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东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滨湖东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滨湖东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鄂州市滨湖东路城市设计

说明书

鄂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OO六年六月

设计证号:1270058

院长:李全

技术负责人:邵晶

项目负责人:王智勇

设计:王智勇潘先荣梅霞

张玲饶汉王建国

目录

前言

一、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

1、设计依据

2、指导思想

四、设计原则及目标

1、设计原则

2、设计目标

五、整体景观框架

1、确立---街道形象整体空间品质意境

2、研究---街道形态空间结构

3、探讨---路段城市设计表达意象

六、总体空间设计

1、总体结构

2、总体布局

七、景观设计

八、局部城市设计

前言

现代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相关理论和实践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充实过程中。一般认为,从城市设计范围和尺度来划分,它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城市设计。宏观城市设计---即总体城市设计;中观城市设计---即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微观城市设计---即重点地段城市设计。重点地段或城市节点是泛指城市中功能、活动、视线汇聚的焦点、地点和场所,如城市街道、商业中心、重要建筑群、广场、滨水地段等。

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城市形体环境,其基本要素为在设计中经常被用以构筑城市环境的主要成分与素材。基本要素一般可分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及社会要素等,从城市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上分析,其最基本的有城市用地、建筑实体、开放空间及使用活动等。因此,滨湖东路城市设计将从“人”和“环境”两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其中:

人---系指人们集中停留和活动场所,体现城市品味的重要地段,如市体育公园、滨水地段、主要道路交叉口等;

环境---系指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与自然共生的物质空间环境,同时还体现在场所精神方面,如人们的行为、心理、城市历史文化积淀、民俗民风等。

一、概况

滨湖东路是鄂州市主城区的一条生活性主干道,因其地处

洋澜湖东岸而得名,她北起鄂燕路,南抵滨湖南路,总体呈南北走向,贯穿司徒村和莲花山风景区,同时是鄂州城市内环交通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建成通车,将对推动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庙工业园区的建设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滨湖东路全长约2710M,道路红线宽为50M,道路断面为三块板的双向六车道型式,其中:21M宽机动车道,两侧各4.5M 宽花坛、5.0M宽非机动车道和5.0M宽人行道。

经过工作组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分析,滨湖东路沿线已经规划审批、实施的地块只有市体育公园、司徒小学、滨湖东路拆迁安置楼、司徒村临时门面等少数几处,其他地块多为生态型的自然山体、水面。

二、现状分析

空间肌理特征的变化对城市设计有明显的引导作用。滨湖东路两侧和周边具有强烈的“山”“水”环境特色,是构成城市道路景观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鄂州城市自然特色的有力表现。

山---大鹰山及周边的连绵山丘:是鄂州城区主要的楔型绿地和主要通风口,同时成为道路南段的图底和对景;是鄂州城区的“魂”;

水---洋澜湖体现城在水中特色,是鄂州城区的“肺”;

五丈港体现水在城中景致,是鄂州城区的“脉”;

文---即人文古迹、历史景观等,主要包括:

瓦窑咀遗址: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渊源,是鄂州城区

的“根”;

三、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

㈠、设计依据

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3、《鄂州市环洋澜湖地区滨水景观概念规划》

4、《鄂州市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㈡、指导思想

针对外在的自然环境条件,通过调整和更新城市道路空间,将其纳入城市整体空间系统中,重点突出表现历史、显山露水、人本主义、可控制可实施等思想。使滨湖东路在完成其功能的前提下,成为城市重要的山水景观廊道。

四、设计原则及目标

1、设计原则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依据《鄂州市环洋澜湖地区滨水景观概念规划》,确定滨湖东路城市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

以市民大众要求为本源,时时刻刻考虑市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切实为公众造福。重视人对各类要素的体验和情感,更好地创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2)、生态优先原则

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的,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寻求生态环境优化。通过道路建设,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同时对沿线的山体、水体进行控制与保护。

道路两侧现有少量已批或在建项目,本次规划通过对道路两侧各150--200M范围内用地提出控制措施,引导将来的开发建设活动。

(3)、个性表现原则

充分挖掘与利用各类要素的特色资源,强化城市道路特色。

(4)、整体协调原则

正确处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人与自然关系、建筑与建筑关系、建筑与空间关系、空间与环境关系等,促使其有机结合。

考虑到规划地段位于环洋澜湖风景区及鄂州城市的主要通风口,因此,本次城市设计注重与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环洋澜湖地区景观控制设计的协调。

2、设计目标

通过滨湖东路城市设计,提出新区建设的控制意象,吸引投资商开发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健全滨湖东路作为生活、景观干道的中心职能,补充和完善环洋澜湖地区交通体系。

城市设计目标:塑造滨湖东路重要的景观节点,引导、控制城市建设的诸多因素,通过创造人、历史和环境的和谐共生空间,以实现城市意象感和体验的回归,演绎城市时空的变幻交响乐。

五、整体景观框架

1、确立---街道形象整体空间品质意境

青山碧水蓝天,运动休闲宜居。

“青山碧水蓝天”,是滨湖东路街道形象特色所根植的自然

地理环境特征的意境表达;

“运动休闲宜居”,是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及其功能在城市空间品质塑造上的现实再现。

塑造充满活力的山水自然景观,极富动态的滨湖半岛,浓郁的运动休闲气息,保护自然、延续历史、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城市道路文化品质,尺度一张一弛、空间宜人、富于时代特征的现代滨水地区。

2、研究---街道形态空间结构

基于滨湖东路的地区特色,提取“山、水、园”等空间要素,突出“山水景观廊道”主题,构建“两廊架构”、“突出节点”、“组团布局”的街道形态空间结构。

3、探讨---路段城市设计表达意象

北段(王家竹林、郭家细湾片):

作为与武昌大道之间的过渡地段,不过分强调变化,以平稳线性空间为主,适当突出写字楼,成为进入滨湖东路的前奏空间。

中段(瓦窑咀、丁家老屋、体育公园片):

强化道路与周边整体开放空间的完全融合,弱化路径空间的线性。重点强调人对周边城市天际线、开放空间(绿地、游园)和空间景观序列高潮变化的认知,突出表现城市的时代感和环境感。

南段(程家下湾、大鹰山片):

地段的地形特点和作为城市主要楔型绿地、通风口是城市设

计的主要表达意象。结合山体建设的公园是大鹰山片城市设计的重点。同时注重与滨湖南路街道空间景观的协调统一。

六、整体空间设计

整体景观空间设计是将街道形象整体空间品质的要求相对具体地落实到街区风貌的各项景观组成要素之中,通过对各项景观组成要素的空间品质的概念性设计及其意境表达,来达到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的目的,从而实现对街道整体形象风貌和特色的塑造。

1、总体结构

滨湖东路空间结构形式为节点----组团式结构,通过街道和洋澜湖水岸线呈南北向布局。

2、总体布局

节点:自北向南分别为商贸节点、遗址节点、文体节点、绿地节点。

商贸节点位于滨湖东路与鄂燕路交叉口,根据《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此处作为商业、市场用地。本次规划布置了一处市场和一幢办公写字楼。

遗址节点位于瓦窑咀,通过设立瓦窑咀遗址保护区域,结合洋澜湖建设主题遗址公园。与街道对面的体育公园形成城市共享空间。

文体节点位于鄂城合金粉厂至程湖尾湾之间,即市体育公园用地,该用地已通过规划审批。通过体育运动场馆与山体、广场的有机结合,营造舒适宜人的运动健身场所。

绿地节点位于大鹰山附近,根据《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鄂州市环洋澜湖地区滨水景观概念规划》,此处作为主城区东南方主要通风口和楔形绿地,山体、水面予以保留。围绕山体建设主题公园,并与莲花山公园连成一片。同时点缀少量公建设施,创造清新明快的休闲娱乐场所。

组团:自北向南分别为商住组团、休闲娱乐组团、行政办公组团。

商住组团位于郭家细湾、王家竹林,城郊农村居民点的更新改造是本次城市设计的重点。规划目标有两个方面:其一,按照旧城改造规划原则,对街区内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进行搬迁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其二,对城中村、城郊村进行统筹规划,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休闲娱乐组团位于丁家老屋至滨湖南路及该组团的设计原则是对山体、水面进行全面保护,在山坡周边临街、临水地段布置少量娱乐休闲设施,建筑体量小,层数低,与周边环境充分协调,体现自然山水特色。对大鹰山等被破坏的山体进行绿化植被,严格禁止乱采乱掘活动。

行政办公组团位于程湖尾湾至学府路段,主要为鄂城区政府新址用地,大体量的主要办公建筑结合两侧的附属建筑及广场用地,构成了亲民、高效的政府机关形象。滨湖东路与滨湖南路交叉口两侧设计注重与整体衔接。

七、景观设计

滨湖东路是一条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布局合理的综合性

街区,整条街道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目前,部分地段的建筑正在实施建设。就其性质而言,路东侧以行政办公、商贸、文化体育设施为主,西侧以商住、休闲娱乐、绿化设施为主。

1、形式与体量:建筑的形式与体量应与周边环境及其使用功能相协调。滨湖东路两则建筑由于其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形成了建筑形式与体量的多样性。行政办公、商贸、体育场馆等建筑体量较大,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体量较小,且与周边环境协调,设计强调显山露水,以体现街道景观与山水园林城风貌和谐统一。

2、街墙与天际景观:街墙景观设计强调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与连续性。滨湖东路沿线重要交叉口或重点地段规划3~4幢高层建筑物,结合过渡地段的多层建筑群、低层休闲娱乐设施,辅以自然山体、水面,形成高低错落,变化丰富的天际轮廓线。

3、节点景观:节点空间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集散等多项服务功能的城市开敞空间。规划通过对五丈港沿线、洋澜湖岸线、体育公园、大鹰山沿线绿化景观地带的精心布局,以创造一种宜人的空间环境,结合街头绿地、广场、小游园、小品等设施,使街道的生活气息更浓,人气更旺。

4、绿化景观:滨湖东路绿化景观遵循传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以街道两旁行道树为点,环湖绿带及道路隔离带为线,体育公园、山体绿化为面,通过植物的常绿与落

叶搭配、乔灌木的高矮搭配、春夏开花与秋冬结果搭配,形成一个有声有色、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观体系。

5、街道小品及广告牌:

雕塑:设置数量少而精,做到在最适合的位置设置最贴切的雕塑,设计尺度应接近真实,表现主题应贴近生活,体现街道滨水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如在体育公园设置体现奥运精神,激情、健康向上的一组运动雕塑。

小品:在遗址公园节点、大鹰山节点,结合各自特点,规划设置与之相关的建筑小品、花架、廊道等,除保留现有大树外,适当增加硬地加乔木的组合形式和喷泉水景,包括可移动式的树箱、花坛和组合花卉等。

另外,在遗址公园安装完整的背景音乐系统、完善的标识系统和人流疏散系统。

广告牌:商家广告牌对形成商业气氛有重要作用,也是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广告牌的设置原则上不能影响建筑物的固有形象。特别是应注重艺术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的表现,规范广告牌的设置位置和方式,以保持街道景观的整体效果。

八、局部城市设计

局部城市设计是对分路段(节点)作重点设计并形成若干城市设计导则,指导建设实施和管理。具体的表达形式为城市设计图则,设计图则是城市设计的思想,要求以条文、图示相结合的综合表达。图则采用“一页纸”形式使表达简明、清晰,方便管理查阅使用。根据道路及两侧用地的结构特征,滨湖东

路地区城市设计共作了4个分图图则。为了进一步指导实施,在图则中尝试对部分节点的环境做意向性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街头绿化、道路绿化、水面、小品、铺地等城市街道主要景观要素。希望通过实施城市设计,滨湖东路街区环境取得明显成效,吸引公众参与城市建设,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景观环境。

城市设计构思说明

某市居住區城市设计 某市居住區的开发建设,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而对于规划设计来说,则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将成为居住區规划建设的关键,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规划应通过何种“结构方式”来处理社区与城市的关系? 如何通过环境和建筑的塑造来表现基地的特色?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方式、开发规模、开发内容、形态组合如何? 如何将其打造成为这一地区乃至更大区域的宜居典范? 社区邻里空间与景观特色如何体现,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居住生活需求? 愿景与目标 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与方法, 塑造带有都市水环境特色的、城市街区式的资源型景观社区 以及具有高品质居住环境和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理想之城 我们期望把某市居住區建设成为: 一个融合当代新城开发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的经验 具有高品质社区环境与理想城市结构的宜居之城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其设计成为: 1.特色鲜明、可记忆的城市意象 2.充满活力、混合使用的公共中心 3.适宜步行与交往的街道与广场 4.多样化、资源型的居住环境 5.连接山水的开放空间与景观网络 6.完善、便利的公共设施与服务 7.高质量、多元化的水环境 8.生态友善的绿色之城 9.可持续的宜居之所、低碳之城 设计理念 景观都市主义:景观以更积极的姿态介入城市结构的形成与城市空间的营造,与规划、建筑相互整合而形成的城市综合环境,更能决定城市的物质形态与城市体验。 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环境要素,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催化剂)。

设计构思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本案的整体设计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基地生态 复合中心——营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水景网络——用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我们的设计致力于对某市居住區整体结构的完善以及社区与城市关系的统筹。强调其与新城功能的整合互补和路网的相互衔接。 基地被城市道路分成上、中、下三个片区,每个片区均相对独立和完整。由此,我们在基地中部设计了一条纵向的社区生活主干道,在将三个功能片区相连接的同时,也将北部的姚江公园、中部的中央公园以及西南角的滨水绿地公园串联起来,成为整个基地中富有特色的一条花园生活街道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城市生态 规划保留并改造贯穿基地中部的河流,并以此为主脉,形成整个区域的中央公园,将其打造成居住區的自然生态核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以其作为功能分区的潜在边界,由此决定了居住區的景观生态特质。 复合中心——创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规划沿中央公园(中部水系和中央绿化景观带),通过建筑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相关功能集聚并适度混合,创造明确的、且具有强烈的空间质感和情境的城市中心,并在三个功能片区中结合现状水系,形成各自片的邻里中心,由此构建一种开放的网络化结构,从而产生自然的引力来诱发城市生活的交叠和互动,形成丰富多元的生活图景。 水景网络——以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规划将原纵向穿越基地的两天条水系保留和连接,由此将基地三个功能片区和三个公共中心,以及三个公园通过环境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环境和网络。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规划通过建筑间的关联整合,使城市环境回归人性尺度,营造一个连续变化的开放空间系统,并力求在其间重塑和再现经典的传统居住的空间和意象。中央街道,城市中央公园、邻里公园这些美好的场所,将成为这里生活美好记忆的地方。从而使其具有传统居中空间中生动而细腻的品质,真正融入并激发充满活力的新城生活。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_16_20

空间效果和视觉效果,如杭州植物园选用马尼拉(Zoysia matrella)、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形成观赏地被,结合起伏的地形,使空间更加丰富、耐人寻味。见图4-7,图4-8。 图4-7 杭州植物园常春藤地被 图4-8杭州植物园草坪景观 Figure 4-7 Ivy cover – Botanical Garden, Figure 4-8 Turf - Botanical Garden, Hangzhou. Hangzhou 4.2.2城市公园植物空间构成 城市公园中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形状、姿态、色彩、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并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因此,可以将园林植物构成的空间具体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闭锁空间、冠下空间、带状空间五种类型。(何平,2001)。 4.2.2.1开敞空间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称开敞空间。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构成开敞空间。如花港观鱼公园中,在较大面积的开阔草坪上,除了低矮的植物以外,有几株高大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点植其中,并不阻碍人们的视线,也可称开敞空间,开敞空间在城市公园非常多见,如大草坪、辽阔水面等区域,视野开阔,给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轻松之感。

自由之感。见图4-9(诺曼 K 布思,19 图4-9 开敞空间 Figure 4-10 open space 4.2.2.2半开敞空间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而是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所形成的空间称半开敞空间。根据功能和设计需要,开敞的区域有大有小。从一个开敞空间到闭锁空间的过渡就是半开敞空间。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如花港观鱼公园中,草坪西侧利用种植乔木、灌木树丛构成封闭面,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方向,达到“障景”的效果。又如从公园的入口进入另一个区域,常常会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在开敞的入口某一朝向用植物小品来阻挡人们的视线,使人们一眼难以穷尽,待人们绕过障景物,进入另一个区域就会豁然开朗,心情愉悦。见图4-10,4-11。 图4-10 半开敞空间 Figure 4-10 Semi-open space

东山头村公园绿化方案设计说明

东山头村公园绿化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构思 东山头村公园占地约2800平方米,坐落于道路交叉口,我们将其定性为小游园性质的公共绿地,总体构思如下: 1.由自然流畅的园路划分各个不同游憩景区,考虑布置一处铺装地供游人集散活动,铺装小广场的平面构图应大方活泼,并采用不同的 铺装材料加以区分和美化。 2.公园东南侧的房屋和西面的厕所等不良构筑物采用绿化进行屏蔽,面向道路岔口方向设计开放空间,以诱导景观视线入园。 3.步移景异、花色多彩——植物配植疏密有致,形成的绿化空间开合相间;绿化品种丰富多彩,注重季相时序的交替变化,考虑草皮色 彩相对较为单调,绿化设计中采用了鸢尾、葱兰等地被植物加以改 善 4.公园的各个出入口布置了些许草坪置石,植物配植也细加斟酌,突出入口特征。 二.分区布置与绿化配植特色 1.公园中心铺装小广场 公园中央设计了一处双环图案的集散小广场,供游人晨练等活动使用。广场中心为两段园弧造型组成的景观长廊,长廊采用便于施工、轻盈现代的钢管材料,表面喷刷淡兰色哑光漆。广场铺装采用不同色彩图案的广场砖。 2.东南侧背景绿化与水池改造 为遮蔽公园东南侧的不良建筑物,栽种了桂花、茶花等常绿大灌木,结合紫薇、二乔玉兰等落叶树种,密植组合成背景林。原有水池的池岸采用仿黄石的块石砌筑,风格较为粗放;沿池园路铺设鹅卵石作为健康步道,其余园路采用卵石镶边,仿青石现浇混凝土饰面。 3.移步换景的绿化布置 公园的不同区域配植了不同的植物品种,基调树种为白玉兰和桂花。沿园路步行,可依次观赏到玉兰香桂、紫薇山茶、翠松碧桃、荷塘春柳等绿化景观。沿公园外围步行,可观赏杜鹃、火棘等花灌木组成的色块和鸢尾、月月红组成的地被景观。 4.出入口绿化布置 公园布置了三处出入口,主入口在道路岔口处。 在主入口一侧设计有景观石,上面可题写园名,主要植物配植了象征迎接游客的五针松及红枫。 北面出入口布置有对景作用的独立峰,高度控制在1.5~1.8米左右。两侧栽种了湿地松与桃花,以形成苍松碧桃的植物景观。 西面出入口则栽种表现玉兰香桂特色的绿化植物,品种主要有广玉兰、白玉兰、二乔玉兰和桂花、杜鹃,两侧只点缀少量的太湖石。 三.绿化照明与灌溉 绿化照明采用造型优美的低矮草坪灯,均匀布置于公园各处;绿化灌溉在公园布置若干处自来水龙头,采取人工拉皮管方式进行。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说明资料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简要说明项目概况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北接宁波、绍兴,西南连温州,西邻金华、丽水,东邻东海,辖三区两市四县,陆域面积9411平方公里,人口约546万。台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6℃-17.7℃,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夏季影响本市的台风风力10-12级。 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特色为环绿心组团式城市,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绿心)六脉(六条生态廊道)四组团(椒江组团、黄岩组团、路桥组团、滨海工业组团)”,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现状市区人口149万,城镇人口约70万。台州市市政府驻地为椒江,椒江组团是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邻港工业基地,椒江组团包括椒江老城区、台州经济开发区、洪家、章安-前所等,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 椒江区商业中心规划用地位于椒江老城区核心地段,东起解放北路(现状红线宽度36米),南至中山西路(现状红线宽度28米),西到轮渡路(现状道路红线26米),北以工人路(现状红线28米)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32.2公顷。规划用地现状较为混杂,内有大量的民房,还有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学校等公共设施,也有部分企业用地。规划用地内现状居民约1600户,住宅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另有商业建筑约5万平方米。 项目工作流程 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商业地块和具体建筑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地域文脉、商业业态、消费行为,技术和理念、实施策略来更理智更科学地建设城市面貌,整合城市要素,复兴商业空间。 1、区位条件 椒江区商业中心位于椒江旧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椒江老城区的核心地段的公共活动空间,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从自然景观区位条件来看,本片区南依凤凰山,北与椒江相距仅400米之遥。拥有靠山面江的良好景观区位条件。

公园设计说明范本

江西某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认知 1.1区位关系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共3800万人,地域分为三区: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赣南及东南边境山地。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庐山为世界名山。 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处于九江至南昌的中间。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15°23′—115°50′,北纬29°16′—29°35′之间。县辖9乡4镇,1个国营林场,1个园艺场,国土面积863km2(不含共青),总人口16.07万人,人口密度为186人/ km2。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105及316国道横贯境内,北距九江市55km,南至省会南昌城69km,交通十分便利。 1.2区域自然条件 1.2.1气候条件 天津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雨水丰而不调,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雨量为1354.1mm,无霜期为214—281天,全年超过10℃的活动积温为5341.5℃,年日照时数为1878.6小时。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春季66天,夏季115天,秋季59天,冬季125天)。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4.1℃,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8.8℃,年较差为24.7℃。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1.2.2土壤条件 德安县土壤由泥质岩类风化物(占总面积55.89%,石灰岩类风化物占22.57%),石英岩类风化物(11.22%),第四级红色粘土(7.48%),河积物(2.04%),湖积物(0.76%),紫色泥岩(少量)等七类成土母质发育而成,可分7个土类,10个亚类,29个土属,79个土种。 1.2.3水文条件 德安县属鄱阳湖水系,县域干流博阳河主源小坳水发源于瑞昌市和平乡粒杂尖,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全长95km,境内79.7km,流域面积863.0 km2,大小支流34条,其中流域面积30 km2以上的有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等7条支流,水面346.7 hm2。 1.2.4地形地貌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茶子山、潘狮山、金盆寺绵延构成北部低山地形;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构成南部低山地形;中部广大丘陵地带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一般山岭海拔高度在200—600m,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为665.1m。最低处为东南角共青天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5m,为全县径流分口处。全县低山面积约169.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9.6%,丘陵地区面积558.4km2,占64.7%,滨湖波状平原(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135.5 km2,占15.7%。 1.3历史文化 1.3.1历史沿革 德安历史悠久,从望夫山(敷阳山)西南麓发掘的商代遗址和城南米粮铺袁家咀发掘的商代遗址表明上古时期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德安县治蒲亭镇古称敷浅源,属扬州,春秋介于吴楚之间,后随朝代变迁,数易隶属,至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立为蒲亭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驿为蒲亭场,至五代吴乾贞元年(公元927年)始升县,命名为德安。至今已有1077年历史。民国期间,先后隶属九江府、浔阳道、第四行政专区、第

城市设计说明

城市设计说明 一、背景 随着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逐渐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新热点,内生与外资双轮驱动效应日益增强。而禹州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圈层,临近郑州、空港经济区等两大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同时禹州市是著名的夏都、药都、钧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根据许昌总体规划,禹州定位为许昌市域副中心,是夏文化、钧瓷文化传承中心、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域重要节点,描绘了禹州作为中心城市职能的宏伟目标与蓝图。 随着郑万高铁与禹州站点的规划建设,禹州将全面进入高铁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并积极融入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内。郑万高铁将对禹州交通、旅游、对外开放、拉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的动力,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长期以来,禹州市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资源型经济扩张的路子,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及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城市面临极大的城市转型压力。另一方面,现状禹州人口密集,城市拥挤,城市综合服务能力薄弱,既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也与日益增长的市民生活服务需求和许昌市域副中心的总体发展定位不相匹配。禹州亟待进行城市空间外延拓展,培育城市综合服务职能。 而颍北新区位于颍河以北,与老城区隔河相望,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是禹州未来城市发的城市核心区域,也是未来支撑禹州城市功能升级的核心区域。因此,在此背景下,禹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禹州市颍北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以应对新区发展形势的变化,切实指引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本次城市设计全面分析了颍北新区发展态势、系统评价了区域及场地现状资源、详细解读了已有规划指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颍北新区建设

公园设计方案说明

公园设计方案说明

目录 一、背景与分析 2 1.项目背景 2 2.区位分析 2 3.上位规划分析 2 4.现状分析 2 5.文脉分析 2 5-1.竹文化 2 5-2.禅文化 2 5.3.红色文化 3 6.设计依据 3 7.设计原则 3 8.案例分析 4 二、设计理念 4 1.项目定位分析4 4 1-1. 在宜丰县绿地系统中的定位 4 1-2.在城市风水体系中的位置 4 1-3. 在宜丰县的定位 4 2.设计策略 5 3.设计目标 5 4.总体设计理念 5 三、总体设计 5 1.公园规划总平面图+现场地形分析图 5 2.总体鸟瞰景观效果图 5 3.景观结构分析图+功能分区平面图 5 4.空间结构分析图 5 5.景观视线分析图 5 6.功能分区图 5 7.景区分区图 6 8.景点分布图 6 9.竖向设计图+土方平衡图 6 10.交通体系图 6 11.游览路线规划图 6 12.景观夜景照明设计 6 13.基础设施布置图 7

14.无障碍设计 7 四、分区设计 8 1.分区平面图 8 2.节点介绍及效果 8 3.节点及效果图 8 4.园区道路交通图 10 5.竖向设计 10 6.主要节点剖面图 10 五、专项设计 10 1.车行桥设计 10 2.景观建筑设计 10 2-1. 公园入口大门设计 10 2-2. 崇文塔修缮 10 2-3. 服务建筑设计 10 3.公共艺术规划 10 4.植物专项设计 10 4-1. 绿化设计手法 10 4-2. 绿化设计原则 10 4-3. 特色之物选择 11 4-5. 林相季相 11 4-6. 分区植物配置 11 5.驳岸设计 13 6.防灾及预警系统规划 13 7.旅游安全保障系统级设施规划设计 13 六、指标与估算 13 宜丰县公园大桥及南屏公园改造规划设计说明 一、背景与分析

安阳市彰德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Planning Background 安阳,作为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京珠高速公路、安林高速公路的开通,安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中心东迁,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2006年安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更给安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根据安阳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角度确立了安阳的区域定位和空间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安阳市的建设与发展。 彰德路(南段)的城市设计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规划背景下呼之欲出。 第二章项目区位与规划范围Location And Boundary 一.宏观区位Macro-Location 安阳市地处河南省城市空间体系的北部顶点位置,在河南的北部发展轴线上与核心城市郑州的相对距离最为合适,有利于培养新的增长极。同时,又地处晋冀鲁豫的四省交汇处,是四省交流的重要平台城市。 二.微观区位Micro-Location 彰德路(南段)位于安阳市区的中南部,是联系城市南北区域的主要干道之一。 基地西侧是国家铁路运输大动脉——京广铁路线; 基地北部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保护区; 东南方向为安阳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季节性河流——洪水河在文昌大道附近横穿基地范围。 三.规划范围 Boundary 本次安阳市彰德路(南段)城市设计的设计范围北起校场路,南至安林高速,同时还包括彰德路两侧纵深方向各进一个街坊的用地。规划总长度5850米,规划用地面积4.8平方公里。 第三章基地现状分析 Field Survey 本次城市设计主要通过现场踏勘的方法对基地现状进行了解,内容涉及用地性质、道路交通、建筑、绿化、城市家具等方面。通过现场踏勘,掌握与彰德路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彰德路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现状用地性质分析 Present Land Use 在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性质主要包括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教育科研用地、道路用地、市政设施用地、耕地等。 现状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主要分布在文昌大道以北的用地上。 教育科研用地(安阳大学)位于文昌大道和黄河大道之间。 纺织工业用地位于黄河大道和弦歌大道的之间,彰德路以西的地块上。 其余用地均为村镇用地和耕地。 根据甲方意向,除纺织工业园外,其它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全部置换为居住用地。同时,可一并考虑与居住功能相配套的其它功能项目。 二.现状建筑分析Present Architecture 根据甲方意向,现状居住用地中建筑质量较好、层数在6层以上的住宅可以保留。即:华府教师小区、世纪花园、恒基花园等为保留的住宅小区。 现状行政办公建筑,如安阳地税局和安阳交通局,全部保留。 安阳大学的部分校舍已经建成。校园的总体规划亦编制完成。 纺织工业园的部分厂房已经建成。 另外,甲方还提供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已有详规的方案。 三.现状道路交通分析 Present Road And Transportation 彰德路是自安林高速进安阳城的主要通道,它承但着较繁忙的过境交通运输功能。但随着安阳

(完整word版)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案例赏析

清河公园设计说明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区域位置分析 基地为杭州市城北某处的公共开放空间。 2、场地现状分析 基地总面积3.3公顷,呈倒“L”型,基地总体地势平坦,标高基本在34.04-34.10米之间,月牙河常水位33.50米,汛期标高为34.00米,旱期标高为33.00米,西北侧有一处水杉林,东侧有一条5.5米宽的小区消防车道,月牙河为城市非主要泄洪支流。 3、周边环境 基地北临月牙河,东侧为居住区,西侧为艺术产业园区和写字楼,南侧为城市次干道路。 4、现状分析 根据基地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基地设计主要满足周边居民休憩需要以及与西边艺术产业园区的相协调,同时满足人们的亲水感,所以设计主要解决问题即是公园的交通组织,艺术展区位置设置。 二、规划社计依据 1.清河公园规划设计条件。 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清水公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足游人休闲、锻炼、游览的城市开放空间。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锻炼、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1、核心设计思想 清水公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游客的观赏心情,不同心情,观赏的区域,选择的区域,景点,道路不同,不同心情选择游览不同的景色。主要设计目的是缓解城市居民日常工作焦虑,各个年龄层人们休闲娱乐,亲水的放松场所,公园设计了一些相对比较幽静,环境优美,可游可歇的场所,可以弥补现代城市休闲所欠缺的功能。同时公园在核心区布置了一个较大的广场,广场中心设有2级抬升的圆坛,正中是一个大气古朴的的千手观音雕像,使广场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集散中心,平时可供大家参观游览,节假日可以举行一些大的集会演出祭祀活动等。总的来说清河公园定位是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空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中穿行,可以看看路边的风景,周边居民茶余饭后可以到其中歇息,清晨可以在公园小路上晨跑锻炼,假时可以在其中喝茶观景。本设计考虑到东边艺术产业园区的条件,在设计区域东边建立了一幢3层的艺术展览馆,艺术展览馆南面是一个小型观鱼广场,人们可以在此享受观鱼喂鱼的乐趣,艺术展览馆滨水过桥,可到东面运动场,运动场设置为四楼,主要提供一些室内健身器材,当然也包括茶咖一体的简单服务设施。

城市设计设计说明

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某城市生活区城市设计。 2、建设地点: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附近。 3、建设性质:本项目是一个集商业文化住宅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属于市中心城区北侧的一个职工生活区,功能齐全,绿色低碳,智能化先进。综合体东侧的港华路为红线宽度40米城市干通,其他三侧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交通十分便利。基地东侧有一宽度为20米的规划河道,东侧绿线控制为10米宽,视野开阔而风景迷人。基地地势平坦,有小河穿过。要求打造符合城市居民、精英白领和进城务工者等不同人群生活需求,求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活社区。 二、设计依据 规划区域为苏南某城市市郊保税区。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生活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生活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市民乐居其中。四1. 组传线2. 布合中以3. 系汽通为4. 间建间

5. 公建布局 生活区的公建采用集中布置的模式。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生活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到三层,局部高出,中央公建以商业和社区服务为主,风格统一,采用较稳重的暖色调,以简洁、热情的方式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轻松、方便的休闲场所。 6. 绿化景观规划 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位于生活区中心的主绿地为各组团的市民提供了休闲、聚会的好地点。力求 使每个组团市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总的来说,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 五、住宅设计 1.布局 为了使用户充分享用通风采光,规划以一梯两户的多层住宅为主,还有小高层和高层的点缀。各类住宅设计考虑到高层次的居住质量标准以及需要层次的多样化,基本户为四室二厅。 2.户型 我们在设计中注重自然规律,首先考虑住宅的朝向、通风,采用南厅,北厨模式,有穿堂风的布局,使冬季能享受阳光、夏季能避开骄阳,又充分引活卧分观 布 朝 玻 厅量的 供 屋集 每序

公园设计说明——新

唐山华岩园设计方案说明 一、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 公园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信誉的投资并维护城市生态的平衡。唐山华岩园在翔云道与华岩路口东侧,占地2余公顷,此次绿化面积约23000平方米。周围都是居住区主要适合老年人活动。 (二)、自然条件 唐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于0度,夏季雨水温带季风气候最多。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冬夏季风方向变化显著。 (三)植被现状 根据唐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壤和地形条件,结合现场勘察的结果,可以分析得到:唐山华岩园植被较少,虽有大量的场地可供居民进行锻炼和娱乐,但是明显感觉植物较少,夏天乘凉交谈的地方相对较少。 (四)现状评估 1、现状优势 1)、周围环境购物处较多,在此处建公园,更好的为游人提供休息的场所2)、公园周围有较大的居民,提供了较多的人员来此休息。 3)、公园所在地交通区位优越,与3条道路组合而成。

2、劣势与不足: 1)、公园特色岩石景观形象鲜明,但丰富度不足,容易让游人产生单调乏味之感。 2)、公园植被林相和林种均不够理想:①、林种结构不合理,以松为主,缺乏风景林;②、树种结构不理想,以松、柏为主,阔叶树种面积较少;③、植被林相过于单纯及至单调,色叶树种较少。 3)、公园内中心地去较空旷,没有植被。 4)、许多园中设施老化,影响城市整体环境。 二、规划依据与基本设计理念 (一)、规划依据 1、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2、唐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995-2010) 3、唐山地名志 4、国家及浙江省有关公园规划设计的法规、法则、规则。 5、唐山市城建局关于神龙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意见。 (二)、设计理念: 1、公园性质 根据公园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城镇景观,改善整个城镇的环境质量,丰富公园休闲内容等方面出发,该公园的性质定为:以植物景观为特色,集休憩、娱乐、健身、儿童游戏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休闲公园特征的城镇综合性公园。 2、设计主导思想: 本次绿化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

0568.滨湖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案例研究

0568.滨湖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案例研究 朱洁加雨灵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文章摘要 湖泊与城市共生与发展的关系对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配合《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研究搜集了全球范围内与巢湖类似大小的湖泊,经比较分析,选择了国内位于长江流域的另外四大淡水湖、美加五大湖和世界著名滨湖城市的发展案例,对其周边城市发展、生态修复和旅游资源环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比较。通过对案例的分析,重点研究国内外滨湖地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定位、规模、现状及规划情况,综合交通组织,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特色、文化旅游及人文环境塑造等经验教训,提出可借鉴的环巢湖地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策略。 关键字 滨湖地区城市空间区域发展战略生态修复公共空间旅游发展环巢湖地区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巢湖污染逐年恶化,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发展。为促进巢湖周边地区城镇发展,加强巢湖生态修复,2011年7月14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巢湖成为了五大湖中唯一的一个城市内湖,减少了行政区划不同带来的沟通协作上的不便。为谋划新的发展格局,合肥开展了《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的国际招标,为巢湖的保护修复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参与此项目课题中,需要研究和借鉴与巢湖类似大小的湖泊、中国另外四大

淡水湖和世界著名滨湖城市的发展案例,以指引巢湖的空间发展及生态修复,特进行此研究。 1、国外案例分析 1.1世界著名滨湖城市 当今世界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60 %分布于江河湖海地带。如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与华盛顿组成的大城市带,美国与加拿大大湖区的多伦多、芝加哥、底特律等环湖城市圈,太平洋沿岸的温哥华、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圣迭戈城市链。欧洲城市的分布、发展与河流、湖泊也密切相关,如泰晤士河的伦敦,塞纳河的巴黎,莱芒湖的日内瓦,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具有河海交汇的优势,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港口城市(见图1)。 图1国外研究案例分布 美加五大湖湖畔分布了众多发展较好的城市,如安大略湖畔的多伦多、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伊利湖湖畔的底特律等,又如波士顿和巴尔的摩的滨水区,几个城市的滨水区域空间各具特色。如多伦多滨水区设立了大量的公共开放空间,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构想和设计,按照公共空间的地理位置、城市内涵和文化目的来规划公共空间,以达到各个区域的有效合理分配在不同的分类中,各种各样的公共空间类型展示了开放空间的多样性[1]。 城市空间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发展中,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以及城市开发的新需

城市中心综合性公园的新生_以湖南常德市滨湖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为例

城市中心综合性公园的新生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诉求在不断提高。城市中传统的综合性公园由于存在功能布局杂乱、景观设施陈旧老化等诸多问题,已经无法使公园的景观特质和新型城市大众的审美标准之间达到平衡。如何在深入挖掘传统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潜力优势的同时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造更新,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现代的新型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已经是摆在广大景观设计师面前的一大问题。 项目背景 常德滨湖公园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区,占地28.27公顷,是常德市中心唯一大型的水景综合性公园,园内有锁龙石、三观亭、石拱桥、铁经幢和宋碑等小品景观和人文名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园中湖面广阔,是城市公园中罕见的,也是滨湖公园的特色之一。公园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和许多传统城市公园一样存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常德城市建设的发展,滨湖公园的改造迫在眉睫,因此常德市风景园林管理局委托ARIF (香港)建筑规划设计咨询公司对滨湖公园进行整体改造设计。 其组织了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开发策划等方面的专业设计师,从尊重及关怀自然规律、城市演进、以人为本、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出发,对滨湖公园的改造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措施手段。 现状分析 ——以湖南常德市滨湖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为例 文·图 ◎ 吴 威 许耕耘

优势 (1)成熟的社区环境滨湖公园开园近30年,其周边社区环境的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具备了稳定的体验人群和特定的活动内容。公园中晨练的市民和出售各种玩具的小贩,使公园显得生气勃勃。 (2)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公园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标志性景观,如铁经幢、见义勇为雕像等,形成老公园特有的城市文脉环境。这些标志景观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公园景观认知的独特标志,成为滨湖公园有别于其他新建公园的特质。 (3)郁郁葱葱的植被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湖公园中的植被大多长势良好,特别是那些姿态优美,高大挺拔的乔木,是新建公园所不及的巨大优势。 劣势 (1)功能混杂,毫无特色和其他所有老公园一样,都毫无创意地开出一块地方,放置着质量参差不齐的、七八十年代特有的游乐设施;小卖部等商业门类过多过杂,缺乏特色。 (2)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由于滨江公园历史较长,很多基础设施,如道路和广场的铺装、排水系统、卫生设施、照明设备等,由于施工质量差、维护不及时等原因都出现了诸如路面及广场铺装破裂、啃边、翻浆;排水不畅或地表漫排;垃圾厕所缺乏或卫生情况差等情况。这些也是老公园的通病。 (3)部分植被缺乏空间层次 公园中的植被由于长期缺乏 维护和管理,有的区域下层地被、草坪都出现了严重退化的现象。还有一些区域内的植被长势过旺,空间显得凌乱且封闭,缺乏层次变化。 (4)景观小品的艺术品质不高 公园中年代久远的坐凳、垃圾桶、雕塑、廊架等景观小品的艺术品质已经不能符合人们对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定位了。 设计概念及定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让人持重,水让人轻盈,山水合一,才是完美的风景。根据常德“多湖多水”的特征,我们提炼出水的四种形态“源”“涓”“澜”“泓”这四个元素,并希望通过这四个元素来诠释一个城市公园的魅力。 一个置于重要区位的、滋养温润着周边市民的绿色空间,会给整个区域的商业文化和休闲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推动力。常德市滨湖公园具有区位、景观、生态三大优势,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具有强劲推动力,有条件发展为城市绿色休闲体系中的重要区域,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周末度假的游憩地。这是一片生态、宁静、优雅的净土,人们于此可以尽情释放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所承受的压力,使人们在传统与时尚、生态与活力的环境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LANDSCAPE DESIGN 设计时空

公园设计实施方案

***公园景观设计 实 施 方 案 ***公园景观设计 实施方案设计 一、设计组织方案 1.1编制范围 本次磋商招标范围***公园景观设计,地址为釜溪河文化博览园,本次采购的服务是景观设计。 本方案的编制范围为***公园景观设计实施方案。 1.2编制依据 本设计组织方案以以下资料为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 24-1999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备案号 J1496-2013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2016 ·备案号CJJ83-89《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及图样》06SJ805 1.3编审人员 编制:李智平风景园林工程师 审核:罗亮景观设计工程师 审定:沈红君景观设计工程师 1.4编制内容 设计实施方案是我公司根据本工程磋商文件规定的基本任务和具体要求,以及我方公司长期对景观设计中的内容和要求而编写完成。 1.5工程概述 本工程***公园是根据市纪委要求和高新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同意,决定于2018年在高新区建成党建暨廉洁文化示范点。地址为釜溪河文化博览园。 1.6设计要求 ***公园的景观设计要求要形成“一核心景点+一区域景观带+分散式宣传网”的景观布局结构。 1.7具体设计内容 完成***公园的景观设计工作并编制《***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设计周期为合同签订后15日历天。

徽州大道沿线城市设计

徽州大道主轴线城市设计 项目编制任务书 本次项目编制任务书主要内容 一、规划背景解析 二、规划要点提取 三、规划组织工作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2011年12月1(本次徽州大道主轴线城市设计起讫点为合肥市南二环至派河口,总长度为16公里。) 徽州大道北起淮河路,南至庐江县,穿越庐阳区、包河区、滨湖新区,沿巢湖西岸直达庐江县。是连接合肥老城区与滨湖新区的交通大动脉,是合肥市出城要道之 一。" 一、规划背景解析 (1)徽州大道——合肥城市发展印证 从1955年直到1994年,沿用40余年的“徽州路”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许多“老合肥”的记忆中都保留了很多关于徽州路的美丽风情。徽州路曾经分为三段,最南段从现今的芜湖路到环城南路,曾命名为黄山路;中间一段是从环2 城南路到现在的长江路,曾被命名为“孝肃南街”,而市民称之为“小南门街(或南门大街)”;北段是从现在的长江路到淮河路,曾被命名为“孝肃北街”,其中现在的安庆路和长江路之间的路段,又称“尚节楼街”。 到了1994年,需要改造的徽州路面临资金困难,合肥市有关部门与美菱公司达成协议,由美菱公司捐资修建徽州路,同时市政府决定将徽州路更名为“美

菱大道”,协议期限为10年。新修的美菱大道一口吃掉了青年路的芜湖路至太湖路段,并向南延伸至骆岗机场附近。2006年11月15日,受各界瞩目的合肥滨湖新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与此同时,徽州大道工程也紧锣密鼓地进行,新生的徽州大道被历史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对于合肥人来说,徽州大道已经不是一条单纯的路,它是一条通往合肥未来的康庄大道。 (2)徽州大道——合肥城市景观名片 早年的徽州路集聚了老合肥的千种姿态万种风情,是老合肥独具特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曾经的过街天桥魅力四射;曾经的法国梧桐遮天蔽日惊现香港报纸;曾经的四大楼遥遥相望,供电大楼、新华书店大楼、百货大楼和轻工大楼这些在当时的合肥首屈一指的楼房都花落徽州路。由此,徽州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条美丽的大道是多少老合肥人心中的明珠,其状难以言喻。 现在的徽州大道是一条绿色景观大道,被誉为合肥市28条重点道路绿化工程的明星。徽州大道工程与滨湖新区建设相伴成长、相互映衬,徽州大道宛如滨湖新区的美丽丝带迎风漂浮着舞动着新区的美丽,而滨湖新区又如徽州大道的明珠,闪亮着凸现着大道的无与伦比的价值和珍贵。 加强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统筹道路两侧建设用地布局,注重道路沿线的建筑景观要求和城市天际线控制,把握与徽州大道相交的重要城市道路、生态河流节点设计,使徽州大道作为合肥市城市景观名片得以发扬和传承,是徽州大道轴线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3)徽州大道——合肥城市交通干道 徽州大道南北贯通合肥老城区与滨湖新区,是合肥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它北起淮河路,率先融入“BRT公共交通系统”;它南达派河口,承载着几代合肥人临湖通江达海的期望;它贯穿高铁南站,在建中的“微高架”(徽州大道~高铁3 南站衔接工程)是合肥高铁南站重要的配套工程之 一。"

城市公园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一、本方案的景观设计概念一反“常规自由的”公园设计思路。我们的设计思路和概念断然将规则式园林迁到了公园里。我们相信这种规则式的建设会引起长沙人的认同,这是一种可以同时交流享用的街道、漫步路,水道、广场和公共绿色空间等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用餐、娱乐、工作、休闲放松。我们坚持利用自然,反对一切粗劣的东西,相信人们会愿意感受自然的光线、新鲜的空气,地域的情调、优美的建筑和材质。自然的规则感受将更有趣、更艺术化。一切能发挥人们想像的景观元素将呈现在公共空间里。 二、设计目标 1、“以人为本” 设计的主角是以人为主。以人的活动为主要考虑因素。根据人们的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考虑设计空间。通过不同空间序列来符合人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使人感到舒适愉悦。 2、空间层次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通过资料,考虑其人的活动心理和行为特征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公共空间。疏密有致、虚实互间,有封闭、半封闭、敞开等不同选择。每一个空间都将给游客带来不同的心里感受。 3、文化传承 其地理位置是位于长沙市,因此考虑文化上的深入挖掘,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 4、生态建设 设计通过树木的种类、数量、配置方法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在有限的空间里尽情感受自然。通过此次项目为其生态建设献出一份力量。也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一个优质的保障。实现都市绿洲的生态目标、发挥植物生态功能,展示植被景观效果。 三、总体布局; 布局的形式以直线转角的形式来表现,突破格式塔心理学,创造趣味性、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性公园。 四、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以环路为主,主次清晰,并以不同铺装材质、纹路、尺寸来区分。同时道路分级明显,为管理,娱乐,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提供方便。 五、植物配置 在景观上,植物配置上是以“四季皆有景”为目标,是整个公园特色。在整个公园布局上营造出一个季节以一个季相色为主,形成一年四季四种颜色鲜明变化。春季:竹子、海棠、白玉兰等,夏季有马褂木、紫薇、栾树、荷花等,秋季有桂花、红枫、三角枫、银杏等,冬季有梅花、腊梅、罗汉松等。在数量是上,数量上采用疏密有致。形成一个一个特色空间。有的采用数量众多形成气势宏大之势。在植物配置方面不仅考虑到季相色,同时考虑到整体空间上的处理有门柱绿化、垂直绿化、平面绿化。同时落叶和常绿搭配合理。树种的选择多数采用乡土树种。利用其生长优势以最好效果速度创造出最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城市设计说明书

城市设计说明书

红旗新区规划区城市设计说明书 一、概况 (一)历史背景与演进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县南面,境内地理位置北纬28°25′30″至29°04′14″,东经103°14′40″至103°49′40″,南北最长60.5公里,东西最宽58公里。东北邻沐川,西北交峨边彝族自治县,东部与宜宾县屏山县接壤,南部和西部分别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雷波和美姑毗连,幅员面积2293.01平方公里。 马边彝族自治县历史悠久。北宋英宗二年(公元1065年)在今县城处建赖因寨,这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设治立寨的开始,距今936年。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更赖因寨为新乡镇,并命名为马边,这是马边得名建城的开始,距今4 ,历年隶属多次变迁。1949年12月,马边和平解放,成立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隶属乐山专区。1956年元月起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由乐山专区代管。198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马边彝族自治县,划归乐山县属。 末县域总人口20.47万人,其中彝族90251人,占总人口的44.1%。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8270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81%;农业人口176405人,占总人口的比重86.17%。县域平均人口密度86人/平方公里,县域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低山河谷地区。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4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005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的40:29:31调整为28:42:30。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9638万元,年均增长25.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87689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8.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3.93亿元。 马边彝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农业型——农业、工业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过程,整个经济体系由单一、封闭、束缚到开放、协调、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有了突发猛进的发展,经济总量、经济结构都较以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前,马边彝族自治县确立了“林、茶、畜”三大主导产业的总体思路。粮食产量稳步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整体认证,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县,并成功注册“马边绿茶”域名商标。围绕“工业强县”目标,马边发挥资源优势,坚持“矿磷结合、磷电结合”的工业发展路子,完成矿业秩序整治,老河坝矿权出让完成,矿山建设顺利进行;磷化工特色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水电站建设步伐加快,建成水电站装机38万千瓦,开工建设官帽舟水电站;无电区电网建设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 (二)规划地块位置及范围 ●马边县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县南面,境内地理位置北纬28°25′30″至29°04′14″,东经103°14′40″至103°49′40″,南北最长60.5公里,东西最宽58公里。东北邻沐川,西北交峨边彝族自治县,东部与宜宾县屏山县接壤,南部和西部分别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雷波和美姑毗连,幅员面积2293.01平方公里。 ●项目地块(红旗新区) 红旗新区滨河景观工程位于马边县城中心城区南部,西北以马边河为界,东南以东建路为界。本新区开发将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高质量管理”的思路,打造“宜商、宜居、生态、和谐”的民族风情村,以提升城市品位打造马边优美人居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