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仪器及放射防护

合集下载

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2020年版)卫生健康标准

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2020年版)卫生健康标准

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中核医学诊断、治疗、研究和放射性药物制备中有关人员以及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核医学诊断、治疗、研究和放射性药物制备中使用放射性物质时的防护。

非医疗机构的相关实践活动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4075 密封放射源一般要求和分级GB/T 4835.1辐射防护仪器β、X和γ辐射周围和/或定向剂量当量(率)仪和/或监测仪第1部分:便携式工作场所和环境测量仪与监测仪GB/T 11713 高纯锗γ能谱分析通用方法GB/T 14056.1 表面污染测定第1部分:β发射体(Eβmax>0.15MeV)和α发射体GB/T 14318 辐射防护仪器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GB/T 14584 空气中碘-131的取样与测定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9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T 244 电离辐射所致皮肤剂量估算方法WS/T 184 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控制区 controlled area在辐射工作场所划分的一种区域,在这种区域内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以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以及防止潜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

3.2监督区 supervised area在辐射工作场所中未指定作为控制区的一个规定区域,但就该区域而言,即使通常不需要采取非专门防护措施或安全手段,也要对职业照射情况不断进行审查。

3.3衰变池 decay pool用于收集、存储、排放放射性废液的容器,放射性废液在该容器中自然衰变。

核医学科防护要求

核医学科防护要求

核医学科防护要求
核医学科防护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人员防护:
应配备工作服、帽子、靴鞋、手套、围裙、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严格执行卫生通过间制度,去污保洁,严禁将污染的设备和个人用品带出放射性工作场所。

加强个人剂量监测,控制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执行健康检查制度,对放射工作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

2. 患者和公众防护:
核素病房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状况,尽量避开人员稠密区,如幼儿园、学校、养老院等。

核素治疗病房应设置独立的入口与出口,确保出院后患者与公众、受检者与工作人员不交叉。

应合理设计出院人员通道和被服转运通道,便于人员快速离开和被服转运。

3. 辐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包括时间防护、屏蔽防护、距离防护。

内照射防护:总原则为围封、隔离放射性物质防止扩散,除污保洁防止污染,注意个人防护,如尽可能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把放射性核素的年摄入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4.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
放射性物质应储存在专门的、符合安全要求的储存设施中。

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确保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5. 应急处理:
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性事故或紧急情况。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以上仅为核医学科防护要求的一般性内容,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制定和执行。

放射卫生学重点-绪论-核医学与放射防护的基础知识课件(1)

放射卫生学重点-绪论-核医学与放射防护的基础知识课件(1)
贝可与居里之间的关系
四、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二)X、γ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三)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电离作用 2.激发作用 3.散射作用 4.韧致辐射 5.湮没辐射 6.吸收作用 7、带电粒子的射程
电离作用
五、有效剂量当量
有效剂量当量(HE) 当所考虑的效应是随机效应时,在全身受到非均匀照射的情况下,受到危险的各组织或器官的剂量当量与相应的权重因子乘积的总和为有效剂量当量。 ICRP建议, HE全限为50mSv·y-l(即5rem·y-l).
五、集体剂量当量
集体剂量当量(S)由于辐射的随机性效应,仅以一定的几率发生在某些个体身上,并非受到照射的每个人都会发生,因此要评价群体所受到的辐射危害以采用集体剂量当量(S)更有实际意义。 集体剂量当量的单位是“men·Sv”或“men·rem” 集体剂量当量是一个广义量,可用于全世界居民,或一个群体乃至一个个人。
元素、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的异同点
二、放射性核素与核衰变
(一)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 (二)核衰变公式和衰变图
三、放射性衰变规律
(一)几个概念 (二)放射性活度单位和与质量的关系
衰变常数(λ)
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与当时存有的原子核总数成正比,每一种放射核素都有自己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衰变百分数,这个百分数叫做衰变常数(λ),是放射性核素的重要物理特征参数。
康普顿效应
入射γ光子仅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核外电子使之释出而本身则发生散射,这种现象称作康普顿效应,释放出的电子称作康普顿电子,入射γ光子经散射后称为康普顿散射光子。
电子对生成效应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是为了确保在医学实践中使用放射性物质和设备时,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以下是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的要求:
1. 设计和设备:核医学设备必须符合辐射防护的要求,包括屏蔽、限制剂量等。

2. 训练和教育:医务人员必须接受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了解辐射安全和防护的基本原则、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处理。

3. 屏蔽:必须提供适当的屏蔽设备,减少工作区域内的辐射剂量。

4.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衣、眼镜、手套等。

5. 剂量监测:医务人员必须定期监测辐射剂量,确保剂量不超过安全限值。

6. 处置和储存:放射性物质必须进行安全和合规的处置和储存,防止泄漏和污染。

7. 紧急情况应急措施:医务人员必须接受紧急情况应急措施的培训,了解如何在放射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适当行动。

8. 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和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执行辐射安全相关的政策、程序和指导方针。

这些要求有助于确保核医学实践中的辐射风险最小化,并确保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2024年核医学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核医学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核医学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1、设立专职、兼职放射防护与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仪器、放射性药物及受检者的安全、防护。

2、从事放射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及健康条件,持《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并定期进行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

3、定期对工作场所和放射源储存场所、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监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标准。

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4、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防止被盗和损坏,未经审批,不得私自转让、转移放射源。

5、放射源储存场所应当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存取、归还登记和检查的制度,做到交接严格,账目清楚、相符,记录完整。

6、应配备并坚持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8、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期间须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接受个人剂量监测。

对受照剂量高于剂量限值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9、放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10、妊娠或哺乳期的工作人员应避免接受有可能造成内照射的工作。

11、对接受计划照射和事故所致异常照射的工作人员,依所估剂量和临床症状决定就地诊治或送专门医疗机构治疗。

12、放射工作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保健休假。

13、放射性废弃物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手续健全。

2024年核医学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核医学科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核医学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是核医学科安全防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定,适用于核医学科内的所有工作人员。

第三条核医学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核医学基本安全常识、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置等。

第四条核医学科应建立健全核医学科安全防护机构,明确责任分工,负责核医学科安全防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落实。

第五条核医学科应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器材,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使用。

第二章核医学基本安全常识第六条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核医学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包括核辐射的基本特性和防护原则,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核医学仪器设备PPT课件

核医学仪器设备PPT课件
首先病人需要摄入含有半衰期适当的放射性同位素药物在药物到达所需要成像的断层位置后由于放射性衰变将从断层处发照相机探头的每个灵敏点探测沿一条投影线ray进来的射线转化为能量较低但数量很大的光信号通过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得到的测量值代表人体在该投影线上的放射性之和
核医学仪器设备
1
第一节 核医学仪器分类及原理
8

三、断层图像的重建
SPECT常用的是 1、滤波反投影法

2、迭代法:核医学图像重建的首选方法。
9

四、仪器性能指标
1、γ相机性能指标:5点 2、SPECT断层性能指标:3点
10
11

主要临床应用
▪ 骨骼显像 ▪ 心脏灌注断层显像


▪ 甲状腺显像
▪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 肾动态显像及肾图检查 ▪ 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


1、能峰测定:每日
2、每日均匀性:每日 3、旋转中心校正:定期
19

二PET/CT部分
1、本底检测 2、空白均匀性扫描


3、标准化设定
4、剂量与SUV值校正 5、PET图像与CT图像的配准校正
20
21

一、设备分类
1、活度计 2、放射防护仪器


3、显像设备
4、计数和功能测定仪器(非显像测定仪器) 5、体外分析仪器
2
二、射线探测的基本原理

1、射线探测的基本原理是以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并根据使 用目的而设计,概括其原理主要有:
(1)、电离作用:通过探测器收集和计量射线电离时产生的大量+、 -离子,反映射线的性质和活度。收集电离电荷的探测器常由电离 室或者计数管组成。 (2)、荧光作用:闪烁体接受射线能量而进入激发态,当激发态 的原子退回至低能态时可发出荧光,探测器收集、计量,从而反映 射线的能量和数量。 (3)、感光作用:射线可使感光材料感光,通过感光强弱反映射 线的强度。

放射诊疗设备、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设备清单(示范文本)

放射诊疗设备、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设备清单(示范文本)

格式文本:放射诊疗设备、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设备清单
放射诊疗设备、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设备清单一、放射治疗
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各放射治疗场所均设置有多重安全联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影像监控、对讲装置和固定式剂量监测报警装置;科室配备放疗剂量仪一台、个人剂量报警仪三个。

二、核医学
设备:ECT机一台(型号:SPX-6,生产厂家:美国GE公司,所在场所:XXXXX)
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设有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放射性废物屏蔽设备和存放场所;配备131I活度计一台、99m Tc活度计一台、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一台。

三、介入放射学
设备及配套设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一台(型号:LCV,生产厂家:美国GE公司,所在场所:XXXXX)
个人防护用品:铅衣七套、铅围裙一条、铅围脖四个、性腺防护
铅皮四个、铅帽四顶、铅面罩四个、铅眼镜三副。

四、X射线影像诊断
个人防护用品:铅帽十顶、铅围脖十个、铅围裙十条、铅眼镜十副。

××××××医院
××××年××月××日。

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防护制度

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防护制度

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防护制度引言概述: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免受放射性物质的伤害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它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辐射损害风险,确保核医学科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制度的防护制度。

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防护1.1 辐射源的选择与配置:核医学科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射性物质,同时按照规定配置防护设施,如防护屏蔽材料、防护墙壁等,以减少辐射剂量。

1.2 辐射防护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核医学科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辐射防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进行标识和标牌的更新,以提醒人员注意防护措施。

1.3 辐射源的储存和处理:核医学科应建立储存和处理放射性物质的专门区域,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避免辐射源的泄漏和污染,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二、人员的防护培训和管理2.1 培训和教育:核医学科应定期组织放射防护培训和教育,使医务人员了解辐射防护的重要性,学习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

2.2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核医学科应为医务人员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以减少辐射剂量的接受。

2.3 工作场所监测和控制:核医学科应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辐射监测,确保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通风换气、防护屏蔽等,减少辐射暴露。

三、放射源的安全管理3.1 放射源的登记和核实:核医学科应建立放射源的登记制度,对所有放射性物质进行核实和记录,确保其合法性和安全性。

3.2 放射源的使用和运输:核医学科应制定规范的操作程序,确保放射源的正确使用和安全运输,避免意外事故和辐射泄漏。

3.3 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核医学科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对废弃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正确处理和处置,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四、事故应急管理4.1 应急预案的制定:核医学科应建立完善的放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流程,以保障事故应急工作的高效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