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剪辑方法的分类有两种
影视剪辑短视频的分类

影视剪辑短视频的分类目前,相关学术论文大多根据制作内容将影视剪辑短视频分类,例如吴逸宁所著的学位论文宋晓丹撰写的《影视剧短视频侵权认定及保护研究》等。
在《影视解说类短视频制作中的著作权侵权责任研究》一文中,何乐乐提出按生产方式进行分类研究,根据普通用户、专业机构、专业用户三种创作主体将影视剪辑短视频分为三类。
1.拼接型拼接型剪辑通过对原影视作品画面的删除或保留完成短视频制作,是对影视作品内容的再度呈现。
目前,社交平台上的拼接型影视剪辑短视频可分为“类预告片”“主题剧透”两种类型。
其中,前者由体现影视作品情节发展和人物成长的关键性画面构成,该类画面通常截取自影视作品的不同时间节点,拼接后的短视频得以相对完整地反映原作品的叙事结构,使受众大致了解原影视作品的主要情节、人物设置和摄制风格;后者则围绕特定主题,选择原影视作品某一个或几个片段,该主题既可以是某个人物的某种性格特质,影视作品的独特情节、逼真特效,也可以是搞笑、恐怖、催泪等强烈的情感体验,“标签化”后的影视剪辑短视频既迎合一般受众的猎奇心理,又可满足特定受众的偏好需求。
2.解说型解说型剪辑在播放影视画面的同时,加入包含描述、概括、评价、比较等内容的旁白。
相较于拼接型,受众观看解说型影视剪辑短视频时,以被动接受解说词的信息为主,无需对短视频画面进行分析揣摩,即可快速了解原影视作品的内容。
同时,一些解说对时代背景、民俗文化等进行补充介绍,有利于增进受众对原影视作品的理解。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短视频的交互性优势,与受众建立更加密切的情感联结,越来越多的解说型短视频开始重视制作者本人的观点输出,甚至有意打造具有辨识度的评论风格。
以抖音平台头部影视剪辑类账号“毒舌电影”为例,其制作的短视频层次分明,开头设置悬念、吸引眼球,主体部分介绍影视作品的情节或人物,结尾以3-4句话抒发观点、评价作品。
制作团队认为,结合情理对原影视作品进行评价,对受众来说具有一定启发性,有助于传达积极的价值观念,吸引粉丝的长期关注。
剪辑方法与其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剪辑方法与其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剪辑方法是指在影视制作过程中对于画面进行剪辑、合并、编辑的技术手段。
它在影视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影片的节奏、故事线和情绪传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影视剪辑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前剪辑、后剪辑、镜头剪辑和特效剪辑。
前剪辑是在拍摄之前对于剧本进行分析和整理,建立起剧情节点和时间节点,确定好大致的剪辑方案。
后剪辑是指在拍摄结束后,根据前剪辑的方案进行实际的剪辑工作,将素材进行整理、剪辑、合成,最终制作出影片。
镜头剪辑是指对于不同镜头的选择和拼接,通过镜头的切换,来呈现出连贯的画面和故事情节。
特效剪辑则是利用特效技术来对影片进行修饰和增强,提高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效果。
影视剪辑在影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视剪辑决定了影片的节奏。
通过合理的剪辑速度和镜头切换,可以让影片的节奏感更加紧凑或悠闲,影响观众的观影感受。
影视剪辑对于故事的讲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剪辑手法,可以将多个情节连接起来,使得整个故事更加连贯、有层次感。
剪辑还可以突出或隐去某些细节,增强或削弱某些情感,实现对于故事的编排和修饰。
影视剪辑还可以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
通过剪辑手法的运用,可以让观众对于人物产生好感、厌恶或模糊,增加人物的魅力和个性,使得观众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影视剪辑还可以通过特效技术的运用,提高影片的艺术质量和观赏性。
通过特效剪辑,可以实现以假乱真的效果,营造出奇幻的世界,增加观众的观影体验,使得影片更加吸引人。
剪辑方法在影视作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素材进行剪接,更是对于影片节奏、故事线和情感传达的操控和调度。
合理的剪辑手法能够让影片更具动感、有张有驰,引发观众情感的共鸣,提升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剪辑新人必须知道的-剪辑点

剪辑新人必须知道的-------剪辑点影视剪辑就节目内容上讲可分为游戏类剪辑、电视剧类剪辑、综艺类剪辑、谈话类剪辑以及专题类剪辑等等……但无论那一类剪辑,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技巧。
按照剪辑点来区分,主要有画面剪辑和声音剪辑两大类。
剪辑点,视频剪辑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也就是在什么时候进行镜头的切换。
我不能概括这么大的问题,但或许以下的文字可以对你的实际剪辑中会有帮助。
一般来说,剪辑点分为画面剪辑点和声音剪辑点等!大家在剪辑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用不同景别的镜头来表现一个动作的情况,因为这样会让镜头语言更多样一些。
但是流畅的画面组接在剪辑的时候是有技巧的。
视频剪辑中最常遇到的莫过于:起坐;起卧;拥抱;握手;脱帽;穿衣;抽烟;开关门窗;走路;跑步等等。
影片中各个画面,通过合理组接,构成一个个完整的影片。
对影视制作者而言,单个画面就像是文章的一个字符,而画面的组接技巧则是语法和修辞。
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成为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因此,影视制作必须要掌握好画面剪辑技巧,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
因此对于影视制作者来说影片的剪辑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在剪辑的过程中剪辑点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整个影片的风格、故事情节、观众情绪的带动!下面哈尔滨完美动力小编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剪辑点的选择及分类!一、画面剪辑点:在影视制作种画面剪辑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剪辑点选择恰当,可以使全片人物动作连续,镜头转换自然流畅,画面内容符合生活的逻辑和观众的视觉欣赏习惯。
剪辑点选择不当,可能会使片中人物动作别扭,或表演重复,节奏拖沓,甚至使画面内容违背生活的逻辑,让观众感到费解。
二、情绪剪辑点:情绪剪辑利用"情绪剪辑点"最能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注重对人物情绪的夸张、渲染。
例如:有一个访谈类的节目:以为老工人为了研究新兴的概念汽车,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研制中,妻子不理解而离开了他,但他以常人所想象不到的艰难,终于研制成功,被人誉为"世界最快的汽车"。
电影剪辑艺术

电影剪辑艺术第一章二、剪辑的发展历史(1)原生态时期,影视无剪辑●电影无剪辑(单镜头)《工厂大门》●电视无剪辑(直播)2)蒙太奇语言时期,剪辑艺术基础奠定●卢米埃尔:镜头组接产生故事●梅里爱:转场、镜头切分《魔术》●布莱希顿:视点变换的新感觉●爱德温·S·鲍特:不同组接产生新的意义《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格里菲斯:平行蒙太奇《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苏联蒙太奇学派:探索蒙太奇的表现功能普多夫金:《母亲》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3)动作剪辑时期:剪辑艺术法则形成●剪辑点●动作形态●对观众审美心理的把握(4)数字合成时期:对传统剪辑的颠覆与重构●抠像●虚拟演播室技术●三维动画●子弹时间《黑客帝国》◆影视艺术按工作流程可分为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编辑。
◆这三个环节,都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影视艺术从创作角度可分为文学家的剧本创作、导演和摄像的创作、后期编辑创作和包装工作的创作。
一、电视编辑的含义1.镜头组接上下镜头之间的剪辑是电视剪辑的最基本的技巧,它的要求就是流畅。
给观众最好的视点视距来观看每时每刻的动作。
2.段落的剪辑所谓段落是一组镜头链,是按照一定逻辑、内容需要组接在一起的一系列镜头,是表现内容单元相对完整的某一连续的过程。
3.总体结构剪辑所谓整体结构剪辑,实际上是一个对全篇结构的把握。
一、编辑的必要性1.一般认为单个镜头是不具备独立叙事和表意功能的,意义的产生是通过几个镜头组接成的镜头段落来实现的;2.镜头组接顺序对镜头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意义;3.镜头语言在表意中可以自由地处理时空,镜头画面的分切与组合打破了现实的制约,创造出新的荧屏时空;4.剪辑是确立节目风格和艺术个性的必要手段第二章一、幻觉是剪辑的视觉生理基础1.幻觉的定义:幻觉是指在某种因素的诱导和暗示产生的虚假、不真实的感觉。
2.幻觉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1)过年(2)理发店(3)魔术(4)头晕(5)饥饿(6)三维空间立体图二、影视中幻觉的表现形式幻觉在影视中的表现主要是诉诸于视觉的1.静到动的幻觉(1)视觉暂留(2)格式塔心理学:似动现象,其实质是一种心理补偿效应2.平面到立体的幻觉(1)二维到三维灭点透视散点透视讨论:景深对于理解二维到三维的幻觉有什么意义?第二节完形心理学对剪辑的影响完形心理学又能叫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知觉与意识的问题,认为人类对于任何视觉图像的认知,是一种经过知觉系统后的形态与轮廓,而并非所有各自独立部分的集合.完形法则一:合拢性,接近于合拢的熟悉线条和形状,往往被看作为并记忆为更接近于完整。
影视片的三种剪辑手法讲义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2.隐(渐隐、渐暗、淡出) 影视片镜头由明亮渐渐隐去,直至变为全黑,好比舞台上 的灯光由明亮渐渐转暗,直至全黑一样(闭幕)。 一般用在一场戏最后一个镜头的末尾,表现一场戏或一个 段落的终结。 电影中淡出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1.5-4.5英尺,常用3-4 英尺,电视一般为2秒。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例:《苏东坡》
夏天 化 冬天 化 春天
“化”用在季节的交替,场景的转换,不但使时空 转换 合理,而且因为有一个较为舒缓的“溶变” 过程,能给观众留下一种余味。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例:《诸葛亮》
诸葛亮中近景 化
童年 化
少年
老年
中年
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年龄的镜头,再现了他鞠躬尽 瘁的一生。“化”的技巧使剧中人物与观众在很短的时间 里对其人生旅途进行了回顾,既压缩了时空,又再现了历 史。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例:《红楼梦》 (1)片头字幕(淡出) (2)每集正戏开始(切入) 给观众一种鲜明、快捷的感觉。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切出淡入,先快后慢,起到舒缓节奏的作用。 例: (1)人物在激烈的打斗(切出) (2)严肃沉稳的审讯被捕者(淡入) (1)新娘新郎在热闹欢乐的婚宴上(切出) (2)新郎新娘在郊外的大道上缓慢的乘马车出游(淡入) 转换了时空,使上一镜头的紧张、热烈情绪得到舒缓, 同时也使观众的情绪起伏张弛有度。一、画面 Nhomakorabea加技巧的种类
5.甩出,甩入 镜头突然从表现对象上甩开(甩出),或镜头突 然从别处甩到表现对象上。 甩的过程速度相当快,适用于表现快节奏。
一、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例:《原野》 侦缉队在林中追捕逃犯,采用了“甩”的技巧, 使节奏加快,造成追捕者与被追捕者之间的紧张 情绪。 《特殊连队》 常用在情节进展的关键时刻,使原来紧张的气氛 更加强烈。
剪辑的四种基本方法

剪辑的四种基本方法剪辑是一种常见的影视制作技术,通过对原始素材进行选择、组织和处理,使其符合创作目的和要求。
在剪辑过程中,有四种基本方法被广泛应用,分别是线性剪辑、非线性剪辑、交叉剪辑和跳剪。
一、线性剪辑线性剪辑是最早应用的一种剪辑方法,它是按照素材的顺序进行剪辑,呈现出线性的时间轴。
线性剪辑适用于故事情节简单、时间顺序连贯的影视作品。
在线性剪辑中,剪辑师需要根据剧本和导演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剪辑,将各个场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组织,使故事情节连贯流畅。
二、非线性剪辑非线性剪辑是现代影视制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剪辑方法,它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素材数字化处理,可以随意选择和调整素材的顺序。
非线性剪辑不受时间顺序的限制,可以在时间轴上自由地组织和调整素材,使得剪辑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创作。
非线性剪辑可以有效地提高剪辑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
三、交叉剪辑交叉剪辑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场景交叉剪辑在一起的方法。
通过将不同的场景进行交叉剪辑,可以创造出一种对比鲜明、节奏紧凑的效果,增强影片的张力和吸引力。
交叉剪辑常用于快节奏的动作片或悬疑片中,能够给观众带来紧张刺激的感受。
四、跳剪跳剪是一种将素材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剪辑省略的方法。
通过跳剪,可以突出影片中的重点情节或表达特定的意境。
跳剪可以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信息,提高观影效果。
但是跳剪也需要注意把握好节奏和逻辑,避免影响影片整体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以上四种剪辑方法在影视制作中都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剪辑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创作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剪辑方法进行创作。
在剪辑过程中,剪辑师还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和手法,如过渡效果、音效处理等,来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和观赏性。
剪辑是影视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四种基本剪辑方法线性剪辑、非线性剪辑、交叉剪辑和跳剪,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剪辑师需要根据创作目的和要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通过选择、组织和处理素材,将影片制作得更加精彩。
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剪辑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剪辑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其中,影视剪辑领域是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剪辑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剪辑效率,还可以增强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剪辑中的应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剪辑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种:自动化剪辑和辅助性剪辑。
自动化剪辑是指完全由人工智能完成剪辑任务,而辅助性剪辑则是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人类剪辑师完成剪辑任务。
这两种应用方式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影视制作效率,还可以节省制作成本,同时也可以加强电影制作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1. 自动化剪辑自动化剪辑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大量视频素材通过算法进行处理和组合,形成完整的影片,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自动化剪辑技术优点在于,可以大幅度提高制作效率,从而使影片的制作周期缩短。
并且自动化剪辑可以基于数据分析,预测观众口味及收视率,更多的帮助影片取得成功。
2. 辅助性剪辑辅助性剪辑即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各种工具协助剪辑师完成剪辑任务,能够优化流程和提高制作效率,从而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完成创作。
人工智能所提供的工具包括语音合成技术、音乐视频采样分析技术、字幕生成技术等等。
其中,语音合成技术可以将文本转化成口音相符的音频或视频,从而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音乐视频采样分析技术则可以分析特定歌曲的节奏、音调和信号,以协助剪辑师更好地使用音乐配合上影片画面。
而字幕生成技术则利用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智能化地将口头表达翻译成字幕,使观众无须过多地猜测和翻译,更好地体验电影。
二、自动化剪辑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剪辑技术在影视剪辑中的应用,最早出现在美国的一部电影《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中。
当时由于预算受限,电影制作方无法雇佣电影剪辑师,于是采用自动化剪辑技术完成电影制作。
这种实现方法对整个电影制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不仅为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开创了先河,也使得这类技术得到公众认可和广泛推广。
影视后期理论题库

判断题1.(F)划像是数字特技,飞像是模拟特技。
2.(T)跳轴镜头(越轴镜头)进行组接时,可以在中间插入一个骑轴镜头来校正。
3.(F)有的单个镜头也可称为镜头组。
4.(F)没有人物出现,就谈不上情节。
5.(F)在电视中没有人物的镜头就是空镜头。
6.(T)镜头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组成的,单个镜头不能称为镜头组。
7.(F)表现打电话时,将电话两端的人交替表现属于重复式蒙太奇。
8.(T)任何时候都不能有越轴的镜头相接。
9.(F)为了丰富内容,镜头都是越长越好。
10.(T)在线性编辑中,经过很多次修改后,节目图像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11.(F)采集的过程是信号传输的过程,不涉及编解码。
12.(T)故事板编辑就是在故事板中排列素材,安排顺序,展现素材之间的关系。
13.(T)常见的视频格式有AVI、ASF、WMV、MP4、MOV等格式。
14.(T)视频画面编辑时的转场技巧有多种类型,如:显、隐、化、划、甩等。
15.(F)非线性编辑技术在艺术、技术处理上先进具有明显优越性,线性编辑已无存在的优势和必要。
16.(F)帧频又称为刷新频率,即显示器的垂直扫描频率,指显示器每秒所能显示的图象次数,单位为赫兹(Hz) 。
17.(F)逐行扫描是一列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计算机显示器采用逐行扫描。
18.(T)我国模拟电视系统规定每秒拍摄、传送、记录25帧(幅)画面,共50场,即帧频25HZ,场频50HZ。
19.(F)象素比是指一个像素长和宽的比例,PAL制模拟电视为矩形像素,其长宽比为0.89(8/9)。
NTSC制模拟电视像素比为1.067(16/15)。
20.(T)电脑显示器和高清电视的像素比均为1:1,称作方形像素。
21.(T)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从硬件上看,可由计算机、视频卡、声卡、硬盘、专用板卡以及外围设备构成。
22.(T)非线性编辑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
23.(T)非线性编辑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环境,赋予了节目制作以更高的技术含量和灵活的创作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剪辑方法的分类有两种:①有画面附加技巧剪辑与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②线性剪辑与非线性剪辑。
一、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所谓画面附加技巧,也称光学技巧,即用光学印片方法在已有画面上印出(做出)的某种技巧处理,如:淡入、淡出、化出、化入、划出、划入、帘出、帘入、叠印、定格和多画面,等等。
•相对于无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 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人们称之为传统剪辑手法,简称为传统手法,日本人称为“古典法”。
•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1、显(又称渐显,渐明,淡入):影视片镜头从全黑中渐渐现出画面,好比舞台上的灯光自黑暗中渐渐明亮起来一样(即开幕)。
往往用在一场戏第一个镜头的开端,表现一场戏或一个段落的开始。
电影中淡入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1.5~4。
5 英尺,常用尺寸为3~4 英尺。
电视中淡入的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2 秒。
2、隐( 又称渐隐,渐暗,淡出):影视片镜头中画面由明亮渐渐隐去, 直至变成全黑,好比舞台上的灯光由明亮渐渐转暗(即闭幕)。
往往用在一场戏最后一个镜头的末尾,表现一场戏或一个段落的终结。
电影中淡出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1。
5~4。
5 英尺,常用尺寸为3~4英尺。
电视中淡出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2 秒。
“淡出”和“淡入"在影视片中应用率很高, 一般情况下连在一起运用,犹如戏剧舞台上的幕落与幕起一样.以实现段落分割和转场的创作意图。
前一个镜头“淡出”,下一个镜头“切入”, 即先慢后快,可以起到加强节奏的作用。
前一个镜头“切出”,下一个镜头“淡入”,即先快后慢,可以起到舒缓节奏的作用。
3、化(又称溶化、溶变):影视片在前一个镜头尾“渐隐”中, 同时后一个镜头渐显入, 直至上一个镜头画面完全消失,下一个镜头画面完全出现,前后两个镜头“变”的过程是经过“溶变”的状态来实现的,这种画面附加技巧称之为“化”。
它在同一场戏和同一段落中,或不同场景和不同时空中分隔时间与空间.适用于比较缓慢或柔和的节奏。
“化”可以分为“化出”、“化入”.电影中所用的长度一般为2.5~6 英尺,常用3 英尺和4 英尺两个长度。
电视中所用长度一般为3~4 秒。
“化"的表现手法比较单一,常用来表现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转换,还可以作为一种情绪的渲染手段来使用。
4、划(又称划变,Mask):影视片镜头中, 前一个镜头画面渐渐划去,而在划的同时,后一个镜头画面渐渐划入,前后两个镜头“变”的过程是经过“划”的状态来实现的。
它的作用是在同一场戏和同一个段落或不同时空和不同场景中分隔时间和空间,而且还可以分别表现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里所发生的事件。
镜头转换采用“划"的技巧,可使节奏加快,具有内容上的对比、映衬、活泼、明快之感。
“划”的技巧制作,电影需要长度一般为1~2英尺,常用1.5 英尺( 24 格或10 格,0。
5 秒).电视使用长度一般为1 秒(25 帧或13~16帧)。
5、甩出,甩入:镜头突然从表现对象上甩开(甩出),或镜头突然从别处甩到表现对象上。
它可以用来分离时间和空间。
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可以采用这种技巧来表现不同的主题动作和事件。
适用于快节奏。
往往用在情节进展的关键时刻,使原来紧张的气氛更加强烈。
6、翻转画面:一个镜头经过180°的翻转换为另一个镜头。
在影视片中特别适用于反差性较强的剧情对比,使影片通过对比产生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
7、倒正画面:将一个倒的画面,旋转180°,变为正画面,而镜头中的人物继续活动,但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都不同了。
这是又一种在画面“继续活动”中转换时空的附加技巧。
采用这种技巧,既交代了时间、空间的变化,又使剧情合理地向前发展了。
这种画面附加技巧一般在喜剧片、闹剧片中较为多见.8、多画面( 亦称“多银幕”或“画幅分割” ):就是在同一画幅中展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画面。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划"的变种。
但又优于“划”的优点. 它可以在同一画幅内表现完全不同的多时空、多动作、多种内容. 它也可以表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所进行的故事情节。
9、定格画面:它是将画面的主体动作突然变成静止的状态。
它可以达到强调和渲染某一细节、某一人物或某一物体的效果, 从而为影视片中的某一类特殊内容、特殊需要服务。
在影视片中,定格画面一般多用于影视片的开头或结尾,作为字幕衬底使用。
运用“定格”强调某一人物或某一物体时, 定格时间要短,主要起到强化的作用。
10、画面叠印:是指两个以上镜头复制在同一画面上,形成一个新的镜头画面。
它常用来表现回忆、想象、幻想、梦境,以及表现思想混乱、时光流逝或各种各样的繁杂现象,等等.画面叠印有三大类、五种表现形式:(一)单幅画面叠印(电视称“叠化” ): 单幅画面叠印是用“化”的形式来完成的。
它与“化”的区别在于不是单一的场景转换和时空间隔, 而是在“化出”和“化入"之间有情节、有内容。
单幅画面的叠印能使影视片在反映人物心情、渲染人物情绪、强化主题、营造气氛等方面起到一般现代手法所表达不出的艺术效果。
往往作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或未来的想象来运用。
①主体画面不连续, 前一个主体镜头与后一个主体镜头中间叠印一个内容连续的客观画面。
这种“叠印”主要表现回忆、想象、梦境之类心理活动.②主体画面不连续,前一个主体镜头与后一个主体镜头中间“叠印"各个不同的不连续的客观画面。
(二)双幅画面叠印:①主体画面从头至尾是连续的,叠印一个客体画面也是连续的,这是双幅画面叠印的第一种形式。
主要是表现幻想、比喻、暗示、思索.②主体画面从头至尾是连续的,而叠印出的客体画面是不连续的,内容是多变的,这是双幅画面叠印的第二种形式。
(三) 多幅画面叠印:主体画面多变,不连续。
第一层客体画面随着主体画面的动作而变换;第二层客体画面随着第一层客体画面内的动作变化而变换。
它主要表现混乱、繁杂、概念、思绪等。
二、无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跳切”•所谓无画面附加技巧,就是全片不采用任何画面附加技巧来结构整部影视片,而是利用镜头画面直接切出、切入的方法衔接镜头,连接场景,转换时空,使整部影视片以无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方法来进行结构处理.•这种方法,一般称为现代手法,日本人称为省略法,通常称之为“跳切”。
•“跳切”是“切”的一种。
它可以不顾及一般一般切换时所要遵循的时空和动作的连续性, 而是以动作的跳跃式组接来突显、强调某些内容,从而省略时空过程。
•无画面附加技巧结构和剪辑得基本特点:动作的大跳跃和时空的大跳跃。
•内部情节、事件、人物关系等合理的联系性是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的核心。
•强调内在的联系性,是运用跳切的基本原则.•几种跳切的转场方法:利用语言转场、利用动作转场、利用景物镜头转场、利用特写专场、利用情绪转场、利用音乐转场、利用音响转场,,•闪回:是跳切的一种较为特别的方式。
闪回是无画面技巧剪辑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意识流范畴,是人们思维瞬间的闪现.它的表现手法是不用附加技巧,镜头直接切换,在某一场景中突然插入另一场景镜头或片段,产生一种瞬间显现又消失的感觉。
这种插入镜头很短,有的是几个画格,或1 秒几帧、十几帧。
它能生动地表现人物主观的瞬间的感受、追忆和想象, 但它有不同于回忆镜头。
在影视片中,闪回的运用,一是要强调其必要性、合理性;二是要找准契机即插入时机;三是要选择造型鲜明准确的镜头,切不可贸然行事。
一般来说,闪回要慎用,且不可滥用。
三、有画面技巧与无画面技巧双技巧剪辑——“混剪"范例:奥地利“旅游风光专题片”《格拉茨》。
四、影视片的线性剪辑与非线性剪辑(数码剪辑)1、线性剪辑•线性剪辑,或称线性编辑,是电视独有的剪辑方式,它是由电视的技术特性决定的。
•电视的剪辑(编辑)过程:先是通过编辑机将摄取在磁带上的人物或图像, 按照剧本和导演的意图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地故事或情节;再将这一系列的故事和情节的图像通过电子扫描进行光电分解和重建,由发送端的摄像管把节目的光影图像转变为电脉冲信号,通过电缆和天线, 以每秒近30 万公里的速度播送出去;然后由接收端的显像管把接收到的电脉冲信号转换为光影图像,使电视画面重现。
•在这一过程中,剪辑工作是通过剪辑机对磁带进行艺术、技术处理来完成的。
剪辑的具体处理对象是磁带,而不是电影的胶片。
剪辑的唯一工具是编辑机,而不是电影的剪辑台.都是线性型号的编辑机。
•电视的剪辑(编辑),经历了手动编辑、半自动编辑、全自动编辑(“脱编”)三个技术性阶段。
不论是处于哪个阶段,电视的剪辑方式只有两种:组合编辑与插入编辑.•组合编辑, 就是把镜头素材,按照剧情和顺序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组合到另一条磁带上,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节目。
每个镜头只有一个编辑入点,出点就是下一个镜头的编辑入点。
运用组合编辑方法,是将所有信号——视频、音频及控制信号同时录制在磁带上。
•插入编辑,是在已录制好的节目磁带上,对原有的画面或声音进行修改,取消一个或几个镜头,换上新的画面或声音。
在插入信号记录期间,只消去原有的画面或声音,而不消去控制信号。
每次更换,都有一个编辑入点和编辑出点。
出点之后的磁带上依然保留原油的画面或声音。
在插入编辑状态, 因控制信号已被录制在磁带上,加入新的视频和音频,插入编辑的图像是稳定的。
•从电视的剪辑方式可以看出:第一,在剪辑定稿之后,每个镜头的编辑入点和编辑出点就固定下来了,不能再做改动.第二,某画面用组合方式编入后,这个画面的出点之后将出现在全消部分,这就使画面的选择、使用和长度取舍受到限制.第三,插入编辑的画面长度必须与所代替的(消去的)画面长度相等, 不能延长或缩短,这也不利于画面和节奏的调整。
所以,人们把电视这种以磁带图像为加工对象,通过编辑机进行的一次性的、不可逆的、流水作业线式的剪辑方法,称为线性剪辑。
•优点:简捷、灵便、费时少、成本低,技术能得到一定的保证.•缺点:画面、声音容易受到损失,修剪改动难度甚大,节奏韵律调整受到限制。
2、非线性剪辑•非线性编辑(又称非线性数码编辑),就是运用数字化编辑技术, 配合以传统的剪辑手段,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艺术、技术处理的影视剪辑方法。
•简略地讲,以电影片的剪辑而论,非线性剪辑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首先,对胶片(包括拍摄、显影及冲洗)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步标以时码(时间编码)和镜头代码;之后,进行胶转磁(Telecine) 的数字化工作, 将时码和镜头代码转移记录到录像带上,并且将这些录像带通过数字磁盘予以存储备份。
再后,运用数字化编辑技术,配合传统剪辑手法,对影片素材进行剪辑,并将剪辑的初步结果生成一个编辑列表(EDL),经打印确认后,按照编辑列表通过数字化编辑系统完成磁性剪辑。
最后,将经过数字化技术最终处理的胶片, 通过传统手法进行剪辑,完成全部的影片剪辑任务.这其中的关键之点,是数码(时码和镜头代码) 的标录、转录、存录和编录,即数字化技术的几番不同的又带有连带关系的具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