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设计说明及图纸pdf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书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成为一种绿色、生态、尊重自然的建设开发理念。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实现城市雨水“蓄、滞、渗、净、用、排”良性循环,成为我国城市发展、雨水管理的科学抉择。

1.相关规范与标准

1、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湘2015SZ103)

3、《长沙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

4、《望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服务项目》(初步方案稿)(2016.10)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6、《透水砖路面技术规范》(CJJ/T188-2012)

7、《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给水规程》(CJJ/T135-2009)

8、《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

2.初步设计评审会意见执行情况

在初步设计方案评审中,专家对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提出了几点意见。本次设计中,针对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意见及修改情况如下:

1.防涝标准调整为50年一遇。

修改情况:调整防涝标准为50年。

2.不建议采用PP蓄水池。

修改情况:取消PP蓄水池。

3.明确海绵城市的维护周期。

修改情况:文本中已明确海绵设施维护周期。

3.海绵城市控制指标

根据《望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服务项目》(初步方案稿),本项目湘江大道景观道~茶山路段为湘江东片管控区,茶山路~彩陶路为石渚河管控区,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要求如下: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7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4.14mm;

2、TSS去除率不低于60%;

3、内涝防治标准:50年一遇日最大时降雨时,城市不出现内涝灾害(积水深度15cm,积水范围50m2,积水时间1h)。

4.海绵城市工程措施

本项目拟采用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凹侧绿化带、排涝通道等措施,实现区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要求。机动车道横坡坡向侧分隔带,路面雨水经侧石开口处(间距3m)汇入下凹绿带,下凹绿带设置溢流式雨水口,蓄水饱和后雨水经溢流雨水口接入雨水主管;混合车道横坡坡向硬路肩,近期经设置于路肩下的过水暗涵排至道路外侧植草沟。远期两侧预留4m人非共幅带拓宽工程,将硬路肩与4m预留共幅带设置为透水铺装,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间设置行道树+生态树池,进行人非物理隔离。混合车道路面雨水经开孔缘石进入生态树池,生态树池设置溢流式雨水口(本次设计预留雨水口连接管道),蓄水饱和后路面雨水经溢流雨水口接入雨水主管。

4.1.人非共幅带透水铺装

人行道透水铺装,可有效促进雨水入渗,削减雨水径流量,延缓径流流速,提高传统雨水管网防涝风险能力,同时能有效净化初期雨水。

1、透水铺装结构:

1)、C30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厚3cm;

2)、C30素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厚9cm;

3)、中粗砂找平层,后3cm;

4)、级配碎石垫层:厚20cm,密实度≥95%

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不应小于0.5mm/s,孔隙率≥10%。20cm碎石层下层(10cm)粒径4-5cm,上层(10cm)粒径2-3cm,透水铺装下面各层透水系数不应小于上层。

2、透水层排水:采用Φ50软式透水管沿人非共幅带横坡低处纵向布置,收集透水铺装下层积水,每隔40m设置一道Φ100软式透水管连接纵向管,接入生态树池内溢流式雨水口。

3、透水面层变形缝

透水混凝土面层每隔30m设置一道变形缝,透水面层与雨水口、路缘石等其他材料砌体、构筑物连接处设置胀缝。

4、路基防渗

透水铺装下路基防渗采用防渗土工膜(两布一膜),其规格和强度应满足现行《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防水材料》(JT/T 664-2006)相关要求。土工膜可采用型号M1.5,纵横向抗拉强度≥17kN/m2,无纺土工布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建议采用300~500g/m2,握持强度≥1.1kN,撕裂强度≥0.4kN,CBR顶破强度≥2.75k,厚度不小于0.5mm。

土工织物连接可采用缝合法或搭接法。缝合宽度不应小于10cm,结合处抗拉强度应达到本体极限强度的60%以上;搭接宽度不应小于30cm,土工膜连接宜采用热熔焊接,局部修补亦可采用胶粘发,连接宽度不宜小于10cm。

4.2.下凹绿带

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道路横坡坡向侧分带,路面雨水经侧分带缘石开口处流入。雨水渗入绿带填料及种植土壤中,积存涵养水分。下凹绿地还能有效延缓地面径流,错峰,降低内涝风险,净化初期雨水,减少雨水对水体的面源污染。

1、下凹绿地结构如下图,蓄水层高0.2m,种植土0.8m,级配碎石0.5m(碎石孔隙率不小

于25%)

2、下凹绿地底部设置Φ100软式透水管,收集底部积水,排入溢流式雨水口,接入雨水主

管。

3、下凹绿地区域路床换填优质粘土,水稳层稳定成型后,根据下凹绿地需要反开挖侧分带;

绿化带换填料与路基、路床间铺设防渗土工膜,相关要求同透水铺装路基防渗要求。

下凹绿地横断面图

4.3.内涝防治系统

本项目K0+060、K2+220处为道路竖向低点,均不是区域低点。在上述低点侧分带开口,主车道涝水排至混合车道,开口宽度5m(开口处设置金属栏杆),对应的硬路肩路缘石做平,将路面积水泄入道路外边沟。

5.海绵城市相应指标控制计算

5.1.年径流总量控制

湘江大道北延线路幅一期工程路幅宽46m,全长2.652km。道路横断面组成:1.5

米(硬路

肩)+7.0米(机非混合车道)十1.5米(绿化带)+11.5米(车行道)+3米(中央分隔带)+11.5米(车行道)+1.5米(绿化带)+7.0米(机非混合车道)+1.5米(硬路肩)=46米。

近期:

中分带、机动车道、侧分带区域雨水汇入侧分带,经侧分带下渗、净化,过量雨水经溢流式雨水口接入雨水主管;机非混合车道、硬路肩区域雨水经路面径流进入路边植草沟,排入水体或雨水管道系统。

机动车道、绿带区域年径流总量75%的降雨总量为:

Q=F?h??

其中,F—低影响开发控制区域面积,m2;

h—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下降雨强度,mm;

? —低影响开发控制区域面积综合径流系数,经计算得0.73;

计算得Q=29x2652x0.02414x0.73=1355m3

该区域海绵设施调蓄水量不应小于1355m3。

侧分带宽1.5m,设计蓄水深度0.20m,蓄水断面面积0.24m2,左幅绿带长2175m,右幅绿带长2206m。下凹绿带总蓄水容积为Q’=(2175+2206)x0.24=1051.4m3。

下凹绿带下部换填级配碎石,孔隙率不小于25%,蓄水容积Q’’=(2175+2206)x0.5x0.8x0.25=438.1m3。

下凹绿地总蓄水容积1489.5m3,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的要求。

受近期道路用地限制,混合车道、硬路肩雨水经地面径流,排至路侧植草沟,经下渗、净化后汇入现状水系。

远期:

远期道路两侧预留4m人非共幅带拓宽工程,将硬路肩与4m预留共幅带设置为透水铺装,过水暗涵处不进行透水铺装,透水铺装部分与过水暗涵进行搭接。人行道与机动车道间设置行道树+生态树池(详见生态树池构造图),进行人非物理隔离。混合车道路面雨水经开孔缘石进入生态树池,生态树池设置溢流式雨水口,蓄水饱和后路面雨水经溢流雨水口接入雨水主管。

混合车道、人非共板区域年径流总量75%的降雨总量为:

Q=F?h ? ?

? —低影响开发控制区域面积综合径流系数,经计算得0.59

计算得Q=25x2652x0.02414x0.59=944.3m3

单位长度生态树池蓄水容积为0.24m3,路幅两侧设置长度共3393m,生态树池上部调蓄容积814.3m3。下部级配碎石孔隙率25%,调蓄容积636.2m3。故生态树池总调蓄水量为1450.5m3,满足该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的要求。

受用地限制,本项目近期除混合车道、硬路肩路面雨水临时排入道路外侧植草沟外,其他区域(中分带、机动车道、侧分带)雨水均汇入下凹侧绿带,下凹绿带调蓄水量满足上述区域年径流总量75%控制要求;远期人非共板拓宽工程,设置生态树池对混合车道、人非共板区域雨水进行控制,亦能满足控制指标要求。

5.2.TSS去除率

TSS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x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

本项目年径流总量75%的雨水可经下凹绿地人工土壤渗透,经软式透水管排入道路雨水管道系统,根据其径流污染控制率(以SS计)为75~95%,本设计采用80%,总SS去除率为60%,远期满足TSS去除率不低于60%的要求。

5.3.50年一遇内涝防治

采用推理公式估算不同重现期下降雨量,道路雨水管道系统设计重现期P=3a,内涝防治泄水系统重现期P=50a。路面雨水设计量在汇水区域全面积完成地表径流时达到峰值,完成汇水时间一般取10min,降雨强度按前10min平均降雨强度计。长沙市暴雨强度公式如下:1)0.25年≤T≤10年时:

0.5452

1392.1(10.55g)

(12.548)

l T

q

t

+

=

+

(L/s?ha) (3.1.2-1)

2)T>10年时:

0.51271141.9(10.54g )(8.277)

l T q t +=+ (L/s ?ha ) (3.1.2-2) 式中:T ——设计重现期(a ); q ——设计暴雨强度(L/s?ha ); t ——降雨历时(min )。 本项目K0+060、K2+220为道路竖向低点,在低点设置内涝排水通道,道路雨水管道(P=3年)系统排水饱和后,雨水经路面径流汇至道路低点,通过防涝系统排出。K2+220处现状水渠可作为排涝通道接纳水体,路内涝水经排涝通道排入水系;K0+060处经排涝通道接入道路边沟,远期地块开发建设需预留内涝调蓄设施用地。 经计算,K2+220处50年一遇降雨积水量1.55m 3/s ;K0+060处50年一遇降雨积水量1.06m 3/s 。

在K0+060、K2+220处侧分带开口,开口宽度5m (开口处设置金属栏杆),对应的硬路肩

路缘石做平,将路面积水泄入道路外边沟,开口位置见海绵设施平面图。 6.海绵城市植物选用原则 1、首先满足耐涝性,海绵城市的属性要求收集、净化和下渗雨水,景观植物在雨洪期间汇集到雨水的植草沟、下沉式绿带、雨水花园中均能正常生长。 2、满足耐旱性,减少市政浇灌用水,在干旱期有顽强的生命力。 3、满足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对土壤中的氮、磷有净化能力,使雨水无害的渗入进地下水。 4、满足适地适树要求,优先选用本土植物,适当搭配外来树种,最大化的因地制宜设计道路绿化。 7.海绵城市选用植物名录 在本次设计中,侧分带与红线外4m 预留人非共幅带种植耐水湿、耐旱的植物品种,具体详见省住建厅发布的湖南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中推荐的植物品种。

中文名称 拉丁名 生态习性 观赏特性 西府海棠 Malus ×micromalus 喜光,耐寒,抗旱,较耐水湿 观花,花期4-5月 茶梅 Camellia sasanqua

喜半阴,喜温暖气候及酸性土壤,较耐水湿

花白、粉红、红,有香气,单瓣或重瓣,11月-1月开花

美人蕉 Canna generalis 喜阳光充足温热的环境,喜肥松的土壤 花色变化丰富,花期夏秋

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 挺水植物,喜阴湿,稍耐寒,性强健

叶丛美丽,植株和花具香

黄花鸢尾 Iris wilsonii C. H. Wright

多年生挺水植物,阳性,半耐阴,耐寒,

耐旱,喜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 观花,花期7-9月

旱伞草 Cyperus alternifolius 多年湿生、挺水植物,水陆都可生长 株丛繁密,叶形奇特 8.绵城市设施维护建议 如果生态滞留带的积水时间经常超过48小时,说明生态滞留设施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了,必

须进行维护。维护措施一般为除去覆盖层,然后使用平底铲铲去表面50mm 的介质,重新铺上新

的覆盖层。经过几次这样的维护后,就需要添加更多的过滤介质。生态滞留带需要一些定期保

养,以确保他们长期发挥作用,维护工作内容见下表。

海绵城市设施维护建议表 维护内容 每月 每6个

每12个月 每5年 除去杂草并换掉枯萎的植物,消除有毒、有害生物

清除垃圾

检查出入口和溢流口是否堵塞,消除累计的沉淀物

夏季在长时间干旱期对植被进行监控和浇水

修剪或打薄

补给覆盖物(头三个生长季)

清楚累积的沉淀物,维护植物、土壤和覆盖物;检查

过滤介质的积水及堵塞

检查并清除溢流井内的淤泥

补给覆盖物(头三个生长季后)

刮去顶部100mm的土壤和覆盖物,换铺新的 如有必要,更换过滤层或过滤介质

土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概述

土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概述 土建工程师需要对新建项目的工程图纸进行审核,根据具体的使用功能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做好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之管理工作。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土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概述。 土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概述1 职责 1、负责项目现场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进行控制; 2、负责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工作,协助经理完善施工技术资料; 3、审核施工现场签证,及时上报经理,监督工程变更,保障工程质量;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资格 1、本科以上学历,工民建、土木工程、建筑类相关专业; 2、3年以上房地产公司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指导及管理经验者优先; 3、具备土建施工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力,包括土建施工技术、土建施工流程以及相关规范,精通土建施工管理和工程结构知识; 4、较强的现场施工组织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及管理能力,责任心强; 5、积极主动、工作细致、严谨、条理性强,能够吃苦耐劳,具

有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强; 6、技能技巧CAD、3D、Photoshop、OA办公软件等熟练操作。 土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概述2 1、协助部门领导做好工程项目的前期运作,并对工程全过程的施工进行组织管理。 2、协同施工单位根据合同及公司总体部署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审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负责控制土建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进度、确保土建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完成。 3、根据合同的约定、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严格监督土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参加土建工程项目检查及验收,参加土建工程材料设备进场检查验收,对土建工程质量负责。 4、根据施工合同及公司批准的土建项目施工预算书,严格控制土建项目的施工成本,参加土建项目现场的经济签证、计价单、变更的审查确认,确保土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5,参加现场土建工程的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土建工程合同规定;确保土建工程合同履约完成,协助处理土建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纠纷、索赔等事宜。 6、负责现场土建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其他专业工程师的现场配合工作,完成现场施工日志的准确记录。 土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概述3 职责: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pdf

附件1: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DBJT29-207-2017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施工图设计专篇 (津17WJ-2-1) 2017年6月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 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规范我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保障设计深度和质量,结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根据《市建委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 和审查要点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94号文)要求,编写《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依据《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4.1.4条的要求,凡本市辖区范围内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设置设计专篇;用地面积小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可不设置设计专篇,但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应参照设计专篇进行编制, 提供给施工图审查单位的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应完整。 本设计专篇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部分,设计专篇应设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独立成章。 本设计专篇中楷体字部分为方便设计人使用所做的说明,不是《专篇》必须的内容,在具体使用时,请设计人灵活使用。 本设计专篇提供的样式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特点对设计专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设计专篇使用过程中,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更新时,设计人应按新的有效版本对设计专篇中有关设计依据等内容进行核 查与调整,并按现行有效版本执行。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赴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厦门市和遂宁市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学习。在为期六天的行程中,考察团深入学习了两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近距离感受了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面貌的改善。 一、厦门、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内容。厦门市和遂宁市是首批进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的城市,在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厦门市 厦门市域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内陆沿海地区组成,全市现状土地面积1573.16km2;常住人口425万人,常年平均降雨量1335.8mm。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35.9km2,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为70%,其中,翔安南部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15.4km2,海沧马銮湾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20.5km2。此次考察以翔安新城为主,翔安新城试点区存在水环境质量较差、水系生态退化严重等问题,无内涝点,针对

性地采取重点控制面源及径流污染的措施,保证水环境、水生态良好。 1.制度建设 (1)领导机构组成。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及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发改、财政、规划、建设、市政园林、环保、水利及各区政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 (2)职能部门分工。按照《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的编制、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设计方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做好项目设计、施工等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土地供给及相关地势、地形、地貌基础数据提供等工作;市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市政雨污水管网、道路透水铺装、道路雨水滞流等工作;园林绿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园林绿化等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确保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把关涉及河湖水系的项目建设,确保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3)过程管控。一是用地规划许可阶段,通过“多规合一”项目行政审批系统开展联评联审,发改委在项目建议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一、设计依据 1、国家或地方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可参考下表) 主要规范名录表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16(2016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版)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 吉林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规程》 DB22/T168-2017 吉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 注:上表仅为主要标准规范,设计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取,如有上述未列规范,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补充。 2、长春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及规划设计条件图(《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3、国家或地方相关文件要求。 二、需上报的资料及要求: 1、海绵城市专项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说明书中应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应包括海绵城市总体说明、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特点、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计算书、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材料、设施的指标参数应明确。 深度要求: 1)应在总设计说明中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并与相关专业内容紧密结合,并且提供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相关计算书。 2)专项说明书主要内容应包括海绵城市、设计依据及特点、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材料设施的指标。 3)专项说明书中应明确项目雨水控制目标: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占比,是否有雨水回用设施。 2、海绵城市平面设施布置图及相关图纸 深度要求:海绵城市设施布置平面图应明确标明透水铺装及雨水净化、调蓄、利用等相关设施位置和数量。海绵城市设施大样图、透水铺装结构图、下沉式绿地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花园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调蓄、净化回用等海绵城市相关措施的做法详图。 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按照规划给出指标,如缺少相关规划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城函[2014]275号),要求吉林省各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0%以上。 三、海绵城市设施设计目标 本项目海绵城市设计目标制定参考《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规程》DB22/T168-2017标准,填写相关下表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指标参数表 序号项目指标参数单位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一、总则 (一)为指导吉林省海绵城市专项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吉林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6〕 64号)、《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勘察设计管理 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吉建设【2017】6号)、关于下发《吉林省海 绵城市建设设计要点(试行)》的通知(吉建设【2017】8号)等相关文 件,特制定吉林省海绵城市专项施工图设计文件(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 要点。 (二)本要点供吉林省内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技术性审查时使用。 (三)建设单位报请施工图技术性审查的资料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现行国家及吉林省规定的施工图审查要件; 2、海绵城市专项施工图设计及计算书; 3、审查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四)施工图技术性审查内容: 1、审查机构对开展海绵城市设计的技术文件应审查是否符合 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文的要求; 2、是否符合《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要点(试行)》要求。 (五)本要点所涉及标准内容以现行国家标准为准。 二、审查依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 《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DB22/JT 168-2017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 《吉林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标准图集》吉J2017-060 审查机构审查过程中除依据上述标准外,尚应以国家和吉林省现行标准为审查依据。 三、海绵城市市政道路部分审查要点

规划-海绵城市-专篇设计

1 建筑与小区内海绵性工程措施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功能性、景观性、 安全性,应采取保障公共安全的保护措施。 2 新建建筑与小区中高度在30m 以下、坡度小于10°的屋顶宜采用屋顶绿 化,且屋顶绿化面积宜占该类建筑屋顶面积的30%-85%。改造建筑与小区可根 据建筑条件考虑采用屋顶绿化。 ——根据气候特点、屋面形式、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植物种类。不宜选择根 系穿刺性强的植物种类,不宜选择速生乔木和灌木植物。屋顶绿化内的乔木应根 据建筑荷载,适当选用,应栽植于建筑柱体处,土壤深度不够可选用箱栽乔木。——种植屋面宜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水管、电缆线等设施应铺设于防水层上, 屋面周边应有安全防护设施,灌溉宜采用滴灌、喷灌和渗灌设施。 3 屋面雨水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 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 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4 屋面及硬化地面雨水回用系统均应设置弃流设施。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 照下垫面实测收集雨水的SS、COD 等污染物浓度确定,当无资料时,屋面弃流 可采用5~7mm 径流厚度,地面弃流可采用5~10mm 径流厚度。雨水可回用于建 筑与小区生活杂用水、绿地浇洒、道路冲洗和景观水体补给等。 5 建筑与小区内无大容量汽车通过的路面、停车场、步行及自行车道、休 闲广场、室外庭院应采用渗透铺装,新建区透水铺装率不小于50%,改建区透水 铺装率不宜小于40%。 6 建筑与小区道路最大道路纵坡为8%,最小道路纵坡为0.3%。对于下沉 式绿地段道路,竖向高程应高出绿地标高不小于50mm。 7 建筑与小区道路两侧及广场宜采用植被浅沟、渗透沟槽等地表排水形式 输送、消纳、滞留雨水径流,减少小区内雨水管道的使用。若必须设置雨水管道,设施规模原则上应该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6,2014 年版) 中相应标准进行设计。 8 建筑与小区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最低处,顶面标高宜低于排水面 10mm~20mm,并应高于周边绿地种植面40~50mm;雨水口应截污挂篮、环保雨 水口等措施。 9 建筑与小区内绿地宜采用可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应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下沉深度宜为100mm~200mm,且不大于200mm; ——周边雨水宜分散进入下沉式绿地,当集中进入时应在入口处设置缓冲; ——当采用绿地入渗时可设置入渗池、入渗井等入渗设施增加入渗能力; ——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 排放,溢流口顶部与绿地的高差不宜超过50mm。 27 10 小区道路两侧、广场以及停车场周边的绿地宜设置植草沟,植草沟与其 他措施联合运行,可在完成输送功能的同时满足雨水收集及净化处理要求。 ——植草沟断面形式宜采用抛物线型、三角形或梯形; ——植草沟顶宽不宜大于1500mm,深度宜为50mm~250mm,最大边坡宜 为3:1,纵向坡度不应大于4%,沟长不宜小于30m。 11 在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宜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对于径

调研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施施工图设计专篇

cheng cheng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 (津17WJ-2-1) 2017年6月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DBJT29-207-2017 附件1:

cheng cheng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规范我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保障设计深度和质量,结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根据《市建委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和审查要点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94号文)要求,编写《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依据《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4.1.4条的要求,凡本市辖区范围内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设置设计专篇;用地面积小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可不设置设计专篇,但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应参照设计专篇进行编制,提供给施工图审查单位的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应完整。 本设计专篇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部分,设计专篇应设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独立成章。 本设计专篇中楷体字部分为方便设计人使用所做的说明,不是《专篇》必须的内容,在具体使用时,请设计人灵活使用。 本设计专篇提供的样式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特点对设计专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设计专篇使用过程中,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更新时,设计人应按新的有效版本对设计专篇中有关设计依据等内容进行核查与调整,并按现行有效版本执行。

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 朱俊 李治

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朱俊李治 发表时间:2018-10-08T16:02:37.267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5月下作者:朱俊李治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如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频发等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水平。海绵城市理念是在尊重自然的条件下,实现雨水在城市的渗透、积存以及净化,从而促进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有效提升城市抗洪的能力,同时也是21世纪城市规划发展主要趋势,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如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频发等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水平。海绵城市理念是在尊重自然的条件下,实现雨水在城市的渗透、积存以及净化,从而促进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有效提升城市抗洪的能力,同时也是21世纪城市规划发展主要趋势,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城市规划;融合 一、海绵城市的内涵概述 所谓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造成灾害的时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可吸水并存储在特定位置,需要时再进行释放利用。在2012年4月《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简而言之,海绵城市其实就是建立一个雨水开发系统,并通过此系统实现雨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加城市利用雨水的能力,并有效缓减雨水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大量应用实例表明,把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雨水资源的浪费,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海绵城市也被称之为一种可持续的绿色雨水排放系统。 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 2.1 城市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通常情况下,如江、河、湖、海等水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净能力。故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加强对这些水资源系统和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城市规划中要尽量实现对原江、河、湖、海等水系统的保护,确保这些水资源充分发挥其自净能力的同时,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利用率。 (2)应避免城市水系统被污染,并杜绝被污染水系统流入,降低外界因素水系统自净能力的影响。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杂物和工业废水,对城市水系统自净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一点,积极建设海绵城市来恢复城市水系统的自净能力,确保城市水系统能实现良性循环利用。 2.2 城市人工生态海绵体的规划设计 我国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和天然气候有较大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拥有丰富的天然海绵体,甚至有的城市属于海绵体严重匮乏地区,如陕西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均属于水资源极其匮乏地区,大幅增加海绵城市建设的难度。在这样基础上,就需建立人工生态海绵体,也就是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手段,对这些城市进行人工改造,以提升其抗洪排涝的能力。 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并不是只有具有丰富水系统的城市才能建设海绵城市。较干旱的城市,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也可具有海绵城市的特性。同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还要更新传统居民区、工业区等建设模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分散小规模下沉绿地方式,以代替传统集中式的绿地,从而最大限度上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 2.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对城市内部水环境的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城市海绵的功能。如在很多城市均建立了很大面积的湿地,其主要作用防治雨洪灾害,同时湿地也是一种镶嵌式的海绵结构。因此,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尽量建立整合多处系统化湿地系统。(2)提供适合当地生物居住的环境,最大限度上保证城市最原始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总而言之,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中必须整合当地的湿地系统,并加强水质净化、地下水、雨水等水系统的利用率。同时也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潜流整合功能,确保被净化后的雨水能充分回流到湿地中,最大限度上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2.4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提出的主要动因是城市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在此基础上,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要尽量确保城市道路具有解决城市洪涝和径流污染的负荷的能力,从而达到缓减城市水资源污染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就全国目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的现状而言,城市道路所占的水径流量约是城市规划建设总流量的35% 以上,不但对加速了水资源污染速度,而且也是城市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由此开展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甚多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把城市道路建设作为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交通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尽量保证车辆通行的流畅性和安全性,不能对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造成丝毫影响,否则也就失去了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可以用下凹式绿化带来代替道路两侧的绿化建设,大量实例表明,下凹式绿化带能够有效改善路面雨水径流质量和径流量,以期最大现代上提升水资源的质量和循环利用的效率。同时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可以充分应用 LED 树池,透水路面等方式,在保证交通通畅的基础,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污染。 (2)要合理应用道路景观绿化带,海绵城市建立成功案例表明,下凹式道路绿化带主要的作用是可将雨水径流直接汇集到地下水资源中,对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没有丝毫影响,既能实现海绵城市雨水储存的目的,而且还能在雨水储存过程中实现雨水资源的净化和渗透。因此,这一点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格外重视,才能最大限度满足海绵城市对储水和蓄水的需要。 2.5 促进城市海绵理念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的建议 (1)国家财政部门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2)凡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由省级财政部门、城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

附件1: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DBJT29-207-2017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施工图设计专篇 (津17WJ-2-1) 2017年6月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规范我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保障设计深度和质量,结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根据《市建委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和审查要

点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94号文)要求,编写《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依据《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4.1.4条的要求,凡本市辖区范围内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设置设计专篇;用地面积小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可不设置设计专篇,但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应参照设计专篇进行编制,提供给施工图审查单位的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应完整。 本设计专篇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部分,设计专篇应设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独立成章。 本设计专篇中楷体字部分为方便设计人使用所做的说明,不是《专篇》必须的内容,在具体使用时,请设计人灵活使用。 本设计专篇提供的样式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特点对设计专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设计专篇使用过程中,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更新时,设计人应按新的有效版本对设计专篇中有关设计依据等内容进行核查与调整,并按现行有效版本执行。. 本设计专篇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调整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给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供修订时参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城建大厦,电话:,,网址:主编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 编制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技术支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写人员:赵乐军刘洪海李明吕红亮宋现财陈曦 张中秀王松熊林聪刘于德淼琳刘 项劲松恬田阚薇莉鹏周李旭东杰审查专家:孙.目录 第一部分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 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雨水设计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绵城市设计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下垫面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作者:————————————————————————————————日期: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一、总则 (一)为指导吉林省海绵城市专项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6〕64号)、《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勘察设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吉建设【2017】6号)、关于下发《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要点(试行)》的通知(吉建设【2017】8号)等相关文件,特制定吉林省海绵城市专项施工图设计文件(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要点。 (二)本要点供吉林省内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技术性审查时使用。 (三)建设单位报请施工图技术性审查的资料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现行国家及吉林省规定的施工图审查要件; 2、海绵城市专项施工图设计及计算书; 3、审查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四)施工图技术性审查内容: 1、审查机构对开展海绵城市设计的技术文件应审查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 条文的要求; 2、是否符合《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要点(试行)》要求。 (五)本要点所涉及标准内容以现行国家标准为准。 二、审查依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 《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DB22/JT 168-2017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 《吉林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标准图集》吉J2017-060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1T15:49:51.4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作者:吴友标[导读]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则。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则。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很多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其也确实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优势,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调节,更是应该借助海绵城市进行有效规划设计,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建筑以及城市水系统规划等,有利于及时缓解解决城市水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遭破坏的问题,提升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然后对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运用分析 1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意义 1.1提升了对城市水资源的保护 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水资源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城市来说,其自身发展的速度相对比较快,而且对于城区来说,为了进一步满足经济的发展标准,就要对相应的厂房进行建设,这就会促使工业废水的上涨以及不规则的排放,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对于水资源来说,其自身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对于生态海绵城市的理念来说,就是利用城市的水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善,进而对水资源进行循环的利用。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国对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视,并且对环境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因此,对于海绵生态城市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和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证城市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 2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的主要设计内容 2.1总体规划层面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合理运用海绵城市,就必须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其现有的生态系统进行识别,确定其水文生态循环格局,并将其作为总体规划的关键点。具体规划内容:(1)设定不准建设区域:实际上就是指城市潜藏了内涝危险的区域以及绿色地带等;(2)设定蓝线:简单来说就是针对规划范围内的岸线以及水域设定一个保护区域;(3)明确重点区域:结合城市现有片区的功能布局情况和用地性质等特征,以及下一步的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4)土地开发:在城市范围内提倡土地利用集约开发,分配用于生态建设的空间。 2.2各类专项规划 若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横向深度来看,在对海绵城市应用过程中,其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具体包括了绿地系统、道路交通以及水系统规划等。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针对该系统的规划重点应当加强对雨水去向的合理处理,具体包括了渗透、消纳、净化。结合当前城市规划来看,绿地系统实际包括了防护、公园以及生态等绿地系统,其不仅具备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是海绵城市规划非常重要的载体。 (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道路设计与水系统本身就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除了需要沿着排水管道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之外,同时道路也是地表水的主要源头,为此,合理设计道路排水、路向以及路面等各方面对雨水的引流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连接停车场下沉式绿地系统以及道路防护绿化带等雨水收集系统非常重要的桥梁。 (3)城市水系统规划:具体来说包含了污水、供水、湖泊沟渠自然水系统等在内的所有水系统。针对自然水系统必须将其列入到城市绿地建设的范围,而针对污水、供水以及雨水等系统则将其列入到城市基础建设项目。 2.3详细规划层面 在海绵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应当从两方面着手,分别为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即从项目规划以及落地两方面来保证落实。 控制性详细规划则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况,从而开发强度、地块范围、建筑密度、绿地覆盖率等相关指标来实施有效的控制,同时结合定性、定位以及定量的协同作用,明确具体的规划地块和建设要求,制定适宜的规划设计策略。 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是指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上,借助现有的水文、地形地势等各方面的特征,从场地空间布局、绿地空间、设施配备建设等各方面来帮助水体形成自然的渗透、积存、循环,促使城市形成一个完善且良性的生态功能。 3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3.1修复和保护天然海绵体 在海绵城市中,海绵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进行大规模城市开发之前,自然散落的降雨,实际上最多只会有30%能够快速进入河流,大部分通过土地的漏渗、涵养,以及通过植被蓄纳并缓慢蒸发参与水气循环。这样就涵养了生态、解决了资源、改善了环境。但现在由于城市的粗放发展,把这个自然存在的海绵体给破坏了,所以一下雨,雨水就只能通过城市排水系统排出,从而造成了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地面下沉、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 由于以往对这方面的忽视,导致城市大量的天然海绵体遭受严重破坏。天然海绵体主要是指城市原生态的生态系统,如湖泊、河流、湿地及地形地貌。为此,可通过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在城市中构建起一个生态海绵体系,帮助天然海绵体在自我的修复,充分发挥其原本的蓄水、饮水作用。同时通过水中培养植物、生态砌岸等措施来帮助自然生态系统的快速修复。加快对城市水系统的更新升级以及建设,促使城市水系统能够形成一个自然循环过程,帮助城市恢复生态稳定的同时,较好的实现调洪功能。除此之外,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海绵体的保护,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对海绵体造成的损害。 3.2构建生态海绵体

长春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一、设计依据 1、国家或地方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可参考下表) 主要规范名录表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16(2016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版)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 吉林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规程》 DB22/T168-2017 吉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 注:上表仅为主要标准规范,设计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取,如有上述未列规范,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补充。 2、长春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及规划设计条件图(《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3、国家或地方相关文件要求。 二、需上报的资料及要求: 1、海绵城市专项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说明书中应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应包括海绵城市总体说明、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特点、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计算书、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材料、设施的指标参数应明确。 深度要求: 1)应在总设计说明中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并与相关专业内容紧密结合,并且提供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相关计算书。 2)专项说明书主要内容应包括海绵城市、设计依据及特点、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材料设施的指标。 3)专项说明书中应明确项目雨水控制目标: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占比,是否有雨水回用设施。 2、海绵城市平面设施布置图及相关图纸 深度要求:海绵城市设施布置平面图应明确标明透水铺装及雨水净化、调蓄、利用等相关设施位置和数量。海绵城市设施大样图、透水铺装结构图、下沉式绿地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花园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调蓄、净化回用等海绵城市相关措施的做法详图。 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按照规划给出指标,如缺少相关规划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城函[2014]275号),要求吉林省各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0%以上。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为缓解城市内涝情况,优化城市环境,海绵城市理念已受到众多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青睐。海绵城市即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排水、吸水及储水。该类城市除了弹性良好外,还可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使城市水资源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及自身的防御能力。 1工程概况 某市在开展沙湖港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排涝方面,基于周边区域发展情况,科学运用滨水景观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入利用再开发。本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港渠黑臭水体,提升渠道排涝能力,同时建设一个集海绵景观游憩、宣教及科普为一体综合性公园。基于工程所在地的地势情况对公园进行规划,通过多种办法建立综合海绵系统,将雨洪处理设施与城市景观结合,做到景观及防洪工作的相互结合,使公园不仅具有丰富景观,同时滨水空间也可向纵深延伸。 2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论述 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考虑各种基础设施和周边情况,科学使用现有条件;需对雨落管断接技术进行优化,围绕建筑周围绿地布置使用屋顶雨水,如雨水花园等。通过建筑绿色屋顶的使用,使雨水得到净化,提升水质,同时使汇流时间得以放缓,降低公园内涝压力;

在对公园内部的绿地展开设计时,可通过多种滞留设施的使用来对其进行处理,要求布置溢流口。在进行公园设计时可降低雨水管道的布置量,若一定要使用雨水管道,须布置雨水口。从各种源头对雨水进行处理后,就将其投入到绿化及景观水体的使用中。为降低公园对水资源的使用量,景观水体应避免使用自来水作为补水水源;而应积极进行雨水积蓄利用,通过一系列措施开展雨水收集,雨水要优先投入到补充景观水体,绿化及喷洒道路方面。雨水的处理途径具体为:雨水在降落到屋面后,需要通过初期弃流,使其汇集到高位花坛及雨水桶中,之后需使其溢流汇集到低势绿地内,其中雨水桶中的雨水可以投入到绿化用水中;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可通过雨水花园、低势绿地或渗透铺装等形式使径流得到净化及消纳,其他超标准雨水需要近排入雨水管道中。为降低雨水管道内杂质含量,可把各种截留装置,如旋流沉沙或截污挂篮等悬挂于雨水口。雨水通过处理后,其中一部分可排入雨水管内,通过间接方式加以使用,其余可流入景观水体或雨水池内得到调蓄、储存,并对其进行过滤消毒处理后再集中配水,之后可投入到道路浇洒、绿化灌溉及景观水体补水方面。由于公园本身很难消纳全部的雨水,所以过多的雨水可排入到公园周边其他公园及广场中。公园中雨水的应用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3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技术 3.1透水性铺装方法在使用透水性铺装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进行铺设时,材料之间应有更宽的衔接缝隙面积,从而增强缝隙透水量;(2)选择材料时,应要选择透水率更高的透水

2018版施工图专篇(公共建筑)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施工图专篇(公共建筑)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证书等级: 证书编号: 项目负责人(设计总负责): 设计人员一览表 专业签署姓名签名专业签署姓名签名 建筑专业负责 结构 专业负责设计设计校对校对审核审核审定审定 给排水专业负责 暖通 专业负责设计设计校对校对审核审核审定审定 电气专业负责设计校对审核审定

图纸目录(公共建筑) (可根据各设计单位图号编码方式编写) 共页第页 建设单位 工程名称工程编号 子项名称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 计施工图专篇(公共建筑) 项目编号 序号图号图名张数备注1 绿总施-01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 专篇-总表 2 绿建施-01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 专篇-建筑专业 3 绿建施-02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 专篇-建筑专业 4 绿建施-03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 专篇-建筑专业 5 绿建施-04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 专篇-建筑专业 6 绿结施-01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 专篇—结构专业 7 绿水施-01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建设单位 工程名称工程编号 子项名称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 计施工图专篇(公共建筑) 项目编号 序号图号图名张数备注 专篇-给排水专业 8 绿设施-01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 专篇-暖通专业 9 绿设施-02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 专篇-暖通专业 设计总负责人(设计总负责):完成日期:年月 图纸目录(公共建筑) (可根据各设计单位图号编码方式编写) 共页第页 建设单位 工程名称工程编号 子项名称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 计施工图专篇(公共建筑) 项目编号 序号图号图名张数备注10 绿设施-03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与节能设计 专篇-暖通专业

(完整版)海绵城市设计专篇

十六海绵城市设计篇 16.1、项目概况 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XXXXX,北临XX大道,西侧、南侧、东侧现状均为田地和水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城目规划用地呈矩形,南北宽112.81米,东西长194.65米,场地内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内标高高于XX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9086.66㎡,场地内高差整体呈南高北低。 场地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沿道路两侧雨水井收集,由暗管排入北面黄桥大道市政管网。 16.2、设计原则 (1)、安全第一,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2)、因地制宜,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 (3)、雨污分流,实现雨水资源化,改善水环境与生态环境; (4)、在经过审批的管线综合规划基础上合理布局 LID 设施,避免冲突; (5)、协同排水、道路、景观、建筑、施工等专业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落实到位; (6)、综合考虑适用与技术先进,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节省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 16.3、设计依据 《长沙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试行)DBCJ004-2016 《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DBCJ004-2017)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年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6 年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DGJ32/J113-2011 经过审批的项目管线综合规划 甲方提供的项目总平面图和其他相关资料设计范围 16.4、设计标准 16.4.1、雨水管网设计标准 16.4.1.1、雨水流量公式 ? =ψ q Q? F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8-12-14T10:45:42.4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石晶晶李宁[导读] 不仅能有效改善水资源缺乏现状,同时也能为改善城市用水的质量以及内涝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提供助力。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近些年以来用水的问题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个是待解决的问题,用水量的短缺成为了阻碍和制约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出现的海绵城市理论逐渐的成为了一种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的新的方式和思路,不仅能有效改善水资源缺乏现状,同时也能为改善城市用水的质量以及内涝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提供助力。 关键词: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引言 小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改造的本质是充分发挥道路、建筑、绿地及水系等自身的生态系统功能,对小区雨水采用吸纳、渗蓄、净化、缓释等改造方式,控制雨水径流,恢复城市水文原生态,维持小区开发建设前后场地内水文特征的自然状态,从而实现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等目标[1-4]。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情况下,可极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做到低影响开发建设。 1海绵城市的理论 海绵城市理论的主要思想是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尤其是在应对自然灾害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上充分发挥出海绵一样的性能,既在有水分的时候吸收和储存甚至过滤和净化,而在水资源短缺的干旱时节可以将储存的水分释放出来以供使用。这种技术理念充分的尊重了自然优先的原则的同时将人工技术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更加绿色节能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将雨水在城市区域的储存以及过滤净化从而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变位了现实。这也对于环境保护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统筹和协调地表水,自然降水以及地下水的共同利用,在给水排水的过程之中充分的考虑到各个环节,并且将其长期的发展和利用考虑进去。 2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住宅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目前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根据实际情况,看到这个方案在别的地区取得了一定效果就不管不顾的直接拿来使用。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时,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生态优先与因地制宜等。 2.1生态优先 生态优先原则是指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为第一原则。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河流、湖泊、暗渠与地下水等自然的排水系统,在规划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排水,在不破坏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化建设、规划住宅小区,做到保护生态与城市化建设的双赢。此外,在如雨水花园和屋顶绿化等设计中,也要注意生态保护。选择植物物种不能只看他是不是适宜这个地区的气候条件,能不能自然生长,也要注意周边是不是有他的天敌存在,避免出现生物入侵,影响生态环境。 2.2因地制宜 住宅小区的海绵城市规划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有一些很好的海绵城市的设计方案,如湿地公园就并非每个城市都适用,它对城市的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的要求都很高,如果盲目运用入住宅小区的设计中去,很有可能花了钱却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美国大多数城市都有很强的排水系统,他们遵循的是同一个设计理念,然而,在十分缺水的加利福尼亚州,这些雨水也只能白白流走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这就是没有因地制宜造成的后果。每个住宅小区都有不同的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条件,在选择植被、确定设计方案的时候,都要具体分析小区的状况,降水量与雨季时间来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只有因地制宜,才能真正的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 3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的应用 3.1旱溪改造 旱溪是海绵城市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重要体现,这种形式在小区的规划设计阶段应该被广泛的采用以便于实现小区内能够进行雨水的渗透,并且能将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净化和收集。旱溪改造在不同的时期可以发挥多种作用,比如在没有降雨的枯水期可以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地方,而在暴雨降临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收集雨水以及存贮雨水,以便减少雨水在小区住宅内的过多的集聚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同时还能降低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危害。因此旱溪可以减少径流的总流量,延缓峰值时间的到来以及减小峰值时的流量大小,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3.2道路建设 小区内住宅应该进行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这样能够通过增加雨水的下渗来减小雨水在小区路面上的沉积。机动车的绿化带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将其设计为下凹绿地从而能够将雨水口设置在这种绿地的里面的位置。绿化带中应该合理的设置有径流的会入口以及溢出雨水口,前者一般是设置在绿化带的开口位置处的路石附近同时一起还要设置有沉沙池以便能够对雨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同时为了提高透水性要把一个软的透水塑料管安置在绿化带的底部位置。绿化带内的植被选用原则是需要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固定。 3.3小区绿地改造 通过径流量控制初步计算,小区现状绿地率完全可满足径流控制要求,使得塑造绿地形态具备及宽松的优质条件,因此本着因地制宜、生态建设、持续发展的原则,我们首先保留了一部分长势较好的慢生树种和植物群落,然后将其他绿地重新开挖,改造为下沉绿地,加强小区滞水能力的同时,形成若干“岛式绿洲”,塑造了形态丰富的绿植景观。道路与下沉绿地之间设置0.5m宽砾石缓冲边沟,达到径流滞留、净化的作用;小区自身存在高差,设置了多处植草沟,形成独立的排渗系统,植草沟是海绵城市综合管理技术措施中的重要一项,具有滞留、渗透雨水的功能,可涵养地下水,还有起到转输、净化中水的功能。枯水期,植草沟可结合绿化、景观小品、生态驳岸作为居民的运动、休闲场所。在暴雨来袭时,由于其强大的蓄水能力,可将周边雨水径流快速汇集,减少周边地区的洪涝灾害,植草溪对于径流总量控制、延缓峰值时间、减小峰值流量都可发挥出色的作用。靠近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改造为下凹绿地,路缘石做特殊开口设计,在下凹绿地内增设环保雨水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