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20版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20版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河南中考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一、河南省近三年中考历史考点梳理

年份知识点、题型

及分值考核主题

2019年2018年2017年

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古代音乐,选择题1分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选

择题1分

欧洲中世纪大学,选择题1

中国古代雕塑与古希腊雕

塑的共同价值、民族特征,

读图、材料分析题5分

古代文字的作用,选择题1分

中国古代戏曲与希腊戏剧的

比较,读图、材料分析题5分

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选

择题1分

两种不同的古代文明,读图

题5分

中国近代史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选择题1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选择题1

分太平天国运动,选择题1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甲午中日战争,选择题1分

洋务运动,选择题1分

维新变法,材料分析题7分

义和团运动,选择题1分

戊戌变法,选择题1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选择题1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材料分

析题7分

新文化运动,选择题1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选择题1

中共“一大”,选择题1分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

立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选

择题1分

长征,选择题1分南昌起义,选择题1分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百团大战,选择题1分——人民解放战争——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选择

题1分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

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

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选择题1分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选择

题1分

交通工具在近代社会的变

化,材料分析题7分

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和巩固

抗美援朝,选择题1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选择题1分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

三大改造,选择题1分“一五”计划,选择题1分“一五”计划,选择题1分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材

料分析题5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选择

题1分

中共十四大,选择题1分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香港回归与印巴分治,读图

小短文5分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中国参加维和行动,选择

题1分

国防建设,材料分析题2分

新中国的外交,表格材料分

析题7分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

迁,选择题1分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选

择题1分

高新技术产业,选择题1分

铁路交通的巨大变化,读图、材料分析题7分

世界近代史

走向近代

人文主义,选择题1分

早期殖民掠夺,选择题1分

新航路开辟,选择题1分

新航路开辟,选择题1分

启蒙运动,选择题1分资本主义制度的

初步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选择

题1分

法国大革命,读图、材料分

析题6分

美国种族歧视问题,选择题1

法国革命精神的传播与拿破

仑,选择题1分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的兴起

工业革命,表格材料分析题6

《共产党宣言》,选择题1分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

—日本明治维新,选择题1分

俄国1861年改革与美国南

北战争,材料分析题6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

和近代科学文化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选择题1分

《人间喜剧》,选择题1分

环境污染,选择题1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的生

产,选择题1分

《威尼斯商人》,选择题1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选择

题1分

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选择

题1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选

择题1分

俄国十月革命,选择题1分经济大危机

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罗斯福新政,选择题1分

绥靖政策与《联合国家宣

言》,读图、小短文5分

科学技术对战争的影响,选

择题1分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冷战,选择题1分欧盟,选择题1分

选择题1分

世界贸易组织与“一带一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上海合作组织,选择题1分经济全球化,选择题1分路”,小短文5分

二、2019年河南中考试题分析

2019年河南中考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基础,整体布局注重了稳定性、延续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了中招考试的选拔性原则,在充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

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下面就2019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特点进行分析。

1.紧扣课标,立足基础

2019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重视基础,注重考查历史主干知识,考查的知识面既覆盖全面又突出重点,题目中涉及的仍然是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如第3

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第5题考查辛亥革命,第7题考查百团大战,第8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

第13题考查文艺复兴,等。考查内容都是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历史主干知识,试题巧妙选取各

种典型素材,精心设问,体现了课标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中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清历史事

件的来龙去脉,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历史联系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历史具有“联系性”“线索性”。2019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注重考查历史的联系,围绕某一话题组织材料、设计问题,综合性强,引导学生理解、认识历史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系,探究相关历史要素之间的联系,形成宏观、整体的认识,如第9题考查三大改造与生产发

展之间的关系,第16题考查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等。通过这些题目的设置,使学

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019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不仅重知识的联系,而且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在问题的设计

上更加灵活深入,要求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并把握重大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非选择题部分需要学生准确理解题意,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并总结归纳形成答案。如第22题既考查事件之间的联系,又考查综合概括能力。整份试卷注重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材料信息的提炼能力,对知识的整理能力,对语言的组织能力的考查。

3.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

历史学是人类对以往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前进,这种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当然,认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历史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就是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它具有正确地认识人类的过去,以期合理安排人类的现在和更准确地预测人类的未来的重大意义,关系着历史学发展的趋向和前途。2019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充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未来。试题围绕着社会重大时政热点及周年大事来设计,要求学生根据现实社会情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如第3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2019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5周年;第22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第24题考查法国大革命,2019年是法国大革命爆发230周年。把时政热点和周年大事与对历史知识的考查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历史学贴近社会的特点。

4.关注河南地方历史,培养乡土感情

2019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注重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河南乡土历史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反映河南省区域特色和宝贵遗产的素材,如第1题将中国古代文化和河南乡土历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社会现实,还要关注省情及身边大事,这使得整个试卷凸显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乡土气息。

5.注重对历史表述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河南中考历史中写历史小短文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题型,其原因就在于这类题型能够集中体现对历史表述能力的考查,试题往往给出两幅图,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总之,全卷难易程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大,既涉及多种史观,又不避热点,关注周年大事,尤其是主观题,对学生的材料分析、整理的能力要求提高,学生在组织答案时需要对材料和所

学知识进行整合才能组织较完整的答案,体现了对学生整合知识能力的考查。

三、2020年中考备考策略

1.夯实基础,巩固考点

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是每年中招考试考查的重点。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应侧重基础知识的积累;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要点(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影响等)要熟记;利用课本目录、图表,提取主干知识,抓核心内容,抓关键词、句;精确记忆,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个个过关。同时,第一轮复习要多注意教材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知识拓展、课下注解、课中文献资料等,这些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

2.明晰历史线索,构建知识网络

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注意把握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对知识网络的构建,熟知历史事件及其内在联系,掌握阶段特征,寻找历史规律,相似事件要求同存异;寻找中外历史事件间的联系。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如中国近代史的复习就可以按两条清晰的知识线索贯穿起来,一是列强的侵略,二是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与探索。

3.关注现实,注重热点问题

河南历史中考试卷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近几年的试卷中都注重联系现实。因此,在复习时,也要多关注重大热点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注意2020年的周年大事,如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2020年是180周年;1940年百团大战,到2020年是80周年;等。在学习这些热点问题的时候,要注重依据课本中的历史知识,并把它们与当前的社会需要联系起来进行理性的思考。

4.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加强典型题型的训练

审好题、是做好题的前提和关键,要学会从时间、性质、影响等限定语中感悟问题,认真、细致、准确地审题,另外要加强典型题型的练习。历年各地的中考题、模拟题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好素材,要认真研究这些题目的设计意图、设计角度、思维方向以及得分点,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在审好题加紧训练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对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

复习时要注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轻松迎接中考。通常,从学生答题角度来看,存在着审题错误、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全面的情况。所以,在复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技巧、答题规范,让学生掌握各类题目的特点及答题的思路和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题能力,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这就要求教师讲评时一定要注意归纳考试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剖析导致错误的根源,教给学生纠正和克服失误的方法,切忌简单地对答案。

总之,中考复习要以课标为经,课本为纬,在经纬网上,安排好考点,相信经过努力,学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互联网查询D.考古发掘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3.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作者对辛亥革命并不认同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军阀()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这条道路的标志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的胜利 6.八年级(8)班开展探究学习,计划在暑期组织部分同学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 请你帮助设计一条线路,与当年红军长征的线路大致相同() A.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吴起镇﹣﹣会宁 B.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吴起镇﹣﹣会宁 C.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吴起镇 D.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会宁﹣﹣吴起镇 7.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A.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8.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改革开放新时期

人教版2019版中考历史试题C卷(模拟)

人教版2019版中考历史试题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下列属于宋代科技成就的是 ①活字印刷术 ②指南针 ③发明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④改进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 .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中国进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 . 下表为1937年到1942年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D.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4 . 我国目前自主研发成功的新一代战略军用大型运输机是 A.歼﹣20 B.歼﹣31 C.运﹣20 D.C919 5 . 为了纪念祖冲之,月球上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祖冲之山”,他最突出的成就是A.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B.制造地动仪 C.写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 D.发明造纸术 术》 6 . 下列远古居民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京人②半坡原始居民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炎黄联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7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美国的霸权主义

2018年最新中考历史材料分析专题拟试题(含答案)(20200420020527)

?1.历史素养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甲乙 (1)甲中为英国每年专利数的变化,分析其重要原因是?(1分)在此时生产变革中发挥重 大作用的机器是(1分)根据材料乙,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1分) 答:原因:工业革命;机器:瓦特改良蒸汽机;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务进行理性分析评判的能力。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废除农奴法令》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 丙丁 (2)说出材料丙的核心内容(1分)材料丁中,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梦想成为现实,与中国哪 一正确的革命道路有关(1分)后又通过哪一文件提高了农民的地位(1分)1978年中国农村再次变革的措施(1分)两段史料,丙更具权威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答:废除农奴制(1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丙为一手史料,具有客观、真实性(1分)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 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 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戊 (3)概括材料戊的主要观点(1分)说出西欧与日本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 答: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或西欧日本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1分)原因:美国经济援助;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科教兴国;国家干预经济;(任两点2分) (4)上述特性给我们学习历史史实,提供了哪些启示?(2分) 答:利用史料理解史实;利用时间和空间分析史实;注意多角度分析史实等(任两点,给2分) ?2.有位伟人说,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完成问题 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

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 列举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列举题专项练习题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是一场由失败的封建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2、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 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3、辛亥革命的性质 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5、五四运动的性质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 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8、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 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 1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 13、使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14、使中国半殖民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15、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 威海卫战役 16、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 18、国民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19、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 20、在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百团大战 21、全面内战的开始 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22、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九一八事变 24、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四渡赤水 25. 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 巧渡金沙江 26.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七七事变 27.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三大战役 28. 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的事件 抗美援朝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4分) 1.希腊小的城邦不过几百人,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由此看来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A.君主专制B.相互攻伐 C.“小国寡民”D.商品经济发达 2.伯里克利连续15年当选雅典将军,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这一时期,古代雅典创造的最宝贵的文明成果是() A.阿拉伯数字B.奴隶主民主政治 C.《马可?波罗行纪》D.金字塔 3.公元前5世纪,雅典军队统帅尼斯阿斯曾言:“男人就是城邦。”这里“城邦”的含义是指() A.城墙、军队等物质因素 B.少数贵族的寡头政治 C.成年男性公民构成的政治联合体 D.雅典的所有男子 4.下列对如图数据的分析,与史实相符的是() A.外邦人同样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B.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不足雅典居民的一半 C.全体自由民可以参加国家最高权利机关为公民大会 D.占据人口半数的奴隶可以担任政府公职 5.“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雅典在希腊一百多个城邦中学校最多 B.希腊所有城邦的学生都到雅典来上学 C.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希腊各城邦的典范 D.雅典的一切行为都是其他城邦的典范 6.奥运火种取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这里出现了西方第一缕文明的曙光。西方第一缕文明” 给西方乃至世界最主要的贡献是() A.开放的海洋文明B.民主的政治文明 C.高度集权的农业文明D.自由的商业文明 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土地。这种自然环境成为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是产生民主制度的根源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8.《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A.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C.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 D.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 9.如图是某生在复习古代某国发展历程这一专题时所绘制的年代尺(BC指公元前,DC 指公

2020届人教版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有答案)(一)(加精)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初中中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面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秦朝—公元221年—嬴政B.唐朝—618年—李世民 C.明朝—1368年—朱元璋D.清朝—1636年—努尔哈赤 2.汉字听写大赛经电视热播后,汉字的演变历史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下列汉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B.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D.金文→小篆→甲骨文→隶书 3.右面的著作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在这两部著作中均有记载的史实是:()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东汉建立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隋朝开凿大运河 4.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 5.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6.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A.始终贯彻党的最高纲领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作出以上重大决策的党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8.“1492年,他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了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见到了欧洲人此前不知道的新大陆。”该材料描述的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达·伽马到达印度 C.迪亚士发现好望角D.麦哲伦环球航行 9.阅读下表,对美国1950—1999年经济发展总体特征概括最准确的是:() 年份1950 1955 1965 1975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8.7 5.6 6.3 —0.8 年份1982 1985 1994 1999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1.9 3.3 3.9 4.0 A.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实力一直膨胀,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B.20世纪70年代,美国陷入朝鲜战争的泥潭,经济持续下降。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 卷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积累及运用(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阻遏.(è) 诘.问(jí) 愧怍.(zuò) 张慌失措. (cuò) B 、仄.歪(zè) 嶙峋.(xún ) 干涸.(gù) 唯妙唯肖. (xiào ) C 、狼藉.(jí) 污秽.(huì) 酬和.(hé) 相行见绌. (chù) D 、妖娆.(ráo ) 招徕.(lái ) 狡黠.(xiá) 强聒. 不舍(gu 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轩昂沉缅恣睢鳞次栉比 B.告罄蓦然威慑根深蒂固 C.潺弱扶掖惊悚睇泗横流 D.亵赌鸿鹄睥睨独具惠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 A .便民箱、窨井盖、金属垃圾桶、名花名草不胫而走.... ,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B .学问是寸积铢累.... 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 C .他们原来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D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参加第二十一届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载誉归来,勇夺五金实现历史突破。 B.经过国庆阅兵大典后,使许多年轻人萌发了成为一个军人的愿望。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D.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①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 ②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 ③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 ④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6.下列关于名着中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因晴雯不开门一事错怪宝玉,心中怨气无处发泄。次日,又看到花落,勾起伤春愁思,就把残花落瓣掩埋起来,一首《葬花吟》道尽了她内心的酸楚。 B.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遭遇,这养成了她自尊、坚强、独立的个性。 C.保尔在一次激战中头部受重伤。在养病期间,他认识了冬妮娅,后来冬妮娅成了他的妻子。 D.赵云是刘备手下有勇有谋的大将,他曾两次救阿斗。一次是长坂坡单骑救阿斗,另一次是孙夫人要带年幼的阿斗回东吴,赵云截江夺阿斗,为刘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人教版2019版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D卷(模拟)

人教版2019版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1935年10月,毛泽东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赋诗一首《七律·长征》,其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这首诗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结束之后? A.井冈山会师B.遵义会议 C.吴起镇会师D.会宁会师 2 . 某学生在历史课堂笔记中整理出如下知识提纲: 这表明该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是 A.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 3 . 据统计,20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最富裕的5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了75%,最穷困的5个国家增加了206%,世界人口增加了15亿,而绝对贫困总数减少了2亿。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A.加大国际经济投资风险 B.拉大各国之间的发展差距 C.促进国家间的国际合作 D.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4 . 如下图所示,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B.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C.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欧洲的崛起D.日本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5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是指() A.改革开放B.经济建设C.四项基本原则D.民主与法制建设 6 . 在古代,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贾思勰——《齐民要术)B.钟繇——《诗经》 C.胡昭——《离骚》D.范缜——《黄帝内经》 7 .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习技术—学习制度—学习思想的三个阶段,作为这三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C.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8 . 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直接作用是 A.实现了南水北调 B.加强了民族融合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9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就体现党的指导思想及决定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实际作用来看,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中考历史分析报告

天水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报告一、总体评价及命题思路 (一)总体评价 试题内容符合《2020年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生学业考试(中考)历史复习指导》的要求,符合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设计规范,导向明确,难度适中,信度较高,有效地考查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基础知识、历史课程的基本能力,渗透了丰富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时代脉搏和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凸显了学业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且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有利于向各类中等教育学校输送合格、优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二)命题思路 1.命题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20年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生学业考试(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2.试题特点 立足基础、突出主干、设计规范、设问严谨、 关注热点、时代感强、稳中求新、稳重质朴。 3.板块结构及分值比例

二、试题内容对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体现(一)选择题涉及的课标要求及考试纲要

(二)非选择题涉及的课标要求及考试纲要

三、2020年试题与2018年、2019年中考试题的沿袭与变化(一)2020年试题与2018年、2019年中考试题的沿袭

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继续沿袭了2018年、2019年中考试题的试题题型及考试范围,试题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构成,其中主观题所占比例不低于全卷总分的70%。仍然是15道选择题,5道连选题,5道填空题,3道简答题和2道综合探究题。试题难易程度由低到高按7:2:1的比例命题,即考查基础知识的题占总比例的70%,考查学生较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题占总比例的20%,有一定难度的题占总比例的10%。 (二)2020年试题与2018年、2019年中考试题的变化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比较2018年、2019年中考试题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试题更接近生活时事热点,更加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能够灵活应用的能力,以及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意义所在的能力。 四、预测研判2021年中考试题的特点及教学应变策略 2021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继续会沿袭2020年中考命题规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1.重视热点与生活实际结合 中考是“水平性考试”(初中学生毕业考)和“选拔性考试”(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的“二合一”考试,有难度但也必须保证及格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仍然是主要的。因此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突出主干、夯实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初中历史的核心主干知识。同时,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D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④②①③ 2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选项中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B.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C.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D.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3 . 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的问题有 A.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B.环境污染严重 C.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D.宗教纷争 4 . 有这样一位近代人物,历史上对他褒贬不一。以下表格内容是他参与的一些大事。据此判断,他是

A.李鸿章B.左宗棠C.严复D.袁世凯 5 . 2018年5月13日,国产航母下水试航为母亲节献礼,表明我国实力的大增.历史上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他发展的友好民族关系 A.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B.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C.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D.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6 .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一改革的措施,主持这一改革的是() A.秦孝公B.孝文帝C.商鞅D.管仲 7 .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A.春秋B.商朝C.战国D.秦朝 8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A.经济建设上来B.法制建设上来C.科技建设上来D.国防建设上来 9 . 漫画《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评价报告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评价报告 一、总体评价 (一)命题指导思想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遵循《课程标准》、依据《考试纲要》,既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坚持以考查学生能力为目标,继往开来,稳中有变。 来自考生的评价: 注时事、关心国家,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生三:看了答案之后才知道题目虽难但答案宽松,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难。建议答题的指向性更明显一点,让我们明白试卷考察的是什么内容。 来自考生家长的困惑: 历史本是开卷考试,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考得这样差,是孩子不够努力,还是试卷太难,或者是老师教的水平不行?怎么会是带着资料、翻着书本却找不到答案的? 来自一线教师的反馈: 甲:作为培养学生基本公民素养的必备学科,历史不应该被轻视。开卷考试发挥的导向性失当,学生普遍轻视历史,不重背诵,以为一抄大吉。有人认为,开卷考试就是考老师。可是,现在的开卷考试让老师上课很为难。深入了说,孩子不懂;浅了说,说不明白。 乙:因为是开卷考试,就出现了猜题与反猜题的博弈,这使得近年的有些中考题不按常规“出牌”。今年有的题目就是高考题的水平,题目与题目之间又环环相扣,若前问不能解,后问更不能解,像“希腊文明的影响”、“蒙哥马利之问”等题,甚至比有的高考题还难。 丙:初中开卷,高中闭卷,初高中衔接也是问题。这些年历史开卷考试越走越偏,越出越难,越考越怪,都是开卷惹的祸。出题者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教材版本的不同。看样子,历史教材版本有走向统一的趋势。 丁:今年历史中考试题还是很好的,史地学科、人文学科渗透,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正符合当下的课改精神。关键是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到底如何,全省也不均匀,城乡亦有差别。

人教版中考历史模拟示范卷(四)

人教版中考历史模拟示范卷(四)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以下人物把“民主、科学”看做“幸福”追求的时 A.胡适 B.林则徐 C.康有为 D.李鸿章 2 .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下列不符合“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这一主题的史实是 A.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3 . 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主要是指瓦特 A.发明火车B.改良蒸汽机 C.发明了电灯D.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4 . 西汉有“文景之治”,东汉有“光武中兴”,二者相同的现象是 A.农民没有负担B.社会经济获得发展C.边地未受威胁D.文化高度繁荣 5 . 下图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A.金与南宋对峙 B.清兵入关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6 .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 ②锦衣卫 ③东厂 ④刑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 . 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直接目的() A.阻止国民党控制国会B.巩固北洋军阀的统治 C.控制共产党D.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8 .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B.国会C.最高法院D.大陆会议 9 . 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试题分析报告

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题概况 1、试卷结构 从考试的内容来看,知识范围仍然是社会知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史、世界近现代史,与去年相同。从考试水平来看,根据对26017分试卷的统计数据,平均分为29.12分,选择题平均分为16.67分,综合题平均分为12.36分,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综合题。从分数分布来看,总分与往年相同,50分,今年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分值仍然分别为24分、26分。其中社会知识占10分;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占10分,中国近现史的内容占14分;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占2分,世界近现史的内容占14分,考试的内容分布比较平衡。从题型结构来看,可以说是“稳中有变”。“稳”体现在:今年试题的题型仍然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综合题包括了3个材料题,材料题中又有填空题,例如14题的第3问,这保留了去年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的优点。“变”体现在选择题由去年的16题减少为12题,每小题由去年的1.5分变为2分,这有利于控制题量和阅卷统计分数,这是今年试题在题型结构方面的一项重要优化。 2、试题的基本特点 (1)依托教材,紧扣考纲。 这是今年试卷的一个显著特点。第一、试卷中的图片基本上来源于教材。例如,第3题、第8题、第14题、第15题中的图片,都出自于教材;只有13题的图片不是教材中的。第二、6道选择题的答案在教材中能够找到原话,例如第3题题干的表述、基本上和教材中的习题一样;第4题“科举制创立于隋唐时期”;第5题“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6 题题干中的引文出自于教材中的材料;第7题“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第9题“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希腊罗马”。第三、除了13题第4问外,主观题的答案都能在教材中找到。总之,整张试卷的试题与教材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超出考试大纲。 (2)测试点分布合理。 从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可以知:考试内容包括了三大部分,即中国史、世界史、社会知识,所占分数分别为22分、16分、12分。可见,考试内容覆盖全面,又有侧重点。中国史的分数占了40%多,特别是中国近现史占了14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人教版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人教版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 13.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法治” 1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下列各项均体现上述观点,其中发生于明清时期的史实是() ①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②戚继光消灭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 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进一步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④乾隆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了祖国西北边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6.某校九年级(1)班小利同学,对所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 ②它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④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式。回答17~18题。

17.随着电脑汉字输入法的广泛应用,汉字书写正与我们渐行渐远。汉字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在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下列图片所示书法精品,均是汉字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具体表现,其中属于临摹“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是() A.B.C.D. 1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高科技手段,向世界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人类文明的交融,它所应用的现代科技核心成果是() A.航天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电子计算机技术D.电灯照明技术 第Ⅱ卷非选择题 19.(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文明成果,是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1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A)所示信息,简述秦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历史影响。(3分) ②材料二(B)所述,“最早考试制度”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何历史影响?(3分)

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根据市局、市教科所的要求,我县抽取部分历史试卷进行质量分析,现将分析情况综合如下: 一、对试卷的基本看法: 本试卷严格遵循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体现课改精神,立足课本,难度中等偏易,题量适当,能对初中历史的主体内容进行相应的考查。试题既做到覆盖面广(古今中外、地方史),又突出历史学科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从整份试卷看,这样的出题有利于提高学习程度中等及以下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如下: 1、选择题 本题基础性较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分数比例恰当,难易程度适中。有的题目体现课改精神,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第3、11小题;有的题目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升华,如第2小题;有的题目设置情境,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如第5小题;有的题目图文结合,考查学生识图的能力,如第12小题。 2、改错题 同去年相比,今年改错题又多增加一处地方改错,分值也随之增加。这道题虽只有5小题,但有10个改错处,覆盖面广,涉及到了古今中外的一些重点知识,包括重要的时间(唐朝、香港回归9周年)、地点(香港特别行政区)、人物(杨虎城、华盛顿、列宁)、事件(双十二事变、十月革命)、制度(联邦制)等,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同时也考

查了学生的识别与判断能力。 3、材料解析题 A、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如26题的第 ①、②问;B、考查学生历史识记能力,如27题的①、 ②问;C、设置开放性试题,如26、27题的最后一问,这类题目的设置有利考察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这道题从命题思路上是好的,但一些内容偏简单,学生在掌握常识的基础上即可做答,不利于拉开档次,没有梯度,不利于选拔好生。 4、综合题 28题以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阶级或阶层的近代化人物为主线,考查学生对近代化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概括等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但设问的难度较小,灵活性不够。29题采用卡片的形式,题型较为新颖,简单明了,比较有吸引力,内容较为精炼,概括性强,学生基本上能依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满分的同学较多。建议今后类似的题型可再出,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抽样调查 根据抽取的好中差三个等次的试卷分析看,最高得分 60分,最低为0分,平均分为46.13,得分率76.8%。具体为:选择题平均分16.4分,得分率82%;改错题平均分7.73分,得分率77.3%;材料解析题平均分13.66分,得分率85.4%;综合题平均分9.7分,得分率69.3%。 三、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审题能力较差许多考生读题不认真,没有看

2017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7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全椒县教研室历史学科组 2017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结构、呈现形式、难度系数等方面,较之前两年继续保持稳定,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基础性、时代性、学科性、开放性等特点,符合《历史课程标准》和《2017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的基本要求。试题在实现高中选拔功能和引导初中教学作用的同时,侧重追寻历史学科素养。 一、试卷结构 1.题型和题量 2017年的历史试题延续了前三年的风格,依然是五种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题,全卷共17小题,满分70分,开卷考试。 2.考点分布及分值比例 今年遵循考纲规定,删去了安徽地方史的考查,加大了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的考查力度,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涉及到选择第1、2题,组合列举第11题(1)、(2),12题(1)、(2),13题(1),辨析改错14题(1),17题(3),考查的分值14分,占20%。其余的几大板块变化不大,中国近代史17分,占24.2%。中国现代史11分,占15.7%。世界古代史2分,占2.9%。世界近代史13分,占18.6%。世界现代史13分,占18.6%。近现代历史内容还是重头戏,体现了薄古厚今的一贯传统。2017新增考点考察了阿基米德、严复的思想,体现了考纲的变化。 近三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内容分布、分值比例 中国史世界史 项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安徽地方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史 年份分比例 值(%)分比例 值(%) 分比例 值(%) 分比例 值(%) 分比例 值(%) 2017 14 20 28 40 0 0 2 2.9 26 37.1 2016 11 15.7 27 38.6 3 4.3 4 5.7 25 35.7 2015 11 15.7 28 40 3 4.3 4 5.7 24 34.3 考纲 规定 比重 20% 40% 0 5% 35% 3.考点分布广泛,涉及知识点多 考点分布全面,涵盖了中国史和世界史,考查了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战争等多方面内容。政治类考点包括商鞅变法、科举制度、民族区域自

人教版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套

2008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本套试题依照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编写,考试内容为《课程标准》规定的七、八、九年级学习内容。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是否形成了正确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国际意识、世界意识、现代化意识等;能否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历史的关系;能否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正确的历史观点、历史语言论述历史问题。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含读图简答、分析材料、阅读判断、实践应用题等。依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也设置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遵循“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的原则,体现基础性,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发展性,突出思维能力的要求,体现学科性和时代性,结合了大量2007年8月到2008年3月的时事背景材料,(如:2008年奥运会、新节假日调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伊拉克战争爆发5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等等)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国史占试卷题量的 50%(其中古代史22%,近现代史28%)。世界史占试卷题量的50%(其中古代史6%,近现 代史44%)因考虑各省市中考分值不同,所以未设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2008年3月登陆内地,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其中大战剑齿虎、猛犸象等史前巨兽的特效场面无疑是该片最大的看点。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 A.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七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3. 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 ) A.扁鹊????? B.华佗???? C.屈原?????? D.司马迁

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2021年备考攻略

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2021年备考攻略 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中,学生们经历了最长的寒假,遇上了取消考纲的“不确定性”,参加了最晚的中考。在种种严峻的环境下,很多人都怀着侥幸的心理,以为中考难度会降低,结果却是阵阵的哭号。 今年广东中考历史科目从题量到质量都有所提升。全卷有30道单项选择题加3道综合题,命题灵活,考查内容紧贴核心素养,注重历史研究能力,可谓是一份历史味浓郁的中考试题。 一、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试题概况 1.试题知识内容分布

2.总体分布 由上述表格可知,2020年选择题比2019年增加了5题,而中国古代史较往年就增加了5题,也就是说,选择题所增加的题量都放到了中国古代史中,这也说明了今年历史中考与以往着重考查近现代史的情况不同,中国古代史分值比例上升,与另外两个板块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与高考分值分配的方式接轨。中国古代史分值的上升也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综合题也较往年增加了一道大题,但小题总数只增加了2小题,分值却比往年增加了15分,这说明,综合题单个得分点的分值有所提高,同时导致学生分数更容易被拉开距离。 二、2020中考试题整体分析· 1.单项选择题难度有所回调,综合题难度大幅提升。 今年选择题难度有所回落,但大部分题目仍维持中的偏上的难度,但没有“绝杀”的难题,故占总分75%的单项选择题取得满分的机会还是存在的。选择题仍是以材料分析题为主,有些题目学生读一遍可能并不能选出正确答案,但多读几遍就能大概体会到命题点。如第6题,提干的材料体现了简牍时代和纸本时代,书写和文辞变化。初读时考生可能并没有注意到材料提及了文辞方面的变化,而下意识地错选D选,但多读两遍后就能发现材料其实是在说纸的发明对书写和文辞表达的影响。所以对存在不确定的题目时,可多读几遍,领会领会命题人的思路。

人教版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初中2016级中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面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秦朝—公元221年—嬴政B.唐朝—618年—李世民 C.明朝—1368年—朱元璋D.清朝—1636年—努尔哈赤 2.汉字听写大赛经电视热播后,汉字的演变历史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下列汉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B.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D.金文→小篆→甲骨文→隶书 3.右面的著作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在这两部著作中均有记载的史实是:()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东汉建立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隋朝开凿大运河 4.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 5.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6.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A.始终贯彻党的最高纲领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作出以上重大决策的党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8.“1492年,他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了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见到了欧洲人此前不知道的新大陆。”该材料描述的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达·伽马到达印度 C.迪亚士发现好望角D.麦哲伦环球航行 9.阅读下表,对美国1950—1999年经济发展总体特征概括最准确的是:()年份1950195519651975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8.7 5.6 6.3—0.8 年份198219851994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