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对工艺设计影响的研究
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研究

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长春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开发的效率也提出了较高的标准。
城市土地资源逐渐的紧缺需要通过地铁工程的建设来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而在具体的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对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以及设计工作来加强整个工程的整体利用效率和完善的建设。
关键字: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引言在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地铁车辆运行也成为了整个城市交通运输行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地铁工程占地面积小、建筑密度比较低,因此用地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加强。
所以,在近些年我国城市建设中地铁车辆的基地上盖物业开发工作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他也在不断的提升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实现一个地区的全面建设。
1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的意义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地铁车辆基地的建设是整个地铁线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工程项目,它主要是负责车辆的运行、检测、维护等相关的工作,为整个地铁车辆的使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在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的过程中它主要是只针对地铁车辆基地对于实际用地位置项目的建设,在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要结合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分析,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
另外,地铁车辆的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还可以为整个工程的后期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强化一个城市地区的交通运输行业收入,保证城市各项运输行业的稳定发展。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逐渐提高的时代,城市对于车辆基地上干物开发的研究力度在不断的加强,同时也实现了与周边基础建设相结合的发展要求。
2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的具体应用要求2.1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针对于地铁车辆基地的上盖物业开发工作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能够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建设水平。
地铁基地主要是负责整个地铁工程的运营与管理,它它会涉及到相关的空间区域。
车辆段与上盖物业开发协同优化设计研究

车辆段与上盖物业开发协同优化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2-05-25T08:40:52.31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2月第3期作者:吴文涛陈琪[导读] :地铁车辆段占地面积很大。
通过对上层空间进行住宅和公共建筑等物业进行处理吴文涛陈琪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成都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610200成都迈科雯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摘要:地铁车辆段占地面积很大。
通过对上层空间进行住宅和公共建筑等物业进行处理,以便对住宅的商业价值进行提高。
地铁车辆段工艺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规范要求,是因为平台下部的结构为框架结构,平台上部会展开相应的性能开发工作。
而上层与下层无法完美连接,需要进行相应的转换处理,所以,如何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成了优化设计的重心。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车辆段与上盖物业开发协同优化设计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协同;优化设计引言为了集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很多城市都在进行地铁车辆段上盖项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1综合开发类型目前,对轨道交通车辆段与上盖物业进行协同开发的过程中,主要根据性能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性综合类,一种是非经营性综合类。
1.1经营性综合开发1.1.1住区开发(1)对住低端住区进行经营类开发。
在对车辆段上盖进行设计初期,要对车辆段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音影响进行充分考虑,可利用转换层或隔振等工艺进行处理,对住宅区的主营范围转为中小户型或经济适用房。
譬如,深圳地铁二号线车辆段上盖房屋就转换定义为单身公寓经济适用房。
(2)对高端住宅区进行经营类开发。
如果车辆段的整体结构以及减振技术得到了理想的发展,住宅区可转化为高品质住宅。
1.1.2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车辆段上盖开发位置在交通枢纽(地铁站)附近,可以与周围住宅、枢纽等进行合理融合。
在符合公共交通建设的规范要求下进行合理结合,有利于促进两者的合理、稳定的发展。
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合理对车辆段上盖区域进行规范、开发,创建以交通枢纽站为重心的综合应用项目。
地铁停车场及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规划设计研究

地铁停车场及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规划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1-05-21T16:05:23.53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作者:靳斌斌[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病”越来越严重。
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 102600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病”越来越严重。
而作为主要“病因”之一的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经济及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此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缓解“城市病”的良方,越来越受到更多城市的青睐,开工建设地铁项目的城市数量急剧增长,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界面的生态化成为关注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将地铁建设和物业开发相结合,成为了地铁建设的发展趋势。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地铁停车场及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规划设计有关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停车场;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规划设计 1地铁停车场及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意义首先,在地铁停车场车辆段上盖集中开发居住区,能够有效整合地铁沿线地块,增加了城市活动强度,调节了城市功能结构,增加了城市活动强度,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其次,对其他地区经验进行分析比较,地铁停车场车辆段上盖居住区能够实现有效盈利,为物业开发创造丰厚利润。
开发地铁上盖居住区,地铁经营者能将利润投入地铁建设,实现地铁建设良性循环,因此地铁上盖居住区开发是种有效筹资方式,能有效解决地铁经营者财务问题。
最后,地铁停车场及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可以解决城市土地稀缺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同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2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原则分析第一,要具有整体和综合开发的观念。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该具有综合整体开发的观念,将地铁车辆段的设计与上盖物业开发有机协调,做好空间衔接的同时综合考虑建筑环境,尤其是考虑车辆段与物业开发彼此要求,进而实现开发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第二,按照国家相关土地政策要求进行物业开发建设。
由于地铁车辆段的建设属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此用地属于国家行政划拨用地,而地铁上盖物业开发建设用地则属于有偿用地,因此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不同土地政策对于项目建设效益的影响。
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有关问题分析探讨

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有关问题分析探讨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涉及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入手,对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进行分析探讨,探讨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深入探讨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一、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规模逐渐扩大,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出行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地铁车辆段作为地铁运营的基础设施,通常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但其上方的空间常常被闲置或者利用较为低效。
对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进行开发,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可以为城市增添新的商业、文化、生活等功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也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大型的物业开发项目通常需要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这无疑会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物业开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也会带动周边商业、餐饮、住宅等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也可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通过合理设计和规划,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设施和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合理设计的物业还可以提升区域的文化氛围和城市形象,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实际中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规划和设计上的挑战。
地铁车辆段通常占地较大,其上盖物业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到地铁运营的需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如何在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和便利的前提下实现物业开发,是一个技术和设计难题。
其次是土地利用上的挑战。
由于地铁车辆段的上方常常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如地铁风险防范要求、地铁设备运作需求等,对于土地的利用存在一定的限制,如何在这些限制条件下实现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结构设计研究

【规划设计】住宅与房地产2020年1月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结构设计研究杜石文(中铁二院北方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2)摘要:济南地铁R1线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为复杂超限高层结构,为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基于抗震性能的设计方法来进行结构设计,文章针对不同构件提出了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结合结构体系特点和超限情况,提出了结构加强措施。
分析结果表明,本结构体系安全可行,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借鉴。
关键词:车辆段上盖;性能设计;超限设计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20)01-0086-02地铁车辆段占地面积大,利用上部空间进行住宅及公共建筑等物业开发,可充分开发利用商业价值。
由于地铁车辆段工艺要求,平台下部一般为框架结构,平台上部进行物业开发,由于上盖物业与下层柱网不能对齐,上部竖向构件无法连续贯通落地,存在竖向构件转换,因而如何保证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及安全,成为结构设计的重点。
1 工程概况济南地铁范村车辆段设计规模按照济南地铁线网中R1、R2、R3线共用的综合检修基地进行控制,负责上述线路车辆的大修、架修;同时作为R1线的定修段,承担R1线车辆的定修、临修、月检、列检、停放、洗刷等任务,并且满足高速试车功能。
该工程运用库层高为9.5m,库顶以上为物业车库与住宅。
有物业车库部分单体结构为2层转换,即物业车库顶转换;其余为1层转换,即库顶转换。
运用库现已施工完成并投入使用,库顶预留插筋后期与上盖物业连接。
2 结构体系运用库为地上1层,层高9.5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盖上住宅为剪力墙结构。
住宅楼结构总高度36.3m(相对于物业车库顶)。
最大的住宅单体长42.8m,宽12.6m。
其中楼梯间及电梯间处剪力墙下设型钢混凝土框支梁转换。
根据物业车库轴网布置,物业车库范围内部分框架柱于运用库顶框架梁进行托柱转换,转换柱均采用型钢混凝土柱。
混凝土强度等级,运用库、物业车库框支柱C50+Q345、框支梁C50+Q345,其余框架柱C40、梁板C40;库顶住宅剪力墙C35~C30,梁板C30。
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有关问题分析探讨

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有关问题分析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地铁成为现代城市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在城市地铁线路建设过程中,车辆段是地铁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中的重要用地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车辆段上盖地块资源,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开展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可能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实施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是:地铁车辆段的功能性需求。
地铁车辆段是地铁运营的重要基地,其主要功能是存放、维修和管理地铁车辆,为地铁运营提供保障。
在进行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并确保车辆段的功能不受影响,同时保证地铁运营的正常进行。
在设计方案中,需要明确车辆段的界限和功能区域,以免开发建筑项目对地铁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
地铁车辆段所在地通常是城市中心区域或者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带,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
在进行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确保开发项目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不破坏城市布局和风貌。
要合理利用车辆段上盖地块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
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是:环境保护和安全性。
地铁车辆段是一个高度密集的交通设施,与车辆段相邻的开发建筑项目要保证对地铁设施和运营的环境保护和安全性。
需要通过科学的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手段,制定合理的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尽可能减少对地铁设施和运营的影响,确保开发建筑项目与地铁车辆段的和谐共处。
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开发建筑项目的设计应当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注重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南宁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探讨

南宁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探讨文章分析了南宁市实施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合南宁市地铁上盖物业的开发模式,指出了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重难点,介绍了南宁地铁3号线新村停车场上盖物业的案例,为后续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提供参考。
标签:地铁车辆段;物业开发;开发模式;设计1、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必要性一条轨道交通线路会配备一座车辆段和一座停车场。
地铁车辆段是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生产单位,其承担全线运营车辆运用及维修、全线基础设施及机电设备维护、物资存储及发放等诸多任务。
车辆段建设多具有以下特点:(1)车辆段大多是位于城市的近郊区,占地面积大,建筑密度较小,用地强度低;(2)运用库、检修库占地面积大,其闲置的上部空间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3)车库内柱网齐整,布置灵活,具有综合开发的优势。
政府投资作为我国地铁建设的主要方式,资金来源一直是影响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南宁市已批准5条地铁线总投资为914亿元,而南宁市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为800.7亿元,建设资金比较紧张。
通过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来补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资金缺口,成为轨道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目前南宁市轨道交通1、2、3号线已经开通运营,4号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20年通车,5号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21年通车。
经过前两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建设,南宁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已经形成,中心城区的交通枢纽基本实现了轨道交通的覆盖。
近期5条地铁线的车辆段共占地174公顷,这些丰富的土地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
2、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模式我国城市轨道物业发展历程较短,轨道交通企业在物业开发方面的经验也相对欠缺,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开发模式。
香港地铁的“轨道+物业”运营模式使香港地铁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地铁公司之一。
深圳是最早学习港铁模式的城市。
2013年,深圳出台了政策,明确了地铁上盖资源作价出资到地铁集团,以地价收入和开发收益来解决地铁建设运营所需要的资金问题。
小议地铁上盖物业的开发设计论文

小议地铁上盖物业的开发设计论文小议地铁上盖物业的开发设计论文综合开发设计理念所谓“地铁+物业”的综合开发模式,主要是将车辆段布置在地面,水平展开,通过对众多功能库房进行整合,形成连为一体的平台,作为开发物业建设用地的一种开发模式。
常青花园车辆段利用了车辆段工艺用房尺度大、占地大的特点,通过综合开发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这不仅符合节省土地的国家政策,也符合武汉市建设两型社会发展思路,同时也是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改善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条件的一种重要手段。
车辆段选址于城市近郊,周边自然环境良好,物业开发不仅有利于疏散市区人口,改善居住环境,而且车辆段上盖开发考虑了居民生活配套所必需的设施,并结合2号线延长线轨道交通车站的设置,利用车辆段开发项目方便居民,解决民生问题;同时也稳定居住人流,增加地铁客流和稳定的票务收入,此外,车辆段上盖开发结合住宅、商业综合开发,可改善工艺用房的景观,减少车辆段不良视线对城市景观的干扰。
在具体开发设计研究过程中,常青花园车辆段总体设计首先必须满足工艺要求。
车辆段主要用于地铁车辆的停放、检修以及试验,合理的工艺设计是地铁安全运营的基础。
工艺要求主要包括建筑布局设计、建筑空间设计、车辆限界设计、室内环境要求以及管线综合设计等。
而物业开发设计必须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同时通过地面层、设备夹层及上盖平台层的立体组合形成具有丰富层次感的空间,通过简洁有序的立体垂直交通进行联系,实现充分合理利用车辆段屋盖上部空间。
将生产运营对居住人群休闲生活的影响减少至最低限度,同时充分考虑到住宅小区人行流线对车辆段生产的影响。
车辆段与物业开发应该形成两个独立的交通体系。
车辆段综合开发设计方案1场地概述利用车辆段停车列检库区域规整柱网及出入段线的上部空间(上盖区域)布置高层住宅和小区公建,库区以外有条件设置规整柱网位置设置夹层汽车库和设备用房。
上盖区域内共分为B,C,D三个按车辆段功能和柱网布置划分的小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80 | 工程设计 | Engineering Design
2019 年第 8 期
图 1 新梅车辆段上盖开发总平面布局
如图 2 所示,构架检修完成之后可通过同一柱跨内的起 重机起吊至转向架组装区,与完成轮对轴承跑合试验的 轮对进行组装,再经过转向架静载试验台即可完成整个 转向架的检修流程。
2 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意义及开发模式 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够提高土地利
用水平,集约利用土地。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来说, 车辆段上盖开发必要性尤其突出,其可以改善城市结构, 为城市轨道交通涵养客流,完善周边配套设施,提升车辆 段片区的居住环境和服务品质 [3]。其通过物业开发的出让、 租赁等,可以回馈建设资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4]。
作者简介:陈威(1990—),男,助理设计师,研究方向: 车辆段工艺设计,车辆限界设计。
距减小,需调整车辆段设计规模。车辆段设计规模调整原 则:(1)无锡地铁 3 号线一期工程“一段一场”,全线 远期“一段两场”的总体设计规划保持不变;(2)车辆 段的规模变化及功能调整在既有用地红线范围内完成, 不新征用地;(3)车辆段大架修、定临修检修规模保 持不变,仅调整车辆段运用库规模;(4)近期“一段 一场”需满足 3 号线一期工程的远期停车要求。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采用 了上盖物业开发模式,广州、深圳、香港、北京、上海 等已经建成了上盖物业开发车辆段。如广州官湖车辆段、 深圳侨城东车辆段、香港九龙湾车辆段、北京四惠车辆 段、上海吴中路停车场等均采用了地铁车辆段与物业开 发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对车辆段设计提出了新 的要求。由于上盖开发车辆段相比于非上盖车辆段,落 柱数量增加,盖板下方净空受到限制,同时增加盖板后, 需满足盖下消防及环保要求,因此,车辆段上盖开发后, 盖下车辆段设计需充分考虑上盖开发的影响。无锡地铁 3 号线新梅车辆段,定位为大架修车辆段,承担无锡地 铁 3、4 号线大架修任务,新梅车辆段由原非上盖方案 调整为上盖开发车辆段,盖下车辆段设计进行了相应调 整。文章结合新梅车辆段上盖开发设计,分析了车辆段 上盖开发对工艺设计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车辆段上盖开 发后设计规模、新车装卸场地、检修库喷漆吹扫作业、 工艺设备、检修工艺流线等的调整。
3 号线远期总配属车 71 列,远期新梅车辆段停车能 力 27 列,钱桥停车场 26 列,洛社停车场 20 列,一段 两场的总停车能力为 73 列,能够满足三号线远期配属 车的停放需求。 3.2 新车装卸场地的影响
新梅车辆段原非上盖方案中,新车装卸场地位于车 辆段材料堆场内,材料装卸线兼做新车装卸线。车辆段 按照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后,材料堆场由原来的露天堆场 改为盖下堆场,受净空等影响,不宜作为新车装卸场地。 因此,对上盖开发总平面布局进行调整,如图 1 所示, 车辆段出洞口北侧的牵出线长度延长至 225m,在牵出线 尾端约 63m 长度范围内非电化股道区域设置新车装卸场 地,场地做硬化处理,63m 长度范围内的股道设置橡胶 道口板。新车运输车由次出入口驶入,由主出入口驶出。 3.3 检修库喷漆吹扫作业的影响
车辆段按照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后,上盖和盖下对于 环境要求较高,不宜在盖下设置列车吹扫作业库。原非 上盖方案中,承担大修、架修、定修、临修作业前的车底、 车顶和客室的清扫工作的吹扫作业需调整为清扫作业, 列车的清洁工作改为利用高压清洗机等设备对列车进行 清洗,能够满足上盖开发后的环境要求。考虑环境及消 防要求,车辆段上盖开发后,盖下库房内不宜设置油漆 库,对原喷漆作业进行调整,采用贴膜或水性漆作业形 式,减少对盖下环境的影响。 3.4 检修工艺流线的影响
2019 年第 8 期
· · Engineering Design | 工程设计 | 179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对工艺设计影响的研究
陈威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10)
摘 要 : 文章对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无锡地铁三号线新梅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为例,分析 了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对工艺设计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车辆段上盖开发后设计规模、新车装卸场地、检修库喷漆吹 扫作业、检修工艺流线、工艺设备等的调整,为续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工艺设计;影响
基于以上原则,对 3 号线全线“一段两场”(新梅 车辆段、近期钱桥停车场、远期洛社停车场)的设计规 模进行调整,新梅车辆段停车列检列位由原来的 15 股道 30 列位减少至 12 股道 24 列位。由于钱桥停车场处于建 设状态,因此减少的 6 列位调整至远期的洛社停车场。
无锡地铁 3 号线一期工程远期配属车 58 列(含检修 车 2 列),上盖开发调整后,新梅车辆段停车能力为 27 列, 钱桥停车场停车能力为 26 列,在远期停车场建成之前, 全线配车数达到 58 列,考虑正线车站存车线停车 3 ~ 4 列,总停车能力能够满足一期工程配属车的停放需求。
车辆段按上盖开发设计后,由于落柱数量增大,柱 跨间距减小,转向架、检修区被划分到 3 个柱跨内,若 工艺流线按照原方案布置,构架检修完成之后,无法运 输到转向架组装区,检修工艺不顺畅,因此对转向架、 检修区的工艺流线进行优化调整,如图 3 所示,调整后 轮对、轴承的拆解、组装在同一跨内,转向架的拆解、 清洗、组装,部件喷漆,构架检修在同一柱跨内,轮对 及转向架存放区在同一柱跨内,检修区分工明确,工艺 流线顺畅,能够满足上盖开发柱网形式下的工艺检修流 程要求。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8-0179-02
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地铁+物业的发展
模式成为地铁建设的一项重点,尤其是车辆段上盖物业 开发,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1-2]。由于地铁车辆段占地面 积较大,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如何充分利用既有 土地资源,实现“一地两用”,是地铁建设过程中的重点。
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主要模式包括地面模式、地 下模式和高架模式 [5],无锡地铁 3 号线新梅车辆段上盖 开发采用的是地面模式。
3 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对工艺设计的影响 3.1 车辆段设计规模的影响
由于新梅车辆段在既有征地范围内按照上盖物业开发 进行设计,上盖开发后,库房区域落柱数量增大,柱跨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