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知识点整合

话剧知识点整合
话剧知识点整合

1.话剧:以演员的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欧洲各国通称戏剧(英文drama)。中国早期话剧于1907年在日本新派剧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当时称新居或文明戏。新居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后,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中国广大民众所喜爱的剧种。它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产生了众多优秀的剧作家、导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舞台美术家、戏剧理论家、戏剧活动家、戏剧教育家。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艺术才华,共同培育了话剧艺术的鲜花,推动了话剧事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话剧以特有的光彩独立于世界戏剧之林。

2、话剧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是便于演员表演剧情和利于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战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3、剧本: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指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亦称戏剧文学。它直接规定了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和依据。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剧中人物自己的语言(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和唱词;叙述人的语言(舞台指示),包括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说明,以及对灯光、布景、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经过导演处理,在排演过程中使用的剧本,通称脚本;经过导演处理和演出实践后定下来的剧本,通称演出本。

4、台词: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是剧作家刻画人物、展示剧情、表达主题的主要手段。

5、对白:戏剧中角色互相的对话,是剧本台词的主要部分。

6、独白:戏剧中角色独自一人所说的台词,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

7、内心独白:指演员借以表达角色思想感情活动的内部无声言语过程。演员在角色沉默、思考以及同时对手交流时应充分运用内心独白在形体上所引发的反应,将这种思想感情传达给观众。

8、旁白:剧情进展中,角色在一旁评价对手言行或表达本人内心活动的台词。一般假设为同台其他角色未曾听见,或作为直接同观众的交谈,戏曲中称“打背供”。

9、潜台词:指角色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演员虽未说出,但观众可以意会。

10、幕:戏剧作品和戏剧演出中的段落。按剧情发展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变化、转换而划分。幕又可按情节发展的需要划分为场或景。也常有不分幕而把全剧分为若干场的。舞台撒谎那个的幕布,如大幕和天幕亦称幕。

11、尾声:指某些多幕剧在末一幕后的一场戏,用以交代人物的归宿、事件、发展的远景或表现作者的一些思想愿望。后泛指某些叙事性文学作品(如长篇小说)在结局后面所写的最后一部分。尾声经常同序幕相呼应。我国古代戏曲里大多数套曲中的最末一曲也称尾声。12、人物造型:戏剧、电影等表演艺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即以化妆、服装等体现角色的外部特征,或再现角色在社会生活中的原型。

13、舞台动作:演员扮演角色时,依据剧情的发展而进行的言语、思考、听、看以及行走坐卧等心理和形体活动的统称,是演员进行艺术创造的主要手段。

舞台美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其任务是根据剧本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剧中环境和角色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

14、舞台灯光:简称“灯光”。舞台演出时,根据导演的构思、布景气氛设计图的要求和剧情需要等,运用舞台灯光设备(如照明灯具、特技效果灯光、幻灯及控制系统)和技术手段等,结合布景和其他舞台美术造型手段及音响效果、音乐伴奏等,创造舞台环境的空间感、时间感,渲染舞台气氛,突出中心人物,提供灯光效果(如跑云、下雨、水波、闪电)等。舞台灯光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承担演出时的舞台普通照明,故也叫“舞台照明”。负责舞台上灯光布置设计者,称为“灯光设计”。

15、音响效果:简称音效。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创作手段之一。即在舞台演出时运用多种专用器具和技法,模拟或再现各种动物及其他物体造成的响声,并常常结合其他舞台美术手段,增强舞台环境的生动感和真实感,以烘托舞台气氛,加强演出的艺术感染力。音响效果的创作和创作者称为“音响效果设计”。

16、舞台气氛:指舞台演出中能烘托戏剧情境和角色内心的生活气息和心理氛围。如肃穆气氛、紧张气氛、悲壮气氛、童话气氛、原始气氛等。通过导演处理,由演员的表演(如声调的高低、动作的快慢)和舞台调动、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多种因素合成,是加强舞台生活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排演:也叫“排练”,是戏剧、舞蹈等表演艺术作品在演出前的主要准备工作。内容包括演员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导演的领导下分析研究剧本,确定演出目的;探索和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段,逐渐创造出人物形象,体现出整个导演艺术构思,构成完整的演出等过程。一般分初排、连排、总排和彩排等阶段。

17、导演:戏剧、电影等艺术创作工作中,演出、制作的总负责人。职责是根据剧本进行艺术构思,拟订艺术处理方案和导演计划,组织和指导所有演员、职员排练演出和拍摄,协调各种艺术因素的组合关系,把剧本的内容体现为具体而统一的舞台、银幕形象,以达到预定的演出目的。

18、场记:戏剧排练、演出和电影摄制时,专门记录进展状况的一种职务,是导演排练的助手。如在分幕分场排练时,对演员动作及地位的调度、台词的修改、导演的艺术处理要求等及时做好记录,使之有助于排练工作,提高艺术质量,做好艺术总结。此外,如需要复排而导演不在时,场记可根据需要代为指导排练。

19、保留剧目:剧团或主要演员所保留并经常演出的优秀剧目。优秀剧目的保留有助于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提高艺术质量。

20、喜剧: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讽刺或嘲笑假恶丑的社会现象,从而肯定和赞扬真善美的社会现象为其主要内容。西方传统喜剧中,大部分主人公是品质恶劣、行为乖谬的人物,他们随着冲突的开展而彻底暴露出丑恶嘴脸和肮脏灵魂,从而引起人们的笑声。这种否定性喜剧,正如鲁迅所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中国传统喜剧中,很多主人公则是品德高尚、机智幽默的人物,他们常常在对坏人的戏弄中引起人们的笑声,被称为肯定性喜剧。喜剧的构成依靠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并以此引人发出不同含义的笑。由于描写的对象和手法的差别,喜剧一般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滑稽喜剧和闹剧等样式。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好人的缺点、谬误得到克服为结局。

21、悲剧: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反映作为真善美因素一方的主人公与作为假恶丑因素一方的势力之间的严重冲突,主人公大部分是正面人物,甚至是英雄人物,他们所进行的事业

和追求的理想,通常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但因历史条件的限制和自身的过错等主客观原因,往往遭致失败、挫折,直至灭亡。其目的在于肯定和歌颂真善美,否定和批判假恶丑,激起人们对作为真善美因素一方的主人公的失败、挫折和灭亡的悲痛和同情,从而崇敬和追求真善美。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有些悲剧作品,主人公不是正面人物,甚至有严重缺点,但他们的要求和希望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因此,在假恶丑努力摧残下,他们的悲惨结局也能激起人们为之惋叹和悲愤。

22、正剧: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是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的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所以也叫悲喜剧。西方曾把它称作“严肃的喜剧”和“严肃的悲剧”。它以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多种社会矛盾为基础来构成戏剧冲突,既有对正面人物的歌颂赞扬,也有对反面人物的讽刺批判,最后往往以正面力量取胜,或预示其必然胜利的前景为结局。较之悲剧和喜剧,正剧更便于反应社会日常生活,描绘普通人的命运和像性格,增强戏剧的现实性和群众性,所以为近代以来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其内容和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23、多幕剧:根据时间的间隔、地点的转换或人物关系的变化而将全部剧情分为若干段进行表演的大型戏剧。它篇幅大、容量大、人物多、情节复杂,宜于反映广阔的生活。剧情发展的的一个段落称为“幕”,一幕之内又可以分若干场,现今很多戏剧已将场幕合一,统称为“场”,甚至出现了一批无场次大型戏剧。幕与幕、场于场之间必须互相连贯,使全局成为统一的艺术整体。

24、独幕剧:全部剧情只用一幕演完的戏剧。由于篇幅较短、容量较小、剧情的展示受到时间和情景的严格限制,因此要求人物更加集中,情节更加精简,结构更加严谨,矛盾冲突的展开比较迅速。

25、课本剧:一般是以中、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篇目为内容,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运用话剧、歌剧、戏曲、木偶、皮影等多种戏曲形式,改编而成的小型戏剧。课本剧目1986年以来在中国的兴起,是教育要改革,戏剧要发展两种趋势相遇的产物,是一种熔课本教学和戏剧演出于一炉,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教育的新鲜活泼的教学辅导形式。

26、爱美剧:“爱美”原系法语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非职业的。“爱美剧”指业余的演剧。五四时期在新文学社团和流派迭起的同时,以些进步青年由于受到“民主”与“科学”思潮的激荡,在较系统地移植易卜生、史特林堡、萧伯纳等的剧作的同时,为适应文学革命的要求,反对中国传统戏剧和已经商业化了的文明新戏,便以提倡“爱美剧”为口号,组成了而许多西湖研究机构和业余剧团体,掀起爱美剧运动。爱美剧运动最早也最活跃的学校爱美剧剧团。天津的南开新剧团最为著名。它于1914年正式成立,本来也是文明戏团体,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转化。五四前后最为活跃。他们演出的剧目如《一元钱》、《一念差》、以及《新村正》等,多为自编自演的剧本,多数为集体创作,由一二人执笔。1921年后,爱美剧运动有由学校发展到社会,各地纷纷建立爱美的戏剧团体,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民众戏剧社和上海戏剧协社。

27、幕表剧:又叫幕表戏,辛亥革命前后早期话剧采用的一种形式。因为当时话剧才从国外传到国内,在各方面都相当幼稚,不知道创作剧本,所以采用这一形式。其特点是:演出时,在后台挂一张表,写明戏分几幕,每幕出场人数、主要情节,然后各个角色根据情节上台即兴编台词演出,故台词不统一、不固定,剧情常有变动。戏的演出全靠演员临场发挥。当时一些进步戏剧社团均演出这种幕表戏以宣传革命,如进化团在长江中下游各地演出的多种幕表戏。这种活动一定程度地从思想上配合了辛亥革命,又为我国戏剧输入了新的血液。28、儿童剧:主要供儿童少年观看的戏剧。一般要求适应儿童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具有儿童情趣,运用儿童语言,情节生动,形式活泼等特点。其题材广阔,历史、现实、神话、童话和寓言都可以作为儿童剧描写的内容。

29、无场次戏剧:一种不分幕、不分场的大型戏剧。它吸收中国传统戏曲、西方现代戏剧和电影艺术的结构方法,全剧从开幕到闭幕,只利用灯光切割、音乐变化、舞队间离、动作虚拟等手段,将剧情划分为若干段落,大多采用虚实结合,或幻灯投影等布景方式,中间不再启闭幕布。因此时空变换灵活,剧情开展便捷,反应生活更为广阔丰富。

30、社会分析剧:30年代出现的一种戏剧模式,又叫社会剖析剧。它是在左翼文艺运动中先后提出的“新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影响下产生的。当时由于一些剧作家在剧本中注意用阶级与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表现社会矛盾,就形成了对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有着明显的理性分析的社会分析剧。如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从不同侧面勾勒了广大农民和封建地主、反动官僚以及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尖锐矛盾,描绘了30年代富庶的江南农村经济破产的惨状,。由于洪深的努力,为左翼戏剧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同时由于它触及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矛盾,塑造了一群勤劳勇敢的农民形象,发掘了他们身上蕴藏着反帝反封建的巨大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这股力量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茅盾的《子夜》被人称为“社会分析小说”一样,有人称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为社会分析剧。此外,田汉的《乱钟》通过某大学生的不通表现,反映了“九一八”事件中的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对“九一八”事件的不通态度,也是比较典型的社会分析剧。31、易卜生式戏剧:挪威著名的戏剧加易卜生(1828—1906)曾创作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剧,提出关于道德、宗教、法律、教育、和妇女地位等社会问题。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民主、自由的虚伪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市侩主义等、主张通过道德改善和个人主义的“叛逆精神”改革社会。其剧作的思想和哲理意义蕴含在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大多为三至五幕,结构紧凑,安排巧妙,演出时用真实的生活化布景。他是19世纪下半叶欧洲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称当时为易卜生时代。他的现实主义戏剧风格对后世戏剧发展影响很大,其主要创作仍是今天学习编剧的很好教材。

32、三部曲:源出于古希腊,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如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斯》(《阿迦门农》、《奠酒人》、《复仇女神》)。现在泛指故事情节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连贯的三部文学作品或戏剧作品,如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杜宣的青春三部曲《难忘的岁月》、《动荡的年代》、《无名英雄》。

33、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的剧本创作规则。规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之内完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前384-332)在《诗学》中曾说过“就长短而论,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意思是指悲剧的演出时间限于从日出到日落。他又说“情节也须有长度,以易于记忆者为限。”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学者钦提奥(1504—1573)把演剧时间接四为剧中时间,提出了“时间整一律”,即剧中事件时间应以一昼夜或12小时为限。意大利批评家卡斯特尔维屈罗(1505—1571)在解释《诗学》时,提出完整的“三一律”,要求情节、地点、时间各自保持整一。其实《诗学》并未谈到地点的整一。17世纪法国法兰西学院极力推行,古典主义剧作家大多严格遵守这一原则。“三一律”针对当时一些戏剧结构松散、时间跨度太长、地点更换频繁的弊病,要求戏剧结构紧凑,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古典主义的一些作家吧它奉为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就限制了戏剧的发展。18世纪以后,“三一律”受到浪漫主义作家的反对,逐渐被打破。但仍有一些后世剧作家遵循这一原则创作出了优秀作品。

34、戏剧冲突:戏剧受演出的时间空间条件限制,只有具有集中而强烈的矛盾冲突,才能吸引观众,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所以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一般认为戏剧冲突愈尖锐、愈强烈,就愈有戏剧性。它是剧作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理解,运用自己掌握的创作方法,把生活中人们由于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要求愿望和性格气质等不同的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加以概括、提炼而成的典型化矛盾冲突。是构成故事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也是表现主题思想的一种方式。

3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创立的体验派的表演体系,包括演员艺术创造及表演教学等的理论与方法。主张戏剧艺术应具有高度思想性和真实性;强调表演艺术必须以内部体验(感受同角色相类似的情感)为基础,将内部体验过程视为演员创作的主要步骤,演员表演时还应生活于角色的生活之中。它的创立过程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出实践有密切关系,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生从事戏剧艺术创造的经验总结,对苏联戏剧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并影响了其他国家的戏剧活动。其论述作品主要有《我的艺术生活》《演员的自我修养》等。

中国话剧初创时的四个时期

1.文明戏时期

话剧作为一种西方的戏剧形式,是19世纪末由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的。当时并不叫“话剧”,而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文明新戏”。

中国现代话剧早期的创作与演出模式:强调现场的宣传作用,强调演员在表演中的创造性,普遍采用“幕表制”,即不用剧本,只用演出提纲,演出内容由演员即兴发挥。

1919年,在“易卜生热”的高潮中,胡适模仿易卜生《傀儡家庭》创作的剧本《终身大事》,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创作剧本,是现代话剧告别传统“幕表制”的标志。

2.爱美剧时期

1921年,在上海成立的“民众戏剧社”是新文学第一个专门的戏剧社团。为避免重蹈新剧的覆辙,民众戏剧社意图反对职业化与商业化,大力提倡非营业性质的“爱美剧”。

爱美剧,即业余演剧。爱美,是Amateur的译音,意为“业余的”、“非职业的”。伴随着“爱美剧”出现的“小剧场运动”,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立起不同于新剧的话剧体制,其核心就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

小剧场运动对剧本创作的重视,不仅产生了陈大悲的《幽兰女士》、洪深的《赵阎王》、熊佛西的《青春的悲哀》、欧阳予倩的《泼妇》等现实题材的尝试之作,而且还培养了郭沫若、田汉、丁西林等一批著名的剧作家。

3.左翼戏剧时期

929年秋,新成立的上海艺术剧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或称“新兴戏剧”、“普罗戏剧”)的口号,标志着中国戏剧运动进入了“左翼戏剧时期”。

1930年8月,艺术剧社又联合辛酉、南国等剧社成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后改为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成为“左联”的重要力量。左翼戏剧运动以提倡“戏剧的大众化”为特色。这时期的最大成就是田汉的《回春之曲》和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4.剧场戏剧时期

“剧场戏剧”(即“大剧场”演出)以职业化和营业性为特点,是中国话剧从业余走向专业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剧场戏剧”出现的必备条件有二,一是必须是一种艺术,二是必须有票房号召力。而成功的关键在于剧本的创作。

曹禺《雷雨》的成功,不仅改变了现代话剧的落后面貌,达到了文学性与舞台性、艺术性与欣赏性的高度统一,而且标志着话剧这种“舶来品”在中国的成熟。

《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方各种戏剧的优点,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

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周朴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方面。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周朴园:终为宗教所救赎的伪善、

空虚、寂寞者:他是这场悲剧中唯一一个健全活下来的人。可是这所谓的健全仅仅是指身体上的,“活着的人并不是快乐的人。越清醒,越痛苦,倒是死了的人,疯了的人,比较

无忧无虑,了却此生债务。”他的空虚、寂寞表现在他内心世界的孤独,他独自在矿上,没有精神的追求,也没有知心的朋友和可以倾诉的爱人,就连他的亲生儿子周冲,也仅仅是把他当成一位高高在上的尊者,相互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年老以后的他,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可自那一夜后,他成了空虚与寂寞的守护者,他独守一座已经了无生气的豪宅,那里住着他两个疯了的妻子。他的伪善,则尤为表现在对鲁侍萍的感情态度上。为了娶

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他抛弃了侍萍,及自己出生才三天的小儿子,所以他后来有

了内疚、有忏悔。他在以后的30年里一直怀念侍萍,以及保留一切与侍萍有关的东

西。在周朴园的潜意识里,他的确没有忘掉侍萍,因为侍萍曾让他青春焕发和让他

体会到一个女人的爱与温柔。但他这样深切怀念的,只不过是一个死人的过往以及

自己逝去的青春。当真正活着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惊奇,既而转为慌乱,然

后是愤怒,最后变成冷静。他以为是她有所目的的,会揭露他的暴行,会损害他的

名誉以及利益!他对侍萍的怀念有真心的成份,但当对他有所威胁时,他暴露了伪

善的本性。

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蘩漪形象的塑造上。二、蘩漪:天使和恶魔的共存者、她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的思想和自由意识具有超强的前瞻性。她轰轰烈烈的爱、刻骨铭心的恨。她独立,她热爱自由,她向往真诚的爱!于是,她紧紧的想抓住周萍,哪怕是乱伦,哪怕是为爱付出生命,她说,“我不后悔,我向来做事没有后悔过。”是的,“蘩漪不是一个规矩的妻子,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也不是一个善良的女人。但是,她是一个真正想活下去的人,她的生命冲动是那样地热烈而奔放,生命的局限全然没有放在眼里”[3]。不幸的是充满生命意志强力的蘩漪,却爱上了“一个美丽的空形”,一个根本缺少生命意志力量的富贵之家的公子哥——周萍。在这种“英雄”与“懦夫”的冲突中,对立的一方在冲突中自始至终地占据着主导的绝对压倒之势;对立的另一方则在冲突中穷于应付,回避躲闪。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恶——“你是冲弟弟的母亲,而蘩漪不悔改,有人在场时,她与周萍的对话充满双关、暗示,不失庄重之态又得偷偷地传达出她对他的依恋、幽怨之情;单独与周萍相对时,她恢复了她的本真,剖明心迹,申陈利害,挽留、威胁、甚至乞求。“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在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她爱得热烈,恨得痛彻,她有火炽的热情和一颗坚强的心。她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她对生活与爱情的热烈渴望和执着追求,使她如天使般耀眼;然而,她又是一个恶魔,她在最残酷的爱和恨得性格交织中,内心向变态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她把对周家、对社会的不满变成强烈的反抗和报复,以致最后把自己和他人都推向毁灭的深渊。

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侍萍形象的塑造上:侍萍: 她不是曹禹最钟爱的人物,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所能唤起的阅读共鸣也不会是最“雷雨”的。然而,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然而侍萍命运的悲剧性却让这汪纯净的生命之泉慢慢干涸,直至枯竭。

、周冲:天使般的少年形象他是唯一一个在这个大家庭中不染世俗的人物,他天真、纯洁、善良,不懂得人心的险恶,不理会世俗的纷争。可他生错了时代,所以最后难逃毁灭的命运。

《日出》以3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天津为背景,展示了“有余”和“不足”两个社会阶层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实现了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的揭露。

陈白露是一位“娜拉式”的新女性,在没有走进社会之前,她是美丽而纯真的“竹均”,对未来充满理想;走进社会后,很快就变成了玩世不恭的“白露”潘月亭、李石清和黄省三,构成了一个既互为对照又互为补充的“三段式”人物链,很好地表现了“有余者”和“不足者”的对立和变化。

《日出》的情节内容深刻性: 《日出》以抗战前天津的社会为背景,颇有广度和深度地描写了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的罪恶生活。这出剧对社会的解剖是横断面的,因此“没有绝对的主要动作,也没有绝对的主要人物”,而是“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日出》现实主义的深刻性:本剧是三十年代中国都市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被压迫群众对吃人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憎恨,对光明社会的极度渴望。指出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彻底腐烂了,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它。它以惊人的现实描绘表明了伟大革命即将到来的征兆。还表现在对造成不公平社会根源的探索上。其杰出之处表现在对金钱制度的批判上。

老舍的话剧

《茶馆》通过茶馆中人物的对话、行动等描写,图卷“剪影式”结构,表现了帝国主义操纵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混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充分展示出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的特殊的矛盾冲突,揭示了那个时代的腐朽和被埋葬的必然趋势。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2、充满幽默风格的语言含泪的幽默

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似可笑,却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

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像句玩笑话,表现的却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既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从戏剧语言看时代特点

王淑芬:“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

李三:“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

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政局动荡。

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

吴祥子:“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地时代。

刘麻子:“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骆驼祥子》艺术特色

1)结构紧凑,落笔谨严。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2)丰富、多变、细腻的心理描写。3)鲜明突出的“京味儿”。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和熟悉。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潮流全面兴起

戏剧界的许多人都认为小剧场戏剧是“振兴话剧的一条出路” ,是“戏剧家探索戏剧出路、克服戏剧危机、探索戏剧与观众建立新的关系,进行种种实验的重要途径和场所。”著名戏剧家黄佐临更进一步提出“小剧场完全可以形成一个运动,一个振兴话剧的运动。”从80年代后期开始,小剧场戏剧就在中国戏剧界广泛地开展起来并在以后的二十年里成为当代中国话剧的一种突出现象,一个不断涌动的潮流。

当代先锋导演坚持小剧场的原因

一、小剧场的现场性,比较容易做观演双方的关系改革,比方逐渐消灭“观主演奴”到“演主观奴”的不正常关系,建立观演的新型关系,直至消灭整个观演关系,建立事件发生的主导、参与、发展的关系(如行为艺术中的突发遭遇);二、成本比较小,投资和回报有良性的循环;三、创作和思想表达的空间比较大,有些激烈的和个体化的表达在大剧场受限制,在小剧场就比较宽松。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发展的两条脉络

1、从高行健、林兆华开始,经过熊源伟、张献、牟森、孟京辉等,直到沈林、黄纪苏、张广天等人的实验戏剧,这部分具有探索精神的实验戏剧,是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先锋”和“前卫”,它始终站在整个中国戏剧的前列,牵引着中国当代的戏剧思潮,担任着“领跑者”的角色,它是中国当代戏剧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2、从《火神与秋女》、《天上飞的鸭子》开始,经过《留守女士》、《情感操练》、《灵魂出窍》、《泥巴人》、《同船过渡》、《热线电话》等,一直近年来的《去年冬天》、《押解》、《白领公寓》等非实验性的小剧场戏剧。这部分小剧场戏剧,秉承了中国话剧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反映当代中国人生活与情感为己任,以在新的时代与环境中保存并发展话剧艺术为目的。这部分小剧场戏剧的实验性并不强,但在将中国话剧从大剧场向小剧场转移的过程中,起到争取观众、扩大队伍,建立规范的作用,同时因其数量众多,它无可置疑地构成了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多数。因而其作用也不可忽视。

张广天:《切.格瓦拉》张广天话剧《红楼梦》

孟京辉:叫好又叫座的先锋戏剧家《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盗版浮士德》《臭虫》赖声川:让剧场回归文化深处《暗恋桃花源》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上编艺术总论 广义而言,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狭义的艺术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 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出现是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主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格罗塞(1862-1927)的《艺术的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艺术学的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艺术:泛指各种技术技能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与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他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它们的共性。 《辞海》的定义: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尼采 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和自然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所以艺术生产必须适应欣赏者的消费需要;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艺术生产的发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二、主体性三、审美性 一、形象性 形象性指的是艺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显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并反映社会生活的属性。 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成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二、主体性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育基础知识完整版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 点归纳教育基础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二节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

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4.三要素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本质及功能 1.教育的本质

通用知识和能力知识点

通用知识和能力知识点 第一篇思想政治 1.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4.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6.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 7.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9. 到2020年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10. 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 11.六大创新是指创新理念、机制、组织、方法、能力、文化。 12. 改革引领是新常态下做好税收工作的动力源泉。

13. 法治引领是新常态下做好税收工作的规范保障。 14. 文化引领是新常态下做好税收工作的精神感召。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16. 培育和践行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税务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篇从严治党 1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8. 党的建设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19.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20.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21. 税务系统从严治党应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问题导向、全覆盖、融合推进、改革创新、从严落实。 22. 三个禁止:执法禁贪、服务禁懒、管理禁散。 23. 党的规矩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24.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25. 党的纪律包括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纪律。 26. 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完整版)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 ㈠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有求实的精神,无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则方法论为:充分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从而能动的改造世界)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时间活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运动之中。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的动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注:分析材料时,通常要用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6、规律具有客观性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 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可以借助于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艺术属性论 第一节艺术主体论 含义:“艺术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作者与占有者。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幻想,幻影等),都可以看作艺术客体。 一、情感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 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维隆”。维隆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在艺术作品中,情感借助线条,形状,色彩的结合或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音响或言语表现出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荷兰画家森特凡高 法国画家高更 二、表现论 艺术的表现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认为“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柯林伍德继承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做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 他把再现的艺术分为三等级:1、无取舍。2、有所取舍3。有情感之表现。 三、无意识论 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主题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认为人格由“本我(原始本能)、自我(协调本能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机能)、超我(内部道德机制)”三部分组成。 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伟大艺术家,听从集体无意识的驱使,借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的心声。 四、游戏自娱论 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席勒加以系统。英国唯心哲学家斯宾塞发展。 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消耗。 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第二节艺术主客体论 一、理念论 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理念:是西方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理念”:先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存在,而客观物质世界即使这种先验的“理念”的影子。现实生活中的美丽的事物,就是对没的理念的摹仿,而艺术是对这种摹仿得摹仿。 二、摹仿论 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现实的真实摹仿,艺术的本质是摹仿。 三、巫术论 认为:艺术源于原始的巫术摹仿。 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

通用技术高考知识点精选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三、技术的未来 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盲目乐观。理性地看待技术,应以负责、更有远见、更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的内涵: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③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④技术是设计的平台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人机关系的含义: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①高效②健康③舒适④安全

高三政治哲学常识知识归纳.doc

高三政治哲学常识知识归纳 高考政治五:怎样坚持(做)类知识归纳一、哲学常识(一)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必须承认“实际”是客观的、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2、是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全面性”,既看到实际的这一面,又看到实际的那一面,做到对客观实际的全面把握,防止片面地把握实际; 3、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变化性”,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4、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主观主义,特别要反对主观主义的两种典型表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但是,并不意味着拒绝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而是要将正确意识、科学理论以及先进经验与本地、本部门、本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5、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还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不是被动的,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的统一。(二)如何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 1、自觉树立正确意识,这是发挥正确意识作用的前提。人们自觉树立正确意识,有利于发挥正确意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引导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2、使正确意识同具体的客观实际相结合,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3、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来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意识只有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而发展,才能不断指导人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4、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要不断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打破传统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

观相统一。 5、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还必须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三)怎样才能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1、要掌握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对事件有巨大指导作用只有掌握它,实践才可能成功 2、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3、要根据实际的变化发展来运用理论,实践是发展的,理论只有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正确发挥其指导作用。(四)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1、首先要承认并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任何人的活动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首先正视客观规律的存在。 2、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按客观规律办事,实际上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因此,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规律并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利用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变害为利,造福人类。 4、必须解放思想,坚持发展的观点。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 5、按客观规律办事,还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要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规律,而且要区分同一事物的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不同阶段下的不同表现,做到具体的、历史地把握规律。(五)如何解放思想的?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2、解放思想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3、坚持发展的观点,要与时俱进,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456 2020-01-26

艺术概论重点整理

●艺术观念:艺术观念是人们对艺术的基本问题的思考的统称,主要回答艺术是什么?来 自何处?以及为什么人等问题,构成关于艺术的性质、属性或特征的基本看法系统。艺术观念问题历来是艺术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中何为艺术是一个核心问题,艺术观念不是恒定不变的,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国家或文化传统中的人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艺术观念,艺术观念是随着时代条件和文化思想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中国艺术观念的演变,一、儒家礼乐合一的艺术观念, …… ●西方艺术观念的演变 …… ●马克思提出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是理论的方式,这种方式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方法,对感性世界进行概念化,从具体上升为抽象,提炼出各种科学、哲学等理论范畴和体系,以此在认识上来掌握世界, 第二种是宗教的方式,这种方式以超越的彼岸世界为对象,采用幻想的方式,将世界把握为各种宗教形象、教义和故事 第三种是实践精神的方式,这种方式以现实物质世界为对象,通过种种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并使主体的精神和存在也得到改造, 第四种就是艺术的方式,不同于其他三种方式,艺术通过人的审美能力与对象世界直接沟通,而获得一种对世界的整体与细节、内容与形式、表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相统一的把握。艺术可以为人们提供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途径,是一种高级的智性活动,而非单纯娱乐。艺术的掌握,是凭借情感形象、形式和直观,而非依靠概念和逻辑。艺术作为一种掌握世界的独特方式,这一个论断是马克思对艺术特性和价值的准确概括,马克思将艺术看作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这一论断再次强调了艺术和世界的关系,所谓的掌握世界,也不仅仅是认识世界,而是人与对象世界之间更全面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来认识世界,体验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实现对人的本性的真正占有。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想象性,典型性和形式性。 ●艺术的主要功能 1审美认识功能指的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可以独特而又影响至深地认识人、社会、自然与历史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生动地展现了12世纪中国都市生活的风貌。通过美术,我们可以回溯广泛的文化和历史,这就是强调的艺术的认知意义。 2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指接受者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领略其中展示的真善美,从而潜移默化的接近、认同,甚至激赏这种真善美所汇成的价值与力量,进而得到人生观,世界观和人文精神的提升和跃迁。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的戏剧,会令人回肠荡气,久久不能忘怀。 3审美娱乐功能,艺术与娱乐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联系,艺术可以给予人们娱乐感和幸福感。4审美体验功能,艺术接受者可以进入艺术家的语言的形式状态中,仿佛自己也经历了艺术家体会的从不确定,压抑到充分表达后的轻松自如的解救状态。无论是创作或者是欣赏,都是与情维系在一起的,在艺术欣赏中的情感过程,就是一种体验。 任何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审美价值,艺术的主要功能需要用审美这一核心将所有的功能整体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欣赏艺术。 ●艺术构思 指艺术家在创作动因的驱使下,依据自我秉承的创作观念,运用不同艺术类别各自拥有的创作方法、技法,营造审美意象,酝酿、谋划新作品的思维过程。 ●艺术媒介 是指在艺术活动的总体过程中,艺术家将内在艺术构思外化为艺术作品并对其进行展示、传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3X10)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建构主义学习观 1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简述美育的任务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教学实施的环节 29.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2X20)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哲学常识复习思路和策略.doc

哲学常识复习思路和策略 一,总体思路: 按照”概念——原理——方法论——反对——联系实际“五个环节复习. 如: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联系实际这五个环节复习的价值在于,对每一个具体知识的理解能做到比较准确和全面.虽然解答问题时通常'不川反面观点,但在选择题屮可能会出现反面观点做干扰项,所以复习时必须知道每一个正而知识相对应的反而观点是什么;而且,了解反而观点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正而知识,这是很冇效的复习方法. 二,具体策略: (一)立足'四点”,打好基础. 1, 夯实基本点 能力立意的命题宗旨,并非意味着基础知识的不重要,相反,要提高能力必须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把握和灵活运用基础之上,否则,所谓的能力必将是沙丘之塔,空中楼阁,因此,高考复习首先就要过好基础知识巩固关. (1)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有关基本概念.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反映了考牛的理论水准和对政治,经济,社会现彖理解的程度.近几年来的高考中,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述是主观性试题,基本概念的考杏都予以高度重视. 所谓准确把握基本概念,首先是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次是要能对概念的基本内容进行完整归纳;再次是要以概念为核心,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立体分析,形成小的知识网络?在分析和整合知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挖掘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而不是生拉硬扯, 这有利于形成新的知识系统,便于我们加深理解和记忆. (2)帮助学生树立专题思想,构建主干知识网络.在复习屮,我们依据教材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程度,把教材分成若干专题,分析专题内部知识结构和各专题Z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主干知识网络,这有利于我们在冋答问题吋能够迅速有序地提取知讥灵活地运用知识,使理解能力更上一层楼?哲学常识,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四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专题,即唯物论,辩证法, 认识论,人牛观. 以辩证法为例,我们引导学牛编写如下的主干知识结构图: 联系的含义 普遍联系的原理坚持用联系的 联系观联系的客观性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构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成事物是运动的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含义,实质)坚持用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的观点看 发展观原因(内因和外因)问题 辩 动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证 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 法 矛盾的含义及其理解坚

艺术概论重点整理资料

课堂专用复习资料艺术概论 孙美兰版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 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艺术的定义?(需记忆的标识)★★★★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既是意识形态,也是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什么是艺术? 答:何为艺术?国内外从古到今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与理论,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席勒的游戏论等,本教材认为,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思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艺术是人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为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人类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所谓的掌握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与途径或反映人类认识生活的方式。艺术也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所以艺术是意识形态。 另外,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提出精神生产,强调艺术的精神在生产形态方面存在巨大的实践性威力。1、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具有精神生产的特征,2、艺术创造也在改变和构建着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有什么不同呢?(只需了解的标识) 精神生产: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具有审美价值 物质生产: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具有使用价值 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需记忆的标识) 艺术形态的特点有哪些?★★ (一)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一,是它要求生产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思想、情感、意向、心境、愿望等——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对象中去。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意向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元素。

2019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学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含答案

2019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学基本能力》必 考知识点含答案 1、单选题在Windows中,排列桌面项目图标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 A: 在任务栏空白区中单击鼠标右键 B: 在桌面空白区中单击鼠标右键 C: 在桌面空白区中单击鼠标左键 D: 在任务栏空白区中单击鼠标左键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可以用排除法,A、D是关于任务栏的,只有执行B 操作以后才会弹出快捷菜单。 2、单选题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如果代数是必修的或者几何是必修的,那么所有学生都将学习数学。一部分学生要学习微分方程,但代数和三角都是所有学生必修的。因此 _____ A: 所有学生都将学习数学 B: 所有学生都将学习代数 C: 所有学生都将学习微分方程 D: 所有学生都将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 A。解析:考查复合命题推理。“如果代数是必修的或者几何是必修的,那么所有学生都将学数学”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因为“代数和三角都是所有学生必修的”,肯定了其前件选言命题中的一个选言肢,则肯定了前件,所以必然能肯定的后件,即A项正确。根据“一部分学生要学习微积分方程”不能推

出C项;B、D两项都是题干陈述的一般事实,不需要由题干的逻辑关系中推出,故排除。故选A。 3、单选题当Excel工作簿中既有工作表又有图表时,执行【保存文件】 命令则_____ A: 只保存工作表文件 B: 只保存图形文件 C: 将工作表和图表一起保存 D: 分别保存工作表和图表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 C。解析:当Excel工作簿中既有工作表又有图表时,执行“保存文件”命令则将工作表和图表一起保存。 4、单选题下列几组概念中具有矛盾关系的是_____ A: 正数,负数 B: 电脑,台式电脑 C: 非国产手机,名牌手机 D: 普遍,特殊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 D。解析:A选项,数的集合中除了正数和负数之外还有零,二者是对立关系不是矛盾关系;B选项,电脑与台式电脑是真包含关系;C选项,非国产手机与名牌手机是交叉关系;D选项,普遍与特殊是矛盾关系。故选D。 5、单选题单击IE浏览器工具栏中的【后退】 或【前进】 按钮,则_____ A: 只可以返回前一页或进入下一页 B: 单击【后退】 按钮返回网站上一层链接,单击【前进】

政治哲学常识易混易错知识点集锦

哲学常识易混易错知识点集锦 一、唯物论部分 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如物质就是有形的实体 2、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3、自然现象是物质现象,社会现象就是精神现象 4、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5、正确的意识可以直接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6、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部分 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凡是先行后续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 3、任何整体功能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二)发展部分 1、变化与发展只是提法不同 2、静止就是绝对不动 3、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4、外因的作用有时非常大,可能离开内因单独起作用 5、矛盾越多,事物发展起快 6、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7、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结束 (三)矛盾观点部分 1、矛盾就是差异,差异就是矛盾 2、任何每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3、矛盾分析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5、首先解决的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 6、重点论就是一点论,就是抓重点

一疑难点 1、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难点 第一、原因:其一,从能力上看,学生还缺少辩证的思维能力,要么是这样,要么是那样的思维习惯一时难以扭转。其二,从具体把握观点来看,学生会认为:人们既然可以有意识地发行自然物的形态,属性,那么改造了的、发生了变化的自然物是在意识之后出现的,因此就不就不应说这一部分自然物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第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划清“人的意识的对自然物的改造”,同“自然物的改变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之间的界限。抓住改造自然物只是改变了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和使自然物人工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规定,从而说明人们只有以自然物的客观性为前提,为基础,才能产生某种愿望,也只有符合自然物客观性的意愿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即能不能改造哪个自然物怎样改造那个自然物,还要以社会本身的实践条件为转移,人的意愿起不了决定作用。 2、物质这一概念也是难点 其一,原因:学生过去接触过的“物质“概念是作为自然科学概念来理解的,人们往往把物质同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起来,而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理解时难度大。第二,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要明确“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还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2)、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3)、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3、为什么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1)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举例来说明(2)理论上:从客观事物的角度分析,客观事物有其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固有的属性和规律,它不是捉摸不定的,因而人是可以认识它的,从认识的基础来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过去难以正确认识的事物,随实践的发展,今后就会正确认识它。从人的认识能力来看,人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主要是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也随实践的发展处于不断提高之中(3)人们的意识是有差别的,对“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能机械地理解 4、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含义 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舞蹈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

审美理想:人们所向往的至高、美好的境界,表现了人类对精神完善、完美的追求。审美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的舞蹈:是指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手势、面部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生活、创造艺术形象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 叙事性舞蹈:又成情节舞。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社会思潮:在社会在,某一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者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舞蹈时空顺序结构: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次序的先后进程,来安排人物的行动和舞蹈场景的结构方式。 舞蹈语言:是由具有一定的传情和达意的表达功能,或者具有表现某种抽象精神内容和一定的象征功能,或者具有以此物比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譬喻和寓意功能的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所组成的。 二、简答题 1、对舞蹈的起源有各种学说: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表情论、性爱论、劳动论等 2、舞蹈在古代社会及现代社会的功能。 古代:舞以达欢;祭祀与祈祷;交流、交谊和择偶;健身、习武、象功;教育 现代:(1)、自娱自乐,抒发情怀。(2)、交流情感、增进友谊。(3)、增强体质、延长青春。(4)、欣赏愉悦,陶冶情操。(5)、了解社会、认识世界。(6)、宣传教化、团结鼓劲 3、舞蹈的分类。 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 生活舞蹈: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 艺术舞蹈:(1)、按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2)、按表现形式

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3)、按反映生活和塑舞蹈形象方法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4、舞蹈的审美特征:1、情景交融,如诗如画。2、虚实相生,物我合一。3、内涵丰富,给人启迪,引人思考 5、舞蹈的艺术特性:1、直觉性 2、动作性 3、节奏性 4、造型性其中,舞蹈动作,一般可大致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三类。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外在节奏又可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 6、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包括:习俗舞蹈(仪式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艺术舞蹈有三种:一,按风格特点分(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二,按表现形式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三,按反映生活和塑造舞蹈形象方法分(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7、音乐在舞蹈中一般有着三个主要方面的作用:1、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2、对舞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气氛进行渲染和衬托。 3、在舞剧作品中,音乐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还要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交待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8、艺术的定义: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9、劳动综合轮: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作为一种人的内在生命力外化为人体的有节律的动态的艺术造型,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产生[狩猎、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育学创立过程中出现的人物 1.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 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 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3.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 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4.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5.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 系; 6.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 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7.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下列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主张需要识记(几乎每年必

考): (1)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贡献: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19世纪末,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教育学的展望》、利特《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主张通过“陶冶”与“唤醒”培养完整人格。 (3)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作:《我的教育信条》、《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 (4)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法国,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6)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代表人物: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吉鲁《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法国: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教育学人物 1、苏格拉底(古希腊)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一起雄辩和青年智者问答法著名。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副本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一、技术的价值: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

哲学常识易错知识点

哲学常识(上) 257、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58、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259、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60、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26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62、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63、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64、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 265、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也离不开物质。× 266、物质和意识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267、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268、从本质上看,宗教是鬼神观念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269、正确思想意识的科学预见性,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反映形式。√270、人的意识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相对独立性。× 27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以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 272、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73、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74、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275、人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27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277、“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说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278、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279、有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280、意识对物质(认识对实践,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阻碍)作用。× 281、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还是相统一,是错误路线与正确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282、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83、机会主义和主观主义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284、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共同毛病是从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实际。× 285、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286、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7、“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28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 28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290、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291、必须以承认自然与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29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293、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94、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295、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