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介绍——再忆陈嘉庚与厦大

厦大介绍——再忆陈嘉庚与厦大
厦大介绍——再忆陈嘉庚与厦大

再忆陈嘉庚与厦大

教育是立国之本”,心怀教育兴国理念的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先后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和集美学校,还资助省内各地中小学70余所。1919年,陈嘉庚想到本省高等教育特别落后,又不能期望当时腐败的政府在福建办大学,于是决意倾资三百万创办厦门大学,“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

倾资创办厦大

陈嘉庚亲自勘察学校地点,选定了郑成功演武场遗址附近作为校址。1920年10月,陈嘉庚前往上海,邀请知名人士蔡元培、黄炎培等十人举行筹备员会议,共商兴学计划。接着,陈嘉庚向省政府提出土地申请,遭到福建军阀李厚军的多次索贿,陈嘉庚不畏不惧,利用媒体揭露李的贪污腐败本质,使李无条件地批复了厦门大学建校用地。1921年初,厦大先设师范,内分文理科、商学两部,聘定教职员,招收学生百余名。

1921年4月6日,开校仪式正式举行,共有三千多人参加。为使厦大的创办在海内外产生影响,陈嘉庚将开校式组织得十分隆重,他以个人名义柬请了厦门官绅商学各界前来与会,并备小轮接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及其夫人也参加了仪式并演讲。杜威对陈嘉庚先生创办厦大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他在开校仪式上说:“到会诸君,须景仰陈君……中国人人能效陈君之公,则救国何难之有。”

由于开学时校舍尚未兴建,厦大暂借集美校舍办学。开学后,陈嘉庚就抓紧兴建校舍的工作,无论寒暑,都到演武场指导施工。1922年2月,第一批校舍(同安、集美、群贤楼)建成,有人建议用陈嘉庚的名字命名其中的主楼,陈嘉庚却极力反对,说命名不应含有私意;再有人建议用陈嘉庚的弟弟、“二校主”陈敬贤的名字命名,陈嘉庚也不同意。后来主楼定名为“群贤楼”,取“群贤毕至”之意。

“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停办!”

厦大开办后,一切经费几乎全由陈嘉庚独力负担。从1926年起,陈嘉庚所经营的企业如江河日下。尽管困难重重,陈嘉庚还是竭尽全力支持厦大,兴建了大批校舍,添置了许多图书和仪器设备,医药、工学、新闻、法学等部科陆续增设,聘请了不少著名的教授,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到1930年,已扩展到文、理、法、商、教育五个学院,17个系。当时有人认为“北有南开,南有厦大”。

1929年,在经济危机和帝国主义倾销的双重袭击下,陈嘉庚企业亏损不下百余万元,有人劝他停办学校,他坚决不肯。1932年,外国某垄断集团提出以停止维持两校为条件把他的企业作为附庸公司加以“照顾”,他断然拒绝,说:“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这时的陈嘉庚只得采取向华侨募捐、变卖厦大校业及陈嘉庚公司股本以及借债等办法筹集经费支持厦大,到1936年,厦大已经形成三院(文、理、法商)九系的规模,学生超过三百人。

1937年春,条件更加困难,陈嘉庚写信给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福建省政府,提出自愿无条件将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国民政府教育部为纪念陈嘉庚的功绩,在厦大特设咨询委员会,以陈嘉庚为永久会员,并设置“嘉庚讲座教授”和“嘉庚奖学金”。对此,陈嘉庚屡次谦辞。

为建校舍八十高龄亲自督工

图:解放后,陈嘉庚(前)视察厦门大学建南楼工地_

解放后,陈嘉庚仍然十分关心厦大的建设和发展。他信任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决断,从不干涉行政,专心考虑建设校舍的问题。从1951年到1954年,由他经手筹措经费、设计、

监督建成的校舍,就有二十四幢,相当于解放前全校建筑面积的一倍。其中就有建南大会堂、图书馆成智楼、生物馆成义楼、物理馆南安楼、化学馆南光楼等教学楼,宿舍国光、芙蓉、丰庭各三栋,医院成伟楼以及大型海水游泳池、十万平方米的大操场和室内运动场等。

为了建筑这些校舍,八十高龄的陈嘉庚不辞劳苦,手拄拐杖亲自到厦大督工。对图纸设计、备料用料、施工计划、工程进度与质量、经费开支、工人生活等情况,都一一细加查询,要求科学管理,保证质量,注意安全,注意节约。数年间,他坚持从集美坐班轮到厦大工地巡视,每周一次,每次三小时以上,即使遇到敌机空袭或刮风下雨,也从不间断。

陈嘉庚在投资办学方面不惜一切,曾有人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老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然而他自己却一生俭朴。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遗嘱中要求子女将300余万元存款全部捐给国家。

群贤楼前,陈嘉庚先生的塑像就静默在棕榈树旁,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这所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学校。对于厦大人来说,陈嘉庚的故事已如此熟悉,然却无数次都感动。只因嘉庚精神已融入厦大血脉,绵延不绝。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陈嘉庚兴学记》、《厦门大学校史》等,编辑:边晓璇。

一所大学和她的历史

林语堂和鲁迅在厦大

厦大高薪礼聘名师

陈嘉庚认为,好大学除了要有“大楼”,还要有“大师”。厦大对国内专家,海外学人,不论学派观点如何,只要学术上有地位的,都广为罗致。

据《厦门大学校史》第一卷记载:当时,厦门因为偏处东南一隅,又非全国文化或经济中心,著名教授学者一般不愿前来。为此,厦大采取了重金礼聘的方策,规定教授月薪最高可达400元,讲师可达200元,助教可达150元。当时使用的货币是银元(大洋),月薪25元就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蔡元培在北大工资300块大洋,陈独秀为200块,李大钊100块,而图书馆管理员毛润之只有8块大洋的年薪。相比之下可见厦大当时对教师的待遇确实优厚。不少著名教授、学者都应聘来校任教。如国学专家和文学家陈衍、林语堂、沈兼士、孙伏园、台静农、余謇,语言学家罗常培、周辨明,哲学家朱谦之、张颐,史学家顾颉刚、陈万里、郑天挺、郑德坤,教育学家孙贵定、朱君毅、杜佐周、姜琦、邱椿,化学家刘树杞、丘崇彦、张资拱、刘椽,生物学家秉志、陈子英、钟心煊、钱崇树,数学家姜立夫等等。这些名教授均亲自授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林语堂与国学院

林语堂在厦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对厦大的影响却是巨大的。1926年夏,林语堂应聘为文科主任兼国文系教授,得悉国学研究院正在筹办,便向学校推荐北京国学专家沈兼士等人,并一一发出聘书。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厦大国学研究院完成了各部机构的设置及职员的配备,校长林文庆任院长,林语堂任总秘书,沈兼士任研究主任,吸引了一批国学大师云集厦大。是年10月10日成立大会举行之时,莅会来宾三百多人,极一时之盛。刚创立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提出要以现代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固有的文化,成为20世纪前半叶中国仅有的四所国学专门研究机构之一,为厦大国学院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林语堂在国学院当行政领导,还在外文系教英文。厦大外文系因为林语堂的到来而得以开设英文作文、现代文和英语发音三个科目。林语堂的英文纯正,学生们很爱听,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林语堂评价学生并不根据考试,更多地来自课堂,学生们在课堂上对问题的问答是他评分的主要依据。更让学生们心服口服的是,一个月或几个月以后他仍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得清清楚楚。

鲁迅先生在厦大

被公认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应聘到厦大任教,使厦大的学子深受鼓舞。鲁迅在厦大期间,开设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课,每周4节课,还兼任国学院的研究教授。慕名而来的学生、教员乃至校外的记者把教室挤得满满的,场面十分壮观。拿不到讲义的人,上课便记笔记,下课赶紧借讲义抄。

为了编写讲义,鲁迅常常废寝忘食。所以上课时,他能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作家作品,引证丰富的材料,深入浅出地阐明问题。听他讲课的学生个个如逢甘露,当时的学生俞荻回忆说:“听他讲学,好像小学生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那样,唯恐时间过得太快!”

学生们不满足于只听鲁迅讲课,他们更把鲁迅看成引路的导师。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进步学生先后成立了“泱泱社”和“鼓浪社”两个文艺团体,筹办《波艇》月刊和《鼓浪》周刊,鲁迅亲自“为之看稿”,并给予亲切的指导,集美楼也常常传出鲁迅与青年们亲切交

谈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

此外,鲁迅还给国学院研究生作专题讲演,指导研究生学习,批改他们的作业。鲁迅在厦大的时间虽短,却完成了好几部书的编辑、校订工作,写下了17万多字的文章,其中就有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

八十多年过去了,当初鲁迅住在厦大的集美楼,现在这里是鲁迅纪念馆。鲁迅广场上,鲁迅先生的塑像静静矗立着,提醒着人们这土地上流淌着的中华文脉。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厦门大学校史》、《鲁迅与厦门大学的是是非非》(原载2009年第04期《文史精华》,作者苗体君、窦春芳)等,编辑:边晓璇,董倩倩)

一所大学和她的历史

【厦大往事】

【编者按】翻阅厦大校史,一页页时光滑落,每一个时刻都深邃而饱满。在这里,我们不妄图还原90年的宏大历史,仅截取一些节点,一些画面,一些声音,告诉现在和未来:一路风风雨雨的厦大和厦大人在历史长河中,有着历久弥坚、饱满灿烂的精神气儿。

本版文字/图片主要资料来源:《陈嘉庚兴学记》、《厦门大学校史》《凤凰花开——我的厦大学生时代》、《厦大内迁长汀简史》等

再忆陈嘉庚与厦大

教育是立国之本”,心怀教育兴国理念的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先后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和集美学校,还资助省内各地中小学70余所。1919年,陈嘉庚想到本省高等教育特别落后,又不能期望当时腐败的政府在福建办大学,于是决意倾资三百万创办厦门大学,“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

倾资创办厦大

陈嘉庚亲自勘察学校地点,选定了郑成功演武场遗址附近作为校址。1920年10月,陈嘉庚前往上海,邀请知名人士蔡元培、黄炎培等十人举行筹备员会议,共商兴学计划。接着,陈嘉庚向省政府提出土地申请,遭到福建军阀李厚军的多次索贿,陈嘉庚不畏不惧,利用媒

体揭露李的贪污腐败本质,使李无条件地批复了厦门大学建校用地。1921年初,厦大先设师范,内分文理科、商学两部,聘定教职员,招收学生百余名。

1921年4月6日,开校仪式正式举行,共有三千多人参加。为使厦大的创办在海内外产生影响,陈嘉庚将开校式组织得十分隆重,他以个人名义柬请了厦门官绅商学各界前来与会,并备小轮接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及其夫人也参加了仪式并演讲。杜威对陈嘉庚先生创办厦大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他在开校仪式上说:“到会诸君,须景仰陈君……中国人人能效陈君之公,则救国何难之有。”

由于开学时校舍尚未兴建,厦大暂借集美校舍办学。开学后,陈嘉庚就抓紧兴建校舍的工作,无论寒暑,都到演武场指导施工。1922年2月,第一批校舍(同安、集美、群贤楼)建成,有人建议用陈嘉庚的名字命名其中的主楼,陈嘉庚却极力反对,说命名不应含有私意;再有人建议用陈嘉庚的弟弟、“二校主”陈敬贤的名字命名,陈嘉庚也不同意。后来主楼定名为“群贤楼”,取“群贤毕至”之意。

“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停办!”

厦大开办后,一切经费几乎全由陈嘉庚独力负担。从1926年起,陈嘉庚所经营的企业如江河日下。尽管困难重重,陈嘉庚还是竭尽全力支持厦大,兴建了大批校舍,添置了许多图书和仪器设备,医药、工学、新闻、法学等部科陆续增设,聘请了不少著名的教授,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到1930年,已扩展到文、理、法、商、教育五个学院,17个系。当时有人认为“北有南开,南有厦大”。

1929年,在经济危机和帝国主义倾销的双重袭击下,陈嘉庚企业亏损不下百余万元,有人劝他停办学校,他坚决不肯。1932年,外国某垄断集团提出以停止维持两校为条件把他的企业作为附庸公司加以“照顾”,他断然拒绝,说:“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这时的陈嘉庚只得采取向华侨募捐、变卖厦大校业及陈嘉庚公司股本以及借债等办法筹集经费支持厦大,到1936年,厦大已经形成三院(文、理、法商)九系的规模,学生超过三百人。

1937年春,条件更加困难,陈嘉庚写信给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福建省政府,提出自愿无条件将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国民政府教育部为纪念陈嘉庚的功绩,在厦大特设咨询委员会,以陈嘉庚为永久会员,并设置“嘉庚讲座教授”和“嘉庚奖学金”。对此,陈嘉庚屡次谦辞。

为建校舍八十高龄亲自督工

图:解放后,陈嘉庚(前)视察厦门大学建南楼工地_

解放后,陈嘉庚仍然十分关心厦大的建设和发展。他信任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决断,从不干涉行政,专心考虑建设校舍的问题。从1951年到1954年,由他经手筹措经费、设计、监督建成的校舍,就有二十四幢,相当于解放前全校建筑面积的一倍。其中就有建南大会堂、图书馆成智楼、生物馆成义楼、物理馆南安楼、化学馆南光楼等教学楼,宿舍国光、芙蓉、丰庭各三栋,医院成伟楼以及大型海水游泳池、十万平方米的大操场和室内运动场等。

为了建筑这些校舍,八十高龄的陈嘉庚不辞劳苦,手拄拐杖亲自到厦大督工。对图纸设计、备料用料、施工计划、工程进度与质量、经费开支、工人生活等情况,都一一细加查询,要求科学管理,保证质量,注意安全,注意节约。数年间,他坚持从集美坐班轮到厦大工地巡视,每周一次,每次三小时以上,即使遇到敌机空袭或刮风下雨,也从不间断。

陈嘉庚在投资办学方面不惜一切,曾有人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老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然而他自己却一生俭朴。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遗嘱中要求子女将300余万元存款全部捐给国家。

群贤楼前,陈嘉庚先生的塑像就静默在棕榈树旁,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这所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学校。对于厦大人来说,陈嘉庚的故事已如此熟悉,然却无数次都感动。只因嘉庚精神已融入厦大血脉,绵延不绝。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陈嘉庚兴学记》、《厦门大学校史》等,编辑:边晓璇。

林丹娅:三重身份,三种幸福

本报记者汤向男

林丹娅,笔名丹娅。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女性文学、性别与文化等。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会

长,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等。主要作品有《白城无故事》、《生命的流象》、《女性景深》等。主持“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台湾女性文学史”等国家、教育部、省社科项目。

“学校是心灵最自由的地方”

32年前,林丹娅在当年的高考志愿中一连填了几个“厦门大学中文系”,只因自小喜爱读书的她“听说上了中文系能读到好多书”,就铁了心要上中文系。还因为喜欢大海,厦门大学就在海边上,所以,厦大中文系成为她坚定不移的选择。

林丹娅在《我们7901词语》中生动地回忆了当时求学的经历,“为了能在稿纸上磨练出一点好东西来,我们有几个人没有过晨昏颠倒、废寝忘食的经历?”林丹娅非常喜欢中文系老系主任郑朝宗先生,他通古博今、学贯中西,教给学生三样硬功夫:外语、古文、好笔头。有了“好笔头”的的鞭策,林老师的创作也就“名正言顺”起来。大学二年级,她的第一篇小说《兰溪水清清》正式发表。“那是个文学的黄金激情时代”,林老师感慨万千。

随着林丹娅在专业研究领域的声名鹊起,有不少名校向她抛出“橄榄枝”,但林丹娅都不为所动,她对厦大情有独钟——对她来说,这里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在这里付出也在这里收获”。厦大校园仿佛远离了纷繁世间的喧扰,“是心灵最自由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安心读书、认真做学问。

“女性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

作为文学研究者,林丹娅特别关注女性作家的作品,而她本身也是一位女作家。研究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让林丹娅对女性的研究更为立体和透彻。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身为女性的我,始终活在女性的世界里,因此从来就不能抑制、也不会隐瞒自己对女性有着更深切的关注与偏爱。”

林丹娅主编的《中国女性文学教程》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点教材,作为高校文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有关学者指出,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开始进入中国高校主流课程,妇女/性别的研究走向学科化、主流化,有助于中国构建两性和谐的社会。

身为一名教师,林老师希望把自己的理念传播给她的学生,改变大家传统的性别观念,摘掉对两性问题的有色眼镜,让人们意识到“女性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虽然困难重重,但林老师充满信心,因为“女性声音的缺失,意味着社会的不完整,是有悖于我们今天发展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如今,林丹娅的一位已毕业的男学生,就在他的中学里首次开设了“性别教育”的相关课程。

“不要低估年轻人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人文学院中文系的郭焱这样形容她的老师:“非常温柔充满母爱,喜欢发散思维,充满活力,可以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工作协调得很好”。

1982年,林丹娅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她赶上了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黄金时代。有不少朋友劝她放弃教书,去做全职作家。林丹娅坦言,写作作为表达自己的一种渠道,确实是一

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学生带给她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与感动,让她体认到了更大的满足。

2008年,女性主义话剧《阴道独白》在厦门大学上演,反响强烈。《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科学时报》等各方媒体的纷纷报道,让这场演出的讨论从校内扩展到了校外。

其实,早在2006年,林老师就把这部剧的中文版带到厦大播放给她的学生看。“我虽有勇气把剧本带回厦大,却没有想到我们自己会克服那些预想中的障碍,去演这部编剧甚至可以不要版权但绝对不能改剧名的戏。”林老师坦言,“我们恐怕还是会如编者所预见的那样,在大庭广众面前羞于启齿。”

但该剧最终还是被林丹娅的学生们发动全校学生志愿参与并搬上了舞台,从最初质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一部厦大版的‘独白’”开始,学生们反复和林丹娅商量,将其改编成反映中国社情的剧本,并最终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男女学生都认真排演剧本。“永远不要低估年轻人认知与把握事物的能力。”林丹娅骄傲地说。她曾经没有勇气做的事情,她的学生却勇敢地做到了。从《阴道独白》到《美人计》到《风语》,演出者与观众的热情与反响,印证着性别教育的教学实践这一方式带来的成功。正是在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和教学相长中,林丹娅不断地感受着作为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厦门大学颂恩楼群是目前厦大的最气派的建筑群,其主楼是印尼校友死后由其妻子捐建,也没有冠名,由于是天主教友,所以取其颂主恩德之义。

颂恩楼对面是美丽的芙蓉湖,由于我们有朋友领路,得以上到颂恩楼的顶层,上面可以360度全揽厦大的全景。上去之后才真正感觉到厦大的壮观,远眺白城海滨,厦大水库,五老峰,近看芙蓉湖,芙蓉楼,图书馆。

作公益之用。1988年1月,林故校长之子林炳汉、林炳添先生,遵照其父遗嘱,致函学校领导,将位于鼓浪屿笔架山顶的住宅及庭园全部捐赠给我校。这幢别墅建筑面积1018平方米,庭园占地面积4316平方米。

分享:

喜欢

赠金笔

阅读(328)┊评论(2)┊收藏(0)┊转载(1)┊喜欢▼┊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排行榜

前一篇:马来西亚的边缘人

后一篇:在新彊在库尔勒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

蓝色的天空

?

你喜欢厦门大学吗?

?

2008-7-14 11:29回复(0)

?

?

吉祥祥三宝

?

中国崛起之路上必须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政治上:推行公投,现阶段,县长可以全民公投,(时机已经成熟)打破任命制,让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如美国大选那样~~~之后是市长,省长实行公投!!如是这样,很多社会问题,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教育上;实行高中免费教育,之后是大学免费教育!!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弱则国弱,向发达国家靠近!

?

2008-8-1 13:34回复(0)

?

发评论

doris :

?

?

?

?

?

?

?

?

分享到微博评论并转载此博文验证码: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收听验证码

匿名评论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马来西亚的边缘人

后一篇 >在新彊在库尔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不良信息反馈电话: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

费)

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

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 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果实可以养成孩子勤俭、朴实、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等良好品质。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范文1 《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无私而又博爱的职业,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基础。作为幼儿教师,更需要用爱心和耐心来温暖呵护每一颗童稚的心灵,想要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是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非常的不容易的。这段时间里,我读了《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书中提到说幼儿教师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需要有什么样的专业素质、需要有什么样的教育智慧、需要有什么样的教育艺术。让我了解了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有哪些。 在《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中,作者分别从“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幼儿教师最需要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教育智慧”和“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艺术”这四方面来阐述了怎样做好一名幼儿教师。确实,要做好幼儿教师这份工作,单靠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充满爱心、痛心、和真心的付出;同时还需要我们老师间的相互配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光这样,幼儿教师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终生学习的思想,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孩子的心中,教师是圣神的、无所不能、完美无缺的,而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细微,感受强烈,而且还会不加选择的模仿。因此,幼儿教师也应该从自身的言语、行动中使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比起对孩子一本正经的教育要有用得多。 我还了解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的东西很有很多。比如说,幼儿教师需要“幸福”。

小学语文《陈嘉庚》阅读题和答案

小学语文《陈嘉庚》阅读题和答案 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他热心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赞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但他一生却过着极其筒朴的生活。 1951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扩建工作。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看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惭愧!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1)“嘉老,您让我想起了延安!”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用“‖”给短文分段。 (3)用两三句话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4)读一读短文中画线句子,想一想,此时陈毅心里会想些什么?根据短文的有关内容,想像一下当时陈毅的心里活动,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 (5)读了短文后, 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你有哪些想法? 用一两句简要的话写出来。 参考答案: 1)这句话说的是陈老的生活非常俭朴,就像红军战士当年在延安一样。 (2)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6自然段)第三段(最后一段) (3)从陈毅拜访陈老先生的所见所闻,表现了陈老为了祖国,甘于清苦的高尚思想。(4)答:陈老啊,您太清苦了。您是一位爱国的富翁,怎么能这样生活和工作下去。我们一定要关心您,我们的后代一定会永远记住您的。 (5)答:陈嘉庚先生生活简朴、兴办学校、振兴祖国的高尚品德是永远值得学习的。我希

读陈嘉庚事迹有感

1.简朴的陈嘉庚 看了关于陈嘉庚的种种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陈嘉庚先生一生俭朴,从不夸耀自己,在陈嘉庚的故居中,我仿佛看到了那发黄的帐子,自制的烛台,被褥、衣服、礼帽、皮鞋,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是破旧而老式的,他家财万贯,却对自己的家事,却是“求缺不求全”。但是在投资办学方面却不惜一切。当陈嘉庚的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企业”时,陈嘉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集美,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他边集资边办学,他用于兴学的资金超过一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陈嘉庚为了维持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的经费不间断,做了许多努力,在资金匮乏时,他甚至于贱卖了自己的橡胶园! 1961年8月12日,这个伟大的企业家、教育家病逝于北京。把遗产300万元人民币全部献给国家,一分钱也没留给子孙。 回想陈嘉庚的事后,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我是家中的“小太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围着我转,十分疼爱我,每天都塞给我钱,可是我身上一有钱,就会马上将它花的一贫如洗,毫不保留!我的脑子里根本似乎就不知道节俭是什么意思,更别提陈嘉庚先生一生的简朴了。现在我反思了自己,还真是不应该啊,我要好好的向陈嘉庚爷爷学习,虽然不能像他那般伟大,但是我要开始学习如何节俭! 陈嘉庚先生,你一生简朴,公而忘私,我向你致敬! 2.“一诺万金”的陈嘉庚 看了关于陈嘉庚的种种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陈嘉庚“替父还债赢诚信”是令我感触最深的。 陈嘉庚在17岁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其父晚年实业失败,于1904年停业,欠了20余万元。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面对家道中落,陈嘉庚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菠萝“苏丹”、橡胶大王,陈嘉庚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到1907年为止,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这件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当然,当时也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在家业衰败后艰苦创业10年左右成为百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回头想想自己,比起陈嘉庚,那可就真是大巫见小巫了。答应同学明天去她家帮她补习,结果因为和妈妈的朋友吃一顿饭而没去;答应同学要给他带某本书,结果一连拖了5天…… 看完了他这“一诺万金”的事后,我羞愧的无地自容。平常的我总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去面对诚信,可陈嘉庚就不同了。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新闻学专业教学计划

廈門大學(985工程高校)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崇高理想和良好道 德修养、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人文素养、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 意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应用型新闻传播高级专门人才。 2、基本规格: 学生本科毕业必须达到的要求: (1)符合国家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标准。 (2)主修一门新闻传播类专业方向,具有厚实而全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际 业务技能。 (3)能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交流。 (4)能熟练运用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从事所在领域的工作。 (5)较高水平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按照规定限修一定学分的跨学科和自然科学课程。 (6)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四年全日制 三、技能教育模块(43学分) 1、基本技能课;19学分 本专业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下列课程。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先修课程开课学期 1 大学英语Ⅰ 4 64 11 2 大学英语Ⅱ 4 64 12 3 大学英语Ⅲ 4 64 21 4 大学英语Ⅳ 4 64 22 5 计算机基础 2 64 11 6 学科入门指导 1 16 11 2、职业技能课:6学分 本专业所有学生都必须从下列课程中选修6学分。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先修课程开课学期 1 职业规划与职业道德 2 32 2 商务沟通与人际关系 2 32 3 谈判技巧 2 32 4 有效的时间管理 2 32 5 应用文写作 2 32 6 商务礼仪 2 32 7 书法 2 32 3、社会实践;18学分

《醉翁亭记》《太夫人教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题)

【古文阅读】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 太夫人①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②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节选自欧阳修《太夫人教子》) 注:①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②少微:微贱。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4分) ①名之者谁名: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 ③吾儿不能苟合于世苟: ④浯处之有素矣素: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乃记之而去(小石谭记》) B.在乎山水之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C.自其家少微时其真无马邪{《马说》 D.治其家以俭约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13.选出面波浪线句子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1分) ①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②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答案: 11.(1)取名,命名 (2)寄托 (3)苟且 (4)平时 12.D 13.② 14.(1)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2)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对待啊。

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带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带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带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在六年级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做好每一道阅读题,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成绩。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一)陈嘉庚... 在六年级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做好每一道阅读题,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成绩。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一) 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他热心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赞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但他一生却过着极其筒朴的生活。 1951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扩建工作。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

的烛台。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 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陈毅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 到窗前,看看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惭愧!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 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1)"嘉老,您让我想起了延安!"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用"‖"给短文分段。 (3)用两三句话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4)读一读短文中画线句子,想一想,此时陈毅心里会想些什么?根据短文的有关内容,想像一下当时陈毅的心里活动,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 (5)读了短文后, 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你有哪些想法? 用一两句简要的话写出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答案 1)这句话说的是陈老的生活非常俭朴,就像红军战士当年在延安一样。

《诫子书》《陈谏议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诫子书》《陈谏议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③啮④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⑤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⑥召子,曰:“汝⑦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⑧。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驭:驾驭马匹。③蹄:名词活用动词,踢。④啮:咬。⑤贾人:商人。⑥遽:马上,赶快。⑦汝:你。⑧直:通“值”,价值。 1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非淡泊无以明志(1处) (2)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1处)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 (2)年与时驰(______) (3)不见是马(______) (4)贾人安能蓄之(______)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戒仆养之终老。 1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结合选文分别写一写。 答案: 11.(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12.(1)增长(2)疾行,指迅速逝去(3)这(4)怎么,哪里13.(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 14.示例:甲:(1)诸葛亮忠告孩子静以修身,启示我们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为人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2)诸葛亮忠告孩子俭以养德,启示我们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3)诸葛亮忠告孩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启示我们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4)诸葛亮忠告孩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启示我们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5)诸葛亮忠告孩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启示我们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就会半途而废。先要立志,不愿意刻苦学习,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乙:(1)陈谏议知道自己的马是劣马,都已经被人买走了,他还叫人要回来,退还他的钱。

《陈嘉庚》阅读答案

《陈嘉庚》阅读答案 】《陈嘉庚》及答案 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他热心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赞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但他一生却过着极其筒朴的生活。 1951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扩建工作。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看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惭愧!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1)“嘉老,您让我想起了延安!”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用“‖”给短文分段。 (3)用两三句话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4)读一读短文中画线句子,想一想,此时陈毅心里会想些什么?根据短文的有关内容,想像一下当时陈毅的心里活动,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 (5)读了短文后, 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教子无方》阅读附答案

《教子无方》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小题。(12分) 教子无方 林海音 母亲骂我不会管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 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鞋子,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背着他们做。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比如扯下床单把瘦鸡子似的三妹包在里面,我和二妹两头儿拉着,来回的摇,瘦鸡子笑,我们也笑,连管不了我们的奶奶都笑了起来了(可见她也喜欢淘气了),笑得没了力气,手一松,床单裹着人一齐摔倒地下,瘦鸡子哇的哭了,我们更笑得厉害,虽然知道爸爸回来免不了吃一顿手心板。 有一次我们要出门,二女儿问她的爸爸: “妈妈也出去吗?” 爸爸说:“是的。” 二女把两条长辫子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女说: “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 我正在房里换衣服,听了似有所悟,他们像我一样吗?喜欢背着爸妈做些更淘气的勾当。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的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有一天我正伏案记童年,院里一阵骚动,加上母亲唉唉叹声,我知道孩子们又惹了祸,母亲喊:“你来管管。”我疾步趋前,喝!三个丑小鸭一字儿排开,站在那里等候我发落。只见三张小脸儿三个颜色:我的小女儿一向就是“娇女儿泪多”,两行泪珠挂在她那“灵魂的窗户”上,闪闪发光;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那老二,小字虽然没写完,鼻下却添了两撇仁丹胡子。一身的泥,一地的水。不管他们惹了什么样的祸,照着做母亲的习惯,总该上前各赏一记耳光,我本想发发脾气,但是看着他们三张等候发落的小花脸儿,想着我的童年,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善观气色,便也扑哧哧都笑起来,我们娘儿四个笑成一团。母亲又骂我: “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 小题1:从全文看,作者有哪些事“该管不管”?(3分) 小题2:作者写自己童年的淘气故事,有什么用意?(3分)

厦门大学汉译英

第九部分 2005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已完成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了《大纲》所规定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标准以及英语专业知识的要求。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属于标准参考性教学检查类考试.考试范围包括《大纲》所规定的听、读、写、译四个方面的能力以及英语专业知识. 三考试时间、对象与命题 本考试在英语专业第八学期举行,每年一次.考试对象为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本考试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组织有关命题专家命题, 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考试的实施. 四考试形式 为了有效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既兼顾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又考虑到考试的可行性以及高年级阶段英语水平评估的特点,本考试采用多种考试形式,以保证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共有六个部分: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人文知识、改错、翻译、写作。整个考试需时185分钟。 I 听力理解(Part I :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1. 测试要求: (a )能听懂真实交际场合中的各种英语会话和讲话。 (b)能听懂VOA、BBC或CNN等国外媒体节目中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题报道。 (c) 能听懂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语言文学、科普方面的演讲及演讲后的问答。 (d)考试时间约25分钟 2.测试形式: 本部分采用填空题和多项选择题形式,分三节:Section A, Section B, Section C,共20题。Section A: Mini-lecture 本部分由一个约900个单词的讲座和一项填空任务组成。要求学生先边听边做笔记,然后完成填空任务。答题时间约为10分钟。本部分共有10题。 Section B: Conversation or Interview 本部分由一个约800个单词会话组成。会话后有5道多项选择题。 Section C:News Broadcast 在若干段新闻报道,后有5道多项选择题。 Section B & Section C的每道多项选择题后有10秒的间隙,要求学生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听力理解部分的录音语速为每分钟约150个单词,念一遍。 3.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获得口头信息的能力。 4.选材原则: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 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 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 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 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 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 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 条上冒出来,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 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 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 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 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 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 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

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 ⑦也许是因为“绿叶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 ⑧新叶青青,我忽然想起:______ _____ __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帘幔()的嫩芽()的生机()地等待()地冒出来()地缀满 2.文章第⑤段在全文中有作用。 3.你喜欢短文中的哪些语句描写,摘抄下来,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结尾处补全。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碗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

《陈谏议教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谏议教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谏议教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原文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注释及译文 注释 1.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2.驭:驾驭马匹。 3.蹄:名词活用动词,踢。 4.啮:咬。 5.仆:仆人,指养马的仆人。 6.因:于是。 7.遽:马上,赶快。 8.安:怎么,哪里。

9.贾(gu)人:商人。 10.直:通“值”,价值。 11.诘:责问。 12.贵臣:朝廷中的重臣。 13.制:制服。 14.蹄:踢。 15.彼:那。 16.厩:马棚。 17.曰:说,回答。 18.汝:你。 19.售:卖。 20.戒:通“诫”,告诫。 21.劣:烈性的 【试题】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驭:驾驭 B.蹄啮伤人多矣:踢

C.汝为贵臣:你 D.而偿其直:直接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见是马:没有看到这匹马。 B.谏议遽招子:谏议马上召来儿子。 C.贾人安能蓄之: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 D.戒仆养之终老:让仆人养它到老。 3.对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B.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 C.“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是对陈谏议的赞扬评价。 D.“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 【参考答案】 1. D 2. D(警告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准再卖出) 3. B 直接译文

2018厦门大学考博英语作文范文带译文

2018厦门大学考博英语作文范文带译文 导读:本文2018厦门大学考博英语作文范文带译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厦门大学(2013) Directions: You are asked to write an essay on the following topic: Man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fer qualification: through some sort of distance learning using the Internet, rather than by face-to-face contact in a classroom. In your opinion, do the advantages of this development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of learning in this way?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250 words. You should use your own idea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nd support your arguments with examples and relevant evidence. 【参考范文】 Online Learning Never Outweigh Face-to-face Lear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many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in to provide online course for those who cannot or are not willing to attend the class. Undoubtedly, it is very convenient for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in remote areas to learn knowledge. They neither need to move into the same

《教子无方》阅读题及答案

教子无方 林海音 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 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板板,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 雨天无聊,孩子们最喜欢爬到壁橱里去玩,我起初是绝对不许的,如果他们乘我买菜的时候爬到里面去,回来一定会挨我一顿臭骂。有一次我们要出门,二的问爸爸: “妈妈也出去吗?” 爸爸说:“是的。” 二的把两条长辫子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说: “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 我正在房里换衣服,听了似有所悟,他们像我一样吗?喜欢背着爸妈做些更淘气的勾当?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的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有一天我正伏案记童年,院里一阵骚动,加上母亲唉唉叹声,我知道孩子们又惹了祸,母亲喊:“你来管管。”我疾步趋前,喝!三个丑小鸭一字儿排开,站在那里等候我发落。只见三张小脸儿三个颜色:我的小女儿一向就是“娇女儿泪多”,两行泪珠挂在她那“灵魂的窗户”上,闪闪发光;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那老大,小字虽然没写完,鼻下却添了两撇仁丹胡子。一身的泥,一地的水。不管他们惹了什么样的祸,照着做母亲的习惯,总该上前各赏一记耳光,我本想发发脾气,但是看着他们三张等候发落的小花脸儿,想着我的童年,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善观气色,便也扑哧哧都笑起来,我们娘儿四个笑成一团。母亲又骂我: “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 1、从全文看,作者有哪些事“该管不管”? 2、作者写自己童年的淘气故事,有什么用意? 3、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大女儿的脸上涂这“迷死佛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 4、从全文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答案: 1、.孩子们趟街上的雨水、堆枕头玩游戏、涂花脸三件事。(3分.每要点1分) 2、.将自己的淘气与孩子们对比,来说明这种童年乐趣是所有孩子的天性。(3分.意思对即可)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模样的淘气与可爱。(共3分,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到即可) 4、“尊重理解孩子,顺应儿童天性,有独特的教育方式的母亲”。(或文章让人感受到的并非是不负责任的母亲,而是一个很善于体察和引导孩子,懂得教育规律的母亲,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宽厚、慈爱而又活泼、淘气的可爱性格)(3分。意思到即可)

厦门大学翻译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厦门大学翻译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即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1月批准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2008年开始招生,2009年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 MTI教育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地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 全日制MTI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作为我国专业硕士之一,MTI不仅面向英语专业的考生,同时也鼓励非外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时间经验者报考,其中非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更受到报考院校的欢迎。 厦门大学翻译硕士全日制学费总额3.3万元,学制2年。 相对于很多专业,翻译硕士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专业,没有一流的老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生,请最好的老师培养翻译硕士人才,这是行业需要。确实,翻译硕士就业薪水高是事实,只要将语言学通了,将来的就业肯定不成问题。 其专业方向如下: 英语笔译、口译 日语笔译、口译 这两个专业方向的初试考试科目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11翻译硕士英语,或213翻译硕士日语 ③357英语翻译基础,或359日语翻译基础 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下面凯程老师给大家详细介绍下厦门大学翻译硕士专业: 一、厦门大学翻译硕士研究方向 翻译说以的细分研究方向大体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要求在英语和汉语方面同时提高,加强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互译能力。会开设英汉、汉英的翻译课程,同时英文写作和关于中文素养的课程也会同时开设。目的是可以在翻译各种文体的文本时,采用恰当的方法以及准确的用语进行翻译工作。口译在交传和同传方面都会有相应的课程开设,同时进行培训,其中包括视译、带稿同传等各种方式。口译更为注重实战经验,培养过程中,模拟回忆或实际回忆的次数非常多。 二、厦门大学翻译硕士考研难不难 2015年厦门大学翻译硕士各个方向招生人数总数为19人,相对来说,厦门大学翻译硕士招生量较大,复试分数线和武汉大学等学校相比,复试线较低,因此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有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根据凯程从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内部的统计数据得知,厦门大学翻译硕士的考生中90%以上都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翻译硕士考试科目里,百科,翻译及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翻译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历年课外阅读含答案

课外阅读 一:变 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顺序,按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和。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 4、文中第⑤句里的“这样”的含义是: (1) (2) 5、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

《太宗教子》阅读答案附译文

太宗教子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太宗谓侍臣曰(2)见其临食将饭(3)尔方为人主(4)可以自鉴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其一犬坐于前C.其如土石何? D.择其善者而从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1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生活小事情治国大道理吃饭提倡节俭①乘舟②休息③参考答案:www.11.(4分)告诉、对……说(2)面对(3)刚刚(4)借鉴(照镜子)12.(2分)D13.(4分)(1)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喻。(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14.(3分)乘马:提倡休养生息。乘舟: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休息:善于纳谏。译文: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古时候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事。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谕。见他对着饭菜准备吃饭时,便问他:‘你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回答说:‘不知道。’我说:‘凡是播种、收获的农事都很艰难辛苦,全靠农民努力务农,不去占用他们劳作的时间,才常有这样的饭吃。’看到他骑马,又问他:‘你知道马是怎样来的吗?’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是能够替人代劳的东西,要使他既劳作又得到休息,不耗尽气力,这样就可以常有马骑。’看到他乘船,又问他:‘你知道船是怎样运行的吗?’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船好比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能浮载船,也能推翻船,你不久将做君主了,怎能不畏惧!’看到他在弯曲的树下休息,又问他:‘你知道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树虽然弯曲,打上墨线就可以正直成材。做君主的虽然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诤就可以圣明,这是傅说讲的道理,可以对照自己作为鉴戒。”

厦门大学英文版介绍

Xiamen University 1.Introduction Xiamen University, located in Xiamen, Fujian province, is the first university in China founded by overseas Chinese. Before 1949, it was originally known as the University of Amoy. The university is one of many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directly administered by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1995 it was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the "211" Project for the state key construction; in -level universities designated for the state key construction of 2000 it became one of China’s higher the 985 Project. 1.1 History In 1919, Mr. Tan kah kee, the well-known overseas Chinese leader, donated millions of dollars to establish and endow Xiamen University, officially founded in 1921. It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and selective universities in China. Mr. Tan handed over Xiamen University to the government in 1937 due to lack of funds, and the institution subsequently became a national university. In 1938, at the outbreak of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the university temporary relocated to Changting in Min Xi county, western Fujian. At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in 1946, Xiamen University moved back to Xiamen and resumed normal operations. In 1952, Xiamen University became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and has been designated as a national key university since 1962. Then, in 1952 it became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embracing both arts and science. In 1963, it was designated as a state key university. In 1995, it was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the "211 Project" for the state key construction; in 2000, it became one of China’s higher-level universities designated for the state key construction of the "985"Proje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