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理解

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理解
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理解

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理解

摘要:本文通过对语言研究当中的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概念的定义及发展过程的了解,进一步探索两者的异同和在语言学习中的运用。在对错误语言的分类进行认识和分析后,探究成因,获得启示。关键词:对比分析错误分析

对比分析,也叫对比语言学,主要是对语言变体进行共时的比较

研究,发现他们的共性和差异。对比语言学在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六十年代后期,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受认知心理语言学的影响,逐渐转向对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

因此七十年代以后,错误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对比分析。然而,这一时期对比语言学在欧洲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许多美国应用语言学家也认识到、在外语教学中错误分析与对比分析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吕叔湘先生指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1942/1982:上卷初版例言)。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意义正是通过对比,使我们加深对所对比语言的认识,

同时也促进整个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在应用方面,对比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翻译、双语辞典的编纂等都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当对比分析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不再是纯语言学的,而是吸收

和运用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错误分析研究学习者语言错误的类型和原因,它与对比分析的关系不是相互取代和排斥,而是共存和互补。

一、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By: 周琴201520040430 参考书目:[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9 因素a.产生背景假说对比分析 ContrastiveAnalysis 早在1945年,CharlesFries在 TeachingandlearningEnglishasa foreignlanguage一书中提到了对比分析的思想。他认为, 最有效的教材应该建立在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 学描 写和仔细对比的基础上。1957年,RobertLado(拉多)在 Linguisticsacrossculture中,系统地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 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他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 习者会把母语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母语负迁移),因此,对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进行系统的对比,可以预测和描写可能引 起和不会引起困难的地方。(此假说最初的表述) 偏误分析 ErrorAnalysis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对比分析的假设及其分析方法不 断受到挑战和批判。(忽视了对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偏 误分析”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取代了对比分析方法。偏误 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理论,提出了对学习者 语言系统进行描写和分析的系统方法。其产生于20世纪60年 代,兴盛于70年代。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Corder科德发表 了一系列偏误分析文章,偏误分析成为研究学习者习得 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成为观察学习者习得过程的窗口。 70年代后期,偏误分析因为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问题 开始衰落。但是,有学者认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偏误 分析开始复苏。国内偏误分析研究始于1984年鲁健骥发表的 《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被视为哈 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引发了之后一系列便 无研究,是偏误分析始终成为汉语第二与语言习得研究 中最密集

最新1统计第十章 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新)汇总

1统计第十章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新)

第十章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 第一节对比分析(相对指标) 一、概念 相对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绝对数对比而得的,以反映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表现形式:其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无名数二、有名数有名数:将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同时使用,以表明现象的密度,强度和普遍程度。主要用来表明强度相对数。 无名数: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多以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或千分数,其中百分数最常用。 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两个数字对比,分子分母差别不大时常用系数,设一级工平均日工资为100元,五级工平均日工资为400元,则工资等级系数为4。两个数字对比,分子分母差别很大时常用倍数。如我国2002年钢产量是1952年钢产量的多少倍。 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如今年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一成,即增加了十分之一。 百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千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百分数、千分数是两种最常用的无名数。

二、常用的对比分析方法(静态相对数): 相对指标由于对比的基础不同,可分为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和动态相对数等几种,其中前几种都称为静态相对数。 1 、结构分析(结构相对数): 统计总体往往由许多部分组成,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称为结 构。 结构相对数,是利用分组将总体分为性质不同的几个部分,再以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比重或比率,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一般用相对数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100?=总体全部数值 总体部分数值结构相对数 结构相对数是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必须是100% 或 1(总体内部各结构相对数之和=100%或 1)。 2、比例分析(比例相对数): 将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和另一部分数值对比,以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比例相对数= 比例相对数常以系数或百分数表示。

偏误分析题

试分析“我每天晚上都散步散步”这个句子的偏误成因,并加以改正。说明避免这类偏误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7分)1 、是由汉语动词重叠知识泛化造成的偏误 .汉语动词重叠:单音节双音节之分.单音节动词重叠为AA式,如笑笑,说说等;双音节动词重叠为ABAB式,如考虑考虑研究研究。外国学生把这个结构不适当的泛化就说成了“散步散步” 2、改正:我每天晚上都散散步。 3、教学策略:比较法归纳法 词语构成例词重叠形式其他例子 双音节动词+ 动词研究ABAB 研究研究掂量掂量打扫打扫 单音节动词 + 宾语笑 AA 散散步 \打打球 \看看电视 “散步散步”不是在考查离合词,我认为是考动词的重叠,如:说说话,聊聊天,打打球,散散步,“散步”不比“运动运动”“活动活动”疏松疏松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等 外国学生常说“我见面了我的朋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1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把离合词“见面”等同于自己母语中相应意义的及物动词。(2分) 2改正句子,例如:a. 我和/跟朋友见了(一)面。或:b. 我见到了我的朋友。(2分) 3“离合词”的教学对策:说明离合词的结构和用法特点,(1分)把离合词作为动宾短语处理,(1分)把离合词同动量补语、时量补语等的教学结合起来。(1分) (1)改为:我明天跟他见面 (2)理由:因为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 (3)错误原因:受翻译的影响。“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具体步骤及举例请自行设计) 外国学生常说“她是漂亮。”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参考答案:(1)改为“她很漂亮。” (2)理由:汉语中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谓语,而且形容词往往不单独做谓语,经常在之前加程度副词,比如:很、比较、非常等。

英语试卷分析与反思

试卷分析如下: 一、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力,第一大题是听音搭配,比较简单,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满分。第二大题是听句子选最佳答语,考查学生对情景对话的反应能力,问题接近生活及日常交际,学生大部分答得较好。第三大题是听对话选择正确答语,这道题部分同学缺乏对对话的理解,不能迅速记忆,交际运用不够灵活,得分率不高。第四大题是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这道题目难度比较大,满分的同学很少,大部分得到4-6分。第五大题是听短文内容并填所缺单词,这道题目难度比较大,很大部分学生写不出单词,说明学生对这方面掌握不够。 二、笔试部分 1、试题内容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词汇与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以考查课标要求、课本内容为主,紧扣八年级知识点进行评价检测,难易适中。如在单选题中就重点考查了词的固定搭配,一般将来时固定句式等主要项目及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阅读理解中的文化差异,趣味故事,补全对话中的假期话题,这些都紧扣八年级外研英语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注意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2、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试题结构与中考试题基本一致。全试题编排设计注意情景的设置,单纯考查语法、词汇的试题较少,单项选择大部分试题也来自教材对话或短文中。完形填空也类似练习册中篇目题,部分学生都能轻松选出正确答案。 存在的问题: 1、听力、语法、词汇与结构、交际项目总体情况较好。问题:听力理解时反应不敏感,不能迅速记忆,失分率较高;语法知识运用不够准确,如单选第26,29,35题误选较多;交际运用不够灵活。 2、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完形填空,虽然短文类似练习册中的篇目,但学生还是不能正确填空。有些同学无从着手,乱填一通;有些顾此失彼,张冠李戴,错误百出。 3、书面表达能力较弱,写作水平偏低 书面表达最能反映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卷此面是做得最差的一题,得分率极低,英语表达能力十分低下,没有几个句子可读。没有句子结构、时态、主谓一致概念,汉语式英语随处可见。有些同学白卷依旧,有些照抄书本,阅读材料,试图蒙混过关,侥幸得分。 教学措施: 1 .继续加强基础训练,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强度。 3.多进行书面表达的训练,尽量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不会用英文写作文,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通病,不知道作文是由句子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需要用正确的句型,需要用正确的词组来构成.写好作文,

(整理)1统计第十章 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新).

第十章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 第一节对比分析(相对指标) 一、概念 相对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绝对数对比而得的,以反映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表现形式:其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无名数二、有名数有名数:将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同时使用,以表明现象的密度,强度和普遍程度。主要用来表明强度相对数。 无名数: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多以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或千分数,其中百分数最常用。 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两个数字对比,分子分母差别不大时常用系数,设一级工平均日工资为100元,五级工平均日工资为400元,则工资等级系数为4。两个数字对比,分子分母差别很大时常用倍数。如我国2002年钢产量是1952年钢产量的多少倍。 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如今年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一成,即增加了十分之一。 百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千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百分数、千分数是两种最常用的无名数。

二、常用的对比分析方法(静态相对数): 相对指标由于对比的基础不同,可分为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和动态相对数等几种,其中前几种都称为静态相对数。 1 、结构分析(结构相对数): 统计总体往往由许多部分组成,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称为结构。 结构相对数,是利用分组将总体分为性质不同的几个部分,再以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比重或比率,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一般用相对数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100?= 总体全部数值 总体部分数值 结构相对数 结构相对数是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必须是100% 或 1(总体内部各结构相对数之和=100%或1)。 2、比例分析(比例相对数): 将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和另一部分数值对比,以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比例相对数= 比例相对数常以系数或百分数表示。 注意:比例相对数和结构相对数的计算,都是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同一总体内),一般,总体分为几个组,就会有几个结构相对数,

英语试卷分析

英语试卷分析 篇一:英语试卷分析(共七篇) 三年级英语期末试卷分析 一、整体来看。 本次命题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试卷从教材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着重考查学生听力、理解、运用语言以及书写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度,题型灵活多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试题的特点。 1、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坚持依据于课本,对于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如:听力题的一题、二题、三题、五题;笔试题的一题、三题、四题,因为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英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本次测试试题内容同样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侧重用已学过的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特别是笔试部分的二题中的仿例拼写地名,重视了对学生书写的

能力,以及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后续学习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各大题的分析与探究。 1、听力部分 听力测试旨在考查学生听音、辨音及听力理解和快速反应能力。共六大块内容,分别为:一听音标号;二听音判断;三、听音连线;四、听音选择;五听音涂色;六、听音排序。其得分率为85%左右,失分较多的是第四大题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录音不清晰。学生反映这一题的录音模糊不清。还有就是第四大题第四小题,文化部分内容,由于教师平时的教学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学生没能较好完成选择。 2、笔试部分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字母、词、句的正确运用和读写能力的考查。共四大块内容,分别为:一、正确抄写下面字母。此题的得分率为90%。失分原因是部分学生书写印刷体。二、仿例拼写地名。此题的得分率是75%。部分学生拼音较差,不能拼出正确地名;大部分学生不了解书写地名的正确格式,如:开头第一个字母没大写;两个字空间空格等。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类似题型,教师也没有拓展,导致严重失分。三、看图选择正确的单词。此题的得分率为95%,学生整体完成情况较好,只是小部分学生将第六小题的hand选成head。 四、连一连,此题的得分率是90%。

英语阅读理解试卷分析

英语阅读理解试卷分析 本次我们课题组收取了一个理科班和一个文科班学生的试卷,课题组成员有针对性的对这两个班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了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也提出了解决方法。 一、存在问题 1﹑缺乏生活常识 现在有许多阅读文章与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有一篇文章“A sign is another kind of language.”这类话题比较接近现实生活。 2﹑缺乏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例如在一篇文章中有一个句子“You are indeed a lucky dog”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这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如我们常说“癞皮狗”“狗崽子”“狗头军师”等等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可是在英语中这句话是说“你真是个幸运儿”。“狗”在这儿用来指人不但没有骂人的意思而且还表示一种亲昵的关系。在美国“狗”是家庭成员。人们认为它往往含有褒情善意。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不同。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并学习产生这门语言的社会背景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门语言。而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往往把主要精力

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有时运用母语的交际习惯来套用外语以至闹出笑话。 3﹑忽视阅读的时代特征 21世纪是信息高速时代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中学生适当的关心一下国家和国际的大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现在有不少的阅读文章和作文内容涉及当时正在发生的一些国内外大事。例如去年的很多试卷里出现的是北京奥运会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话题,紧随时代。 4﹑缺乏猜词能力 阅读理解难度较高必须在有了充足的词汇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阅读训练。它是检查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有部分学生缺乏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平时在阅读时依赖字典一旦在考试时文章里出现大量生词就会慌了手脚。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遇到生词就去查字典或跳过去不看都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就要猜测生词的意思。不同的语境单词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等知识去猜测。 5、缺乏阅读的推理技巧 有的同学还会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文章本身对我来讲没有生词但做阅读理解题时经常会出现偏差。当然这种情况更多地是涉及到阅读理解的考试。说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理解上的障碍因此在阅读理解中掌握一些推理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

偏误分析试题(学习类别)

★外国学生常说“我明天见面他。”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我明天跟他见面。(1分) (2)偏误原因: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主要受到母语负迁移。“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2分) (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2分) ★外国学生常说“他回来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 a.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 b.他回学校来的时候,我在写作业。(1分) (2)偏误原因:“学校”与“来”的位置不对,不了解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2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说明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搭配时,处所宾语要放在趋向补语“来/去”前。例如,“上山来,下山去,进教室来,回日本去,过这边来”等。也可以不用趋向补语,用结果补语表达,如“回到学校,上到山上,进到教室里”等。(2分) ★外国学生常说“请等等我一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a.“请等我一下” b.“请等等我”(1分) (2)偏误原因:“等等”是动词重叠形式,动词重叠以后已经能够表示“时间短或次数少”,因此不能再和动量词“一下”以及时量词如“一会儿”等组合。 这种偏误主要来源于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将动词后面可以跟动量或时量补语的规则不恰当地泛化了。(2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讲授动词重叠形式时可采用对比法,将动词非重叠形式后面加动量或时量补语的情况与重叠形式对应起来,进行一下对比。这样学习者很容易领悟到两者在使用中存在的差别。(2分)

(完整版)英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期中英语考试质量分析 黄曾安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的试题依据课标,源于教材,贴近学生生活,侧重考查学生对于词汇,交际用 语,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等知识的领悟和综合运用能力,难易程度定位在面向大多数学生。 该份试卷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主要题型分析: 1.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题,知识覆盖面较广,重点、难点和疑点比较突出,注重能力考查。考查以动 词为主,兼顾其它词类,并考查句法和语言点。考查的方式突出了语境。 2.完形填空 文章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点突出了对固定搭配,语境和语言点的考查。 3.阅读理解 本大题包括四篇文章,安排较合理,难度适中,涉及日常生活的题材,符合新课程的要 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问题符合“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等目标描述。阅读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的理念。通过阅读短文,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所获取的信 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A篇外,阅读的难度不很大,完成任务的环节也比较简洁。今 后,要针对性的加大训练量。 4.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与课本内容有着极大的联系,是对教材的深加工,做到了学以致用,考查了学 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典型错误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中,错误率较高。主要问题是对单词没理解透,平时讲过的语法没记 住,不能灵活应用。交际运用失分较多,主要是课文掌握不到位。 书面表达中考生的主要错误有: 1)在完成句子时不尊重原句的中文意思,改变了句意; 2)不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较差; 3)思路不清晰。 4)语言的基本功不扎实,病句较多; 5)书写习惯不好,卷面不整洁。 四、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太扎实,语言知识、句型灵活应用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只是把课堂上的东西简单的读背,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识,不会运用所学知识。 2.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学生学习知识过于死板,一遇稍加改动的题型或稍有难度的题就不知所措。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方面 有所欠缺,不会举一反三。 3.审题能力有待提高。有少数学生学习习惯差,特别是在认真读题上,不少学生老是匆匆读题急于做,以至于不按要求做题,不认真而导致失分。 4.学生的书写习惯不太好,如:单词字母书写不规范,大小写错误,字迹潦草、凌乱、卷 面不整洁等。 5.学生的书面表达中中国式的英语较多,拼写错误也较多,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 行有效的写的训练仍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与中介与理论关系

1219016 李德元 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的关系 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与中介语理论是上个世纪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三个重要的理论阶段,对于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可以分别从理论的发展、历史的发展及研究方法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从理论发展角度看,对比分析假说、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三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比分析假说主要通过对比母语和目的语,找出两者的异同,总结出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规律,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与错误。但是母语干扰只能预测和解释其中的一部分错误,因此当对比分析在实践上遇到困难和理论基础受到挑战时,偏误分析应运而生。面对外语学习者的错误和难点,偏误分析比对比分析更具预测力和解释力。偏误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者的错误,研究重点是学习者使用的目的语形式与目的语的标准形式之间的差距,以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而中介语理论则吸收了前两者的理论长处,并继续发展。中介语理论以语言习得为中心,把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语言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学习者的动态语言系统;它有更广泛的内涵、更强的分析力和解释力。而且中介语理论把学生使用的目的语形式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来研究,以揭示语言学习的过程及心理规律。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及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

言习得发展史上三个重要里程碑。对比分析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影响很大,但随着偏误分析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发展而黯然失色,20世纪70年代初中介语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学习者语言的认识,因此得到了广泛认可。对比分析假说、偏误分析理论与中介语理论构成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历史上三个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粗略地将前两个阶段看作中介语理论发展的背景。但从具体应用来看,三者密不可分。特别是在中介语理论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的现阶段,研究者应该地正确认识对比分析方法和偏误分析方法在中介语研究中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角度看,对于中介语系统的研究离不开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对于中介语系统的研究需要语料,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选择,需要对学习者在习得过程的语言表现及言语进行分析,这就要借助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方法,将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研究方法统一在中介语研究的框架中进行。偏误分析要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正确的分类和解释,要正确理解这一错误形式试图表达的意义,就必须把偏误形式与学习者母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比较,弄清学习者的偏误形式是否想要表达母语中某一对应形式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这一意义找出外语中正确的表达形式。 总而言之,三种理论之间关系可总结为两方面,一方面,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与理论在历史发展顺序上呈线性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者分别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过程中的三个里程碑阶段。其各自理论的

1、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比分析总结---答案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总结 一、[知识要点]: 1. 指数函数y=a x与对数函数y=a log x的比较: 定义图象 定义 域 值域 性质 奇 偶 性 单 调 性 过定 点 值的分布最值 y=a x (a>0且a≠1)叫指数函数 a>1 (- ∞,+ ∞) (0, +∞) 非 奇 非 偶 增 函 数(0, 1) 即a0 =1 x>0时 y>1; 00时 01 y= a log (a>0 且a≠ 1) 叫对 数函 数a>1O y x (0, +∞) (- ∞,+ ∞) 非 奇 非 偶 增 函 数 (1, 0) 即 log a1 =0 x>1时 y>0; 01时 y<0; 00 对称性函数y=ax 与y=a-x (a>0且a≠1)关于y轴对称;函数y=a x与y =log a x关于y=x对称 函数y=log a x与y=1log a x(a>0且a≠1)关于x轴对称 2. 记住常见指数函数的图形及相互关系以及常见对数函数的图形及相互关系 ①②

3. 几个注意点 (1)函数y =a x 与对数函数y =log a x (a>0,a ≠1)互为反函数,从概念、图象、性质去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2)比较几个数的大小是对数函数性质应用的常见题型。在具体比较时,可以首先将它们与零比较,分出正负;正数通常可再与1比较分出大于1还是小于1,然后在各类中间两两相比较;(3)在给定条件下,求字母的取值范围是常见题型,要重视不等式知识及函数单调性在这类问题上的应用。研究指数、对数函数问题,尽量化为同底,并注意对数问题中的定义域限制。 【典型例题】 例1. (1)下图是指数函数(1)y =a x ,(2)y =b x ,(3)y =c x ,(4)y =d x 的图象,则a 、b 、c 、d 与1 A. a <b <1<c <d B. b <a <1<d <c C. 1<a <b <c <d D. a <b <1<d <c 剖析:可先分两类,即(3)(4)的底数一定大于1,(1)(2)的底数小于1,然后再从(3)(4)中比较c 、d 的大小,从(1)(2)中比较a 、b 的大小。 解法一:当指数函数底数大于1时,图象上升,且底数越大,图象向上越靠近于y 轴;当底数大于0小于1时,图象下降,底数越小,图象向右越靠近于x 轴.得b <a <1<d <c 。故选B 。 解法二:令x =1,由图知c 1>d 1>a 1>b 1,∴b <a <1<d <c 。 例2. 已知2x x +2 ≤(41 )x -2,求函数 y =2x -2-x 的值域。 解:∵2x x +2 ≤2-2(x -2),∴x 2+x ≤4-2x , 即x 2+3x -4≤0,得-4≤x ≤1。 又∵y =2x -2-x 是[-4,1]上的增函数, ∴2-4-24≤y ≤2-2-1。 故所求函数y 的值域是[-16255,23 ]。 例3. 要使函数y =1+2x +4x a 在x ∈(-∞,1)上y >0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1+2x +4x a >0在x ∈(-∞,1)上恒成立, 即 a >-x x 421+在x ∈(-∞,1)上恒成立。 又∵-x x 421+=-(21)2x -(21 )x =-[(21)x +21]2+41 , 当 x ∈(-∞,1)时值域为(-∞,-43 ),

对比分析和语误分析

一、对比分析 20世纪中期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形成或习惯养成的过程,语言行为是由“刺激——反映”才形成的。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的习惯的养成。同时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所有人类的语言都是有层次的,层次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语言学应着重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对比分析学说(contrastive analysis)。该学说在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史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般认为Robert Lado的《跨文化语言学》(1957)是第一部探讨具体的对比分析方法的著作。Robert Lado把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归于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认为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的异同可以预测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和困难所在。根据Lado的对比分析假设,两种语言相似的地方容易产生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不同的地方产生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差异越大,干扰也越大。 对比分析假设有强式和弱式之分(Ellis,1985)。强式说是指为了通过对本族语和目的语的系统对比,预测二语习得困难所在;弱式说是在分析学习者所犯错误的基础上,把目标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结构进行比较,以解释犯错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比假设逐渐失宠。其原因可归纳为四点:(1)二语习得中很多错误不能用母语干扰解释清楚。(2)二语习得中有些错误与对比假设的预测结果相矛盾。(3)对比假设所预测的某些错误根本不会出现。(4)对比假设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后来被人们所抛弃。 二、语误分析 由于对比分析难以预测二语可得过程中学习者可能犯的“语言错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人们便把研究兴趣和重点转移到对二语习得者的语言错误本身的分析。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重要特征,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使人们将视线从避免错误转移到研究错误上来,从而为研究二语学习过程提供了更直截,更有效的方法。语言错误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受母语影响造成的,另一种则不是受母语影响而出现的。也可以分为这样的两类:语言使用过程中偶然的和随机性错误(mistakes)和反映学习者过渡性语言能力但具有规律性的错误(errors)。对教师来说,错误是教学中重要的信息来源,错误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师了解学习者已经具有的语言水平,推断某学生还必须学哪些内容。此外,语言错误还能给研究者提供语言是如何学会的证据,如学习者所使用过的学习策略和程序等。这此错误也可被学习者用作验证某些假设的手段。当然错误分析也有很大的局限性。Bley-Vroman(1983)认为不应只从目标语的角度来描写和分析错误,这样得出的结

统计分析的四种方法

统计分析的四种方法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统计分析的四种方法 一、指标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单独看一些指标,只能说明总体的某些数量特征,得不出什么结论性的认识; 指标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这两种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单独使用总量指标或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也可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比较的结果可用相对数,如百分数、倍数、系数等,也可用相差的绝对数和相关的百分点(每1%为一个百分点)来表示,即将对比的指标相减。 二、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是总体上的对比,但组成统计总体的各单位具有多种特征,这就使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差别,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分组分析法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 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

列。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动态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进行动态分析,要注意数列中各个指标具有的可比性。总体范围、指标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都应该前后一致。时间间隔一般也要一致,但也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间隔期,如按历史时期分。 四、指数分析法指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根据指数所研究的范围不同可以有个体指数、类指数与总指数之分。 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因素,把研究对象的总体看成是各因素变动共同的结果,通过对各个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对象总变动中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测定。因素分析按其所研究的对象的统计指标不同可分为对总量指标的变动的因素分析,对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最新英语试卷分析(共七篇)

三年级英语期末试卷分析 一、整体来看。 本次命题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加强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试卷从教材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着重考查学生听力、理解、运用语言以及书写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度,题型灵活多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试题的特点。 1、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坚持依据于课本,对于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如:听力题的一题、二题、三题、五题;笔试题的一题、三题、四题,因为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英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本次测试试题内容同样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侧重用已学过的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特别是笔试部分的二题中设计的仿例拼写地名,重视了对学生书写的能力,以及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后续学习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各大题的分析与探究。 1、听力部分 听力测试旨在考查学生听音、辨音及听力理解和快速反应能力。共六大块内容,分别为:一听音标号;二听音判断;三、听音连线;四、听音选择;五听音涂色;六、听音排序。其得分率为85%左右,失分较多的是第四大题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录音不清晰。学生反映这一题的录音模糊不清。还有就是第四大题第四小题,文化部分内容,由于教师平时的教学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学生没能较好完成选择。 2、笔试部分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字母、词、句的正确运用和读写能力的考查。共四大块内容,分别为:一、正确抄写下面字母。此题的得分率为90%。失分原因是部分学生书写印刷体。二、仿例拼写地名。此题的得分率是75%。部分学生拼音较差,不能拼出正确地名;大部分学生不了解书写地名的正确格式,如:开头第一个字母没大写;两个字空间空格等。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类似题型,教师也没有拓展,导致严重失分。三、看图选择正确的单词。此题的得分率为95%,学生整体完成情况较好,只是小部分学生将第六小题的hand选成head。四、连一连,此题的得分率是90%。 从整个笔试部分的分析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运用部分比期中要好,但普遍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但还不能灵活运用。2)知识面狭窄,缺乏一定的生活常识。3)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差。以上这些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加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努力更新语言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听、读和说的机会,让学生围绕所学内容,并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进行对话练习,将所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少一些机械记忆,多一些灵活运用。同时,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游戏、对话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既容易又有趣。

Cpk_与Ppk_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对比分析研究[1]

Cpk 与Ppk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对比分析研究1 摘要:在进行统计质量控制的时候,工序能力指数Cpk(Index of Process Capability)与过程能力指数Ppk(Index of Process Performance)是评价过程及改进方向和目标的重要指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Cpk 和Ppk 容易被混淆。本文通过两种指标的定义及计算过程的比较,分析其差异,并利用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软件中这两个指标的应用范围情况进行了示例说明,更为直观地显示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Cpk(工序能力指数);Ppk(过程能力指数);SPC(统计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O29 1. 引言 质量管理中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非常重要[1]。由于每天生产产品的质量,如工件的厚度、表面粗糙度等不断变动的缘故,为了加工出厚度均匀、粗糙度一致的工件,即使对加工环境的温度、湿度,对切削时的进刀量等操作条件做出严格的规定,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仍然存在波动。而且上面所列出的加工条件固定不变也是难以办到的事,这些加工条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波动,因此工序质量在各种影响因素制约下,呈现波动特性。统计方法能够对这些波动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是监控、改进产品质量非常有用的工具。工序与过程能力指数在质量控制中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近来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合格品率越来越低,而与其对应的过程能力指数要求越来越大。这反映了生产能力的进步、不合格品率下降、经济效益的提高。过程能力性能指数Ppk 是在美国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这三大汽车公司制定的QS-9000标准提出的,与过程能力指数Cpk 并列,共称为量度过程的参数[2]。Cpk 主要用于周期性的过程评价,而Ppk 则用于实时过程性能研究和初始过程能力评估。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日常计算的是Ppk,而不少人却误认为是Cpk,于是基本概念的错误带来认识上的混淆。 Cpk 反映的是在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有助于过程管理水平的提高。Ppk 因其具有不同于Cpk 的特点,反映了实时过程的性能,可对当前的过程性能有更多的了解。总而言之,将过程能力指数和过程性能指数联合起来进行研究,有助于为企业提供一套准确的过程管理与过程控制方法。 2. Cpk 与Ppk 的区别 2.1 从Cpk 与Ppk 的定义谈区别 Cpk 是工序能力指数[3],在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反映设备(模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偏误分析讲义

偏误分析讲义Lado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法理论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母语习惯向目的语习惯逐步迁移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把所教授的目的语和学习者的母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一一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列出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或相似之处是学习者容易掌握的方面,在学习中会出现正迁移;不同之处则是学习的难点、教学的重点,在学习中会出现负迁移,即学生可能会出错。 对比分析法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上。由此衍生的“听说法”在二战及战后二十年里成为语言教学的主流。“听说法”语法教学的顺序是根据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不同,把两种语言中差别大的结构作为重点并按其难易程度进行安排,课堂教学方法则以反复操练和句型训练为主,旨在准确。 但是对比分析法也有其致命的弱点: 1)对比分析只对语言表层结构进行对比,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方面,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是不全面的。 2)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着看做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学习者的研究,只进行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的对比,单纯从两种语言本身的对比预测学习的难易,不可避免地造成预测的不准确性。 3)对比分析只研究L1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L2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L1的干扰,学习者错误的困难和错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语言

差异与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之间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如:全香兰《汉韩同形词偏误分析》(汉语学习2004,3) 韩国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 ,其中汉韩同形词所占比例相当大。比如 ,汉语水平等级大纲甲、乙两级 2021 个多音节词当中汉韩同形词就有1256 个 ,占 62 %。因此 ,在韩汉翻译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词语时 ,韩国语的汉字词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方便 ,可是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汉字词在两种语言中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学语言,免不了会说错、写错。对待错误,可以有不同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错误要竭力避免;“吃一堑,长一智”——错误有积极作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也免不了会犯错误。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对待错误属于消极态度,有错必纠,体现在听说法、直接法中,遇到学生错误尽量纠正,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而另外一种态度则是认为,错误在语言学习中是必然会出现的,通过不停的学习,其可以自然消失,因此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体现在教学法中就是交际法。(也称功能意念法、功能法,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兴盛于美国,功能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语言的功能项目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它面对错误的一个原则就是:强调内容表达,不过分苛求形式,只要不影响交际,一般性的语言形式错误是可以容忍的。Follow me) 所以Johnson(2002)说过:外语学习者的话语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中的错误。如果学习者的每句话都正确无误,我们就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但是,话语中一旦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研究它的特点,推测出错的原因。错误可能暗含

(完整版)英语试卷分析

四年级英语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特点: (一)、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坚持依据于课本,但又避免教材中机械的知识,对于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 英语作为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小学英语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确立以听说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读写跟上的原则进行。 (三)、渗透了能力考查的要求 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能力。在试卷的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活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二、下面就试卷的总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听力部分 听力测试旨在考查学生听音、辨音及听力理解和快速反应能力。三年级学生听力失分较多,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心理紧张,听的技巧掌握不好,学生不能领会录音内容中的关键信息点,以至造成失误。 (二)、笔试部分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词、词组、语法的正确运用和读写能力的考查,同时增加了一个语音辨析题和阅读短文训练,现分述如下: 1、语音训练,是属于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对语音的辨析能力对于初学英语者来说,一定要加强听说训练。这题的错误率比较高。 2、选择填空,主要考查了句子的整体把握能力,大部分学生完成得不错,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做得一塌糊涂。 3、情景问答,内容都是书上平时的对话内容,部分学生做得很好,但也有很差的。.

4、连成句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整体把握能力,内容是根据课本内容,简单易做,此题得分率为85%,出错的基本是基础差的学生,他们对句子没有整体性概念,陷于无知的状态,另外本题单词间出现的逗号也误导了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得分,如果形式上像练习册那样,得分率可能还要高些。 5、完成对话,本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对话理解能力,而考查了学生正确使用和拼写单词的能力。对话内容与教材中学过的内容类似,大部分来自练习册,但是得分率并不高,同时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不会从上下文来连贯地思考问题,也不会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6、阅读短文,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基础差的同学简直犹如天书。尤其五年级学生基础差,失分就更厉害了。 三、几点教学建议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3、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其实,试卷上每一题都要求学生阅读。我们常说,“这类题目已讲过x遍, y个学生不会做。”这不是因为学生没有听懂老师所讲的题目,而是因为学生不会阅读试卷上的题目,对不上适用的语法结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首先要实践,其次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要经常地接触,反复运用。要明白实践越多,提高也就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