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重度退化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的生态修复效果

合集下载

盐碱湿地状况及生态修复策略

盐碱湿地状况及生态修复策略

生态系统的恢复。
管理和保护
03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合理控制开发利用,保护盐碱湿地生态
环境,避免污染和破坏。
生态修复技术
植被修复技术
土壤改良技术
选择耐盐碱植物,采用直接种植、培育种苗 、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进行植被修复。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土壤改良剂等措施,改 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被 生长。
资源价值
盐碱湿地具有重要的资源价值,可以提供食物 、饲料、药材等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资 源。
盐碱湿地面临的问题
生态问题
盐碱湿地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容 易受到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 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生态 系统失衡。
农业问题
不合理的农业措施术
污染控制技术
通过补水工程、节水技术等措施,合理调配 水资源,满足盐碱湿地生态需水,促进湿地 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污染控制技术手段 ,减少污染源,降低对盐碱湿地生态环境的 破坏。
04
成功案例分析
国外成功案例
北美地区的盐碱湿地生态修复
北美地区的盐碱湿地生态修复注重利用耐盐碱植物和生态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通过选用适宜的耐盐碱植物 ,如大米草和碱蓬等,进行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同时采用生态工程措施,如构建人工湿地、堆肥和土壤改良 等,有效提高了盐碱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
重视技术集成和系统优化, 将多种单项技术组合成综合 解决方案,提高盐碱湿地生 态修复的整体效果和综合效 益。
THANK YOU.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盐碱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净 化水体等重要生态功能。
02
通过对盐碱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观测和实验研究,发现盐碱湿地对气候变 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具有较强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又是世界著名河口三角洲中目前开发程度很低的地区,其经济开发潜力之大,被誉为“金三角”地带,是我国的重点经济开发区。

随着区域经济开发的不断深入,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土地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区域农业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瓶颈。

当地政府和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面积的中重盐渍土仍未得到有效的生物改良和利用。

目前,全区尚有约23 万hm2的重盐碱地或盐碱荒地处于植被稀疏、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状态,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

重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重盐碱地开发利用的重点及其难点就是植被恢复,为此,笔者开展了重盐碱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1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资源现状黄河三角洲为黄河尾闾不断摆动形成的,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底部属海相沉积物。

全区盐渍化土地面积约44. 29 万hm2,占全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重度盐渍化土壤和盐碱光板地23.63 万hm2,约占区内土地面积的28. 4 %。

土壤以盐化潮土和滨海盐土为主,土壤含盐量高,一般在0. 4 %以上,局部地块高达2 %~3 %以上,0~100 cm 土体加权平均含盐量达0. 58 % ,土壤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占可溶性盐溶量的80 %以上,地下水埋深一般2~3 m ,地下水矿化度10~40g/ L ,高则达200 g/ L。

黄河三角洲重盐地面积在不断增加,局部地块还有退化现象,区内主要的农业利用土地——新淤地和改良的盐碱耕地,由于淤垦、游牧和灌水等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以及缺少植被覆盖等,正以惊人的速度返盐退化,每年有5%的新淤地轮为盐碱地或盐碱荒地,成为重盐碱地的主要来源[1]。

2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主要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特征2. 1主要植物种类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段植物种类少,对28个典型样方(10 m×10 m)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主要植物有:柽柳( Tamarix chinensis Lour. ) 、碱蓬( Suaeda salsa (L. ) Pall) 、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 Trin) 、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 ) 等21种。

[2017年整理]滨海盐土的改良利用

[2017年整理]滨海盐土的改良利用

滨海盐土的改良利用草坪管理08—1 周英摘要:盐渍土作为一种土壤资源,迄今为止,我国尚有80%左右的盐渍土尚未得到开发利用,有着巨大的潜力。

关键词:滨海盐土的形成和分类盐土绿化的改良措施盐碱土地区园林配套技术一、滨海盐土根据1984年《福建土壤分类系统》,滨海盐土归入盐碱土纲、盐土亚纲的滨海盐土土类。

滨海盐土主要分布于本省沿海24个县(市),面积21.29万公顷(不包括金门),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96%。

1.盐土的形成盐土的形成经历了盐渍淤泥、滨海盐土和滨海盐化土等演化过程。

入海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近海沉积,当其还处水下堆积阶段,就为高矿化度的海水所浸渍而形成盐渍淤泥。

随着堆积层的加厚或海岸上升,盐渍淤泥出露水面,此后,在蒸发作用下,盐分逐渐向表层积聚,地下水矿化度也因蒸发作用而提高,同时海水随海潮入侵及溯河倒灌,向滨海及河流近岸地下水继续补给盐分,参与土壤积盐过程,至此形成了滨海盐土。

随着植物的出现,土壤形成进入盐化过程,滨海盐土逐渐演化为各种滨海盐化土。

各种盐生和耐盐植物,其根系可以疏松土壤,地上部又能提供有机质和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加速土壤的脱盐和提高土壤肥力,也为植物群落的演替创造了有利条件。

滨海盐渍土的植物,由于土壤盐渍程度和肥力不同,可由光板地依次演变的盐蒿群落、獐毛草群落和茅草群落,土壤也相应由滨海盐土演化为强度盐化滨海草甸土、中度盐化滨海草甸土。

2.滨海盐土的特点在盐分性质上,不仅表层积盐重,心土层含盐量也很高,盐分组成与海水一致,均以氯化钠占绝对优势;在土壤一般性质上,其有机质含量较低,盐基饱和且以交换性Na+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其物理性质差,质地虽因分布位置不同而异,但多较粘重,因交换性钠离子较高,土壤呈高度分散状态,结构差,透水不良,土性冷。

土壤剖面一般未明显分异。

3.本类土壤可分为滨海盐土和潮滩盐土两个亚类3.1滨海盐土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福州、莆田、泉州等市,面积7206.67公顷,占该土类的3.38%。

【盐碱地】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现状及趋势

【盐碱地】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现状及趋势

【盐碱地】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现状及趋势滨海盐碱生态修复不仅改善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丰富当地绿化景观格局,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新的生境,同时还能更好地解决滨海地区环境发展及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目前,国内外对滨海地区的盐碱治理多在土壤改良、耐盐植物品种、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单一的研究,尤其在气候改良方面存在较大空白。

因此,我们以盐碱环境因子——土壤、水体、植被、气候的研究进展为切入点,以期寻找出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滨海盐碱地主要形成原因为海水影响、土壤蒸腾、填海造田工程、砍伐森林、围湖产盐。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位高,土壤自然脱盐率低等因素上。

淡水资源缺乏,水文存在日变化及季节变化、植被品种多样性及数量性均较差,乡土树种及耐盐碱树种生长缓慢,不能迅速成林。

气候方面,生态环境易受台风、海潮、盐尘、盐雾的影响。

为充分提升盐碱地的生产力,世界各国均在盐碱地修复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研究从土壤、水体、植被、气候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中国的盐碱地防治与修复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盐碱地改良技术主要有:引水种稻洗盐、淤灌压碱、深翻窝盐与压砂抗碱、生物治盐等。

这些在当代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20世纪30—40年代,以前苏联B.A.科夫达为代表的学者,建议修建排水网作为防治的主要手段,再采用其他措施结合。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利用排水措施来治理改良盐碱化土壤得到广泛认同。

作物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绿肥翻压、改土、培肥等农艺措施的原理是通过改良土壤物理结构及成分等起到改良盐碱土的作用。

除了常用的农艺措施,通过化学方法改良盐碱土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如在碱化土壤中加入含钙物质(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及酸性物质(如硫酸亚铁、黑矾、风化煤、糠醛渣)的方法改良。

随着化学改良方法研究的深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高聚物改良剂改良盐碱地的研究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滨海滩涂湿地生态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

滨海滩涂湿地生态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

滨海滩涂湿地生态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引言滨海滩涂湿地是位于滨海地区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滨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恢复滨海滩涂湿地的生态环境,提升其功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本文将探讨滨海滩涂湿地生态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包括湿地恢复、生态修复、水质改善等方面,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

湿地恢复技术湿地恢复是滨海滩涂湿地生态恢复的关键环节。

湿地恢复技术主要包括湿地重建、湿地改造和湿地保护。

1.湿地重建:通过人工手段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恢复植被、改善土壤质量、建设水体等。

重建湿地可以恢复湿地的水文条件,提供适宜的生境,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2.湿地改造:在不破坏原有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湿地的水文条件、植被结构和生境特征等,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

3.湿地保护:加强对滨海滩涂湿地的保护工作,包括建立湿地保护区、加强生态监测和管理等。

保护措施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扰,保护湿地的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手段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功能。

在滨海滩涂湿地生态修复中,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植被修复:通过引入适宜的湿地植物,恢复湿地的植被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

植被修复可以增加湿地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

2.水质修复:通过净化水体,改善湿地的水质条件。

可以采用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技术,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提高水质。

3.土壤修复:通过改善湿地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恢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可以采用有机肥料、生物修复剂等手段,改善土壤质量。

功能提升技术功能提升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滨海滩涂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1.生态旅游开发:在湿地保护的前提下,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湿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特色。

生态旅游可以提高湿地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增加社会对湿地保护的支持。

盐碱湿地状况及生态修复策略

盐碱湿地状况及生态修复策略

案例二
黄淮海地区的某大型盐碱湿地, 采用综合性修复策略,结合生物 工程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有 效降低了土壤盐碱度,提高了湿
地生态功能。
案例三
西北内陆地区的某盐碱湿地,通 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人为 干扰,结合自然恢复力量,实现 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逐步好转和稳
定。
04
盐碱湿地生态修复实践与效果评估
02
盐碱湿地现状及其问题
盐碱湿地现状调查
01
02
03
面积与分布
详细调查和统计盐碱湿地 的面积,在大范围内进行 分布 mapping。
植被与物种
对盐碱湿地内的植被类型 和物种组成进行系统的调 查和记录。
水文地质状况
考察湿地水文条件、地下 水位、水质和土壤盐碱度 等。
盐碱湿地面临的问题
01
02
03
实施修复工程
依据修复方案,采用适当的生态工程技术和生物措施,如 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水文调控等,对盐碱湿地进行修复 。
修复效果评估指标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是反映盐碱湿地生态 修复效果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 比较修复前后的植被覆盖率来评
估修复工作的成效。
土壤盐分含量
土壤盐分含量是判断盐碱湿地是否 得到有效修复的另一关键指标。修 复后,土壤盐分含量应显著降低。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以反映盐碱湿 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修复后, 生物多样性应有所提升,物种丰富 度和均匀度增加。
修复效果评估结果展示
图表展示
通过制作修复前后的植被覆盖率对比图、土壤盐分含量变化图等图 表,直观地展示盐碱湿地生态修复的效果。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修复效果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适当的数学模型 和方法,进一步揭示修复工作的成效和不足。

2025届高中地理特训卷第四部分第一章过关练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5届高中地理特训卷第四部分第一章过关练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过关练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必备知识与技能专练1.[经典高考题]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

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水土B.发展旅游C.利于浇灌D.便于运输2.[经典高考题]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C.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3.[经典高考题]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4.[经典高考题]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经典高考题]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遥感与地面监测表明,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内陆湖面积由2.56×104平方千米增至3.23×104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5~6题。

5.内陆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A.地壳抬升B.气候变暖C.下渗减弱D.河道淤积6.内陆湖面积增大会带来()A.生物多样性增加B.蓄洪功能减弱C.湖水盐分浓度增加D.通航能力减弱[经典高考题]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据此完成7~9题。

7.黄土地貌形态多姿。

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

黄土峁是指()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B.孤立的黄土丘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8.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④在低洼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①秦腔②窑洞③评剧④吊脚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经典高考题]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净化水质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退化和丧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生态修复工作逐渐受到重视。

而对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是衡量修复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为后续的修复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

一、湿地生态修复的目标和意义湿地生态修复的目标通常包括恢复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等。

通过修复湿地,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促进物种的繁衍和生存;可以净化水体,减少水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可以调节气候,缓解洪涝灾害和干旱的影响;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休闲、旅游和教育的场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一)生态结构指标1、植被覆盖度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是生态修复的重要表现之一。

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来获取植被覆盖度的数据。

2、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修复前后湿地内动植物物种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查和比较,可以评估修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土壤质量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质量的改善对于生态修复至关重要。

可以检测土壤的肥力、酸碱度、质地等指标来评价土壤质量的变化。

(二)生态功能指标1、水质净化功能湿地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可以通过监测修复前后湿地进出水口的水质指标,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来评估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2、蓄水调洪功能湿地可以储存雨水,调节洪水流量。

可以通过测量湿地的蓄水容量、洪水流量的变化等指标来评估其蓄水调洪功能的恢复情况。

3、碳汇功能湿地是重要的碳库,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

可以通过测量湿地的植被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等指标来评估其碳汇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3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Yellow River Delta,Binzhou University,Binzhou 256603,China
1 Laboratory of Coastal Wetland Ecology,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Environment Processes,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Yantai 264000,China
Abstract: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regions of land - ocean interaction among the large river deltas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wetlands in Yellow River Delta have been suffering from soil salinity and increasing degradation,because of the coastal erosion and drying up of the Yellow River. Therefore,it's essential to develop efficient eco-remediation methods on heavily degraded coastal saline-alkaline wetlands to protect wetlands resources. To study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Suaeda salsa on repairing heavily degraded coastal saline-alkaline wetlands,ploughing ( PG ) , fertilization ( FG) and reed debris ( RD) were used for soil eco-remediation. The saline-alkaline soil eco-remediation effects were investigated by periodic measurements of such variables as soil salt content,Na + ,soil urease,phosphatase,soil nutrient components and biomass,density and yield of Suaeda salsa plant. The dynamic changes of different index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ree eco-remediation method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aeda salsa plant could grow well after the soil eco-remediation on heavily degraded coastal saline-alkaline wetlands. All three eco-remediation methods could decrease the soil salt content efficiently. The Na + content in the eco-remediated soi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control soil. Among three methods,the Na + content in R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other two groups. The activity of soil
试验前于 4 月末对试验区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取表层 0—20cm 土壤进行分析,见表 1。于 2009 年 5 月初先对试验区域土壤进行约 20cm 深度的翻耕整理,划成 2m × 3m 的小区,设 4 个处理: 翻耕 ( ploughing group,PG) 、施肥 ( fertilization group,FG) 、芦苇碎屑培肥( reed debris,RD) 和对照组 ( control,C,不进行任何处 理) 。翻耕处理即对土壤表层约 20cm 进行浅翻,使土壤表面疏松; 施肥处理即在翻耕的基础上使用约 130kg N / hm2 的尿素; 芦苇碎屑培肥处理即在翻耕的基础上混施 2kg / m2 芦苇碎屑。芦苇碎屑中氮、磷含量分别为 4. 09g / kg 和 1. 71g / kg,有机质含量为 533. 0g / kg。每处理 3 次重复,共 12 个小区。2009 年 5 月末播种,每个 小区撒播种子约 5000 粒,播种前对各小区灌水 20cm。 1. 3 试验方法 1. 3. 1 样品采集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KZCX2-YW-22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770412,40873062 )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
目;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2008GG3NS07005)
收稿日期:2010-07-01;
修订日期:2010-08-30
摘要:采用翻地、施肥和芦苇碎屑培肥等土壤改良方法,利用盐地碱蓬在黄河三角洲重度退化区进行生态修复实验研究。结果 表明: 重度退化湿地土壤改良后,盐地碱蓬能够成功生长,3 种改良方法均可有效的降低重度退化盐碱地的土壤含盐量,改良后 的土壤 Na 离子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表明改良后土壤肥力得到了改善。 3 种改良方法比较,培肥处理组土壤 Na 离子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方法; 盐地碱蓬生物量达到最高值,说明增加有机物的培肥 方法可有效的改良重度退化盐碱湿地土壤,达到较为理想的生态修复预期效果。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退化湿地; 盐地碱蓬; 生态修复
第 31 卷第 17 期 2011 年 9 月
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 31,No. 17 Sep. ,2011
管博,于君宝,陆兆华,谢文军,陈小兵,王雪宏. 黄河三角洲重度退化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的生态修复效果. 生态学报,2011,31( 17) : 4835-4840. Guan B,Yu J B,Lu Z H,Xie W J,Chen X B,Wang X H.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Suaeda + salsa on repairing heavily degraded coastal saline-alkaline wetland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cta Ecologica Sinica,2011,31( 17) : 4835-4840.
试验区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滨州市沾化县城北约 10km 处( 37°46'37. 6″N,118°07'37. 9″E) 的重度退化滨 海盐碱湿地。该区域属东亚温暖带潮湿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 600mm,年蒸发量 1800—2000mm, 年平均气温 12. 5℃ 。该地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滨海潮土。由黄河泥沙沉积而成,近年来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 导致海水倒灌,加之年蒸发量远大于年降雨量,而形成寸草不生的重度盐碱地,土壤表面有盐析出,形成独特 的白斑光板地。 1. 2 试验方案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Suaeda salsa on repairing heavily degraded coastal salinealkaline wetland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GUAN Bo1,2 ,YU Junbao1,3,* ,LU Zhaohua1,3,* ,XIE Wenjun3 ,CHEN Xiaobing1 ,WANG Xuehong1,2
Key Words: Yellow River Delta; degraded wetland; Suaeda salsa plant; eco-remediation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西岸,渤海湾和莱洲湾湾口,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黄河三角洲处于海陆交 错地带,受黄河和渤海淡咸水双重影响,又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很短的成陆时间,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明 显的脆弱性。三角洲新生土地成土历程短、熟化程度低、土壤养分少,但土壤含盐量高、地表蒸发快、极易盐碱 化[1-2]。目前黄河三角洲盐碱退化荒地已经达到 16. 7 万 hm2[3],重度退化的不毛之地随处可见,恢复黄河三 角洲盐碱化湿地已成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到目前为止,多是利用 海水及其他微咸水对滨海盐碱土进行改良研究[4-6],而本区域主要采用引黄河水压盐的方法用于农田灌溉和 恢复改良退化湿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7-8],但由于区域缺水及工程费用巨大而难以大范围实施。但很少 有学者对不同的修复改良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主要以盐地碱蓬为修复物种,采取了翻地、施肥和利用 芦苇碎屑培肥的方法对重度退化盐碱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并对几种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一方面可以比较 不同改良方法的优缺点,另一方面为寻找适合黄河三角洲重度盐碱退化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区概况
黄河三角洲重度退化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的 生态修复效果
管 博1,2 ,于君宝1,3,* ,陆兆华1,3,* ,谢文军3 ,陈小兵1 ,王雪宏1,2
(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滨海湿地生态实验室,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烟台 264000;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3. 滨州学院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滨州 2566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