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知识点

合集下载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口腔黏膜oral mucosa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与皮肤的组织结构相似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部分口腔黏膜有黏膜下层上皮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角化鳞状上皮角化层最表层数层细胞,扁平状正角化和不全角化粒层角化层深面2-3层细胞,扁平状胞浆含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棘层 stratum spinosum 粒层深面细胞层次最多细胞呈多边形细胞间桥、桥粒基底层 stratum basale 上皮最深面单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生发层的概念细胞器少,核质比例高非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1.黑色素细胞 melanocyte来自于神经嵴细胞位于上皮的基底层胞浆有树枝状突起胞浆内含黑色素颗粒2.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来自于骨髓主要位于棘层有树枝状突起胞浆内含朗格汉斯颗粒,与黏膜的免疫功能有关3.梅克尔细胞来自神经嵴或上皮细胞位于基底层是一种触觉感受细胞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基底膜透明板密板网板上皮和基底膜以半桥粒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固有层 lamina propria致密结缔组织乳头层、网状层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纤维-I型胶原纤维黏膜下层 submucosa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小涎腺,神经或脂肪组织主要存在于被覆黏膜固有层与其深部的骨或肌肉直接紧密相连口腔黏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咀嚼黏膜包括硬腭和牙龈黏膜有角化层(正或不全角化),粒层明显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数量多,狭长状,增加机械嵌合一般无黏膜下层活动度差被覆黏膜无角化层及粒层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数量少,粗而短有黏膜下层有一定活动度唇红上皮薄、有角化固有层内乳头狭长,几乎接近上皮表面,血管袢黏膜下层无黏液腺及皮脂腺,故易干裂被覆黏膜唇黏膜唇上皮为无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棘层较厚固有层含致密的结缔组织,乳头短而不规则黏膜下层较厚,内含混合性腺体即唇腺颊黏膜福代斯斑:异位增生的皮脂腺特殊黏膜 specialized mucosa即舌背黏膜舌的前2/3为舌体,后1/3为舌根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无黏膜下层,黏膜表面有许多舌乳头。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二章口腔黏膜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二章口腔黏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消化作用:口腔黏膜可以分泌唾液 帮助消化食物
感觉作用:口腔黏膜可以感知食物 的味道和温度帮助调节进食行为
口腔黏膜的炎症反应
炎症原因: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 炎症表现:红肿、疼痛、溃疡、出血等 炎症类型:急性、慢性、亚急性等 炎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口腔黏膜的肿瘤病变
口腔黏膜的变态反应
过敏性反应:接触某些物质后口腔黏膜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 药物反应:使用某些药物后口腔黏膜出现红斑、溃疡等症状 感染性反应:接触某些病原体后口腔黏膜出现炎症、溃疡等症状 自身免疫性反应: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口腔黏膜出现红斑、溃疡等症状
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X线、CT、 MRI等检查
免疫反应
口腔黏膜中的 免疫细胞可以 调节免疫反应 防止过度免疫
反应
汇报人:
黏膜下层主要由疏松结缔组 织构成具有支持作用
上皮层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 具有保护作用
口腔黏膜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够 感知温度、压力和疼痛等刺激
口腔黏膜分为上皮层、固有 层和黏膜下层
口腔黏膜具有自我修复能力 能够快速修复损伤
口腔黏膜的生理作用
保护作用:口腔黏膜可以保护口腔 内部免受外界刺激和损伤
免疫作用:口腔黏膜可以产生免疫 细胞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口腔黏膜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口腔黏膜是内分泌系统的 一部分
口腔黏膜可以分泌激素如 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口腔黏膜可以调节内分泌 系统的功能
口腔黏膜的病变可能会影 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口腔黏膜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口腔黏膜是免 疫系统的第一
道防线
口腔黏膜中的 免疫细胞可以 识别和清除病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粘膜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粘膜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粘膜2017年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粘膜导语:口腔粘膜病是指除肿瘤以外,发生在口腔粘膜和软组织的疾病。

口腔粘膜病病种较多,患病率较低,病损多种多样,病因复杂,有些病与全身因素关系密切,在诊治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

以下是详细内容介绍。

概述:皮肤为体表提供干性被覆,粘膜则为腔隙(与外界相通)表面提供湿性衬覆组织。

口腔粘膜指覆盖于口腔表面,前借唇红与唇部皮肤相连,后与咽部粘膜相连。

第一节基本组织结构上皮(表皮)固有层(真皮,但无皮肤附属器)粘膜下层(部分粘膜有)一、上皮种类:复层鳞状上皮不全角化非角化角质形成细胞上皮细胞非角质形成细胞(一)角质形成细胞1、基底层光镜:上皮最深层,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胞核圆、染色深、胞质相对较少电镜:与结缔组织相连接处形成半桥粒,附着在基板上。

2、棘层光镜(1)位于基底层上层,多层体积较大的多边形细胞,上皮中层次最多。

(2)胞核圆形,位于中央,1-2个核仁(3)细胞间桥,牙龈和硬腭上皮明显电镜:细胞间桥即细胞间桥粒连接构成桥粒的蛋白:(1)桥粒钙依赖性粘蛋白(跨膜蛋白) ------桥粒芯蛋白、桥粒胶蛋白(2)膜内附着斑的蛋白(连接蛋白)------桥粒斑珠蛋白、桥粒斑蛋白作用:维持上皮的完整性。

受到破坏----寻常性天疱疮。

3、颗粒层光镜:2~3层细胞组成胞质内含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染色深,胞核浓缩。

表面正角化,此层明显;表面不全角化,此层可不明显。

作用:透明角质颗粒的主要成分是纤丝聚集蛋白原,它是在棘细胞层形成的蛋白质,有利于细胞内钙的贮存。

4、角化层光镜:位于上皮最表层,细胞扁平,体积大正角化:细胞器及细胞核消失,胞质内充满角蛋白,细胞间桥消失;红染的条索。

不全角化:含有浓缩的未消失的细胞核角化鳞状上皮细胞膜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交联的蛋白质和脂类形成的所谓角化包膜。

是上皮屏障的主要构成成分。

并且和胞内角蛋白相交联。

口腔黏膜 口腔组织病理学

口腔黏膜 口腔组织病理学
棘层:
(1)体积较大的多边性细胞,是层次最多的细胞 (2)细胞间桥:细胞质伸出的棘刺状突起与相邻细胞相接
基底层:
(1)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细胞核圆形而深染 (2)生发层:和邻近的棘细胞有增殖能力
非 角 化 复 层 鳞 状 上 皮
角化层 颗粒层 棘层
无颗粒层和角化层 表层:细胞扁平,有细胞核 棘层:细胞间桥不明显,层次较少
被覆黏膜: (1)分布:除咀嚼黏膜和舌背黏膜以外的区域 (2)上皮层:无角化,钉突少,边界平坦 (3)固有层:胶原纤维束不如咀嚼黏膜粗大
还有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 (4)黏膜下层:较疏松 (5)有弹性,有一定的活动度。
唇 (Lip)
包括唇黏膜,唇红和白唇。 唇黏膜特点: (1)无角化复层鳞状上皮 (2)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 (3)黏膜下层:较厚
网板:半环形纤维构成,称为锚纤维。
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可有黏膜下层,或直接附着在骨膜上。 乳头层:在咀嚼黏膜较长,纤维纤细疏松, 网状层:在被覆黏膜较发达
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为固有层提供支持和营养。 内含小涎腺,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脂肪组织。 主要分布在被覆黏膜。 在牙龈,硬腭的大部分区域和舌背无黏膜下层。
二、口腔黏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口腔黏膜分类示意图
按部位和功能 分为
咀嚼黏膜 被覆黏膜 特殊黏膜
咀嚼黏膜:
在咀嚼时承受压力和摩擦。
(1)分布:牙龈和硬腭 (2)上皮:有角化 —正角化时颗粒层明显
棘层细胞间桥明显 (3)固有层:厚,乳头长而多,胶原纤维束粗大紧密 (4)借黏骨膜和黏膜下层和骨连接,不能移动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1)位于棘层和基底层,树枝状突起 (2)常规染色胞质透明,核深染 (3)电镜下胞质中特殊的棒状或球拍样颗粒,称为朗格汉斯颗粒。 (4)功能:与免疫有关

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 口腔粘膜病(相关知识)

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 口腔粘膜病(相关知识)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口腔粘膜病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2、角化不良(错角化)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3、上皮异常增生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4、棘层松解 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多见于天疱疮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 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 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 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6、疱粘膜或皮肤内液体的贮存形成半圆形的突起 口腔粘膜其他地方的庖形成后易破裂,不易结痂皮 分类:按内容物(水疱、血疱、脓疱)按大小(5mm 为标准,大疱、小疱)疱疹:小的水疱聚集成簇. 7、糜烂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引起上皮浅层破坏,未侵及上皮全层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8、溃疡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溃疡累及上皮层,不留瘢痕,累及粘膜下层,可留瘢痕9、斑 是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范围局限,大小不一;不高起,不变厚,也无硬度的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如红斑(粘膜固有层的血管充血)、黑斑(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10、丘疹消失后不留痕迹表现:①上皮增生;②浆液渗出;③炎症细胞浸润肉眼:黏膜或皮肤上突起的小疹,大小不等,针头或粟粒样大,红色或灰白色,质较硬 镜下:上皮增厚,表层可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固有层有浆液渗出及炎细胞浸润第二节口腔粘膜病一、白斑(P208)癌前病变1、定义:指发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口腔考研组织病理学复习知识点:口腔粘膜病

口腔考研组织病理学复习知识点:口腔粘膜病

口腔考研组织病理学复习知识点:口腔粘膜病第一节口腔粘膜病的根本病理变化一、根本病理变化(一)过度角化(hyperkeratosis):指粘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

组织学上分为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两种。

过度正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细胞核消失;而过度不全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有细胞核残存(二)角化不良(dyskeratosis):也称错角化,是指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出现个别或一群细胞的角化。

角化不良有两种情况:(1)良性错角化多见于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内(2)恶性错角化细胞异形性明显,多见于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三)棘层增生(acanthosis):即棘层增厚,常伴钉突延长。

原因为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增大(四)上皮异常增生(epithelial dysplasia):上皮异常增生是指上皮从单纯增生到原位癌之间的病理过程: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癌前病变)WHO将上皮异常增生的病理变化规定为以下十二条:Ⅰ。

上皮基内幕胞极性紊乱Ⅱ。

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Ⅲ。

核浆比例增加Ⅳ。

上皮钉突呈滴状Ⅴ。

上皮层次紊乱Ⅵ。

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Ⅶ。

上皮浅层1/2处出现有丝分裂Ⅷ。

细胞多形性Ⅸ。

细胞核浓染Ⅹ。

核仁增大Ⅺ。

细胞粘着力下降Ⅻ。

出现错角化上皮异常增生根据其累及上皮全层的情况分为轻、中、重三型,重者为上皮全层受累,即原位癌。

(五)基内幕胞空泡性变及液化基内幕胞内水肿,细胞稍增大,胞浆呈空泡状,称空泡性变;水肿严重时,细胞发生液化溶解,细胞排列不齐,基底膜不清,甚至消失。

常见于扁平苔藓和红斑狼疮。

(六)棘层松解(acantholysis):棘层细胞间粘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那么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

此种病变见于天疱疮等。

(七)疱(vesicle):粘膜或皮肤内液体储存形成疱。

组织学上根据疱形成的部位分为:1.棘层内疱:疱在上皮棘层内或基底层上,有棘层松解,见于天疱疮和病毒性水疱2.基层下疱:疱在基底层下,上皮全层剥离。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口腔组织病理学就是研究口腔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发育过程以及病理状态下的各种变化的一门学问。

简单说就是看口腔里正常和生病时组织是啥样、咋变的。

②重要程度:在口腔学里这可太重要了。

你要是不懂正常的,咋知道啥是不正常的呀?不管是当牙医看病,还是搞口腔研究,这都是基础。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点生物学知识,知道细胞、组织这些基本东西咋回事。

就像盖房子,你得先知道砖头(细胞)咋砌成墙(组织),才能理解口腔里的事儿。

④应用价值:牙医在诊断疾病的时候,你看这人嘴里长个东西,是不是癌啊?靠啥判断?就靠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知识看这个东西的形态结构跟正常的有啥差别。

在治疗时也有用,比如补牙要知道牙齿结构,才能把材料补到合适地方。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在口腔学科里就像树根一样重要。

很多其他的口腔知识都是从这个基础长出去的枝叶,像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啥的都跟它有关。

②关联知识:和口腔解剖学联系可紧密了,解剖学知道长啥样在那,病理学知道正常的坏了变成啥样。

还有生理学,知道正常功能,就能对比病理时功能受多大影响。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说实话有点难,很多微观结构和细胞的病变不太好理解。

比如说癌细胞在口腔组织里的变化,那些微观结构改变可小了,得用显微镜看,比较抽象。

- 关键点:把正常结构搞清楚是关键。

比如牙齿有牙釉质、牙本质等好几层,你要是弄不清正常的每层结构啥样,病变时就蒙圈了。

④考点分析:在口腔医学考试中占比很大。

考查方式有选择题,给你个病理描述让你选疾病;还有简答题,让你说说某种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特征之类。

三、详细讲解- 【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正常的口腔组织像牙齿、牙龈等都有各自正常结构。

牙齿外边是硬邦邦的牙釉质,这是人体最硬的组织,保护里边的牙本质等结构。

- 病理情况下可能出现龋齿,按我的经验,龋齿就是细菌把牙釉质、牙本质腐蚀了。

病理改变包括牙齿颜色改变、质地变软等,用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就能研究到底细菌对这些组织干了啥坏事。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
舌腹黏膜
光滑而薄, 上皮无角化 乳头多而短 黏膜下层不明显
4 软腭黏膜
固有层血管较多,黏膜下层含腭腺
三 特殊黏膜
舌背黏膜
功能上属于咀嚼黏膜,但有一定的延伸度 前2/3为舌体,后 1/3为舌根,两者之间为界沟 舌盲孔:胚胎时期甲状舌管始端的遗迹 黏膜呈粉红色 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无黏膜下层 牢固地附着于舌肌 舌乳头:初级乳头、次级乳头
位于基底层 含神经递质 是压力或触觉感受器
(三)上皮结缔组织交界-基底膜区
非直线,上皮嵴
基底膜(base memberane)
光镜下:膜状结构,厚约1-4 μm
PAS染色阳性
电镜下:
1 透明板
2 密板
3 网板:半环形纤维,两端埋入密板
称锚纤维
二 固有层
致密的结缔组织
乳头层:深入上皮部分 网状层
无角化层和颗粒层 基底层:形态同角化上皮 棘层:细胞体积大,细胞间桥不明显 中间层:棘层与表层的过渡 表层:细胞偏平,有细胞核
上皮完整性的维持:
深层细胞分裂并向表层迁移,替代脱落的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分为: 一 前体细胞群 二 成熟细胞群
(二)非角质形成细胞
1 黑色素细胞 位于基底层
4 叶状乳头
位于舌侧缘后部, 5-8条平行排列的皱襞 炎症时,肿大疼痛
5 味蕾
味觉感受器, 卵圆形小体,长80 μm ,厚40 μm 光镜下:亮细胞
暗细胞 电镜下:I 亮细胞
II亮胞质细胞 III型细胞 IV型细胞-基底细胞
味蕾: 菌状乳头感受甜、咸味 叶状乳头感受酸味 轮廓乳头、软腭、会厌感受苦味
固有层结缔组织减少,细胞收缩,玻璃样变 味蕾数量减少,感觉功能下降,唾液腺萎缩 常出现口感、黏膜烧灼感、味觉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知识点口腔黏膜
oral mucosa
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与皮肤的组织结构相似
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部分口腔黏膜有黏膜下层
上皮
角质形成细胞和
非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角化鳞状上皮
角化层
最表层
数层细胞,扁平状
正角化和不全角化
粒层
角化层深面
2-3层细胞,扁平状
胞浆含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
棘层 stratum spinosum 粒层深面
细胞层次最多
细胞呈多边形
细胞间桥、桥粒
基底层 stratum basale 上皮最深面
单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生发层的概念
细胞器少,核质比例高
非角质形成细胞
黑色素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梅克尔细胞
1.黑色素细胞 melanocyte
来自于神经嵴细胞
位于上皮的基底层
胞浆有树枝状突起
胞浆内含黑色素颗粒
2.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来自于骨髓
主要位于棘层
有树枝状突起
胞浆内含朗格汉斯颗粒,
与黏膜的免疫功能有关
3.梅克尔细胞
来自神经嵴或上皮细胞位于基底层
是一种触觉感受细胞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
上皮钉突
固有层乳头
基底膜
透明板
密板
网板
上皮和基底膜以半桥粒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固有层 lamina propria
致密结缔组织
乳头层、网状层
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
细胞-成纤维细胞
纤维-I型胶原纤维
黏膜下层 submucosa
疏松结缔组织
含血管,淋巴管,小涎腺,神经或脂肪组织
主要存在于被覆黏膜
固有层与其深部的骨或肌肉直接
紧密相连
口腔黏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咀嚼黏膜
包括硬腭和牙龈黏膜
有角化层(正或不全角化),粒层明显
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数量多,狭长状,增加机械嵌合一般无黏膜下层
活动度差
被覆黏膜
无角化层及粒层
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
数量少,粗而短
有黏膜下层
有一定活动度
唇红
上皮薄、有角化
固有层内乳头狭长,几乎接近上皮表面,血管袢黏膜下层无黏液腺及皮脂腺,故易干裂
被覆黏膜唇黏膜
唇上皮为无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棘层较厚
固有层含致密的结缔组织,乳头短而不规则
黏膜下层较厚,内含混合性腺体即唇腺
颊黏膜
福代斯斑:异位增生的皮脂腺
特殊黏膜 specialized mucosa
即舌背黏膜
舌的前2/3为舌体,
后1/3为舌根
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无黏膜下层,黏膜表面有许多舌乳头
种类考点
丝状乳头数目最多,舌苔,萎缩,则舌面光秃;舌苔剥落呈地图样者,称为地图样舌
菌状乳头数目较少,味蕾,有味觉感受,菌状乳头肿大成草莓舌,丝状菌状都萎缩成镜面舌轮廓乳头10个左右,界沟前方排列一行,有味蕾,
叶状乳头舌侧缘的后部。

在退化为5~8条平行的皱襞,正常不明显,发生炎症可引起肿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