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教案
《热爱生命》教案(优秀5篇)

《热爱生命》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二)能力目标。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三)德育目标。
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杰克·伦敦“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高尔基语),描写细致是课文的突出特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诵读,感知情节结构,梳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研读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征意味。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演播美国西部风情及淘金图片)(二)资料助读。
(投影)一、班会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二、班会程序:1、主持人致开场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每个人都有资格享受愉快的生命,但生命的遭遇往往是意想不到的。
然而,总会在那不经意的一瞬间,生命的泉水便会永远枯竭。
衡阳的大火是那样无情,吞噬了多少个年轻的生命!唐山的地震又是那样残忍,拆散了多少个幸福的家庭!分贫富贵贱。
无论咿呀学语还是学富五车,如果缺少应有的警惕,危险可能就在那一瞬间。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多么珍贵!是的,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了。
所以,我们要懂得关爱生命,学会自救自护。
“珍惜生命安全第一”主题班会现在开始!2、质疑同学们,当你面对熊熊大火,你是慌不择路还是冷静逃脱?当你面对凶恶的持刀歹徒,你是冲上去搏斗还是机智自救?当你面对失败的挫折和外界的压力,你是痛苦万分还是理智面对?当你面对网络游戏的巨大诱惑,你是沉溺其中还是适可而止?这种种情形,如果你不懂得正确处理、不懂得怎样在危险面前保护自己,只会在你人生的路上留下痛苦的一笔。
《热爱生命》 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杰克·伦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中顽强求生的精神,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将对生命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生命奇迹的视频,如在地震废墟中坚持数天最终获救的幸存者,或者在极端环境下顽强生存的动植物等。
然后提问学生:“看完这段视频,你对生命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顽强与宝贵,从而引出课题《热爱生命》。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杰克·伦敦的生平经历,重点突出他坎坷的成长历程和丰富的冒险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同时,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词。
3、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分析主人公的生存环境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主人公生存环境恶劣的语句,如“他的周围只有一片死寂,只有无边无际的荒原”“这地方狼很多,它们时常在半夜里来吃掉他的篝火周围的鹿肉”等,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所面临的巨大生存挑战。
《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教案

《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把握《热爱生命》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
2. 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使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文学特点。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培养热爱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领悟小说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理解小说中人物面对困境时的心理变化和成长。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人物和主题。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情节、人物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4.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体验主人公的经历,培养热爱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热爱生命(杰克·伦敦)》原文。
2. 参考资料:有关杰克·伦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
3. 投影仪和投影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杰克·伦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热爱生命》原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4. 主题讲解:讲解小说的主题,引导学生领悟热爱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价值观。
5. 案例分析: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6. 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在困境中勇敢面对,培养热爱生命的意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爱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价值观。
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
10. 课程评价:通过学生的读后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和经历,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教案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杰克·伦敦的生平和作品,《热爱生命》的故事背景及主题。
2.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杰克·伦敦生平介绍2. 《热爱生命》故事梗概3.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分析4. 生命的价值探讨5. 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杰克·伦敦的生平和作品背景2.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3. 生命的价值在小说中的体现4. 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杰克·伦敦生平及其作品,《热爱生命》的故事梗概。
2. 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杰克·伦敦生平及其作品,《热爱生命》的故事梗概。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
3. 第三课时:讨论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第四课时: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杰克·伦敦的生平图片和作品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热爱生命》的故事梗概,了解故事背景。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4. 教师讲解:总结学生的讨论,详细解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5. 案例分析: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答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essay 质量,关注其对生命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知识掌握:测试学生对杰克·伦敦生平、作品和小说象征手法的掌握程度。
《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教案

《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杰克·伦敦及其作品《热爱生命》的背景信息。
激发学生对小说主题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1.2 教学内容介绍杰克·伦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概述《热爱生命》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杰克·伦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学生阅读《热爱生命》的简介,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杰克·伦敦及其作品的兴趣程度。
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初步理解。
第二章:分析小说主题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热爱生命》的主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元素,如生命、自由、勇气等。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表达这些主题。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主题元素。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估。
第三章:解读人物关系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人际交往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友情、竞争、冲突等。
探讨人物关系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系。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物间的互动。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人际交往能力。
收集学生的角色扮演成果,进行评估。
第四章:探讨小说写作技巧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热爱生命》的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叙事结构、描写手法、对话技巧等。
探讨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表达主题和塑造人物。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技巧。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收集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估。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巩固对小说《热爱生命》的理解。
《热爱生命》 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杰克·伦敦的相关文学常识。
能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提高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中顽强求生的精神,感悟生命的珍贵和意义。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勇敢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在困境中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教学难点探讨小说的主题,引导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字词、文学常识和小说的写作背景。
2、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分析法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生命顽强抗争的视频,如在废墟中坚持数天被救出的生命奇迹,或者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
提问学生对生命的看法,引出课题《热爱生命》。
2、作者及作品介绍简单介绍作者杰克·伦敦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
强调《热爱生命》这部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含义和用法。
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教师进行梳理和总结。
4、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从他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顽强意志、对生命的渴望和坚定信念。
5、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段落,朗读并思考其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教案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杰克·伦敦的生平和作品《热爱生命》的背景。
2. 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小说的主旨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热爱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杰克·伦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热爱生命》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3.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
4. 小说的主旨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杰克·伦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热爱生命》的故事梗概。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探讨小说的主旨和价值观。
3. 阅读理解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杰克·伦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命》的创作背景。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探讨小说的主旨和价值观。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热爱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完整阅读《热爱生命》。
3.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准备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他们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和思考。
3. 听取学生的课堂分享,了解他们对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课堂讨论,让学生比较《热爱生命》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 推荐学生阅读杰克·伦敦的其他作品,如《野性的呼唤》等,进一步了解他的文学风格。
3.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作者,进行专题讲座或研讨会,拓宽学生的视野。
《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教案

《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杰克·伦敦及其作品《热爱生命》的相关背景知识。
2. 通过阅读和分析,把握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品质。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杰克·伦敦生平简介及作品背景。
2. 《热爱生命》故事情节梗概。
3. 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弗朗西斯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4. 主题思想探讨:生命的意义、个人奋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杰克·伦敦生平及作品背景,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主人公弗朗西斯的看法,以及对其勇敢精神的评价。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小说中的典型片段,分析弗朗西斯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其热爱生命的情怀。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杰克·伦敦生平及作品背景,阅读小说梗概。
2. 第3-4课时:分析故事情节,讨论人物形象。
3. 第5-6课时:深入剖析弗朗西斯的性格特点,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4. 第7-8课时:分组讨论,学生发表对小说及相关话题的看法。
5. 第9-10课时: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对《热爱生命》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热爱生命的精神。
3. 推荐一本关于杰克·伦敦或其他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杰克·伦敦及其作品《热爱生命》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个人感悟。
七、教学资源1. 杰克·伦敦作品集:《热爱生命》、《野性的呼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教案学习目标1. 潜心阅读课文,感受主人公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的悲壮经历,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2. 体会文中人物与环节描写的细腻传神之处;3. 品味杰克?伦敦笔下这一硬汉形象所透露出的浓重的悲剧色彩,及其坚忍、卓绝的求生意志。
教学重点1. 把握人与环境抗争时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精神力量,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2. 体会人与狼对峙部分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设想极地严寒、食物匮乏、恶狼尾随……作品将人物置于一个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以此表现人类与严酷的生存环境相抗衡时所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这一类作品学生早在七年级就有接触了。
如《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登上地球之颠》等。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这些篇目来辅助学生挖掘作品的深意,同时建议课外阅读杰克?伦敦的其他相关作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了解其中的硬汉形象及其特点。
课前准备浏览课文,自行学习疑难字词。
分组解决下列问题:1. 了解19世纪末的美国淘金热,以及杰克?伦敦的有关作品;2. 收集极地环境的地理、气候等方面知识;3. 搜寻珍视生命的有关名言或故事。
推荐网站:杰克?伦敦中文网http://www.jack\\\\|/main_e.htm/jacklondon.htm/lm/671/more17.html/zhuanti/beiji/geograph.htm教学过程一、导入方式一: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心目中顽强的生命是什么样子。
(石头重压下冲破羁绊的嫩芽,婴儿来到人世的第一声啼哭,马拉松赛场的百米冲刺……)你能想像人在经受生存极限的考验时,可以迸发出怎样的生命之光吗?那就读读今天学习的课文《热爱生命》吧!方式二: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
谁能描述一下极地环境?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二、初感1. 默读课文,粗通课文大意。
2.复述故事,把握情节梗概:极度饥饿,以驯鹿剩骨维生。
历尽艰辛,发现海边大船。
努力爬行,遭遇病狼跟踪。
殊死搏斗,最终战胜病狼。
三、探究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质疑问难,鼓励其从课文中发现值得思考、探讨的话题。
2. 学生交流思考所得,经过集中,确立几个探究主题:(1)主人公在这茫茫荒原上经历着哪些生死考验?他靠什么顽强地生存下来?(2)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3)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4)小说中关于鹿皮袋、比尔骸骨描写的作用。
(5)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3. 分组选择题目,借助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课文研读,教师巡回点拨。
4.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配合指导。
探究一:极地恶劣的地理环境、气候、食物的匮乏、体力近乎衰竭、野兽出没……同自然的斗争老是失败,饥饿、寒冷、伤痛紧紧缠住他,他甚至想到放弃:“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
说明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某些脆弱成分。
但主人公靠着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一面同自然抗争,一面努力地克服自身弱点不断磨炼自己,最终战胜这一切,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极度寒冷──用白铁罐子烧热水,极度饥饿──砸鹿剩骨、吃沼泽浆果,极度疲劳──内在的生命逼着他向前爬,右脚伤残──膝盖和脚鲜血淋漓,撕衬衫来垫,饿狼尾随──时昏时醒,努力提防。
探究二:主人公意志坚强、富于毅力、不畏困难,同大自然勇敢斗争;在饥饿、寒冷和伤痛中顽强挣扎;在同病狼的搏斗中获得胜利,终于战胜死亡。
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质,他的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几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种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但“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
作家逼真地刻画了主人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
在同狼最后搏斗时主人公的双手已无力将病狼掐死,但是他顽强地拼尽全力,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用牙齿咬断狼的脖子,“一股暖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
这东西并不好吃,就像是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
然而他还是“硬凭着意志”给灌下去了。
正是这像“铅液”一样病狼的血使他得以活下去。
在小说中,文明社会的人和野性的动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
在自然面前,社会赋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么理想,抱负都是空谈,只有“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
因此,这个人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象征物,他没有名字,狼当然也没有,他们只是两个生物,平等的两个生物,为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生命追逐。
探究三:作品最富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同时用大量的人物行动表现自己的性格。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如微微泛红的鹿骨头、在苔藓、岩石上留下的血迹、病狼的喘息声与粗糙的舌头摩擦两腮的感觉等,从极细微处着笔,极有质感地渲染人物困窘、残酷的处境。
最传神的是对疲倦的描写──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
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出色地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体力飘散而心灵执著的情态。
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就是对生命的执著热爱。
人和狼最后的格斗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他从梦中苏醒过来,因为已感觉到有条舌头正在舐他的手,“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正使出最后一点力量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去,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一种从未有过的奇特的格斗方式,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展开了。
渐渐地,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还用另一只手偷袭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
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
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探究四:根据上下文意,不难判断鹿皮口袋应是淘金者装金子用的,主人公早已丢弃,但比尔居然到死也不放弃,最后只剩一堆有红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骸骨与之相伴。
这一种辛酸而残酷的讽刺,正说明了金钱在赤裸裸的大自然中一钱不值,它的存在是对人性的玷污与拖累。
探究五:作者塑造这样一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命意志坚强,具有鲜明性格和超人勇气的强者形象。
文中反复渲染不畏艰险困苦、勇敢顽强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人的顽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四、品味1. 学生自主品味、朗读文中感受最深的描写语言;2. 小说通过对“他”这个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主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对你的启示。
(1)要勇于面对失败。
他全身疲乏、伤痛,他失败了,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
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2)要勇于面对孤独。
当一个人去面对眼前的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孤独,不埋怨,不放弃,最后终于全身而返。
(3)要敢于与敌人斗争。
与狼长时间的周旋,表现出这个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显示出非凡的毅力与坚忍的决心,体现出人类战胜强大势力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4)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与逆境的较量中不时流露出对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阳的暖意、感受周围活跃而健康的生命。
正是这种热爱使他充满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欲望,并由此不断激发出他的潜能,使他有搏斗下去、战胜失败、面对孤独、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3. 结合珍视生命的有关名言或故事,品味这一人类的永恒话题。
五、延伸课后,按照兴趣,选择一个话题展开探索。
1. 阅读杰克?伦敦的其他作品,如《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等,体会这类硬汉形象的独特个性及其典型意义。
2. 《热爱生命》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两个主人公的形象。
3. 阅读下面三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1)生命因信念而顽强、坚忍。
1998年5月20日晚9时,一场山洪将新疆巴音乌素矿矿井冲毁,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将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向巷道深处漂去,一直漂到700米深处的采煤区。
杭平上到一块一米见方的干燥地带,拧亮矿灯,光影里看到不远处一头井下拉煤车的骡子被卡在狭窄的道口。
最初的两天,除了喝水,还试着啃那圆木上的树皮,还试着嚼皮带,但他都失败了。
大约过了四五天之后,他将饥饿的目光投向了与他相依为命的骡子。
他移动极度虚弱的身体,拿铁锹绊住骡子的腿,让骡子在挣扎中溺水死亡。
接着把铁锹在石头上磨快,来剥骡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镜片打碎,用玻璃一点一点地割肉吃,因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恶心几乎将他置于死地。
几天后,肉开始变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里,反复搓洗,直到洗净才敢吞食。
为了保持体力和热量,他将自己的行动降到了最低限度。
他躺在地上,无数次地想,我还活着,我要活下去。
就这样他一直到了6月23日早晨8点钟,这时,他抚摸自己的身体,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触到脊梁骨了。
在这34天中,两台水泵以每小时近200吨的抽水量日夜不停地旋转着,随着水位的下降。
救援人员从井下抬出了12具尸体。
当救援人员发现杭平还活着的时候,这使所有闻知此事的人都充满了好奇,都感到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2)战胜生命绝望的力量在于生命本身。
有一天傍晚,他心烦意乱地走到悬崖边。
他觉得生活无聊而平淡,年轻的心已不愿负担人世的孤独和艰辛。
他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锢在坛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种要把坛子冲破的冲动。
于是,他把脚轻轻凌空一提。
忽然,有什么独特的声音传来,他不禁侧耳静听。
噢,是婴儿的哭声,在这荒山野岭,生命依然高高在上。
顿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袭来,他一把推开诱他自杀的死神,循着啼声和灯光奔去。
那是他命运里最耀眼的一次闪电。
数年后,他的伟大作品如春雨般洒落俄罗斯及世界。
他就是屠格涅夫。
(3)生命因抗争而尊贵。
《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生于1963年,华东师大毕业。
生病前是上海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
陆幼青1994年发现胃癌已是晚期,胃不得不切除4/5。
但3个月后,他拖着轻飘飘的身体顽强地走进公司大门,微笑如旧。
他对朋友说:“人有死亡的尊严,应该有自己选择接受死亡的方式。
”2000年夏天,陆幼青再度发病入院时,医生预言他“还有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