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一)生物实验的变量、原则

(1)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适温和高温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和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因变量,该实验即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2)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变量

(1)科学性原则

①实验原理的科学性②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③实验方法的科学性④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2)平行重复原则

(3)单一变量原则

(4)对照原则

①空白对照②自身对照③条件对照④相互对照

(二) 生物实验设计的方案内容

(1)实验课题(题目):即实验研究的课题名称。

(2)实验目的;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探索哪方面的生物学规律,预期要取得何种成果。

(3)实验原理:即实验依据和思路。

(4)实验内容: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一般方法是把研究问题分解为许多小课题,分别进行研究,然后再将实验结果加以综合分析。

(5)实验材料:取材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定要按科学的要求选好实验对象。

(6)实验方法:即采用哪些研究方法能获得明显的实验结果。应尽量地减少人为或偶然的实验误差。同时应注意:①根据研究内容确定实验类型和方法。如野外生物种类考察,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探明某一生命现象的性质和含量,用定性、定量实验分析法。②根据实验的类型明确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要明确是采用解剖观察还是野外观察,要明确观察的项目和标准。③设置对照,适当增加重复,保证实验的准确性。④进行田间实验时,应根据实验性质的不同,分为大区实验和小区实验。田间试验要作合理的田间规划,根据土地条件、作物种类、实验要求和工作方便,规划小区面积、重复次数和田间排列方式;另外,还要注意设置对照小区和保护行。⑤设计实验方法应尽量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7)实验用具和药品:即实验采用哪些设备和仪器,使用哪些药品,从而实现有计划和有效地观测与分析。

(8)实验程度:即实验流程,也就是如何运用仪器设备作用于实验对象的程序或步骤,对全部实验过程作出总体设计。

(三)生物实验的方法技术、试剂、器材

1.常规实验方法

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可大致归纳为以下10种:

①显微观察法。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等。

②观色法:如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实验。

③同位素示踪法。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18O2和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

④等组实验法。如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发现生长素的燕麦胚芽鞘实验等。

⑤加法创意。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用注射法研究生长激素的实验,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的实验等。

⑥减法创意。如用阉割法或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实验,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的种子的实验等。

⑦杂交实验法。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豌豆杂交、测交的实验,小麦的杂交实验等。

⑧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和水稻对钙和硅选择吸收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

⑨理论分析法。如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实验,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实验,植物向光性实验等。

⑩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2.实验材料的常用处理方法和技术

①光学显微镜观察。适用于观察生物微观结构,如细胞结构,包括光镜下看到的各种细胞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

②制作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适用于显微观察,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对于这些材料要求薄而透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展平放置于水中,不得重叠;盖盖玻片时从一侧轻轻地斜放上去,防止产生气泡,若不小心产生了气泡,则可以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引走气泡。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中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中要制作花生种子的切片等等。

③研磨、过滤。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色素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研磨、过滤的方法,如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摩擦剂(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及其必要物质,充分研磨之后,往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渣滓,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如可用滤纸、纱布、脱脂棉、尼龙布等等。课本上涉及到研磨和过滤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研磨发芽的小麦,过滤制得淀粉酶;二是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时,研磨叶片,过滤得到滤液。概括加快研磨速度的方法,是加入一定量的SiO2,由于过滤只是粗略地去掉渣滓,因此为了提高速度并使实验明显,一般不选用滤纸,而是选用脱脂棉。

④解离技术。用于破坏细胞壁,分散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⑤恒温技术。适用于有酶参与的生化反应,以及用热酒精脱去叶片中的色素等。一般用水浴或恒温箱。

⑥纸层析技术。纸层析法是利用物质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的原理,达到将物质分离的目的。适用于溶液中物质的分离。主要步骤包括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层析分离。层析液一定含有两种以上的溶剂,不同的层析液有不同的层析效果。注意事项:①经分离的物质要有一定的颜色或经过药品处理后能显示出一定的颜色;

②层析液不能没过样品;③层析实验要在层析液走完滤纸后结束;④要加盖。

⑦植物叶片生成淀粉的鉴定。适用于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主要步骤包括饥饿、光照、酒精脱色、加碘。

⑧同位素示踪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可用于物质代谢以及其他实验中以了解物质来源或去向,或者区分事情结果是由于此还是彼的缘故。如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物——氧气中的氧的来源,二氧化碳形成葡萄糖的途径,确定谁是

遗传物质的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等。

⑨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都满足)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组实验,借此了解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用于对比的实验对象一般称为对照。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结论更加真实可靠。

另外还有根尖培养、幼小动物的饲养、植物必需元素的鉴定等。

3.常用器材、试剂及药品的配置

(1)基本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培养皿、剪刀、解剖刀、解剖针、解剖盘等。

(2)基本试剂或药品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涉及到的药品和器材:NaOH(吸收CO2)、Ca(OH)2(检验CO2)、 NaHCO3溶液(CO2的来源)、带余烬的木条(检验O2)、酒精(脱去叶片中的色素,便于观察淀粉和碘液的颜色反应)、碘液(检验淀粉)、石蕊试纸[用于溶液中的酸碱检测(与CO2有关)]、灯[光源(用于光合作用)]、布(黑纸)(遮光:限制光合作用)]。

(3)试剂及配制(*)

①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②鉴定淀粉试剂——碘液

③鉴定脂肪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

④鉴定CO2试剂——澄清石灰水(Ca(OH)2溶液);酸碱指示剂。

⑤用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试剂

⑥细胞核、染色体染色溶液——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

⑦鉴定DNA的试剂——二苯胺试剂

⑧植物无土栽培营养液

(四)、生物实验的基本题型分析

1.基本操作型实验题

解答该类型题关键在于熟知各种实验工具的用途、正确的使用方法,熟知实验操作程序等。

2.实验材料的选用型实验题

解答该种类型实验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实验的原理、目的及实验材料在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3.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型实验题

解答这种类型试题的要求是:将生物学理论(原理、规律等)与生产实践相联系,从试题提供的信息特征中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并用恰当的语言和方法解答试题。

4.实验结果的推断和处理型实验题

解答这类题时,应充分利用实验条件和现象,动用恰当的生物学原理进行推断、分析、阐述,得出科学的结论。

5.经典实验信息解读型实验题

解答这类题目既要重视对经典实验的深层次的挖掘学习,更要对经典实验进行分析、推断、拓展、创新。要充分利用试题供给的信息,按照试题的要求作出科学的判断和表达。

6.探究型实验设计题

探究型实验设计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研究实验方案,检验假设。而高考实验设计题要求学生完成的活动内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现就可能的模式进行分类阐述。

(1)全程探究型实验

全程探究型实验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和执行实验计划,分析实验资料,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交流和评价)等。实验设计一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明确目的和要求;

(2)联系理论原理;(3)确定实验思路;(4)设计实验步骤;(5)对实验结果的预期进行分析讨论;(6)得出正确的结论。

(2)补充实验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之前必须认真审题,了解探究型实验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分析题干中提供的信息有两个目的:一是透过背景材料找出该实验涉及的知识点;二是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

(3)实验过程中的改错

在高考试卷中,也常常会出现实验改错题,此类题目主要是在制定实验方案时违背了实验设计原则。在实验设

计时,除了要对所设计的实验有一个整体设想,有一条清晰的思路,注意操作的可行性之外,还要注意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单因子变量原则;(3)平行重复原则;(4)设立对照原则等。

7.开放型实验设计题

开放型实验设计是一种思维开放型试题,它的解题思维方向不惟一,试题所引发的思维是一种呈扇型发散的思维,不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案,同一位学生也可能会有若干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这类试题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性实验设计题可分为条件开放型试题和结论开放型试题两种。

(1)条件开放型试题

条件开放型试题的特点是题目条件不完备,答题的条件不充足,答题的原理或依据不明确,但“条条大道通罗马”,结论只有一个。

(2)结论开放型试题

结论开放型试题特点是试题改变了传统试题的“答案惟一”的做法,变“答案惟一”为“答案不惟一”。此类试题的任何一个答案都能完成试题的指令,符合并满足试题的全部条件和要求。

8.验证性实验设计题

实验设计是一种综合能力,如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用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归结为一句话,即创新能力。

验证性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①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②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③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④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⑤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⑥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及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⑦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⑧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⑨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五)、生物实验设计题型题例分析

■■补充步骤型实验设计

【例1】已知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又知鸡蛋被加热到65℃后会变熟,但不知唾液淀粉酶被加热到65℃后是否影响其生物活性。为探究此问题,请您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可获得的相应结论。

材料用品:经过稀释的唾液、经过稀释并煮熟的淀粉糊两份(一份保持在37℃环境中,另一份保持在65℃环境中)、碘酒、酒精灯或其他的加热设备、试管若干、量筒、滴管、大烧杯、温度计。

实验方案:

(1) 。

(2)将甲、丙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将乙试管放人65℃温水中。3支试管均保温5min后取出。

(3) 。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答案】实验方案:(1)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作标记,甲试管注入保存在37℃温水中的淀粉糊3 mL,乙试管注入保存在65℃温水中的淀粉糊3 mL,再向两支试管中各注入等量的2 mL唾液。取丙试管注入保存在37℃温水中的淀粉糊3 mL注入蒸馏水2 mL并振荡。(3)保持各自温度5 min后冷却,分别向3支试管中滴入等量的碘酒.观察并比较3支试管中液体的颜色。

■■开放型实验步骤设计

【例2】据科学家估计,世界上每天至少有4种生物灭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羊刚死亡,请你为该野羊的

“复生”献计献策。

【答案】实验步骤:

(1)低温保存野羊的遗体。

(2)准备好一定数量的母山羊。

(3)取出野羊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母山羊排出的去核卵细胞中。

(4)把重组细胞放在培养液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成初期胚胎。

(5)将初期胚胎移植到母山羊的子宫内,进一步发育并分娩出野羊。

■■验证型实验步骤设计

【例3】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实验材料: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生鸡蛋、水、小烧杯、试管、滴管、脱脂棉、镊子、玻璃棒。

实验步骤:

【答案】实验步骤:①制备蛋清:取生鸡蛋一个,打破蛋壳,取少许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清水,用玻璃棒调匀。②取唾液:用清水将口漱净,口含一块脱脂棉,片刻后取出将其中唾液挤到小烧杯中。③对比实验:取2支试管,编上号。在1号试管中注入2mL蛋清液,在2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然后向2支试管中各加入2mL0.1g/mL 的NaOH溶液,振荡。再向2支试管中各加入2~3滴O.01g/mL的CuSO4溶液,振荡。④结果观察:振荡后,静置一会儿,观察到1号和2号试管中都出现紫色。

该实验证明唾液中存在着与蛋清相同的成分,即蛋白质。而唾液中除水外主要成分是唾液淀粉酶,即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2.设计实验方案的解题策略与评价

■■开放型实验方案设计

【例4】已知纯种的粳稻和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有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

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预期现象:。

实验现象的解释:。

实验结论:

【答案】方案一:

实验方法:采用测交法加以验证。

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2)让F l代杂交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预期: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型且比例为1:1。

实验现象解释:依据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m)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即粳稻和糯稻,则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M和m。

实验结论:F1中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必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方案二:

实验方法:运用F1花粉鉴定法。

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得F1杂合粳稻。(2)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预期: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实验现象解释:F1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蓝黑色)和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红褐色)。

实验结论:由此说明,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的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方案三:

实验方法:采用自交法加以验证。

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得F1杂合粳稻。(2)让F l杂合粳稻自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预期:自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类型且比例为粳稻:糯稻=3:1。

实验结论:F1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所含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基本操作流程方案设计

【例5】请写出用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培育出显性纯合体的最佳方案,用图解表示。

【答案】具体设计过程如下图所示。

【例6】生产上培育无籽果实经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使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2)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无籽西瓜。现有某地明年需要种植大批无籽西瓜,请用最经济快捷的方式为其解决秧苗问题(用流程图简要表示)。

【答案】组织培育的过程可以概括如图所示:

■■评价型实验方案设计

【例7】下图为某个学生根据体细胞杂交技术设计的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的方案。据图回答:

(1)该方案的目的是。

(2)该方案能达到预期效果吗?如果不能,请设计出可行的方案。

【答案】(1)目的: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2)不能。可行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探索型实验方案设计

【例8】某中学实验室有柑橘60个、塑料桶若干个、松树叶适量、保鲜袋数个、医用APC(保鲜剂)、温度计、台秤或天平、量筒、空调机,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在室温25℃的条件下,研究松树叶是否具有保鲜作用?

【答案】实验方案:(1)将柑橘分成重量相等的甲、乙、丙3等份,称好每份的重量。(2)分组处理:甲组不经任何处理,用一塑料桶把一份柑橘装好,室温保存;乙组在一塑料桶底铺上适量松树叶,放上一层柑橘再铺一层松树叶;如此重复直至把一份柑橘放完,上面再用松树叶覆盖好,室温保存。丙组用适量医用APC(保鲜剂)溶解于蒸馏水中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把一份柑橘放入,浸泡适当的时间。取出后晾干水分,用保鲜袋包装好放入塑料桶中室温保存;(3)观察和记录。利用空调机将室温调节为25℃,定时观察各组的情况,做好详细地记录。结果分析:在3组处理中,若乙组保鲜期接近于甲组,说明松树叶无保鲜作用;若乙组保鲜期优于甲组而不如丙组,说明松树叶具有保鲜作用;若乙组的保鲜期优于丙组则说明松树叶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

3.纠错和改进实验设计的解题策略和评价

■■方法的纠错和改进

【例9】某生物科技小组为了证明镁和钾都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1)配制溶液:①配制完全营养液甲。②配制无镁、钾的营养液乙。

(2)培养植株:将长势相似、数量相同的两组玉米幼苗分别种植在两个盛有沙土的容器内,分别浇灌甲和乙营养液。

(3)观察记录:定期观察记录幼苗生长状况。

(4)结果结论:①一定时间后,发现浇甲营养液的玉米生长旺盛,浇乙营养液的玉米弱小瘦黄。②镁、钾元素是植物生活必需的矿质元素。

请分析该实验方案有无纰漏?若有请指出纰漏,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答案】该实验方案有三处错误:错误一:乙液配置有误;错误二:沙土栽培错误;错误三:缺少对症状植株恢复的步骤;

正确的实验方案为:

(1)配制溶液:①配制完全营养液甲。②配制无镁的营养液乙。③配制无钾的营养液丙。

(2)培养植株:将长势相似、数量相同的3组玉米幼苗分别种植在3个盛有洗净沙砾的容器内,分别浇灌甲、乙、丙营养液。

(3)观察记录:定期观察记录幼苗生长状况。

(4)结果:一定时间后,发现浇甲营养液的玉米生长旺盛,浇乙、丙营养液的玉米弱小瘦黄。在乙营养液中补充镁元素,在丙营养液中补充钾元素,一段时间后,这两组营养液中的玉米幼苗又恢复正常。

(5)结论:镁、钾元素是植物生活必需的矿质元素。

■■控制条件的纠错和改进

【例10】为了证实“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抑制剂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某同学制定下列方案:

a.取两个玻璃缸分别编号为1号、2号;

b.在两个玻璃缸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水和新鲜水草,然后在每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lO条发育状况不同的蝌蚪;

c.向l号缸投放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2号缸投放含甲状腺抑制剂的饲料;

d.每天分别向两缸中投放一些饲料;

e.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观察时用小网将蝌蚪捞出放在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在坐标纸上(1 mm×1 mm),观察并且测量蝌蚪的体长变化(前肢和后肢的生长情况,尾的变化等)。上述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一些明显的设计缺陷或不足,请你修改并完善该设计方案。

(1)该设计方案的明显缺陷是,因此,a过程应该为(只需陈述修改内容,下同) ;

c过程应该为。

(2)方案中存在着引起实验误差的不妥之处,b过程的不妥之处应该改为

;d过程的不妥之处应该改为

【答案】(1)该实验设计方案的明显缺陷是缺少空白对照;在a过程再加1个玻璃缸编为3号(或:取三个玻璃缸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c过程应为:在3号缸内,投放和1号、2号缸数目大小相同的蝌蚪、普通的饲料,不加任何药剂,作为空白对照,来增强实验的可信度和说服力。(2)b过程中“发育状况不同的蝌蚪”应改为“同时孵化出的发育状况相同的蝌蚪”;d过程中的“一些饲料”应改为“等量饲料”。

【例11】有人对促进植物开花是否与生长素萘乙酸(NAA)有关进行了实验研究,过程如下:方法:取水仙球茎24个分成两组。

操作见下表:

问题:

(1)本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本实验是否有不妥之处?若有,请指出不妥之处。再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实验方案。

【答案】(1)结论:生长素NAA能促进植物开花。(2)本实验存在诸多不妥之处:①本实验在分组时应将24个球茎随机均分成两组,而不是对照组6个,实验组18个。②从鳞茎内取出的花苞放在培养基上能提前开花,鳞茎内花苞开花晚可能是鳞茎内有抑制花苞发育的物质存在。因此对照组的水仙球茎也应剥去鳞茎或保留实验组的鳞茎。③实验组种于MS培养基中,而对照组自然生长,开花早晚也可能与培养基有关。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应种于MS培养基或都让其自然生长。

根据以上分析可构建出如下实验方案:①取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水仙球茎24个,随机均分成两组。②将水仙球茎消毒后种于MS培养基中,每瓶种一个。③实验组中加适量的0.1 mg/L的NAA,对照组不加NAA,然后放在相同温暖的地方培养,定期观察两组水仙球茎的生长发育状况。

■■实验程序的纠错和改进

【例12】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位学生设计如下:

(1)在1~3号试管中分别加入O.5%的新鲜可溶性淀粉液2.O mL。

(2)分别向l~3号试管中加O.5%唾液1.O mL。

(3)向1号试管注入1.0 mL蒸馏水,向2号试管注入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1.0 mL,向3号试管注入质量分数为5%的HCl溶液1.0 mL。

(4)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3支试管下半部浸入60℃左右的热水浴中,保持5 min。

(5)在3支试管中加入2.O mL斐林试剂振荡后,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min。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的变化情况,记录结果。

该学生的设计方案,有无不妥之处?若有请改正并指出原因。

【答案】该实验的实验步骤顺序有误,正确顺序应为:(2)→(3)→(1)→(4)→(5)。因为一旦将(1)提前,在酶还没有失去活性的情况下,会使淀粉分解产生还原糖,使3支试管中溶液均变成砖红色,导致实验失败。

■■实验方案的纠错和改进

【例13】为了“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两位同学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进行了实验设计,请分析这两个实验思路是否有不妥之处?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用具:一瓶10%蔗糖溶液,一瓶30%的蔗糖溶液,250mL烧杯一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一只,刻度玻璃管一支,细线一根,支架一个。

(1)实验方案一:将10%的蔗糖溶液倒入烧杯中,将30%的蔗糖溶液灌满透析袋,将刻度玻璃管插入袋内溶液中,用线将袋口和玻璃管扎紧。将插有刻度玻璃管的透析袋放入有溶液的烧杯中,垂直固定于支架上,记录玻璃管液面的刻度,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的液面刻度,确定液面是升还是降。

(2)实验方案二:将一瓶蔗糖溶液倒入烧杯中,将另一瓶蔗糖溶液灌满透析袋,用一根细线将袋口扎紧后,放入有溶液的烧杯中,固定于支架上,用另一根细线系住刻度玻璃管的一端并垂直固定于支架上,另一端放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记录玻璃管液面的刻度。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上的液面刻度,确定液面是升还是降。

【答案】不妥之处:

实验方案一:把这两瓶待测浓度的蔗糖溶液当成已知浓度的蔗糖溶液来设计实验,混淆了已知与未知的条件,实属本末倒置。

实验方案二:已知条件给出了一根细线,而实验中却用了两根细线,不符合题目条件要求。刻度玻璃管放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刻度玻璃管内外溶液无压力差,液面不会发生变化。

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案为:

(1)将一瓶蔗糖溶液倒入烧杯中;

(2)将另一瓶蔗糖溶液灌满透析袋,将刻度玻璃管插入袋内溶液中,用细线将袋口和玻管扎紧;

(3)将插入刻度玻管的透析袋放入有溶液的烧杯中,垂直固定于支架上,记录玻璃管液面的刻度;

(4)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上的液面刻度,确定液面是升还是降。

结果分析:如果液面升高,则透析膜中的溶液是30%的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是lo%的蔗糖溶液;反之,可推断透析袋中是10%的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是30%的蔗糖溶液。

4.开放型实验设计的解题策略与评价

■■方法开放型

【例14】某些科研人员在农科站研究奶牛,发现牛厩中的苍蝇很多,影响了牛群的健康,人们用DDT溶液喷洒在牲口圈内和牛身上,DDT是一种杀虫剂,能杀死几乎所有苍蝇。但一周后,苍蝇的数目再次增加,工人再次喷洒DDT,得到类似于第一次喷洒的结果——多数苍蝇都死了,然后苍蝇的群体再次扩大,工人又一次喷洒DDT,经过4~5次重复喷洒后,DDT能杀死的苍蝇越来越少直至最后全无杀虫效果。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可能是所使用的DDT本身失效了,请你提出一个方案检验这个假设。

(2)有人认为是DDT对苍蝇的抗药性差异进行了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检验这个假设。

【答案】(1)方法1:用DDT在非实验区实验,看能不能杀死苍蝇。如果能杀死,证明DDT没有失效;如果不能杀死,证明DDT失效。

方法2:用化学方法分析DDT的化学成分,看是否发生改变。若发生变化,说明DDT失效;若未发生改变,说明未失效。

(2)方案设计如下:

将苍蝇分成两组。

甲组:混合饲养,自由交配,每代都用DDT处理,并且逐渐加大剂量,培养lO代。

乙组:分成若干瓶,每瓶中放一对,并繁殖为一个家系。将每个家系平均分成两瓶,A瓶放DDT,B瓶不放DDT。若A瓶中苍蝇死亡率高,这个家系淘汰不要;若A瓶中苍蝇死亡率低,则将B瓶留下来,再一对一对分开,让其繁殖成若干家系,再按前法分成两瓶,并分别处理饲养,继续选留死亡率低又没有经过DDT处理的类型。每经过一次测试和选择,都增加DDT的剂量。如此经过l0次选择,比较甲、乙两组苍蝇的抗药性是否相同。若相同,可说明苍蝇是在突变的基础上经过自然选择产生了抗药性;若不相同,则说明不是DDT选择的结果。

■■结论开放型

【例15】已知H2O2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组织中,它能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锈铁钉上的Fe3+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现有新鲜的肝脏研磨液、锈铁钉、3%的H2O2溶液以及量筒、滴管、试管夹、三角架、试管若干、酒精灯、烧杯、剪刀。请用这些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证明:肝脏研磨液中是否含有H2O2酶;若有,请用所给条件继续设计实验证明该酶的一种特性。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3支干净的试管,编号为A、B、C,各加入3mL 3%的H2O2溶液。

第二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答案】第二步:在A试管中加入少许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在B试管中加入锈铁钉,C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作为空白对照)。

实验现象: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B试管中产生少量气泡,C试管中无反应。

实验结论:比较A、B、C 3支试管的反应情况,可说明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能催化H2O2分解的物质,即含有H2O2酶。

■■综合开放型

【例16】某地种植、养殖品种及生产的某些因素如下表。请依据生态学原理,选择种植、养殖生物各两种,设计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答案】参考设计方法如图所示。

5.关于实验装置实验题的解题策略与评价

■■实验装置的改进

【例17】下图是一位学生设计的实验,用来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1) 请指出该装置的主要错误。

①;

②;

③;

④。

(2)如需对照实验,请描述对照实验的设计。

【答案】(1)原装置错误有:①应用黑暗处理48 h的植物;②不用绿玻璃,应用无色玻璃瓶;③光照方向应从各个方向照射;④应设计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设计:对照实验的实验条件与改正后的实验装置基本相同,只是没有Ca(OH)2溶液[加与 Ca(OH) 2等量的H2O],这样实验组(无CO2)和对照组(有CO2)除有无CO2这一实验条件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完全一样,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叶片取出,经酒精煮沸脱色后,滴加等量碘液,实验组不变蓝,对照组变蓝,从而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实验装置的连接

【例18】利用下列装置(图),设计一个测定呼吸作用的装置图。要求:所给装置均要用到,必要时只能重复使用所给三个装置中的其中一个。

(1) B装置图中药品所起作用是。

(2) C装置图中药品所起作用是。

(3)A装置用不透光玻璃罩罩住植物是因为。

(4)用字母表示测定呼吸作用的最佳程序为。

【答案】(1)B装置中的NaOH能吸收 CO2(2Na0H+CO2=Na2CO3+H2O);(2)C装置中有石灰水,可用来验证空气中CO2是否被除净和检验呼吸作用有无CO2的产生[Ca(OH) 2+CO2=CaCO3↓+H2O]。(3)使植物在无光的情况下,只进行呼吸作用;(4)3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C→A→C。

■■实验装置的设计

【例19】有一种由人工膜制成的袋,为检测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膜,现提供试剂和用品如下:铁架台、烧杯和人工膜袋各一个、l%的淀粉溶液、稀的碘溶液和细棉线。

(1)请用上述试剂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该膜,请用示意图表示(加图注)。

(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答案】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①袋内外液体均不变蓝,表明淀粉和碘均不能通过;②袋内外液体均变蓝,表明淀粉和碘均能通过;③袋内液体变蓝,袋外液体不变蓝,表明碘能通过,淀粉不能通过;④袋外液体变蓝,袋内液体不变蓝,表明碘不能通过,淀粉能通过。

【例20】用几株长出2 cm根的玉米、培养皿、沙土和吸水性草纸,设计一个根向地生长的装置。

【答案】(1)将几株幼苗包上吸水性的草纸,洒上水,以防干燥,水平放在桌子边缘(如图A所示),根伸出桌边外,定期洒水保持湿润。(2)将几株幼苗根朝上放于培养皿内潮湿的沙土中(如图B所示),定时洒水,保持湿润。

【例21】给你一个小纸盒,3株生长在培养皿中的2 cm高的玉米苗,透明纸套,黑色环套,黑色不透明小纸套各一个,一盏100W的台灯,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装置验证玉米幼苗胚芽鞘对光敏感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并绘出实验装置图和预测的实验结果图。

【答案】如图所示:

设计实验装置时应注意在小纸盒的一个侧面开一条缝(不是孔),保证A、B、C与光源的距离相等且互不遮挡,6.可能出现的实验设计题解题策略与评价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例22】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实验材料: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黄和白)的小球各50个。提示: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

(1)选购小球时应注意,原因是。

(2)每次摸出的小球在统计后要重新放回桶内的原因是。

(3)使实验结果更接近理论值的方法是。

(4)设计一张表格用于在实验中记录数据。

【答案】(1)小球的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抓摸时手感要相同;原因:只有这样,用双手摸球时才具有随机性,更能表示配予结合时的随机性,尽量避免人为误差。(2)若不这样做,桶内代表两种基因型的小球就不是1:1,这样就不能正确表示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含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配子。(3)在实验结束前,将全班每一小组的计算结果综合统计,实验数据会更接近理论值。(4)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统计表格可设计

■■材料分析型实验设计题

【例23】某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他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记作R)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把R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他除去R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不能在这个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假设了以下“造成R细菌的周围其他细菌不能生长和繁殖”的可能原因:

A. R细菌占据了其他细菌的生存空间;

B. R细菌吞噬了其他细菌;

C. 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

D. R细菌更容易吸收培养基中的物质

你认为以上哪项是最可能的?

(2)参照上述题目中给出的有关材料,设计你对第(1)题所作选择的验证实验。

A.方法步骤:;

B.结果结论:。

【答案】(1)C;(2)A方法步骤: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第二步:在甲培养基上接种R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R细菌,乙培养基上不接种R细菌,作为对照。第三步:在这两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其他细菌。第四步:在相同条件下,让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繁殖。

B.结果结论:甲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不能繁殖;乙培养基上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以上结果可以断定,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

■■设计实验中物质变化的曲线

【例24】科学家研究了发酵池中酶的作用,他们发现温度变化对气体产量的影响,他们在20℃温度下收集10 min

(1)请用上述数据,设计出一条平滑的曲线。

(2)解释这个曲线是此形状的原因:。

【答案】(1)曲线绘制如图所示:

(2)解释:根据(1)中的曲线可知酵母菌无氧呼吸所需的酶,发挥催化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40℃,此时产生的CO2最多,曲线达到最高点。在40℃之前,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产生的CO2随之增多,曲线呈上升趋势;当温度超过40℃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下降,产生的CO2随之减少,曲线呈下降趋势;当温度升高到100℃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活性完全丧失,此时无CO2产生,曲线与横坐标交于一点。

■■图解表述型实验设计题

【例25】请结合“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完成下列实验设计,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乙、

丙步骤用甲的方式绘出,如图所示)。

乙:;

丙:。

结论:;

甲组实验的目的:。

【答案】步骤如图所示。

结论:RNA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

甲组实验的目的:起对照作用。

■■图文转换型实验设计题

【例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设计一个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方案。

(2)将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内,细胞的吸水力将(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少

C.保持不变

D.忽大忽小,不断处于变化中

(3)除哪项外,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加以鉴定?( )

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C.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的大小

D.成熟植物细胞死活

【答案】(1)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外表皮,置于清水滴中的载玻片上,加盖玻片;

高倍镜观察:液泡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质壁分离现象观察:将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可见液泡逐渐变小,颜色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观察:将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可见液泡渐渐变大,颜色变浅,原生质层和液泡又逐渐恢复原来的状态。

(2) A

(3) B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第Ⅲ部分——实验设计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叶绿素溶液 (mL) 调pH至 处理时间 (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 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2009福建26)8分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 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加入10g活性干酵母① 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 葡萄糖溶液 ②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 的实验步骤: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C ③④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二、题型突破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知识讲解——遗传实验设计

高考总复习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考纲要求】 1.掌握遗传实验设计中的杂交方法 2.体会遗传实验设计的中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及原则 【考点梳理】 考点一、经典遗传学研究的实验设计 1.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时的实验设计: 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研究为例,写出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1)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 结果 F1代表现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 (2)让 F1自交,结果 F2出现性状分离,显性:隐性=3 :1 ; (3)为了解释上述现象,孟德尔提出假设的核心是: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等量的两种配子; (4)验证假设:设计了测交实验,即用隐性个体与F1杂交; (5)预期结果:后代出现显隐性两种性状,比例为1 :1 。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意义是通过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例来反映 F1产生的配子的比例; (6)实施实验方案,得到的_ 实验结果 _与__预期结果相符,由此得出结论: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比例相同的两种配子。 2.与孟德尔遗传学研究实验设计的类似题目 (1)这道题目,可以用自交方案,也可以用测交方案。 科学家从某植物突变植株中获得了显性高蛋白植株(纯合子)。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制,请参与实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 此题可以用自交方案也可用测交方案。 ①步骤1:选择高蛋白纯合植株和低蛋白植株(非高蛋白植株)杂交。 预期结果:后代(或F1)表现型都是高蛋白植株。 ②步骤2: 自交方案: F1自交(或杂合高蛋白植株自交) 或测交方案:用F1与低蛋白植株杂交 预期结果: (若采用自交方案)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3:1 (若采用测交方案)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1:1 ③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如果实验结果与__预期结果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2)在一块高杆(显性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解答此题首先得明确此株矮杆小麦产生的原因为:基因突变或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性状改变,然后再设计实验研究其出现的原因。 方案一: 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获得子一代。 子一代自交获得子二代,如果子二代为高杆:矮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江苏省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10)

设计案例分析(二) 【考纲要求】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正。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知识梳理】 一、该类试题题材来源广泛,通常是一些简单的生物学原理和生命现象的验证(如物质的运输,酶促反应及其特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与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条件与产物及其变化,激素的生理作用,遗传实验,环境条件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等)对知识的要求很低(范围可拓展至初中或大学,但无知识障碍),一般给出实验目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实验条件,要求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达到实验目的、预期将产生的结果并能作出相应的分析;除考查中学生物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运用能力外,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即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解题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实验目的(明确该实验要验证的内容),如果是未学过的(未知的)生物学现象还需提出假设; (二)分析实验原理; (三)分析给定的已知条件(如果条件不足,须补充相应的条件),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排出合理、简单可行的实验步骤(即实验方案);注意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对照)实验。 1、须设置对照组。 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注意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即除实验研究的一项差异外,其他实验条件都须相同),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四)预期实验结果,有些实验可能有多种结果,尽量考虑全面;在多组比较的实验中还须设计结果记录表; (五)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有些实验结果需用曲线或图进行表达。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与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与总结实验设计是生物实验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能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而在高考中相对稳定。由于学生缺乏实验设计系统的理论知识,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导致考试中严重失分。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题型等进行归纳总结,增加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实验名称或课题(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问题或事实); (三)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隐含着实验假设和预期); (四)实验材料和条件(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完成该实验必备的仪器、设备、药品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的操作程序); (六)实验测量或观擦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观擦指标与准确的记录); (七)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八)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科学的

结论。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要依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 原理,不能主观臆造。如: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的高效性实验的顺序等。 (二)单一变量原则 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 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 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 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 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 应的部位、运输的方向等。这些都可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 4. 要注意考试大钢中提出要“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能够制订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的要求,高考

常见的遗传类实验设计题:

常见的遗传类实验设计题: 常见的遗传类实验设计题: (1)黑色的雄牛是否为纯种,如何鉴定? (2)抗病小麦是否纯种、最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什么? (3)如何用一只雄性白猴尽快地繁殖出更多白猴?(4)杂交育种的操作步骤? (5)单倍体的操作步骤 (6)设计多群果蝇基因型的鉴定方案 (7)设计多群兔子基因型的鉴定方案 (8)利用伴性基因培育后代可定雌雄的幼苗的方案生物高考大纲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遗传类实验不仅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而切更能体现高考大纲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遗传类实验大体可分为下列三种: 一显隐性的判断 1 理论依据

(1)已知个体是纯合时,将不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2)不知个体是纯合时,应选择相同性状的个体交配或自交(动物),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隐性性状。 2 典例分析 科学家选用萌发的普通甜椒的种子搭载“神舟”飞船,在从太空返回后种植中选择果实较大的个体,培育出大果实“太空甜椒”。假设果实大小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由单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请你用原有的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和大果实甜椒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鉴别太空甜椒大果实这一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已知小果实为纯合子,根据不同性状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判断即可。 答案:直接用纯种小果实与大果实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小果实,则小果实为显性性状,大果实为隐性性状;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大果实或大果实与小果实的比例为1:1,则大果实为显性性状,小果实为隐性性状。 巩固练习1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 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生了1头小牛。在6头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八实验与探究跟踪强化训练20探究性实验与实验设计

跟踪强化训练(二十) 一、选择题 1.(2017·江南十校)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方法或模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时,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B.对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时,常用观察法或实验法 C.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个小桶内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比例一定要为1∶1 D.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NaOH在体积小的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比在体积大的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快 [解析]细胞膜破裂后,把细胞匀浆放入离心管中,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把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数学模型建立后,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个小桶内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代表雌性或雄性产生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配子,其比例为1∶1;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NaOH在体积小的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和在体积大的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相同,不同的是占体积比不同,即运输效率不同。 [答案] D 2.(2016·全国卷Ⅰ)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解析]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需要保证pH和温度均相同且适宜,故缓冲液应在加入底物和酶之前加入,只有C项符合要求。 [答案] C 3.(2017·北京西城期末)下列生物学研究中,应用同位素标记法能实现研究目的的是( ) A.15N标记脱氧核苷酸,证明DNA的分子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 B.35S标记蛋白质,证明DNA是一切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C.18O标记CO2,观察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中O元素的去向 D.3H标记胸腺嘧啶,证明通过转录过程合成RNA [解析]15N标记脱氧核苷酸,只能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A项错误;35S标记蛋白质,不能证明DNA是一切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B项错误;用18O标记的CO2跟踪CO2中O在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 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三、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小鼠数量(只)饲料饲养时间(天) 1 10 基础饲料 21 2 10 试验饲料1(含6% A动物蛋白) 21 3 10 试验饲料2(含12% A动物蛋白) 21 4 10 试验饲料3(含18 %A动物蛋白) 21 5 10 试验饲料4(含24% A动物蛋白) 21 6 10 Ⅰ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课题、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课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课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二)假设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遗传实验设计及解题方法归纳超实用

遗传实验设计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三、基因位置的确定 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 五、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 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 (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 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例1;答案:(1)不能确定。(2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5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7分)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1分)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 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6分) 2、根据亲代与子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推测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已知亲本为纯合子: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②未知亲本是否纯合: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量大)→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 例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1)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_______结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2019年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

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 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 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 3.培养或观察: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常用语言: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 本步骤强调各组外界处理的等量原则,两套装置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有可比性。培养的时间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确定,也可以用“一段时间”描述。 特别提醒:a.最佳的书写步骤是1→2→3;b.用规范性语言准确地描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 1、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条件,某学生设计了 3个实验装置(A. B 、C )置于光下,如图所示,请回 答: (1) 若将A 与B 、B 与C 、A 与C 分别比较,不能确切得出种子萌 发所需条件的对照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 若要证明种子萌发的过程不需要光,该如何设计实验? <3)装置B 中种子的干重_星期后将 ______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小麦的萌发过程中,麦芽中淀粉酶的活性大大加强,促进淀粉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供幼苗生长时 所需:利用淀粉对I2-KI 的蓝色反应,可检测淀粉的水解逮度。请根据提供的实騷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 步曝.轻证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并回答问题: (1) 实验材料和用具:未萌发的小麦种子、干麦芽、KI- 4溶液.0?1%淀粉溶液、试管、试管架、 烧杯.量简(10mL ). 漏斗与滤纸.恒溫水浴.玻璃棒等。 (2) 步曝: ① 取3支试管,编上号,向1号试管加入2nd 麦芽的酶提取液,向另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o ② 向各管各加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问题:①若想知道高渥对酶的作用,可怎样做?②若反应速度过快,可如何处理? 3、下图是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将该装置放在37t 的条件下,培养24h 以 后,用碘液冲洗琼脂块圆点处。各琼脂块的处 理方法和实验结果见下表。根据表和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圆点A 的颜鱼变化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 ° 2)圓点B 的颜色变化与A —样,你对这种实 验结果的合 理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圆点C 的顔色变化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点 D 的顔鱼变化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制备好的实验装置需放在37X?的条件下培养。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 ①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如果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中心0处,滴加新鲜的酒精酵母浸制液(含与荒糟分解有关的酶),实 卷结果可能是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做出这种预测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图表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以同一双子叶植物的叶为材料,用打孔器制成叶圓片并放入瓶 中,通过气泵抽出叶中气体 直至叶圓片降至瓶底。然后将等量叶圆片转移到含有不同浓度NaHCO ;.溶液的 培养皿中,所有培养皿都置于相同的光强下,测量毎一个培养皿中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问,以计算 A 红棕色 B 上的 IM9 红踪色 C 満tOSi 繼聂鮫 与SKtt 童黒色 D 0 的 ■ 不透光的话

(完整版)2018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遗传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8/3/18 一、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实验设计 (1)自交:让某显性性状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 (2)测交: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交配,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3)花粉离体培养法: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如果植株只有一种表现型,则为纯合体。若有两种以上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1. 现有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经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雄果蝇可以供实验使用。(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世代关系判断的实验设计 基本思路:先做亲子假设,再做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