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仪器操作评分标准

抢救仪器操作评分标准
抢救仪器操作评分标准

简易呼吸气囊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科室:考核日期:分数:

简易呼吸气囊的检测

(一)、呼吸球的测试

1、用一只手挤压呼吸球囊,另一只手关闭球囊颈部的开口端,停止挤压后皮囊快速膨胀,说明吸入阀有效。

2、关闭颈部开口端,试着挤压皮囊,如果用适当的力量不能压扁皮囊或挤压的力量迫使空气从颈部开口端的缝隙间溢出,说明吸入阀能有效的防止气体倒流

(二)、单向阀检测

1、用充满气体的储气袋与患者阀的接口连接,挤压储气袋可以看到圆形垫片向外翘起,说明呼出

的气体直接排向大气而没有再回到通气皮囊中(吸入阀有效)

2、在患者接头处接上储气袋,挤压皮囊几次,如果储气袋很快充满,说明患者阀能有效吸入气体

给患者。

(三)、安全压力阀检测:旋转安全阀,用手堵住患者接头并按压球体可以看见或听见压力装置的跳动,说明安全阀正常;有条件可接压力表或呼吸机测试安全压力,成人之压力为60cmH2O或无压力阀。儿童、婴儿安全压力阀为40cmH2O。将呼吸球患者接头部分接上0—100cmH2O压力表,以正常速度压下球体。压力表上应显示60cmH2O+/-10 儿童、婴儿显示40cmH2O,如有异常请检测组装是否正确,及有无漏气,如安全阀损坏,请更换新组件以免影响其功能。

(四)、呼吸球氧气袋及储气阀检测

1、先将储气袋充满气,再把储气袋与储气阀接口连接,挤压储气袋,可以看到出气阀垫片向外突出,说明储气阀能有效把多余气体排入大气。

2、将氧气储气阀及储气袋接在一起,连接氧气装置,气体由导入口导入,储气袋应鼓起,多余之气体自储气阀溢出(可以看到出气阀垫片向外突出),如未察觉溢出应检查出气阀组装是否正确;

3、压缩呼吸球体,鼓起之储气袋会将气体导入球体,鼓起之部分会凹陷,如外接之气体进入,储气袋会再度鼓起,请压缩数次,会察觉空气留经储气阀的进气阀,若球体无法回复原状,请检查储气阀是否正常。

4、在排空储气袋后球囊仍可快速膨胀,说明没有足够的氧气供给时,储气阀仍可有效吸入大气作补偿(如不需要氧气供应请不要加装储气座,以免影响呼吸球压缩次数)

(五)、呼吸球整组检测请将呼吸球各部分接好,并接上储气阀及储气袋,将患者接头处接上一呼吸袋500ml—2500ml,将氧气流量调节至10-12ml(成人及儿童呼吸球)婴儿8-10ml将呼吸球体压下数次,呼吸袋应有起伏现象,并确定回复之速度及是否有漏气之现象,并确定阀门是否正常运作。简易呼吸气囊检测完毕,如各个步骤没问题说明呼吸气囊是完好的。

电动吸引器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经口/鼻腔)5分钟

姓名:_____ __ 科室:___ ____ 考核时间___ ____ 得分:______ ___

姓名:_____ __ 科室:___ ____ 考核时间___ ____ 得分:______ ___

微量泵使用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科室:考核时间得分:_____

药物临床试验急救预案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急救预案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药物临床试验急救预案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在临床试验中规范、及时、合理地处理受试者出现的严重不良事件,最大程度地保障受试者的生命安全。 适用范围:适用于药物临床试验中。 一、原则 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群专结合,以专为主;强化培训,加强考核;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预防与控制 1、明确职责: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科室必须制定参加临床试验的各类人员 职责,所有参加试验的人员均应明确职责,按章办事,各负其责。 2、制定标准操作规程:药物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均应制定标准操作规程, 与试验有关的各项仪器、设备的操作以及医疗、检查操作均应制定相 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3、加强培训和考核: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的所有研究者和药品管理员均应参 加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组织的培训考核;科室内部应在试验 正式开始前对其他参与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必须包括GCP法规和 各项标准操作规程。 4、加强观察和随访: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应密切观察或随访受试者 用药后出现的各种反应,以便及时发现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给予 及时处理。 三.处理措施:

1、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应将其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出现时间、 持续时间、程度、处理措施、经过等记录于病案,评价其与试验药物的相关性,由研究者签名并注明日期。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报告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并由院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报省、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不良事件处理措施:发现不良事件时,研究者应立即处理并向科室负责人 报告,根据病情决定必要的诊断与治疗措施,决定是否中止临床试验观察。 所有不良事件都应追踪调查,详细记录处理经过及结果,直到妥善解决或病情稳定,若化验异常者应追踪至恢复正常。追踪随访方式可以根据不良反应事件的轻重选择住院、门诊、家访、电话、通讯等方式。 3、严重不良事件处理措施: (1)报告:研究者应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迅速通知受试者损害和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如在节假日或夜间,当班医护人员应立即通知医院医疗行政总值班工作人员,由突发事件处理小组组长或总值班通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负责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应当在24小时内向医学伦理委员会、申办者、省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处(司)、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组报告;紧急情况,包括严重、特别是致死的不良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包括电话、传真、特快专递、E-mail等)报告上述部门。 (2)紧急破盲:研究者在得到科室负责人批准后,从“试验药品管理员”处领取并拆封随药品下发的应急信件,查明所服药品的种类并及时抢救。需会诊时由受试者损害和突发事件处理小组或总值班紧急联系相关科室,必要时送ICU。已破盲的受试者将被中止试验。 (3)记录:研究者应在原始病案和CRF表中记录受试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损害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程度、处理措施和经过等,保证记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合法,填写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签名并注明日期;在原始记录中应记录时间、报告方式(电话、传真、书面)以及报

急救技能大赛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2016

急救技能大赛操作流程 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识别: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未见呼吸或呼吸不正常(例如:临终喘息)。 (三)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五)建立人工循环:在操作者一侧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同时观察有无呼吸。食指、中指从下颏中点滑至甲状软骨后 旁开1--2厘米,在胸锁乳突肌与喉结中间凹陷处检查。如 无脉搏、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例如:临终喘息),立即进 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 (4)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5)按压深度成人5-6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 按压与松开比例为1:1。 (六)助手协助开放气道,使患者头后仰至下颌骨延线与地面垂直。协助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七)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成人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八)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两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 至p导联监护位置,选手安放除颤电极板,口述“电极板监 护显示室颤,需紧急电除颤”。 (九)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助手分别对两块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选手将导电胶均匀分布 于两块电极板上。 (十)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 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 (十一)选手口述“患者仍为室颤,需立即除颤,能量200J”,助手调节旋钮至除颤位置,选手按动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 器充电。 (十二)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观察自己、观察助手、观察周围人,大声说:“旁人离开”)。 (十三)除颤仪显示充电完成,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有室颤心率时,双手拇指同时 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十四)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指示助手关机。 (十五)口述:继续按压、人工呼吸两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选手擦干胸壁皮肤,清洁电极板,归位。二、成人经口机械通气操作流程:

常用急救仪器与设备操作规程

常用急救仪器与设备操作规程 常用急救仪器与设备操作规程 第一节除颤仪器操作规程 一、操作流程 开机-连接好导联线-选择除颤能量-涂导电糊-充电- “ Sternum”板置于 患者右胸锁骨下、“ Apex”板置于左胸乳头下方—所有人离床—放电—观察疗效。 二、操作常规 1.打开电源,让机器自检。 2.按导联选择键“ PADDLES选择电极板导联,该电极导联可以直接获取病人心电信 号。选择I、II、III导联时,要正确贴好电极片,并连接好导联线。 3.按“ HR ALARM 设置参数报警范围(120/60、150/40、160/90 )。 4.进行除颤时,先进入除颤模式,按“ ENERGYSELECT选择好除颤能量,按“05 指 南”成人单向360J,双向150?200J除颤板涂导电胶,按“ CHARGE充电键进行充电,将有“Sternum”的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右侧锁骨下,将标有“Apex” 的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左侧乳状下方。确保两个除颤板与病人皮肤接触良

好。 5.所有人离床,同时按住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键放电。 6.庢颤、室扑心率选择非同步模式,如选择同步模式,则由病人心电波触发放电。 7.“GO SUMMARY!为抢救实时记录,“ RECORD键为全程记录。 8.使用后用清水抹干净除颤机、各导线卷好放入抽屉中。、 三、注意事项 1.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及起搏器植入病人除颤后应立即检查ICD和起搏器的功能。 2.每天自检一次,保证仪器处于正常待机状态。 3.除颤仪自检方法 (1)将开关置于“ Paddle ”关同步键,电量调节至100J或仪器说明书所提示的测试电量。 (2)在电击板处于原位的情况下,按充电键。 (3)握住电击板手柄,按心前区电击钮,除颤仪应不放电。 (4)放开心前区电击钮,按胸骨电击钮,除颤仪应不放电。 (5)按Sync钮,同时按胸骨电击钮,除颤仪应不放电。 (6)两次按Sync钮,关闭同步复律功能。 (7)同时按两个电击钮,心电图纸打印出结果,如果各项功能良好,其纸上会显示“ TEST 100J PASSED(100J 测试通过)。如果显示“ TEST 100J FAILED”(100J测试失败),除颤仪不能正常使用,应立即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进行维修。

创伤院前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创伤院前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质量 标准85分 30 分 块短夹板从伤侧大腿根内侧到内踝,两块木夹板长度超岀 伤侧踝关节; 4、在腋下、膝关节、踝关节骨突岀部位和空隙处加垫; 5、用七条绷带固定:先固定股骨干上下两端,然后固定 腋下、腰部、髋部、小腿及踝部,绷带不得捆扎关节上,绷 带绕两圈后将结打在夹板面; 6、“8”字法固定足踝:将绷带置于踝部,环绕足背交 叉,再经足底中部绕回至足背打结; 7、松紧度以绷带能在夹板面上下移动 1 cm为宜。 8、绷带扎完后,检查伤肢末端的循环及感觉情况。 4 4 8 4 2 2 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加棉垫不得分,棉垫放置位 置错误一处扣1分 绷带捆扎在关节上扣5分,距离 不均匀扣2分,绷带打结未在夹 板面扣2分 方法错误不得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 松紧不宜不得分 缺此项不得分,检查位置错误一 项1分 搬 运 20 分 上车担架搬运 1、司机 将担架推至现场(在担架脚端推担架,推 至指定区域内,与模拟人平行,担架头部方向与模拟 人头部方向一致,锁后轮刹车); 2、放置担架(抬起担架后部,使前轮着地;捏右边 红色把手,使担架前腿锁定松开,后腿轮子着地;捏左 边绿色把手,使担架后腿锁定松开,担架降至水平); 3、放安全扶手(放下靠近伤病员侧安全扶手,成 180度锁定位); 4、搬殳抬伤病员(将伤病员放置仰卧位;三名救护员 位于伤病员的一侧,一人位于伤病员的胸部,伤病员的手臂 抬起置于救护员的肩上,一人位于伤病员的腰部,一人位于 伤病员的腿部;双手平伸,同时用力,抬起伤病员放于担架 上); 5、固定伤病员(竖起安全扶手并锁定;用固定带固 定伤病员); 6、抬起担架(前后平稳抬起担架至水平位,使担架 前后腿打开并锁疋) 7、配合默契,安全搬运,病人头部方向朝后,医生应看 到患者面部。 &清理现场物品无遗漏。 3 4 2 4 3 3 2 1 不平稳或在头端推担架不得 分;未锁定扣1分 操作不当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固定扣2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不符合要求扣1 分 未锁定扣1分 配合不默契扣1分,医生看不到 患者面部扣1分 物品遗漏不得分 终 末质 量 1、操作熟练,沉着冷静,手法正确 2、配合默契,程序符合要求,连贯性强。 3、体贴患者,操作动作轻柔、准确、避免造成损伤。 4、无菌操作时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2 2 2 4 操作不熟练扣2分配合不默契扣2 分操作不当扣2分不符合无菌原 则一处扣1分

急救仪器操作规程

抢救仪器操作流程 护理部 2019年7月修订

一、操作步骤: 1、正确连接好洗胃机的管路,将三根吸引软管分别接于洗胃机的胃管口,进液口及排污口。 2、接通电源。 3、先将药水桶放满清水,再将2只过滤器瓶灌入清水,旋紧瓶盖不得漏水,再将机上进液管放入药水桶内,污水管放入污水桶内,把胃管与机上相对应的胃管软管相接。 (1)按“手吸”键,将胃内的液体吸入污物桶内,再按“手冲”键,将药水桶的清水冲入胃中。如此重复按键,达到手按洗胃的目的,每次进液量约300~500ml,不宜过多。 (2)当按“自动”键后,自动工作开始,此时首先吸液指示灯亮,表示在自动吸液,一定时间后,冲洗指示灯亮,吸液指示灯熄灭,表示在自动冲液,如此重复工作,达到自动控制洗胃的目的。 4、使用机器完毕后,将过滤器刷洗干净,然后按好各管路,桶内装好清水,接通电源按“自控”键对管路进行自动清洗约5分钟,再关闭电源。 5、使用完毕将胃管、过滤器、吸引软导管全部浸泡在0.2%“84”消毒液内1小时后晾干放薰蒸柜消毒备用。 二、注意事项: 1、在洗胃过程中,如发现有食物堵塞胃管,造成不吸水、不出水或水流减慢,可瞬时按“手冲”键或“手吸”键,直至水流通畅后,再按“自控”键继续洗胃。 2、在“自控”洗胃内,必须注意观察排污口状况。 3、严禁无液体时开机操作,以免烧坏水泵。严禁同时按两个以上的键,以免烧坏溶丝管。 4、洗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脉搏,血压,瞳孔的变化。 5、洗胃过程中还要观察洗胃液入量与出量是否均衡,洗出液体的颜色,气味。 6、对昏迷病人洗胃宜谨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分泌物误入气管。

急救技能流程和评分标准

现场医疗救援比赛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危重伤(心跳呼吸骤停)伤员抢救操作流程 1、待令时提前完成整队,穿卫生部设计的卫生应急统一服装,携带急救设备。精神饱满,在抢救处有序的待命。 2、检伤分类处的担架员,搬运危重伤员,平稳快速运送危重伤员放在红色抢救毯上。由小组长指挥开展抢救。 3、组长医师口令:按急救医疗程序检查并抢救伤员开始! 4、全体队员:是! 5、1助平抬双手臂,用眼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观察判断周围环境安全,大声说:“周围环境安全”!。 6、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判断意识,对着病人耳朵说:你怎么啦?(病人没有反应)。1助大声说:病人没有意识! 7、组长医师大声说:按心肺复苏抢救,同时做心电监测,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护士快速准备药液和输液)。 8、1助说:请助手准备除颤仪,简易呼吸器、面罩。 9、将病人摆放水平仰卧位,放于抢救地毯上。 8、护士跪在病人左侧,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大声报告!静脉通道建立成功。 10、组长医师大声说:肾上腺素1亳克,静脉推注。 11、护士准备好药液(用注射用水代替肾上腺素),快速推注,大声报告:肾上腺素1亳克静脉推注完成。 12、1助靠病人右侧跪下,(双膝与双肩同宽X用右手食指、中指沿下颌、甲状软骨旁移2厘米摸右侧颈动脉。(判断6秒),判断后大声说:无脉搏! 13、胸外心脏按压:(按压5个周期,30:2)定位;1点2指3 掌根定位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双手重叠、双臂打直。深度为5厘米。定位后,向下压30次。(绿灯亮),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以上。大声说:一组,小声数1-24,大声数25-26-27-28-29-30。 14、1助观察口腔后,报告“口腔无异物”,压额抬颏开放气道。 15、组长医师与护士快速建立心电监护。 16、1助判断呼吸: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听呼吸的声音,用面部感觉呼气的气流。(判断6秒)大声说:没有呼吸!上呼吸器! 17、2助将准备好的简易呼吸器面罩罩在病人口鼻,1助立即捏气囊吹气二次。(胸部起伏,绿灯亮)交予2助继续操作。 18、1助定位后,向下压30次。(绿灯亮),按压的频率为100 次∕分。大声说:二组,小声数1-24,大声数25-26-27-28-29-30,当数25时,2助准备好简易呼吸器,当数30后,2助将面罩罩在病人口鼻,1助立即捏气囊吹气二次。

急诊急救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急诊急救项技能操作评 价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指标分值:10分 二、指标意义 社区急诊抢救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的针对患者或社区居民突发疾病进行的紧急抢救、改善病患或挽救生命的措施,是急诊医学的前沿阵地。时间是对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医务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突发疾病作出诊断与处置,而社区医师凭借着对辖区及签约居民的病史和基本情况的了解,帮助快速判断病情并进一步处置,在第一时间内让病人得到妥善救治,为危急重症患者后续的专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通过建立完善的急救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病患争取最佳有效抢救时段,提高急救成功率,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危急重症患者的进一步诊治和预后,急救能力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救方面的管理水平,在提高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诊抢救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三、指标说明 (一)有完善的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岗位职责明确,每年至少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包括院内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与流程。各类预案要规定成立专门的组织,明确各岗位职责。各类预案应当明确急救转诊的具体指征和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应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演练应包括演练培训(培训资料、培训照片、培训方案)、演练方案(明确组织机构和评判人员)、应急演练过程、演练总结(演练过程的不足和落实整改情况)等。 (二)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完善、有效。 原卫生部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卫医发[2006]240号)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抢救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面积18平方米,至少设置1张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房间应设在与全科诊室相近的位置。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抢救设备等。一切抢救药品、器械、设备、敷料均需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志,不得挪用或外借,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 急救器械应包括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抢救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给氧设备、洗胃机。抢救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常用急救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及常见故障处理措施

常用急救仪器使用操作流程及常 见故障处理措施 2016年 目录 电动洗胃机操作流程 (9) 自动洗胃机操作规程 (10)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 1、定位放置: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主班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电缆、传感器和仪器的所有附件,每次使用后需要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不得外借:需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主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监护仪操作流程

电动洗胃机操作流程: 1、连接电源,打开开关。 2、准备病人,置于去枕左侧卧位,下胃管。 3、确认胃管在胃内,连接洗胃机进病人端管路。 4、将洗胃机吸水端放于清水桶内,排水管置于污物桶内。 5、按下开始键,开始洗胃。 6、洗胃完毕,于“出胃”状态。关闭开始按钮。 7、断开胃管与洗胃机连接管。撤胃管,整理病人。 消毒与保养: 1、洗胃机使用后用含1000mg/L有效氯溶液反复冲洗,浸泡管路半小时,消毒后备用。 2、机身及导线用75%酒精擦拭。 3、机置于防震、防火、防热、防潮空间。备用时用布盖好。 4、机身发生故障时,须技术与专职维修人员联系,切勿擅自打开机箱。

监护仪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一、黑屏 处理措施:1、重新安放电池。

急救中心三基技能操作评分标准护士部分_图文

急救中心三基技能操作评分标准护士部分_图文莆田市急救中心操作标准护士部分 心肺复苏+电除颤标准 项目内容操作要求及评分细则标准分扣分实得分 1.准备戴手套 0.5 2.评估环境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 0.5 拍患者双肩 0.5 3.判断意识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亮心 1 有效 准备除颤监护仪、简易呼吸器 4.启动BLS 0.5 和面罩 5.摆放体位医生与患者体位正确 0.5 肺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 1 6.开放气道压额抬颏方法正确 1 判断自主呼吸动作规范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7.人工呼吸首次通气有效 0.5 观察病人胸廓起伏情况 1 复 检查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8.胸外心脏按扣手~两肘关节伸直 1 压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 1 匀 苏观察患者面色 1 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 1 9.复检判断呼吸是否恢复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1 置 安放除颤电极板~报告心律情1 胸 1.准备除颤况“室颤~须紧急电除颤” 外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打开 导电胶盖~在电极板上涂以适1 心量导电胶混匀。电

脏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左、右 2 除电极板各1分, 非 2.安放电极板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不得颤 1 同歪斜,左、右电极板各0.5分,。术 3.选择能量除颤能量选择正确 1 步 充电 1 4.充电直请“旁人离开” 1 电极板压力适当,左、右电极流 5.电极板紧贴板各1分,~观察心电示波,13 皮肤分,。 莆田市急救中心操作标准护士部分 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 6.与病人保持1.5 或间接与病人接触安全距离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 1.5 除颤仪充电并显示可以除颤 7.放电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2 钮电击除颤 不超过20秒钟,21-25秒扣2 8.从擦干患者分~胸部皮肤开始26-30秒扣4分~31-35秒扣610 至除颤放电完分~毕的时间要求 ,35秒0分,。 除颤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 1 清洁患者胸壁皮肤 1 9.除颤结束要报告“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 求复检~心跳、呼吸恢复~心肺1 复苏成功”,清洁除颤电极板~ 正确归位电极板。 有效人工呼吸,仅绿灯亮~每次0.25分, 有效按压(仅绿灯亮,每次0.3 分) 150,160秒5分,161,165按压与人工呼吸总分 53 秒4分, 166,170秒3分,超过170秒不得分, 少于150秒~则每5秒钟扣1

常用急救仪器与设备操作规程

常用急救仪器与设备操作规程 第一节除颤仪器操作规程 一、操作流程 开机-连接好导联线-选择除颤能量-涂导电糊-充电宀“Sternum ”板置于患者右胸锁骨下、“ Apex”板置于左胸乳头下方—所有人离床—放电—观察疗效。 二、操作常规 1. 打开电源,让机器自检。 2. 按导联选择键“PADDLES选择电极板导联,该电极导联可以直接获取病人心电信 号。选择I 、II 、III 导联时,要正确贴好电极片,并连接好导联线。 3. 按“ HR ALARM 设置参数报警范围(120/60、150/40、160/90 )。 4. 进行除颤时,先进入除颤模式,按“ ENERGYSELEC T选择好除颤能量,按“05 指南”成人单向360J,双向150?200J除颤板涂导电胶,按“ CHARGE充电键进行充电,将有“Sternum”的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右侧锁骨下,将标有“Apex” 的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左侧乳状下方。确保两个除颤板与病人皮肤接触良好。 5. 所有人离床,同时按住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键放电。 6. 庢颤、室扑心率选择非同步模式,如选择同步模式,则由病人心电波触发放电。 7. “GO SUMMARY键为抢救实时记录,“RECOF”键为全程记录。 8. 使用后用清水抹干净除颤机、各导线卷好放入抽屉中。、 三、注意事项 1.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及起搏器植入病人除颤后应立即检查ICD和起搏

器的功能 2. 每天自检一次,保证仪器处于正常待机状态 3. 除颤仪自检方法 (1)将开关置于“ Paddle ”关同步键,电量调节至100J 或仪器说明书所提示的测试电量。 (2)在电击板处于原位的情况下,按充电键。 (3)握住电击板手柄,按心前区电击钮,除颤仪应不放电。 (4)放开心前区电击钮,按胸骨电击钮,除颤仪应不放电。 (5)按Sync 钮,同时按胸骨电击钮,除颤仪应不放电。 (6)两次按Sync 钮,关闭同步复律功能。 (7)同时按两个电击钮,心电图纸打印出结果,如果各项功能良好,其纸上会显示“TEST 100J PASSE(100J 测试通过)。如果显示“TEST 100J FAILED” (100J 测试失败),除颤仪不能正常使用,应立即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进行维修。 第二节有创呼吸机操作规程 一、操作流程 开机自检-连接模拟肺-初步设定通气参数-连接人工气道-通气-观察疗 效-1小时后做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再次调节呼吸机参数 二、操作常规 1 .连接电源、空气源、氧气源。 2.连接消毒好的空气管路。3.向湿化器罐内加注蒸馏水至标志线,调节湿化器温度,预设吸气气流温度 35 ?38 C。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心电图机使用操作规程 操作步骤: 1、接通电源,交流电源指示灯亮,如使用电池供电,必须保证电量充足。 2、按下心电图机上的开关键,开机,系统自检通过。 3、病人平躺,保持安静,并确保病人身上无手机等电磁设备,以免对检查造成干扰。 4、在病人胸部及肢体放置电极处涂抹导电液体或导电膏。 5、联接肢体电极和胸电极。 6、观察病人心电波形,若心电波形不正常,检查导联连接,直至各导联波形正常显示。有干扰时,按滤波键,去除干扰信号。 7、波形稳定时,按走纸键,记录心电图。 8、报告打印完毕后,按开关键关机。 9、取下电极,整理好导联线放置妥当。 10、检查电池指示灯,必要时及时充电。 注意事项: 1、使用电池工作时,若电池指示灯指示电量低时,应及时给心电图机充电,充满电约8小时。 2、做完心电图后应梳理好病人导联线并擦拭病人电极,准备下次使用。 3、更换记录纸时,将记录纸黑色标记置于右下方送入。 4、安放ECG电极注意事项:准备好病人的皮肤。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规程 一、心电导联(ECG) 1、安放电极前先做好病人皮肤准备。局部皮肤未清洁或毛发过多,有皮屑会导致电极片接触不良。 ①使用前要清洁皮肤,可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皮肤。 (不可使用乙醚和纯酒精,避免增加皮肤的阻抗)。 ②必要时予以备皮或去除角质、皮屑、油脂。 2、按正确位置粘贴好电极片。在电极片安放前应先将电极片与电极夹子或按扣连接好,再将电极片安放在病人身上。 3、正确安放电极片的位置: (1)三电极(综合Ⅱ导联) 负极(红):右锁骨中点下缘; 正极(黄):左腋前线第四肋间; 接地电极(黑):剑突下偏右。 (2)五电极 ①白色(RA)电极—安放在右锁骨下,靠近右肩。 ②绿色(RL)电极—安放在右下腹。 ③黑色(LA)电极—安放在左锁骨下,靠近左肩。 ④红色(LL)电极—安放在左下腹。 ⑤棕色(V)电极—安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 4、每24小时更换电极片。长时间使用心电监护时,应每日检查电极贴片是否刺激皮肤。若有过敏迹象,应立即更换电极或改变位置。 5、不能使用过期的电极片或重复使用电极片。 二、呼吸检测(R) 监护仪从两个电极的胸部阻抗值测定呼吸,两个电极间的阻抗变化(由于胸部的活动)在屏幕上产生一道呼吸波,不需附加电极。 三、无创血压(NIBP)

最新急诊急救10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1.1.2急诊抢救 一、指标分值:10分 二、指标意义 社区急诊抢救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的针对患者或社区居民突发疾病进行的紧急抢救、改善病患或挽救生命的措施,是急诊医学的前沿阵地。时间是对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医务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突发疾病作出诊断与处置,而社区医师凭借着对辖区及签约居民的病史和基本情况的了解,帮助快速判断病情并进一步处置,在第一时间内让病人得到妥善救治,为危急重症患者后续的专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通过建立完善的急救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病患争取最佳有效抢救时段,提高急救成功率,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危急重症患者的进一步诊治和预后,急救能力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救方面的管理水平,在提高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诊抢救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三、指标说明 (一)有完善的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岗位职责明确,每年至少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包括院内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与流程。各类预案要规定成立专门的组织,明确各岗位职责。各类预案应当明确急救转诊的具体指征和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应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演练应包括演练培训(培训资料、培训照片、培训方案)、演练方案(明确组织机构和评判人员)、应急演练过程、演练总结(演练过程的不足和落实整改情况)等。 (二)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完善、有效。 原卫生部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卫医发[2006]240号)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抢救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面积18平方米,至少设置1张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房间应设在与全科诊室相近的位置。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抢救设备等。一切抢救药品、器械、设备、敷料均需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志,不得挪用或外借,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 急救器械应包括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抢救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给氧设备、洗胃机。抢救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抢救室常备药品应根据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配备,包括: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解痉药、解热镇痛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抢救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和更换,保证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 抢救药物的具体目录参照《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版基层部分)。 抢救室应该有完善的抢救室工作制度,常见抢救流程,抢救仪器操作流程。 (三)有执业资质的医生及护士能熟练操作抢救设备,熟练掌握不少于10种急救技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负责门诊急救任务的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及护士。急诊医师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急诊护士应当具有

新生儿抢救复苏台-新生儿仪器使用操

新生儿抢救复苏台标准操作规程 Ⅰ、目的:建立新生儿抢救复苏台标准操作规程 Ⅱ、范围:适用于新生儿抢救复苏台操作 Ⅲ、规程 1.使用前准备 1.1固定好输液架,调节好升降杆并固定紧,调节床体倾斜手柄,使床体平衡并稳固。 1.2检查婴儿床四周的有机玻璃护板是否安装牢固,以防婴儿滑落。 1.3按下脚轮制动装置,固定锁紧。 1.4接通电源,接要求铺好婴儿床。 2、使用与操作 2.1打开复苏xxxx侧面的电源开关。 2.2确定加热方式(自动或手动)。 a、若选择自动方式,传石器扦入肤温传感器扦座内,把“选择”键按到“自动”状态,此时自动指示灯亮。 b、若选择手动方式则把“选择”按键到“手动”状态,此时手动指示灯亮。 2.3设定温度,手动方式下无须给定设定值,在自动方式下,肤温设定范围36℃-38℃,若原来温度为37℃,预设定为36.7℃,操作步骤如下: a.按“设定”键,个位数“7”闪动; b.按递减健“↓”一次,则“7”转化为“6” c.按移位健“→”小数后“0”在闪动 d.按递增健“↑”七次,则“0”转化为“7”

2.4复苏台在使用过程中把肤温传感器置于婴儿腹部或根据医嘱置于最外层包被上面。 3、清洗与消毒 3.1拆卸 a.拆卸前须切断电源,拔掉电源插头. b.取出婴儿床上的床垫. C.拔下传感器,并保存好. d.拔出婴儿床四周的有机玻璃护板 3.2用清水手巾拧干,轻轻擦拭热辐射头和上立柱及婴儿床周围和外表面部分,切忌用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液体擦拭。 3.3婴儿床垫应保持干燥、清白、不得有任何污迹,否则应换新,使用前应经过消毒。 3.4婴儿床四周有机玻璃护板应干净、透明、用医用消毒剂清洗其表面,然后用干净布擦干。 3.5传感器清洗,应用医用消毒剂清洗表面,然后用干净布擦干。 4、维护与保养 4.1保持设备清洁干净,外面完好,附件齐全,在热辐射头和婴儿床的床垫上不得放置任何杂物或盛有液体的容器。 4.2调备正常工作时应保持周围整洁、宽敞、有序。 4.3定期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并记录。 4.4若复苏台长期不用时必须取出电池,套好防尘罩。 4.5复苏台久置未用或新患儿放入之前,应彻底检查各功能。更换干净床垫,开消毒灭菌。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使 用操作规程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心电图机使用操作规程 操作步骤: 1、接通电源,交流电源指示灯亮,如使用电池供电,必须 保证电量充足。 2、按下心电图机上的开关键,开机,系统自检通过。 3、病人平躺,保持安静,并确保病人身上无手机等电磁设 备,以免对检查造成干扰。 4、在病人胸部及肢体放置电极处涂抹导电液体或导电膏。 5、联接肢体电极和胸电极。 6、观察病人心电波形,若心电波形不正常,检查导联连接, 直至各导联波形正常显示。有干扰时,按滤波键,去除干扰信号。 7、波形稳定时,按走纸键,记录心电图。 8、报告打印完毕后,按开关键关机。 9、取下电极,整理好导联线放置妥当。 10、检查电池指示灯,必要时及时充电。 注意事项: 1、使用电池工作时,若电池指示灯指示电量低时,应及时 给心电图机充电,充满电约8小时。 2、做完心电图后应梳理好病人导联线并擦拭病人电极,准 备下次使用。 3、更换记录纸时,将记录纸黑色标记置于右下方送入。 4、安放ECG电极注意事项:准备好病人的皮肤。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规程 一、心电导联(ECG) 1、安放电极前先做好病人皮肤准备。局部皮肤未清洁或毛发过多,有皮屑会导致电极片接触不良。 ①使用前要清洁皮肤,可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皮肤。 (不可使用乙醚和纯酒精,避免增加皮肤的阻抗)。 ②必要时予以备皮或去除角质、皮屑、油脂。

2、按正确位置粘贴好电极片。在电极片安放前应先将电极片与电极夹子或按扣连接好,再将电极片安放在病人身上。 3、正确安放电极片的位置: (1)三电极(综合Ⅱ导联) 负极(红):右锁骨中点下缘; 正极(黄):左腋前线第四肋间; 接地电极(黑):剑突下偏右。 (2)五电极 ①白色(RA)电极—安放在右锁骨下,靠近右肩。 ②绿色(RL)电极—安放在右下腹。 ③黑色(LA)电极—安放在左锁骨下,靠近左肩。 ④红色(LL)电极—安放在左下腹。 ⑤棕色(V)电极—安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 4、每24小时更换电极片。长时间使用心电监护时,应每日检查电极贴片是否刺激皮肤。若有过敏迹象,应立即更换电极或改变位置。 5、不能使用过期的电极片或重复使用电极片。 二、呼吸检测(R) 监护仪从两个电极的胸部阻抗值测定呼吸,两个电极间的阻抗变化(由于胸部的活动)在屏幕上产生一道呼吸波,不需附加电极。 三、无创血压(NIBP) 1、血压监测分为自动监测和手动监测。手动监测是随时使用随时启动START 键;自动监测时可定时,人工设置周期,机器可自动按设定时间监测。选择合适的袖带及模式设置。 2、袖带上的标记对准肱动脉,松紧适宜,以可插入一横指为宜。 3、袖带应于心脏(右心房)水平并外展45度。 4、病人正在移动、发抖或痉挛、频繁测量血压时测量会出现误差。 四、血氧饱和度(SPO2) 1、血氧饱和度的联线应该放在手掌上侧,剪短手指甲,手指甲勿涂油。

急救技能评分表(2014)

徒手心肺复苏(成人)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科室:职称: 项目操作流程与标准赋 分 扣 分 备注 1、评估环境、摆放体位周围环境判断,转运、施救患者方法正确 2 施救者与患者体位正确 3 2、判断意识、判断呼吸拍患者双肩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有效) 5 观察患者有无自主呼吸(有效、快速检查) 3 3、呼救就近求助,呼救(呼救方法规范、有效) 3 4、检查脉搏检查颈动脉搏动(同侧)方法正确 5 判断时间:不少于5s,不超过10s。 2.5 5、胸外心脏按压⑴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手法、部位、深度、 频率、压与松的时间 比)正确; ⑵有效心脏按压; ⑶按压时观察患者面 部反应。 松衣暴露胸部 1.5 第一周期30次按压 5 第二周期30次按压 5 第三周期30次按压 5 第四周期30次按压 5 第五周期30次按压 5 6、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异物方法正确 2.5 压额举颏法(打开气道)方法正确 5 7、人工呼吸⑴人工呼吸方法正确; ⑵有效人工呼吸; 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 情况。 第一周期2次呼吸 5 第二周期2次呼吸 5 第三周期2次呼吸 5 第四周期2次呼吸 5 第五周期2次呼吸 5 8、评估患者判断呼吸是否恢复 2.5 判断有无循环迹象 2.5 观察瞳孔、口唇和外周循环情况 2.5 判断时间:不少于5s,不超过10s。 2.5 9、总时间控制⑴总时间150-155s,得5分; 5 ⑵总时间156-160s,扣1.5分; ⑶总时间161-165s,扣3分; ⑷总时间>165s,扣5分; ⑸总时间少于150s,则每少5s扣2分。 10、复苏成功后处理报告:“经现场急救,患者(复苏评估情况)…… 复苏成功,记录时间,整理衣被、保暖、保持 患者气道开放,侧卧位,后送。” 2.5 合计100 总得分: 评分方法: ⑴记时从第一次拍打患者开始,到复检评估完成后为止; ⑵操作方法正确得满分;人工呼吸无效一次扣2.5分;胸外心脏按压无效一次扣0.25分;

常用急救仪器使用操作流程及常见故障处理措施之欧阳家百创编

常用急救仪器使用操作流程及常见 故障处理措施 欧阳家百(2021.03.07) 2016年 目录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2 监护仪操作流程3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操作流程4 简易呼吸器操作流程5 电除颤操作流程7 输液泵操作流程7 注射泵操作流程8 电动洗胃机操作流程 (9) 自动洗胃机操作规程 (10) 监护仪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11 吸痰器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12 简易呼吸器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13

除颤仪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14 输液泵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15 注射泵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17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 1、定位放置: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主班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电缆、传感器和仪器的所有附件,每次使用后需要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不得外借:需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主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监护仪操作流程

输液泵操作流程 开机 注射器安装固定 调节滴数

注射泵操作流程 电动洗胃机操作流程: 1、连接电源,打开开关。 2、准备病人,置于去枕左侧卧位,下胃管。 3、确认胃管在胃内,连接洗胃机进病人端管路。 4、将洗胃机吸水端放于清水桶内,排水管置于污物桶内。 5、按下开始键,开始洗胃。 6、洗胃完毕,于“出胃”状态。关闭开始按钮。 7、断开胃管与洗胃机连接管。撤胃管,整理病人。 消毒与保养: 1、洗胃机使用后用含1000mg/L 有效氯溶液反复冲洗,浸泡管路 贴药品剂量标签 用完关闭并断开输液关机清洁 备齐用物(按医嘱准备静脉注射药物并接好延长管和头皮针 按医嘱设置注射速度 解释、核对床头卡、腕带 连接并打开电源 按快进键排气 消毒、穿刺按启动键 固定、再次核对设置速 度是否正确 推注结束,关闭电源,取出注射器 消毒擦干注射泵,并检 查其性能,妥善存放备

抢救仪器操作评分标准

简易呼吸气囊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科室:考核日期:分数:

简易呼吸气囊的检测 (一)、呼吸球的测试 1、用一只手挤压呼吸球囊,另一只手关闭球囊颈部的开口端,停止挤压后皮囊快速膨胀,说明吸入阀有效。 2、关闭颈部开口端,试着挤压皮囊,如果用适当的力量不能压扁皮囊或挤压的力量迫使空气从颈部开口端的缝隙间溢出,说明吸入阀能有效的防止气体倒流 (二)、单向阀检测

1、用充满气体的储气袋与患者阀的接口连接,挤压储气袋可以看到圆形垫片向外翘起,说明呼出 的气体直接排向大气而没有再回到通气皮囊中(吸入阀有效) 2、在患者接头处接上储气袋,挤压皮囊几次,如果储气袋很快充满,说明患者阀能有效吸入气体 给患者。 (三)、安全压力阀检测:旋转安全阀,用手堵住患者接头并按压球体可以看见或听见压力装置的跳动,说明安全阀正常;有条件可接压力表或呼吸机测试安全压力,成人之压力为60cmH2O或无压力阀。儿童、婴儿安全压力阀为40cmH2O。将呼吸球患者接头部分接上0—100cmH2O压力表,以正常速度压下球体。压力表上应显示60cmH2O+/-10 儿童、婴儿显示40cmH2O,如有异常请检测组装是否正确,及有无漏气,如安全阀损坏,请更换新组件以免影响其功能。 (四)、呼吸球氧气袋及储气阀检测 1、先将储气袋充满气,再把储气袋与储气阀接口连接,挤压储气袋,可以看到出气阀垫片向外突出,说明储气阀能有效把多余气体排入大气。 2、将氧气储气阀及储气袋接在一起,连接氧气装置,气体由导入口导入,储气袋应鼓起,多余之气体自储气阀溢出(可以看到出气阀垫片向外突出),如未察觉溢出应检查出气阀组装是否正确; 3、压缩呼吸球体,鼓起之储气袋会将气体导入球体,鼓起之部分会凹陷,如外接之气体进入,储气袋会再度鼓起,请压缩数次,会察觉空气留经储气阀的进气阀,若球体无法回复原状,请检查储气阀是否正常。 4、在排空储气袋后球囊仍可快速膨胀,说明没有足够的氧气供给时,储气阀仍可有效吸入大气作补偿(如不需要氧气供应请不要加装储气座,以免影响呼吸球压缩次数) (五)、呼吸球整组检测请将呼吸球各部分接好,并接上储气阀及储气袋,将患者接头处接上一呼吸袋500ml—2500ml,将氧气流量调节至10-12ml(成人及儿童呼吸球)婴儿8-10ml将呼吸球体压下数次,呼吸袋应有起伏现象,并确定回复之速度及是否有漏气之现象,并确定阀门是否正常运作。简易呼吸气囊检测完毕,如各个步骤没问题说明呼吸气囊是完好的。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设置标准

附件1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设置标准 一、基本要求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应当具有全国领先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具有丰富的严重复杂创伤救治经验,在全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中处于引领地位。配套设施完善,创伤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齐全,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能够满足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医疗设施、设备,且有相对成熟合理的创伤中心运行机制。坚持公益性,认真贯彻落实医改相关工作要求,具备承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救治的能力和经验。承担全国创伤医学及创伤救治中的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多次组织创伤医学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引领和推动国家创伤医学发展。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创伤中心实体化,规模满足功能定位,具备独立的创伤复苏单元、创伤病房、创伤重症监护病房,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相关专业固定的医务人员,医院每年向创伤中心投入一定的建设发展经费;

(二)建立创伤综合救治团队,由核心科室(专业)和支撑科室(专业)的固定人员组成,其中核心科室(专业)包括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支撑科室(专业)包括心脏大血管外科、烧伤科、整形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精神科、康复医学科、介入放射科、中医科、输血科等; (三)所在城市为航空医疗急救试点城市,医院应当为国家航空医疗急救试点医院,能够承担国家级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任务; (四)核心科室(专业)中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 二、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应当具备常见创伤、严重创伤和创伤并发症的综合诊疗能力,掌握严重创伤救治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具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能力,引领我国创伤医学发展。已初步建立全国性的创伤救治网络或创伤医联体,建立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推动我国创伤医疗救治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一)临床、医技科室设置。具有独立设置的创伤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