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以及呈现方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实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动情绪以及呈现方式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和外

显记忆的影响

【摘要】: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尤其是情绪与记忆的关系是认知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以前主要集中在抑郁或焦虑个体的情绪状态对其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通过各种手段引发被试的实验性情绪,从而研究这种实验性情绪对个体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情绪启动方式引发被试的实验性情绪,考查启动的情绪对正常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情绪启动下,材料的呈现方式(分类呈现或随机呈现)不同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影响是否有差异。

【关键词】:情绪启动、呈现方式、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1 引言

1.1 情绪启动的相关概念

启动最初出现在认知心理学中,被定义为一种研究测验情境对测验成绩影响的技术,也就是说测量首次呈现的刺激对目标刺激操作任务影响程度的技术。一般来说,首次出现的刺激被称为启动刺激,目标刺激被称为靶刺激,这样的实验模式通常被称为启动范式。而启动效应则是指经验对当前任务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样一种实验范式被运用到对情绪的研究中,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经典的研究情绪的实验范式,即情绪启动研究范式。情绪启动效应也就是指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具有相同的情绪效价时,即都是积极的或者都是消极的时,启动刺激的呈现将加速对目标刺激的加工;反之,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情绪效价相反时,启动刺激的呈现则会阻碍对目标刺激的加工。在典型的情绪启动研究中,一般先呈现积极或消极的启动刺激,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呈现目标刺激,让被试对目标刺激进行效价的评定,再以反应时或错误率为指标来衡量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影响。

就概念而言,已有文献中,情绪启动至少已包括如下三种含义:1、指个体对于在情绪效价上与启动刺激相似的靶刺激更为敏感,主要体现在加工速度和注意选择上;2、指个体先行加工具有一定情绪效价的刺激后,使得后继加工也易于蒙上相应的情绪色彩;3、视个体的情绪状态即为一种准备状态(启动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将对个体的认知活动产生影响,是为情绪启动。

根据被试是否能察觉到启动刺激,情绪启动又分为阈上情绪启动和阈下情绪启动。所谓阈上情绪启动,也就是被试能够察觉到启动刺激的存在;而当将启动刺激的呈现时间减少到几十毫秒,十几毫秒甚至是几毫秒时,或者是启动刺激掩蔽呈现,被试无法意识到启动刺激的存在,这样的情绪启动被称为阈下情绪启动。在目前研究引发的个体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的实验中,

启动刺激呈现的方式多为阈上呈现,即情绪诱发(induce,arouse,produCe等);而采用阈下呈现刺激的方式引发情绪,即情绪启动(prime)的实验并不多见。但是目前国内的文献并没有对此加以严格区分,都称为情绪启动。[1]

1.2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相关概念及由来

所谓外显记忆就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个体在外显记忆下能够运用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并能意识到记忆活动的过程,能意识到自己在主动的搜索记忆,而除了我们意识到的记忆以外,还有一种对我们影响更大的记忆—内隐记忆。内隐记忆就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真正意义上的内隐记忆研究始于对遗忘症患者的研究。19世纪末,俄国医生Sergei Korsakoff在对一位遗忘症患者进行电休克治疗时发现,尽管该患者已经不记得曾经受过电击这件事了,但当他看到用于电击治疗的仪器时还是会认为自己将要被电击了。这正是一种无意识的内隐记忆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现推动Sergei Korsakoff首先对遗忘症患者的无意识记忆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其理论意义。20世纪70年代,Graf,Tulving,Schacter等人通过对正常人和遗忘症病人的自由回忆、再认、模糊字辨认和词干补笔测验中表现出的记忆分离现象,提出人类的记忆中有一种自动的、无需意识参与的记忆。这种记忆的特点就是人们没有觉察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也无需有意识的去利用这种记忆,而它却会不知不觉的影响人的行为。自此,Graf和Schacter将这种记忆称为内隐记忆,而将传统的有意识记忆称为外显记忆。[2]

1.3 情绪启动效应对记忆的影响的相关研究

目前,关于情绪启动下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研究较少。但实验结果却不完全一致。一种研究结果认为,启动的情绪只影响个体的外显记忆而不影响个体的内隐记忆;另外一种研究结果则认为,启动的情绪状态既影响个体的外显记忆,也影响个体的内隐记忆。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

2002年,LaurieT.Butler&Diannee.Berry研究了情绪状态对个体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的影响。实验中呈现一系列描述被试不熟悉的商品品牌的一些句子,这些句子带有情绪性(例如,XX很可口,XX脂肪含量很高等),且每个句子呈现2秒,用以启动被试的积极情绪状态和消极情绪状态。句子呈现时要求被试大声读出并对其可读性进行评定。然后要求一部分被试对这些商品品牌进行判断偏好评定,另外一些被试则对这些商品品牌进行再认。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判断偏好评定没有影响,却影响了被试的再认成绩。换句话说,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外显记忆产生了影响,但对个体的内隐记忆则没有产生影响。

2003年,齐平、梁承谋也研究了诱发的正负情绪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印有“难”字的卡片(分别代表所要进行的任务的难度)来启动被试的正性、负性及中性情绪。之后对被试进行外显和内隐记忆的测试。实验程序为卡片呈现(1分钟,要求被试对卡片上的单词进行学习)→掩蔽任务(1.5分钟,任务为做3位数的减法)→再认测验(1.5分钟)→掩蔽任务(1.5分钟,任务为做3位数的减法)→补笔测验(2.5分钟)→休息15分钟,再按照相同的程序进行其他情绪状态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诱发的正负情绪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都产生了影响。(存在的问题:不应该采用被试内设计,而应该采用被时间设计。一部分被试进行再认,另一部分被试进行词干补比测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