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综述
“中外比较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研讨会综述

比较研 究 转 向 “自觉 状 态 ” 的 比较 研 究 。 国外
种基本 理论 问题 进 行 了多方 面探 讨 。
与会学者认 为,应 当合理借鉴 国外马克思主 义研 究 中 的诸 种合 理 因素 ,推 进 中国 马克 思 主义
开启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 研 究 的 比较 对话 有其 历史 渊 源 与现 实指 向。有 学 者指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 中国改革开放是 紧 密相关 、同步进 展 的 ,国外 马克 思 主义 研究 对 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当代发展始终起着 显著 的积极 推动作用。2 0世 纪7 O年代 末至 8 代末 ,国外 马克 思 主 义研 究 0年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作者 简介 :郗
戈 (91 ) 18一 ,男 ,陕西省 商洛人 , ( 北京 107 ) 中国人 民大 学马克 思主义 学院讲 师,北京 大学哲 学博 士 0 82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 究。
《 现代哲 学》2 1 年第 3期 01
的比较对话不应 只停滞于表层 ,还应 当不断深化
俱进发挥 了重要 作用。9 0年代初 至 9 0年代末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积极应对 “ 苏东剧变” ,弘 扬和壮大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不断推动中国马 克思主义的发展。进入 2 世纪 以来 ,改革 开放 1
面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开启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
究 者与 中国马克 思主义 研究 者 的平 等交 流和 参 与 式对 话 。
发展 史研 究 的深 化与 提升 。有学 者 指 出 ,应 当运 用分 析 马克思 主义 的观 点 推进 国 内马克 思 主义 发 展史 研究 。长期 以来 ,国内 马克 思 主义 研究 缺 乏
近20年国外马克思主义几个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关 键 词 : 外 克 思 主 义 ; 国模 式 : 球 化 国 马 中 全
一
、
关 于 马 克 思主 义 的 历 史命 运 问题
没 有 马 克 思 , 有 对 马克 思 的 记 忆 , 没 没有 马 克 思 的 遗 产 , 就 也
苏 东剧 变 后 ,关 于 马克 思 主 义 历 史 命 运 问题 一 直 是 国外 马克 思 主义 研 究 中的 焦 点 问题 , 时 , 于 这 一 问题 的争 论 在 同 关
要:0世纪 9 2 O年代是 一个重要 的年代。苏东剧变无疑是这个年代最重要 的事件之一。此 时, 马克思主义 的
研 究和 发 展 遭 受 了 巨大挫 折 , 度 转 入 低 潮 。 0年代 中期 。 克 思主 义 的研 究 和 发 展 又 趋 向 回升 , 一 9 马 并延 续 至今 。新 技 术 革命 的迅 速 扩 张 。 不仅 改 变 着 人 类 的 生 产 方 式 和 生 活 方 式 , 时推 进 了全 球 范 围 的现 代 化 进 入 一 个新 阶段 , 给 同 也 马 克 思 主 义 带 来新 的挑 战 。 克 思 主 义 的 研 究 议 题 也 愈 来 愈 广 泛 , 文 试 就近 2 马 本 O年 来 国 外 马 克 思 主 义 研 究 的几 个
2 1世纪的社会主义仍 有着广 阔的前 景。英 国学者 拉尔 夫・ 密
利 邦德 (  ̄ h l b n ) 回 答 面 对 社 会 主 义 未 来 所 表 现 出 R p Mi— ad 在 i
来 的怀 疑 时 指 出 . 管 资 本 主 义保 持着 持 久 的 活 力 。 管 现 实 尽 尽
21 0 0年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国外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国外的现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关注和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历史联系和发展关系,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巩固思想统一,加强团结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对于新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动态:一是分布更广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领域开始是以西欧大陆为主,现在正向英美扩散,如英美国家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国家的解放神学国际性的重要刊物,如英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美国的《重思马克思主义》、《激进哲学评论》、《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科学与社会》、《共产主义与后共产主义研究》,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杂志》、《马克思主义杂志》、《社会主义》,法国的《今日马克思》,意大利的《今日马克思主义》以及澳大利亚的《论纲十一》等,也集中发表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
早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植根于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走下坡路之前的西欧大陆,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又批评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但是随后相关研究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英美却不断涌现新的颇具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逐渐扩大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二是左翼知识分子越来越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力量现当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大多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左翼知识分子,他们与所在国的共产党联系较远,且大都是各个学科的知名学者,他们的研究不再受到过多的政治限制,所以左翼知识分子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影响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左翼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其中不乏客观、严肃的学者。
我们应该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并通过他们去影响左翼学者的大多数,孤立极少数敌视中国的极左分子,营造对我国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三是研究领域扩大,注重与实际结合正因为有这样的左翼知识分子,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也不再局限于哲学,而是扩展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众多领域。
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综述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是一篇极具深度的哲学论文,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学者对这篇论文的研究非常广泛和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体现的基本立场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德国学者弗兰茨·梅林在《马克思传》中支持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的思想倾向和立场,认为此论文虽然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哲学作品,但是已经体现出了他对于法学和哲学的独到的理解,极具特色。
而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探索了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期间的基本立场,认为他仍然深陷于黑格尔哲学中,深受唯心主义的影响。
这种观点同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对于这一时期马克思思想的立场相一致。
其次,国外学者对博士论文中的主题内容进行了研究。
其中,对于论文中的原子运动学说的研究比较突出,一些学者深入探讨了原子偏斜学说所体现的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哲学。
此外,国外学者也对博士论文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研究,包括马克思对于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关系的研究比较突出等。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涵盖了基本立场、主题内容和细节等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进行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研究日趋深入。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材编写取得显著进展,各高校纷纷编写出版了与时俱进、理论严密、应用性强的教材,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和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该学科的理论体系。
再次,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例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不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研究深入。
二、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先,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国外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经典著作进行了翻译和研究,促进了留学生和国外学者对中国学术研究的理解和认同。
再次,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国际研究合作不断扩大,形成了国际学术社群的共同关注和研究焦点。
三、研究趋势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需要进一步适应时代变革和社会需求,关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
其次,跨学科研究的需求日益增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对接,形成学科融合的新模式。
再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可以实现大数据分析和模型推演,为理论研究提供更为准确和丰富的支撑。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其国内外研究现状不断发展和积累。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前沿问题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当代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和流派进行研究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是世界性现象,因此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我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和发展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和思想材料。
借助各国学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的较为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已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将大大推动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于对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所谓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大致是指产生和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西欧马克思主义理论,后逐渐拓展到70年代的分析学、生态学和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通常理解。
产生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又不同于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归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所谓国外马克思主义则应该是国外出于各种目的研究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各种思想流派的总称。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当今世界已经并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苏东剧变后,世界历史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正站在世界的战略全局,进一步阐明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1.研究重心转移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领域开始由西欧大陆向英美转移。
早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植根于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走下坡路之前的西欧大陆,目的在于探索一条不同于俄国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既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又批评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但是随后相关研究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英美却不断涌现新的颇具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逐渐取代西欧大陆成为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心领域。
2.研究领域扩大,注重与实践结合现当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大多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左翼知识分子,他们与所在国的共产党联系较远,且大都是各个学科的知名学者,他们的研究不再受到过多的政治限制,领域也不再局限于哲学,而是扩展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众多领域。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趋势评述

袁银传:近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趋势述评一、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趋势自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三分法和分门别类的孤立研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也不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理解。
倡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普遍共识。
第二,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研究和文本比较研究。
近几年来,学界日益打破"以苏解马"、"以西解马"等传统模式,反对"以儒解马",强调以"以马解马",即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根据,对他们的思想进行解读,更加重视回归原文本。
第三,突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个是进一步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或专题化研究,特别是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研究;二是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研究。
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趋势将进一步从十七大政治报告精神的政策解读向学理层面研究的深化。
第四,注重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流与对话。
全球问题的日益凸现、美国次贷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新变化迫切要求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加强交流与对话,而国内学术研究环境的日益民主化与开放化,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公开化、深入化,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为我们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流与对话起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五,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特别是注重本学科如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全面而坚实的学科支撑。
【2016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问题及评述【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问题及评述【正文】综观2005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其主要研究热点仍集中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具体而言,其特征表现如下:一是继续追踪和深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人物和问题的研究,如卢卡奇、葛兰西、布洛赫和列斐伏尔等;二是扩展并加强了对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深度挖掘;三是对后马克思主义或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明显的进展。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和流派的研究伴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全球化的浪潮和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景观,以及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迫切性,国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似有重“热”之趋向。
因此,整理并发掘已有的史料,立足于新的视野,重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和思想流派,就成为一项摆在面前的重要工作。
就过去的一年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覆盖了卢卡奇、葛兰西、布洛赫、列斐伏尔和阿尔都塞等人,也包括了各个思想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等。
既有新译着的面世,也有立足新角度的深入挖掘。
1.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研究在过去的一年中,对卢卡奇、葛兰西、布洛赫和晚期列斐伏尔等人的研究是国内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首先要提及的是卢卡奇的一本重要著作《理性的毁灭》,于2005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从意识形态上对德国法西斯主义做了“追究既往”式的思想清算。
作者把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责追溯到了非理性主义的思想学说,对自20世纪起的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源流、演变和社会后果等做了系统的考察和批判。
作者认为叔本华、尼采等人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在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承担了不可推卸的“思想责任”。
卢卡奇的这一观点在我们看来并不陌生,也不一定完全赞同,但此书的出版为国内的卢卡奇研究提供了另一新的材料来源。
另外,其它学者也从各个角度对卢卡奇的思想做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院系:哲学学号:2011013595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创造,但要想追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本源,就要回到西方社会。
当代西方学者也都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派别,阐发着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并且马克思主义也与西方其他社会思潮相互融合,借鉴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那么,在中国学者们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他们有对此有何看法?本文以介绍国内学者对西方马克思研究的发展状况和方法的为主旨。
关键词:国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马克思用毕生精力所建构的马克思主义,以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尊重与认识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而且从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人如何认识自然、社会等关乎整个人类社会的基础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一般性的关乎人类的问题的学说,却对人类的各个认识领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以,我国学者也积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历程也在发展中不断深化。
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外文文献的不断引进,在客观条件的优化下,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周嘉昕(2011)认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未获得独立的学术地位,处于初步译介和外在批判的状况;80—90年代中国学界依托“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走向深化;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①。
林艳梅(2010)认为近三年来,我国国内学者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稳步推进,二是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发热潮,三是苏东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获新突破,四是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人关注,五是国外马克思学研究正在积极展开②。
梁树发、彭冰冰(2008)认为近三年来,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脉络、“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的主要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国内学者在总体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自己的理解,或者是从思想发展历程上,或者是从时代背景上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整体脉络有着整体的把握。
张之沧(2003)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很多流派,根据其内在联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别:经验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实验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批判主义的马克思主义③。
魏小萍(2005)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把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这一阶段的国外马克思主义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著称。
第二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这一阶段的主要背景起始于以法国巴黎的“五月风暴”著称的一系列群众性政治运动。
第三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90 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背景是苏东剧变。
苏东剧变后,有相当一批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转向了自由主义,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另一些学者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兴趣④。
张一兵、胡大平(2003)认为从总体上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经历了早期建构、人本主义转移和科学主义扭转过程,20 世纪60年代末以来已经终结⑤。
当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了整体的把握,那么,如何正确的和科学的研究它就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了,而研究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有着科学的研究方法,不然,只会让我们在了解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表象,却无法进一步探究其真谛,更不可能运用其思想,为我所用。
这一方面国内学者也有着自己的观点。
王雨辰(2008)则主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范式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只有把我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服务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才能彰显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当代中国的意义⑥。
欧阳谦(2006)认为我们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缺少进一步的研究,原因在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认识尚不够深入。
我们应该抛开原有教科书体系之后的问题意识和理论眼光,才能达到愈加开放的思想认知境界⑦。
邹诗鹏(2006)认为我们应该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和现实性入手来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马克思哲学在当代西方社会与文化处境里的命运及其哲学运动。
⑧
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充分阅读文本,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把西方马克思主义放在当时的时代下进行探究,另一方面我们则要把西方马克思主义放在中国现代社会中进行探讨,结合现实地研究才能发挥其实际作用。
那么,我国国内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将何去何从呢?李荣海(2008)认为应把研究西方马克思的落脚点放在中国具体国情中,理论工作者应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愿望与激情,落实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总结上,落实到中国实践进程中的矛盾认识和现实发展上,这才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有的责任,也是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基点和出发点⑨。
我认为我们要想进一步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应当解放思想,破除某些根深蒂固的保守的旧观念,端正我们自身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了解,改善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理论,至今仍然有学者在继续研究着马克思主义,虽然,后继者的加工、修改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可能与马克思主义的原文有了较大的差异,但是,这种开放的探索、批判的研究使得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更加贴近不断发展的人类历史,真正的真理正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①周嘉昕:《中国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理论探讨,2011年第5期。
②林艳梅:《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视野,2010.12。
③张之沧:《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④魏小萍:《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轨迹和趋势》,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年第2期。
⑤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⑥王雨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范式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年第1期。
⑦欧阳谦:《从文本到文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路径问题》,求是学刊,2006年第5期。
⑧邹诗鹏:《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方向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求是学刊,2006年第5期。
⑨李荣海:《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