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湿地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3. 研究范围与方法 (5)二、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7)1. 自然地理条件 (8)2. 生态环境状况 (9)3. 社会经济状况 (10)三、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分析 (11)1. 生态保护与恢复 (12)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14)4. 土地利用与规划 (16)5. 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 (17)四、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19)1.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21)2. 技术与人才储备 (22)3. 资金筹措与投资回报 (23)4. 市场需求与营销策略 (24)5. 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估 (26)五、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 (27)1. 总体规划与布局 (29)2. 功能分区与设施配置 (30)3. 交通组织与游览路线 (31)4. 景观设计与艺术表现 (33)六、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 (34)1. 建设进度计划与实施安排 (36)2. 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 (37)3. 公园运营与维护方案 (38)4. 安全保障与应急预案 (39)七、结论与建议 (41)1. 结论总结 (42)2. 建议与展望 (43)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5)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功能,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

本报告旨在对湿地公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力度。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管理滞后等。

伊宁市伊犁河江南水乡湿地公园项目建议书

伊宁市伊犁河江南水乡湿地公园项目建议书

伊宁市伊犁河江南水乡湿地公园项目建议书伊宁市建设委员会二〇一三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宁市伊犁河江南水乡湿地公园。

1.2项目主管部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宁市建设委员会。

1.3项目性质新建项目1.4项目拟建地点湿地公园位于伊宁市西南方向18公里,距离拟建可克达拉市5公里的伊犁河边、伊犁河谷景观带下游处。

1.5建设内容与规模1.5.1主要建设项目本项目建设目标为国家5A级旅游区。

项目区内借鉴江南园林风格,融合新疆、伊犁特有边疆文化打造伊犁集接待、住宿、旅游、度假、餐饮及文化展示为一身的高端游憩境域。

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五星级宾馆、观光人工湖、植物假山展示区(含葡萄长廊文化展示、四季水果展示等)、特色银杏风景展示区、婚纱摄影基地、冷水鱼垂钓基地、湖心岛、文化展示都、餐饮美食城、景区接待中心、景区管理中心及其它配套设施。

1.5.2.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总占地面积2500亩,其中五星级宾馆区占地面积80亩、人工湖占地面积1000亩,植物假山展示区(含葡萄长廊文化展示、四季水果展示等)占地面积850亩,婚纱摄影基地占地面积100亩,冷水鱼垂钓基地占地面积100亩,文化展示都占地面积200亩,餐饮美食城占地面积50亩、景区接待、管理中心占地面积50亩,其余100亩为其它用地。

1.6建设年限2014年-2019年(5年)1.7投资概算湿地公园项目总投资122000万元人民币。

1.8效益分析项目建设有利于处理好城市建设和伊犁河谷景观带的关系,将为打造伊宁高端旅游目的地、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做贡献。

因此本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 项目区位湿地公园位于伊宁市西南方向18公里,距离拟建可克达拉市5公里的伊犁河边、伊犁河谷景观带下游处。

2.1.2建设背景(1)改革开放以来伊宁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形象全面提升。

2023年北京高三二模地理汇编:自然地理(综合题)

2023年北京高三二模地理汇编:自然地理(综合题)

2023北京高三二模地理汇编自然地理(综合题)(1)描述汉堡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任务一考察扎龙湿地扎龙湿地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部松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湖沼苇草地带。

乌裕尔河原是嫩江的支流,下游排水受阻后变成内流河,并形成尾闾湖(河流尾部所形成的湖泊),后来此尾闾湖逐步萎缩,最终演化成面积广大、积水较浅的扎龙湿地。

(1)利用水循环原理绘制扎龙湿地水量收支示意图,并描述扎龙湿地的形成过程。

任务二调研烤肉产业2022年6月,齐齐哈尔市被授予“国际烤肉美食之都”的称号。

调查发现,该市正充分发挥烤肉产业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打造烤肉产业供应链、消费链,全面推动其振兴发展。

(2)从产业链的角度,为该市建设“国际烤肉美食之都”提出可行性措施。

烤肉属于生鲜产品,对快递配送环节要求相对较高。

许多店家表示,当地的烤肉能通过快递准时送达北京,打开包装时冰袋还没融化。

齐齐哈尔市已走出了一条“快递·烤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3)说出实现烤肉高质量配送至北京的具体做法。

3.(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被誉为“中国第一竹乡”。

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拥有竹林面积101.1万亩,其中毛竹林87.6万亩。

下图为安吉县竹林资源分布图,下表为毛竹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年变化规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走访科研院所,探究坡面保护措施(3)推断在锋面系统影响下,伊宁市出现暴雪和大风的原因。

(1)概述2022年我国锰矿进口特点,及其对我国保障资源安全的作用。

(2)据材料说出加蓬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该措施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6.(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留尼汪岛是一个火山岛,岛上火山活动频繁,岛屿经多次火山喷发形成。

留尼汪岛经济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1)推测留尼汪岛的形成过程。

某旅行爱好者在留尼汪岛火山游记中写道:“随着海拔升高,沿途的植被也在发生变化。

略论在伊犁河谷创建国家西部生态环境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意义和基本条件

略论在伊犁河谷创建国家西部生态环境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意义和基本条件

2 3・
护的关系 , 进一步加强伊 犁州 生态可持续 能力建 设 , 以山川秀美 , 生态文 明建 设为 目标 , 治理环 境污染 依法 和 生态破坏 问题 , 构建和谐伊犁 , 就成 为伊 犁各族人 民生产生活质量和 身体健康 水平能否提 高 , 民生 问题
能否得到改善的大事 , 为事关 新疆和 全 国生态安全和 生态文 明建设 目标能否 实现 的国家大事 。 成 成为事关
任、 教授。研 究方 向: 生态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
・ 本文是伊 犁哈 萨克 自治州科技进步一等奖 ( 疆伊 犁州生态可持 续能力建设研究——实施 生态立 州战略构建和谐 《 新 社会思路 与对策研究》( 成果项 目等级号: 伊科鉴字 【09 0 0 ) 2 0 】 9 1 的阶段性成果。
再次 .伊犁河 谷的地理位置覆 盖 了新疆西部沿 边地区 。担 负着新 疆和我 国西 部地区的 生态屏 障的功
能。过去 , 伊犁河谷 区域 内的天 山西部林区、 伊犁河 谷大草原 、 新疆 最大的绿洲和湿地 面积 、 百条 大小河 近 流和大小湖泊形成 了良好的 自然 生态屏障。 由于过度 的农业开发 、 工业开发 、 矿业 开发、 游开发 、 旅 水资源 开发 , 过 了生态 承载力 , 超 生态 系统健康 和 生物 安全 受到一 定 的影 响 , 已经 造成 了部分 草 原退化 、 土地沙 化、 河流断流 、 湿地锐减 、 种减少等 生态环 境恶化趋势 , 物 危胁着后代 人的生产和生存 环境。
J u n l fYi iPre e t r om o r a o L f c u eC
中 共 伊 犁 州 委 党 校 学 I tt t tPa m iu e
m uns i
rv t

伊宁市湿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伊宁市湿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2卷 5
第 1 期
千 旱 环 境 监 测
A i Er r n na o i rn rd wlo me tlM nt ig o
22 .5
』0 1 V .
2 1 年 3月 01
Ma r.. O1 2 1
伊 宁 市 湿 地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分 析
阿 布力克 木 ・ 阿布力 米提 ,木阿塔 尔 ・ 阿布都 热依 木
型的多样 性 和成 因 的复杂性 , 构成 了城 市景 观 中
的斑 块 和廊道 。 J
1 伊 宁 市概况
谷 的政 治 、 济 、 化 、 通 中心 , 有 “ 园城 经 文 交 素 花 市” 的美 称 。城市 总面 积 658 7. 、 建城 区面积
3 m 。辖 区有 8 乡 、 个 镇 、 个场 、 个 街道 3k 2 个 1 1 8
燃 煤 锅 炉 管理 等 方 面 的工 作 。

3 ・ O
干 旱 环 境监 测
第 2 卷 5
达 到 3 . %、 30 %和 79m , 居新 疆 前 列 。 7 6 4 .9 . 2位 20 0 5年被评 为“ 国优 秀旅游城 市” 中 。
2 伊 宁 市 湿 地 概 况
A u k m ’ B L T ,M a e 。 B D R Y MU Ymn n i n e t o i r gS t n Ynn i i 88 5 0 , hn ) b l e u A U 1 I u t rA U U E I ( i g v o m n l n o n t o , ii X n a 3 0 0 C ia i MI a E r a M ti a i g jn
Yiig wa i e n io e d c rntpo lmswee a aye n n sd ̄d d a d mf n d a ure rbe r n lz d.Su g sin n c u tr a u e r u o wad frp o iig n g e t sa d o eme s rswe e p tfr r o r vdn o n

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第32卷 第3期V o l .32 No .3草 地 学 报A C T A A G R E S T I A S I N I C A2024年 3月M a r . 2024d o i :10.11733/j.i s s n .1007-0435.2024.03.022引用格式:杨 涵,孙慧兰,叶 茂,葛翔宇,等.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草地学报,2024,32(3):859-868Y A N G H a n ,S U N H u i -l a n ,Y E M a o ,e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V e g e t a t i o nP h e n o l o g y c h a n g e s a n d i t sR e s p o n s e t o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i n 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 [J ].A c t aA g r e s t i aS i n i c a ,2024,32(3):859-868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杨 涵1,孙慧兰1*,叶 茂1,葛翔宇2,吴 芳1,金晓亮1,伍 蕊1(1.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2.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收稿日期:2023-10-07;修回日期:2023-12-06基金项目: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专题(2021x jk k 0406);新疆师范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X J N U Q B 2023-11)资助作者简介:杨涵(1998-),女,汉族,新疆伊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自然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E -m a i l :2236718630@q q.c o m ;*通信作者A u t h o r f o r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E -m a i l :h l s u n x jn u @s i n a .c o m 摘要:本文基于2001 2021年MO D I SN D V I 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T I M E S A T 软件提取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参数,结合S e n 趋势分析㊁M K 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气温㊁降水)变化的响应㊂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植被生长季始期(S t a r t o f t h e g r o w i n g se a s o n ,S O S )㊁生长季末期(E n dof t h e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E O S )㊁生长季长度(L e n g t ho f 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L O S )主要集中在45~113d ,290~335d ,186~279d ,海拔每上升100m ,S O S 约推迟1.9d ,E O S 提前1d ,L O S 缩短2.9d ㊂S O S 呈提前的像元占79.91%;E O S 呈推迟的像元占81.64%;L O S 呈延长和缩短的像元占31.89%,26.39%㊂1000m 以下草原S O S 最早且提前天数最多(61.5d );1000m 以上草原E O S 提前天数最多(34.8d ),阔叶林仅提前7.6d ㊂S O S 受2,3月气温及1,2月降水影响,3月气温升高使S O S 提前;E O S 与8月气温正相关,与9月降水负相关㊂本研究为伊犁河谷的植被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㊂关键词:植被物候;气候变化;响应;伊犁河谷中图分类号:Q 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435(2024)03-0859-10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V e g e t a t i o nP h e n o l o g y C h a n g e s a n d I t sR e s po n s e t o 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i n 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Y A N G H a n 1,S U N H u i -l a n 1*,Y E M a o 1,G EX i a n g -y u 2,WU F a n g 1,J I N X i a o -l i a n g 1,WU Ru i 1(1.S c h o o l o fG e o g r a p h y a n dT o u r i s m ,X i n j i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U r u m q i ,X i n j i a n g 830054,C h i n a ;2.S c h o o l o fG e o g r a p h ya n dR e m o t eS e n s i n g S c i e n c e s ,X i n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U r u m q i ,X i n j i a n g 800017,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b a s e do nMO D I SN D V I d a t a a n dm e t e o r o l o gi c a l d a t a f r o m2001t o 2021,w e e x t r a c -t e d t h e v e g e t a t i o n p h e n o l o g yp a r a m e t e r s o f t h eY i l i R i v e rV a l l e y u s i n g TI M E S A Ts o f t w a r e ,a n d c o m b i n e d t h em e t h o d s o f S e n t r e n d a n a l y s i s ,M -Kt e s t ,a n db i a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t o s t u d y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v e g e t a t i o n p h e n o l o g y c h a n g e s i n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 a n d i t s r e s p o n s e t o t h e c h a n ge sof t h ec l i m a t e (a i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S t a r t o f t h eg r o w i n g se a s o n (S O S ),E n dof t h e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E O S ),a n dL e n g t ho f 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L O S )o f th ev e g e t a ti o n i n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w e r em a i n l y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i n 45~113d ,290~335d a n d 186~279d .F o r e v e r y 100mo f e l e v a t i o n r i s e ,S O S w a sd e l a y e db y 1.9d ,E O Sw a s a d v a n c e d b y 1d ,a n dL O Sw a s s h o r t e n e d b y 2.9d .S O S s h o w e d 79.91%o f t h e i m a g e e l e m e n t s t h a tw e r e a d v a n c e d ;E O S s h o w e d 81.64%o f t h e i m a g e e l e m e n t s t h a tw e r e d e l a ye d ;a n d L O S s h o w e d 31.89%a n d26.39%of t h e i m ag e e l e m e n t s th a tw e r e l e n gt h e n e da n ds h o r t e n e d .G r a s s l a n d b e l o w1000mo f a l t i t u d eh a s t h e e a r l i e s t S O S a n d t h e h i g h e s t n u m b e r o f d a y s i n a d v a n c e (61.5d );gr a s s -l a n d a b o v e 1000mo f a l t i t u d eh a s t h eh i g h e s t n u m b e r o f d a ys a h e a d (34.8d )f o rE O S ,a n db r o a d l e a f f o r -e s t s h a v eo n l y 7.6da h e a d .S O S w a s i n f l u e n c e db y F e b r u a r y a n d M a r c ht e m p e r a t u r e sa n dJ a n u a r y an d F e b r u a r y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w i t hh i g h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s i n M a r c ha d v a n c i n g S O S ;E O S w a s p o s i t i v e l y c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A u g u s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sa n dn e g a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S e p t e m b e r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T h i ss t u d ypr o v i d e sa草地学报第32卷s c i e n t i f i c b a s i s f o r t h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o f v e g e t a t i o n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e c o l o g i-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K e y w o r d s:V e g e t a t i o n p h e n o l o g y;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R e s p o n s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植被物候是植被在环境因子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周期性自然现象,植被物候期反映了植物自身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生长发育规律[1]㊂I P C C ‘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2]指出,全球气温已比工业化水平前高出大约1ħ㊂为了适应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变化,植被物候期也将产生改变,植被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响应,使之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3]㊂同时,植被物候不仅反映了植被生长的动态变化,也能揭示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㊂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植被物候变化逐渐成为当前地理学研究热点[4-5]㊂因此,研究植被物候的变化特征,并分析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有助于明晰植被的变化规律和区域间差异性,加深对植被-气候关系的了解㊂传统的物候观测方法仅针对某个或多物种所进行的定点观测,虽然数据精确度高,但无法进行大尺度的物候观测[6-7]㊂基于遥感技术监测植被物候的研究已经趋向成熟,MO D I SN D V I等遥感产品为物候研究提供了时间序列长㊁覆盖面积广㊁空间连续性强的数据,使物候研究能够从不同的时空尺度定量分析植被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变化特征,为缺少地面观测的区域提供了数据支持和补充,植被物候研究也从单个植株扩展到了整个植被生态系统[8-10]㊂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植被物候研究并得到了相应的成果㊂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同区域植被物候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㊂气候变化在垂直方向以及沿纬度方向都显著影响着植被生长季始㊁末期[11-12]㊂邓晨晖等[13]研究发现,秦岭山地北坡生长季始期较早而南坡较晚,南坡生长季末期比北坡晚,通过结合海拔梯度分析发现,在海拔2700m以上的区域,生长季始期㊁生长季末期及长度均随着海拔升高波动幅度增强;邵周玲等[14]研究发现,米仓山植被物候沿海拔梯度的分布存在明显分界线,2000m以下区域,植被物候随海拔升高而显著推迟或缩短,2000 m以上区域物候变化则较为平缓,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主要受3月气温和4月降水的影响,生长季末期提前受10月降水的影响;P i a o等[15-16]发现,我国温带植被生长季始期提早是因为温度不断升高;何宝忠等[17]研究发现,新疆植被生长季始期呈现由南向北逐渐提前的纬向特征,并且随着海拔升高,生长季末期提前,生长季长度缩短,生长季始期受春季气温和上一年冬季降水影响显著,生长季末期受夏秋季降水影响显著㊂因此,在区域尺度上,植被物候变化趋势随海拔分布状况以及受气候变化影响还存在较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㊂目前,国内学者利用遥感数据重点针对我国北方[18]㊁中东部[19-20]㊁内蒙古[21]等大范围区域植被物候变化进行了研究,但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小流域范围内长时间序列的植被物候变化研究亦不容忽视㊂新疆伊犁河谷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22]㊂作为典型的山地-绿洲生态系统,伊犁河谷内部植被分布不均且差异较大,存在低海拔区域耕地人为扩张较大,森林草甸显著退化等问题,植被的天然生境状况不容乐观㊂同时, 三山夹两谷 的复杂地貌轮廓㊁内部较大的海拔差异以及受西风带影响,使大西洋㊁巴尔喀什湖等温暖潮湿的气流易进入此地[23],伊犁河谷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使之成为了研究植被物候与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理想场所㊂因此,本文利用2001 2021年M O D I SN D V I和气候数据,结合S-G滤波法和动态阈值法,提取伊犁河谷植被物候生长季始期㊁生长季末期及生长季长度,揭示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并对不同植被类型㊁不同海拔梯度的植被物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伊犁河谷生态环境建设㊁防灾抗旱㊁天然植被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㊂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伊犁河谷(80ʎ09'~84ʎ56ᵡE,42ʎ14'~44ʎ50ᵡN)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河谷内部海拔落差较大,分为中部低海拔平原区和边缘高海拔山地,包含伊宁市㊁可克达拉市㊁霍尔果斯市㊁伊宁县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文中简称察县)㊁霍城县㊁巩留县㊁新源县㊁昭苏县㊁尼勒克县,全域总面积约5.5ˑ104k m2㊂河谷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4ħ,年降水量417.6m m㊂受春季西风气流影响,水汽遇冷,在山前地带形成丰富的降水,迎风坡可达到600~800 m m,而西部的河谷平原区的平均降水也在200~068第3期杨 涵等: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350m m ,因此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㊂伊犁河谷也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 湿岛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辽阔,森林面积1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6%,享有"塞外江南"之美誉㊂图1 研究区地形与主要植被类型分布F i g .1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t o p o g r a p h y a n dm a j o r v e g e t a t i o n t y p e s i n t h e s t u d y ar e a 1.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1.2.1 N D V I 数据 本文利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 o r m a l i z a t i o nd i f f e r e n c ev e g e t a t i o ni n d e x ,N D V I )提取植被物候㊂M O D I SN D V I 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 A S A )提供的M O D 13Q 1数据集,时间跨度为2001年1月 2021年12月,空间分辨率为250m ,时间分辨率为16d ,共483幅影像㊂对数据进行掩膜㊁裁剪等预处理,并重采样至1k m ㊂1.2.2 气象数据 为了评估植被物候对气候的响应,采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24-25]提供的中国逐月平均气温㊁降水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1k m ,时间跨度为2001年1月 2021年12月,共252期数据㊂利用掩膜提取与N D V I 范围相同的数据集㊂1.2.3 高程数据 本文采用地理空间数据云(h t -t p://w w w.G s c l o u d .c n )提供的A S T E R G D E M 30m 分辨率高程数据,对数据进行掩膜㊁裁剪等预处理,并重采样至1k m ㊂1.2.4 植被类型数据 本文采用的植被类型图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h a t t p:w w w.r e s d c .c n )提供的‘1ʒ1000000中国植被集“,经掩膜提取及重分类,获得伊犁河谷植被类型分布图㊂1.3 研究方法1.3.1 植被物候提取方法 首先,选择值域在5%~95%区间的N D V I 数据,利用S G (S a v i t z k yG o l a y)滤波法对伊犁河谷2001 2021年MO D I S N D V I 数据平滑降噪处理㊂再利用T I M E S A T [26]软件中动态阈值法提取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参数,将N D V I 增长或下降到当年N D V I 振幅一定比例的时间定义为生长季始期或生长季末期,在此将该比例设为20%[19,27]㊂依据这种方法逐像元提取伊犁河谷2001 2021年植被物候参数,即生长季始期(S t a r t o f t h e g r o w i n g se a s o n ,S O S )和生长季末期(E n dof t h eg r o w i n g se a s o n ,E O S ),生长季末期与生长季始期之差即为生长季长度(L e n g t hofg r o w -i n g s e a s o n ,L O S )㊂采用儒略日[28]对伊犁河谷植被物候期进行换算,即植被各物候表示为距当年1月1日的实际日数㊂1.3.2 植被物候时空变化 T h e i l S e n M e d i a 趋势分析计算长时间序列伊犁河谷物候参数S O S ㊁E O S 和L O S 的变化趋势[29],M a n n K e n d a l l 统计检验广泛应用于长时间序列的数据检验中,具有能够排除较多的异常值干扰并且无需检验数据的分布等特点[30]㊂S e n 趋势分析和M K 检验在MA T -L A B 中运算㊂本文利用S e n 趋势分析对伊犁河谷植被生长季始期㊁末期和生长季长度进行划分(TS e n )㊂当T S e n >0,表明植被物候期呈推迟或延长趋势;反之T S e n <0,表明植被物候期呈提前或缩短趋势㊂同时,结合M K 显著性检验(99%,95%置信区间),将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年际变化趋势划分为以下等级:极显著提前或缩短(T s e n <0,P <0.01);极显著推迟或延长(T s e n>0,P <0.01);显著提前或缩短(T s e n<0,0.01<P <0.05);显著推迟或延长(T s e n>0,0.01<P <168草 地 学 报第32卷0.05);不显著提前或缩短(T s e n <0,P >0.05);不显著推迟或延长(T s e n >0,P >0.05);无变化(T s e n =0,P >0.05)㊂1.3.3 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本文利用MA T L A B 对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参数与季前和年均气温㊁降水进行偏相关分析㊂多元相关分析中,简单的相关分析无法真实反映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偏相关能够在排除其余变量的影响下计算两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㊂公式如下:R x y =ðni =1[(x i -x -)(y i -y )]ðni =1(x i -x )2ðni =1(yi -y )2式中,R x y 为气候因子与植被物候的线性相关系数;x i 与y i 分别为x ,y 两变量第i 年的值;x 和y 分别表示两变量n 年的平均值;n 为累积年数㊂基于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偏相关系数计算公式:R x y ,z =R x y -Rx z R y z(1-R 2x z ) (1-R 2y z )式中,R x y ,z 为自变量z (降水或气温)固定后因变量x (物候)与自变量y (降水或气温)的偏相关系数㊂2 结果与分析2.1 伊犁河谷植被多年平均物候期为研究伊犁河谷植被物候的空间变化格局,计算了2001 2021年植被S O S ㊁E O S 以及L O S 的多年平均值(图2)㊂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植被S O S 集中在45~113d ,平均为70.6d㊂其中,可克达拉市㊁伊宁市㊁霍尔果斯市南部㊁伊宁县南部㊁察县北部㊁巩留县东北部㊁尼勒克县西南部和新源县西北部㊁特克斯县北部等地部分河谷低海拔区域植被S O S 开始较早,集中于63d (3月初)之前;昭苏县大部分㊁特克斯县南部㊁新源县东南部㊁尼勒克县东北部㊁伊宁县东北部等中等海拔区域植被S O S 集中于63~85d (三月);河谷边缘高海拔区域植被S O S 开始较晚,集中在85d (三月底)之后㊂由此看出,伊犁河谷多年平均植被S O S 呈现出由中部低海拔地区向边缘高海拔山地逐渐推迟的趋势㊂从(图2b )可以看出,伊犁河谷植被E O S 集中于290~335d ,平均为319.8d ㊂其中,低海拔地区植被E O S 较晚,集中于320d 之后;尼勒克县㊁新源县东部㊁特克斯县南部及昭苏县等边缘高海拔山地植被E O S 较早,表现为290~320d 之间㊂就植被L O S 而言,全区域植被L O S 集中于186~279d ,平均为244.4d ㊂呈现出由边缘高海拔山地向中心低海拔平原逐渐延长的规律(图2c )㊂表现为植被L O S 大于252d 主要集中在部分低海拔地区;边缘高海拔山地植被L O S 基本小于222d㊂伊犁河谷植被物候期与海拔密切相关,在D E M 中随机选取13883个样点,使这些样点均匀的分布在伊犁河谷不同高程上,提取每个样点对应的海拔㊁对应像元的S O S ㊁E O S ㊁L O S 值,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伊犁河谷植被物候期随海拔分布的规律(图3)㊂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植被S O S 随着海拔升高而推迟,根据线性回归结果可知,海拔每上升100m ,S O S 约推迟1.9d ;E O S 与L O S 呈现相同趋势,随着海拔每升高100m ,E O S 提前大约1d ,L O S 缩短2.9d㊂图2 伊犁河谷植被多年平均物候期F i g .2 M u l t i -y e a rm e a n p h e n o l o g i c a l p e r i o do f v e g e t a t i o n i n 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268第3期杨 涵等: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图3 植被物候期随海拔分布规律F i g .3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o f v e g e t a t i o n p h e n o l o g y wi t ha l t i t u d e 2.2 伊犁河谷植被物候期年际变化利用S e n 趋势分析在逐像元尺度上分析伊犁河谷2001 2021年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同时结合M a n n K e n d a l l 方法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㊂结果表明,植被S O S 大部分像元(79.91%)呈现提前趋势(表1),其中,极显著提前㊁显著提前的区域分别占0.32%,3.77%,主要分布在尼勒克县,新源县东北部㊁昭苏县,特克斯县中部以及察县南部高海拔山地(图4a )㊂植被S O S 推迟的区域共占7.82%,其中极显著推迟占0.47%,显著推迟占0.58%,主要集中在察县北部㊁巩留县东北部㊁伊宁县南部等区域㊂植被E O S 主要呈推迟趋势(81.64%),其中极显著推迟㊁显著推迟分别占0.78%,7.28%,集中分布在昭苏县㊁特克斯县㊁巩留县南部㊁新源县㊁尼勒克县东部㊁察县南部等高海拔山地,在低海拔区域如可克达拉㊁伊宁市内也有零星分布(图4b ),植被E O S 极显著和显著提前的区域共占0.13%,主要分布在察县㊁巩留县北部等地㊂植被L O S 呈极显著㊁显著延长的区域分别占0.95%,3.40%,主要集中在察县㊁昭苏县㊁特克斯县㊁巩留县南部㊁新源县东部㊁尼勒克县等地的高海拔山地;极显著㊁显著缩短的区域占2.81%,2.28%,主要集中在可克达拉市㊁察县㊁巩留县北部等地(图4c)㊂图4 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年际变化F i g .4 I n t e r a n n u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 v e g e t a t i o n p h e n o l o g y i n t h eY i l iR i v e rV a l l e y2.3 伊犁河谷不同植被类型的物候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探究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物候期沿海拔分布的规律,将伊犁河谷地区海拔以1000m 为间隔,划分为(<1000,1000~2000,2000~3000,3000~4000,>4000m )五个垂直梯度㊂根据伊犁河谷植被的垂直分布,分析主要植被类型中的S O S㊁E O S 及L O S 在垂直梯度上的物候特征(表2)㊂伊犁河谷地区植被主要分布在1000~4000m ,占总面积的69.84%,1000m 以下占3.49%,4000m 以上占0.55%㊂伊犁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草甸和草原,分别占总面积的36.86%和19.50%,其次是高山植被和针叶林,分别占总面积的8.58%和7.44%㊂368草 地 学 报第32卷表1 植被物候期年际变化像元统计表T a b l e 1 M e t a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i n t e r -a n n u a l v a r i a t i o n i nv e g e t a t i o n p h e n o l o g y单位:%生长季始期(S O S)生长季末期(E O S)生长季长度(L O S)极显著提前/缩短E x t r e m e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a d v a n c e /s h o r t e n i n g0.320.012.81显著提前/缩短S i g n i f i c a n t a d v a n c e /s h o r t e n i n g 3.760.122.58不显著提前/缩短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a d v a n c e /s h o r t e n i n g 75.834.0221.00不显著推迟/延长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e l a y /e x t e n s i o n 6.7773.0627.54显著推迟/延长S i g n i f i c a n t d e l a y /ex t e n s i o n 0.587.83.40极显著推迟/延长E x t r e m e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e l a y /ex t e n s i o n 0.470.780.95无变化I n v a r i a b l y12.2714.7341.72表2 各海拔梯度上不同植被类型面积占比T a b l e 2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a r e a o c c u p i e db y d i f f e r e n t v e g e t a t i o n t y pe s o ne a c he l e v a t i o n g r a d i e n t <1000m1000~2000m2000~3000m3000~4000m>4000m针叶林C o n i f e r o u s4.0022.261.27阔叶林B r o a d l e a f f o r e s t0.960.96灌丛S c r u b 0.392.330.87草原G r a s s l a n d s 2.6745.437.582.17草甸M e a d o w16.2727.6664.7039.313.28高山植被A l p i n e v e ge t a t i o n 0.031.4743.3336.98不同植被类型在各海拔梯度带上的物候期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㊂不同植被S O S 均呈现随着海拔升高而推迟的现象,但不同植被的变化趋势略有差异㊂在<1000m 的海拔梯度上,伊犁河谷主要植被类型为草原和草甸,其中草原S O S 比草甸早,且随着海拔上升S O S 推迟天数不断增大,从<1000m (48.5d )到3000~4000m (110d)的梯度带上共推迟了61.5d ㊂在1000~2000m 的海拔梯度上阔叶林S O S 最晚,相较于针叶林㊁灌丛㊁草原㊁草甸和高山植被,植被生长季始期分别晚2.2,6.1,8.8,1,8.2d ㊂在1000~4000m 之间的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不同植被S O S 间的差距有所减小㊂在>4000m 处草甸S O S 早于高山植被㊂随着海拔梯度的上升,各植被类型E O S 均呈提前趋势,阔叶林在1000~3000m 的海拔梯度上提前7.6d ,提前天数最少;草原在<1000~4000m 的梯度上提前天数最多,共34.8d ㊂整体而言,在1000~4000m 植被主要分布的区域中,随着海拔升高,植被E O S 提前程度增大㊂不同海拔梯度间植被E O S 间差异逐渐增大,极差分别为6.6,6.4,9.7,12.4,29.2d ㊂随着海拔升高,各植被类型间L O S 呈缩短趋势,且缩短天数在17.9~49.2d ,说明在高㊁低海拔间,植被L O S 相差30d 以上㊂其中针叶林㊁阔叶林㊁灌丛㊁草原㊁草甸及高山植被在<1000~4000m 之间L O S 均呈现随着海拔升高,缩短程度扩大,而在4000m 以上的区域草甸和高山植被,相比3000~4000m 区域,S O S 开始较早,E O S 结束较晚,L O S 相对较长㊂这可能与4000m 以上高海拔山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小,对植被的破坏程度低,水热条件适宜草甸和高山植被生长㊂表3 不同植被类型在各海拔梯度带的物候期T a b l e 3 T h e p h e n o l o g i c a l p e r i o do f d i f f e r e n t v e g e t a t i o n t y p e s a c r o s s t h e a l t i t u d i n a l gr a d i e n t b a n d s 单位:d<1000m1000~2000m2000~3000m 3000~4000m>4000mS O S E O S L O SS O S E O S L O S S O S E O S L O S S O S E O S L O S S O S E O S L O S针叶林C o n i f e r o u s66.3322.4256.179.0314.9235.9102.2300.8198.6阔叶林B r o a d l e a fF o r e s t68.5320.8252.482.4313.2230.8灌丛S c r u b 62.4323.9261.585.2312.2227.0117.1296.6179.5草原G r a s s l a n d s 48.5335.1286.659.7325.3265.675.3314.8239.5110.0300.3190.3草甸M e a d o w 59.2328.5269.367.5318.9251.488.0309.8221.8110.8300.4189.673.0327.3254.2高山植被A l p i n eV e ge t a t i o n 60.3325.3265.0102.5305.2202.7108.6312.7204.191.3356.5265.32.4 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对气候因子的响应2.4.1 生长季始期对气温、降水的响应 从植被S O S 与上一年12月至当年3月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偏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图5)㊂对于气温而言,植被S O S 与1月平均气温主要为负相关,这表明随着气温升高,植被S O S 将会提前,而与2月平均气温主要为正相关,上一年12月的气温与植被S O S 正负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㊂对于降水而言,1月㊁2月降水量大多在伊宁县北部㊁尼勒克县㊁新源县㊁巩留县㊁特克斯县及察县南部与植被S O S 为正相关,在察县㊁巩留县北部及新源县西部等部分区域与S O S 为负相关,说明对于高海拔山468第3期杨涵等: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地而言,随着降水量增加,植被S O S将提前;对于低海拔平原则相反㊂上一年12月的降水量与植被S O S正负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㊂伊犁河谷植被S O S与2㊁3月平均气温偏相关系数显著的像元为10.87%,31.49%;与1㊁2月平均降水偏相关系数显著的像元为27.13%,28.71%,说明伊犁河谷植被S O S主要受2,3月气温及1,2月降水影响㊂图5植被S O S与气温㊁降水的偏相关系数空间分布F i g.5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k e w e d c o r r e l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o f v e g e t a t i o nS O Sw i t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2.4.2生长季末期对气温、降水的响应植被E O S对气温和降水响应不同(图6)㊂对于气温而言,植被E O S与7月及8月平均气温主要为正相关,其中植被E O S与8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温度升高,植被E O S推迟;而与9月㊁10月气温多为负相关㊂对于降水而言,植被E O S与7月㊁10月平均降水主要为正相关,其中,植被E O S与10月平均降水呈正相关,说明降水量增加,植被E O S推迟;与9月降水主要为负相关,6月㊁8月平均降水与植被E O S的正负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㊂从显著性水平来说,伊犁河谷植被E O S与8月平均气温偏相关系数显著性达58.55%;与7月㊁10月平均降水偏相关系数显著性为4.58%, 6.74%,说明伊犁河谷大部分地区植被E O S主要受8月平均气温影响,此外,7月㊁10月平均降水对部分地区具有显著影响㊂图6植被E O S与气温㊁降水的偏相关系数空间分布F i g.6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k e w e d c o r r e l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o f v e g e t a t i o nE O Sw i t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568草地学报第32卷3讨论研究河谷地区植被物候变化能够加强对植被生长动态的了解,有利于揭示河谷地区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㊂过去21年中,伊犁河谷植被S O S 集中在45~113d,平均为70.6d,中部平原地区植被S O S早于85d,边缘山地植被S O S开始于100d 左右(85~113d),这一结果与何宝忠等[17]对新疆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的结果一致㊂河谷内平原地区可克达拉市㊁伊宁市㊁霍尔果斯市南部㊁伊宁县南部㊁察县北部㊁巩留县东北部㊁尼勒克县西南部和新源县西北部㊁特克斯县北部等地水热条件较边缘高海拔区域好,春季回暖较快可能是使平原地区植被S O S较早的原因㊂与姚荣鹏等[31]对中国西北地区植被物候的研究及李岳峰等[32]对新疆天山雪岭云杉植被物候变化的研究结果相似的是伊犁河谷植被E O S 集中于290~335d,平均为319.8d㊂但伊犁河谷植被E O S要晚于中国北方[33]植被E O S,可能是因为相比南方及沿海地区,我国北方深居内陆,受气温㊁降水等气候条件限制明显,而伊犁河谷因其 三山夹两谷 独特的地理位置削弱了来自北冰洋的寒潮㊁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热气流以及蒙古-西伯利亚反气旋的影响,同时向西开口的独特地势,有利于巴尔喀什河及里海的暖湿气流进入[34],给植被带来了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㊂本文与以往植被物候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发现,本文结果与前人[17,32]包含伊犁河谷地区的物候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说明所提取出用于分析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的参数是合理可行的,但目前,基于遥感数据对物候的研究存在数据㊁方法及研究区范围等不同,导致研究间对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未来需要建立物候观测网加强地面物候观测和遥感数据的整合㊂伊犁河谷植被物候的差异主要由植被类型㊁海拔㊁气候等因素综合形成㊂不同植被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使物候有较大差异㊂然而,物候在垂直梯度上具有显著差异是因为海拔梯度形成了不同的水热条件㊂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中纬度地区温度上升,都有可能造成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35]㊂当前,已有研究表明,新疆地区植被S O S,E O S,L O S随着海拔升高呈现推迟㊁提前㊁提前的趋势[17]㊂整体而言,伊犁河谷植被物候期与新疆整体物候研究保持一致㊂但本文发现伊犁河谷4000m以上草甸和高山植被的物候期与3000~4000m相比,植被S O S提前㊁E O S推迟,L O S延长㊂原因可能是高海拔山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同时,高海拔地区降水量丰富,给予植被生长期充足的水量㊂此外,4000m以上具有充足的光照,也是影响植被物候的重要因子㊂植被物候的变化是具有持续性和周期性的动态过程,影响其变化的因子众多[36],其中温度㊁降水是较为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37]㊂随着温度升高,S O S 会呈现提前的现象[38-40]㊂伊犁河谷植被S O S与2月㊁3月平均气温偏相关系数显著的像元为10.87%,31.49%,温度升高能够为植被发芽提供充足的热量使S O S提前[41],并且当温度升高时促使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加快,土壤养分更易矿化被植物吸收,促进植被生长[42]㊂同时本文也发现随着气温升高,植被S O S亦呈推迟现象,P i a o等[43]认为气候持续变暖可能不会形成更早的S O S,这是由于更温暖的冬季植被休眠期时接收到的低温累积量减少,会造成植被对积温需求的增加,使植被S O S推迟㊂伊犁河谷部分高海拔山地植被S O S与1月㊁2月平均降水偏相关系数显著的像元为27.13%, 28.71%,说明在部分高海拔山地,降水的增加能够使植被拥有充足的水分和湿润的生长环境,提高生长速率,促进S O S提前[44]㊂P i a o等[15]发现,干旱半干旱区域植被以旱生植物为主,温度与降水会同时影响植被生长,在热量充足时,降水对生长季末期的影响尤为重要[45],因为降水能够缓解水分胁迫,使生长季末期推迟[46-47]㊂本文发现9月降水与生长季末期呈负相关,即降水增加导致部分区域植被E O S提前,这可能是因为土壤湿度增加影响了植被光合速率和加速羟基化作用,促使植被快速完成生长,进而导致E O S提前[48]㊂由于不同植被的生理特征具有差异性,该地区物候对气候响应变化更加复杂,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关注植被个体的物候变化特征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㊂同时,本文在研究植被物候与气候变化间关系时,仅选取气温㊁降水两种因素研究植被物候的响应,但除了温度㊁降水对植被物候变化具有影响之外,其余例如海拔梯度㊁太阳辐射㊁C O2浓度㊁光照等[49-51]地形㊁环境因子对植被物候的影响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㊂4结论伊犁河谷植被S O S,E O S,L O S主要集中在45~113d,290~335d,186~279d;S O S呈现出由中部低海拔平原区向边缘高海拔山地逐渐推迟的规668。

新疆巩乃斯河枯、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新疆巩乃斯河枯、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第41卷第5期生态科学41(5): 208–218 2022年9月Ecological Science Sep. 2022 王燕妮, 田伊林, 刘雨薇, 等. 新疆巩乃斯河枯、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态科学, 2022, 41(5): 208–218.WANG Yanni, TIAN Yilin, LIU Yuwei,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robenthic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during dry and wet seasons in the Gongnaisi River, Xinjiang[J]. Ecological Science, 2022, 41(5): 208–218.新疆巩乃斯河枯、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王燕妮1,2, 田伊林1,2, 刘雨薇1,2, 崔东2, 尚天翠2, 姚付龙2, 张振兴1, 杨海军1,2,3,*1. 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242. 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伊宁 8350003.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昆明 650091【摘要】为探究新疆巩乃斯河的生态状况, 团队先后在2018年10月(枯水期)和2019年6月(丰水期)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 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生活类型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研究河段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种, 隶属3门4纲8目27科, 主要以节肢动物门为主, 其中直突摇蚊亚科(Orthocladiinae spp.)、长跗摇蚊族(Tanytansini sp.)、四节蜉属(Baeits sp.)、亚美蜉属(Ameletus sp.)和Cheilotrichia sp.是优势类群。

2023-2024学年河南市信阳市光山县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市信阳市光山县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市信阳市光山县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通苏嘉甬高铁于2022年11月30日全面开工建设,全线运营长度约310km,估算投资达1081亿元。

如图为长三角地区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线路的开通,可显著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的城市是()A.苏州B.无锡C.上海D.宁波2.与我国高铁平均成本相比,该铁路线投资成本高的原因是()A.跨水体里程长B.地形崎岖复杂C.地质构造活跃D.气象灾害多发3.该铁路线建设的主要意义是()A.方便沿线地区产品运输B.加快长三角城镇化进程C.缩短沪杭间的通勤时间D.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人口性别比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数值大小受多要素综合影响。

下图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省份人口性别比统计结果。

完成下面小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省份人口性别比统计图4.从性别结构特征可推测()A.辽宁、吉林男性数量最少B.广东生育观念较为传统C.新疆新生儿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国平均D.黑龙江老龄化现象突出5.针对东北三省人口性别比现状,目前合理的做法是()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②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增大环境人口容量④完善养老服务体系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对图示省区人口性别比影响最小的是()A.医疗卫生条件B.经济发展水平C.国家发展战略D.人口流动状况陕西洋县地处汉江上游,是国家重要水源涵养地,建有汉中朱鹮和长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8.6%。

为走出“绿色贫困”困局,洋县依托资源环境禀赋,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找到了一条兼顾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道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洋县陷入“绿色贫困”困局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偏僻B.森林资源产值低C.自然资源贫乏D.产业开发受限制8.洋县发展有机农业的突出优势是()A.生态环境优越B.国家政策支持C.劳力廉价D.市场广阔9.除延长产业链外,当地实现乡村振兴还可采取的措施有()①逐年扩大有机农业规模②发展生态旅游③打造有机农业特色品牌④承接东部产业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铜川市(位置见图)经济发展长期依赖煤炭和水泥产业,导致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透支,一度沦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并于2009年被评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伊犁河谷湿地研究进展贾娜尔·阿汗,张相锋(伊犁师范学院 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摘 要:根据大量国内外最新湿地科学研究文献资料中的信息,总结了湿地概念、湿地分类以及伊犁河谷湿地的相关研究成果. 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今后伊犁河谷湿地研究的主要方向.关键词:伊犁河谷;湿地;资源现状;保护与恢复中图分类号:X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9X(2011)03—0037—03湿地(wetland)是由喜水生物和过湿环境构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它位于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汇处,是各种能量和物质交换和作用的场所. 它通常包括灌丛沼泽(swamps)、苔藓泥炭沼泽(bogs)、泥沼泽(marshes)以及其他类似区域[1]. 它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保护物种基因及资源利用的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明的摇篮”[2] . 湿地广泛分布于地球各气候带,从赤道到极地均有分布.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6×106km2,占陆地总面积的6.4 %. 因而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以及团体所重视,它是继其他生态系统如草地、森林、沙漠等之后,人类重视最晚的一种资源[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湿地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1 湿地的概念和分类1.1 湿地的概念由于湿地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相互之间差别极大,因此给湿地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很难. 有的学者从动力地貌学角度给出了定义[4],有的学者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出了定义[4,5],而美国工程师协会则把湿地定义为在一定的频率和延续时间内被地面水或地下水淹没或浸润的地区[4]. 目前得到大家认可的是《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 m的水域[6]1.2 湿地的分类正如湿地没有统一的定义一样,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湿地分类系统. 综合所有的分类方法,可以大体分为成因分类法、特征分类法和综合分类法3 类[7]. 影响较大的湿地分类系统主要是《湿地公约》1990 年制订的湿地分类系统,将湿地划分为三大类35 种. 美国的分类系统包括Cowardin 等[8]于1979年提出的分类体系和Brinson[9]于1993 年提出的水文地貌分类法. 前者主要是依据湿地的特征进行分类,后者则主要依据湿地的功能进行分类. Tiner 和Mitsch[10]采用系统、亚系统、类、亚类、主体型、特殊体6 级体系将美国湿地分为5 个系统、10 个亚系统和55个类. 在以上的分类系统中,水文地貌分类方法是一个层次化和模块化相结合的分类系统,在湿地的功能评价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构成了湿地评价的理论基础. 但是,如果是对湿地进行科学的描述,那么采用既考虑成因又考虑特征的综合分类法更为有效.2011年9月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Sept.2011第3期 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No.3收稿日期:2011—06—10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重点项目(XJEDU2008I36).作者简介:贾娜尔·阿汗(1967—),女(哈萨克族),新疆伊宁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湿地生态及植物逆境生理方面的研究.38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由于我国对湿地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沼泽和沿海滩涂,长期没有将湿地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研究,因而没有建立统一、完善的湿地分类系统[11]. 关于沼泽的分类方案具有代表性的有黄锡畴、刘兴土提出的沼泽综合分类法[12]. 《中国沼泽》从发生学的角度把沼泽分为富营养、中营养、贫营养三大类,然后根据沼泽植被的生态型和植物群落划分出沼泽亚类和沼泽组[13]. 陆健健在《中国湿地》中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将中国湿地分为 22 种类型. 近年来又出现了综合性更强的分类方案[14]. 可见湿地分类系统研究是湿地研究的一大领域.伊犁河谷沼泽湿地占的比例较高,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 它们是国际河流伊犁河的水源地.2 伊犁河谷湿地研究进展2.1 伊犁河谷湿地资源现状2.1.1 河谷湿地的重要意义伊犁河流域湿地主要分布在伊犁河及其三大支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喀什河流域两岸河滩地及周边沼泽地区. 伊犁河流域两侧地形地貌独特,滩涂面积较大,是新疆特殊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西部干旱区域特征的河流湿地.伊犁河流域湿地资源为流域内的人民提供了大量社会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伊犁河流域湿地中的河谷次生林及草场,用做薪材和畜牧业草场. 随着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吉仁台水电站等一大批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湿地资源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 伊犁河流域湿地资源除了直接用于农业和水资源开发外,湿地生物资源还是发展轻工业、建筑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大量用于造纸、建房等,进而带动相关加工业的发展. 伊犁河谷风景旅游区,均是依托伊犁河流域湿地旅游景观资源而建立的,如伊犁尼勒克次生林风景区、伊犁河南岸一大批享誉中外的风景区,壮观秀丽的自然景色使其成为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而依托伊犁河流域湿地资源开展的水上娱乐活动,如钓鱼、狩猎、漂流和观鸟,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伊犁河流域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推动伊犁的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1.2 伊犁河谷湿地资源2.1.2.1 湿地水资源伊犁河流域湿地位于新疆天山西部,北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南连阿克苏地区拜城、温宿县,西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北、东南分别与塔城地区乌苏市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相邻. 流域湿地总面积 239453.9 hm2;按行政范围分属1 市 8 县,其中伊宁市 5825.3hm2、伊宁县13828.5hm2、霍城县11889.1 hm2、察布查尔县18084.3 hm2、巩留县31427.9 hm2、尼勒克县23142.6 hm2、新源县49231.7hm2、特克斯县16652.6 hm2、昭苏县69 371.9 hm2[15].2.1.2.2 湿地动植物资源伊犁河流域湿地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植物种类主要包括水生植物7科16种和漂浮植物7科103 种,水生植物和漂浮植物均为流域内鱼类的重要饵料植物. 动物种类包括兽类2科4种、鸟类43科162种、鱼类9科32种、两栖类3科4种、爬行类1科1种、底栖类13目25科、浮游类54种,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也是鱼类的重要饵料生物[15].2.2 伊犁河谷湿地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王逸群[15]用脆弱性指数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两种方法对伊犁河谷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评价. 脆弱性指数评价法以水资源保证率、水质污染程度、地下水亏缺指数、湿地面积缩减率、流域绿洲面积、土壤盐渍化指标、流域耕地指标、湿地人工植被指数、湿地天然林减少率、天然草场生产力减少程度、珍稀濒危动物减少程度、流域沙化指数、流域沙化强度、流域沙化面积扩大率、流域大风与沙尘暴日数十二项指标对湿地脆弱性进行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采用“Leopold二维矩阵法”进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确定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与受影响环境要素间的关系,定性或定量分析各类建设项目对大气、土壤、水、植被等 14种环境要素产生主要影响的性质、程度、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产生影响的主导因素等,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湿地保护工程、恢复工程、管理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科研与监测工程等14类.脆弱性指数评价法表明伊犁湿地脆弱性指数EFI为 0.18,流域湿地处于中度脆弱状态,这是由于各种自然与人为干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人为不合理的利用下,伊犁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湿地系统时空结构、营养结构发生变化,湿地水文调节、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气候等生态功能不断降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农业开垦、放牧、天然次生林破坏、采金挖第3期贾娜尔·阿汗,张相锋:伊犁河谷湿地研究进展39沙、旅游开发与水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河谷湿地资源影响较大. 其中农田开垦和放牧对湿地资源的影响是最为严重的.2.3 伊犁河谷湿地保护及恢复措施石晓龙等2005年对伊犁河谷湿地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河谷湿地保护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制定法律法规,建立湿地保护的管理协调机制;(2)切实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3)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4)积极拓宽湿地保护资金投入渠道;(5)积极开展湿地的科学研究;(6)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湿地保护意识.湿地保护问题在我区已是一个不容忽视与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好、利用好伊犁河流域湿地资源刻不容缓.3 展望伊犁河谷湿地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我们应看到自身优势,抓住自身资源丰富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我区湿地的研究:3.1 加强湿地的系统研究,尽快摸清资源量目前,对伊犁河谷湿地及其资源的全面调查、编目、湿地的系列比例尺制图、湿地发生学机制与演变规律、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过程与机理、生产潜力和承载力等方面系统的研究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2 加强湿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深入研究河谷湿地的效益、功能和属性,了解河谷各湿地的环境质量状况,建立湿地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并对现行的湿地资源开发政策以及未来战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定出区域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的最优方案,并同时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环境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3.3 加强湿地形态动态变化方面的研究加强以模拟模型为工具进行湿地定量研究. 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科学研究的重点. 湿地破坏与退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客观上为湿地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伊犁河谷目前湿地保护与开发中存在很多问题. 如何做到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应是我区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3.4 加强社区参与、宣传工作,让所有人认识湿地的意义和作用动用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湿地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们对湿地的保护意识.参考文献:[1]王宪礼,李秀珍.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1997,16(1):58-62.[2]孙广友. 中国湿地科学的进展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6):666-672.[3]Michael Williams. Wetlands: A Threatened andscape[M]. Oxford, UK, B.Blackwell, 1991.[4]Mitsch W J, Mitschr H, Turnerr E. Globalwetlandof theoldand new world: ecology and management[C]//MITSCH WJ. Global wetlands: old world and new[M]. Netherlands: Elsevier, 1994.[5]Gopal B, Turnerr E, Wetzel R G, etal. Wetla- 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M]. Jaipur: 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yan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1982.[6]Wilenb O, Tiner R W. Wetlands of the United States[C]. Whighamd F. Wetlands of the world I. Netherlands: Kluv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3.[7]汤蕾,赵冰梅,许东,等. 国外湿地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99-301.[8]Cowardin L M, Carter V, Golet F C,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wetlands and deep water habitatsof the united states[M]. Washington, D C: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Publication, 1979.[9]Brinson M M. A hydro geomorphic classificationfor wetlands[R]. Vicksburg MS: Bridgha -mand Richardson, 1993.[10]Mitsch W J, Gosselink J G. Wetlands [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Inc, 1986.[11]吕宪国,黄锡畴. 我国湿地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1998,18(4):293-300.[12]刘兴土. 中国沼泽综合分类系统的探讨[J]. 地理科学,1997,17(增刊):389-400.[13]朗惠卿,祖交辰. 中国沼泽[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4]陆健健. 中国湿地[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5]王逸群. 新疆伊犁湿地资源现状与生态环境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314-318.[责任编辑:李广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