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它的实施目的是通过调水方式,从南方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输送水到北方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下将介绍南水北调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一、背景

南水北调是在我国长期面临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战略工程。由于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匮乏,长期依赖地下水和降水补给导致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决定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实现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利用。

二、主要通道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三条主要通道:中线工程、东线工程、西线工程。其中,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和主干,起于湖南湘江中下游的岳阳,沿山地向北穿越长江,再经河南、河北,最终抵达北京。东线工程起于江苏,贯穿山东半岛,并最终灌溉到北京、天津等地。西线工程起于四川,途经陕西、宁夏,最终输至内蒙古。这三个主要通道覆盖了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输水区域,完成了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

三、建设规模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之一。根据计划,这个工

程总建设规模包括了东线、中线、西线和江南水源等四个部分。其中,中线工程总长约1,268公里,输水量为每年152亿立方米;东线工程总

长约1,448公里,输水量为每年143亿立方米;西线工程总长约2,400

多公里,输水量为每年48亿立方米;而江南水源为补水北方提供了额

外的水资源,每年输水量为171亿立方米。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南水北

调工程在规模上是非常庞大的。

四、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对

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的农

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另一方面,由

于南水的调配和调度,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同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南方地区

的生态环境,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首先,它促进了水资

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解决了北方地区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推动

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南水北调工程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为水上交通、旅游业等行业

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水利工程。它

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机会。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键课题。我们期待着未来南水北调工程能够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保障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水北调知识点归纳

南水北调知识点汇总目录: 一、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 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介绍 1、“引江济汉”工程 2、局部航道整治工程 3、部分闸站改造工程 4、兴隆水利枢纽工程 三、“引江补汉”的作用 1、调水线路 2、工程估算 3、“江水北调” 4、东线工程的13个梯级抽水站 5、东线工程的源头

一、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 图:中线工程图 2002年中线工程开工后,湖北省南水北调办、湖北省环保局联合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首次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果不考虑中下游治理,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四减少,四降低,四增加”:汉江流量减少,水位降低,水资源利用成本增加;环境容量减少,水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控制污染的难度增加;航运条件好的中水历时大幅度减少,航运保证率降低,航运成本增加;合适的鱼类越冬场、肥育场所面积减少,水温

降低,不适合鱼类生存的因素增加。 在提出“四减少,四降低,四增加”的危害之后,湖北方面又进一步提出了应与调水工程同步实施的针对汉江中下游四项补偿工程。 从1987年至2002年,湖北省不断调研、论证甚至顽强论辩,终于收回成效:中线首期调水规模由原本设定的145亿立方米一降再降,2002年开工时减为95亿立方米。加之补充论证、规划,原本在计划外的中下游补偿工程,原定于2010年的开始调水期限,也推迟至2014年. 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获投资额80亿元。 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介绍 1、“引江济汉”工程(2010年3月26日开工——预计2014年竣工) 2010年3月26日,“引江济汉”工程动工。4年后,长江水将在荆州河段龙洲垸沿一条1500米宽的口子,然后向内收缩,最后成为宽约110米的水面,穿过荆江大堤、318国道、汉宜高速,跨越长湖,直抵67公里外的另一端——位于潜江市高石碑镇的汉江兴隆河段。耗资60亿元的“引江济汉”工程,将打造中国现代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工程完工后,可通航千吨级轮船。 工程从荆州区李埠镇长江龙洲垸河段引水到潜江市高石碑镇汉江兴隆段,地跨荆州、荆门两地级市所辖的荆州区和沙洋县,以及省直管市潜江市。 引水干渠全长67.23公里,渠道设计流量350立方米每秒,最大引水流量500立方米每秒,进口渠底高程26.10米,出口渠底高程25.00米,渠底宽60米,渠道内用砼块护砌,左岸渠顶设计宽7米,渠堤外坡脚有宽4米的绿化草为保护地,渠道以通水为主,兼顾灌溉与通航两种功能,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 “引江济汉”若得以实施,年平均汇入汉江的长江水将达31亿立方米,汇入东荆河6亿立方米。而“引江补汉”工程的预计引水量,目前也已提至100亿立方米,与南水北调中线首期调水量基本持平。

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它的实施目的是通过调水方式,从南方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输送水到北方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下将介绍南水北调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一、背景 南水北调是在我国长期面临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战略工程。由于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匮乏,长期依赖地下水和降水补给导致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决定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实现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利用。 二、主要通道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三条主要通道:中线工程、东线工程、西线工程。其中,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和主干,起于湖南湘江中下游的岳阳,沿山地向北穿越长江,再经河南、河北,最终抵达北京。东线工程起于江苏,贯穿山东半岛,并最终灌溉到北京、天津等地。西线工程起于四川,途经陕西、宁夏,最终输至内蒙古。这三个主要通道覆盖了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输水区域,完成了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 三、建设规模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之一。根据计划,这个工 程总建设规模包括了东线、中线、西线和江南水源等四个部分。其中,中线工程总长约1,268公里,输水量为每年152亿立方米;东线工程总 长约1,448公里,输水量为每年143亿立方米;西线工程总长约2,400 多公里,输水量为每年48亿立方米;而江南水源为补水北方提供了额 外的水资源,每年输水量为171亿立方米。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南水北 调工程在规模上是非常庞大的。 四、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对 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的农 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另一方面,由 于南水的调配和调度,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同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南方地区 的生态环境,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首先,它促进了水资 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解决了北方地区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推动 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南水北调工程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为水上交通、旅游业等行业 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水利工程。它 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地理南水北调知识点

地理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工程难度最大的水利调水工程,被誉为“中国 世纪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建设对于改善中国北方地区的 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南水北调工程的知识点。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是由中国政府于2002年启动的一项综合性水利调水工程,旨在 通过调水方式解决中国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中国北方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但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通道和线路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中线、东线和西线三个通道。中线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 通道,起点是长江干流的江苏扬州,终点是北京市。东线起点是江苏扬州,终点是山东济南。西线起点是四川广元,终点是陕西西安。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技术特点 南水北调工程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长距离引水、大规模输水、高扬 程抽水等。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充分考虑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了工程的长期运行。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为北方地区提供稳定的水资源供应,推动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通过调水方式,南水北调工程也可以减轻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五、南水北调工程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地质条件复杂、水源地保护等问题。 未来,南水北调工程将继续完善和提升,进一步加强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加强水资源 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只有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结起来,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启动的 一项重大工程。这个工程的建设为北方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供应,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未来,南水北调工程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的水资源保障做出更大的贡献。

八年级上册南水北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旨在将长江水系与黄河 水系相连,解决我国北方缺水问题并提高南方地区的防洪能力。 在八年级上册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南水北调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进行简要总结。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其中东线自江苏扬州 至北京,全长约1430公里,中线自湖北信陵至北京,全长约1278公里,西线自四川广元至陕西宝鸡,全长约1000公里。工程涉及 的流域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总工程量超过3800亿吨,投资达 到3400多亿元。 二、南水北调的建设过程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历程可谓是一次科技创新的历程。工程中 应用到了很多新型材料、新工艺,比如深海钢材、水泥预制构件、盾构机等,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同时,在工程建设

中,也面临了诸多挑战,它的施工受到了生态环境、地下水与地质等方面的限制,也涉及到了很多的环境和社会风险。 三、南水北调的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不仅能够解决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分配不均、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还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大量的贡献。例如,通过南水北调,可以改善沿线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北方地区的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南方地区的防洪压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 四、南水北调的未来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其后续的工作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问题。比如,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网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系;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为它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高三地理南水北调的知识点

高三地理南水北调的知识点 南水北调是指我国长江以南水资源向北方调运,解决北方地区 缺水问题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涵盖了广泛的地理知识点,以下将对南水北调的背景、水资源调运、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 南水北调是由于北方地区深受水资源短缺困扰而发起的一项工程。我国北方地区地广人稀,尤其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人口众多却缺乏足够的水资源。相反,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因 此南水北调成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可行方案。 二、水资源调运 南水北调主要通过三条输水通道来调运水资源,分别是东、中、西三线。其中东线自江苏扬州起,经过河南、山东,最终抵达北京;中线起自湖北丹江口,经过河南、山西,最终抵达北京;西 线则是从四川广元开始,经过陕西,最终抵达北京。通过这三条 输水通道,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向北方输送,以满 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 三、影响

1.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最大作用是解决北方地 区的缺水难题。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导致了人们生活和农业发 展的困境,南水北调的实施将大大改善北方的水资源供应状况, 助力北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 促进地区协同发展:南水北调不仅仅是解决北方的单一问题,更是推动地区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南水北调将不同区域的 水资源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协同和合作,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 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关乎着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 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涉及到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水资源调度 等一系列环境管理问题,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 4. 地理格局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我国的地理格局进行 了优化和调整。通过输水通道的修建,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得到了 大幅增加,使得北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有条件和可持续。 总结:

七年级地理南水北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南水北调知识点南水北调是我国当前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缺水的水资源矛盾。那么南水北调的知识点有哪些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 南水北调的主要目标是调节我国各地区的水资源。因为我国南方水资源充足,而北方却水源匮乏,且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矛盾更加显著。南水北调项目将南方的水源通过长距离输送的方式,解决北方的用水问题,促进北方的经济发展。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框架 南水北调由中线工程、东线工程、西线工程构成。其中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自四川省广元市引黄入长江,全长1,432千米,流经湖北、河南、河北三省,终至北京市。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分别是起源于江苏宿迁的江淮直接引江、淮河改线引济和初始于宁夏固原的黄河阶梯利用工程。

三、南水北调的建设历程 南水北调从最初的构思到实际建设,历经了10多年的时间。2002年中央政府决定启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于2003年开工建设,东线工程、西线工程于2008年分别开工建设。随着建设的 推进,已经分别于2013年、2014年、2017年投入使用。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建设和推进具 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南方水源输送到北方,保障了北 方的饮用水。同时,由于北方的经济发展迅速,其用水量也逐年 增长,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圈地运动难题,对确保北方的可持续 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南水北调工程的争议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全国水资源的大型工程,受到了各 界关注。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争议,

八年级南水北调知识点

八年级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是中国自古以来就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1990年代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实施,该工程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八年级关于南水北调的知识点。 一、南水北调的概念 南水北调是由我国政府倡导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旨在调配中国南部水资源,把其输送至北方的黄淮海平原地区,以解决干旱和缺水问题。该工程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 二、南水北调的来源 南水北调的水源主要包括长江、汉江、金沙江、嘉陵江和乌江等江河水源。其中,长江是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三、南水北调的分三线工程

南水北调实施分三期进行,分别为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其中,东线工程起点是江苏扬州,终点为天津,全程约1450公里,被誉为“两千年修一次的工程”;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湖北十堰,终点位于北京,全长约1400公里;西线工程则从四川省盆地调水至华北地区。 四、南水北调的水质监测 南水北调的水质监测非常重要。中央环保督察组将南水北调作为重要督察内容,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全面监测。同时,各地也会定期对南水北调输水口进行水质监测,确保输送的水质安全。 五、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的建设,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南水北调能够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南水北调工程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当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六、南水北调的环保意义 南水北调的建设不仅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能够进一步改善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提高地区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此外,南水北调还推动了全国水资源的统筹管理,建立了中国水利行业新的管理体制。 总之,南水北调是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成就,解决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对环保和水资源管理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于八年级的同学而言,了解南水北调的基本概念和建设过程,对于提高地理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点

八年级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点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必须进行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 北方地区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八年级南水北 调工程知识点有哪些呢?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 南水北调工程始建于2002年,是由中国政府投资兴建的一项 大型供水工程,主要任务是将长江、珠江流域的水资源向中国北 方引水,满足北方干旱地区的用水需求。而南北水资源差别较大,南方经常因洪水袭来遭受灾害,北方则因水资源不足、干旱缺水 困难。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主要通道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由三条通道组成:东线工程、中线工程和西 线工程。其中,东线工程是从江苏扬州引来的长江水,总长约 1408千米,途经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灌溉面积约11,400平方公里,年供水量在142亿立方米左右。而中线工程则是由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地区引入,总长约1,252千米,从江苏以北

分为水源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分水期等三部分,其承担的重要任务是为北京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可观的水资源。西线工程则是从青藏高原取出黄河的水,经广西贺州市引入白银市,水源地面积约7.9万平方千米,目前还在建设中。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应用价值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北方的抗旱、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的发展水平。此外,它还使得北方城市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更为明显,对于加强全国的防洪减灾能力和减少区域的环境污染效果都非常显著。这也就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了我国一个重要的资产。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虽然给中国带来了诸多利益,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对于南岸江河堤防的影响、区域翻天覆地的水文生态效应等。同时,水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如大规模的枯水期、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失衡等等。还有,非法取水和水资源的操纵也是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问题。因此,对于

南水北调相关知识点

南水北调笔试部分相关知识点 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序展开,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江苏段三潼宝工程和山东段济平干渠工程成为南水北调东线首批开工工程。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标志性工程——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08年9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2008年11月25日,湖北省在武汉召开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动员会议,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2009年2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七省市全部开工。 2010年3月31日,丹江口大坝54个坝段全部加高到顶,标志着中线源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全面完成。

项目试运行验收期 2013年5月31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试通水圆满成功。2013年8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过全线通水验收,工程具备通水条件。2013年8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正式通过蓄水前最终验收,标志着库区蓄水前的各项移民相关任务全面完成。 2013年8月29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通过蓄水验收,正式具备蓄水条件。2013年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2013年12月25日,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为全线通水奠定了基础。2014年6月5日,中线黄河以北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2014年7月3日,中线黄河以南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2014年9月15日,中线穿黄工程隧洞充水试验成功。 2014年9月29日,中线一期工程通过全线通水验收,具备通水条件。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5]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6]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南水北调输水工程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南水北调输水工程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南水北调输水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1.总干渠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总干渠自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公里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 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港高铁、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公里。天津干渠自河北徐水县西黑山村北总干渠上分水向东至天津西河闸,全长142公里。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147.2米,终点49.5米,全线自流,主要控制点水位、流量为:控制点或渠段设计流量(立方米/秒)设计水位(黄海标高)(米) 渠首~方城630(加大800) 147.2~137.8 过黄河500 119.5~106.0 进河北 415 91.3 进北京 70 61.1 进玉渊潭 40 49.5 天津干渠70 64.9~2.7 黄河以南渠道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1/15000。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喷浆抹面等方式全断面衬砌,防渗减糙。渠道设计水深随设计流量由南向北递减,由渠首9.5米到北京3.5米,底宽由5.6米~7米。总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已基本清楚。 对所经膨胀土和黄土类渠段的'渠坡稳定问题、饱和砂土段的震动液化问题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问题、通过煤矿区的压煤及采空区塌陷问题等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解决。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集流面积lO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