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叙事研究》征稿启事及注释体例
教育类知名期刊【范本模板】

封面简介期刊名称: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创办日期: 1972.10.01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刊期:月刊电话:(029)85308197 85212152Email信箱:zhongzhengcan8197@163。
com国内统一刊号: 61—1030/G4国际标准刊号:1002—2147投稿须知稿件要求:(1)本刊只刊登首发稿。
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论文出版协议”上签名。
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2)排版要求:请参考征稿简则。
网络投稿程序:(1)作者注册;(2)查看投稿须知;(3)查看版权协议;(4)填写稿件信息;(5)填写作者信息;6)上传稿件和附件.注意:(1) 带*的内容为必添项。
(2)每篇文章都需要有投稿作者和通讯作者,可以由同一人担任.如果是学生,通讯作者应该是指导教师。
(3) 为提高稿件的外审效率,请作者推荐合适的专家供编辑部参考。
推荐专家至少为两位,多填不限。
(4)要把所有的署名作者一一填写,因为在打印录用通知时需要把所有的作者姓名全部打印上去。
稿件流程: (1)作者上传的稿件成功后,作者会接到系统自动发送的收稿通知;(2)稿件经初审合格后,作者会收到初审编辑发的稿件接受通知;(3)作者按照初审编辑的通知到编辑部递交有关材料;(4)稿件经复审或专家外审;(5)复审或外审通过的稿件编修;(6)稿件由副主编定文发表。
(7)稿件刊出后半个月左右,期刊会寄送到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假期顺延)。
(8)若作者投稿100天后未收到本刊编辑部的任何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并通知编辑部,请勿一稿多投。
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请自留底稿。
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封面简介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封面简介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0-0186CN:11—1278/G4邮发代号:2—29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课程-教材-教法创刊时间:1981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师范院校师生、课程教材研究者、教育行政领导栏目设置课程研究与实践、教材评价、中小学各科教材与教学、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与借鉴、学术动态等栏目。
历史教科书的体例和结构

小组讨论结论:
无论是合编还是分编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此问题也难以在短时期内达成共识,编纂 教材的理论与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 许合编和分编长期共存、相互借鉴对历史 教材的进步和多样化的发展不无裨益。
历史教科书的结构
概念理解 1、教科书的结构是指教科书内部各要素、各成分 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方式。也就是说,它指的是 教科书由哪几部分、哪几种形式组成的。 2、它规定了微观的、每个单元(课)教学内容的 编排样式。 3、它需要采取和运用多种形式,如课文(文字表 述)、图片、图表、作业、练习等,以便于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
历史教科书的结构研究
基础性结 体现教学 体现教科 包括基本
课文系统 构
内容为主 书的依据 课文、补
性(确定教 充性课文、
学内容的深度 史料性课
和广度,保证
其知识符合教 文、绪论
学目标和学生
的年龄特征)
性课文探 究性课文、
依附于课 体现教学 体现教科 包括图表、
课文辅助 文系统, 方法为主 书的工具 课旁提要、
系统
又具有一 体现教科 性(使学生 课文注释、
定的独立 书的 性
掌握知识,实 现教学目标的
工具)
课文思考 题、课后 习题等
总而言之,历史教科书的设计要做到:
1、生动活泼、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和丰富多彩的 图表编排,以增强课本的趣味性、形象性、可读性 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史料、导言、提要、索引等的设计,使教 科书具有学习指南的性质,带有读书笔记的功能, 充当史料选集的作用。
容量大,系统性强 作为教科书的体例,可按照课时的要求讲
授对象的水平程度而灵活编排内容,做到 脉络清晰,简明扼要,便于初学。
叙事研究(课件、ppt)

• 第三种认为,敃育叙亊研究的共起缘二敃师与业发展的需要。敃师在
与业培讪中往往接受与家的敃育理论知识、倾听优秀敃师的实践经验, 缺乏对自身敃育理念和敃育经验的表达不反思,处二“被劢”不“失 诧”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叙亊来主劢迚行敃育研究,表达自己的 “声音”,让自己在敃育实践中获徇的隐性知识徇到“激活、凸现、 评价、验证和发展”,变“被劢发展”为“主劢发展”。 • 敃育叙亊研究在产生、形成的过程中,也借鉴以往同旪代的一些 理论,建构它自身的理论依据。总的来看,杜威的经验理论是敃育叙 亊研究的重要理论源头,后现代思潮是敃育叙亊研究的直接思想依据, 现象学一解释学、叙亊学则是敃育叙亊研究的斱法论依据。这几种典 型的理论,不敃育叙亊研究都有着密切联系。
这一论述为敃育叙亊研究的原点提供支撑,因为敃育叙亊研究始二敃 育经验;同旪也为敃育叙亊研究成为一种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因为在
杜威看来,经验需要提升为理论。
• 叙亊学强调把叙亊写成结构完整的敀亊,这实际上为写作敃育叙亊文 本提供一种良好的形式。叙亊学中所提到的叙亊“情节、结构、诧言、
诧境、合理性以及口头叙亊不书面文本间的转换”,也为敃育叙亊研
十、敃育叙亊研究的形态不过程
(1)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形态主要有两种:
一是“叙亊的敃育人类学研究”,研究主体主要是与门敃育研究者, 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敃师、敃育管理者,与门的敃育研究者倾听、
查阅、研究一线敃师的敃育敀亊。这种研究斱式常被与门的敃育研究
者所采用,通常以敃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仍敃师的叙述中,戒仍 敃师所提供的资料(如备课本戒工作日志)中分析和归纳敃师的敃育敃
叧是给读者讲一个戒者多个敃育敀亊,让读者仍敀亊中体验敃育是什
么戒应该怎么做。 它通过敃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迚人们对二敃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小说叙事视角研究_陈思羽

结果 是 , 不仅小说批评 中混 乱丛生 … …而且我们甚至 没有用 以描述小 说技巧 的大
致准确 的和普遍理解 的有效术语 。” ① 上述理论缺 陷并 未在现代 小说理论 产生后消
失 , 而是伴 随在小说叙事理 论从经典叙事学到 后经 典叙 事学的整个发 展过程 中 。 现代 小说理论奠基人亨利 ·詹姆斯 的 《 小说艺术 》, 是对他 的个人作 品所撰 写的评
…… ……, ……
参考文献
致 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 文
……,
…… ……
山东 大学硕 士 学位 论 文
…… · ·… … ' ……
……
… … … …
… …巧
“认币 助
,,
“
,,
… … ……
』
… …
……
……
田 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涵 , 即 “叙事视角是主体在叙述 时观察和 感知故事 的角度及所 涉及 的视域 ”, 叙 事视角不仅是修 辞形式 , 还是故事 的重要组成要素 , 更具 有意识形 态层 面的意义 。
本章是全文得 以深入探讨 的基础 。
第二章作 为故事要素 的叙事 视角 。 第一节 首先横 向介绍 了叙事作 品中常 出现
第 四章作 为意 识形态 的叙 事视 角 。第 一节反思 了对意 识形态 的误读 并论述 了
意识形态 的真 实 内涵 , 提 出叙 事视 角的意识形态层面 内涵 。 第二 节 以介绍乌斯宾 斯基 的叙事视 角理论为基础 , 阐释叙 事视 角所具有 的意识 形态 内涵 。 第 三节结合 作 品分析叙事视 角的意识形态性之具体表现 。
叙事研究的定义

叙事研究的定义
叙事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其定义如下:
叙事研究又称“故事研究”,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讲述个体的
生活故事,描述个体的日常生活,进而在解构和重构叙事材料过程中对其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在教育领域中,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讲述教育生活中个体的故事,深入了解教育实践,发现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进而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叙事研究的特点在于其以“经验”和“故事”为载体,通过对个体生活故事的叙述,揭示个体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世界,进而理解其行为和经验。
在教育领域中,叙事研究可以通过对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事件、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经历、学校文化等主题的深入研究,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叙事研究的方法包括深度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手段进行记录。
在教育领域中,叙事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课堂观察、学生和教师访谈、教学日志、教育案例分析等。
总之,叙事研究是一种深入探究个体生活经验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实践,发现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叙事研究论文的写作 概述:“叙事研究”是近年来,随着“质的研究”方法的

叙事研究论文的写作概述:“叙事研究”是近年来,随着“质的研究”方法的叙事研究论文的写作概述:“叙事研究”是近年来,随着“质的研究”方法的兴起而日益受到关注的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属于质的研究方法中的一种。
叙事就是讲故事,即对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进行描述。
最简单的叙事就是告诉某人发生了某事,而更有意义的是将一个个简单的故事围绕某个主题,按照时间或逻辑的顺序串联起来的复杂的叙事。
叙事研究是指任何使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
叙事材料可以通过口述史、故事、年鉴和编年史、照片和纪念品、研究访谈、日记、自传和传记、书信、谈话、现场笔记、文献记录分析来收集。
观点、思想、理论是抽象的,而故事却是明白晓畅的,叙事的价值在于可以将抽象、深刻的道理通过活生生的故事自然地展现出来。
叙事研究运用于教育研究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理念或思想,这不仅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也能以更[1]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促使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更加完善和灵活。
在教育领域内,叙事研究主要应用于对课堂教学、学校生活、教师发展、学生特点等方面的研究。
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并且是实际发生的事件,具有真实性和情节性,但绝不是记流水帐,而是记述有意义、有情节、有思考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在国外的有些研究者看来,叙事所追求的旨趣决定了叙事文本的呈现不需要固定的样式,叙事文本可以拥有各自的风格,可以用文学、诗歌、科学等各种不同的样式撰写。
但在实践中,叙事研究仍然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本文所介绍的格式是从易于把握的角度,提供一种较为常见、较为规范的形式,以给刚涉足叙事研究的广大教师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参照。
对于叙事研究的评价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标准,主要是从文本的感染性、真实性、充分性及合理性方面进[2]行考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们常常将“教育叙事”(请参见“教育叙事”一节)也称之为“叙?事研究”,为便于区分,可以将其理解为广义的“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的定义名词解释

叙事研究的定义名词解释叙事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文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它关注叙述的本质和功能,探究叙事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
1. 叙事的本质与特征叙事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理解和表达世界的途径之一。
它通过故事和情节的展开,呈现出一个连贯的时间序列,让听众或读者能够体验到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演变。
叙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故事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2. 叙事的功能与价值叙事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
首先,叙事帮助人们组织和理解经验和信息。
通过故事情节的编织,人们能够将碎片化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成有机的整体,形成连贯的连续性。
其次,叙事能够传递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文学作品、传说与神话中的叙事常常包含着人类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通过情节和人物形象传递给读者或观众。
此外,叙事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启发思考和引发共鸣的作用。
3. 叙事研究方法与理论叙事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和理论进行探究。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文本分析,研究叙事的结构、风格和语言表达。
文本分析可以揭示叙事的核心要素,如情节、角色和主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此外,叙事研究还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叙事对个体认知和情感的影响,揭示叙事在个体心理建构中的作用。
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则通过观察和访谈,揭示叙事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功能和传播。
4. 叙事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叙事在不同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文学领域,叙事是小说、剧本等文学形式的基础,通过叙事构建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在商业领域,叙事被广泛应用于品牌故事营销和创意广告中,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建立品牌形象。
在教育领域,叙事也被应用于教学设计中,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此外,叙事还在医学、心理治疗和社会工作等领域中发挥着作用,用于解释和处理个体的经历和情感。
5. 叙事研究的未来发展叙事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浅析洪兴祖 《楚辞补注》 注释体例

浅析洪兴祖《楚辞补注》注释体例王子铭【摘要】洪兴祖《楚辞补注》被《四库提要》称为\"于楚辞诸注之中,特为善本.\"因其注重古籍的版本与校勘,能够突破疏不破注弊端,对王逸注进行补充和纠正.本文通过对《楚辞补注》形式和内容的简单分析,了解本书大致注释体例,以方便读者更为清晰地阅读.【期刊名称】《文教资料》【年(卷),期】2018(000)036【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楚辞补注;洪兴祖;楚辞考异;注释;体例【作者】王子铭【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正文语种】中文洪兴祖(1090—1155),字庆善,镇江丹阳人。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宋史·儒林传》记载,于北宋政和(1111—1117)中登上舍第,任湖州士曹官,改任宣教郎。
南渡后授秘书省正字,后为太常博士。
高宗绍兴四年(1134)为驾部郎官,直言上疏,为宰相所忌恨,被贬斥主管太平观。
后起用广德军知军,政绩可观,提拔为提点江东刑狱。
后又为真州知州,安置流民,恢复生产;调任饶州知州,因触犯秦桧被除名编管昭州。
不久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洪兴祖一生好古博学,据《宋史》记载,著有《老庄本旨》、《周易通义》、《系辞要旨》、《古文孝经序赞》、《离骚楚词考异》行于世,据《四库提要》案陈振孙《书录解题》列《补注楚辞》十七卷、《考异》一卷记载:“兴祖少时从柳展如得东坡手校《楚辞》十卷,凡诸本异同皆两出之。
後又得洪玉父而下本十四五家参校,遂为定本,始补王逸《章句》之未备者。
书成,又得姚廷辉本,作《考异》附古本《释文》之後。
其末又得欧阳永叔、孙莘老、苏子容本於关子东、叶少协,校正以补《考异》之遗。
洪于是书,用力亦以勤矣!”由于种种原因,其他的大多数著作都以亡佚,只有他做出最大贡献的楚辞学,今存《楚辞补注》、《楚辞考异》两部,《补注》原序已不可知,后《考异》也从与《释文》(余嘉锡先生考证的南唐王勉作《楚辞释文》[1])独立成书,变成与《释文》一起分散于《补注》各句之后,早已失去本来面目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研究》征稿启事及注释体例《叙事研究》是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会刊,国内叙事学研究最权威出版物。
主编是北京大学申丹教授,常务副主编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唐伟胜教授,编辑部设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
《叙事研究》包括六个板块:●国外来稿(本栏目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出版社、美国Narrative杂志合作)●西方叙事理论研究●中国叙事理论研究●中外叙事作品研究●跨学科/跨文类叙事学研究●书评与会议简报。
竭诚欢迎叙事学界的广大同仁向本刊投稿!来稿请按中文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英文标题、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英文作者信息、正文、参考书目的顺序编排。
论文的篇幅为10,000字左右,不超过15,000字。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
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叙事研究》编辑部,邮编510420)或通过电子邮箱投稿(xushiyj@),勿寄个人,以免贻误。
来稿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审稿周期为4个月。
本刊实行基于MLA格式的注释和引文规范,凡在正文中引用他人观点和语句,均须使用与论文末尾的书目条目相对应的圆括号注释。
如果需要对正文中某一问题作注解,则采用尾注,注解的目的在于向读者提供必要的解释与评论,而不是例举引文的出处。
现将注释体例说明如下(注释体例参照《当代外国文学》):一、正文内圆括号注释格式1.圆括号内注释由作者姓氏和著作页码构成。
例如:(Phelan36);(申115)。
2.如果句子中已经提及作者的姓名,那么括号内只需提供引用作品的页码。
3.如果引用了同一作者的多部著作,则在作者姓氏后提供相关作品的全称或简称,另外加上引用的页码。
例如:(Phelan,Living to Tell about It22);(Phelan,Narrative as Rhetoric53)。
4.圆括号注释所涉及的作品信息必须能够在“引用作品”中找到。
二、“引用作品”格式包括引用中文作品格式和引用外文作品格式。
I.引用中文作品A.引用专著1.作者姓名后面加上冒号,其余信息用逗号隔开,最后以句号结尾。
例如: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如果引用的著作为译著,则必须在作品之后、出版社之前注明译者的名字。
例如: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如果作者不止一人,则作者姓名之间以顿号分开。
如果作者为二人以上,则可以只注明第一个作者的姓名,然后在该姓名后面加上“等”字以省略其他作者。
以上两点也适用于译者。
例如:1)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2)胡兆量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韦恩·布思:《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4.如果书名中有副标题,用破折号隔开。
例如上面所列举的苏珊·S·兰瑟的书:《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
5.如果引用的著作为多卷本,卷数直接置于书名号之后,中间不再加逗号,也可以卷数加括号的形式表示。
例如:《西方哲学史》上卷,或者《西方哲学史》(上)。
6.出版年代后面不加“版”字。
B.引用编著在编者姓名的后面,必须根据原书信息准确注明“编”、“主编”、“编选”等字样。
例如:1)唐伟胜主编:《叙事理论与批评的纵深之路——第四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六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张寅德编选:《叙事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C.引用文集或刊物文章与引用专著类似。
例如:1)麦·布鲁特勃莱、詹·麦克法兰:《现代主义的称谓和性质》,见袁可嘉等编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2)程锡麟:《试论布思的<小说修辞学>》,《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第四期。
II.引用外文作品A.引用专著1.作者姓氏在前、名字在后,之间用逗号隔开;2.除了出版社与出版日期之间用逗号隔开,其他各项信息之间用句点隔开;3.书名用斜体,正副标题之间用冒号隔开;4.如果引用的作品为译著,需注明译者;5.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除第一位作者的姓氏提前外,其他作者的姓名仍按照名字在前、姓氏在后的顺序注明;三位以上的作者可以只注明一个,其后用“et al”表示省略。
例如:1)Herman,David.Narrative Theor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Stanford:CSLI,2003.2)Propp,Vladimir.The Morphology of the urence Scott.Rev.and ed.Louis A. Wagner:U of Texas P,1968.3)Mills,Sara,and Lynn Pearce.Feminist Readings/Feminists Reading.Hemel Hempstead: Harvester Wheatsheaf,1989.4)Gilman Sander,et al.Hysteria Beyond Freud.Betkeley:U of California P,1993.B.引用编著作者的姓名后面加逗号,再加“ed”或“eds”(如果编者不止一个的话),其余同上。
例如:Roemer,Danielle M.,and Cristina Bacchilega,eds.Angela Carter and the Fairy Tale.Detroit: Wayne State UP,1998.C.引用文集或刊物文章1.文章篇名为正体,前后加引号,篇名后面的句点放在引号内;2.文集书名、期刊号、报纸名或杂志名均为斜体;3.文集注明出版地、出版社以及出版年,期刊注明卷数、期数以及出版日期,报纸注明出版日期和版面,杂志注明出版年月;4.必须注明引用文章的起止页码,如果引自文集,则在出版年的后面加上句点,然后再加起止页码;如果引自期刊、报纸、杂志,则在出版年后面加冒号,然后再加起止页码;5.引用文集的编者放在文集书名后,再加上出版信息及页码;6.引用文集的译者放在编者后,再加上出版信息及页码;7.引用书中的前言、序、后记等,则按照前言的作者(姓前名后)、前言、作品名、作者名、出版信息、前言起止页码的顺序排列,各项目之间用句点分开。
例如:1)Chatman,Seymour.“What Can We Learn from Contextualist Narratology?”Poetics Today,1990 (11):309-328.2)Margaret,Atwood.“Magic Token through the Dark Forest.”The Observer23Feb.1992.61.3)Oats,Joyce Carol.“In Olden Times,When Wishing Was Having: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Fairy Tales.”Mirror,Mirror on the Wall:Women Writers Explore Their Favourite Fairy Tales.Ed. Kate Bernheimer.New York:Anchor-Doubleday,1998.2247-272.4)Bakhtin,Mikhail.“Forms of Time and of the Chronotope in the Novel:Notes towards a Historical Poetics.”The Dialogic Imagination:Four Essays.Ed.Michael Holist.Trans.Caryl Emerson and Michael Holist.Austin:U of Texas P,1981.84-258.5)Betts,Christopher.“Introduction.”Charles Perrault:The Complete Fairy Tales.Trans. Christopher Betts.Oxford:Oxford UP,2010.1-10.D.引用网上文章一般顺序为:引用文章的作者姓名(姓前名后,如果没有作者则不需要注明)、作品名、编者名字(如果没有编者则不需要注明)、电子版版权信息(日期、版权人或组织)、引用时间以及网址。
例如:1)Victorian Women Writers Project.Ed.Perry Willet.June1998.Indiana U.26June1998</~letrs/wwwp/>.2)VanderMeer,Jeff.“Angela Carter.”2001.26May2001</SCRIPTorium/carter.html>.E.补充说明1.中文条目均需提供英文翻译,将中文信息置于英文翻译之下,并用方括号标出。
例如:Shen,Dan.Narratology and the Stylistics of Fiction.Beijing:Peking UP,1998.[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引用作品”一律按照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
3.引用同一作者的多部作品,作者名字用三根虚线代替。
例如:Warhol,Robyn R.Gendered Interventions:Narrative Discourse in the Victorian Novel.New Brunswick:Rutgers UP,1989.---.“Toward a Theory of the Engaging Narrator.”PMLA101(1986):811-818.4.在引用作品中,大学的出版社University Press统一简写成UP,University简写成U。
5.在文中引用互联网上的内容时,在引文后面标出(作者)即可。
III.编辑体例1.文章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均需提供英文翻译。
2.“内容摘要”四个字(英文:ABSTRACT),前面空两格,后面加冒号,五黑。
内容摘要的正文为五号仿宋。
3.“关键词”三个字(英文:Keywords),前面空两格,后面加冒号,五黑。
关键词正文为五号仿宋。
每个关键词之间空一格,不用标点符号,字数控制在3-4个字以内。
4.“作者”二个字(英文:Author),前面空两格,后面加冒号,五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