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及生长育肥猪饲养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出生至3日龄阶段:
(1)确保仔猪及时吃到初乳,以获得母源抗体,增强抵抗力。

(2)固定乳头,帮助仔猪适应乳头,提高乳汁摄取效率。

(3)观察仔猪的生长发育,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 3日龄至3周龄阶段:
(1)逐渐添加高蛋白质的全价颗粒饲料,锻炼仔猪的胃肠消化功能。

(2)注意保暖,采用红外线保温灯等设备,确保仔猪生活环境的舒适度。

(3)加强仔猪的护理,预防疾病发生。

3. 3周龄至断奶阶段:
(1)继续锻炼仔猪的消化功能,逐渐过渡到固体饲料饲养。

(2)关注仔猪的生长发育,确保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加强环境清洁,预防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4. 饲养环境管理:
(1)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防止仔猪受到污染。

(2)合理规划饲养密度,确保仔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3)注意观察仔猪的行为变化,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5. 疾病防控:
(1)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2)定期进行驱虫、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3)发现病情,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为养猪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

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

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断奶是指仔猪从母猪断掉乳头后,开始完全依赖自己饲料和水分的过程。

断奶后的仔猪需要特殊的饲养和管理方法,以确保它们的健康和生长。

以下是关于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的详细介绍。

1. 环境控制:断奶仔猪的舍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仔猪的舒适性。

一般情况下,温度应该在26-28摄氏度之间,湿度控制在50-70%。

舍室要保持通风良好,排出粪气和湿气,保持空气新鲜。

2. 舍室清洁:定期清洁舍室,保持干净卫生,减少细菌和传染病的传播。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彻底清洁,尤其是断奶仔猪的舍室需要更加注意卫生。

3. 照明管理:合理的光照可以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保持光照时间在12-16小时之间,确保仔猪有足够的光线来进行正常的活动和生长。

4. 空间管理:断奶仔猪的舍室要根据仔猪的数量合理规划空间,保证每只仔猪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拥挤引起争斗和伤害。

1. 饲料配方:断奶仔猪的饲料要营养均衡,易消化吸收。

一般情况下,断奶仔猪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高于普通仔猪的饲料,添加鸡蛋粉、豆粕等营养成分,保证仔猪的营养需求。

2. 饲料投喂:断奶仔猪的饲料要按时按量投喂,每天投喂3-4次,确保饲料新鲜,避免发霉变质。

3. 饮水管理:断奶仔猪饮水量大,要保证饮水充足,饮水设备要保持清洁,经常更换水源,确保水质干净卫生。

4. 饲料添加剂:根据仔猪的生长需要,可以添加适量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素,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1. 疾病预防:定期为断奶仔猪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猪瘟、猪痢、口蹄疫等疾病的发生。

2. 病害防治:一旦发现仔猪有生病的迹象,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3. 环境卫生:保持仔猪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预防霉菌、细菌的滋生,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4. 饲养密度:断奶仔猪的饲养密度要合理,避免因为拥挤引起压力过大,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四、断奶仔猪的生长监测1. 生长记录:定期记录仔猪的体重、食量、生长状况等指标,监测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量。

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

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

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随着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饲养断奶仔猪已成为养殖户的重要课题。

断奶仔猪饲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科学合理的饲养和管理方法对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

一、环境与设施1.舍舍面积:断奶仔猪每头体重在6kg~8kg之间,建议每头猪的舍舍面积不小于0.12平方米。

2.温度:断奶仔猪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建议舍温保持在25℃~28℃,注意防止感冒和腹泻。

3.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通风效果良好。

但冬季要注意保持温度,防止猪只受凉。

4.日光:保持良好的采光条件,有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

5.卫生:舍内定期清理,保持干燥,防止霉菌滋生。

6.饮水设施:建议使用高效饮水器,保障断奶仔猪的饮水需求。

7.隔离:新进的断奶仔猪要先进行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后再与原有的猪只放在一起。

二、饲料及饲养管理1. 饲料配方:断奶仔猪的初乳期需要提供高营养、易消化的饲料,建议添加适量的动物蛋白粉、植物蛋白粉、玉米、豆饼等原料。

2. 断奶饲料:对于断奶仔猪,需要提供专门的断奶饲料,一般含有高蛋白、高赖氨酸、高油酸等成分,能够满足断奶仔猪的生长需求。

3. 饲料颗粒度:断奶仔猪的食物颗粒要小而均匀,易于消化吸收。

4. 饲养管理:定时定量喂食,确保断奶仔猪充分的饮食,合理饲养密度,避免鸡鸭同栖,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5. 增加饲料次数:断奶仔猪一天需要喂食3-4次,确保充足的饮食量,帮助断奶仔猪更好地生长发育。

6. 饮水管理:保持水源清洁,随时供应干净新鲜的水,提高断奶仔猪的饮水量。

三、疾病预防1. 注重隔离:新进的断奶仔猪要进行隔离观察,防止传播疾病。

2. 定期检查:断奶仔猪要进行定期的体检,及时发现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防控。

4. 饲料卫生:保持饲料的新鲜卫生,避免饲料发霉,防止食品中毒。

5. 病害防治:在养殖断奶仔猪的过程中,要对常见的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如腹泻、感冒等。

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

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

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断奶是指仔猪开始断掉母猪的乳头进行单独饲养的过程。

这是仔猪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阶段,饲养管理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水平。

以下是断奶仔猪的饲养及管理方法。

1. 圈舍准备断奶仔猪需要单独的圈舍,使用混凝土地板或铁皮地板,易于清洁和消毒。

圈舍内要做好通风和保暖工作,确保温度适宜。

2. 饲料配制断奶仔猪的饲料需兼顾营养均衡和易于消化的特点。

可根据仔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不同配方的饲料。

一般来说,断奶后的仔猪需要高蛋白、高能量和易于消化的饲料。

3. 断奶时间和方式一般来说,仔猪的断奶时间为25-35天,但也要根据仔猪的情况和体重作适当调整。

断奶方式有渐进断奶和突然断奶两种,渐进断奶是逐渐减少母乳饲料,增加辅助饲料的比例;突然断奶则是完全停止母乳饲料,全面转换为辅助饲料。

4. 饲喂方法断奶后的仔猪需要逐渐转换到固体饲料上,初始阶段可以用浸泡过的饲料或稀糊状饲料,逐渐过渡到饲料颗粒的形式。

餐食应分多次饲喂,每天应保证3-5次。

5. 喂水管理断奶后的仔猪需要充足的饮用水。

水的供应应始终保持清洁和新鲜,每天要定期清洗水槽,以防止水质污染。

水的温度一般与环境温度相近,以避免对仔猪的消化造成不良影响。

6. 疾病预防断奶仔猪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要做好疫苗注射和防病消毒工作。

疫苗接种可提前进行,以增强仔猪的免疫能力。

在圈舍内要定期消毒,清洁环境,防止疾病的传播。

7. 定期称重和管理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较快,需要定期进行称重和管理。

称重可以了解仔猪的生长情况,根据体重的增长情况调整饲料配给和管理措施。

8. 环境管理断奶仔猪的圈舍环境应保持干燥清洁,有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

圈舍内的床料也要及时更换,以保持干燥卫生。

9. 饲料管理要根据断奶仔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饲料的配给量和比例,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饲料的质量也要保证,避免使用变质或发霉的饲料。

10. 行为管理断奶仔猪的行为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断奶仔猪(保育阶段)饲养管理技术

断奶仔猪(保育阶段)饲养管理技术

断奶仔猪(保育阶段)饲养管理技术
1、饲养
①35日龄刚断奶仔猪,带着母仔别离之苦,生长发育仍幼小,消化器官发育不充分,消化机能不健全,又进入完全陌生的新环境,不吃奶,饲料有变,开始独立生活。

此期间有诸多应激因素。

是仔猪出生后又一个关键时期,此期间应对其倍加精心扩理,及时提供优质全价颗粒料,以免营养受阻,妨碍正常生长发育。

②饲喂方法:自由采食,或多餐少喂,刚断奶头2-3天仍喂哺乳仔猪喂7-8成饱,以后逐渐更换成断奶仔猪料。

注意观察饲料消化利用情况和仔猪长势,及时增减喂量,保持正常食欲和采食量。

③幼嫩多汁、品质优良的青绿饲料和青贮料,对于补充刚断奶仔猪的营养完善,促进消化和维持旺盛食欲具有良好作用。

但喂量按风干物质折算,以不超过日粮构成的10%为宜。

2、管理
①仔猪保育舍,在仔猪断奶前,必须经过修缮,彻底清扫、洗刷、消毒、干燥后,方可断进仔猪。

②仔猪断奶后的保育期为35—70日龄。

为防止腹泻、感冒等断奶应激综合症,其护理重点是喂饲量和温度调控。

一般舍温应保持在20℃以上,随着体重的增加,舍温可稍下调。

③按防疫程序和用药程序及时进行防疫注射、用药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④仔猪保育至70日龄转生长育肥舍,要逐头称重,登记,计算成活增重,耗料等,
⑤转生长育肥舍时,注意把本场留种仔猪单独转入特定猪舍,做好记避免误售等影响留种。

猪生产学习题第六章(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

猪生产学习题第六章(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

第六章幼猪培育概念:●哺乳仔猪:指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

●断奶仔猪:指从断奶至10周左右的仔猪。

●育成猪:指从10周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猪。

●后备猪: 指仔猪育成阶段结束到初次配种前的青年种猪。

第一节哺乳仔猪初生仔猪三大变化:气体交换的变化:通过脐带靠母体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供给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转变为通过自身呼吸系统进行自主呼吸。

体温调节主体: 由母体的恒温环境而不需进行体温调节转变为随着外界的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需要进行调节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免疫方式: 在母体内处于无菌环境,不需产生抗体以抵抗病原菌,因而缺乏先天性免疫力;改变为处于外界的有菌环境中,且需要迅速从母体获得抗体以产生被动免疫力。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一)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如何调节体温?大脑皮层发育不全。

仔猪出生时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等系统的机能完善,但是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对各系统技能的协调能力差。

物理调节能力有限。

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隔热能力差。

皮毛、肌肉颤抖、竖毛运动和挤堆等方式进行。

化学调节效率低。

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提高物质代谢。

→主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氧化产热(效率低)。

化学调节能力6日龄前(效率特别低)、7-20日(逐渐得到改善)、20日龄(接近完善)仔猪不同日龄所需要的适宜温度: 1 — 3 日龄30—35℃;4—7日龄28—30℃;8 —20 日龄22—25℃;31 — 45 日龄20—22℃(二)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1)胃肠重量轻,容积小;50kg体重,接近成年胃重。

(2)胃肠运动机能微弱,胃排空速度快;2~3月龄接近成年猪。

(3)胃肠酸度低;从20天开始,少量游离盐酸出现,70~90日龄以后盐酸分泌才接近成年猪。

(4)酶系发育不完善;出生时,胃内少量凝乳酶和胃蛋白酶。

乳糖酶高,是以消化母乳为主;3周龄后,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可以消化淀粉日粮,10日龄后可补充些植物性饲料。

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喂策略

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喂策略

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喂策略断奶仔猪是指生后断奶至入育分场前的仔猪,在这一阶段,仔猪的营养需求与饲喂策略是决定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关于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喂策略的详细说明。

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

一、能量供给断奶仔猪的能量供给,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可以选择高消化率和高能量的饲料,如玉米、小麦、大豆等。

应避免给予过多的脂肪,以免影响仔猪的消化吸收能力。

二、蛋白质供给断奶仔猪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高,蛋白质是仔猪生长发育的基础。

可选择高质量的蛋白质来源,如豆粕、鱼粉等。

应根据仔猪的体重和生长阶段来调整蛋白质的含量,以满足其不同阶段的需求。

三、维生素供给断奶仔猪对维生素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对维生素A、D和E的需求。

可以通过添加维生素预混料,来满足仔猪的维生素需求。

饲喂食物应新鲜,以保证维生素的有效性。

四、矿物质供给断奶仔猪对矿物质的需求也较高。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钙、磷、铁、锌等。

可以通过添加矿物质预混料,来补充仔猪所需的矿物质。

要保证饮水清洁卫生,以防止矿物质沉积在喂水设备中引起水质污染。

五、水分供给断奶仔猪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应饮用干净、新鲜的水。

水的质量对仔猪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确保饮水的质量。

针对断奶仔猪的饲喂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断奶后逐渐转换饲料仔猪在断奶后的饲喂过程中,需要逐渐转换饲料,从乳猪饲料向育肥猪饲料过渡。

这个过程应逐步进行,避免饲料突变对仔猪的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二、饲喂频率和定量断奶仔猪的饲喂频率和定量应根据仔猪的年龄和体重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日喂食3~4次,每次喂食的饲料量要根据仔猪的胃容量来确定,避免喂食过多或过少。

三、饲喂时间和环境断奶仔猪的饲喂时间和环境应固定和稳定。

每日喂食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以免给仔猪造成压力和紊乱。

餐具要保持清洁和干燥,以避免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猪的饲养中的生长发育调控

猪的饲养中的生长发育调控

猪的饲养中的生长发育调控猪是人类最重要的家畜之一,对于猪的饲养中的生长发育调控,农民和养殖户们都非常关注。

生长发育调控的良好实施可以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养殖效果,而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养殖出现问题。

本文将从饲料、环境和遗传等方面来探讨猪的生长发育调控。

一、饲料的调控饲料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帮助猪获得健康的生长。

不同生长阶段的猪需要不同比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因此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至关重要。

1.1 断奶仔猪阶段断奶仔猪阶段是猪的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饲料配方应根据猪的营养需求进行调整。

摄入适量的高质量乳粉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帮助仔猪更好地生长发育。

1.2 育肥猪阶段育肥猪阶段是猪的快速生长期,饲料配方应注重增加能量,提供高蛋白质的饲料。

适当添加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肌肉生长和脂肪积累,提高肉质品质。

二、环境的调控除了饲料的调控,环境也对猪的生长发育产生巨大影响。

合理的环境调控可以提高猪的舒适度,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生长发育。

2.1 温度调控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会影响其食欲和生长。

因此,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以保持猪舒适度,促进生长发育。

2.2 空气质量调控猪圈的通风系统对于维持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合适的通风系统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新鲜空气的供应,减少氨气和二氧化碳等对猪健康的不良影响,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三、遗传的调控猪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饲料和环境的影响,遗传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遗传改良,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从而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3.1 选择优良品系采用优良的种猪进行繁殖,能够传递出更好的生长发育基因,提高后代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因此,选种猪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养殖户来说意义重大。

3.2 合理的配对在繁殖时,应根据猪的遗传特征进行合理的配对,以避免不利基因的累积。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配对,可以控制猪的生长发育速度和体型,达到预期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奶仔猪及生长育肥猪饲养技术要点一、断奶仔猪饲养管理要点断奶仔猪指断奶(现代商品猪生产中,断奶时间提前至21~35天,通常为21天[1])至70日龄(或25kg左右)的仔猪。

1、过渡期饲养管理仔猪断奶后要继续喂哺乳期饲料,逐渐过渡,不要突然更换饲料;一般要在断奶后7d 左右开始换料;更换饲料要逐渐进行,每天更换20%,5d换完;实行35天以上断奶的仔猪,也可以在断奶前7天换料[2]。

注意:①在断奶后的2-3d要适当控制给料量,不要让仔猪吃得过饱,采用多次少量,防止断奶仔猪腹泻的出现。

②断奶前期把母猪从产栏调出,仔猪留原圈饲养,避免仔猪受断奶、咬架和环境变化引起的多重刺激。

③搞好猪舍环境卫生,保证猪舍温暖干燥,防止僵猪的产生。

2.常规饲养管理⑴圈舍、温湿度、饲料粒度等指标保育栏面积:断奶仔猪保育栏的面积通常采用240cm×165cm,每头仔猪适宜占栏面积为:0.3~0.4cm2,按窝转群,10~12头/栏。

温湿度:保育舍温度应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65%~75%为宜[3]。

饮水:仔猪一般采用鸭嘴式饮水器供水,但须注意饮水器的出水率,最低的出水率应该在1.5L/min[4],以保证仔猪饮水充足,维持正常的采食量。

日粮:断奶仔猪的日粮以制成颗粒为好(减少饲喂时的浪费),饲料颗粒直径0.6~0.8mm为宜[5],利用自动料槽要注意不应装得过多,应该没3~4天就向饲槽中加入一次新鲜饲料。

日粮组成: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按照NRC(1998)标准中20~25kg生长猪的营养标准配制。

二、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要点生长猪指体重25kg或30kg至50kg或60 kg(不作种用)的猪(或70日龄至120日龄的猪)。

育肥猪指体重50kg或60kg至90kg或100kg以上的猪(或120日龄至屠宰日龄的猪)。

1.日粮营养水平①能量水平NRC(1998)推荐生长育肥猪阶段的能力浓度为14.23MJ/kg,而大多数饲料原料的能量浓度都低于此值,必须向饲粮中添加油脂,这样可以提高日粮能力浓度和赖氨酸水平,提高生长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②粗蛋白在一定范围内(Pro:9%~18%),针对同品种、类型和满足消化能需要的生长猪来说,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其增重速度加快,饲料转化率提高。

生长猪需要的10种必须氨基酸,缺乏任何一种必须氨基酸都会影响增重,特别是Lys、Met和Trp,NRC(1998)提出营养需要量中,生长猪的赖氨酸占粗蛋白含量的5.28~4.55%,其余氨基酸需要量依据理想蛋白质模型在赖氨酸需要量基础上确定。

③矿物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其缺乏或者过量时都会导致生长猪营养代谢紊乱,降低饲料转化率,甚至引起疾病或死亡。

生长猪日粮中钙、磷比例应在1~2:1[6]。

④粗纤维粗纤维含量是影响饲粮适口性和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饲粮粗纤维含量过低,猪会拉稀或便秘;饲料粗纤维含量过高,则适口性差,并严重降低增重和养分消化率。

生长育肥猪饲粮粗纤维水平应控制在5%~8%,幼猪阶段易取低限[7]。

2.育肥方式国内常用的生长猪肥育方法有“吊架子”和“一条龙”两种方法。

研究表明,为了提高肉猪的肥育效果,获得较高的生长速度,应该选用“一条龙”育肥法。

采用这种育肥法,通常将肉猪整个肥育期按体重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20~60 kg 和后期60~100 kg 或以上。

根据不同阶段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需求的特点,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一般是从肥育开始到结束,始终保持较高营养水平,使猪充分发挥成长潜力。

但在肥育后期,为了防止沉积过多脂肪,可以采取适当限量饲喂或降低饲料能量浓度的方法,以提高胴体瘦肉率[8]。

3.饲喂方法饲喂方法是紧密地和营养供应特点先联系的,分为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两种。

限量饲喂又主要分两种方法,一是对营养平衡的日粮在数量上予以控制,即每次饲喂自由采食量的70%~80%,或减少饲喂次数;二是降低日粮的能量浓度,把纤维素含量高的粗饲料配合到日粮中去,以限制其对养分特别是能量的采食量。

若要获得较高日增重,以自由采食为好;若要追求瘦肉多和脂肪少,则以限量饲喂为好。

4.采食量的控制育肥猪日采食量通常按其体重的4% 计算,体重小于50 kg 时,按4.0%~4.5% 计算;体重大于50 kg时,按3.5%~4.0% 计算,同时日采食量还要根据季节、猪的品种以及饲料营养浓度等因素适当增减[9]。

正常情况下,断奶至体重25 kg 的猪,每千克增重耗料2 kg 左右,体重25~60 kg 的猪每千克增重耗料2.5~3.0 kg,体重60~100 kg 的猪每千克增重耗料3.0~3.5 kg[10]。

为了防止育肥后期脂肪过量沉积,可按育肥猪每天所需日粮80% 饲喂,或加大青粗饲料喂量,以控制能量摄入,提高猪的瘦肉率。

5.饮水生长育肥猪每吃1kg饲料需饮水2.5~3.0kg,才能保证正藏的消化和代谢。

一般在春秋季节的水料比为4:1,约为体重的16%;夏季水料比为5:1,约为体重的23%;冬季也要供给2~3:1或体重的10%左右的水[11]。

6.饲养密度一般认为,生长期以0.6~0.7m2/头为宜,育肥期的饲养密度以0.8~1.0m2/头[12]。

7.温湿度体重在60kg以前的猪的适宜温度为16~22℃,体重在60~90kg的猪为14~20℃,90kg 以上的猪为12~16℃,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增重和饲料消化率。

一般在舍内温度较为适宜的情况下,湿度以40~70%为宜。

8.空气新鲜度潮湿浑浊的空气环境首先会侵害猪的眼睛、呼吸道、消化道粘膜,使眼睛、呼吸道、消化道系统疾病和皮肤病的患病机会增加。

CO2不能超过0.3%,NH3不能超过0.02mg/L,H2S不能超过0.015mg/L[13]。

三、猪场的消毒与免疫猪场施行严格的消毒与免疫,是保证猪场正常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猪场大规模疫病暴发的基本措施。

1.消毒1.1消毒的种类通常情况下猪场的消毒种类包括预防消毒(也就是常说的定期消毒)、紧急消毒(在疫情发生期间,对猪场内所有的设备进行消毒)、终末消毒(疫病发生后,2周之内无新疫情发生时实施的消毒)[14]。

1.2消毒的方法猪场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性清扫和化学性消毒。

机械性清扫机械性清扫是搞好猪舍环境卫生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主要是采用机械对猪舍进行清扫、冲洗等。

通过机械性清扫可大大减少猪舍内的污物及病原微生物,提高化学性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据试验,只采用机械性清扫方法,可使畜舍内的细菌数减少20%左右,如果清扫后再用清水冲洗,则畜舍内的细菌数量可减少50%以上,清扫、冲洗后再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畜舍内的细菌数即可减少90%以上[15]。

化学性消毒化学性消毒是猪场常用的一种消毒方式。

即采用化学消毒剂对猪舍、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其使用方法1.3消毒时间安排未发生传染病时,猪场每年可进行两次大的预防性消毒,每月进行一次一般性消毒。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猪群,应在全出后进行消毒。

猪场发生疫病是,猪舍要加强临时性的消毒,对病猪及其分泌物、污染的场地及时进行消毒,当制止传染病后,在疫区解除封锁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2.免疫猪场免疫接种是防止猪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猪注射疫苗后,能产生特异性的抵抗力,使猪在一定时间内不被传染病感染。

2.1疫苗的种类根据疫苗中微生物的存在形式,疫苗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活苗和灭火苗。

活苗中比较常用的是弱毒苗,它是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的弱毒苗或强毒经人工方法至弱而得到的。

它的特点是活毒在起作用,优点是用量小,免疫期长。

缺点是易失活,不易保存,并有潜在的危险。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弱毒苗,如猪瘟免疫弱毒苗、伪狂犬弱毒苗等。

灭活苗又叫死苗,是强毒经灭活后而得到的。

它的特点是病原微生物已被灭活,无传染性,但仍保留免疫原性。

它的优点是易保存,缺点是用量大,免疫期短,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加佐剂,可延长免疫期,如猪丹毒氢氧化铝菌苗。

2.2免疫程序猪的传染病种类很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猪场传染病的发生情况不同,因此,用于免疫预防的传染病的种类也不同。

关于猪传染病的预防接种的免疫程序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各地区、各猪场应根据本地、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切实有效的免疫程序。

四、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1.猪瘟临床上分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以亚急性多见。

病猪体温升至40~41.5℃,呈稽留热型,呼吸增数、昏睡,皮肤及可视性粘膜充血,食欲减少或废绝,皮肤出现点状出血,指压不退色。

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和季节。

初期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后,呈现短暂假康复现象。

即注射1针药吃1顿饭,约1周转为慢性。

早期用猪瘟抗血清配合抗生素治疗,可治愈。

2.猪丹毒主要临床症状,病猪体温高至41~42.5℃呈稽留热型,初期皮肤及可视性粘膜充血,卧地昏睡,食欲废绝(强迫起立时可吃几口食即睡下),约经24h皮肤呈现典型暗紫色棱形疹块(指压退色),可用青霉素(剂量稍大)与解热镇痛药肌注后,经数小时见疗效,连用2d左右即可痊愈。

3.猪肺疫主要临床症状,分肺炎类型和咽喉肿大型,后者症状典型,易诊断。

发病猪不分年龄。

体温在41℃以上,呼吸增数,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皮肤充血(指压褪色),先便秘后腹泻,有眼屎。

呈犬坐状呼吸,食欲减少或废绝。

早期用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治疗效果好。

4.猪副伤寒主要临床症状:主要发生于2~4月龄仔猪,阴雨连绵季节多发,体温升高至40.5~42℃,耳根、大腿内侧、胸前处等皮肤出现紫色斑,有浓性眼屎,以肠炎表现为主,短期便秘后,出现持续下痢,粪呈灰白色或黄绿色水样、恶臭,后期粪便混有血液和假膜,不易与猪瘟区别。

早期,用土霉素及SM2等药物治疗效果好。

5.猪弓形体病主要症状:仔猪架子猪年龄段,在5~10月份多发,体温40~42℃稽留,精神沉郁,鼻镜干燥,可视黏膜潮红,食欲减少或废绝,便秘与腹泻交替,呼吸困难(胸腹式呼吸),咳嗽、后躯麻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身体下部与耳部皮肤大面积发绀。

孕猪流产、产弱胎或畸形胎。

早期,用磺胺嘧啶,磺胺-5甲氧嘧啶等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好。

6.猪口蹄疫猪患此病后以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表现出惊厥、相互嘶咬、副趾及蹄中沟等出现病变。

病初体温升至40.3~42.0℃,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者是废绝,站立行走难,四肢蹄痛疼,并且全身发抖。

少部分病猪鼻端和蹄冠处有水疱产生,而经过1~2 d 后水疱破溃,流出透明或微黄色液体。

大约30%~40%的病猪在鼻镜和口腔黏膜上有水疱和烂斑,尤其是鼻盘和母猪的乳头,并且带有流涎。

哺乳仔猪出现的症状是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者是四肢麻痹,衰弱死亡,其死亡率可达8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