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中动植物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初探
对比俄汉语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及对俄语教学的影响

对比俄汉语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及对俄语教学的影响【摘要】动物词汇是文化伴随意义最明显最有趣的词汇之一。
本文总结了大量的俄汉词汇中表示动物词的喻义、象征义、转义的名词、词组、谚语、成语,并从影响其词汇意义的语言内外因素对其进行阐述和分类,试图对这类词的词汇异同进行新的探索,进而揭示正确掌握和理解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动物词;同一性;差异性;教学影响0.引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对某一事物看法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该民族情感世界的真实反映。
正如格拉斯通所言:“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和沟通文化其它成分的媒介。
”①(转引自张帆2000,17)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通过与动物的长期接触,逐步掌握了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并基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根据动物与人类的相似性,用一些表示动物的词语来转义喻指人或人所具备的某种特征。
有关学者曾指出:“动物词汇是文化伴随意义最明显最有趣的词汇之一。
”②俄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喻指人的动物词汇。
由于人类的思维存在共性,俄汉表示动物的名词喻人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因民族文化、社会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也存在差异。
本文就俄汉民族在动物词汇上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异同作浅析比较。
1.俄汉动物象征意义的对比1.1同一种动物在俄汉民族中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俄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语言诞生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不同,但人类有许多相同的生活经历和共同的感受。
人们的思维是相通的,它是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因此同一动物有时会在俄汉两民族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联想。
1.1.1蛇(змея)在俄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阴险、毒辣、狡诈”的象征意义,这是根据蛇的行为特点决定的,因为它总是用喷射毒液的方法袭击对它有威胁的事物。
如俄语成语змея подколодная 指阴险毒辣的人;отогревать змею на груди指忘恩负义的人;хитрый как змея(像狼一样狡猾)。
动物词汇在俄语中的民族文化特色

动物词汇在俄语中的民族文化特色动物词汇在俄语中是占比较大的词汇,丰富的动物词汇反映出俄罗斯人民深厚的自然情怀和民族文化特色。
作为一个广阔的国度,俄罗斯拥有着大片的森林、草原和湖泊等自然资源,同时也将很多动物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在动物方面,俄语中有很多的词汇。
其中包括一些非常常见但是在其他语言中不常见的抽象动物词语。
比如“олово”(鱼),其实是描述一个很窝囊的人;而“zayats”(兔子)表示主动逃避困难,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胆小而逃避缺乏自信。
在俄罗斯文化中,有几类动物在民族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反映了俄罗斯复杂的文化和民族性格。
熊是俄罗斯人民最为崇拜的动物之一,俄罗斯的国徽也是一个穿着王冠的棕色熊。
熊是俄罗斯最大的野生动物而且是灵活可爱的动物。
在很多俄罗斯文学作品当中,熊都是代表着力量和勇气。
同时在俄罗斯文化中,把熊头吊在家门口也是一种纳福保护的意识。
狼也是俄罗斯人民非常重视的动物之一。
狼在传说中是勇猛和智慧的动物,被奉为战士的代表。
在俄罗斯的民间故事中,狼总是扮演着坏人的角色,代表着灰色和黑色的邪恶力量。
可以看出在俄罗斯民间文化中,狼的形象总是有些不祥的阴影。
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性动物,在俄罗斯文化中代表着自由和优美。
鹰有非常优雅的飞行姿势,被很多俄罗斯人视为美丽的典范。
同时,鹰还代表了俄罗斯人坚强和不屈的精神。
代表鹰的图案和标志常常出现在俄罗斯的国徽和军队旗帜中。
另外,马、猫、狗等也都是俄语中非常常见的动物词汇。
每个动物在俄语中都有特定的词汇,这些词汇体现了俄罗斯人民关于动物的情感和认识。
在俄罗斯文化中,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当代文化,动物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俄罗斯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总之,俄语中的动物词汇反映出俄罗斯人民非常深刻的自然情怀和民族文化素质。
在这些动物词汇中,熊、狼、鹰等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性动物,代表着俄罗斯人对于力量、智慧、自由等价值观的认同。
这些动物词汇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俄罗斯民族的特质和文化内涵,为中俄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浅谈俄汉中动物词文化伴随意义差异

文化长廊浅谈俄汉中动物词文化伴随意义差异吕玉雪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因人们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及语言表达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俄汉语中人们对同一动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在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中,存在以动物为喻体,来形象生动的表达人们某种行为与状态。
本文主要通过俄汉语中动物的伴随意义,浅谈俄汉语动物词存在的文化意义相异对应的现象。
关键词:动物名词;伴随意义;相异对应[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183-01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与动物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俄语和汉语中存有许多词语,这些词语以动物为本体,进行生动形象的比喻,在形象的说明人或物的某些特征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类的语言文化。
文化语义学认为:“文化伴随意义是受民族文化制约的附属义。
”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俄汉语中对同一动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些动物词文化伴随意义也是不同的。
此外,我们发现存在一些动物词在俄汉语的基本层次范畴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汉语中的基本词“羊”,但在俄语中对应的义位出现了空缺,俄语中对其下位的划分更为详细,这些词都有其文化伴随意义。
所以在俄语中,由于下位词的划分,动物词的文化伴随意义比汉语中更为多样。
本文主要分析汉俄中羊、猪、喜鹊动物文化伴随意义,并对其进行比较。
一、羊羊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羊”的文化内涵:1)吉祥、美好的象征。
在汉字中许多褒义、美好的字,都是以羊为偏旁部首的,如“善”、“美”、“祥”等。
汉语中的祝福语“吉祥如意”、“三羊开泰”等都与羊有关;2)温顺、善良;3)喻指庸俗、低劣,如“挂羊头卖狗肉”;4)“羊”也象征懦弱,如“羊质虎皮”。
在俄语中,“羊”的义位空缺,下位划分更为详细。
俄语词(1)“козёл”(公山羊)常见的文化象征意义有:1)比喻某方面毫无用处的人,如“как(что) от козла молока”(如同公羊身上挤奶,毫无用处);2)形容男人性格倔强,“упрямый, как козёл”;3)愚蠢干坏事的人,“Пустив козла в огород”(引狼入室)。
浅析俄汉语言中植物象征意义的文化特点

浅析俄汉语言中植物象征意义的文化特点作者:刘枝梅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8年第02期【摘要】在俄文化和汉文化中,植物都因为本国的文化内涵被赋予了其它的象征意义,因地域差距,文化差异,在俄语和汉语中的植物的象征意义截然不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植物保护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植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以及象征意义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本文将通过对俄汉文化中植物的象征意义的分析研究,从而总结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便于两国之间的友好文化交流。
【关键词】俄汉语言;植物;象征意义植物在人类生存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其重要性,从古至今,人们除了利用植物来维持生存,更通过植物来表达自己的各种观点和思想,寄托情感和抱负,这种情况的延续发展形成了系统性的植物文化。
无论是在俄文化还是在汉文化中,都将植物塑造成有性格有思想的活物,对植物的不同看法表现出了两国文化的差异。
本文通过俄汉中植物的不同的象征意义进行研究,分析其中体现的文化特点。
一、植物象征意义产生的历史渊源(一)与对植物的崇拜相关中国的古人对柳树有着极深的崇拜,在他们眼中,柳树就是生命的象征,“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对柳树顽强的生命力的最好阐述,只要给它土壤,它就会坚强的存活下来,而且它是在寒冷的初春最早展现绿意的。
古时候人们认为太阳夜间在柳树中汲取能量,早上还能那样光明、温暖的升起。
因此,中国的古代人民,将柳树作为消灾祈福的重要道具。
古俄罗斯人对于柳树(Ивовое дерево)也有独特的情感,他们用柳树的枝条抽打人和动物,认为这样可以将柳树强大的生命力传播到人和动物身上,使人和动物都能够健康;还会将柳树的枝扔到田里,认为柳树会将活力传递到田里的其它农作物中,使农作物不利枯萎,提高生产量。
俄罗斯人还将对柳树的崇拜表现在了宗教信仰中,将“主进圣城节”称为柳枝星期日。
(二)与植物本身特点有关在中国,因为竹子本身直立挺拔,四季常青,节节分明,外直中空等特点,一直被中国人誉为正直清高的代名词。
应用俄语专业论文之浅析俄汉动植物喻义对比

浅析俄汉动植物喻义对比摘要:在各民族中动植物词的喻义的产生有两个原因,其一,与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性、特征等有关;与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等有关;其二,与该民族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关,其中包括神话、宗教、传说、文化、文学、历史、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
关键词:喻词、喻义、动物、植物、传说我们都知道词义的引申是建立在相似联想的思维基础上的,引申义往往是由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性而引起的。
这种相似性,有的是外表形状相似,有的是性质相似,有的是作用相似等。
而这种相似性又会容易使人产生类似的联想。
联想的结果,便有了这个词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以此也便产生了词义的引申。
依据现实的证明,俄汉语中有不少的动植物词汇,不仅具有本义,而且还拥有其比喻和象征意义。
我们把这些比喻义和象征意义成为“喻义”。
而把具有喻义的词称作“喻词”。
在俄汉文化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文化和传统的差异和碰撞,在动植物的喻义上俄汉两国又会存在哪些相似和相异呢?该论文就针对俄汉动植物喻词和喻义进行比较,从中更加深刻的理解俄汉文化之间的异同,以加深对两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1、俄汉动物喻词、喻义对比1.1 ворон\ворона[乌鸦]根据希腊神话,乌鸦是阿波罗的信使,专门从云中给他带来新鲜的雨水。
俄罗斯的一些传说中也提到这样的说法。
在俄语中乌鸦的修饰语是вещий,人们常常认为,乌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鸟,它具有出色的口才并相信它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
在俄罗斯的民间有这样的一条在伤者止血是说的咒语:Летитворонбезкрыл, безюог, садитсянаглавуинаплечо. Воронсидит-посиживает, ранупотачивает.Ты,ворон,неклюй—ты,руда,изранынебеги...ты, ворон,некаркай...ты,руда,небеги它飞翔时没有翅膀,没有脚,就佛闪电一般,从乌云中汲取雨水。
英汉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

英汉动植物词语的⽂化内涵对⽐及翻译英汉动植物词语的⽂化内涵对⽐及翻译陈⾦连摘要:语⾔与⽂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蕴含着⼀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历史⽂化、风俗习惯等各⽅⾯的社会特征。
在⼀种语⾔被翻译成为另⼀种语⾔的时候,⼀定要考虑这种语⾔所涉及的⽂化因素。
意义上,翻译就是⼀种跨语⾔跨⽂化的交流活动。
它的最终⽬的是促进不同⽂化之间的交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化,因为⽂化的背景和传统的不同,使中西⽅在思维⽅式,价值观,⾏为习惯和⽣活上有着很⼤的⽂化差异。
本质上,翻译是以不同的语⾔为载体进⾏的⽂化之间的转换活动。
关键词:语⾔⽂化翻译⼀、引⾔英汉语⾔词汇承载着不同的⽂化内涵,要把握好这两种语⾔就要把握好两种⽂化。
动植物在⼈类⽣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类的语⾔中也很多时候涉及到动植物的名称,⽽这些名称并⾮实指动物的本⾝,⽽是被赋予了⼀定的⽂化内涵意义。
但由于中西⽅国家在历史、⽂化以及⽣活环境上的差异,部分动植物名称被赋予的⽂化含义也不尽相同。
本⽂⾸先对英汉两种语⾔习语中的动植物意象进⾏举例⽐较,讨论动植物意象翻译的⼏种⽅法,最后得出如此结论:对动植物意象的正确翻译源于对动植物意象⽂化内涵之正确理解。
⼆、动物的⽂化内涵(⼀)狗英汉民族不同的价值标准⾸先体现在对狗的褒贬上。
在英汉语⾔中,狗(dog)的基本意义是⼀致的,都表⽰家养的,可以帮⼈看护家院的⼀种动物。
但是狗在汉语中是卑贱的动物,⼤多数情况下都是常遭谩骂的东西,如“⾛狗”,“狼⼼狗肺”,“狗眼看⼈低”等。
可是dog 在西⽅⼈⼼⽬中的地位很⾼,是“忠诚”的象征。
他们都把dog当成⾃⼰的好朋友,甚⾄家庭的⼀员。
英语中带“dog”的词语很多,⽽且多含褒义,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You are a luckly dog.(你是⼀个幸运⼉。
)Every dog has its day.(凡⼈皆有得意时。
)等。
很显然,这些说法反映了西⽅⼈的⽂化⼼理。
动植物在俄罗斯的寓意

国家的“国树”是北方白桦,俄罗斯的“国宝”是棕熊(大概是因为棕熊的力大无穷和从容不迫很接近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树木名词的象征意义在汉俄文化中,表示树木的名词同样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这首先与古代人们对树木的崇拜有关,比如中国的古人崇拜柳树。
在他们看来,柳树有极强的生命力,树断了会长出新枝,树枝不管倒着插,还是横着插,都会存活。
柳树总是最先在初春的寒气中吐出绿芽。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大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
古人认为太阳正是在柳树的山谷里得到生气,获得力量第二天清晨从东方升起时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温暖。
故而在古代柳树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
古代的斯拉夫人认为树木与人一样是有生命的肌体,认为它们有灵性,有感情,甚至有语言,能思维。
相传在伊凡(即洗礼约翰——笔者注)纪念日的夜里,树木挪动位置,树叶簌簌作响,絮絮交谈......只要揪下朵红蕨花,就能听懂所有的树和所有的草的语言。
在俄罗斯的雅库特地区至今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古时侯,一位年青的猎人到大森林里去狩猎,结果一去不归。
人们四处寻找,终少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了昏迷不醒的猎人。
巫师们聚在一起,讨论了三天三夜,决定用块杨木(тополь)雕刻猎手的全身塑像,然后放到树上。
人们刚把木雕在树上固定好,猎人便苏醒过来,不久恢复了健康。
从此,当地的居民就把这棵树奉为神树,前来顶礼膜拜、祈求健康的人们络绎不绝。
古时的俄罗斯人把树木视为顶大立地的勇士、人们的保护神、善良的化身。
当代俄罗斯作家И. Ракша认为俄语“здравствуй”(你好)这个词的来源与树木有关:“здравствуй”的第一个字母“з”是前缀“с”的变体形式,意为“вместе”(在一起),而同根为драв,дерево(树木),所以“здравствуй”的意思是与树朝夕相处不分离,就有健壮的休魄和充沛的精力。
这样的分析虽是一家之言,但是反映了树木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植物的象征意义与民间传说有关。
花草含情——俄语中的植物意象

花草含情——俄语中的植物意象作者:张影来源:《留学》2021年第17期读诗时,你会思考这些花草背后的文化含义吗?在文学创作和日常对话中,很多事物都以其蕴含的独特文化意义而成为人们心照不宣的交流工具,人们一般不需要解释就能直接明白成语和谚语的含义,一些具有特别含义的动植物也成为了语言中传达交流意义的助力,只要一提起,读者和听众就能理解个中情感。
这是文化背景的力量,但同时也让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颇感头痛。
俄语中的一些植物代表的含义,有的与中文语境相同,有的则因其背后隐藏的传说故事和民族传统有了不一样的象征意义,在俄语中发挥着自己独有的魅力。
“伊万和玛利亚”的化身俄语中有一种黄蓝两色的花儿叫“Иван-да-Марья”(伊万和玛利亚),中文译为“蝴蝶花”,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个不幸的爱情故事。
传说伊万和玛莎(玛利亚的小名)是一对幼年失散的兄妹,长大后两人重逢并相爱,结为夫妇,后来两人偶然发现彼此是血亲,但他们不愿再承受分离的痛苦,于是两个人一同化作了一朵黄蓝两色的蝴蝶花。
这种花朵也经常被用以形容禁忌之爱。
索洛维约夫写过一首诗《伊万和玛利亚》,其中一段大意是“玛利亚穿着黄色的衣裙,伊万身着紫罗兰色上衣,他们一个是新娘,一个是新郎。
他们开在同一根花秆上,形影不离,在草地上盛开,以响亮的伊万和玛利亚为名,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在斯拉夫多神教流传至今的节日伊万·库帕拉节上,人们举行各式各样的庆典以迎接俄历夏至日的到来(这个节日也与东正教结合成为施洗约翰的节日),女孩子们会编织花环以占卜未来的婚姻,这种蝴蝶花便是常用的花卉之一。
斯拉夫人认为它的两种颜色象征着这个节日中最重要的两种元素——火与水的调和,能保佑一个人婚姻幸福。
民间传说中,这种草药还能帮助一个人实现阴阳元素之间的和谐。
在库帕拉之夜,人们还用蝴蝶花的茎秆制成的扫帚洗蒸气浴。
库帕拉花环在节日前由药草和鲜花编制而成,除了蝴蝶花之外,长春花、罗勒、天竺葵、羊齿草、玫瑰和黑莓也是出场率颇高的植物,在库帕拉节上,它们有的能去除邪恶,防止人们受到“邪恶之眼”的侵害;有的能巩固家庭关系;还有的能吸引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 oc Sci) N ovember.2004 俄汉语中动植物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初探沈荃柳,武柏珍(大庆石油学院外语系,黑龙江大庆163318)[关键词]俄语;汉语;动植物词;文化内涵;翻译[摘 要]词汇可以折射出民族文化的色彩,本文浅析俄汉语中动物词和植物词的文化内涵,探讨在翻译中对动植物词的不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04)06-0117-02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 ranslation of the V ocabulary of Plantsand animals in Russian and Chinese LanguagesSHE N Quan-liu,W U Bai-zhen(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163318,China) K ey w ords:Russian;Chinese;v ocabulary of plants and animals;cultural connotation;translation Abstract:The v ocabulary can reflect the colorfully national culture.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v ocabulary of plants and animals,and discusses how to understand and how to expre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v ocabulary of plants and animals in Russian-Chinese and Chinese-Russian translation.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而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一、文化内涵与翻译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
一个民族文化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表现出的民族心理必定会反映到民族语言中来。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可以折射出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色彩。
中俄两个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之处,同时也有巨大的差异,表现在词汇的文化内涵方面也是这样。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俄汉语中动植物词的文化内涵。
1.俄汉语言中共有的动植物,文化内涵基本一致这类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可作等值互译,如:俄语中的орёл象征着值得骄傲的,勇敢的人;汉语中的“鹰”用于转义,也具有相似的表评价意义。
俄语中的голубь和汉语中的“鸽子”都是和平或爱好和平的象征。
俄语中的роза和汉语中的“玫瑰”都代表爱情。
在俄汉两种语言中,这些词引起了相同或相似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形象生动的联想,有力地证明了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中,除了差异之外,也存在着相同的方面,即不同民族在某些方面反映出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和感情。
2.俄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动植物,仅在一种语言中有文化内涵意义这类词在言语交际,阅读文学作品时,经常会引起一些理解上的障碍,甚至引起概念上的模糊。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民族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对整个客观世界的符合本民族心理,民族感情的认识。
例如:берёза是俄罗斯森林中的典型树木,对俄罗斯人来说,它是“祖国”的象征,在民间创作中,白桦(берёза)常用来喻指姑娘,以及少女的纯洁和苗条。
汉语中的白桦却没有这种文化内涵意义。
рябина(花椒树)象征着姑娘和年轻人的爱情,而中国人却不太熟悉这种树木。
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风格的民族文化中,同一个客观事物可以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
如俄语中фикус的和汉语中的“橡胶树”,它们虽是同一种树木,但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家庭舒适”,“家庭生活美好”的象征。
俄语中把“无票乘客”叫做заяц(ехатьзайцем),相当于汉语中的“黄鱼”;当然,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词汇为俄罗斯人所不能理解。
例如:汉语中“老黄牛”常被比喻为“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人”,“井底之蛙”被喻为“见识浅薄,目光短浅的人”,汉语中的“松”(сосна)代表“坚忍不拔”,等等。
这些都是俄罗斯人无法理解的。
3.俄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动植物,文化内涵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俄汉两种文化中这些词汇字面上完全等值,但涵义不同,引起不同的联想。
例如:俄语中журавль(鹤)对俄罗斯人来说,是忠诚于祖国的象征。
他们认为,每年秋天,天空中 [收稿日期]2004-05-21 [作者简介]沈荃柳(1970-),男,大庆石油学院外语系讲师,从事俄语教学研究。
71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鹤成群飞往南方,啼声悲切,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对祖国的思念。
而汉语中的“鹤”是“延年益寿,长寿”的象征。
дракон在俄罗斯民族心目中是凶恶的象征;“龙”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神异的动物,中国人想象中的龙能在陆地行走,能在天空飞翔,能在大海遨游,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
龙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也是尊严的化身,此外,龙更是帝王的象征。
俄语中сорока(喜鹊)给俄罗斯人的印象是“搬弄是非”。
除了这个附加意义外,俄语中还存在сорока-воровка(神话中指偷东西的喜鹊),把它与偷窃联系在一起;而汉民族的民间传说是听见喜鹊的叫声将有喜事来临。
кукушка(布谷鸟)是俄罗斯森林中常见的一种鸟,它在斯拉夫民族中象征忧愁的独身女人。
此外,还因为有一种古老的说法,кукушка是死亡的先知,俄罗斯人便认为布谷鸟主凶。
有民谚为证:Кукушкакукует,горевещает.(布谷鸟叫,苦难到。
)Кукушкалетаетподеревне-кпожару.(布谷鸟村上飞,必有大火起。
)而在我国恰恰相反,布谷鸟向人们预报春耕的开始。
在俄罗斯人的心中,сова(猫头鹰)是智慧和贤明的化身,而在汉民族中,猫头鹰是不祥的征兆。
有民谚“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
4.俄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动植物,文化内涵意义部分相同这类词汇,字面意义相同,有时可以引起共同的联想,有时又可以引起不同的联想。
如俄语中的медведь和汉语中的“熊”除了共同表示“头脑简单,笨拙的人”外,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медведь又是“心地善良的主人”:медведь-хозяинрусскоголеса.此外,медведь还具有“未婚夫”这一象征意义:Видетьмедведявосне-бытьнасвадьбе.(梦中见到熊,不久将有新婚之喜。
)俄语中的волк和汉语中的“狼”除了“凶残”,“贪婪”的共同点之外,与狼有关的汉语成语和谚语大多数具有贬义,如:“豺狼当道”,“狼狈为奸”。
俄语中волквовечьейшкуре(披着羊皮的狼)和汉语基本相同。
但是,俄语中还有морскойволк(海狼),用以赞扬富有航海经验的水手。
“狐狸”在汉语中基本形象是指“狡猾的人”,同俄语中的лиса相对应,如хитрыйкаклиса(象狐狸一样狡猾)。
但在汉民族中,狐狸还可喻指修炼千年,得道成仙的精灵,成为民间神话创作中的“狐仙”,这种文化意义与俄语中的лиса不对应。
俄汉两个民族文化对ворона(乌鸦)有比较接近的看法,是人们很讨厌的鸟。
但俄语中以белаяворона(白乌鸦)来形象地比喻标新立异的人,汉语却没有这种附加意义。
петух(公鸡)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家禽,汉语中有“金鸡报晓”,“雄鸡一唱天下白”等。
俄罗斯民族对петух一词有十分丰富的联想,петух给俄罗斯人的印象是它的“好斗性”,“挑衅性”,因此,有这样的比喻выглядетьпетухом。
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乃至整个斯拉夫民族文化中,петух还有“火神”的意思,由此产生了用красныйпетух表示“火灾”的用法,如:пустить(красного)петуха(放火,纵火)。
5.字面不完全相同、不等值的、分属两种语言的词汇,可以引起相同的联想,相同的文化内涵意义这种现象常见于成语,谚语中。
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而成语,谚语也常产生于历史典故,所以,表示同样的喻意,则使用不同的词汇。
例如:汉语中的“竹”(бамбук)和俄语中的гриб(蘑菇),汉语中的成语“雨后春笋”,在俄语中则说какгрибыпоследождя(雨后蘑菇);汉语中有成语“胆小如鼠”,而在俄语中则以заяц(兔)表示胆小(трусливыйкакзаяц);汉语中的成语“一箭双雕”,俄语中用однимвыстреломубитьдвухзайцев(一枪打死两只兔子)表示;汉语中“兔子不吃窝边草”,而在俄语中要说Близнорылисанапромыселнеходит(狐狸不吃窝边鸡),两者都是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做坏事。
俄语中谚语Паршиваяовцавсёстадопортит(一只长癞的羊可以传染一群羊),而汉语则是“一条鱼腥一锅汤”,都用于转义,比喻一个行为不好的人,往往可以带坏集体中的一些人或者给集体的荣誉带来损害。
汉语中的“一山难容二虎”,在俄语中要说Двамедведяводнойберлогенеживут(неуживутся)(二熊不能同穴),比喻势均力敌的对手,在竞赛中互不相让,你死我活。
汉语中的“铁公鸡一毛不拔”,在俄语中要说Слихой(паршивой)собаки(овцы)хотьшерстиклок(癞皮狗身上一撮毛也拔不出,或癞羊身上一毛不拔),意为休想从吝啬鬼身上得到什么。
二、结语总之,人类语言和思维的共性决定了翻译的可能性,翻译语言就是翻译文化,文化是翻译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而不同民族、不同的社会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动植物词文化内涵差异必然导致传达文化信息的艰难。
但这不意味着文化不可译,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是相对可译性的。
首先,俄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动植物,原语和译入语符号的能指意义和所指意义相同,文化内涵基本一致的,基本上可以等值互译。
其次,俄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动植物,仅在一种语言中有文化内涵意义或文化内涵意义不同与截然相反的情况下,在翻译时应采用必要的注释的补偿办法,以达到词义文化内涵的等值传递。
此外,由于俄汉民族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少的成语、谚语的喻义相同但采用的喻体不同,翻译时多采用意译,常常需要转换形象,也就是以归化为主,以利于译语读者的认同,如какгрибыпоследождя译成“雨后春笋”比“雨后蘑菇”更能为操汉语的人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