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南水北调知识点

地理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工程难度最大的水利调水工程,被誉为“中国

世纪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建设对于改善中国北方地区的

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南水北调工程的知识点。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是由中国政府于2002年启动的一项综合性水利调水工程,旨在

通过调水方式解决中国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中国北方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但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通道和线路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中线、东线和西线三个通道。中线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

通道,起点是长江干流的江苏扬州,终点是北京市。东线起点是江苏扬州,终点是山东济南。西线起点是四川广元,终点是陕西西安。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技术特点

南水北调工程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长距离引水、大规模输水、高扬

程抽水等。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充分考虑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了工程的长期运行。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为北方地区提供稳定的水资源供应,推动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通过调水方式,南水北调工程也可以减轻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五、南水北调工程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地质条件复杂、水源地保护等问题。

未来,南水北调工程将继续完善和提升,进一步加强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加强水资源

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只有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结起来,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启动的

一项重大工程。这个工程的建设为北方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供应,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未来,南水北调工程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的水资源保障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水北调知识点归纳

南水北调知识点汇总目录: 一、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 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介绍 1、“引江济汉”工程 2、局部航道整治工程 3、部分闸站改造工程 4、兴隆水利枢纽工程 三、“引江补汉”的作用 1、调水线路 2、工程估算 3、“江水北调” 4、东线工程的13个梯级抽水站 5、东线工程的源头

一、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 图:中线工程图 2002年中线工程开工后,湖北省南水北调办、湖北省环保局联合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首次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果不考虑中下游治理,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四减少,四降低,四增加”:汉江流量减少,水位降低,水资源利用成本增加;环境容量减少,水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控制污染的难度增加;航运条件好的中水历时大幅度减少,航运保证率降低,航运成本增加;合适的鱼类越冬场、肥育场所面积减少,水温

降低,不适合鱼类生存的因素增加。 在提出“四减少,四降低,四增加”的危害之后,湖北方面又进一步提出了应与调水工程同步实施的针对汉江中下游四项补偿工程。 从1987年至2002年,湖北省不断调研、论证甚至顽强论辩,终于收回成效:中线首期调水规模由原本设定的145亿立方米一降再降,2002年开工时减为95亿立方米。加之补充论证、规划,原本在计划外的中下游补偿工程,原定于2010年的开始调水期限,也推迟至2014年. 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获投资额80亿元。 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介绍 1、“引江济汉”工程(2010年3月26日开工——预计2014年竣工) 2010年3月26日,“引江济汉”工程动工。4年后,长江水将在荆州河段龙洲垸沿一条1500米宽的口子,然后向内收缩,最后成为宽约110米的水面,穿过荆江大堤、318国道、汉宜高速,跨越长湖,直抵67公里外的另一端——位于潜江市高石碑镇的汉江兴隆河段。耗资60亿元的“引江济汉”工程,将打造中国现代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工程完工后,可通航千吨级轮船。 工程从荆州区李埠镇长江龙洲垸河段引水到潜江市高石碑镇汉江兴隆段,地跨荆州、荆门两地级市所辖的荆州区和沙洋县,以及省直管市潜江市。 引水干渠全长67.23公里,渠道设计流量350立方米每秒,最大引水流量500立方米每秒,进口渠底高程26.10米,出口渠底高程25.00米,渠底宽60米,渠道内用砼块护砌,左岸渠顶设计宽7米,渠堤外坡脚有宽4米的绿化草为保护地,渠道以通水为主,兼顾灌溉与通航两种功能,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 “引江济汉”若得以实施,年平均汇入汉江的长江水将达31亿立方米,汇入东荆河6亿立方米。而“引江补汉”工程的预计引水量,目前也已提至100亿立方米,与南水北调中线首期调水量基本持平。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南水北调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南水北调 一、知识讲解 (1)积极意义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供水区综合效益显著,但对水源区有一定不利影响。长江的年径流量大,南水北调的调水量有限,从总体来看,调水对长江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讲,调水对调出区(即水源区)有一定影响。应该采取防范、补偿和综合治理等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减少不利影响。东线调水区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川气东送是继西气东输之后中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图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川气东送工程实施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交通运输条件 C.经济因素 D.气候因素 2.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⑤运输线路短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③ D. ③④⑤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3.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它的实施目的是通过调水方式,从南方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输送水到北方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下将介绍南水北调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一、背景 南水北调是在我国长期面临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战略工程。由于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匮乏,长期依赖地下水和降水补给导致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决定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实现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利用。 二、主要通道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三条主要通道:中线工程、东线工程、西线工程。其中,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和主干,起于湖南湘江中下游的岳阳,沿山地向北穿越长江,再经河南、河北,最终抵达北京。东线工程起于江苏,贯穿山东半岛,并最终灌溉到北京、天津等地。西线工程起于四川,途经陕西、宁夏,最终输至内蒙古。这三个主要通道覆盖了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输水区域,完成了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 三、建设规模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之一。根据计划,这个工 程总建设规模包括了东线、中线、西线和江南水源等四个部分。其中,中线工程总长约1,268公里,输水量为每年152亿立方米;东线工程总 长约1,448公里,输水量为每年143亿立方米;西线工程总长约2,400 多公里,输水量为每年48亿立方米;而江南水源为补水北方提供了额 外的水资源,每年输水量为171亿立方米。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南水北 调工程在规模上是非常庞大的。 四、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对 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的农 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另一方面,由 于南水的调配和调度,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同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南方地区 的生态环境,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首先,它促进了水资 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解决了北方地区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推动 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南水北调工程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为水上交通、旅游业等行业 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水利工程。它 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地理 南水北调

水是万物之源。地球的表面,70%覆盖着水,但其中的97%是人类无法直接饮用或使用的海水,在余下的3%的非咸水中,仅有1/3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即便是如此之少的淡水,在分布上也极不均衡。目前,世界有26个国家232亿居民处于经常缺水的状况,还有4亿居民已面临"水危机". 缺水,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起了警钟;缺水,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怎么办? 跨流域调水,各国高唱进行曲调水古已有之,2400年前我国开凿的大运河,当属跨流域调水的鼻祖。在国外,最早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前的古埃及,从尼罗河引水灌溉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埃及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公元前486年修建的引长江水入淮河的邗沟工程,可谓中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开创性工程。始建于2200年前的都江堰引水工程引水灌溉成都平原,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得到了长足发展。江苏省修建了江都江水北调工程,广东修建了东深引水工程,河北与天津修建了引滦工程,山东修建了引黄济青工程,甘肃修建引大入秦工程等。这些工程都成为当地农业、工业、城市和人民生活的命脉。 在国外,最早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前的古埃及,从尼罗河引水灌溉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埃及文明的发展与繁荣。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外提出了许多调水规划。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建、再建或拟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有160多项,主要分布在24个国家。地球上的大江大河,如印度的恒河、埃及的尼罗河、南美的亚马孙、北美的密西西比……都可找到调水工程的踪影。美国西部素有干旱"荒漠"之称。由于修建了中央河谷、加州调水、科罗拉多水道和洛杉矶水道等长距离调水工程,在加州干旱河谷地区发展灌溉面积2000多万亩,使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洛杉矶市跃升为美国第三大城市。

高中地理湘教版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南水北调工程(讲义)含答案

一、考点突破 掌握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 (1)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 (2)供需矛盾突出:北方需水量大,但水资源缺乏。

【随堂练习】 1。下列有关“南水北调”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把珠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北方地区 B. 工程规模巨大,分东、西两条调水路线 C。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D。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 答案:C 思路分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 2。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的主要原因是() 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②东线工程的工程量小③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

取水,水量大,北方受水地区可扩展到整个华北和西北④东线工程抽取长江水的水量最大⑤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⑤ 答案:C 思路分析:东线由于可利用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小,但由于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故需逐级抽水北上,故①错误;东线工程的受水区域只有华北地区,而没有西北地区,③错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地区取水,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少,影响长江河口环境,⑤错误. 例题1 (浙江文综)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地理南水北调知识点

地理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工程难度最大的水利调水工程,被誉为“中国 世纪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建设对于改善中国北方地区的 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南水北调工程的知识点。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是由中国政府于2002年启动的一项综合性水利调水工程,旨在 通过调水方式解决中国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中国北方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但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通道和线路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中线、东线和西线三个通道。中线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 通道,起点是长江干流的江苏扬州,终点是北京市。东线起点是江苏扬州,终点是山东济南。西线起点是四川广元,终点是陕西西安。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技术特点 南水北调工程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长距离引水、大规模输水、高扬 程抽水等。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充分考虑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了工程的长期运行。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为北方地区提供稳定的水资源供应,推动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通过调水方式,南水北调工程也可以减轻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五、南水北调工程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地质条件复杂、水源地保护等问题。 未来,南水北调工程将继续完善和提升,进一步加强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加强水资源 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只有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结起来,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启动的 一项重大工程。这个工程的建设为北方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供应,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未来,南水北调工程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的水资源保障做出更大的贡献。

八年级上册南水北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旨在将长江水系与黄河 水系相连,解决我国北方缺水问题并提高南方地区的防洪能力。 在八年级上册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南水北调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进行简要总结。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其中东线自江苏扬州 至北京,全长约1430公里,中线自湖北信陵至北京,全长约1278公里,西线自四川广元至陕西宝鸡,全长约1000公里。工程涉及 的流域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总工程量超过3800亿吨,投资达 到3400多亿元。 二、南水北调的建设过程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历程可谓是一次科技创新的历程。工程中 应用到了很多新型材料、新工艺,比如深海钢材、水泥预制构件、盾构机等,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同时,在工程建设

中,也面临了诸多挑战,它的施工受到了生态环境、地下水与地质等方面的限制,也涉及到了很多的环境和社会风险。 三、南水北调的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不仅能够解决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分配不均、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还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大量的贡献。例如,通过南水北调,可以改善沿线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北方地区的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南方地区的防洪压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 四、南水北调的未来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其后续的工作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问题。比如,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网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系;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为它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高三地理南水北调的知识点

高三地理南水北调的知识点 南水北调是指我国长江以南水资源向北方调运,解决北方地区 缺水问题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涵盖了广泛的地理知识点,以下将对南水北调的背景、水资源调运、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 南水北调是由于北方地区深受水资源短缺困扰而发起的一项工程。我国北方地区地广人稀,尤其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人口众多却缺乏足够的水资源。相反,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因 此南水北调成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可行方案。 二、水资源调运 南水北调主要通过三条输水通道来调运水资源,分别是东、中、西三线。其中东线自江苏扬州起,经过河南、山东,最终抵达北京;中线起自湖北丹江口,经过河南、山西,最终抵达北京;西 线则是从四川广元开始,经过陕西,最终抵达北京。通过这三条 输水通道,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向北方输送,以满 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 三、影响

1.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最大作用是解决北方地 区的缺水难题。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导致了人们生活和农业发 展的困境,南水北调的实施将大大改善北方的水资源供应状况, 助力北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 促进地区协同发展:南水北调不仅仅是解决北方的单一问题,更是推动地区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南水北调将不同区域的 水资源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协同和合作,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 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关乎着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 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涉及到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水资源调度 等一系列环境管理问题,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 4. 地理格局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我国的地理格局进行 了优化和调整。通过输水通道的修建,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得到了 大幅增加,使得北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有条件和可持续。 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南水北调输水工程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南水北调输水工程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南水北调输水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1.总干渠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总干渠自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公里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 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港高铁、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公里。天津干渠自河北徐水县西黑山村北总干渠上分水向东至天津西河闸,全长142公里。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147.2米,终点49.5米,全线自流,主要控制点水位、流量为:控制点或渠段设计流量(立方米/秒)设计水位(黄海标高)(米) 渠首~方城630(加大800) 147.2~137.8 过黄河500 119.5~106.0 进河北 415 91.3 进北京 70 61.1 进玉渊潭 40 49.5 天津干渠70 64.9~2.7 黄河以南渠道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1/15000。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喷浆抹面等方式全断面衬砌,防渗减糙。渠道设计水深随设计流量由南向北递减,由渠首9.5米到北京3.5米,底宽由5.6米~7米。总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已基本清楚。 对所经膨胀土和黄土类渠段的'渠坡稳定问题、饱和砂土段的震动液化问题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问题、通过煤矿区的压煤及采空区塌陷问题等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解决。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集流面积lO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

七年级地理南水北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南水北调知识点南水北调是我国当前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缺水的水资源矛盾。那么南水北调的知识点有哪些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 南水北调的主要目标是调节我国各地区的水资源。因为我国南方水资源充足,而北方却水源匮乏,且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矛盾更加显著。南水北调项目将南方的水源通过长距离输送的方式,解决北方的用水问题,促进北方的经济发展。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框架 南水北调由中线工程、东线工程、西线工程构成。其中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自四川省广元市引黄入长江,全长1,432千米,流经湖北、河南、河北三省,终至北京市。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分别是起源于江苏宿迁的江淮直接引江、淮河改线引济和初始于宁夏固原的黄河阶梯利用工程。

三、南水北调的建设历程 南水北调从最初的构思到实际建设,历经了10多年的时间。2002年中央政府决定启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于2003年开工建设,东线工程、西线工程于2008年分别开工建设。随着建设的 推进,已经分别于2013年、2014年、2017年投入使用。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建设和推进具 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南方水源输送到北方,保障了北 方的饮用水。同时,由于北方的经济发展迅速,其用水量也逐年 增长,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圈地运动难题,对确保北方的可持续 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南水北调工程的争议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全国水资源的大型工程,受到了各 界关注。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争议,

八年级南水北调知识点

八年级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是中国自古以来就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1990年代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实施,该工程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八年级关于南水北调的知识点。 一、南水北调的概念 南水北调是由我国政府倡导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旨在调配中国南部水资源,把其输送至北方的黄淮海平原地区,以解决干旱和缺水问题。该工程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 二、南水北调的来源 南水北调的水源主要包括长江、汉江、金沙江、嘉陵江和乌江等江河水源。其中,长江是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三、南水北调的分三线工程

南水北调实施分三期进行,分别为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其中,东线工程起点是江苏扬州,终点为天津,全程约1450公里,被誉为“两千年修一次的工程”;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湖北十堰,终点位于北京,全长约1400公里;西线工程则从四川省盆地调水至华北地区。 四、南水北调的水质监测 南水北调的水质监测非常重要。中央环保督察组将南水北调作为重要督察内容,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全面监测。同时,各地也会定期对南水北调输水口进行水质监测,确保输送的水质安全。 五、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的建设,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南水北调能够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南水北调工程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当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六、南水北调的环保意义 南水北调的建设不仅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能够进一步改善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提高地区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此外,南水北调还推动了全国水资源的统筹管理,建立了中国水利行业新的管理体制。 总之,南水北调是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成就,解决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对环保和水资源管理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于八年级的同学而言,了解南水北调的基本概念和建设过程,对于提高地理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词典: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 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中国一直是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了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南水北调路线图 历史 在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预想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人也一直关注,广大科技工作者更是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方米,建设时间大约需要40年~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 生态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它改善了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改善了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了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含有其他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等水源问题;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较大地改善了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南水北调也对周围生态系统造成了一些破坏。首先,“三线”同时引水,将导致整个长江流域的沿江生态发生难以估量的变化,不利于保护沿江的现有生态。并有可能导致长江枯水期时,航道的承载能力更低。其次,南水北调的生态影响范围和程度已超乎许多专家的理解范围。再者,中线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共同作用,引起汉江及长江中下游环境的变化,将对湖北省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另外,东线调水工程会对长江河口地区的产生影响,还会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 南水北调区生态 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同时带来一些经济的效益: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国内GDP。 其他 中国国家邮政局于2003年9月26日发行《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纪念》纪念邮票(小型张)1枚。这是中国第一套反映南水北调工程的纪念邮票,反映了国家重视这项工程的开展,该纪念邮票在湖北丹江口市和河南淅川县同时举行首发仪式。

中考地理复习考点:南水北调-最新教育文档

中考地理复习考点:南水北调 接下来就是查字典地理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的中考地理复习考点,请大家一定仔细阅读,会对大家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2]: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

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已于2019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9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9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总结: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考地理复习考点还满意吗?相信大

南水北调相关知识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考虑2021年开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开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工程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6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 2021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选择14时32分开,寓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 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开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稳固和开展。 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开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开展,提高了国内GDP。 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总结:目前工程建设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合力攻坚,扎实推进,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切实加强水质保护,继续搞好移民安置,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开展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把南水北调工程真正建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南水北调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

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总结: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