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挖潜增储措施
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挖潜增储措施研究

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挖潜增储措施研究摘要:目前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普遍已经进入了开发后期,综合含水率达80%以上,措施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本文通过深化认识永安镇油田永3断块油藏基本特征以及剩余油分布情况,对其进行动态分析。
通过对低效井实施堵炮眼补孔改层,转注水井,实施水井注聚调驱试验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断块的注采井网,协调注采关系,改善开发状况,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针对目前开发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调整原则并制定相应的调整意见及下步措施,以期对断块今后的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含水油田注采井网剩余油提高高含水油田剩余油采收率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处于开发后期的高含水油田具有综合含水率高、产量下降快的特点,永安镇油田作为一个开发了40年的油田,目前处于开发的中后期,开发的对象已经由早期的砂层组到如今的单砂层,虽然采油速度较高,但是仍有大量的剩余油不能采出,如何实施开发方案,调整注采井网以提高采收率是目前在油田开发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1 油田地质概况永3断块区位于永安镇油田南部,该断块总体上受北界南倾近东西向永3二级大断层控制,呈断鼻构造(图1),断块内部又发育2条近东西走向的断层,将断块切割为四个台阶。
地层基本南倾,倾角在10°~12°。
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断块油藏。
含油面积4.08 km2,地质储量1556.5×104t。
主要含油层位是沙二下2-11砂层组,储层平均孔隙度27%,空气渗透率1079毫达西,地面原油密度0.87 g/cm3,地面原油粘度34 mPa·s,原始地层压力20.5 MPa,饱和压力9.3 MPa,原始地层压力系数1.0,是一个中高渗透、稀油低饱和复杂断块油藏。
研究区储层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二段,沉积相类型是三角洲沉积相,物源主要来自东部的青坨子凸起和北部的陈家庄凸起。
沙二1-4砂层组发育有三角洲平原,5-8砂层组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
卫城浅层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精细挖潜研究

2 . 1 注采系统 得到优 化 ,注采 井数 比由 1 :1 . 8 9 上升 为 1 :1 . 2 0 ; 2 . 2 增 加水驱 控制储 量 8 5 . 3 X 1 0 t ,增加 水驱动 用储 量 5 6 . 4 X 1 0 t ;
提 高采收 率 1 . 9个百分 点 ; 2 . 3新 井及 油井 措 施增 油 2 . 4×1 0 4 t ,水井 措施 后 对 应油 井见 效 累 计增 油 1 . 4 X1 0 t ; 2 . 4 综 合含水 下降 2 . 1 个 百分点 ; 2 . 5老井递 减由 2 3 . 9 %减缓 到 1 5 + 0 3 %; 研究 成果 推广 应 用于 生产 实践 ,取得 较 好经 济效 益 ,按措 施 总投 入0 . 5 5 ×1 0 8元 ,产 出 1 . 5 2 ×1 0 8元计 算( 原油 4 0 0 0元 / 吨) ,投 入 产
比一般 1 1 ~ 1 3 ,在 开发过 程 中水驱油效 率低 。 4 . 具有一 定的边 水能 量
四 、主 要 创 新 点
1 . 精 细构造储 层研 究 ,实现 储量最 大动 用
二 、开发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1 . 关停井 多 ,井网不 完善 ,影 响油藏 正常开发 由于 区块 内部 构造 复杂 ,认 识程 度低 ,注 采井 网不 完善 ,加上 低 能关井 、事 故关井 ,导致 井网损坏 :卫城 浅层共 有事 故井 口 ,事 故 率 5 4 . 3 . O % ,其 中 油 井 2 4口 , 水 井 2 8口。事 故关 井 3 8口 , 占 4 1 . 3 %,其中油 井 1 5口,水 井 2 3口 。 2 . 层 间非 均质严 重 ,水 驱动 用差异 大
7 . 3m 。
1 . 4 剩余 油分布 规律研 究 ; 1 . 5 精细 挖潜模 式研 究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石油地质工程中注水开发成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
随着注水周期的延长和高含水期油田的出现,注水开发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些改善措施,并探讨其实施效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高含水期油田是指地质条件复杂,油层中含水率较高的油田。
这类油田注水开发存在以下问题:1. 采收率低:由于高含水期油田油层中含水率较高,注水前往往需要进行水驱或气驱开发,使得油层中的原油难以有效提取,采收率较低。
2. 地层压力不足:地层压力是维持油田正常开发和产出的重要条件,而高含水期油田往往地层压力不足,难以实现有效开发。
3. 油水混合物净化困难:高含水期油田中原油和水混合在一起,难以有效分离。
4. 能耗高:由于地层条件复杂,注水开发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能耗较高。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高含水期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
二、改善措施的分析1. 优化注水方案采取合理的注水方案是提高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
优化注水方案可以通过提高注水井的布置密度、调整注水层位、增加注入压力等方式来实现。
还可以通过精确的地层模拟和水驱试验来确定最佳的注水方案。
2. 加强地层改造地层改造是指通过在地层中注入化学剂、微生物或其他改造剂,改变地层物性和渗透性,从而提高地层的油水分离效率和原油采收率。
针对高含水期油田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地层改造技术,如聚合物驱油技术、微生物改造技术等。
3. 提高注水效率提高注水效率是通过改善注水设备和技术来实现的。
可以通过更新注水设备,提高注水管道的输送能力,增加注水泵的压力等方式来提高注水效率。
还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注水技术,如水平井注水技术、自动调节注水技术等,提高注水效率。
4. 净化油水混合物针对高含水期油田中油水混合物难以净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油水分离措施。
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挖潜增效措施

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挖潜增效措施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储量逐渐减少,开采难度逐渐增加,地质挖潜成为油田开发后期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提高油田的产能和效益,需要采取一系列地质挖潜增效措施。
一、地质勘探技术升级地质勘探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工作,通过地质勘探可以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储量,提高油田的开发潜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包括无人机航拍、地震勘探、电磁勘探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准确地勘探出油气资源,有效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
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地质勘探技术,通过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特性,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三维图像,对地下的油气资源进行精准勘探。
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油气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为油田的后期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水平井和多级压裂技术的应用在油田的开发后期,传统的垂直钻井已经不能满足对深层储层的有效开采,水平井和多级压裂技术成为提高油田开发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水平井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有效井长,提高井壁和储层的接触面积,增强油气的采集能力。
而多级压裂技术可以通过在油井中设置多个射孔段,实现对储层的多次压裂,提高储层对流性,提高采收率。
四、油藏管理和改造技术的应用随着油田的开采过程,油藏压力的下降和产液的增加,油田的开采效率会逐渐下降,需要采取油藏管理和改造技术来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
其中包括地面人工注水、水驱、气驱等技术的应用。
通过注水改造和压裂改造,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的压裂能力和储层的渗透性,增加油田的产能。
五、智能化监测与管理系统的建设在油田开发后期,油井的运行管理愈发复杂,需要建立智能化监测与管理系统。
通过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油井地下情况的实时监测,对油井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调控,实现油井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建立智能化监测与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油井的异常情况,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
六、油气勘探开发的综合技术应用油气勘探开发的综合技术应用是增加油田开发效果的必要手段。
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措施

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措施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对于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已经成为了油田开发中的重要课题。
高含水期油田指的是含水率较高的油田,通常大于70%,这种油田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为了提高采收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
一、管控含水层开发1.合理的注水技术高含水期油田通常需要进行注水开发,通过注水提高油井产出并减少含水率。
注水技术的合理运用是重中之重,需要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正确选择注水井位和注水井层,合理控制注水层的开发强度,保证注水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油井产出和降低含水率。
2.水平井技术的应用水平井技术可以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率,尤其在高含水期油田中更加适用。
水平井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含水层开发,减少含水率;水平井的水平段长度增大,导致了更大的井筒面积,能够更多的接触储层,提高采收率。
3.开展化学驱油技术对于高含水期油田,化学驱油技术也是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注入聚合物、环烷醇、聚合物和硼化合物等物质,改善油藏物理性质和改变油水界面吸附作用,减小溶解气体的溶度,使油水界面张力减小,提高油藏的有效开发利用率,降低含水率,提高采油率。
二、提高采油技术1.提高抽油机技术对于高含水期油田井,采用提高抽油机技术是非常有效的。
采用高效的抽油机,可以提高油井采油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小含水率,提高采油率。
2.采用增产技术采用增产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井产量,降低含水率。
如通过增加注汽、注聚合物等增产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含水率,提高采收率。
3.选用合适的采掘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掘方法也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对于高含水油田,应该采用合适的采掘方法,如同沾吸排采、压裂、电磁激励排采等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含水率,提高采收率。
三、优化油田管理1.优化油田水系统对于高含水期油田,需要对油田的水系统进行优化,合理配置水资源,降低含水率。
通过水系统的优化,可以有效地减小含水率,提高采收率。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增产措施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增产措施摘要: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的生产能力逐渐下降,注水开发的油田,油井的综合含水率上升,影响到油田生产的经济性。
因此,研究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增产措施,以提高油井的产量,达到油田生产的产能要求,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
关键词:油田开发过程;增产;措施引言在油田开发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随着油田储油量的下降,必然会出现含水量持续增加的问题。
此时,为了提升中期和后期的油田开发产能水平,满足生产经济以及社会层面上的需求,就必须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来提升油田开发的整体效果,通过满足开发经济指标来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探讨油田开发过程的增产策略,现就油田开发的项目现状与技术特征分析如下。
一、油田开发增产概述1.项目现状某项目自2015年采取增产技术后,2项措施整体增油量达到了全年总增油量的60%以上。
对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生产水平后发现,通过油田开发过程中应用增产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油田的生产环境,提升生产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科学应用,满足了行业效益化的需求。
2.增产措施的必要性我国是一个多气少油的国家,石油、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我们的工业生产以及现代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随着近些年来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油田开发工作持续开展,而地下的可开采的储量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油品的比例就会出现持续下降的问题,如果不实施技术升级与调整,必然会出现产能下降的问题。
通过采取必要的增产措施,不但能够满足经济效益层面上的问题,还可以借此来解决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避免资源浪费,从而为我国更好的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油田开发后期的特点油田开发后期的产液量比较高,对油井产物处理的能量消耗随之增加,因此,采取降本增效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油田产能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油井的产液中大部分为水,只有少量的油,经过经济核算,油田开发的投入产出比不符合油田开发的需要,因此,必须实施增产措施,才能达到油田开发对产油量的要求。
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精准挖潜技术分析

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精准挖潜技术分析我国大部分油田均是陆相沉积型油田,而且油田的平面、储层内和储层间的渗透率改变情况均比较大。
由于油田主要是采取注水方式进行开发,随着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油田的开采也会逐步进入高含水期,而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分布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样便会增加挖潜油田的难度。
为此,本文首先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其挖潜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油田的开采潜力及效率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标签:高含水;剩余油;精准挖潜;技术分析1.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1.1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1)片状剩余油。
片状剩余油是指在注水的过程中,由于水没有驱入,造成剩余油残留于模型的边角位置,进而产生的剩余油。
片状剩余油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簇状剩余油;二是连片剩余油,所谓的簇状剩余油指的是四周环绕着较大孔道的小喉道中的剩余油,事实上簇状剩余油属于水淹区内的小范围剩余油块,是注水绕流于空隙中而产生的。
(2)分散型剩余油。
所谓的分散型剩余油,指孔隙占用较少的剩余油,其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孤岛状剩余油;二是柱状剩余油。
其中,孤岛状剩余油属于一种亲水孔隙结构的石油,其主要是通过水驱油而逐步形成的,注水顺着亲水岩壁表面的水膜进入,在没有彻底驱完之前,注水已蔓延至喉道,阻止了油的流动,随着孔隙中油滴的不断增多、孔隙不断增大,从而逐步形成了孤岛状剩余油。
而柱状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喉道位置,且喉道大部分是由孔隙相连而形成的,且较为细长。
1.2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1)地质因素。
砂岩的空间分布、碎屑岩的沉积韵律特点、储层的非均质性、沉积层理种类、薄夹层分布以及沉积微相展布等地质因素均取决于沉积条件。
其中,小断层、沉积微上以及储层的非均质性等是影响剩余油的主要原因。
同时,随着构造运动的不断进行,其所形成的裂缝、断层及不整合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油水的运动,进而对剩余油的分布产生影响。
①断层构造与油层微构造给剩余油分布造成的影响。
探讨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与挖潜措施

等诸多因素影响, 必然造成油层在平面上水淹程度及纵向上水淹状况的不同, 剩余油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 ( 1 ) 改变液流方向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 通过改变
为丰富的动静态资料结合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
以 指导今后的油藏挖潜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本文利用油田 近几年来的 新井测
井 资料 、 动态 监测 以及生 产等各 种动静 态资料 , 对 目前 高含 水期 的剩余 油影响 因素及分 布规律 进行 了分析 和探 讨 , 为油 田扩大 注水波 及体积 , 提高储 量 的动 用 程度提 供 了挖潜 方 向。 1 , 高含 水油藏 剩 余油分 布控 制因 素 ’ . 1平 面剩余 油主控 因素 及分 布特征 ① 内部低 序级 断层 是控 制平 面剩 余油分 布 的主要 因紊 , 在断层 遮 挡作 用
2高含水期改●开发效果的措施
由于 注水开 发油 田油层 严重 非均质 性和受 注 采井网 、 注水 方式 、 开 采历史
下, 断层附近 、 断层夹角等水驱控制程度差的地区剩余油较富集。 以某块为例 , 2 0 0 9 年通过精细地质研究发现在断块腰部有一条落差仅2 米左右的微断层存 在。 数模结果显示受微断层遮挡, 断层东j E 部地区注水不受效, 储量动用程度 差, 剩余油较富集。 新井生产情况进一步验证了微断层的控油作用。 ②地层倾角 控制断块油藏平面剩余油分布。 整装油藏储层较平缓倾角小 , 一般仅1 — 2 O , 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挖潜增储措施
摘要:近年来我国油田的生产规模和开发量逐渐扩大,在油田企业进行开采作业时,往往会遇到高含水油田,高含水油田和常规油田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同时也会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高含水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将会出现开发效率低和产能低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高含水油田中后期开发过程进行技术的创新。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然后提出了高含水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后挖潜增效的主要策略,解决了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带来的技术难题,希望给其他企业开采实践工作带来指导作用。
关键词:油田开发;水油分离;挖潜增储
前言: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油田储量,大部分油田经过多年开发已经进入了中后期阶段,中后期开发的油田具有比较复杂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在一些高含水油田的开发中,后期由于含水量偏高将会影响开采作业正常进行。
随着我国油田行业逐渐趋向现代化和技术化发展,高含水油田的挖潜增效,已经是油田行业未来主要的攻克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油田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技术的优化和创新,进一步攻克高含水率的问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油田开采工作的效率与产量。
1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
在进入高含水油田的后期开发工作阶段以后,剩余油的产量和存在都是开发工作的难度升高,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油田现场的地质条件引发的,开发作业的推进将会使油田内的含水量升高。
地质条件的影响主要是沉积微相沉积微相会影响砂体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这种影响将会使储存的平面与纵向出现非均质特征,最终影响了油气水的运动方向,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剩余油会在储存内沿着向带分布,这就导致油量出现不同分布特征,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
题。
在油田现场开展长期的开发,作业主要采用注水方式,这种方式随着开采工作的推进,将会使水鱼油充分混合,最终导致残余油的含水量较高。
2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挖潜增储措施
2.1确定沉积相特征
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引发剩余油的原因是沉积相,沉积相的出现将会阻碍开采作业顺利进行,为了进一步实现挖潜增储,在推进油田生产作业时,一定要充分掌握于,了解成绩向的分布特征,通过选择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获取成绩相的形成特征与实际的分布规律,根据数据进一步判断剩余油的流动规律。
2.2井下监测技术
油田开采工作主要是井下作业,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井下作业条件将会更加复杂,尤其是伴随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出现。
因此井下监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掌握井下的开采情况,同时也根据监测获得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剩余油的位置和油层水淹情况,从而及时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可以应对井下复杂的突发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3剩余油量化技术
在开发高含水油田过程进入中后期时将会进行采油作业,地层内的水油分布情况会比较复杂,为了进一步达到挖潜增储的效果,工作人员一定要详细的了解并掌握单个流动单元内剩余油的分布位置和情况。
工作人员一定要注重剩余有可开采量的分析工作,将油层内的砂体条件和岩性特征作为分析基础,精确计算不同砂体内剩余的油量,通过计算后制定相应的后续开发作业方案。
一般情况下,计算单个砂体原油量通常使用达西定律,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可以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
2.4改变液流方向,实现水油分离
高含水油田和常规油田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高含水油田的油水分布情况比较复杂,这是目前开发高含水油田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一般条件下高含水油田
的石油资源分布零散,为了进一步提高油水分离的效率,就一定要在开采过程中
调整液流的方向,这样才可以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要改变业流要改变液流方向,就需要在油层中建立新的压力场,新压力场的作用可以促使水域有流向不同的地方,油可以在此过程中留在剩余有比较丰富的区域,水会被引入到其他区域中带走,因此给后续的采油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2.5采用多样化的注水方式
开发高含水油田中不能缺少的是注水技术,这是因为不同油田具有不同的环
境条件,在开采作业中需要根据油田现场的实际环境条件,选择最佳的注水技术。
比如在油田开采过程中遇到河道条带状发育的砂体,通过河道两侧注水作业改变
压强,形成新压力场后可以给油水分离提供先决条件。
基础井网长期停住区域内
也要注意恢复正常注水作业,停止周围注水区域进行再次注水时,可以适当的调
整液流方向,这种方式可以增大水波与注水面积,这样也可以促进后续的有水分离。
通过采用关闭部分注水井转注其他水井的方式也可以实现提高注水效率的目的。
2.6采用各种措施挖掘油层内部潜力
首先,分析油层的水洗程度和油层内的剩余油分布情况,由于剩余油分布零
散且量更多,因此可以达到更好的开采目标,但是一般需要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
进行开发,遇到这种开发情况是可以使用扩大注水面积的方式实现蛙犬曾鼠的目标,周期注水的方式将会带来高低渗透层,高低渗透层之间的附加压差,将直接
改变石油的流动状态,石油从静止变为流动,流动的石油将直接给开发工作带来
便利。
但是在开发高含水油田过程中,由于石油的分布情况和含量,会与其他普
通油田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开采情况确定注水力度和注水量。
结论:高含水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之后的难度会直线上升,因此在整个开采过
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同的技术难题,各个油田企业在开发高含水油田过程中,一定
要注重前期的勘测工作,通过掌握油田开采现场油水分布的形成规律和条件,选
择最佳的挖潜增储措施,首先沉积相的特征,充分引进井下监测技术和剩余油量
化技术,在开采过程中通过改变液流的方向促进水油分离,同时也要根据开采场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注水方式达到挖潜增储的目的。
通过各种措施进行挖掘油层内部的潜力,最终突破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的难题,为开发油田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助力我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振波,张晓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实践与认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28(5):163-168.
2.闫亚茹,李瑞升,吴蔚.萨中地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试验的几点认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4):87-88.
3.张晓芹.改善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途径[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