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一周的天气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案)

小学科学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案)

小学科学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案)教案名称:小学科学1 - 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描述今天的天气状况。

2. 学生能够理解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一张世界地图2. 天气图表(包括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等天气状况的插图)3. 图片或实物道具,如太阳、云朵、雨滴等4. 天气相关的图片或卡片,如夏天、冬天等教学过程:引入:1. 在黑板上画一幅简单的美丽的天空,包括太阳、云朵和鸟儿。

2. 引导学生观察这幅画,并引发他们关于天气的探讨。

例如:“大家看一看今天的天几多云呢?还是晴天呢?我们能怎样知道今天的天气状况呢?”探究:1. 准备一张世界地图,并说明地图的作用及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用地图来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差异。

例如:“我们知道不同地区的天气可能会有所不同。

东方的天气和西方的天气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用地图找一找。

”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引导他们注意地理位置对天气的影响。

3. 介绍不同天气状况的插图,并向学生解释每种天气的特点。

例如:“这是晴天,天空阳光明媚,没有云朵。

”或者,“这是多云的天气,天空有一些云朵,但还能看到太阳。

”4. 使用图片或实物道具来模拟天气状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景象。

例如,展示一张下雨的图片,然后问:“大家看到这张图片了吗?你们觉得这是什么天气呢?下雨的天气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可以回答雨水可以浇水、种植等。

5. 提出问题来帮助学生总结天气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例如,“天气状况会影响我们的穿着和活动吗?请大家说说看。

”让学生展示与不同天气相关的图片或卡片,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巩固:1. 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天气的短视频或动画,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例如,“在寒冷的冬天,我们通常会做什么来保暖呢?”鼓励学生回答正确并给予肯定。

2. 制作一个天气图表,包括不同天气的插图和文字描述。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天气预报或亲自观察外面的天气来更新图表。

3. 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或描述,让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找到与之相关的天气图标。

科学三年级上册一周的天气-ppt课件(共7张PPT)

科学三年级上册一周的天气-ppt课件(共7张PPT)
级转 南风 3-4级
小组合作:
1、重新整理自己记录的一周 天气数据,并把整理的情况介绍 给同学听。
2、选出本小组表现最佳者, 参与评选我们班的“最佳天气解
说员”。
整理前一段时间的天气资料,既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分析本阶段的 天气情况,又可以根据这些资料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总结天 气变化的规律。所以,整理天气资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把自己整理的一周的天气情况, 小组交流后展示给大家
(用投影仪展示)
从哪些方面观察天气
气温 风向
风力 云量
气温〔度) 30 28 18 20 22 24 时辰
气温变化曲线图
一周天气记录表
日期 5月 5月 5月14 5月 5月16 5月 5月 天符天状温风气号气况度力 1多 转 12东 风242日 ℃ ℃ 5云 晴 北-6- 1晴 12微345风日 ℃ ℃- 日多小12微20云雨风℃℃转- 1晴12微564日℃℃风- 日 晴 12微68风℃℃- 1晴阴12微789转风日℃℃- 1阴晴12微878日转℃℃风- 青整天整天东整天2青(参122青2一1(参2青1一青212参青把 12一整天东211东参整天、 、 、 、 、 、 、 、 、 、 、 、 、 、、 、岛理气理气北理气岛用与岛用与岛岛与岛自理气北北与理气周 周 周选重选选选重选重选重选重选选 重重版 前 变 前 变 风 前 变 版 投 评 版 投 评 版 版 评 版 己前 变 风 风 评 前 变出新出出出天新出新天出新出新出天出 新新科一化一化5一化科影选科影选科科选科整 一化55选一化-本整本本本整本整本整本整本-本 整整-气气气666学段的段的段的学仪我学仪我学学我学理 段的我段的级级级小理小小小理小理小理小理小小 理理三时规时规时规三展们三展们三三们三的 时规们时规记记记转转转组自组组组自组自组自组自组组 自自年间律间律间律年示班年示班年年班年一 间律班间律录录录南南南表己表表表己表己表己表己表表 己己级的。的。的。级)的级)的级级的级周 的。的的。风风风现记现现现记现记现记现记现现 记记表表表上天天天上上上上上的 天天““““最最最最333最录最最最录最录最录最录最最 录录册气气气册册册册册天 气气---佳 佳 佳 佳444佳 的 佳 佳 佳 的 佳 的 佳 的 佳 的 佳 佳的 的级级级第资资资第第第第第气资资天天天天者一者者者一者一者一者一者者 一一四料料料四四四四四情 料料气气气气,周,,,周,周,周,周,, 周周单,,,单单单单单况 ,,解解解解元既既既元元元元元, 既既可可可小 可可以以以组 以以帮帮帮交 帮帮助助助流 助助我我我后 我我们们们展 们们记记记示 记记录录录给 录录、、、大 、、分分分家 分分析析析析析本本本本本阶阶阶阶阶段段段段段的的的的的天天天天天气气气气气情情情情情况况况况况,,,,,又又又又又可可可可可以以以以以根根根根根据据据据据这这这这这些些些些些资资资资资料 料 料 料 料预预预预预测测测测测未未未未未来来来来来几几几几几天天天天天的的的的的天天天天天气气气气气情情情情情况况况况况,,,,,帮帮帮帮帮助助助助助人人人人人们们们们们总总总总总结结结结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天气日历》课件_

小学四年级科学《天气日历》课件_

6月8 日 星期五
6 月 9 日 星期六
6月10 日 星期日
6月11 日 星期一
6月12 日 星期二
6月13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月 日 星期
活动:今天的天气日历
制作方法: 1.记录员先将日期、时间填写在表格中。 2.到室外观察天气。 3. 将观察到的天气情况、气温、风向 分别填在表格中。 活动要求:
1、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 2.每天要在规定好的时间测量,定时记录,完 善表格。 3、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比一比,哪个小组 测量的数据准确.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读数时,要待
风 1
风 2
怎样制作我们的天气日历呢?
画 观记录时应注意什么: 一察 张 今坚持每天观察、记录 天 天还得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 气 的预报。 日 天看看与我们的记录有哪些相同和 历气 不同。 并情 填况 上, 。
制作天气日历(绘制成表格)
月 星期 日 月 星期 日 月 星期 日 月 星期 日 月 星期 日
月 星期

月 星期

月 星期

月 星期

Hale Waihona Puke 月 星期日月 星期

月 星期

月 星期

月 星期

月 星期

月 星期

月 星期

月 星期

《天气预报》科学教案

《天气预报》科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天气预报》科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天气预报服务。

教学重点:1. 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观察天气变化的方法。

3. 使用天气预报服务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天气预报的专业术语。

2. 观察天气变化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PPT课件。

2. 天气预报视频素材。

3. 天气预报实践材料。

教材准备:《科学》教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预报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讲解天气预报的分类和获取途径。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观看天气预报视频素材。

2. 分析天气预报中的专业术语和符号。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天气预报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实践操作心得。

2. 教师总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课的内容。

2. 提问:你们学会如何观察天气变化了吗?二、观察天气变化(10分钟)1. 讲解观察天气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实践。

三、使用天气预报服务(10分钟)1. 介绍如何使用天气预报服务。

2. 学生分组,进行天气预报服务的实践操作。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分享实践心得。

2. 教师总结天气预报服务的价值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2. 学会使用天气预报服务,为家人提供天气信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3. 学生使用天气预报服务的技巧。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索天气变化

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索天气变化

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索天气变化在小学生科学教育中,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科学原理和概念。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如何探索天气变化。

一、实验目的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变化的自然现象,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十分重要。

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变化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材料- 温度计- 湿度计- 气压计- 天气标志卡片(晴、阴、多云、雨、雪等)- 实验记录表格三、实验步骤1. 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记录表格填写当日的日期和天气。

2. 学生们使用温度计测量当前的温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3. 学生们使用湿度计测量当前的湿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4. 学生们使用气压计测量当前的气压,并记录在表格中。

5. 学生们观察天空的情况,根据天气标志卡片选择适当的标志,并将其贴在表格中的天气一栏上。

6. 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几天持续进行类似的观察和记录,并比较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情况。

四、实验原理1. 温度与天气变化:温度是描述空气热度的物理量,当温度升高时,一般意味着天气较为炎热,如晴天;当温度下降时,一般意味着天气较为寒冷,如阴天或下雪。

2. 湿度与天气变化:湿度是描述空气含水量的物理量,当湿度较高时,一般意味着天气潮湿、多云或下雨;当湿度较低时,一般意味着天气较为干燥,如晴天。

3. 气压与天气变化:气压是描述大气压强的物理量,当气压升高时,一般意味着天气较为晴朗;当气压下降时,一般意味着天气较为阴雨或多云。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学生们通过观察和记录,在连续几天的实验中得到了以下结果:1. 温度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有所变化,晴天温度较高,阴天较低,雨天较为凉爽。

2. 湿度在不同天气条件下也有所变化,多云和雨天湿度较高,晴天较低。

3. 气压在不同天气条件下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晴天气压较高,雨天气压较低。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课件《一周的天气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课件《一周的天气
议。
04
天气变化与生活
衣着与天气
总结词
天气对人们的衣着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
详细描述
在寒冷的天气里,人们通常会选择穿厚实的衣物以保暖;而在炎热的天气里,则会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以保持凉 爽。此外,雨天和晴天也对人们的衣着选择有所影响,例如雨天人们可能会选择携带雨具或穿雨鞋,而晴天则更 倾向于穿防晒衣物或帽子。
02
天气是动态变化的,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洋流 等。
天气的形成
天气的形成是地球大气层中各种物理 和化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气中的水汽、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以及太阳辐射能的作用,都会影响天 气的形成。
天气的影响
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农业生产、 交通出行、能源消耗等。
思考题
01
02
03
04
如何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合适的 衣物和活动?
天气变化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请举例说明。
你认为现代科技如何帮助我们 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天气变化?
请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你家一 个月的天气情况,并分析天气
变化趋势。
延伸阅读
《奇妙的自然现象》
一本关于自然界的科普书,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天气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05
总结与思考
学习总结
01
学会了如何观察和描述 天气现象,包括温度、 湿度、降水、风向和风 速等。
02
了解了天气变化对人类 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 如穿衣、出行、农业和 动物行为等。
03
掌握了简单绘制天气图 的方法,能够记录一周 的天气情况。
04
学会了使用气象预报信 息,关注天气变化,合 理安排日常生活。
学习目标
01
02

小学四年级科学天气观测与记录

小学四年级科学天气观测与记录

小学四年级科学天气观测与记录天气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涉及的一个话题。

通过观测和记录天气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自然的变化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小学四年级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天气观测和记录。

天气观测是一项既有趣又有挑战的任务。

要进行准确的观测,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位置。

最好选择没有遮挡物的开阔地区,例如操场或者花园。

同时,观测点的位置应该固定,这样可以保证每次观测的数据可比性。

在观测过程中,温度是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温度计应该放在遮阳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要注意,观测温度时应该把温度计完全插入到测量物体中,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除了温度,天气观测还包括其他重要指标,如湿度、风速和气压。

湿度表示空气中水分的含量,可以使用湿度计进行测量。

风速可以通过风速计进行观测,注意要将风速计放在无阻挡的地方。

气压则可以使用气压计来测量,气压计放置的位置应该尽量平稳,避免受到外部物体的影响。

天气观测完毕后,我们需要记录观测到的数据。

记录天气数据可以使用表格或者图表的形式,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天气变化。

在表格中,我们可以把日期、时间和各项指标的数值作为列标,每次观测的数据作为一行填入相应的位置。

在绘制图表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线形图或者柱状图,来展示不同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除了观测和记录天气数据,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天气预测。

例如,当气温逐渐升高,湿度下降,风速增大时,可能意味着天气会转晴。

而如果气温下降,湿度增加,风速减小,则可能预示着天气将变得阴雨连绵。

当然,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推测,并不能完全准确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通过科学地进行天气观测和记录,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可以提高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同时,他们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基础的观测和记录方法,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气象知识奠定基础。

总之,天气观测和记录是小学四年级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准确观测和记录天气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青岛小学科学三上《22一周的天气》课件(精选版)

青岛小学科学三上《22一周的天气》课件(精选版)
• 答: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既 有有利的方面,又有有害 的方面。这场大雨对久旱 的庄稼有利。对刚建起的 大坝有害。
从上图可以看出,天气较暖的是星期 ( ),到周末气温逐渐,风力,风向,云量
雨量器
风向仪 风吹来的方向
电视、广播、网络、报纸

3
7


当好小法官
• 1.天气变化和我们小孩没有关系。
(× )
• 2.气温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 )
• 3.看到国旗往南飘,说明刮得是
北风。( √ ) • 4.风向有八个基本方向。( √ )
我来选一选
• 1.测量雨量时,应把雨量器放在( ) A.房檐下 B.大树下 C.没有遮挡的空地 上
• 2.看到国旗往北飘,刮得是( )
风向仪的箭头指向东方,刮得是( )
A.东风 风
B.西风
C.南风 D.北
连一连
气温计 雨量计 风向仪 湿度计
测降雨量 测风向 测空气湿度 测空气温度
一场大雨后,久旱的庄稼喝足了 水,刚刚建起的大坝被水冲垮。 你怎样看待这场雨?
19.一周的天气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有关数据的整 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2、培养学生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积 极情感,知道搞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 3、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情况是 非常艰苦的,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情。
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一周气温变 化折线图 ,并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周的天气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有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积极情感,知道搞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3、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情况是非常艰苦的,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二、活动准备:学生:观察天气情况的记录表。

教师:各种统计表格的投影片或课件,天气预报的录像。

三、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谈话:关于天气情况大家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记录了。

你们记录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们是怎样记录的?学生汇报,并展示记录表.给予学生充足的汇报时间。

讲述:象我们这样的记录,如果拿给别人看,别人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可能很麻烦.谈话: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呢?学生:把我们的记录整理整理,画成表格或其他形式,将这个月的情况记录整理在一张纸上,别人看起来就方便多了.谈话:这个主意不错.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呢?【针对学生的记录,让学生自己发现记录表的杂乱,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提出整理资料的问题,便于学生在下面的活动中主动探索,有目的的进行活动。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讨论整理方案。

1、讨论整理资料的方法。

提出问题:该如何整理我们的记录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整理的方法,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资料整理方法进行提示、指导,如可以将气温、风力、风向、降水、云量等进行分类,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进行整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创新性地解决处理问题。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制定了什么样的方案?如何利用你们的方案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学生交流。

尽量让学生将他们所讨论的方案都讲出来,要引导学生重点讲清楚本组方案的使用方法及优点.便于学生比较、选择和使用。

小结:同学们的整理方案很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借鉴。

我们在整理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比如我们整理风向时,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降雨量、云量、风力等可以采取图表式(出示例子),等等。

(教师边讲边出示准备好的各种图表,以加深或规范学生的方案),例一:风向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整理:风向日期西风西北风南风……例二: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整理:例三:降雨量可采取图表式整理:教师提示,在制作图表时,一定要在表的上面或下方注明整理的时间和整理人,便于以后查找和使用。

2、学生整理资料。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整理的资料,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教师恰当进行评价。

3、学生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小组为单元讨论分析数据。

教师参与学生的分析。

学生交流分析数据后所获得的结论,尽量让每个小组都上台展示交流,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

教师将学生整理的天气情况表有针对性的展示于黑板上。

【通过让学生自己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使学生获得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并从中获得一周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能力。

】活动二:总结一周的天气情况。

小结:大家对一周的天气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讲解。

你们发现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各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思考,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提问:谁愿意象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那样,把上一周的天气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总结汇报?学生结合自制图表到讲台前进行交流。

小结:我们再看看本周天气预报是怎样的?播放一周的天气情况录像。

【模仿气象员进行天气预报,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恰当描述综合现象的能力。

待学生描述之后再播放录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分析进行自我评价。

】提问:我们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做这样的整理有什么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

讲述:同学们说的对.整理前一段时间的天气资料,既帮助我们记录、分析本阶段的天气情况,又可以根据这些资料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所以,整理天气资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三)自由活动:谈话:根据我们对天气的研究,我们能不能象科学家那样预测天气呢?(学生回答)要预测天气情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把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同一时期的天气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才能作出初步的猜测。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同学们就先来预测一下:下一周的天气情况会是怎样的?我校要在11月份举行冬季越野赛,希望同学们能预测出11月份的天气情况,通知学校做好准备。

学生预测,教师让学生自主发言,尽量不否定学生的预测。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充分发挥学生的推理想象能力。

】活动评价,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1、认为哪个小组的整理资料的方法合理?为什么?2、你对自己的表现最满意的是哪些方面?不满意的有那些方面?3、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四)拓展活动:讲述:今天,我们只是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做了一个统计。

实际上同学们已经坚持观察记录了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希望同学们继续坚持,同时每个周或每个月做一次表格形式的统计,相信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六.教后记教学参考资料1、整理天气资料的方法常用的统计整理方法有统计表和统计图两种。

统计表统计表的填写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日平均气温:利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求平均值;(2)日平均相对湿度:将一日三次观测到的数值求平均值;(3)24小时变压:利用今日中午的气压与昨日中午的气压差表示,正数为升,负数为降;(4)每月、季、年的降水量及降水日数;(5)每月、季、年的晴、阴、多云日数;(6)每月、季的平均气温;(7)每月、季各种风向出现的日数,及5级以下和5级以上出现的日数;(8)每侯、旬、月季的气温、风力、降水量的极值(即最高、最底数值)及出现的日期。

此外,还可以向当地群众搜集看天气的经验和天气谚语,对照观测资料进行验证、选择和汇总,对于预测天气变化也是十分有用的。

统计图学生容易学会又很有用处的统计图有:(1)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图:用直角坐标绘制月或季的气温变化趋势图、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图、气压变化趋势图。

数据可以用每日同一观测时间的,也可以用日平均值(气压不用日平均值)(2)三曲线图:用直角坐标把相同时间内的温、压、湿三气象要素绘制在同一张变化趋势图上。

横轴为时间,纵轴要有温、压、湿三种数值。

(3)相关点聚图:把关系密切的几种要素绘制成相关点聚图。

例如在直角坐标图上,纵轴为日平均气温,横轴为日平均相对湿度。

首先根据当天的观测记录,找到两个坐标的交点,如果次日有雨,在坐标交点处画“●”(还可以在圆点旁标上降雨量);如果次日无雨,则画“×”;如果当天是偏北风,次日不降雨,则画“”;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以后分析图表上的符号,就可以得出降雨天气与气温、湿度之间的联系。

对于预测天气的变化十分有用。

同样,天气的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来绘制统计图。

2、什么是人体舒适度预报人体舒适度预报也叫做体感温度预报,就是以“舒适指数”的形式对“舒适”进行数字化定义,用来反映不同的温度、湿度等气象环境下人体的舒适感觉。

舒适指数一般分为“风寒指数”和“炎热指数”。

环境温度是影响人体热量平衡的主要因素。

当气温小于15℃时,天气冷凉,人体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以人体失热为主,失热的多少受风速和气温的综合影响,因此就以风寒指数来表示人体失热与风速、气温的关系。

气温越低、风速越大,表示风寒指数越高,舒适度越差。

当气温高于25℃且有太阳直接照射时,人体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以吸热为主,人体获得的热量的多少除受气温影响外,还与太阳辐射、空气湿度等因素关系密切。

炎热指数反映的就是人体吸热与气温、湿度、太阳辐射之间的关系。

由于不同地区天气气候差异较大,因此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划分也有所不同。

以上海地区为例,人体舒适度指数划分为十一级。

一般而言,指数越低人体感觉冷不舒适;指数越高人体感觉热不舒适。

其各级别指数与人体感觉大致如下表所示:人体舒适度指数人体感觉一级小于0极冷,不舒适二级 0-25很冷,不舒适三级 26-38冷,大部分人不舒适四级 39-50少部分人不舒适五级 51-58大部分人舒适六级 59-70舒适七级 71-75暖,大部分人舒适八级 76-79热,少部分人不舒适九级 80-84炎热,大部分人不舒适十级 85-88暑热,不舒适十一级大于等于89酷热,很不舒适3、如何识别卫星云图在现代生活中,卫星云图己通过中央电视台走进千家万户,电视天气预报己成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

但是,要您说说那五花八门的云图云状表示何等天气,能够说明白的恐怕不多。

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从高空拍摄、发回地面的地表黑白照片,卫星上装有不同的感光仪器,地面工作站便可接收不同的云图。

目前我国接收的云图主要有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及水汽图等。

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图片,人们不仅能够纵览云飞,还可推知其发展变化,预知未来天气。

若地球表面为一片晴空区,卫星观测到的,是从地面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信息,表现为黑灰色;黑色越深,表示地面辐射越强,天气越晴好。

当某地上空有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颜色越白,表示辐射越弱,气温越低,云系越厚越密实,降雨强度也就越大。

晴空区与云雨区之间的过渡区,则为深灰、灰、浅灰色云系,表明有不同厚度的云而无明显降水。

人们从每天播放的卫星云图照片上,经常看到有形状各异的云系,气象学家称之为云图系统,其实是各种天气系统在云图照片上的表现形式。

比如,人们一目了然的夏季台风,是一片呈螺旋性旋转的巨大云团,有人称之为大气“飞蝶”,它以每秒数十米的强风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又以每小时数十公里的运行速度向我国沿海袭来。

正因有了卫星云图,在其生成之初就被人们发现,因此现代台风预报水平己显著提高。

夏季另一主要云图系统,就是西北太平洋上的大片黑灰色无云区,那就是夏季天气的主角--西太平洋高压。

它经常是很不规则的扁圆形,横躺于台湾省以东洋面至我国中东部大陆。

黑色越深、范围越广,表明其强度越大、气温越高,稳定控制的时间也越长,人们形象地称其为“黑洞”。

夏季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热浪,多是它一手制造的“恶作剧”。

4、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我们在观看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时候,看着节目主持人三言两语就把未来两天的天气娓娓道出,显得轻松自如。

其实,这短短几分钟的节目,凝聚了我国数万气象工作者、甚至包括全球气象工作者的劳动心血。

气象站观测的数据是天气预报的基础,气象站越多,预报越准确。

为此,全世界建立了成千上万个气象站,配置了各种天气雷达,并在太空布设了多颗气象卫星,组成全球大气监测网。

这个监测网每天在规定的时间里同时进行观测,从地面到高空,从陆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层次地观测大气变化,并将观测数据迅速汇集到各国国家气象中心,然后转发世界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