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分化研究现状分析

汉字分化研究现状分析
汉字分化研究现状分析

第41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月 Vol.41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Mar. 2019

──────────

收稿日期:2018-04-11 修回日期:2018-08-08 作者简介:张蔚然(1995-),女,辽宁盖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 -27-

汉字分化研究现状分析

张蔚然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摘 要:从汉字分化的概念、汉字分化的方式、汉字分化的影响及其展望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对于汉字分化深入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汉字;汉字分化;分化方式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9)02-0027-03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9.02.006

Study on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ZHANG Wei-ran

(College of Literatur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81,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modes, influences and future of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Key Words: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characters differentiation; differentiation mode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从殷商的甲骨文算起,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汉字在不断演变,其音形义都发生了变化。在形体上,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再到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出现了形体简化、形体合并、形体繁化的趋势;在语音上,出现了同音替代、多音字分化等趋势;在字义上,出现了同义替代、多义字分化等趋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对汉字的分化进行研究,如李荣《汉字演变的几个趋势》、林沄《古文字学简论》、裘锡圭《文字学概要》都提到了汉字分化;20世纪90年代,程荣《古文字分化问题探讨》、宋开玉《汉字的分化与合并》、王蕴智《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现象探索》等对汉字的分化做了针对性的研究;进入21世纪初,郝士宏《古汉字同源分化研究》、蔡永贵《汉字字族研究》等都对汉字分化有所阐释。本文主要以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专著和近几年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汉字分化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汉字分化的概念

在研究汉字分化时,很多学者首先说明了什么是汉字分化。裘锡圭在讲解多义字分化时,首先解释了何为多义字,具有两种以上意义或音义的字,通常是由于语义的引申、文字的假借等原因形成了“一字多职”的现象,并且不间断地出现[1,p223]。裘先生认为多义字分化就是把一个字分化成两个或几个字,使原来由一个字承担的职务由两个或几个字来分担,分担职务的新造字是分化字,分化字从出的是母字。林沄介绍了汉字的分化,认为分化是在原字形的基础上赋予各种区别性的标志,从一个字派生出几个不同的字,分别承担原有音义的某一部分[2,p81-120]。程荣认为汉字分化一般指异义同形字演化为异义异形字的过程。多数情况是一个字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义,后在使用中孳乳出新字,分担了原字的某一个词义[3]。

各家对于汉字分化前后的字的称谓并不相同,现将已有研究成果的名称对比列于表1。

第41卷第2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月

-28- 表1 各家分化字分化前后名称对比

作者著作分化前分化后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母字分化字李荣汉字演变的几个趋势母字晚起字郝士宏古汉字同源分化研究原字/母字分化字程荣古文字分化问题探讨被分化字分化字林沄古文字学简论原字/母字分化字宋开玉汉字的分化与合并母字分化字王蕴智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现象探索母体分化字蔡永贵汉字字族研究母文/原字分化字

二、汉字分化方式的讨论

在现有研究中,汉字分化方式主要有异体字分工、增加或改换偏旁、笔画的增减或改变、改变母字方向、与母字无关五种方式。

(一)异体字分工

裘锡圭归纳汉字分化方式中第一种,即异体字分化[1,p223]。异体字指音义完全相同、形不同的字。异体字分工指本是一组异体字的两个字,用法并无区别,经过分化之后,一字表示部分意义,另一字表示另一部分意义,本为异体字的一组字有了明确的分工。林沄指出,汉字分化的一种方式就是利用原有字的异体[2,p101]。林先生认为利用原有字异体是一种具有独立性质的造字法,可取名“就字分形法”,产生的新字可称为“分形字”。宋开玉也提到了异体字分化[4]。王蕴智认为汉字分化的第三种方式是利用异体而分化,是由原来的异义同形与同字异体的交互作用,通过利用异体字专职以达到异字异形[5,p56]。

(二)增加或改换偏旁

李荣认为汉字分化方式只有三种:加形旁、改形旁和其他。可见,增加或改换偏旁在汉字分化方式中占有极高的比重[6,p168]。林沄认为增加偏旁的分化方法就是形声的造字法,将这一分化方法与形声字联系在一起[2,p104]。裘锡圭认为通过加注或改换偏旁造分化字的分化方法是最常用的,主要是加注音符、改换意符、加注换改换音符这三种方式,强调了这一汉字分化方式的地位[1,p228]。程荣认为加偏旁分化式最为常见,包括加声旁和形旁[3,p67]。其中加形旁偏多,多数成为形声字,且一字变多字的现象很多。换旁分化式就是更换偏旁,也包括更换声旁和形旁。王蕴智也提出增加偏旁而分化,就是由文字符号的异义同形通过追加偏旁部件达到异字异形[5,p44]。郝士宏将汉字分化方式做了更加细致的划分,提到了加注意符、加注声符,在改易中提到了替换意符和替换声符,这几种方法都是对偏旁进行增加或改换[7,p36]。蔡永贵认为加形或换形分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汉字分化方式[8,p22]。

(三)增减或改变笔画

笔画的增减或改变也同样被认为是汉字分化方式的一种。裘锡圭认为有一些分化字是通过在母字上进行轻微的笔画改动形成的[1,p226]。程荣提到了增减笔画分化式和变形分化式[3]。增减笔画分化式是增减被分化字的某一笔画或几笔画来实现分化,常存在异体变异字的现象。变形分化式指的是改变被分化字形体或笔画,使同形字分化。郝士宏在增加中提到了添加点划,在简省中提到了省简点画和省简部件,在改易中提到了改变笔画,将笔画的增减或改变进行了更加详细而系统的阐释[7,p47]。

(四)改变母字方向

这种汉字分化方式例证很少。程荣将这种方法称为变相分化式,这样形成的变相分化字就是改变被分化字的构字方向,如“司”和“后”[3,p69]。郝士宏将其归到改易中的改变字的方向,他认为这种分化方式很古老,往往指的是原字和分化字左右反写或上下倒写,如“可”和“叵”[7,p45]。

(五)与母字无关

这是一种特殊的分化方式,指分化后的分化字与被分化字没有形体联系,很少见。裘锡圭举例对这种分化方式进行了分析[1,p224],认为虽然母字和分化字这两个字的字形没有联系,但在实际上也是通过假借产生了联系。李荣虽未提及这种说法,但他所认为的第三种分化方式指的应该就是和本字字形完全没有联系的这种方法[6]。

三、汉字分化的影响及展望

裘锡圭认为汉字分化其实就是分散多义字的职务[1,p223],保证了文字表达语言的准确性。

张蔚然:汉字分化研究现状分析

-29-

李荣认为汉字分化是文字增加的主要原因[6,p70],这个观点和林沄一致。林先生]认为汉字分化的结果是文字数量的增加[2,p104,

他也认为分化的方法就是造字的方法。蔡永贵也同意林沄分化方法即为造字法的观点,他认为汉字的分化也可称为专用化,目的是创造新字,提高汉字的区别度[8,p23]。黄德宽认为汉字的分化是古汉字乃至整个汉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大量涌现的分化字使汉字专字专用的倾向也越来越得到强化[9],这一点和蔡先生的专用化是一致的。

宋开玉则认为他所列举的两种汉字分化方式的影响是不同的[4,p80]。第一种分化方式,即原本诸多意义由一个形体来表示,后来为了更加清楚而有效地表达语言,又造出一个或几个字,使原来由一个字承担的各个义项,改由两个或更多字来承担。这种分化从根本上来说是语言和文字的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为了交际更加准确地进行所作的能动的文字创造,是易于为大家所认识和掌握的。而第二种汉字分化方式——异体字分化,在汉字的字数上并没有增加,这些异体字变得各司其职,功能明确并且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意义,更好地表达了语言。总的来说,汉字分化减少了多义字,使汉语的词向一词一义的方向发展。宋先生认为汉字的分化是现代汉字创造和规范的主要手段。

程荣则对汉字分化的影响做了系统的说明。程先生认为汉字的分化对汉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同样具有历史局限性。古文字分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汉字表现汉语的精确性。汉字分化就是汉字的区别化,使汉字记录汉语的精确性有所增强[3,p68]。这一观点和裘锡圭、蔡永贵类似。古文字分化使汉字有规律地增加,对汉字的规范化和更加系统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古文字分化是以区别异义同形字为

主要目的,利用异体的字形分化对汉字的定型化和规范化也是个促进。古文字分化促进了汉字走向形声化。古文字分化是一种有规律的自然造字法,增加或改换偏旁的汉字分化方式实质是就使早期的形声字出现,促进了汉字的发展。汉字如果无休无止地分化下去,就会造成书写困难,不易区别和辨认,因此也需要合并和简化。汉字分化只是汉字发展早期的一种形式,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总体来看,汉字分化的研究成果并不丰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字分化的概念、方式和影响方面。因此,汉字分化的母字特征或汉字分化的条件、汉字分化的历史过程、汉字分化的原因、汉字分化说明的问题或引起的思考也可作为汉字分化研究的新内容。

[参考文献]

[1]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 林沄.古文字学简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 程荣.古文字分化问题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1992,(4):

64-75.

[4] 宋开玉.汉字的分化与合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1996,(1):78-82.

[5] 王蕴智.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现象探索[M].长春:吉林人

民出版社,1996.

[6] 李荣.汉字演变的几个趋势[J].中国语文,1980,(1):147-

170.

[7] 郝士宏.古字同源分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2. [8] 蔡永贵.汉字字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9] 黄德宽.古汉字发展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4:502-

504.

[10] 卢晓霞,陈拥军,刘素萍.关于“异体字分工”作为汉字

分化方式的探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56-59.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写字比赛活动总结

写字比赛活动总结 六年级:张西敬 “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以及教研室关于“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活动的文件精神,同时为使师生重视写字教学,提高师生的书写能力,促进我班写字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促进写字教学向更深层次推进,6月26日,我们举行了硬笔写字比赛。 此次比赛从书写规范、字迹大小、整体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本着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在比赛活动结束后,将优秀学生作品进行了班内展示,供大家观摩学习,以起到比学赶帮、互相促进提升的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我班贯彻养成教育及开展语文学业评价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教育落实到位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一种,从我班开展写字活动以来,学生积极响应,纷纷开展相关的活动。坚持在每天的写字课时间练字,真正将练字活动落实到位。 2.写字能力大有提高 从学生的作品看,学生的写字能力大有提高。纵观以往,学生作

业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老师改作业就头疼的现象普遍存在。现在大有改观。学生作品中少有书写不工整、写字不规范、写错别字、修改痕迹的作品。部分学生的作品已初步体现出书法字的韵味,间架结构安排合理,字的起承转合收放自如,起笔运笔收笔恰到好处,书面整洁美观,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令人赞叹。 3.学生写字兴趣较浓 本次活动学生们参赛热情很高,书写态度一丝不苟,都愿意把自己最亮丽的写字作品展示出来。在比赛结束后,学生仍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写字练习中,有些孩子还在课余时间主动练字,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的现象依然存在 本次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这说明我们老师在平时的训练中,缺少对学生写字正确姿势的指导。良好的写字习惯首先应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写字训练中要多加指导与提醒。 2.字的基本笔画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彻底掌握 有的同学笔画太粗,没有顿笔提笔,有的同学用力太大,还有的顿笔太夸张,不美观,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指导和练习。 3.部分学生字写得不够端正,出现了“一边倒”,影响了整体效果 笔画位置的安排是字体是否规范的重要因素。有的同学笔画书写

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况及分析

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况及分析 作者:郑献芹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刊名: 江西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5)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33条) 1.宋宣现代汉语称谓词初探 1997(01) 2.卞成林民族心理与汉语亲属称谓词系统 1996(04) 3.苏新春二十世纪汉语词汇学著作提要·论文索引 2004 4.查看详情 1988(03) 5.查看详情 1984(05) 6.查看详情 1984(03) 7.葛艳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8.陈佩秋日本留学生拟亲称呼语偏误分析[期刊论文]-汉语学习 2002(06) 9.张含简论汉语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期刊论文]-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4(05) 10.裘燕萍汉英亲属称谓系统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03) 11.查看详情 1949(36) 12.史金宝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期刊论文]-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3.候友兰称谓的简化与繁化[期刊论文]-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2(04) 14.陈佳从汉语血缘亲属称谓看语言对文化的反映 2002(特刊) 15.张丽华;罗毅英、汉亲属称谓的深层文化内涵比较[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 16.潘文普通话亲属称谓形式化初探[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6) 17.籍秀琴我国称谓内涵的嬗变 1996(03) 18.李成军称谓语的意义功能及作用理论 2005(04) 19.黄碧蓉文化观照下的英汉亲属称谓语[期刊论文]-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20.王琴汉语亲属称谓使用的现状[期刊论文]-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21.胡英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及辨析 2003(09) 22.史语所集刊 1949 23.文忠祥当前称谓语的演变及其社会意义[期刊论文]-青海民族研究 2003(04) 24.汤云航;赵淑芬汉语亲属称谓语与传统伦理文化[期刊论文]-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1(03) 25.潘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1998(02) 26.潘攀新时期社交称谓语及其心理评价 1995(04) 27.戴云现当代称谓词的时代变迁及其成因考察[期刊论文]-学术交流 2005(04) 28.邵黎黎汉英语中亲属称谓词的不对等性[期刊论文]-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3) 29.杨立琴汉语称谓的文化内涵 2003(01) 30.钟如雄汉语称谓词的性别异化[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具体方法以外的有关研究和有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总结性研究,目的是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标签: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综述 外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要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语言要素。其中,词汇习得是对外汉语习得的核心,贯穿于汉语习得的全过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和开端,而且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处于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近五年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据统计,从2004年1月到2009年6月仅发表在四种核心期刊上的有关研究文章就有36篇。即《世界汉语教学》8篇,《语言教学与研究》13篇,《汉语学习》4篇,《语言文字应用》11篇。本文主要基于以上四种核心期刊的36篇相关文章对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作一个综述。 一、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 近五年来有关对外汉语词汇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文章有很多,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 在近义词、同义词等词汇方面:敖桂华(2008)阐述了近义词辨析的教学对策,揭示了近义词辨析的途径和方法,即辨析近义词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辨析语义,探究语义上的细微差别;深入语境,捕捉用法的差异;区别词性,认知词性的语法功能。对教师教学和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近义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琳(2008)针对同义词教学的复杂性提出了运用系统化程序化的方法建立分层有序的同义词异同对比项目系统,这样同义词就有了一个具体的操作流程,教起来更加方便。系统化程序化的方法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易混词语的教学,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材编写以及辞典编纂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刘春梅(2007)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单双音同义名词的应用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0.59%的单音词和30.23%的双音词在使用中有偏误,并且这些偏误分布是不均衡的;单双音同义名词偏误的主要类型有语义差异引起的偏误、色彩的偏误、音节限制引起的偏误、受量词修饰引起的偏误等。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有教材、教师和工具书等。 孟凯(2009)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义属性词教学及相关的词汇教学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重视反义属性词语义与构词以及义项上的显著对应性;反义属性词中容易引起过度类推的语义与构词或义项上的不对应要着重强调;教师应帮助留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失败的课堂管理案例 一、背景介绍 此案例来自我个人的教学经历。2016年3月,某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培训中心的老师将一个校区的汉语课堂教学工作交付给我。当时我就读的是英语专业,由于我个人对于本科毕业后的学习发展计划偏向第二语言教学,所以平时在学校经常一对一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2015年11月我在学校汉语培训中心实习了一个月,实习内容为跟随老师听课、协助办公室面试前来应聘的汉语老师,实习结束时试讲了一节复习课,所以对汉语教学有了一点实践上的了解。我所负责的班有两个,一个为本科生班,一个为硕士博士混合的班,此案例来自硕博混合的这个课堂。该班有30人,5个学生是博士生,其他为硕士生。他们已经有了34个课时的学习,教材为《汉语会话361句》。学生有半数来自巴基斯坦,其他学生来自北非、东南亚和中东;学生年龄都偏大,有的甚至都有好几个孩子了。学生上课很守纪律,有个别会经常迟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眼里的“懂事”和“听话”的学生。课后师生交流也比较频繁。但是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老师是一个本科还未毕业的小女孩,尤其是对于巴基斯坦的学生来说,学校让一个任何学位都没有拿到的小女孩来给他们上课,来自传统文化的他们心里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二、案例 一般上课我都会按照教案和PPT的顺序讲解语法点和操练,学生很配合,偶尔碰到有学生问题比较多的语法点我会停下来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学生都是理工科专业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一旦有一个地方不“通顺”,学生是会主动发问直到理解为止,但是他们理解得都很快。一次,上课上到一半时,我正在讲解一个语法点,班里最活跃的一个男生突然“钻牛角尖”般地追着这个语法点问问题,他的思维是发散的,从一个问题跳到另外一个问题,而问题的内容越来越偏离这节课的内容。我明白课堂内容已经偏离正轨了,所以我心里非常不情愿去接着回答问题,因为这样问下去我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当时为了答疑解惑,我还是耐着性子仔细地给他解释下去。但是真正的问题出来了,他问题问得越深,我越无法解释,毕竟超出了我的对外汉语知

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也提出,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势力及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写字教学上重视的程度不够,写字教学的状况和效果有些不尽如人意,走进写字课堂,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脑袋歪着、本子斜着、手捏着笔尖、眼贴着桌面,姿势极不正确;翻开学生作业本,有的笔走龙蛇、龙飞凤舞,似秋风乍起,吹乱一地稻草;有的或大或小、参差不齐,如丘陵起伏、重山叠嶂;有的胡涂乱抹、错字连篇,像黑云翻墨,书写极不规范。而且,一直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没有摆正写字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应试教育现象的存在,使得写字教学被忽视,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又使现在的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种种原因,使小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执笔方法不科学,坐姿不正确,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等等。 二、调查内容: 1、调查我校二年级学生写字执笔姿势的现状。 2、家长对写字教育的认识。 3、教师对执笔方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1)设计《小学二年级学生写字教育》问卷调查表,对我校二年级97名家长进行调查 (2)设计《教师写字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表,对我校54名教师展开调查 2、现场调查法 在我校1~6年级中,每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进行调查:在学生写字的自然状态下,经过仔细观察,对学生各种错误的执笔姿势加以归纳分类,制定标准化的观察记录卡片,多次观察后加以记录,收集学生执笔姿势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家长重视孩子的写字教育 问卷调查显示95.6%的家长认为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孩子写一手好字还是十分必要的,98.4%的家长认为小学是学生习字最重要的阶段。64.7%的家长认为自己小孩的执笔姿势不好,只有24.9%的家长多次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进行指导。为什么意识到写字问题却缺少指导呢?因为只有11.3%的家长认为自己有能力指导好自己的孩子写好字。其它一些调查信息显示大部分家长自身对写字的一般常识了解不够,对正确的执笔姿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书写水平不满意,导致她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指导

汉字简化问题研究综述

汉字简化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当前汉字简化已经成熟,有些人认为汉字简化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的人对汉字简化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问题。本文将对华子简化的一些优点及显现的问题进行评述。 关键词:汉字;简化;综述 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与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中国的文化瑰宝,汉字的简化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汉字的简化问题,人们的观点褒贬不一,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汉字简化运动,更是引起了人们对汉字简化的激烈争论。 一、汉字简化带来的优点 推行简化字扩大了古籍影响的范围和流传的广度,由于大量古籍以及与古籍相关的文化研究成果用简化字印刷出版,使得普通大众接触的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异常丰富,为古籍的流传提供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简化字在教育上的成效,似的汉字这一工具能够更多的被人掌握,从而促进了古籍向普通大众的传播。文字工具的大众化是估计流传及文化大众化的前提。简化字使得学习汉字的难度大大降低,因而客观上也就为顾及流传范围的扩大创造了条件。通过学习包括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能够阅读和接受古籍的人数比以往要多得多,从而使古籍流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还有学者认为坚持汉字简化方向的原因,一是简化符合汉字发展的总趋势,它既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又为汉字的稳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是中国大陆基本是建立了统一的文字规范。二是简化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符合提高汉字应用效率的要求。简化汉字跟繁体字相比它的优点就是笔画少、结构简、分辨明快、好学好用。三是简化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简化字公布以来,不仅受国内广大民众的欢迎,也为其他国家和海外华人接受和使用。总之,使用简化字已是大势所趋。 有些学者认为,现代简化汉字的背后是语言规范的尤其是修辞规范在起作用。不拘一格的简化方法是修辞的灵活性、变异性的具体体现。国家公布第一批简化字、废止第二批简化字本身就说明汉字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作为记录语言符号,它在记录语言的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审美心理。汉字每一次简化都是力求端庄简约质朴易用,因此汉子能够体现文质彬彬的修辞原则,是“辞达而已矣”的修辞观在简化字上的体现。 在纯文学的角度来看,简化字也有一定的好处,在汉字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上很多简体字显然优于繁体。最后从规范简化字在国际上的影响来看,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已不同程度上使用了中国大陆公布的简化字;联合国文件中的中文文本和西方国家出版的中文印刷品都采用标准的简化字,这些都说明我国的简化字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并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简化字的功绩。 二、汉字简化带来的问题 在上文已经陈述了一些汉字简化有益的观点,其看到的主要是汉字简化的有点,下面便是一些汉字简化带来问题的观点。 汉字简化破坏了汉字的表意性,中国的汉字以其独特的表意性而立于世界之林,“以形示意,义寓形中”,字形和字义密切相连有些简化字追求笔画的减少而顾此失彼,大大破坏了汉字的表意性。割断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联系由于强制推行《汉字简化总表》,社会长期和繁体字隔绝,以至人们不能辨识繁体字,不能顺利阅读古典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和古代汉语间的阻碍将越来越大。阻碍了大陆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的交往,大陆使用简化字,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都是用繁体字,而且简化字数量太多又缺乏规律,大陆以外的华人难以识别,因此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的差异阻碍了大陆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的交往。 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科学性,汉字用什么办法来表达汉语中的词这里面就包含着构字的理据,简化字追求减少笔画,汉字构字的理据不充分。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艺术性,汉字

最新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在高等教育中,汉语言文学是一门高等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专业,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主要承担着继承和传扬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学的任务。在社会现实中,汉语言文学更加广泛,是汉文化的书面形式,承载着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本文主要是研究和分析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及其相关对策。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发展现状;问题;探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文学研究技能,就业方向侧重文学类的工作,例如新闻出版、文学评论、文学教学等。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比较古老的学科,其发展来源是语言交流和思想沟通,形成现代化的学科是19世纪末,是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汉语言文学,是汉语言文字、人文情怀、思想行为、道德风尚、习俗礼仪等一系列的我国人民的物质与精神活动的总称,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着我国民族的精神面貌,指引着我国人民的行为规范。在高等教育中,汉语言文学浓缩为一门研究汉语言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专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素养。一、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方式的单一性,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单一的理论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该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应该运用探索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得汉语言教学更加现代化和生动化,摒弃以往的单

一式理论教学方式,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作为落脚点,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堂上高高在上,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学生的吸收知识,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困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主动性,导致“教”与“学”的效率难以提高,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结构尚未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致使知识老化严重,与现实社会相脱节。在这种“学术型”的教育模式中,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往往定位于理论性人才的培养,而忽视对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构建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学生无法形成系统性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计注重于理论构建,对于实践运用汉语言文学的方式方法很少加以传授,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无法同步[2]。例如,在学习文学批评史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过于注重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的讲授,对于批评文学的方式方法很少提及,也很少引导学生对当下社会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实质批判。而且,高等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构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之间衔接性问题,写作和文艺心理学之间的关系等等。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计虽然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是由于授课教师在上下年级之间会进行更换,导致汉语言文学的细节性的衔接落不到实处,各门课程之间往往形成片面化的知识,结果学生的系统性的汉语言文学框架就显得极为薄弱。同时,汉语言的考核制度也过于单一化,只注重死记硬背,没有将评论性写作、创新性写作、文学辩论等考核方式融入其中,使得汉语言文学丧失其时代性和批判性的特点。另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彰显教学语言的魅力,

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文献综述

泉州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一、前言。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学科,从形成到现在不过几十年,时间不算太长,学科基础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也还不够深厚。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有它持久的社会需要。因此,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对这个学科进行研究?怎样帮助外国人学好汉字?怎样让留学生运用自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完成本论文,在写作前搜集了关于汉字教学的论著,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书籍以及汉字教学的相关新闻资料。 二、目前国内研究现状。 (一)汉字的性质 汉字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汉字教学的特殊性,刘巍在其《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中说到,“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结构规律。汉字的教与学必须建立在对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上,即以字形分析为基础,沟通字音与字义,从而更好地帮助汉语学习者突破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障碍。从语言的认知规律出发,把汉字放到整个汉语的结构网络中教学。” 在胡文华的《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中向我们阐述了汉字的性质,要讨论汉字的性质,必须从汉字自身的规律和世界文字体系两方面考虑,从世界文字体系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表意体系只的是一个词只有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而表音体系的目的是要把词中的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摹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由此可见,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的特点十分明显。 吕叔湘认为,汉字是语素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可以按照文字代表语言的方式来分为三类,他在《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中提到:“一类是因素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又叫做音位),如英、法、俄语等;第二类是音节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就是辅音和原音的结合体,如日语的字母、阿拉伯语的字母等;第三类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单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义的字,汉字是这种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汉字以外的文字都只是形和音的结合,只有汉字是形、音、义三结合。” 朱德熙也有跟吕叔湘相同的看法,他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就汉字跟它所要记录的对象汉语之间的关系来看,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的语素。” (二)汉字教学中的难点 在张旭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与研究》中,分析了汉字教学存在的难点,汉字数量庞大,汉字理据教学不足,1.汉字因其特点,数量极其多;再加上外国学生不了解汉字的规律,不能理解汉字构造的理据和演化的变异规律,导致学生将汉字视为由一堆笔画毫无规律地组合起来的记号,在识记汉字过程中出现有规律性地添减笔画的现象。2. 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形似字,这给外国留学生识记汉字带来很大的障碍。3. 建立在英、法、德、意等印欧语系基础上的西方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拼音文字是单纯记录其音系的符号,只强调语音、词汇、语法,把文字排除在语言要素之外。因此西方语言教学理论就缺乏文字教学的理论基础。4. 在印欧语系中,“词”是基本的结构单位,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 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 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 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 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 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房间里只有 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 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晓 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她问自己 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 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 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 动的招呼。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 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有一次她 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

2020年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的调查及

------------------------------------------------------------精品文档--------------------------------------------------------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的调查及分析报告范文 一、调查背景: 汉字教育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虽然低年级和中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颁布,更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义,意见中对落实书法教育提出了各项要求,同时提出要加强书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书法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水平,重视书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写字教学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番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1、调查对象:一年级两个班级近90名学生及家长 2、调查内容: (1)学生对写字姿势的认识和写字教学的认识。 (2)家长对学生执笔方法的认识和关心程度,纠正孩子写字姿 势的建议。.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1)设计《小学生写字情况问卷调查表》,对90名学生进行调查。

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活动总结

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活动总结 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活动总结 一是学生对地方方言掌握不到位。 二是书写字迹较潦草。 三是书写顺序不规范。 四是偏旁组字、同音节字掌握较少,不善于归结。 总之,从这次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中,我们看到了希望,也找出了不足,这将激励我们更加认真的进行语文汉字教学工作,同时也给 我们竖起了警钟,时时提示我们教师要注意从一点一滴抓起,从规 范入手,引导学生在汉字书写规范程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 希望每一位同学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规范自己的汉字书写,争取在 以后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比赛,也希望同学们将规范汉字书写 体现的自己的日常作业之中,给老师上交一份页面干净、字迹秀美 的作业。另外,也希望每一位教师能身先示范,做好规范汉字书写 的带头人。 学校于20xx年10月19日举办了以“聆听华夏之声,书写汉字 之美”为主题的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 的热烈响应,同时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为认 真总结本次比赛举办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进一步推 动我校规范汉字书写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了搞好此项活动,我校及时组织全体师生学习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经过讨论,集思广益,制定了大赛 活动方案。将活动任务分解下放分配给三至六年级的语文任课教师,由他们具体安排实施。

二、广泛宣传全面动员 三、具体实施注重实效 第一阶段:以班为单位进行初赛选拔。由三至六年级的语文任课教师牵头组织,全班学生参与,按照大赛活动方案的统一要求,每 班选送4名(五年级为8名)优秀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比赛。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19日中午,全校师生在学校操场上集会。在学校竞赛小组老师的统一组织下,共20名学生参加了规范汉 字书写大赛。按照本次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的竞赛规则的要求,本次 竞赛包括“词语听写、笔画顺序、偏旁组字、古诗文联句”等4个 竞赛关口。 20名参赛选手争先恐后,不畏艰险,奋勇拼搏,超水平发挥。 经过四个竞赛关口的'激烈角逐,五位评委老师的辛勤工作和公正裁判,最后有四名选手的得分领先,脱颖而出,最终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四、组织严密公正评选 每个阶段都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而且组织严密,评选过程公平公正。有关教师认真负责,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五、取得的成绩 1、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出我校在近几年的汉字规范书 写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大师生也已经能够充分认 识到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应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功。 3、本次活动既全面展示了我校学生汉字书写的艺术才华,营造 了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是对我校学生的汉字 书写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测,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练习 汉字书写的热情。对于倡导爱汉字、爱汉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 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 的传统文化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奋斗目标

关于汉字改革的综述

关于汉字改革的综述 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这种古老的表意体系的汉字,与表音体系的文字相比,其优越性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叶斯伯森所说:“原来认为汉字是原始语言,落后语言,儿童语言。现在才知道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汉语仅用400个音节作为基础,加以四声,最多不过1600个左右。居然以这样少的单音节,颠来倒去,反复使用,就能毫无瑕疵的把意义表达得一清二楚。这是英语望尘莫及而又望洋兴叹的。”但是我们知道汉语一直能经久不衰,它也一直在进步的。从它产生的那刻起,就一直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汉字改革要适应社会和文化得发展,有两项具体内容:一是字形的简化与规范,二是拼音化。汉字的形体从初期的甲骨文到小篆,以匀称圆转的线条文字统一了字形,隶书又使汉字笔势和结构得到改变,草书的笔画又打破了隶书和真书的笔势和结构,简化字又总结了真书的简体和异体汉字,使笔画和字数得到了精简。 汉字简化运动都在积极推进。李斯用小篆对汉字进行了简化和规范,固定各种偏旁符合和形体,确定每种偏旁在字体中位置,每字的形旁固定,彼此不能代用,统一书写笔画。唐代《字样学》对六朝以来的文字混乱现象进行整理,使楷书流传至今。宋元以来简体字在民间大量流传,但统治者视其为“俗体”而不承认,直到清末才把简体字作为简体字来使用。 早期汉字简化的原则主要有五个方面:1,变图形字成为符号,如“车”;2,删减多余和重复的偏旁;3,用形体简单的偏旁替换复杂偏旁;4,截取原字部分代替本字;5,用笔画简单的字形更换复杂字形。 汉字的改革争论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把祖先的文字继承下去,另一种就是改革文字。关于文字改革,提倡者卢赣章在1892年说过:“中国字或者是当今普天之下之至难者。” 上个世纪,不断有汉字改革者提出方案,尝试用各种方法改革文字。其中,一种是全盘西化,废掉汉字,代之以拼音字母。代表是王照等人议定的“注音字母”。钱玄同,赵元任等人制定的“国语罗马字”。还有瞿秋白,吴玉章等人制定的“拉丁化新文字”。另一种就是尝试着对繁难的汉字进行简化,采取削减笔画等方法对汉字进行改革,然后再变为拼音文字。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国家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6年拟定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正式推出。其长远目的是为文字改为拼音文字作准备,同时更多的人是在探索文字改革问题。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对待文字改革的态度几乎成了个人政治上是否进步的衡量标准了。因此,从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文字的局部改革先简省汉字笔画,最后才过渡。 到八十年代末,人们开始客观的看待文字改革,重新审视汉字的价值。国家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文字的改革意见也不再是“走拼音化方向”了。引用黄伯荣的话说“汉字的前途如何,能不能实现拼音化,什么时候实现,怎样实现,那是奖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这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汉字不会变革成拼音文字。 汉字不能走拼音字母化的道路,改革应只限于内部的整理,简化,因为汉字字数庞大,笔画繁杂,有的字体不太统一。多年来,我国的语言学家多次对汉字进行了有效的整理和简化。1964年,国家公布了《简化字总表》,1955年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88年国家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子表》,明确规定了每个字的字形标准。

当前研究的现状分析

《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上充分体验合力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学生发展需要(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满足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这是当前教育的潮流,也是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社会需要(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大气候的阳光雨露,更需要学校小气候的呵护培育。为更充分地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情况,需要家长走进课堂,学生走进社区,家长,社区,与教师三方联手,密切合作,加强沟通 3、学校发展的需求(我校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三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充分调动家长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教育,帮助学校解决困难,使学校在困境中得以生存,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发展。二十多年的实践使我们尝到了合力育人的甜头,三结合教育,促使学校从一所普通校逐步发展成我区的一所大校、优质校之一 4、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为使学校在原有的办学业绩和优势的基础上,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内涵发展、精细发展、创新发展、打造学校品牌。近一年来,在区教育局“进一步推动南开优质教育建设的行动计划”和“特色建设的实施方案”的引领下,经过和多位专家的充分论证,我们深刻认识到我校“三结合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为学校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校教育不断走向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它的理念更符合时代的发展,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构建“合力育人办学特色”的目标,力求通过整合、优化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达到“目标统一、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和谐互动”的多元参与的合力教育,并以此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实现开放办学的大教育模式。

(二)导言:走向合作 自编小故事:烧开水效应 解决框架 现实——竞争——普通水壶(家庭和学校。社区作为儿童教育过 程中的3种主要力量,;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则相互削弱和抵消,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最高温度100度) 未来——合作——高压水壶(家庭和学校。社区作为儿童教育过程的3种主要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相互支持和配合,强化教育作用;------------合作成为高压水壶120度)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国内近十年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初稿)

国内近十年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安徽省阜阳市育新小学张军 摘要:“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写字对于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和全面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自2004年以来,识字写字教学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样,其中对于识字写字的教材和教学的研究最为突出,但是也有一些领域和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宽、加深。关键词:识字写字;研究综述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由此可见,识字写字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许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于识字写字教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丰富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认识,拓展了研究领域和思路方法,促进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实践。本文仅以中国大陆地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文献为对象,不涉及特殊儿童教育、少数民族汉语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材的研究综述 研究识字写字教材的相关文献主要包括对教材用字和教材文本的研究两个方面,这其中又侧重于文本的研究。对于教材文本的研究,集中于我国传统蒙学教材的研究和古今中外汉语识字教材的比较研究。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材用字的相关研究 研究识字写字教材用字情况的相关文献数量不多,主要集中于字

量确定、字种选择、字序编排、用字分布这几个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教材用字的科学性、合理性的研究不足,其观点和看法也不尽相同,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孙聪在《小学低段识字教材中生字教学用字分布的合理性研究》中,通过对小学低段学生静态识字与动态识字的实际情况的调查,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调查结果和人教版低段教材生字教学用字进行对比,分别剖析了字量、字种、字序这三个影响生字教学用字分布合理性的因素,指出现行的人教版低段识字教材的生字分布在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进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文字学等理论,从宏观理论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揭示了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由此提出要根据“最近发展区”、“汉字效用递减”等理论和儿童认知特点来合理分布字量、字种、字序及编写教材。 王露莹在《汉字简化与汉字教学研究》中,通过研究我国古代汉字教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建国后汉字教学改革的历程,主张“简化字更适合当代汉字教学”,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遵循“识简写简,多识少写”的策略。 (二)关于识字写字教材文本的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研究识字写字教材文本的文献涉及范围广,著作数量多。他们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教材文本的历史演变进程和阶段特征;以不同标准对我国传统识字教材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其内容、功能、特点、作用等;以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教材文本为研究对象,审视剖析

小学生汉字书写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小学生汉字书写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写字是一项基本技能,规范地书写汉字是中国人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学习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本文重在分析小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对小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矫正对策。 一、小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的问题 1.笔画不规范。教师对低年级学生书写的要求是横平竖直,可是升入高年级后,师生们可能都会忽略这一点。很多小学生写字时没有认真对待所有的笔画,有时将短横简略成一个点,有时将侧点拉长,等等。教师应该及时发现此类状况,并耐心地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2.用力不恰当。写字时用力是否合理对于小学生也很重要。有一些学生太过于用力,导致字体偏大,同时手指僵化,写过几行字后手腕也觉得累;有一些学生写字时没有力度,所以字体偏小而淡,甚至看不清或不够端正。 3.大小不合适。小学生初学写字时在田字格上写,之后在普通的作业本上也将字写得很大,更有甚者超出了每行的上下边缘线。所以从小就应当教会学生写大小适当的字,不要填满整个格子。如果每行都有线,也要统一调整所有字的大小。

4.排列不整齐。一部分学生把一行字写得高低错落,所 以导致写出来的作业整体不够美观。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对齐写字,所有字的大小也要大体一致,就像一排排训练有素的士兵那样排列。 5.间距不匀称。写字时每两个字之间的距离是否匀称统 一直接影响书写的美观程度,在进行写字教学时对此也要予以重视。有一些小学生的字间距偏大,感觉布局过于空旷;反之,有一些学生字间距偏小,过于拥挤。对于上述两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 二、小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矫正对策 1.提高认识,把握目标。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写入了语文教学大纲。写字教学方法得当,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技能。同时写字练习具有教育意义,它不但可以让学生懂得从小处做起,培养勤勤恳恳的态度和高雅的生活乐趣,而且可以进一步发展个体的观察力和毅力。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生要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针对写字教学的阶段规划中要尤其强调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的 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书写的漂亮美观程度,更应该关注书写是否正确和工整,在满足此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字写得漂亮。 2.注重生字教学。小学生在最初学习写字时,往往把一

书法比赛总结归纳范文格式

书法比赛总结归纳范文格式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它是汉字书写的一种法则。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这是之前的计划方案书里写的活动背景)为了弘扬中华的传统美德,发扬国粹风采。我系举行了书法大赛。其比赛形式任其发挥,张扬自己个性均可。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开展硬笔书法,软笔书法比赛增进同学们的书写水平增添同学们对书法的肯定和认识。(之前计划方案书的活动目的) 此次我们采用了现场书写的比赛模式,并且禁止任何人打搅比赛。比赛前我们先进行点名,然后入坐,到预定的时间进行比赛。比赛的同学们都满怀信心,个个都胸有成竹的。我们此次的比赛场地设在了八二大,虽然地方不大,但聚集了各班的精英,大家都挥毫泼墨,各显身手,现场很是热闹。 此次比赛,我们分为硬笔和软笔两种形式。参赛者必须在手册时间内上交作品,作品内容要求安康向上,可为名人文字文章,自己创作的文篇或抄录的书法作品等,为表示我们此次比赛公平、公正的评选,我们也邀请了张俊教师作为评判,其中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 获奖者全部给与相应的荣誉证书。在本次比赛中,同学们都

很认真的去对待这次比赛。 通过举办这次的现场书法比赛,我们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本次比赛也出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比赛内容没有没有没有统一,给个别同学有了投机取巧的时机,达不到此次选拔赛的目的,宣传不是很到位,埋没了很多人才,导致了此次比赛的质量不是很好;参与面不够广,只针对于我们本系,少了与本校区的另外两个系沟通交流。(不足之处)经过此次比赛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些不足之处,但是我坚信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我们将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争取把书画精神发扬光大。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简化汉字的发展过程综述

简化汉字的发展过程综述 【内容提要】 中国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古代汉字、近代汉字和现代汉字这三个历史阶段,演变形成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和现代有所区分的正体字、简体字的区分。本综述主要梳理简化字的发展过程和一些较重要的成果,不涉及各种理论辩争。 【关键词】 简体字注音演变检索 【正文】 汉字经历漫长的发展演变,已经由最初的简单的象形文字演变出众多的体系。通过对简化汉字的研究可以追溯汉字的整个发展演变的脉络,也方便研究未来汉字演变发展方向。 很多人认为简化汉字是从近代才开始的,其实不然,如果追溯历史就会发现汉字的简化古已有之。从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后学界对其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关于甲骨文的简化在蒋善国的《汉字形体学》中有提到四种方式、陈炜湛的《汉字简化始于甲骨文说》中曾提到20多种实例、刘钊的《古文字构型学》中专门用一章节进行简要归纳。而从历史文献中也可以找到些不太明显的痕迹,在谢世涯的《新中日简体字研究》中提出汉代的书写者有意简写而不是错字,从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和武威汉墓出土的木简可以证实这个说法的正确,此外在历代所传习的《说文解字》、《干禄字书》中收录了一些现在我们正在使用的规范的简化字。 根据张书岩等人所编著的《简化字溯源》中的数据(在《简化字总表》的第一、二表选取388字进行研究)得知,真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中出现的新简化字只有1个字,只占0.26%,而先秦时期占12.63%,秦汉占15.98%,魏晋南北朝时期占6.18%,隋唐时期占7.99%,宋时期占7.47%,元时期占18.56%,明清时期占19.07%,民国时期占11.86%。从这可以得知,汉字的简化在诞生后一直在进行而且不是单个汉字进行简化。从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中以隶书为分界点,隶书以后的字体成为表意字,隶书以前的为象形字。这种演变的根源是新的字体具有压倒性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