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综述
企业非效率投资研究综述

企业非效率投资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非效率投资是指企业在资金、人力、时间等资源上的投入不足以达到最佳效益的情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企业非效率投资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研究表明,企业非效率投资不仅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还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长期发展。
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研究旨在识别出现非效率投资的原因和影响,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环境变化、制度与政策等方面,探讨非效率投资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和决策支持。
深入研究企业非效率投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论探讨,可以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投资决策和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企业非效率投资是指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存在不合理和不规范的情况,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效益低下的现象。
研究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深入研究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2. 提升企业竞争力:非效率投资会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研究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机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提升市场竞争力。
3. 促进经济发展:企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投资决策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通过研究企业非效率投资,可以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还有助于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优化和发展。
【研究意义】2. 正文2.1 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定义企业非效率投资是指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投资行为与最优决策相背离,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和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的现象。
企业非效率投资成因分析

企业非效率投资成因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和发展壮大,通常需要进行投资以获取更多资源和市场份额。
在投资过程中,很多企业存在着非效率投资的情况,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和资源的低效利用。
那么,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成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1.管理层决策失误企业非效率投资的一个重要成因是管理层的决策失误。
有些企业领导层对市场前景和行业趋势的判断不准确,盲目进行投资,导致投资项目效益低下甚至亏损。
管理层可能因为盲目自信或者对市场了解不够深入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这就需要企业加强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和决策能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盲目投资和错误决策。
2.市场需求不足市场需求不足也是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可能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扩张生产规模或者开拓新市场,导致产能过剩和产品滞销。
这就需要企业在投资前做好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了解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未来趋势,避免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盲目投资。
3.技术创新不足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另一个成因是技术创新不足。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如果不具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很多企业在投资时不重视技术创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和产品质量不稳定,最终造成投资失败。
企业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加大对科研和技术改造的投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非效率投资的风险。
4.内部管理混乱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也是导致非效率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部门之间协调不畅,信息沟通不畅,导致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内部管理混乱导致的非效率投资。
5.外部环境不确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因素之一。
在充满竞争和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在投资时很难完全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势和发展趋势,这就容易导致投资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与非效率投资研究:一个理论综述

上市公 司非效率投 资的第三个 原因是融 资约束 。F zai azr, H ba u br d和 Ptr n 18 ) e s ( 9 8 的研究 发现投 资 一现金流 敏感度 能 ee 够很好反映企业遭受融资约束 的程度 。Su (9 0 进一 步调 查 tz 19 ) l 了融 资政策 如何 来 限制管理层 在拥有 股东所 没有 的信息 时追 效率 投资。然而 , 由于股 东和经理人的利益也存 在冲突 , ne 求其 自身 目标 的能力 ,经理 人在现金 流高 时会倾 向于过度 投 J sn e 在现金 流低 时则倾 向于投 资不 足 。罗琦 、 肖文 种、 夏新 平 (96进一步假设股东与经理人之 间信息不对称 , 了过 度 资 , 18 ) 引入 投资问题 , 这成 为其 自由现金流理论 的基础论据之一 。 自由现 金流 问题 是指企业 的经理 人为了个人 利益 而将企业 的 自由现 金用于 N V为负 的项 目,经理人 的现金 和非现金收益通 常与 P 企业 的规模成正相关 , 因此经理人 有动机将本应分 给股东的钱 用 于 N V为负 的项 目以获取更多 的私 利 ,从而导致非 效率投 P (0 7 通 过检验现金持有量对投 资 一现金流 敏感度 的影 响 , 20 ) 考 察企业 中的融资约束 和代 理冲突 , 他们同样发现融 资约束与过 度投资导致企业投 资支出与 内部现金 流密切相关 , 民营企业 和 大规模地方 国有企业 中存在过度投 资 , 所持有 的现金具有 明显 的壕沟效应 、 一步提高投资 一现金流敏感度 。 进
经理层 的投资行为 ,也有足够 的动力 去攫 取 中小股东 的利 益。 因此 , 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通过 隧道行 为 、 占资金 、 侵 关联交易 等方 式为其谋 取私利 , 造成 了上市公司 的非效率 投资 。我 国的 上市公 司普遍 存在着大股东控制 , 尤其是 以国有 上市公司更 为 明显。近年来 , 国上市公 司出现 了盲 目投 资 、 我 资金严重 闲置 、 大量资金投资于高风险 的证券投 资 、 资金被 大股东 占用等种种 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等非效率投 资行为 , 这严重影响 了我 国上 市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 和利益相关者 的利 益。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非效率投资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投资率逐年上涨,但是投资效率却没有相应上升。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非效率投资现象确实存在,且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
管理层作为决策的直接发出者,可以说是企业过度投资的源头,所以国内外专家学者致力于从股权激励角度,探索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以期为非效率投资治理提供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管理层;股权激励;非效率投资;抑制作用一、引言21 世纪以来,我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企业投资规模迅速上升,但是较高的投资率却不能带来高的投资效率。
如何对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现有的能力和条件下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一个理论界和实业界都普遍关注的课题。
但是总的看来,大量学者对非效率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股利政策、资本结构、会计稳健性方面,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研究比较少,所以探索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以期为非效率投资治理提供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我国1999年开始推行股权激励计划,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方案。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显著地影响高管人员的投资决策,股权激励是否有抑制非效率投资的效果,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
(一)认为股权激励会进一步扩大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罗富碧和杜家廷(2008)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投资决策之间交互作用及内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认为实行股票增值权公司的投资量较其他激励模式公司的投资量更大,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对投资有显著的正影响,相应地也会增加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规模。
但是,仅凭非效率投资是企业总投资的一部分就顺势推出股权激励也将扩大企业非效率投资的规模是不严谨的。
国有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检验及影响因素分析

2 投资不足。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相反 , . 主要指决策者 由于各种因素 , 没有将 自由现金 流量投 资于净 现值大
于或者等于零 的项 目。在这种情况下 , 一般认为是外部投资 者或债权人无 法获得企业 的充 分信息 。而为 了降低
不过对 于实证研究来说 , 研究的焦点在 于国有公司的比例认定 , 国家 占公 司的财产 比例 为多大时该公 司才 即
被称作国有 。本文认 为只要 国有资本在公 司中处于控股地位 , 那么该公司就是 国有公司。
二、 国有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
( ) 本 选 取 与 数 据来 源 一 样
国有 上 市 公 司 非 效 率 投 资 行 为
检 验 及 影 响 因素 分 析 水
闰华红 殷 冰洁
[ 内容提 要] 我 国国有上 市公 司, 在股权结构上具有特殊 性 , 多层 次的委托代 理 关 系、 ຫໍສະໝຸດ 有者 的虚位 等特殊性 可能 对非
效率投资产生重 大的影响 , 究 国有上市公 司的非效率投 资 类型 以及 相关 的影响 因素具有 理论和 实践意 义。本文 选取 了 A 研
经济与管理研究 (O O 2 1 年第 5期) l R sa h o c n m c a d Ma ae e t ee r nE o o is n n g m n c
司并不会因为投资机会 的降低而降低投资支出, 仍将 自由现金流量进行投资 , 时的 自由现金流量对投资支出的影 此
() 3 从原始样本中剔 除了在分析时期被 的公司 , 以避免由于被 S T而带来的异常值 的影响 ; () 4 剔除数据缺失 、 错误的公司 ;
融资约束与非效率投资研究综述

融资约束与非效率投资研究综述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对融资约束与非效率融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阐述了负债与非效率投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负债与非效率投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融资约束、过度投资、投资不足一、融资约束与非效率投资概念的界定在国外文献扫,融资约束有两种涵义:一种是广义意义上的,即指当公司内外融资成本存在差异时,公司投资所受到的约束。
按此定义,所有公司都可能被划分为受到融资约束,因为筹集外部资金所产生的交易成本都可能使得内外资金成本有差异;另一个则是从狭义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它是指公司投资需要外部融资,而由于资金成本较高或信贷配给难以满足其资金要求时所受到的约束。
从两种涵义可以看出,第二种涵义包含于第一种涵义的情况之中,它是由于内外融资成本差异太大,以至于公司难以承受这种成本差异而不能融通资金。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所占比例较低,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因此,本文为全面反映我国上市公司所受融资约束状况,取第一种融资约束涵义。
这一定义为区别公司所受融资约束程度差异提供了有用的框架:当一个公司的内外融资成本差异提高时,该公司就被认为受到更加严重的融资约束。
因此,融资约束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所说的融资约束只是一个程度问题,一些公司受融资约束严重,表明它们的内外融资成本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融资约束主要有两个来源:非对称信息和交易成本。
非对称信息是研究融资约束对公司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基础,它主要表明公司外部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溢价,如果公司经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非对称信息严重,则该溢价就高;反之,则该溢价就低。
从而公司非对称信息的严重程度度量了公司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
即使非对称信息问题微不足道,由于新股票或债券发行的登记费用、认购费用以及其它管理费用都可能导致内外融资成本存在差异。
这即是常说的交易成本,它由搜寻成本、签订合约、保证合约的执行成本所组成。
从某种程度 1 来说,交易成本的产生是由于信息非对称和不完全引起的。
企业非效率投资研究综述

企业非效率投资研究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投资的效率和合理性越来越重视。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的投资并不是高效的,甚至存在着非效率投资的问题。
非效率投资不仅会浪费企业的资源,还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甚至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热点问题。
一、非效率投资的概念和表现非效率投资指的是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出现了决策失误或者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投资产生的效益低于预期或者产生了浪费。
非效率投资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过度投资:企业过度投资指的是企业在资本投入上过多,超出了需求或是超出了企业经营所必须的资本量,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过度投资可以表现为设备、场地等固定资产的过度购置,或是过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
2. 投资决策失误: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出现失误,可能是因为对市场需求的误判、对投资项目的风险估计不准确等原因,导致了投资所产生的效益低于预期。
3. 研发投入过大:一些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时,可能会出现过度投入的情况,导致了研发投入的效率低下。
上述种种情况都表明了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存在非效率的问题,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可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二、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因素非效率投资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要包括市场环境、企业治理结构、管理者行为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市场环境: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等,都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如果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企业就更容易出现投资决策失误或者过度投资的情况。
2. 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否健全,是否存在着代理问题,对于企业的投资决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够健全,管理者容易出现利益冲突和激励问题,导致了对投资决策的不良影响。
3. 管理者行为: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方式也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关于公司非效率投资度量的文献综述

有鉴 于此 ,本 文拟对 已有 文献 中非效 率投 资度量
的 主 要 方 面 进 行 系 统 的 分 析 和 综 述 。 回 顾 已 有 文
献, 非效 率投 资度量 主要涉 及投 资 比率 定义 、 投资 机会代 理变 量选 择及非 效率 投资度 量模 型构 建等 三个方 面 ,本文 将从这 三个 方面分 别对 相关 文献 进 行述评 , 进 而总结并对 未来研 究进行 展望 。
关 于公 司非效 率 投 资 度量 的 文 献综 述
姜 伟
( 厦 门大 学 经济 学院 , 福建 厦门 3 6 1 0 0 5 )
【 摘
要】 文 章 回顾 了近年 来 我 国上 市公 司 非效 率 投 资度 量 的相 关 文 献 ,详 细 评 述 了非 效 率 投 资 度 量
主 要 涉及 的投 资 比率 定义 、 投 资 机 会代 理 变 量选 择 及 非 效 率投 资度 量 模 型 构建 等三个 方 面 , 并在 其 基础 上 进行
了总结 及 展 望。
【 关 键 词】 非效 率投资度量 ; 投资 比率; 投 资机会 【 中图分类号 】 F 2 7 5 .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7 6 8 ( 2 0 1 4 ) 0 2 — 0 1 4 7 — 0 5
一
、
问题 的 提 出
与摊 销一 般 被认 为 是企 业 的维 持 性投 资 支 出 , 企 业 在 当期成 本费用 中列入 长期 经 营性 资 产 的耗费
存 量代 理 变量 时将低估 资本存 量 ,从 而导致 投资
比率偏 高 。 此外 , 大部 这部 分耗 费在 当期 体现 为费用 , 但在 后续 年度
外 部治 理 等 因素对 非 效 率投 资 的影 响至 为重 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综述孟丽媛 20112112247说明:1.这个是我整理的,其中有直接借鉴他人综述的两部分,我都用标注标识出来的;2.一并发给你的是我整理用到的参考文献,文中许多参考文献都是直接借鉴别人的,原文我没有搜下来,还有,有的文章没有日期,我也没查到,如果需要麻烦你再细查,谅解哦~~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的价值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投资行为,即投资行为是否具有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价值是否最大化。
正因为如此,企业投资行为的相关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实践中,企业投资行为都是追求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么?或者说,实践中企业投资行为的状况究竟如何?这些问题,首先成为企业投资行为研究关注的重点。
一、企业实际投资行为实际中,企业可能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
Jensen(1986)认为,非效率投资通常是指在投资决策中不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进行的投资行为。
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可分为投资不足与过度投资两种: 投资不足是指企业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 MyerS,Maijluf,1984)1,过度投资是指企业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Jensen,1986)2。
投资行为异化是相对于完美资本市场状态下的最优投资规模而言的,指企业偏离最优投资规模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投资行为异化具体又可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所造成的投资不足行为,另一种则是企业投资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所造成的过度投资行为(过度投资行为是指将自由现金流投资于负NPV 项目;当企业自由现金流丰富时,过度投资问题更加严重)。
比较上述概念,现有文献涉及的投资行为异化和非效率投资行为实际是一个概念范畴,包括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行为。
界定了非效率投资的概念范畴,那么,实际中企业投资现状如何?以上市公司为例,唐雪松、周晓苏( 2007) 通过实证检验2000 - 2002 年企业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3。
徐磊( 2008) 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存在普遍的非效率投资行为4。
李春红( 2009) 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同时存在因融1Myers,S. C.,Majluf,,N. S.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n’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3,( 12) :187 - 221.;2]Jensen M.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 76) : 323 -329.3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上市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 07) .4徐磊.中国上市企业的投资行为与效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资约束导致的投资不足和因代理冲突引致的过度投资行为5。
而崔萍( 2006) 的研究证明1999 年到2004 年间,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投资不足而非过度投资6。
还有学者关注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为。
周雪峰1,兰艳泽2(2011)对我国民营上市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现象7。
可见,实践中企业非理性投资行为确实存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问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的价值所在,下面就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给出实际中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后果。
刘广,陈建国(2011)再次证实了我国上市企业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研究结果还显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和上市企业投资效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
二、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后果1958年Modigliani 和Miller 对企业投资问题做出了开创性研究以后,国内外学者在放松的MM 定理假设的条件下提出了各种关于企业投资行为的理论,试图解释各种因素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9。
纵观现有文献,非理性投资行为的研究角度主要有如下几种:(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这是非效率投资行为发生的深层机理;(二)大股东行为,基于公司股权结构角度,尤其是在上市公司、国有企业问题凸显;(三)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问题的研究;(四)公司、市场、制度背景与非效率投资行为(一)委托代理成本——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结合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各相关利益者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和出发点,因此在企业中会出现股东与经理人、股东与债权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研究表明,上市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双重代理问题,即控股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以及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且后者尤为突出10。
本文以这三层面为逻辑,梳理出一些可能导致企业投资行为偏离理性的因素,并进一步指出可能的后果,也为业界进一步防范非理性投资行为提供可能的线索。
1.股东与经理人冲突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一般而言,因为存在着契约关系,委托人希望代理人以最大的努力去履行职责,为其创造尽可能多的利益;而从代理人角度看,他的目标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都得到尽可能多的利益,并尽可能少的承担风险和责任。
所以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在利益上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
比如,在上市公司中,作为管理者的职业经理人清楚自己的能力和付出的努力,也清楚公司真正的财务状况、存在的风险以及机会;而作为委托方的股东并不十分了解这些信息。
经理人为最大化利益,可能对于企业过去投资产生的现金投资到负的净现金值项目,而不用于股东股利分配,即过度投资。
过度投资有利于经理获得额外收益包括货币收益与非货币收益。
货币收益主要来源于经营规模越大,显性报酬越多的事实。
非货币收益来源于控制权收益,包括经营大规模的企业带来的威望、地位、在职消费等。
正是由于以上经理私人收益,使经理人存在过度投资的动机。
因此,研究发现主要表现为过度投资行为。
为此,韩睿敏()主张通过派发现金股利,减少经理人可用资源来达到降低自由现金流的目的,进而限制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11。
2.债权人——经理人:基于债务融资角度自委托代理理论在财务领域应用以来,国外学者们便把融资行为和投资行为有机地联系5李春红.上市企业投资行为与控制权配置研究[D].重庆大学,2008.6崔萍.中国上市企业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研究[D].暨南大学,2006.7债务融资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基于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周雪峰1,兰艳泽2,2011(3)86. 上市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与其机构投资者关系的实证研究,刘广,陈建国,商业时代,20119.. 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述评[J].郭启秀,张绍利.10冯根福.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上市企业治理的另一种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4,(12):16-25.)11我国上市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韩睿敏起来。
作为两大融资方式之一的债务融资究竟会对非效率投资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国关于总体债务、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结构与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的研究也没有统一的结论。
周雪峰和兰艳泽(2011)以中国民营上市企业为例,以实证形式研究了债务融资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
研究认为,债务具有相机治理作用,即总体上可以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并不会引发投资不足行为。
研究还进一步深入到债务的期限和来源对投资的影响,指出:首先,短期债务能够抑制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行为,较好地发挥债务治理功效,而长期债务并未发挥其应有的相机治理作用,也没有产生其带来的消极作用( 引起投资不足);其次,银行借款在民营上市企业中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商业信用可以抑制投资不足行为,并且银行借款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综上,债务融资总体上可以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并不会引发投资不足行为,较好地发挥债务相机治理作用。
2. 关于债务期限(短期和长期):(二)大股东行为与公司非效率投资1.股权结构、大股东行为与非效率投资股权结构包括股权集中度、股权属性和制衡度等几个维度,对有关大股东行为因股权结构这一因素造成的非效率投资的研究也是从这个维度展开的。
对股权集中度与非效率投资的研究最早要追究到Berle和Means(1932),即著名的Berle- Means范式,在这一范式下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极度分散,小股东有“搭便车”动机,因而不具有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内在动力,弱化了内部监督,造成了较严重的“管理者控制”,最终导致了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行为。
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出现了大股东,他们有较强的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对管理者监督(Shleifer 和 Vishny,1986),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抑制管理者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增进了投资绩效。
这缓解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但容易产生大股东控制,进而出现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比如,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成为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决定性控制力资源,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产生控制权收益的物质载体(Pagano 和 Roel,1998),而控制性资源越集中,大股东就越有可能更大规模的控制资源的分配,制定有利于增进其私有收益的财务政策(Dyck 和 Zingales,2004),会驱动大股东进行非效率投资,恶化了公司的投资绩效。
就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经验而言,罗进辉、万迪昉、蔡地(2008)等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呈倒 N型曲线关系;而张栋、杨淑娥、杨红(2008)则指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过度投资水平呈倒 U 关系;刘星、安灵(2010)则认为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度与投资绩效之间呈先降后增的非线性关系。
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权属性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成果颇丰,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初衷之一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难题,股权属性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尤其显著。
我国的上市公司就所有权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两类。
从总体上来说,大股东为国有或国家的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要低于大股东为非国有的上市公司,有更大的过度投资倾向(田利辉,2005;罗进辉、万迪、蔡地,2008)。
在财政分权背景下,国有上市公司根据最终控制人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中央部委最终控制、地方政府所属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不同性质的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绩效不同,中央部委最终控制的效率最高,地方政府的次之,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制的上市公司最差(徐莉萍、辛宇、陈工孟,2006;刘星、安灵,2010)。
尽管从总体上而言,国家持股上市公司的表现不及非国家持股上市公司,但国家持股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左高右低的非对称U 型关系,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公司绩效刚开始时随之下降,当国家持股比例足够大时,公司绩效又上升,即国家持股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具有两面性的影响(田利辉,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