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元朝的统治》精品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掌握元朝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元朝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民族、地区、政治制度等内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民族关系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朝代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资料: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元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元朝的统治》,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元朝的统治背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治特点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统治特点,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如秦朝、汉朝等,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
但对于元朝的统治特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元朝的统治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统治背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治特点等内容,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统治背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治特点。
2.教学难点:元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朝代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统治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
3.课堂活动所需道具。
4.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本课内容,包括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治特点等。
在呈现过程中,穿插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元朝统治特点的理解。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元朝的历史状况,掌握元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秦汉隋唐宋等朝代的历史。
他们对历史人物、事件有一定的认识,但元朝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民族、地区较多,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同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历史知识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掌握元朝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难点:元朝的行省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等。
2.素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
3.学具:准备历史地图、时间线等学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元朝的历史背景,如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2.呈现(10分钟)展示元朝的政治制度、行省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朝的历史状况。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单元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元朝的统治设计说明本节课着重讲述元朝具体的施政方针,行省制度是重点。
通过对台湾、西藏等地与中央政府关系的讲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认识到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本节课讲解中,要将教学目标贯彻始终,通过史料解读、图片展示、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讲述中,要贯穿民族融合、大一统国家的主线。
课堂讲述方式应生动有趣,学生回答问题后,应进行点评,采用互评等方法及时反馈,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培养,历史素养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1.了解元朝的疆域范围,知道元朝版图的特点。
2.知道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和产生的影响。
3.知道元朝对边疆地区进行管辖的相关史实。
4.理解元朝的统治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对边疆管辖的措施及影响。
难点:认识元朝行省制度的深远历史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元史》。
2.影视作品:纪录片《中国通史》。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经过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的战争后,元朝统一了全国。
当时元朝面对多种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为了维系帝国的统治,元朝的统治者都作出了哪些努力呢?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元朝辽阔的疆域范围和元朝版图的特点是什么?2.元朝行省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影响是什么?三、学习任务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
(1)说出元朝疆域的版图范围。
(2)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年)》,想一想:与汉、唐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何拓展?(3)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该民族是什么民族?该民族是由哪几个民族交融形成的?民族大融合有何意义?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52相关内容,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1)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与反思

第11课元朝的统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
同学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2.老师提问:这么大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生第二节。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答案提示:西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多媒体提出问题:分成两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多媒体示元朝的政府机构设置简图)教师讲述:中书省的古今对比(元朝的中书省相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当时,大都及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内容有:元朝的统一与统治、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元朝的边疆政策、元朝的经济与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掌握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元朝的历史距离现在较远,学生对于元朝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元朝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统一与统治、中央集权制度、边疆政策、经济与文化,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统一与统治2.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3.元朝的边疆政策4.元朝的经济与文化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元朝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史料分析法:教师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元朝的历史。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3.史料:与元朝相关的历史史料4.课件:精美的教学课件5.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元朝的历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元朝历史的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元朝历史的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供与元朝相关的拓展史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元朝的历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蒙古族的文化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部分知识,对历史人物、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能缺乏全面的认识,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历史背景及其建立过程;2.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特点;3.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元朝的统治特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辅助资料:历史图片、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元朝的版图、皇帝画像等,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和统治者。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元朝建立过程的问题,如: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成立时间是什么时候?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元朝的建立过程,强调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第 11 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依据】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设计理念】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高效课堂为目标,实施有效教学为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有三个部分: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内容上紧承上一课。
元朝统一后,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和政权分立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拥有辽阔的疆域。
为了维护统治,在推行行省制度的同时,对边疆地区则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加强了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元朝疆域的范围;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知道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元朝疆域图(1330)》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及其对疆域的拓展,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通过元朝加强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为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元朝在西藏、台湾设置行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再次表明西藏、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再次出现了民族交融,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难点:行省制度【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课学习,已经具备基本的识图能力,本课在讲述行省制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都要求学生通过识图寻找历史信息。
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行汉法”“行仁政”,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
教师可采取比较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寻找元朝与秦朝在中央官制上的异同点。
不利因素:由于教材叙述较少,学生对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在理解上可能不到位。
教师应补充有关材料,并联系当前我国实行的省治,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概括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白塔寺
有人说,一段历史就是一本书,书中记载着多少悲欢离合;有人说,一个朝代就是一本书,书中描绘了多少繁华落寞。
今天,让我们追随历史,细细品味,感受元朝作为我国首个少数民族统一政权的时代特色,领略元朝那疆域空前辽阔的威武雄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阅读教材《元朝疆域图(1330年)》,在对比教材P7《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感受一下元朝疆域的范围面积,说说元朝的基本情况。
提示: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2.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提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交融表现及影响。
提示:表现:(1)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2)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3)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过渡:回忆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思考元朝是如何有效管理辽阔疆域的。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再次阅读教材《元朝疆域图(1330年)》和“行省制度”一目,思考下列问题:
(1)元政府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其具体内容如何?
(2)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
2.目的:为了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
3.内容
(1)元朝的中央机构
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展示秦朝、唐朝和元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结构示意图)
(2)元朝的地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