 7
难 难 较难 较难 较容易 容易 难 较难
差 较差
好 较差
好 极好 较差
纵观国内外的焊料市场, 目前商品化的铝钎料 膏很少。国外生产 的铝钎料 膏焊接时 有大量的 浓 烟, 流动性比较差, 焊后有熔蚀现象, 粉末颗粒粗, 很难涂抹, 达不到方便、快捷的目的, 因此未能得 到广泛的使用。国内近年虽然也有一些单位对铝钎 料膏的配制做过一些研制工作, 但都无法满足市场 的要求, 可见其还达不到实用程度。因此研制出一 种能为广大生产厂家所接受的铝钎料膏, 将会填补 国内实用铝钎料膏的空白。
行实验, 结果表明随着钎料粉颗粒度 的增加, 钎 料膏 的流动 性和 填缝 性能力 增强, 在 保证钎 料膏 能填缝 的前 提
下, 钎料粉的颗粒度越大, 所需钎剂的量越小, 可以降低钎料膏的 成本。用 A-l Si 共晶合金粉、氟化 物钎剂和粘 结
剂按 适当比例配制成膏状, 确定了钎料膏各组分的最佳配 比及其焊接工艺参数, 实验表明配制的钎 料膏具有较 好
残留物 极 少
残留物极 少
原痕迹已
不 明 显, 残留物极

能最好。 另外, 在钎焊过程中, 能否获得优良焊缝还取
决于钎料粉含氧化物的量, 而颗粒度是钎料粉含氧 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钎料粉的颗粒度不同, 氧 化程度不同, 故用不同颗粒度的钎料粉与钎剂以不 同比例配成的钎料膏的工艺性能也有很大的不同。 为了确定不同颗粒度配制成的钎料膏能够填缝所需 的最低钎剂量, 将原始颗粒度的钎料粉用筛分离成 > 149 Lm, 149~ 74 Lm, 74~ 46 Lm, 46~ 40 Lm 和
从收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出, 可以使用的粘接剂 主要有醇类, 胺类物质如聚乙烯醇、正葵醇、三乙 醇胺等, 以及硅油。首选的聚乙烯醇是一种有机高 分子化合物, 在高温下溶于水, 具有很强的粘性, 因此, 它可以作为粘结剂使用。但是, 在钎料膏中 加入聚乙 烯醇, 加热 时产生的 气体不易 释放, 而 且, 它必须在高温下和水混合, 室温时成冻状, 不 便于钎料膏的生产。试用其它粘接剂结果表明, 它 们皆可以成膏, 且粘性较强, 长时间保存焊料膏不变 质,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 即在加热到 400~ 500 e 时放出大量的烟, 并且已经焦化, 撕开连接面发现 含有大量的残渣, 接头强度相当低, 因此不适合用 作本产品的粘接剂。为了改善其性能, 针对存在的 问题, 我们研制了新型的有机粘接剂, 此粘接剂在 常温下呈乳黄色针状粉末, 用机械搅拌法与水互溶 形成较粘的粘接剂。
1 铝钎料膏的研制
铝钎料膏主要由 3 部分组成, 即钎料、钎剂和
粘结剂。有人认为要配制好铝钎料膏, 关键是寻找 到一种合适的粘结剂。但实践表明, 粘结剂、钎料 的粒度和形态、钎剂的成分和糊化性能这 3 个基本 组成物的选择及配制工艺都非常重要。
1. 1 钎料膏各组分的研制 1. 1. 1 钎料组分
用 A-l Si 共晶钎料钎焊铝、铝与奥氏体不锈钢 异种金属接头, 能够获 得较为优 良的技术 经济效 果[ 7~ 9] , 因此采用该种钎料成分为基础成分, 同时 进一步考虑其活性、粒度和颗粒形态对配制铝钎料 膏的适应性。
为了确定粘结剂对钎料膏性能的影响情况, 对 其进行了挥发性测试实验。实验方法是把水和粉末 以质量比配成不同浓度的粘结剂, 分别在 600 e 和 250 e 空气中加热保温, 观察粘结剂挥发情况, 实 验结果如表 2 所示。结果表明, 粘结剂的挥发与加 热温度、加热时间和其浓度有关, 加热温度越高、 时间越长, 粘结剂的浓度越低, 粘接剂挥发越彻 底, 残留物越少, 故应考虑使粘结剂的浓度尽量的 低。为此我们经过大量实验, 得到了既具有良好的 成膏性又具有良好的挥发性( 250 e 以上可完全挥 发) 的无腐蚀粘接剂。
膏, 进行交叉配比实验。采用 T 形接头及铺展实验 ( GB11364 ) 89) 相结 合进行 了钎料 膏工 艺性能 评 定。实验结果如表 3 所示, 结果表明, 当钎料与钎 剂的质量比为 1B1. 2, 且粘结剂中水与粉末的质量 比为 100B0. 5 时, 钎料膏工艺性能较好。钎剂量增 加, 钎料膏的流动性增强, 铺展性更好。但由于钎 剂的价格要比钎料的价格高, 而且钎剂量过大会带 来残渣增多, 因此从经济性及降低残渣量的角度考 虑, 在保证钎料膏优良的工艺性能前提下, 应尽可 能降 低钎料膏 中钎剂的 含量。实验 结果表明, 在 630 e 时, 钎料与钎剂的质量比为 1B 1. 1, 在 620 e 时, 钎料与钎剂的质量比为 1B1. 2, 可满足工艺 性能要求。
第 12 卷第 6 期 V ol. 12 N o1 6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 文章编号] 1004 0609( 2002) 06 1113 06
铝钎料膏的研制及其在钎焊中的应用¹
2002 年 12 月 D ec. 2002

10 7. 8
6 11 10 8 11. 8 11
1. 1. 2 钎剂组分 氟化物钎剂 是 K F- AlF3 系中两个 中间化合 物
K3A lF6 与 KA lF4 间 E 2 点共晶成分的熔盐, 熔化温 度为 558 e [ 10~ 12] 。该钎剂具有制备简便, 不吸潮, 去膜能力强, 钎焊接头耐蚀性强, 钎缝致密性好,
铝硅金属粉体的制取方法有很多种, 如湿喷、 干喷以及机械研磨等。湿喷法虽然粉粒在空中停留 时间较短, 但落入水池冷却后需要经过烘干处理, 在干燥的过程中, 如果干燥工艺不合理, 钎料粉会 发生氧化, 造成含氧量高, 活性降低, 而且湿喷法 颗粒越小, 含氧量越高, 但湿喷制粉容易获得球形 颗粒外形, 大小均匀, 有利于制膏涂覆( 图 1 所示) 。 干喷法虽然落粉时间长, 但比起湿喷法较长时间的 高温烘干还是大大减少了氧化的机会, 含氧量降低 了许多, 但粉粒外形极不规则, 一般呈多角形, 虽 经过筛, 得到的粉末颗粒仍不均匀, 很难涂覆( 图 2 所示) 。机械研磨法制粉可以获得低含氧量且表面 为球形颗粒、大小均匀的粉末, 但目前该方法生产 效率较低, 成本较高, 工艺还不够成熟, 暂不能大 批量的供应。为了找到合适的粒度、形态和尽量低
属色, 有 灰色残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