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产业整合案例分析
华谊兄弟案例分析

案例:华谊兄弟传媒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中国最知名的综合性娱乐公司之一,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创立于1994年,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随后华谊兄弟全面投入传媒领域,投资及运营领域涉及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骄人成绩。
时至今日,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广告、影视、音乐、发行、艺术设计、建筑、汽车梢售、文化经纪、投资等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本案例主要围绕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华谊兄弟”)在文化产业领域内的成就展开。
一、业务概况目前,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旗下有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公司、华谊兄弟文化经纪公司、华谊兄弟音乐公司、西影华谊兄弟电影发行公司、华谊兄弟电影国际发行公司。
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作了如下概括:“我们的业务实际是两大板块,电影电视及其衍生产品放在一起是一个板块,娱乐营销、音乐公司和经纪人公司划分到第二大板块。
相互补充的强势产业链,形成了华谊兄弟的核心竞争力。
”(一)电影业务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影视部,从1998年投资冯小刚电影《没完没了》以来,华谊兄弟电影形成了电影策划、投资制作、营销、发行的完整电影运营阵容,是少有的全面型电影投资企业。
华谊兄弟电影从2007年起开始涉及电影院投资运营。
华谊兄弟是国内最成功的民营影视公司之一。
(二)电视业务华谊兄弟电视主要致力于国产电视剧的投资、制作和发行。
旗下现有张纪中工作室、李波工作室、周冰冰工作室、王芳工作室和吴毅、康红雷领导的浙江天意影视有限公司。
公司每年以高达500集的生产量占据中国电视剧市场的领军位置,近年来推出了《士兵突击》、《鹿鼎记》、《我的团长我的团》、《我在天堂等你》、《大院子女》、《远东第一监狱》、《艰难爱情》等老百姓喜爱的作品。
(三)经纪业务华谊兄弟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文化经纪公司。
华谊兄弟传媒公司并购案例研究

华谊兄弟传媒公司并购案例研究华谊兄弟传媒公司并购案例研究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文化娱乐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代表,华谊兄弟传媒公司以其多元化的业务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业界瞩目的企业。
而并购,作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和拓展市场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
本文以华谊兄弟传媒公司的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并购战略与实施的背景、动机和效果,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二、华谊兄弟传媒公司的并购背景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传媒企业之一,华谊兄弟传媒公司成立于1994年,始终致力于电影、电视剧、音乐和艺术等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和运营。
凭借其出色的创意与市场洞察力,华谊兄弟传媒公司成功推出了众多知名作品,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
然而,单一的经营模式和局限的业务范围使得华谊兄弟传媒公司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公司开始积极考虑并购战略,寻求资源整合和业务拓展的机会。
三、华谊兄弟传媒公司的并购动机1.拓展产业链条,提高核心竞争力华谊兄弟传媒公司通过并购可以快速获得其他企业的资源和技术,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产业链条。
通过与相关产业的整合,可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
例如,2015年华谊兄弟传媒公司收购了大股东王中军旗下的光线传媒,整合了电影制片、发行和影院运营等环节,实现了产业链的纵向整合,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2.实现业务多元化,降低风险文化产业的风险较高,市场波动性大。
通过并购,华谊兄弟传媒公司可以将业务多元化,降低对于单一业务的依赖,减少市场风险。
同时,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增长点。
例如,2016年华谊兄弟传媒公司收购了娱乐营销公司索尼梦工场中国的60%股权,并整合了音乐、艺术、动漫等多个领域的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多元化经营能力。
《2024年民营影视企业价值链整合分析——以华谊兄弟为例》范文

《民营影视企业价值链整合分析——以华谊兄弟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推动,民营影视企业逐渐崭露头角。
其中,华谊兄弟作为中国民营影视企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凭借其出色的经营管理和不断的创新发展,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
本篇分析旨在通过对华谊兄弟的价值链整合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竞争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华谊兄弟公司概况华谊兄弟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影视娱乐产业为主的综合性民营企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包括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电影发行等多个业务板块的完整产业链。
公司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国内外市场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华谊兄弟价值链整合分析(一)内容创作与开发华谊兄弟在内容创作与开发环节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创作团队,包括导演、编剧、演员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同时,公司还与国内外知名的影视制作机构和影视人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经验,以实现内容的创新和差异化。
此外,公司还通过对市场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的作品。
(二)制作与生产在制作与生产环节上,华谊兄弟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
公司拥有一流的制作设备和专业的制作团队,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部作品都能达到高水准的制作水平。
同时,公司还积极探索新的制作模式和技术手段,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宣传与发行宣传与发行是华谊兄弟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宣传与发行体系,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个渠道。
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和发行,华谊兄弟能够将作品快速地推向市场,并扩大其影响力。
此外,公司还与各大视频平台、院线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四)衍生品开发与销售除了传统的影视业务外,华谊兄弟还积极探索衍生品开发与销售业务。
通过将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场景等元素进行二次开发,形成衍生品,如玩具、服装、游戏等,以进一步扩大作品的商业价值。
《2024年影视业高溢价并购问题探析——以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为例》范文

《影视业高溢价并购问题探析——以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影视业高溢价并购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的案例,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这一高溢价并购的背景、动因、问题及影响,探讨影视业高溢价并购的内在逻辑和潜在风险,以期为影视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参考。
二、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的背景与动因(一)并购背景华谊兄弟作为国内知名的影视企业,一直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的影视帝国。
而东阳美拉作为一家新兴的影视制作公司,拥有丰富的创作资源和优秀的制作团队。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谊兄弟选择并购东阳美拉,旨在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和资源储备。
(二)并购动因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的动因主要包括:一是实现资源整合,扩大业务范围;二是获取优秀的人才和创作团队,提升公司的创作能力;三是通过并购实现快速扩张,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的高溢价问题(一)高溢价的定义与衡量高溢价是指并购方支付的价格远高于被并购方的实际价值。
在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的案例中,高溢价主要体现在华谊兄弟支付的并购价格远高于东阳美拉的资产价值和市场估值。
(二)高溢价的成因高溢价的成因主要包括市场炒作、信息不对称、协同效应预期等。
在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的案例中,高溢价的成因主要是市场对影视行业未来的乐观预期和对东阳美拉优秀创作团队的认可。
四、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的问题分析(一)财务风险问题高溢价并购可能导致华谊兄弟的财务风险增加。
如果并购后的整合不顺利,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甚至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二)文化整合问题由于华谊兄弟和东阳美拉在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并购后可能会出现文化整合难题。
如何有效地整合两家公司的文化和资源,是华谊兄弟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协同效应问题虽然华谊兄弟希望通过并购实现资源整合和业务扩张,但实际效果并不一定如预期。
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分析

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分析华谊兄弟(Huayi Brothers)是中国知名的影视制作和娱乐公司之一,成立于1994年。
其资本运营案例可以追溯到2024年,当时该公司决定以影视产业基金的形式进行资本运作。
以下是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的分析。
首先,华谊兄弟采取了开拓中国电影市场的策略。
在中国电影市场逐渐放开之后,该公司积极参与并投资了一系列国内电影项目,从而促进了其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通过挖掘和培养新的电影导演、演员以及发掘优秀的剧本,华谊兄弟成功地打造了一系列备受欢迎的电影,例如《西游伏魔篇》和《捉妖记》等。
这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影响力和声誉,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电影产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其次,华谊兄弟通过与国际制片公司的合作拓展了海外市场。
该公司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国际制片项目,例如与美国派拉蒙影业的合作电影《变形金刚4》,以及与美国索尼影业合作的电影《长城》。
通过与国际制片公司的合作,华谊兄弟能够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此外,华谊兄弟还通过参与宝莱坞电影产业进一步扩大了国内市场。
该公司与印度宝莱坞制片公司合作,共同制作了一系列中印合拍的电影,如《开心麻花影片之欢喜密探》。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华谊兄弟能够共享两个市场的资源和知识,进一步拓展了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竞争加剧,华谊兄弟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同时,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公司还需要解决文化差异和合作关系等挑战。
因此,华谊兄弟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灵活的运营策略以及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在资本运作中取得持续的成功。
案例5-2:华谊兄弟的发展战略

案例5-2:华谊兄弟的发展战略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由王忠军、王忠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开始是由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2011年初,华谊“蝴蝶式”的商业版图正式敲定。
所谓“蝴蝶式”是指以内容生产为左翅,以渠道和衍生品为右翅,打造内容、渠道和衍生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协同模式。
对于腾讯作价4.44亿元收购华谊兄弟4.6%的股权,外界对这单跨界投资的评价是:“腾讯需要内容,华谊需要渠道,对双方来说是双赢的。
”从腾讯的体量来讲,在一年又好几十亿盈利的情况下,它不会只是为了买股票赚钱,更看重的是跟华谊兄弟业务合作的空间,产生协同效应的空间非常大。
华谊和腾讯是两家非常互补的公司,在业务上能够进行深度的融合。
大家可能比较容易想到的合作,是将电影改编成游戏,或者将游戏改编成电影。
在电影和游戏共同营销方面也有合作的空间,比如电影和腾讯视频网站等新媒体的合作,这些都在具体落实当中。
在各种合作可能中,双方最容易落实合作的是电影和游戏的融合。
2010年,腾讯的网络游戏收入取得53.9亿元,年增长76.6%,占其总收入的48.4%,将近半壁江山。
这是双方最强的地方,互动起来也比较容易合作共赢。
而对华谊兄弟来说,它联手腾讯,只是其打造“蝴蝶式”商业模式连续动作的冰山一角,华谊兄弟要做的是,从传统的影视娱乐内容供应商转型成为以内容制造为核心的“全娱乐创新工厂”。
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全娱乐”的例子。
未来,观众还有可能在华谊兄弟主题公园游玩到以狄仁杰为主题的游乐设施。
在华谊兄弟的因为版图上,三大主要板块是非常清晰的:第一板块是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音乐为主的内容业务;第二板块是以新媒体、影院投资为主体的渠道业务;第三板块是以文化旅游、娱乐营销、游戏为主的衍生业务。
商业模式案例-华谊兄弟

商业模式案例资本运作【案例】资本练就华谊兄弟【基本概况】股权回购引入多轮资金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前身华谊兄弟广告,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于1994年创办。
2000年3月,王中军和太合集团各出资2 500万元,将其重组为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王中军兄弟持有50%的股权。
2001年王氏兄弟又从太合控股回购了 5%的股份,拥有了公司的绝对话语权。
主业为地产和金融的太合集团,主要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但正是它的2 500万元,使华谊兄弟迅速完成了初始扩张。
随着实力的壮大,华谊兄弟开始进人加速扩张阶段,为解决所需资金,公司又进行了三轮私募,先后引入了 TOM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传媒集团和其他金融投资机构。
与合资时相比,王中军兄弟的财技已然提升。
在这三轮融资中,华谊兄弟均采用了国际流行的"股权融资+股权回购"的手法操作,公司先从其他原股东手中溢价回购股权,再向新投资者出售股权融资,由此不仅保全了影片版权的完整性和对公司的控股权,也强化了外部资金的流动性,以便其获利后安全退出。
2004年底,华谊兄弟从TOM集团募得1 000万美元,以约7 500万元、溢价3倍回购太合公司手中45%的股份后更名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此后,TOM又以6倍市盈率即500万美元获得华谊兄弟27%股权,以500万美元认购年利率为6%的可换股债券,华谊兄弟承诺TOM转股后股权可达35% ,信中利以70万美元获得3%的股权,王中军兄弟持有的股权则上升到70%。
这样,太合以300%的投资回报率退出。
2005年12月,华谊兄弟进行第二轮融资。
在操作上,也是先回购TOM的部分股权,而后,新投资人雅虎中国以1 200万美元换取华谊兄弟15%股份,对价较一年前上涨了一倍,TOM持股则由27%减到7%,信中利由3%减到1%,王中军兄弟的股份却从70%升到77%。
通过不断的融资扩张,华谊兄弟占有了国内制片市场40%的份额、电影发行市场30%的份额。
华谊传媒集团案例分析-PPT文档资料

3
(二)业务概况 1.电影业务 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影视部,从2019年投资冯小刚电 影《没完没了》以来,华谊兄弟电影形成了电影策划、投资制作、营销、发行的完整电影 运营阵容,是少有的全面型电影投资企业。华谊兄弟电影从2019年起开始涉及电影院投 资运营。华谊兄弟是国内最成功的民营影视公司之一。 2.电视业务 华谊兄弟电视主要致力于国产电视剧的投资、制作和发行。旗下现有张纪中工作室、李波 工作室、周冰冰工作室、王芳工作室和吴毅、康红雷领导的浙江天意影视有限公司。公司 每年以高达500集的生产量占据中国电视剧市场的领军位置,近年来推出了《士兵突击》、 《鹿鼎记》、《我的团长我的团》、《我在天堂等你》、《大院子女》、《远东第一监 狱》、《艰难爱情》等老百姓喜爱的作品。 3.经纪业务 华谊兄弟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文化经纪公司。公司创建于2000年,是国内最 资深的经纪公司之一。公司致力依托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综合实力及影视剧投资平台,探 索出一条规范、专业的文化经纪事业发展道路。 华谊兄弟文化经纪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艺员影视剧拍摄、广告代言、形象包装、演出、法律 咨询等工作。自成立至今,公司已签约过近百位艺人,如今拥有包括周迅、李冰冰、林心 如、徐若暄、黄晓明、苏有朋在内的50多位红星。雄厚的实力在中国的经纪公司中首屈一 指。
9
(三)遇千里马 初遇冯小刚时,冯小刚的角色不仅是导演还是制片人,要到 处去化缘找钱,当时华谊兄弟对《没完没了》只有30%的股 份,由于一家投资商资金上有问题,华谊兄弟转下了股权, 这样很巧妙地就变成了大股东,随后电影商业上的操作基本 上都是华谊兄弟做的,最后《没完没了》成了当年的票房冠 军。王中军说:“因为拍这部戏彼此来往非常密切,在合作 中冯小刚感受到华谊兄弟公司和他前几年认识的公司某些方 面不同,不能说它多好,只是有种合拍的感觉。他说希望有 一个稳定的合作伴,他的工作室的资金便由我们公司包下 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0
四、上市后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1.上市后的产业发展 上市后华谊公司除稳固发展三大产业之外,以资本运营为支撑, 凭借公司实力拓展其他产业: (1)影院业务:采取与影院同行业内领先企业合资设立公司的 方式,2010年5月以自有资金投资参股设立北京新影联华谊兄 弟影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出资450万元,持有 45%股权。 (2)音乐产业。2010年5月以3445万元收购华友数码传媒科技 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华谊兄弟音乐51%股权,成为华谊音乐的大 股东。表明其进军音乐领域的决心。
12/30
四、上市后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3)商业旅游地产。2011年2月5日与上海嘉定工业 区合作,建立华谊兄弟文化城。 (4)游戏业务。2010年6月22日,以自有资金1.49 亿元投资参股北京掌趣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收购股 权及增资的方式获取掌趣科技22%股权,打通将影 视作品改编为游戏的道路。
娱 乐 公 关
电 影 电 视 剧
游 戏
艺 人 经 纪
商 业 旅 游
影 院
音 乐
新 娱 乐
14/30
四、上市后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3.产业整合后的财务业绩分析
• 2009年上半年与2010年上半年
• 2010年上半年与2010年下半年
(1)收入成本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 资料均来自华谊兄弟2009年和2010年的年度报告
22 975.93
电视剧
2 407.58
8 277.39
10 758.93
艺人经纪
3 867.82
2 793.97
7 002.75
10/30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产业整合后的华谊兄弟收入逐 年大幅度递增。 2007年艺人经纪相对于2006年有所减少是因为2007年9月新成 立的时代经纪公司当年仅运营3个月。而之后2008年则是运营 了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
19/30
管理费和销售费用的比较
表4:2010年上半年与2009年同期行业的管理费与销售费用 单位:元
项目
本期数
上期数
同期增减(%)
销售费用
55 003 070.07
36 414 438.69
51.05
管理费用
25 541 797.61
14 840 436.04
72.11
净利润
26 891 396.44
17/30
收入பைடு நூலகம்本分析
电视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2010年上半年与上 年同期相比,分别下跌了44.10%、39.90%。 主要原因: 电视剧拍摄和发行计划所致; 报告期内,主要实现收入的电视剧3部;上年同期, 主要实现收入的电视剧有4部,其中《我的团长团长》 为大制作电视剧,实现的整体收入较高。 艺人经纪产业是唯一一个较去年同期增加的主营业务 收入(除影院收入),收入和成本涨幅为35.78%、 17.20%。
22/30
减:内部抵消数 23 807 549.00 合计 869 020 548.96
表5:2010年下半年与2010年上半年行业收入与成本
收入成本分析
主营业务中增加了音乐产业,华谊音乐。 影院收入飞速提升,下半年收入为7 607 539.82元,与上半年 相比增加了3300.91%。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的电影收入以及电视剧收入也都急剧增 加,虽然收入与成本匹配原则使得成本也大幅上涨,但营业利 润还是出现巨额增长。 原因是2010年下半年3部电影创造了14亿的票房成绩,占据 2010年内地票房前五的三席,反映了公司成熟的运作实力。 电视剧生产规模以及艺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下半年营业收入 比2010年上半年有了质的飞跃。
图1 1999-2002年电视剧数量变化
6/30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2)艺人经纪 2001年华谊兄弟与“内地第一经纪人”王京花共同设 立了我国首家演艺经纪人专业公司——北京华谊兄弟 太合文化有限公司,从事艺人经纪及相关服务业务。
7/30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3.私募,产业整合的现金流 2005第二次私募失败
4/30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1.华谊兄弟核心——电影产业 1994,北京标识企划制作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华谊兄弟广告。 1998,华谊兄弟广告影视部,500万投资电视剧《心理诊所》,400多万利 润,90%以上回报率。 2000,冯小刚合作《没玩没了》票房收入3000万,电影投资第一桶金 2003年5月收购西影股份发行公司,,更名为陕西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 司(简称西影华谊),持股54%主要从事电影作品的发行。
40 422 411.63
144 924 404.28 81 461 213.97 44 597 313.79 38 141 201.24 18 543 544.59 12 780 026.79
艺人经纪及相 60 554 946.55 关服务 其中:艺人代 53 461 038.32 理服务
企业客户艺人 7 093 908.23 服务
23/30
偿债能力分析
表6 2010年下半年与2010年上半年数据比较 财务比率 2010年6月30 2010年12月31 日 日 4.76 3.68 增长百分比 (%) -22.69
收入成本分析
单位:元 行业名称 本期发生额 主营业务收入 电影 电视剧 艺人经纪 电影院 音乐 小计 563 472 630.14 242 114 082.55 63 986 109.45 7 607 539.82 15 647 736.00 892 828 097.96 主营业务成本 289 658 229.21 169 790 247.18 18 764 954.71 3 173 315.24 4 927 152.00 486 313 898.34 23 601 599.00 462 712 299.34 上期发生额 主营业务收入 60 232 633.86 81 017 903.45 60 554 946.55 217 939.18 —— 202 023 423.04 1 331 050.00 200 692 373.04 主营业务成本 32 061 963.79 48 957 222.82 21 733 835.29 93 652.76 —— 102 826 674.66 1046 450.00 101 800 224.66
上映年份 2000 2002 2003 2004 2006 2007 2008
电影名称 《没完没了》 《大腕》 《手机》 《天下无贼》 《夜宴》 《集结号》 《非诚勿扰》
投入成本 1100万 450万美元 2000万 3900万 1.5亿 1亿 5000万
票房收入 3000万 3800万 5500万 1.2亿 1.5亿 1.8亿 3.25亿
华谊兄弟产业整合案例分析
2012.04.26
主要内容
一、公司简介 二、产业整合原因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四、上市后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2/30
一、公司简介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Huayi Bros. Media Group)是中国大
陆一家非常知名的综合性娱乐集团, 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 立。 公司的创立人和法定代表人均为王 中军,开始时是由投资冯小刚、姜 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 因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 鹊起,随后即全面投入传媒产业, 投资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 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并都取得 了不错的成绩。 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电影院 小计 217 939.18 202 023 423.04
5 281 246.34
93 652.76
6 456 112.55
——
5 763 517.80
——
102 846 674.66 262 410 283.37 140 427 170.19 1 046 450.00 2 655 960.00 2 337 190.00
31 634 435.25
-14.99
20/30
管理费和销售费用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华谊兄弟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期 大幅度增加。 销售费用:公司业务规模扩大以及业务人员数量的增长;影院 新业务的投入运营。 管理费用: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引起相应费用同步上涨及影院 新业务的投入运营。
15/30
收入成本分析
行业名称 本期发生额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上期发生额 主营业务收入
单位:元
主营业务成本
电影
电视剧
60 232 633.86
81 017 903.45
32 061 963.79
48 957 222.82 21 733 835.29 16 452 588.95
72 888 565.30
9/30
注:投入成本包括制片费、国内发行费(国外没有列举)以及各地宣传费。票房收入不等于 华谊收入,票房收入是由制片方、发行方和电影院共同分摊。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表2 2006-2008年华谊三大板块收入情况
产业名称 2006年 2007年
单位:万元
2008年
电影
6 159.40
10 606.50
TOM集团,溢价回购
第三次私募 2006年马云入股
2007分众传媒联合其他投资者注资2000万美元
结果:华谊兄弟规模不断扩大,三大产业的盈利也高速发展, 向着IPO发出最后冲刺
8/30
三、上市前产业整合及业绩分析
4.产业整合后的影视业绩
表1:华谊电影对华谊业绩的贡献
单位:元人民币(美元已在表中注明)
第一次私募融资
2000年3月,太合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太和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5000万人民币,双方各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