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颌面骨折(全文字中)

合集下载

7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7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第七章口腔颌面部损伤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1. 教学内容口腔颌面部解剖复杂,起到重要的生理功能。

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密切相关。

对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抢救时,可能伴随窒息、休克、颅脑损伤、重要脏器伤等严重疾患。

此时应首先救治这些疾患,在全身情况稳定的基础上再治疗口腔颌面部损伤。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主要是及时进行清创缝合术,进行清创缝合时应根据损伤的部位及其生理特点进行处理。

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局部治疗主要是进行复位和固定。

固定可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

上下颌骨骨折各有其特点,因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对颌骨骨折进行治疗时,首先应恢复咬合关系。

颧骨与颅面多个骨相连,颧骨受到外力时常在这些连接处发生骨折。

对颧骨颧弓骨折的治疗应注意功能障碍的解除和术后双侧颧面部的对称性。

鼻骨骨折常有移位和畸形,应尽早进行移位骨折片的整复。

颌面部交通事故伤已成为口腔颌面部损伤最常见的病因。

交通事故伤常引起复杂性颌面部骨折,应重视对其的治疗。

多种因素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治疗中应针对这些因素促进骨折的愈合。

口腔颌面部火器伤、颌面部烧伤、核武器伤和化学性复合伤均有其特点,临床诊治中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诊治。

2. 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2)掌握软组织清创缝合处理原则。

(3)掌握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4)掌握颧骨和颧弓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5)掌握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复位和坚固内固定技术。

(6)熟悉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原则,如窒息的紧急处理,出血、休克的抢救,颅脑损伤的初步判断等。

(7)熟悉牙及牙槽骨损伤的诊断和处理。

(8)了解骨折愈合过程。

(9)了解软组织损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10)鼻骨骨折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11)了解颌面部交通伤及烧伤的伤情特点和治疗原则。

(12)了解口腔颌面部战伤的伤情特点和治疗原则。

口腔颌面外科颌骨骨折ppt课件

口腔颌面外科颌骨骨折ppt课件
板的灵活性大,容易满足生物力学要求。 螺钉固定为单层皮质骨固定,一般不会损伤下牙槽
神经和牙根。
下颌骨小型接骨板坚强固定
临床应用
缺点 稳定性不足,特别是抗扭力强度差,用于一些多发
性、粉碎性骨折,容易导致骨不连接或骨感染,术 后常常需要辅助颌间固定。
面中部小型和微型接骨板坚强固定
解剖和固定原理
颌骨骨折
一、内容
复习上、下颌骨的解剖特点 掌握上、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症状以及
上颌骨骨折的分类和下颌骨骨折的好 发部位 掌握上、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和常 用固定方法
三、解剖特点
上颌骨(maxilla)解剖结构
上颌骨结构特点
上颌窦 支柱及支架结构 上颌骨主要以表情肌附着 上颌骨血液供应极为丰富
非加压接骨板内固定 加压坚强内固定 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
坚强内固定的方法和原理
拉力螺钉固定 面中部小型和微型接骨板坚强固定 下颌骨小型接骨板坚强固定 张力带固定 通用板和重建板支柱固定 可吸收接骨板固定
SUCCESS
THANK YOU
2019/5/10
可编辑
颌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方法
颌骨骨折内固定位置 颏旁骨折
固定需两块小型板固定
颌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方法
颌骨骨折内固定位置 髁突骨折
固定需张力螺钉或小型板固定
颌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方法
颌骨骨折内固定位置 下颌骨双发骨折
固定需小型板或重建板固定
颌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方法
固定方法 单颌固定
受伤原因: 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症状 和疾病,防止漏诊或延误治疗时机。
颌骨骨折的诊断
局部临床表现: 咬合无力,张闭口受限,口齿不清,口内

下颌骨骨折的护理PPT课件

下颌骨骨折的护理PPT课件

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术前评估
术前应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 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

术中止血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采取各种 止血措施,如电凝、结扎血管等
,以减少术中出血。
术后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渗血情 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 燥。若出血较多,应及时通知医
生进行处理。
神经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口腔清洁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 理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 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
口腔清洁护理
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如使 用漱口水、棉球擦拭口腔等, 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降低 感染风险。
避免过度张口
指导患者避免过度张口或大声 喊叫等行为,以免加重下颌骨 骨折部位的疼痛和损伤。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下颌骨骨折的相关知识、手术必要性 、预期效果及可能的风险,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度和配合 度。
术前准备与评估
术前检查
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术前检查,如X线、CT等影像学检 查,了解骨折类型和程度。
口腔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清洁,如刷牙、漱口等,以 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评估患者状况
04
术后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
80%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 、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100%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如 有大量渗血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 处理。
80%
检查伤口感染迹象
定期检查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 、压痛等感染迹象,保持伤口清 洁干燥,防止感染。
饮食调整
避免过硬、过热或过冷的食物,以防对骨折部位 造成刺激。

颌面部骨折

颌面部骨折

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复习 骨 上颌骨 一窦
• 上颌窦
– 下壁盖过上颌第二 双尖牙至第三磨牙 的根尖
– 上颌第一磨牙根尖 距上颌窦底最近
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复习 骨 上颌骨 三支柱 • 三个支柱
–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 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 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分为两支: 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达颅底
单发骨折—无明显移位 双发骨折—骨折段后下方移位 粉碎性或骨缺损—骨折段中线移 位,使下颌牙弓变窄,舌后坠,呼吸困 难,窒息。
SUPRAHYOID & INFRAHYOID MUSCLES
MUSCLES
(2)颏孔区骨折:
• 一侧:前骨折段向下方移位,后骨折段 向上前方移位
• 双侧:前骨折段则因降颌肌群的作用而 向下后方移位—舌后坠,后骨折段向上 前方移位
下颌骨的生物力学特征:
骨折的移位:肌肉的牵拉 注意肌肉的起点、走向、作用
临床表现:
一、下颌骨骨折
占面骨骨折中的约20% 一半以上是多 发性骨折,
1、骨折段的移位:部位,外力的大小和方 向,骨折线方向和倾斜度,骨折段是否 有牙以及附着肌的牵拉作用等因素有关。 主要因素——咀嚼肌的牵拉。
(1) 颏部骨折:
双侧髁颈部骨折者,下颌不能作前伸运动。 下颌升支后上移位,后牙早接触,前牙开 合更明显,侧向合运动受限。
髁状突还可发生纵形(矢状)骨折,帽 状骨折。
2、咬合错乱:早接触,反合或开合。 3、骨折段活动异常:分段活动。 4、下唇麻木:骨折伤及下牙槽神经。
(二)上颌骨骨折 (fracture of maxilla)

上颌面中颌面骨折解剖形态综述upper mid faceppt文档

上颌面中颌面骨折解剖形态综述upper mid faceppt文档

Orbital Involvement with ZMC Fracture 合并有眼眶损伤的颧颌复合体骨折
Fractures of the zygoma are always connected with fractures of the orbital floor
颧骨的骨折总是伴随着与之相连的眶底骨折
Optical Canal 视神经管
Fracture site 骨折点
Infraorbital Rim 眶下缘
Infraorbital Foramen
• Nasomaxillary (medial) 鼻上颌(中间)
Horizontal水平的
• Nasofrontal (supraorbital rims)鼻骨额骨 (眼眶上缘)
• Nasomaxillary (inferior orbital rims)鼻上 颌(眼眶下壁)
• Inferior border of mandible下颌骨下缘
Inferior Orbital Rim, Orbital Floor, ZMC fractures, Lateral Rim, and Medial Wall
前眶部、眶底、颧颌骨折、眶外侧壁及内侧壁
Subcilliary Approach 睫下入路
Inferior Orbital Rim, Orbital Floor, ZMC fractures and Lateral Rim 眶下缘、眶底、颧颌骨折、眶外侧
Type 3 ZMC Treatment 第3类颧颌复合体骨折
Reduction 修复 Wire interfragmentary alignment 线性骨折 Three point fixation:三点固定

教学PPT颌骨骨折护理课件

教学PPT颌骨骨折护理课件

颌间结扎固定的护理
3、减少疼痛的刺激 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 动作应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的 刺激。
4、饮食方面 采取营养素均衡的全流质饮食。口内 无创口的患者可以先用特备的橡胶管经磨牙后间 隙进食,逐渐以塑料吸管代替吸入以保证患者的 身体素质不受太大的影响。
5、颌间结扎术后口腔护理
临床表现
4. 运动异常。如下颌骨体部骨折时,开口运动或 推移颌骨,前后骨折段可有异常活动度。 5. 咬合错乱。下颌骨骨折后,可出现上下颌间咬 合关系错乱,此为诊断颁骨骨折的重要依据。 6. 下唇麻木:下牙槽神经受损伤。 7. 下颌骨体部骨折时,骨折处常有牙龈撕裂和出 血,为下颌骨体部骨折标志之一。
(3)指导患者进行牙周护理,按摩牙龈,先轻后重;轻叩 牙齿,力度适中,以恢复牙周组织和牙槽骨功能。
颌间结扎固定的护理
1、对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 ,疼痛的彻底解决虽然 有赖于病因的治疗,但良好的心理护理往往能够 减轻和避免患者的疼痛 ,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 痛阈值。
2、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对疼痛患者应安置在比较安 静的病房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嘈杂 声对患者的影响。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口颌面部位置特殊,组织疏松、血管、 淋巴丰富,术后面颈部易发生明显肿胀。
NoSUCCESS
THANK YOU
Image
2021/5/30
.
13
6. 口腔护理
Company LOGO
(1)0.9%NS和1%H2O2,1∶1冲洗口腔,再用0.9%NS 溶液含漱,2~3次/d。
(2)用洗必泰溶液冲洗口腔,2-3次/天,以抑制细 菌繁殖,保持口腔清洁。
Company LOGO
(3)张口受限,咀嚼和吞咽功能受限,进食时伤 口牵拉疼痛。鼓励患者多进食,以满足机 体营需求 。

颌面部骨折护理

颌面部骨折护理

术后遵医嘱给予口腔护理,
2~3次/d;指导患者使用康
复新或浓替硝唑漱口液含漱;
口腔护理时注意动作轻柔,并
注意观察伤口情况。
25
术后护理措施
遵医嘱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 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不能张口的患者, 可将吸管置于磨牙后间隙或缺牙区吸入 食物,或采用大号注射器缓慢注入。鼓 励患者多进食,加强营养摄入。
11
治疗
为保证骨折块复位后在正常位置上愈合,防止发生再移位,必须 采用稳定可靠的固定方法。
01
单颌固定
单颌牙弓夹板固定常用于牙槽突骨折和移位不大的颏部 线形骨折,也可作为坚固内固定的张力带使用;金属丝 骨间内固定目前仅用于粉碎性骨折的小碎骨片的连接。
02
颌间固定
颌面外科最常使用的固定方法,优点是能使移位的骨折 段保持在正常咬合关系上愈合。下颌骨一般固定4-6周, 上颌骨一般3-4周。
的合成达到抑菌抗感染的目的减少创面渗出,采用康复新液含
漱可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水肿、捉进新肉牙组织
生长,迅速修复损伤的皮肤粘膜,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机体功
能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起活化作用 。
32
护理进展
33
护理进展
方法:通过电话、邮件回访和建立 QQ 通讯群等方式与出院患者 进行沟通,对出现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 技能。 ①科室建立《出院患者随访制度》 ②建立出院患者资料库 ③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一周、两周、一月时分别进行随访工作
影响呼吸和吞咽
颌骨骨折可因骨折段移位,影响口腔正常功能,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视觉障碍
上颌骨、颧骨骨折波及眶部,有眼球移位时,可出现复视。有动眼神经和肌肉 9
损伤时,可出现眼球运动失常。

颌面骨折PPT课件

颌面骨折PPT课件

2、 Le Fort II型骨折 骨折线横过鼻背,通过眶内下、眶底,经眶下缘、颧骨下方向后达翼突。
3、 Le Fort III型骨折 骨折线横过鼻背、眶部、经颧骨上方达翼突。常伴有颅脑损伤及颅底骨折。 骨折波及上颌窦时。窦腔密度增高。需要与上颌窦炎及息肉相鉴别。 骨折移位可致上颌窦腔变形,左右眼眶大小不对称,眶下缘不在同一水平面。
第一节 概 论
一、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
1、骨折线 是贯穿密质骨与松质骨的透光线,呈线状或锯齿状,宽度不一,其形态多为横形、纵形、螺旋或丫形等。 2、异常致密线 骨折两端相重叠时可见,多见嵌入性骨折。 3、骨小梁扭曲紊乱 见于松质骨骨折。 4、游离碎骨片 多见于粉碎性骨折。 5、压缩变形 上颌骨颧骨骨折时可见上颌窦变形及积液。 6、骨缝分离 常见为骨缝裂开,如颧额缝等。
(1)一般规律类: 指折断后髁状突位于关节窝内,骨折断端有移位或无移位,无移位者愈合快;有移位者折断块前下呈重叠移位。一般经过塑形可恢复正常解剖形态。 (2)髁状突内弯移位 发生于髁颈部,髁状突骨折后内弯移位,断端成角畸形。儿童经过数年后可逐渐变直,而在成人则不易变直,形成畸形。
(3)前脱帽类 髁状突头部一小部分骨折,折断小骨块多因翼外肌牵拉向前上内移位。儿童者,折断小骨块可吸收,髁状突重建;成人则见小骨折段移位近者,错位愈合致髁状突畸形,移位远者形成关节鼠。
不同时期的骨折X线表现 1、早期 骨折线清晰,骨折断端有轻微的骨吸收,断端边缘不规则。 2、中期 骨折线逐渐模糊,密度增高,骨折断端有骨痂形成。 3、晚期 骨痂逐渐融合,塑形,骨折线消失,骨小梁排列逐渐规则。 4、骨折愈合不良 X线表现为骨痂出现延迟,稀少或不出现,骨折线消失迟缓或长期存在。 5、骨折不愈合 X线表现为骨折断端变圆、变宽、边缘光整,断端间有明显裂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颌面骨折
第一节
概论
一、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
1、骨折线; 2、异常致密线:嵌入性骨折; 3、骨小梁扭曲、紊乱; 4、游离骨碎片; 5、压缩变形; 6、骨缝分离:如颧额缝。
二、骨折的X线观察要点
1、骨折的部位与数目; 2、骨折的类型; 3、有无移位及其程度、方向如何; 4、骨折线与牙的关系如何; 5、骨折线与营养管及正常骨缝影像的区别。
1、颏部骨折
• 单发:骨折段移位小或无移位; • 双发:骨折段向后、下、内移位。
2、颏孔区骨折
• 单发多见、骨折分为长、短骨折段; • 长骨折段:下、内、后移位; • 短骨折段:上、内、前移位。
3、下颌角部骨折
• 骨折线常由磨牙后斜向下后方,形成长、 短骨折段,移位同颏孔区骨折; • 骨折线由后斜向前下方,常不发生移位。
三、 骨折的愈合
1、血肿形成期:清晰、锐利的骨折线(数小时 后); 2、肉芽修复与机化期:断端轻微吸收、外缘不 齐(2周内); 3、类骨质形成期:骨折线模糊、密度增高(1— 2月); 4、骨痂形成期:断端形成不规则致密影(3—6 月,儿童2月); 5、成骨塑形期:骨折线消失,局部塑形致建成 正常的骨结构。
第六节 鼻骨骨折
• 检查方法:鼻骨侧位片 • X线表现:多表现为鼻骨中、下部横
行或斜行骨折线。
4、髁状突骨折
• 1、髁突骨折后仍位于关节窝内,断端有 或无移位; • 2、髁颈部骨折,髁突内弯移位; • 3、髁突头部小骨块折断,并向前上内移 位; • 4、髁突骨折伴前脱臼。
第四节 上颌骨骨折
检查方法
华氏位片为首选 上颌牙合片:腭骨骨折 CT检查
上颌骨骨折X线表现分3型
1、Le Fort 1 型骨折:骨折线从梨状孔下 部,经牙槽突基底部向后至上颌结节呈 水平方向延伸至翼突; 2、Le Fort 2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 通过眶内下、眶底,经眶下缘、颧骨下 方向后达翼突; 3、Le Fort 3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 眶部、经颧骨上方达翼突。
• 骨折波及上颌窦,表现为窦腔密度增高, 坐位或立位投照,可见窦腔液平面; • 腭骨骨折在上颌咬牙合片示横或纵形骨折 线。
第五节 颧骨、颧弓骨折
检查方法
• • • 华氏位----颧骨骨折首选 颧弓位----颧弓骨折 CT、三维CT
影像学表现
• 颧骨骨折:线性骨折、骨缝处裂开或粉 碎性骨折 • 颧弓骨折:一线、二线、三线骨折 (“M”型骨折)
第二节 牙槽突骨折
影像学表现
根尖片或咬牙合片可见横行、纵行 或斜行的不规则的密度减低线状影
第三节 下颌骨骨折
• 下颌骨髁突颈部、下颌角处、颏孔源自、 正中联合为骨折的好发部位; • 下颌骨一处受冲击或骨折时,可发生他 处的间接骨折。
检查方法
下颌骨侧位、后前位,下颌前部咬 牙合片、曲面体层片、CT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